农业执法建设总结

2022-07-11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执法建设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业执法建设总结

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状况调查分析

农业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对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调研结果摘要如下:

一、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目前,由农业部门执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已达38部,执法职能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业安全生产等6个方面。总的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法制建设成就显著,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一是农业执法由分散走向综合,农业执法日趋规范,农业执法地位和执法形象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189个市、1762个县开展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共成立了10个省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204个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1916个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渔港监督等法律法规授权的专业执法队伍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

二是农业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纳入综合办公,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也相继开展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大 方便了申请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为深化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农业行政审批行为,农业部在中央国家机关中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将原分散在各司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纳入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统一受理,统一回复,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每一项行政许可项目都明确了审批内容、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

三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至XX年底,已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323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1780个,检测范围涵盖产地环境、投入品质量、农产品等各个环节,检测技术人员达1.96万名,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二、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农业执法体系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不适应。

1.思想观念不适应。一是有的单位或个人对农业执法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责任意识,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重检测,轻查处”等倾向。三是有的单位或个人缺乏协作配合意识,沟通协调的主动性不强,办法不多,工作不到位,难以充分有 效凝聚各方力量。四是有的单位或个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在现有法律中寻找工作的依据和手段。

2.体制机制不适应。一是农业执法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事后监管和检验检测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实行综合执法,多头执法、队伍分散、力量薄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健全,检测技术和设施装备落后,检测能力和水平与农业部门日益繁重的农业执法任务不相适应。二是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地在事后监管中往往各自为战,一些行政许可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具体,影响了对违法行为的及时认定和查处。

3.人员素质不适应。一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有农业执法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多,法律人才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难以胜任日益繁重的执法工作。二是政治素质有待加强。一些农业执法人员碍于情面不愿执法,或者怕得罪人不敢执法,削弱了农业执法的权威。

4.保障能力不适应。一是科技支撑薄弱,较强能力、较高水平的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滞后。二是执法经费不足,很多地方执法经费难以保障,有的甚至连人员工资都无法保证,“以罚养罚”、“收费养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三是农业执法装备陈旧、 匮乏,很多地方缺乏交通工具、取证设备等必要的执法装备,执行重大任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此外,农业执法没有统一着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执法的形象和权威。

三、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思路

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农业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尽快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努力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大力提升农业执法能力,不断强化农业执法保障,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法定职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以事后监管、行政审批、检验检测为重点,加快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执法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构建以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事后监管体系。二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以“一站式”综合办公为基础的行政审批体系。三是加强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构建以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的检验检测体系。

2.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加快改革步伐,整合执法资源,全面提高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力争3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全部实行综合执法,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 规范,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统筹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推进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公信力。

3.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建立农业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执法协调会商机制,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农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农业执法中的检打联动机制,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执法考核评议机制,进一步推动执法机制创新。

4.提高农业执法能力。通过强化农业干部法制培训、加大农业执法投入等措施,加强执法人员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执法队伍,全面提高农业执法能力。

5.强化农业执法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执法的领导,把执法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来抓。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加快法律法规的制修订进程,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增强配套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农民和其他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为农业执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 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XX是农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694万亩,其中水田483万亩,旱地211万亩,乡村人口422万人,XX年市财政收入48.27亿元。1999年以来,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市所辖6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在种植业方面实行了综合执法。XX市也于XX年底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是目前湖北省市、州唯一实行种植业综合执法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为更好地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发展,受农业部委托,我们围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健全了执法体系。一是健全机构。所辖6个县、市均经当地编委批准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其中松滋市、石首市为全额拨款事业性单位,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洪湖市为差额拨款事业性单位。市一级更是在XX年底以原XX市种子管理站、农药管理站和植物检疫站为基础,将原XX区和沙市区种子、农药、植物检疫执法机构的人、财、物及债权债务整体上收组建成立了市农业执法支队,对外加挂“XX市种子管理局”和“XX市植物检疫站”牌子, XX年底 经湖北省人事厅批准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性单位。二是明确职能。全市综合执法机构运行模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小综合执法运行模式,职能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依法履行种子、农药、肥料、植物检疫、农业环保、绿色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如市农业执法支队、松滋市、公安县、监利县、石首市。第二种是大综合执法运行模式,如洪湖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职能涵盖种植业、畜牧业、农机监理、饲料业,江陵县农业执法大队职能涵盖种植业、农机监理、饲料业、渔业。三是保障经费和装备。据统计,全市7个综合执法机构XX年财政共拨款176.7万,人均0.76万元;XX年财政拨款182.7万,人均0.78万元;XX年财政拨款186.2万,人均0.8万元。共有执法车辆16辆,有照相机、摄影机等取证设备25台,速测设备12台,基本能够维持执法需要。

