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硕士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英语文学硕士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如何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师的研究课题。文章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个体特征研究入手,分析其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自我效能,采取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配合其学习风格,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研究生学习的自我效能。

第一篇:英语文学硕士论文

英语翻译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现状研究

摘要:对2012~2017六年间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分析统计,从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计量统计,分析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观察分析近六年出现的培养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写作语言方面中文撰写占多数,口译发展任重道远,写作形式及理论运用趋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改善翻译硕士专业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现状;进展;建议

一、 引言

自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以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于2007年发布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中規定MTI学位论文可采用项目、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三种形式,近年来学者提出了五种写作形式。2013年教指委发布的《培养方案》修订版,规定MTI学位论文可采用翻译实践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翻译实习报告四种形式,本项目组对2012至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进行了收集整理,并通过对其写作语言、方向、形式及理论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展现MTI学位论文近六年取得的进步以及仍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解决方案。

二、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2012年到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为基础,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数据库博硕士论文库内通过高级检索的方法,选取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I辑和社会科学II辑学科领域,检索全文字段为翻译硕士并含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月31日。至检索截止日,CNKI收录2012年到2017年相关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937篇,剔除学位不符(如博士毕业论文),专业不符(如公共管理、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及语言领域不符(如俄语、日语翻译硕士等专业)论文共213篇,最终符合小组研究课题的毕业论文共计724篇。其中2012年46篇,2013年149篇,2014年235篇,2015年47篇,2016年83篇,2017年164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考察英语翻译硕士专业目前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调查和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和理论应用。

三、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计量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法是指本文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教执委官网等信息源收集掌握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和数据;计量统计法是指对整理后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写作语言、写作方法、写作形式以及理论应用等项目做表格化处理及统计;对比分析法即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已取得的进步与仍然存在的问题。

四、 研究结果

通过对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分类整理,对其写作语言、写作方向、写作形式及理论应用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果。

(一) 写作语言

教指委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的《培养方案》(修订版)中指出,“无论采用何种论文写作形式,学位论文都需用外语撰写”。本项目组收集到的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中文论文共计595篇(占82%),英文论文共129篇(占18%)。由此可见,翻译硕士毕业论文更多采用中文撰写,这与教指委提出的培养方案不符。本项目组调查发现,在大多数学校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语言的要求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多采用中文撰写,因为母语表达更清晰准确,同时也便于导师指导论文。这反映出翻译硕士专业目前发展现状与预期设想存在差异。翻译硕士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亟待不断发展进步。

(二) 写作方向

翻译有笔译、口译之分。在某种程度上,口译员比笔译员要求更高,所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高级口译人才比较困难。从学校来看,设立口译专业要求老师不仅需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然而随着我国 MTI 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翻译硕士师资资格的教师出现严重缺口。本研究小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研究收集到的724篇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口译论文共计193篇(占26.7%),笔译论文共531篇(占73.3%),这一数量差异可在以上分析中得到一定解释。但从目前翻译市场需求来看,国内紧缺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口译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 写作形式

笔者参照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五种写作形式,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及翻译研究论文,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整理归纳,有以下发现:

虽然有五种写作形式可供翻译硕士选择,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形式具有较明显的趋同性。由表可知,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形式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非文学文体为主的实务翻译,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研究报告。其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77.20%。相较于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翻译实践报告类型论文的占比大幅度提升。第一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15所试点高校的381篇MTI学位论文中,翻译实践报告类论文占总论文数量的33.9%。翻译实践报告占比的提高体现出MTI的培养目标逐步侧重于翻译实战练习和翻译操作能力的培养。

其次,翻译论文研究是指选择翻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中该形式论文共有252篇,占总论文数量的66.1%,是首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论文形式。据本项目组统计,近六年翻译论文研究数量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占总论文数量的 18.65%,是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第二大形式。翻译论文研究几乎沿袭翻译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并未很好体现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所下降,但却成为第二大选择形式。这一方面是翻译论文研究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可能还受到高院校教学模式影响,还没有完全从学术型硕士成功转向应用型专硕。

