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资产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当前,我國金融业发展进入快速变革时期,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行业改革创新加速、监管要求趋严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建立资产负债管理驾驭市场化动因,寻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第一篇:资产管理论文范文

做好资产清查 完善医院资产管理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公立医院只有从粗犷型地盲目扩张向全成本核算下的精细化管理转变,才能在严峻的医疗行业和激烈的医患矛盾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国家方针政策和行业状况的时代要求,也是医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资产清查为切入点,着重梳理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引发思考,有所帮助。

一、资产清查的意义

资产清查是指公立医院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资产、债券和债务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在此基础上通过核实账面与实际相符程度,掌握其资产的实际情况,考核其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最终对后期的资产管理和经济运营提供方向和建议。可见,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后续的资源配置、资产使用、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物资处置等提供了准确和完整的数据基础。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较大,且对于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特点、深入科学研究和优化资源整合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所有清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各医院通过第三方机构介入或全面自查等方式积极完成了清查工作,并将结果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汇总和上报年度和月度国有资产使用情况报告。可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有助于医院实时更新和掌握各项资产的实际存量、存放地点和使用状况等信息,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和重点环节;有助于医院了解资产现状和资产构成,为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管理档案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资源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有助于医院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经验,加强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因此,资产清查对于公立医院突破发展困局、寻求适宜当下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 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我国公立医院的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包括制度梳理、财产清查、财务清理和医院基本情况清理。具体内容包括全面清理与核对医院所有财务往来、有价证券、库存现金、银行账务等基本账务状况,清理医院人员、所属单位机构、单位户数等基本状况。

分管领导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人员组成清查工作小组,清查小组打印各使用科室资产明细表并做好清查工作计划,对各项资产的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和原因查明工作,根据清查结果做好资产清查结果表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单位领导,并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做好账务调整和资产管理改进工作。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1.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资产清查,发现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账实不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私自违规接受供应商捐赠或投放的固定资产; 各科室之间相互借调设备,未按规定办理手续致使实物盘点时借出的设备不知去向;对于报废待处置的资产,保管科室和使用科室职责不清,随意丢弃,不予管理;相关经办人员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会计账簿,致使部分资产通过维修费用等会计科目记账。

2.成本效益意识不足

公立医院没有严格制定、规范和落实对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的固定资产配置计划,部分新购资产单位价值大但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配置未结合存量设备使用实际的现象,严重浪费医院资源。同时,采购认证主要由使用科室主导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高价、新购的设备闲置科室,无人问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 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公立医院未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资产的配置决策、使用报关、绩效考核和监管奖惩等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未明确财务、资产管理、医疗设备、总务、基建和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致使资产的添置验收、使用维护和处置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纰漏。

(三)业务流程缺乏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部门多、专业要求强,监管环节中易存在多个薄弱的地方。主要存在问题有:资产配置的需求由使用部门占主导意见,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未对投入使用后固定资产进行全面、严格的效益分析,存在资源一边在闲置浪费、一边在不断采购的情况。

(四) 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方式待全面推进

在当今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深入到医院医疗管理中,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开通网络预约、智能缴费和HIS数据统计等。但目前鲜少有公立医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导致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人力为主导的管理阶段。这一原始的管理手段使得医院管理层只能被动地掌握资产的购置时间、采购金额、存放和使用部门等静态数据,而对于资产的使用、保养、维修和内部流转等动态信息无法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地动态监管,在增加管理难度地基础上也大大提升了资产丢失、易损和浪费的风险。

四、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由上而下、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因此医院相关的负责人应当首先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单位价值高或者小额批量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引入专业人才等方式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院的现状。同时在全院职工范围内深入和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将每个管理环节的工作和职责都具体到个人。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让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帐实相符,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工作到个人;对于需求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的管理流程,应当既要明确分工更要强调配合,提升协作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只有首先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让管理工作有所依托、有的放矢。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首先要求公立医院建立责任分明的管理层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管理层、各相关科室、各资产管理员的不同职责、不同要求,形成符合实际现状、顺应发展要求的资产配置采购、使用保管、维修维护、清查盘点和处置管理等各项规章和流程。同时,加大内部审计和全程监督的力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表彰,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惩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化管理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引入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人员投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细化管理工作、改进管理流程。HIS系统的广泛应用,正是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公立医院利用科学技术,实现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加强全程监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响应党的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测算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希望本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能够给相关管理者带来思考和帮助,不断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促进公立医院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作者:余倩男

