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零售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结合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北京零售业的规模水平,实现北京零售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全力提升现代化、规范化、特色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北京流通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篇:零售管理论文范文

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零售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比较滞后。文章通过分析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医药零售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降低成本费用,从而有效防范风险,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医药;零售;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零售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据中康CMH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总规模(以终端零售价格计算)3377亿元,较2015年增长9.2%,从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医改的精神来看,医药零售企业的销售份额预期仍会加大。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一个企业正常运作及发展壮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合理有效地组织、控制和监督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最终需通过财务管理来体现,财务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这就决定了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以财务管理为重点。

近年来,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破除以药补医、推进医药分离、实行药品零差价、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使得医院的处方药销售份额削减,为零售药店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另一方面,随着各地连锁药店数量的增加,各类平价药房的异军突起,医药电商的冲击,外资药店逐步渗入,上游采购成本的增长,再加上人工、房租的逐年上升,医药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强有力的后台支持。

二、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方面。

(一)资金筹集

医药零售企业虽然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但随着零售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规模扩张仍将是零售业抢占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地位的战略选择,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医药零售企业也需进行资金筹集。企业根据其战略规划,结合现有正常的资金收支情况,评估资金缺口,通过长短期筹资、内外部筹资、权益筹资与债务筹资、直接与间接筹资的有效组合,经济有效地筹措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二)资金投放

企业进行资金投放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存量业务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是实现扩展性项目投放。企业资金投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利,在这期间需做好资金预算管理,使资金投放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对扩展性项目,除了做好投资前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外,还需加强项目建设内控流程管理,保证投资项目的安全有效性,并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分析,评估投资项目的企业价值。

(三)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指企业对成本费用的发生,所进行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盈利,并且为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企业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行过程控制,加强财务分析,进行业绩评价,来引导成本费用的发生向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

(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从而达到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为集团公司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财务分析质量,需建立财务报告考核体制,确保財务报告的及时、完整、真实、合法,同时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建设,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三、医药零售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迅速,但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改革进程却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医药企业发展的要求,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有些医药连锁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财务工作等同于会计核算,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部门独立于经营活动之外,对经营活动的参与,仅仅停留在财务核算和财务数据的分析上,未能发挥财务监管职能,对企业经营行为未起到及时监督和引导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工作比较弱

一些医药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工作与经营活动脱节,与绩效考核脱离,使预算工作停留在表面。有的企业对预算“重编制,轻执行”,有的预算编制过于粗略,对市场变化无预算调整机制,使预算与实际脱离,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内控制度不建全

现在一些医药企业在内控管理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停留在一些文字性的规定制度上,仍然会出现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一切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内部职务犯罪、内部控制混乱等后果。

(四)固定性营销费用占比较高

随着房租和人工费用的不断增长,医药连锁企业固定性营销费用(相对于促销费)占比越来越高,几乎超过营销费用的一半,同时医药连锁企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变小,费用的增长影响零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完善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更新财务管理观念需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具有了财务管理的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贯穿使用。同时需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理解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和学习新的财务管理手段,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医药零售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电商对传统医药零售价格的冲击,医药零售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必须深度的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才能自上而下地,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地聚集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使之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有序的集合,使公司经营处理有序而可控的状态;同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监控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预算各项主要指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严格的预算考核办法开展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薪酬利益挂钩,奖惩分明,责权利匹配,从而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患风险

医药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经营的产品关乎百姓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设置了层层职能部门来监管,为老百姓打造一道牢固的用药安全防线。而作为经营这一行业的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以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保证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内控建设,企业需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体系,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内控制度,营造好的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设置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并对结果进行考评。企业内控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注意的是内控制度建设应当理论结合实际,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而不是生搬硬套。