2013年12月发行的《培养方案》修订版新增翻译实习报告这一写作形式,要求学生主要针对项目经理、项目译员和项目审校这三个重要翻译岗位,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翻译企业,进行为期3~6个月的顶岗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但近六年来这一形式的论文数量仅占总数的0.83%。本项目小组调查发现2012年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以下简称《写作指南》)中并未给出实习报告的写作参考模板。因此,笔者建议教指委提供或者相关指定系列教材应该给出实习报告的具体参照模板,从而使毕业论文的选择更多样化。

翻译实验报告是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该写作形式比例最小,占0.28%。本项目组调查统计的724篇毕業论文中仅2篇采用翻译实验报告的形式,由此可见大家仍熟悉传统的思辨型的阐述方法,缺少提出假设并用数据验证假设的综合能力。因此本项目组建议翻译硕士在《写作指南》提供这类写作模板的情况下勇于选择翻译实验报告,做出尝试与创新。

整体来看,从2012~2017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逐步明确体现该论文的写作形式,尤其是2016年,83篇毕业论文中有63篇论文(占比75.9%)直接在题目中明确指出其写作形式。而在2012年只有19.6%的毕业论文在题目中明确指出其写作形式。由此可见翻译硕士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的认识与区分更加清晰。

(四) 理论应用

笔者根据论文中理论运用方式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分为四类,即题目类、目录类、参考文献类及无理论类。题目类即题目中指明论文所用指导理论,例如《从目的论看……的处理策略》,此类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有104篇,占比 14.4%;目录类即目录包含论文所用理论,此类论文有256篇,占比35.4%;参考文献类即仅通过参考文献中的书籍、著作表明论文引用的相关理论,此类论文共有295篇,占比 40.7%;无理论类即论文在标题、目录以及参考文献中都没有显示应用任何理论,此类论文共有69篇,占比9.5%。通过数据,笔者得出参考文献类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占比最多,其次是目录类和题目类,无理论类论文占比最少。这表明,大部分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都有相关理论指导,翻译硕士普遍具有理论指导论文写作的意识,但是实际上仍有近一半论文并没有运用理论系统指导论文写作,仅通过参考文献零散引用理论。

据计量统计分析,笔者发现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中口译笔译应用理论各有侧重。其中,笔译论文中应用较多的翻译理论有: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文本类型理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归化异化理论、信达雅原则等。此外,翻译硕士毕业论文也常与其他学科的理论相结合。例如,与语言学中的顺应论、符号学、关联论、语境、主述位结构和会话含义结合;与文学中的体裁分析理论,生态学视角相结合;与美学结合等。口译论文中主要应用的理论是释意理论和图式理论。

在题目类和目录类中明确指出运用理论的翻译硕士毕业论文共有360篇,其中笔译有288篇,口译有72篇。在笔译相关论文中,目的论应用最多,占比31.9%;功能对等理论次之,占比31.3%;文本类型理论较多,占比12.2%。在口译相关论文中,释意理论应用最为广泛,占比48.6%。这反映出,翻译硕士在毕业论文中所选用的理论具有趋同性和集中性,多为国内外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理论。

五、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随着MTI的不断发展,翻译硕士对毕业论文写作形式的认识与区分更加清晰。同时还有以下发现:1. 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用中文撰写的占多数,写作语言整体上与教指委的要求不符;2. 写作方向以笔译为主,口译专业发展任重道远,高级口译人才供不应求;3. 写作形式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具有趋同性;4. 理论指导论文写作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所用理论仍具有集中性、趋同性。针对以上现象,本项目组提出以下建议:(1)高校应在坚持指导性方案的同时,根据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特色适当调整培养方案,体现各自办学优势和特色;(2)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行业教育资源,外聘来自企业、出版社等翻译行业中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丰富翻译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3)针对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不同写作形式给出相应的参考模板,并建立优秀论文数据库,为翻译硕士创新论文写作形式提供参考与借鉴;(4)翻译硕士在注重翻译实际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相关翻译理论的学习,以便更好地运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7〕78号,2007-12-10.

[2]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8月修订),2013-12-26.