第二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摘要:当前,我國金融业发展进入快速变革时期,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行业改革创新加速、监管要求趋严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建立资产负债管理驾驭市场化动因,寻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效益的最大化。面对防风险严监管的政策环境、紧平衡的市场环境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需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是资产管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借鉴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验教训,树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建立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推进以数据积累、方法论和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实现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管理的转变,保证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负债管理; 资本管理

一、 引言

1999年,为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长城和中国东方)先后成立,专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在圆满完成了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任务后,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纷纷开启了商业化转型的进程。中国信达、中国华融分别于2010年、2012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在2016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十九年的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发展成集不良资产经营、投资及资产管理和多元化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金融集团。截止2017年末,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5.15万亿元,总负债4.62万亿元,所有者权益0.53万亿元,净利润677亿元。

从外部政策环境上讲,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宏观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主题词”,外部融资环境严峻,负债成本呈持续攀升趋势。从金融行业经营现状上讲,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治理结构和业务模式趋近完善。相较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聚焦于资产端,不存在稳定的负债来源。除了传统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外,旗下金融平台已经涵盖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和金融租赁等多家金融机构,业务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显著提升。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历程上讲,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一直保持着资产负债高速增长和粗放式管理模式,忽视了精细化管理。这将导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增长放缓和业务增速下降即将成为常态,资产负债结构、业务盈利模式和社会融资环境变化极有可能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面对防风险严监管的政策环境、紧平衡的市场环境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需求,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对环境变化、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树立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统筹发展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确保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

资产负债管理是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金融机构在可容忍的风险限额内,对整体资产和负债进行统一计划、配置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前瞻性的进行业务决策的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作为创造价值和风险控制的基础,资产负债管理传递经营思路和决策业务策略,是金融机构各层次管理的主轴。

从资产负债管理的历史演进上看,随着不同时期经济、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和银行经营实力、统计手段的改进,资产负债管理初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资产管理阶段、负债管理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

一是资产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商业银行存款稳定,管理重点在资金配置端,在确保流动性基础上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资产管理的目标和约束成为了资产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核心,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资金合理配置方法等等。相比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公司由于受到监管和资本市场的限制,无法过多进行积极的资产配置,主要以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主。

二是负债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贷款需求迅速提高,远超存款增速;另一方面,各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业拆借市场蓬勃发展以及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创设使得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渠道多元化。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并不需要时刻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随时可以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同业拆借等主动负债方式解决流动性问题。当然,负债管理的必要条件是金融市场较为稳定,资金宽裕且利率较低。

三是资产负债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利率市场化和综合化经营的推进,金融市场利率剧烈波动,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难以协调统一,单方面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难以为继,其管理重点渐渐转变为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阶段。同时,尽管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始理论和经验来源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针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特点,改进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运用到相应的财务管理实践中。2010年11月,为加强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和流动性监管,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Basel Ⅲ)改革法案,对资本监管规则和流动性监管标准进行修订,新设杠杆率指标,对金融体系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此,资产负债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在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

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待推进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的金融机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一方面从治理层面建立了相互制衡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另一方面运用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理、汇率风险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资本管理和压力测试等工具方法,管理和控制资产负债的规模、增速和结构。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起步较晚,业务类型多样,业务出发点独特,偏重于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且非标准化居多,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加之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资产负债管理的推进和深化都较之其他金融机构和行业有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1. 外部强监管的政策环境。2012年,中国原银监会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试行)》,规定资本充足率必须不低于12.5%。2016年,借鉴商业银行监管办法,中国原银监会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将资本充足率细分为三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低于9%,一级资本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资本充足率必须不低于12.5%。2017年12月29日,为引导资产公司进一步聚焦不良资产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和规范多元化经营,原中国银监会颁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修订非金融子公司资本投资计量方法、集团超额资本等,不断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监管指标体系。根据2017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披露的数据,除了中国信达和中国东方与监管标准保持着合理的安全边际,中国华融和中国长城的资本充足率已逼近监管红线。这意味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必须实施以资本约束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价值管理理念。