2、完善了执法制度。近几年,全市农业执法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执法制度,为促进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公开办事程序。将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进行公示,并纳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杜绝执法人员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发生。二是建立立案、调查取证、审查三分离的农业违法案件办理机制。立案实行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对立案条件、管辖权要进行合议,规避办案风险。调查取证实行主办负责制,由案件主办者承担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责任,承担由于自身过错造成案件撤销、败诉、赔偿等相应的连带责任。审查实行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由案审委员会对案件有关证据材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集中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建立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建立了执法人员考核档案,奖优罚劣,动态管理,将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与年终考评挂钩,从制度上保证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避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四是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农资打假牵头部门作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了农资打假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农资打假工作,解决了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交叉的问题,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强化了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配合,形成了农资市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稳定了执法队伍。全市7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编制批准人数228人,实有在岗人员232人,其中参公编制人数54人,事业编制人数168人。在岗人员中,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37人,法律专业毕业7人,有201人持农业部颁发的行政执法证。XX—XX年,有178人参加过省级组 织的执法培训,有20人参加过农业部组织的执法培训。在队伍建设方面,各级农业执法机构都以规范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是抓内部规范管理。制订了农业执法回避、投诉接待、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培训等制度,使内部管理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抓执法公示。在主要农资市场设立了执法公示牌,公示了执法内容、依据、程序、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布了打假举报电话,主动接受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届的监管。三是开展集中整训。XX年至今,我市先后采取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分四次对全市农业执法人员进行了集中整训,整训以整顿作风、整顿纪律、整顿精神、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业务知识、培训执法技能等“三整三训”为主,使我市农业执法队伍精神面貌明显提升,思想作风明显改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四是严格绩效考核。将规范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业务工作等一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同时制订了奖罚制度,引入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积极性。

4、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全市农业执法部门采取日常检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等形式,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开展经常性检查,仅今年就开展检查200余次,检查农资门店3000余个,查获违规农资35吨,使农资生产经 营活动不断规范。二是突出专项治理行动。每年春季开展以种子为重点的打假保春耕活动,夏季开展以农药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秋季开展以种子、肥料为重点的打假保秋播活动。三是规范整顿农资市场。要求每个农资经营门店都达到“六有六无”,即有经营资质、有质量承诺书、有农资经营须知、有主推品种公告、有完整的商品购销台账和规范的生产经营档案、有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未经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无来源不明的农资产品、无明令禁止的农资产品、无坑农害农事件。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依法查处各类农资违法案件600多起,吊销各类许可证100多份,查获假劣种子、农药、肥料100多吨,调处农资纠纷300多起,挽回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使我市农资市场秩序逐年好转。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综合执法职能缺位比较严重。我市各级虽然都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但由于省级以上政府、编办至今没有出台有关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使得综合执法职能缺位、失位现象严重。一是综合执法机构性质差异大。我市批准成立的7个综合执法机构在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机构级别、经费来源等方面都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综合执法职能缺位严重。我市农业综合执法运行模式主要是以种植业小综合为主,由于“三定”方案不全,各地综合 执法机构受委托执法的职能也都不一致,其中农业环保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位、失位现象。

2、执法经费保障不足。目前经费不足是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绝大多数综合执法机构都是采取罚没款按比例返还的办法解决执法经费,致使违法行为罚而不绝、处而不死。一是重处罚轻管理。对企业违法行为一罚了之,不责令改正,不没收违规产品,只要交了罚款就可以继续经营。二是重收费轻服务。收费不检验、不检疫、以收代罚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乱收费滥罚款现象杜而不绝。部分地方不按项目、标准收费,而是巧立名目收取品种推广费、试验费,甚至和企业商量收取保护费,“三乱”现象屡禁不止。

3、执法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农业行政执法起步晚,各地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多数都是原专业站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对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执法经验不丰富,实际办案能力不强,与规范执法、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基层从事具体执法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少,虽然部、省每年举办多起培训班,但多侧重于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培训,对基层从事具体执法工作人员的办案技巧、法学理论培训少,造成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违规执法、不文明执法行为时有发生。