(四)加强成本管理,增加市场竞争力

医药零售企业面临利润空间缩小、市场份额分割的压力,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采购、人工、房租等成本费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通过制定门店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年度开店计划,做好年度薪酬预算,并根据门店实际经营情况,加强对人效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当人员调整,以提高门店整体效益,降低人工费比。通过创新经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如通过引入上游厂家,开设专柜来分摊租金和人工,或进入其他商超开设专柜,或与房屋、劳务等资源提供方进行合作经营,也可通过线上电商和线下实体合力,产生‘1+1>2’的效果,既可弥补电商顾客产品体验的不足,也可减少实体门店的布点,减少租金成本等。

五、结语

医药零售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有限的資金合理地用到经营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相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必会增加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卢俊.当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财会学习,2017(02).

[2]杨琦.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

[3]黄则胜.关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22).

(作者单位:武汉马应龙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易晓莉

第二篇: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研究

[摘 要]结合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北京零售业的规模水平,实现北京零售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全力提升现代化、规范化、特色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北京流通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零售业;组织管理;现代流通业

1 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现状

1.1 北京零售业市场结构状况

(1)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呈逐年增长之势。1978年以来,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逐年增长之势。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6年年末突破1000亿元;2002年年末再上一新台阶,突破2000亿元;2006年年末又越过一新台阶,突破3000亿元;2008年年末已超过4500亿元,达4589亿元,同比增长了20.76%,并且市场规模首次超过上海市,跃居全国内地城市之首;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6—2008年每6年增长一倍,预计2010年年末将达到6000亿元以上。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部分年份的年增长率超过20%。

与此同时,在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从1978年以来也一直保持逐年增长之势;1998年年末接近1000亿元;2003年年末接近2000亿元;2008年年末已超过4000亿元;在1988—2008年每5年增长一倍,预计2010年年末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的年增长率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部分年份的年增长率也超过20%。

(2)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降后升。从1978年以来,北京市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降后升,先是从1978年的92.08%逐年下降到1987年的79.4%,之后3年略有回升;1991年又开始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历史最低点(67.46%)后开始回升,但仍未超过90%(1978年和1979年均在90%以上)。在此期间,北京市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1986—1991年基本在80%左右,1993—2002年(除1997年)基本在72%左右,2005—2008年基本处在87%~88%。

(3)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大幅上升。北京市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在2000年、2001年和2003年均不足55%,2002年和2004年均不足60%,而2005年、2007年则上升到70%~71%,2006年、2008年虽有所回落但也达到68%左右,2005—2008年这4年的均值比21世纪初上升了15多个百分点,升幅达27%以上。这表明,近几年来,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0%左右是由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是零售企业)来实现的,非企业(包括个体户)所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在大幅减少。

(4)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并超过大、中型企业。2000—2002年,北京市不同规模的批发和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批发和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的排列顺序分别是大型、中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其中在2001年和2002年,大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在65%左右,远大于中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在21%和14%左右)。而从2003年开始,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最高的2006年超过63%),排在大型、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之前,并且大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降到了41%以下(其中2005年和2006年只占1/3左右),而中型批发和零售企业所占的比重更是大幅减少至5%以下(其中2008年不足0.1%)。

1.2 北京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状况

(1)连锁零售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的连锁零售企业总店到2008年年底已达153个,比2001年的84个增加了82.14%。全市连锁零售企业所属门店总数2008年年底为6799个,比2001年的门店总数(1627个)增加了317.89%;2008年平均每个连锁总店拥有门店44个,比2001年拥有的门店平均数(19个)增加了1倍多。到2008年年底,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35820人,比2001年的从业人员数(113258人)增加了19.92%;2008年年底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从业人员数(888人)比2001年的平均每个总店的从业人员数(1348人)减少了34%左右,但在2002—2008年,平均每个总店的从业人员数变化不大,在850~950人波动。全市连锁零售企业的总营业面积在2008年年底达到了5520406平方米,比2001年的总营业面积(1384012平方米)增加了298.87%;2008年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营业面积为36081平方米,比2001年的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营业面积(16476平方米)增加了118.99%。到2008年年底,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174.31万元,比2001年的零售额(189.5436万元)增加了519.55%;2008年年底平均每个连锁总店的零售额为76752元,比2001年连锁总店的平均零售额(22565元)增加了240.14%。