2. 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淡薄和体系缺失。

一是内部资产负债管理理念淡薄。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约束的观念非常淡薄,缺乏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意识,相关的資产负债管理体系仍不健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务部门不了解负债成本和结构,容易造成激进经营的恶性循环。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和体系缺失导致资产久期和负债久期的长期错配,阻碍资产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二是近五年来内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缺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规模的高速增长,一方面,迫使负债规模的高速增长,而负债成本的上升和资产风险的暴露,导致盈利能力的快速下滑(如图1);另一方面,资产增长速度与资本积累速度不相匹配,资本补充的压力日益加大,导致资本充足率的快速下滑(如表2)。目前,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而单一的资产管理或单一的负债管理已无法应对外部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和严峻的融资环境,导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可持续经营难以为继。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资本监管力度加大和资产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规模扩张必须量入为出,主动进行资产的合理配置,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贯彻和系统的构建将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扭转经营困局的核心和关键。

四、 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管理

实际上,资产负债管理贯穿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配置、业务经营和融资活动等过程的始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树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建立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推进以数据积累、方法论和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实现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管理的转变,保证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1. 树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经济增长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高速增长的风险偏好已经不合时宜。为了保证经营的平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由规模情结转向价值创造,将经营重心转移到股东价值、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有机结合。在探索如何实现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不能绕开两个关键词:风险和流程。一是明确风险偏好。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战略及风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偏好是为了满足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实现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而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与总体风险水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前提是树立以流动性和安全性为前提获取盈利的稳健理念。二是健全管理流程。基于功能齐全、责权统一资产负债管理组织架构,打通宏观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微观的业务经营流程,将价值创造的核心理念传导至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和项目团队,实现精细化的资产负债管理。

2. 建立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的扩张须有相应的资本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的各项活动应以资本管理为起点和核心。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偏于规模扩张,资产扩张快于资本补充,资本补充压力较大。在资本约束条件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强化资本的刚性约束机制,以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为先导,实现业务流程和资本管理的有机结合,将资本回报水平作为资产配置的管理路径,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处理好资本约束与资产负债业务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价值最大化。

3. 推进以数据积累、方法论和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活动的数据积累、方法论和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技术能力。一是数据积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需要以数据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数据、业务数据、风险数据以及同业数据等,集团数据、法人数据、地区数据、行业数据、客户数据等。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资产负债的现状特征和计划安排等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方法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宏观管理模型需要在给定的各项约束条件下,求得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的最优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微观管理模型包括资产配置方面的业务结构分析、行业分析、盈利分析等;风险管理方面的信用风险模型、市场风险模型、操作风险模型和压力测试等;流动性管理方面的缺口管理模型、久期分析模型和内部资金定价模型等;计划管理方面的资产规模计划、负债规模计划等。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讲,资产负债管理系统需要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系统,打通资产负债的宏观管理(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资产负债效益管理和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等)和微观管理(项目的审批、投放、管理和退出,会计的计量、确认和核算等)。

参考文献:

[1] 陈小宪.加速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J].金融研究,2003,(2):30-37.

[2] 戴成峰,张连增.基于业务类型的我国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2014,(7):34-50.

[3] 关文杰.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金融, 2017,(5):22-24.

[4] 彭纯.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新金融,2014,(5):4-8.

[5] 吴飞虹.从年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配置[J].国际金融,2018,(3).

[6] 吴晓灵.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研究,2013,(12):1-15.

[7] 张兰波.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逻辑[J].中国金融, 2017,(5):25-28.

[8] 赵文昊,李强,曹晋文,等.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及指标研究[J].保险研究,2010,(10):77-85.

[9] 周晓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变动分析[J].新金融, 2014,(11):38-40.