4、农资市场监管任务艰巨。一是企业多。我市农资经营企业达3000多家,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诚信经营意识不强,专业技术知识缺乏,导致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损农、坑农、害农的案件时有发生。二是品种多。国家和湖北省每年审定各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百个,登记农药和肥料新品种近千个,造成农资市场品种多、乱、杂,给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三是广告多。由于农药、肥料广告审查由农业部和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两级负责,审批、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造成基层电视台农药广告铺天盖地,一些农资经销商为扩大市场份额,乱取商品名,夸大药效,虚假宣传,误导农民,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四是农资销售平台下移。目前农资零售平台已下移到乡镇村组,给管理部门依法打击违法农资带来较大困难。

三、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1、理顺体系,准确定位综合执法功能。从目前已经实行综合执法的经验做法来看,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自上而下采取大综合模式,即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等行政处罚职能集中起来,实行一个机构对外进行执法管理,在主管机关委托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执法工作,并接受主管机关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切实履行好农业部门的法律宣传、贯彻与执行职能,维护好本辖区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 执法职能,仍由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执法主体承担,在县一级,植检、农机监理可保留机构,与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行政处罚权从技术推广和经营服务机构中分离出来,执法中涉及的试验、检测、鉴定等技术性工作,由具备资质的事业单位具体承担。同时,效仿公安、工商等部门,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做到上下衔接对口,市场管理一盘棋,避免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现象发生。

2、纳入“三定”,保障综合执法经费编制。建议将各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范畴,实行定编、定岗、定员,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性。其依据:一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二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规定“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市县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三是《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3、加强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要针对目前基层执法人员普遍存在执法水平不高、办案经验不足的问题,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安排专项经费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农业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教育和执法业 务能力培训,不断强化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崭新的执法为民的农业执法形象。

4、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质量监管。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对农民,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能,做好本辖区农资市场和质量监管工作,严格农资经营市场准入,着重整顿和规范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同时,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纠风、纪检等部门的监督,接受管理相对人、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监督,完善各项制度,狠抓队伍建设,为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通知

(新农法〔2010〕100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局,各地、州、市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关于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有关精神,如期完成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三年覆盖到县”的工作目标,现就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是强化行政执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有效途径。我区自1999年开始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试点,经过十年的试点、示范、推广,农业综合执法得到稳步推进,2008年成立了自治区农业执法监察局,到2009年全疆已有5个地州、4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农业综合执法在打击各种农业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开展情况与全国其他先进省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执法体系建设滞后,执法机构不健全,地区间工作开展不平衡等方面。有个别地州至今未开展综合执法工作,对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依旧采用分散执法和多头执法模式,存在消极等待、左等右盼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各级农业部门必须正确认识农业执法面临的新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8‟2号)的要求,充分认识全面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必要性,拿出新思

路,采取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建立适合新任务、新要求的体制机制,把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快进度,努力完成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三年目标任务

农业部提出“从2009年到2011年三年时间在全国所有农业县(市)实行综合执法”的目标任务,2010年是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的攻坚之年,目前我区尚有近一半县(市)未开展综合执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加快行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任务。尚未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的地(州)要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计划,拿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加快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步伐,2010年选择1-2个县(市)开展试点,为2011年全面实行综合执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已部分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的地(州)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剩余县(市)成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工作任务,实现2011年覆盖全部县(市)的工作目标;已经全面完成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地(州)要加快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努力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能力。

三、创新机制,把握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农业综合执法是系统内部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整合内部执法资源,调整内设机构职能配置上。推进综合执法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综合执法主要是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不是所有行政管理权的综合,行政许可、行业管理、检验检测等仍由原专业管理机构承担。二是在体制内进行调整,不跨部门。三是重点在县级。县级农业部门是农业违法案件的基本管辖主体,承担着绝大部分农业执法任务,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重点是加强县一级。四是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的综合执法模式。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方向从新成立机构、新增加编制、新招聘人员逐步向依托现有机构,整合农业内部执法资源,调整内设机构职能配置,确定综合执法范围,配备相应人员,然后申请编制部门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批准成立

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和相应的检查权转变。2009年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意见》(农农发﹝2009﹞8号),明确提出了没有成立综合执法机构的县(市),下一步要积极探索在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整合相应职能,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已经开展了的地方,应保持相对稳定。