(2)连锁零售企业实现的零售额所占比重先升后降。2001—2008年,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的零售额占当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先升后降,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近2倍,2003年达到2001年后的历史最高值(37.59%),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之势(虽然期间的2005年和2007年有小幅反弹),但到2008年仍占1/4以上。与此类似,2001—2008年,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共实现的零售额占当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也是先升后降,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近1.7倍,2003年达到2001年后的历史最高值(70.27%),从2004年开始呈下降之势(期间2007年曾有所回升),但到2008年仍占1/3以上。

(3)超市等四种经营业态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的主体。2001—2008年,从经营业态来看,在北京市连锁零售企业中,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加油站这四种经营业态所实现的零售额基本上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80%以上。四种经营业态中,超市所实现的零售额基本上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30%以上(2001年和2004年零售额超过48%),在不同经营业态中位居首位;百货店和加油站所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比重基本呈上升之势,2008年两者均达到18%以上;而专业店所实现的零售额占全市连锁零售企业当年零售额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基本呈下降之势,由2002年的56.61%降至2008年的19.62%,降幅接近2/3,2009年后有可能在这四种经营业态中降至末位。

2 北京零售业组织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才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这正是发达国家在反垄断政策上转变的直接原因之一。需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且清理现有行业法规。促进形成统一零售业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入规则,同时要有保证实施法规的执法和监管体系。

2.2 制定鼓励零售企业兼并、联合的政策

对于零售业来讲,企业兼并能减少零售企业的数量,提高市场的集中度,扩大企业的规模,从而能较好地发挥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解决零售业内低效率竞争的问题。对于不具备组建企业集团这种紧密性联合方式的企业来讲,也可以先通过建立起较为松散的联合关系,采取统一联网、信息共享、统一退换保修商品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减少零售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降低交易费用,提高零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时,需要注意的是推动零售企业并购、联合应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达到目的,而不能单纯采用行政手段来进行扶持甚至直接进行干预。

2.3 制定适度的市场壁垒政策

为遏制零售业过度竞争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应当提高进入零售业市场的准入标准。这既可以控制零售业数量上的盲目扩张,又能提高零售业的规模效益。只有用适度的进入壁垒将低素质和低效率的零售企业拒之门外,才能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零售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零售企业,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为了规范市场,达到发展经济、促进消费的目的,应根据不同区、县和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进入壁垒标准。

作者:周永圣,曹正进

第三篇: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零售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在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新情况,它不仅加剧了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转变了营销发展模式,因此,如何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则成为商业零售企业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营销战略管理的内容出发,对商业零售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商业零售企业 营销战略 问题 管理对策

一、引言

所谓营销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制定的各项以高效方案、组织的各项经营活动的总和。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经营管理中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任何商品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走营销的道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零售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更加激烈,如电子商务推动了线上营销模式的出现,“粉丝经济”推动了销售额的成倍增长等,这些新的状况都是商业零售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商业零售企业不断发展,但是从营销管理来看,其相较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上一些知名的零售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依据。

二、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虽然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商业零售企业的整体市场销售份额不断扩大,营销战略的制定也更加符合信息时代市场竞争要求,但是其中面临的问题也使得我国的商业零售企业在营销上难以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一较高下。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规模有限,这种规模上的限制不仅局限了经营者在了营销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目光,更限制了营销品牌的形成,例如法国家乐福超市,在世界范围内一共达到了一万多家分店,覆盖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在规模上形成的优势,与其独特的营销战略相呼应,反观我国目前的商业零售企业,由于在规模上难以获得优势,使得其在价格的定位、销售链条的建立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局限,进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缺乏明确的营销定位,我国许多商业零售企业对于营销的认识依旧停留在销售方面,当然,营销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卖出产品,但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讲,卖出产品只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其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及长久持续的发展,而如果企业难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营销的目的,仅仅将其停留在浅层次的销售阶段,企业的营销战略的价值自然也难以体现。