作者简介:郭晨曦(1991-),男,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王轩(1988-),男,汉族,河北省廊坊市人,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监事会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收稿日期:2018-08-10。

作者:郭晨曦 王轩

第三篇: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探究

【摘要】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国有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现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商业化运行模式的转型,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 风险管理 优化措施

一、前言

资产管理公司属于金融类公司,在其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面临很多的风险。并且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逐渐深入,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逐步降缓、发展动力需要转变的经济新常态这一经济大环境下,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将会进一步增大,这就对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风险研究

(一)资产管理公司法律风险研究

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风险通常指的是因公司的经营活动与法律法规等发生一定的冲突而引发的法律纠纷从而对公司的经济、名誉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损失。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业务虽然是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随着其商业化的转型,其业务有所创新和拓展,目前更多的是收购企业的非金融类不良债权。此类债权的如何确权、如何确认不良,如何确保债权的真实、洁净、完整性,都涉及到法律风险。二是各资产管理公司尤其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各地都设有数量众多的分支机构。在国家大的政策法规下,各地方又有不同的监管细则,比如对资产管理公司办理抵质押物的管理条例等,这直接会影响到各商业化项目推进的成功与否。三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收购业务不同于银行的普通借贷业务,由于涉及众多合同方,在合同制定、审查、签订等环节,人员的考虑不全面、不审慎等因素都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四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有几十家分、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存在的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好的关联交易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利润,但是由于关联交易涉及的相关者较多,一旦出现法律风险将对各相关者的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

(二)资产管理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资产管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公司并表管理两方面。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公司资金的可变现能力进行管理,素有企业血液之称的资金对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更为重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有四大银行的贷款、国外发债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流动性管理不到位都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及发展。在并表监管方面,由于资产管理公司逐渐通过多种股权方式设立了众多分、子公司,业务涵盖了证券、租赁、基金、银行等金融业务,也触及到了房地产等非金融板块,这些都增加了集团体系的风险传染性和脆弱性。2011年3月8日,银监会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该文件的出台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并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公司加强集团风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三)资产管理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在新常态下,原有增长模式下被隐藏的风险因素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逐渐显现。传统制造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各级地方融资平台背后一直隐身的财政金融风险,社会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走向的各种扑朔迷离,各种风险交织,互相传导,各个行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行业,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信用风险。而作为专业收购、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加巨大,也增加了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难度。

三、优化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的措施探究

(一)优化法律风险管理

一旦資产管理公司陷入法律、官司纠纷会为公司的名誉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其法律风险的管理。首先,在不良债权收购时,应该重点关注收购债权的真实、完整、洁净性,避免收购标的债权存在法律瑕疵、抗辩等事项导致资产管理公司权益受损。其次,针对各地方的政策法规的不同,在熟悉地方特殊法规条例的情况下,也应该与地方监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取得地方监管机构的支持和认可。三是加强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的法律制度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的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聘请法律顾问,加强公司法律人员培养管理,提高公司整体法律人才的专业性。最后,要增强对资产管理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上市公司。对于公司的关联交易决策,应当在召开董事会的情况下对是否进行关联交易进行决策,对关联交易规范管理,上市公司做到如实披露等。

(二)优化财务风险管理

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对公司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在整体资源配资过程中,要注重长中短期资金的相互结合,以保证公司运营过程中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也能够让资金产生更大价值。另一方面在公司的并表管理上,应该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加强对公司并表的管理。首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并表管理经验,并结合公司的自身情况建立一套适用的并表管理方案。其次,建立独立的并表管理组织。公司的并表整合过程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并且并表的高质性能提高相关投资者、以及合作企业的信任,因此可以成立专门组织对其并表进行管理。最后,要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并表编制的规范性、可参考性、全面性。

(三)优化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可以借鉴国有四大银行的信用评级的先进经验,完善公司的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客户的财务报表、征信、非财务数据等多方面信息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评级,针对不同的信用评级客户给予不同的业务准入标准。其次,提高尽职调查的水平。在尽职调查阶段,要加强对客户资料真实性、可靠性的审查,也要对其财务状况、非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地分析判断。在项目实施以后,更要加强对客户经营情况、融资情况的密切跟踪,并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四、结语

在资产管理公司的各项活动中都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公司只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其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响应相关文件的要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的求生存、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析[J].新会计,2016,(02):55-57.

[2]张滨中.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经营中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 时代金融,2015,(15):95+97.

[3]陈惠,江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4,(20):80-82.

作者:黄菊

上一篇:营销战略论文范文下一篇:财务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