四、加强领导,确保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010年是实现农业综合执法三年覆盖到县目标的关键一年,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全面加强农业执法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的意见》(农政发﹝2008﹞2号),主要领导亲自抓,把推进综合执法纳入到整体工作去谋划、去部署,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要加强对县(市)级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对推进得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停滞不前的通报批评。自治区农业厅将适时派出工作组对各地州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努力推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顺利开展,确保2011年底前全区农业县(市)全部实行综合执法。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农业综合执法体系通知

抄送:农业部,厅领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2010年3月26日印发

第四篇:松桃农业执法大队执法项目总结

松桃苗族自治县农牧科技局农业执法大队

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

项 目 总 结

开展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农业行政能力和推进农业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根据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农业部2011年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的通知》(黔农发[2011]155号)文件精神,松桃农业执法大队承担了2011年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按照《项目任务书》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现就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实施

为确保本项目的认真落实,全面实施,我局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杨亚勇任组长,分管领导杨光祥任副组长,负责该项目的全程监督实施,由农业执法大队负责本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责任人王再勇。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执法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执法监督各项制度,推进“阳光执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

1 确保执法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执法程序行使执法权力,履行工作职责,我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监督制度》、《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制度》、《案件集体研究制度》、《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农业行政执法告知制度》、《农业执法错案追究制度》、《农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布、统计制度》《农业执法人员“六不准”》、《农业行政执法岗位公示制度》、《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和《农业行政执法办案流程图》11个,已制成形象牌上墙,极大地方便了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监督、落实、实施、执行。

(二)加强办公办案设施建设

为适应办案调查取证的需要,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办公办案采购的主要设备有:高性能数码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台式电脑6台、投影仪1台、打印复印机1台、传真机1台、饮水机2台、沙发4套、文件柜2个,办公桌椅10套。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今年,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了全程监管,公布了禁用、限用及推荐使用农药名单,已发放禁限用宣传单3500份,制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示牌400张,公示牌内容主要有:农业投入品销售及使用“六不准”、农业投入品经营及使用单位索证索票制度、农业投入品示范店七条标准、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承诺书、农业投入品监管

2 责任状等内容。该公示牌已张贴至大部分乡镇农资销售网点与公路沿线各大小养殖场。目前,我县甲胺磷五种禁用农药禁用率达100%,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生产基地高效低毒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使用率达90%以上。

养殖场的常规检查一直持续进入中,主要以猪场为主,主查尿液中左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是否呈阳性,目前,境内市场所销的农畜产品是安全的。茶园用肥(主要是厩肥)无害化处理今冬新建茶园将全面启动。

(四)进一步规范规模养殖场定点联系制度

松桃县已建设的养殖小区64个;规模场68个,其中特种野猪养殖场4个、竹鼠养殖场15个、海狸鼠养殖场1个、建成豪猪养殖场1个,养殖大户1840户。典型的有鑫慧养殖专业合作社,松桃梵净牧业,东太万头野猪场,武陵山生态肉鸡养殖场等22个。

对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管理:分管畜牧的副局长各带一个股室具体联系4个规模场和6个养殖小区建设,并与县领导小组签定责任状,实行一对一定点跟踪服务。逐步完善畜禽标准化养殖管理制度,实行动物防疫监管责任制度,明确规模场防疫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实施定点定期挂牌联系制度,由各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具体负责。

(五)建立农资信息义务监督员制度

目前我县农资销售特别是肥料和农药销售向村级延伸

3 势头强劲,为加强村级农资经营监督,构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今年启动了乡村农资信息义务监督员体系建设工作,采取的措施是整合现有的村级兽防员服务体系,建立覆盖所有乡镇的村级农资信息义务监督员制度,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乡村农资义务监督员的培训,是以乡镇为单位开展村级农资信息监督员培训,前后共计培训了506人,经考试合格后发农资信息义务监督员证,做到持证监督。培训内容主要有《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及常用农业科普知识和《乡村农资信息联络员工作职责》、《乡村农资信息联络员注意事项》,培训后经过考核合格并颁发“乡村农资信息义务监督员证”。

(六)建立和完善重大病虫害预报、“三杂”(水稻、玉米、油菜)新品种审定、假劣农资品种曝光短信报送服务平台

以县植保站组建的病虫测报服务网为平台,通过局领导协调,进一步整合农资销售业主与种植大户通信信息,根据农事季节和生产进度利用平台不定期发布农资产品相关信息,加大了假劣农资品种曝光力度,有效地控制了假劣农资从销售环节进入市场的概率。