(二)原因

造成目前我国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缺乏科学的营销理念支持。在商业零售企业营销过程中,管理者对于营销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对于营销的理解过于形式化,造成了营销战略失当,进而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需要。第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例如在产品营销过程中,零售企业缺乏对不同阶层消费者的深入分析,只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宽泛的营销方案,并希望能够实现各阶层的兼顾,这种缺乏明确指向,同时目标消费者宽泛的情况甚至会造成任何一个阶层都不满意,从而出现消费者流失的现象。第三,缺乏系统的营销手段。在信息时代,创新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一些零售企业固守成规,缺乏对创新营销手段的分析与包容,从而在陈旧的营销方案中失去了大批客户。第四,缺乏良好的服务体系。如在销售完成后,缺乏售后服务体系的保障,使得消费者在遇到使用问题后求助无门,从而严重降低了其对产品的满意度。第五,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企业在营销中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使得营销战略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营销效果与预期目标偏离,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商业零售企业加强营销战略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经营观念,重视营销战略管理

思想观念是实践的指导,对于商业零售企业而言,要想加强营销战略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只有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被动营销中真正脱离出来,才有可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战略。在商业零售企业加强营销战略管理中,创新是经营管理者必备的素质,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任何一种营销方式都有可能落后,而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与时俱进,敏感地把握市场营销方向,并及时调整营销战略。

(二)注重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效果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品牌战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可与忠诚,因此,商业零售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塑造企业形象,培育自有品牌。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零售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以从国际知名零售品牌中吸取经验,但是并不能盲目照搬,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不可复制的,零售企业只有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才能够形成自主品牌,并立足市场,扩大自身影响力。

(三)做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管理的针对性

市场定位是企业为了让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相对于竞争产品而言形成更加清晰、特别和理想的位置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对于商业零售企业而言,做好市场定位对于营销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消费者在经济能力、社会地位、职业领域、性格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必然会影响其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基于此,零售企业应该深入对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分析,并结合消费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避免宽泛、粗放的营销战略,体现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四)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客户满意度

零售企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类型,必然要集中体现服务理念。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客户在零售营销企业的线上线下营销中,获得的不仅是商品本身所带来的实用价值,还有在消费过程的服务体验,这种服务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附加价值。因此,商业零售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并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为客户带来更加可靠、舒适的服务项目,从而提高顾客的忠实度,提升市场竞争水平。

(五)利用信息平台,推动线上营销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营销已经成为商业零售企业不可忽视的一个主要渠道。利用线上平台,零售企业不仅能够突破市场的限制,更能够接触更加新颖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并利用平台的数据分析,为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此,在信息时代,商业零售企业应该注重对线上营销平台的构建,或者建立独立的线上营销渠道,或者与一些权威的营销平台合作,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影响力,以迎合当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确保营销战略与市场发展现状相契合。

(六)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营销战略的落实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人才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商业零售企业在加强营销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并吸引更加优质的人才,从而确保营销战略的有效落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对专业营销人才的引入,以确保其根据企业发展预期以及市场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提高员工对企业营销战略的价值判断,并提升其服务意识,通过沟通交流,分享营销经验,以不断提高营销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持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商业零售企业要想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在营销战略管理上下工夫。虽然我国零售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非常可观,但是其在营销战略管理方面却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此,我国商业零售企业应该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做好明确的市场定位,提高服务意识,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做好对客户的大数据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管理战略提升竞争力,提升经营发展水平。

參考文献

[1]周丽.商业零售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探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03):7-8.

[2]邱翔宇.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管理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3):23.

[3]王璐.浅析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01):23-24.

作者:王心君

上一篇:摄影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基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