(七)强化涉农法律法规宣传

4 为使农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对涉农法律法规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农资的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局党组组织人员编印涉农法律法规汇编工作手册,手册内容主要是摘录部分有关的法律法规,农牧业生产中常见的生产管理措施,常用农业科普知识。手册简明易懂,便于携带,共计印1000册,发放对象主要是农资经营业主、乡村农资义务监督员、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

(八)进一步完善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依照《农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布、统计制度》,按时上报各项执法数据,并与相关部门交流执法信息,及时向公众发布农资和农产品质量相关信息。从今年6月起,每月至少发布2期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业执法方面的农情信息。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实行资金封闭运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全程全面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达到了项目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充分发挥了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

概言之,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我县的农业综合执法进一步有了完善的执法制度,调查取证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增加了监管覆盖面,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和调查取

5 证能力,切实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涉农违法行为案件的发生较历年有了明显的下降。

四、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得到了历届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并不遗余力的支持开展此项工作,但松桃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数额有限,农业执法工作经常捉襟见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争取增加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经费财政预算。松桃位于湘、渝黔三省(市)结合部,武陵山区的核心地带,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恳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及省农委政策法规处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酌情解决办公用车及部分经费为谢!

附: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资金决算报告及资金决算表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五篇:农业执法工作总结

一、工作成效

(一)绿剑护农行动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坚持以绿剑护农行动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执法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总队和各区县农业执法大(支)队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细化了绿剑护农行动实施方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督促有力,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二是严密组织交叉联合执法检查。在绿剑护农行动中,总队组织四个片区开展交叉联合执法检查6次,查处跨区域案件16件,协作办案4件。渝中片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查处违法案件6件。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打破了情面、发现了新源头,增强了执法威慑力度。三是加大办案力度。始终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彰显农业执法工作成效。上半年以来,市总队查办案件11件,目前已结案7起。移交区县督办案件95件,移交区县查处案件29件。区县查办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各类农资案件414起,比去年同期增加40%,查获涉嫌违法农资359605公斤,调解农资纠纷237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960余万元。其中大足县查处的经营假种子案罚款达9万余元,涉案金额大,社会反映好。四是积极开展巡查暗访。在集中组织开展片区交叉执法检查的基础上,总队组成暗访组,先后深入江津、合川、璧山、铜梁、巫山、云阳等20余个区县,采取查阅工作记录、现场走访、随机抽检等方式,对部分种子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型种、养殖场进行了暗访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各区县执法支(大)队及时查处和整改,巩固了前期工作成果,防止了已查处问题死灰复燃。

(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卓有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整治会议精神,市总队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确保了专项整治扎实有效。一是严密筹划实施。结合总队实际,制定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排查、加强片区协查等6项工作措施,制发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在此基础上,召集渝中、渝西、渝东南、渝东北四个片区农业执法牵头单位,研究布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片区协查有关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片区协查要重点把握的4个方面重点工作,并督促各片区立即行动起来,逐项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认真组织“拉网式”排查。在专项整治中,由总队牵头,各区县执法大(支)队配合,按照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对农药、兽药生产销售企业,种养殖大户、蔬菜种植大户、蔬菜、水果生产基地逐一进行了排查,确保了排查面100%,不留死角。三是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专项整治期间,为确保“三个100%”目标实现。总队坚持以案情为牵引,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在人员上,打破科室界限,集中抽调精兵强将组成2个督导组,深入一线进行暗访抽查;在时间上,破除八小时坐班制,推行弹性工作时间,做到闻令则行,有案则动,变被动等案源变主动查案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专项整治期间,总队先后对江北金宏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光大奶牛养殖基地、渝蓉奶牛养殖场、树荣化工有限公司、永川康仕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永亨油脂有限公司、涪陵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涪陵乙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突击检查。截止6月底,全市农业执法机构先后对255家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9家农业生产合作社,23个蔬菜、水果生产基地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了工作扎实到位。四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期间,总队立案3件,督办移交案件114件,移送公安办理2件,发出整改通知10份;各区县执法大(支)队查处违法行为一般程序案件130件,简易程序案件25件,罚款32.43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500.9万元,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

上一篇:农药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浓烟下的诗歌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