[3]张璐.MTI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103-105.

[4]穆雷,邹兵,杨冬敏.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参考模板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24-30.

[5]穆雷,邹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调研与写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1(5):40.

作者简介:

丁梦丽,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于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史红霞,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诗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丁梦丽 于雨 史红霞 韩诗禹

第二篇:非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如何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师的研究课题。文章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个体特征研究入手,分析其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自我效能,采取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配合其学习风格,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研究生学习的自我效能。

【关键词】英语教学策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体特征

作者简介:杨瑾瑜,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和英语教学。

一、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生教育也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普及性教育发展,生源情况和研究生入学的英语水平也在发生变化。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研究生招生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但生源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研究生入学英语成绩偏低的现象。以2009级研究生为例,录取人数共1536人,其中英语及格人数仅为114人,不到十分之一。入校研究生英语听、说、写、译运应用能力较低。同时,生源的类别也发生根本改变,由2008年以前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改变为2009年后的学术型学位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类。这两类学生从2010年开始,英语入学考试分A、B卷考,入学要求不同。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时,专业课程要求不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不同。因此,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在一学年的硕士生英语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个体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效能成为本研究的主要任务。

二、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的个体特征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的个体特征与其他类别研究生有很大区别。首先,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卷考试,试题难度有所不同,入学的英语水平也不同。大多普通高校专业硕士入学英语成绩要求不高,分数偏低,但也不乏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呈现金字塔式的两极分化。其次,普通理工高校大多数本科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已经过了四级甚至六级,三、四年级基本没有英语课,时间一久,英语基本丢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生个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自我效能方面。

1.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学习行动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学习动机主要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的英语学习者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和具体。比如,有些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博,有的是为了职务晋升的机会和职称评定,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为了文凭。持该种动机的研究生功利性明显,缺乏持久性和延续性,学习动机较差。而融入型动机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有真正的兴趣,掌握英语是为了更好更流利地和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甚至希望能融入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持此种动机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较少,仅占笔者授课班级总人数的10%。

2.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风格。著名语言学家Numan认为,所谓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喜欢采用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系列方式,这种方式不会因为学习内容或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风格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差异性。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的学习风格不同,前者善于整体把握,后者善于细节分析;第二,随意性。专业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特征和类型,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存在作业完不成、时有缺课的问题,特别是地质勘探、采矿、选矿等专业的学生经常随导师外出做项目;第三,应付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课堂检查和学位考试,学习效果较差;第四,可塑性,学习风格是先天存在和后天努力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说明学习风格还是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

3.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在20世纪踮年代由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而强化是行为的结果因素。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掌握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高低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自我效能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非常自信。自我效能低的人取得成功的几率会降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各种行动中缺乏自信心。

普通院校的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听说能力差、过去的英语学习经验使得他们失去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再加上课堂上无法完全听懂老师的英语授课,这极大地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他们发现和自己英语水平相近的朋友或同学取得成功,其英语自我效能自然就会增强。教师和同学对他们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鼓励,会给他们极大的信心。这属于言语说服。同时,生理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专业硕士的自我效能。

三、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自我效能方面的特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实行立体教学模式、考勤制度、提高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估的比例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专业硕士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合理化课程评价,增加学习过程的评价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适应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风格。首先,引导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识别,发挥优势弥补缺陷。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风格的随意性和应付性,强化训练他们改变效能低的学习风格。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3.利用由不同教学策略,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效能。英语教师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设计要从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不要打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要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进步,学习自信心和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同时,提供榜样和示范,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最后,英语教师应引导专业硕士研究生对自己学习的优劣态势进行正确归因,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合理的学习计划,监督他们按计划学习,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增强英语学习效能。

专业硕士研究生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自我效能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合此类英语学习者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导学习者发现、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增强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瑞红.开放教育英语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与教学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2]韦耀阳.影响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因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编辑:秦俊嫄)

作者:杨瑾瑜

第三篇: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改进初探

[摘 要] 梳理国内典型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发现,部分课程全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同质性显著,全英语教学效果受到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因素影响。围绕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改进建议,在顶层设计、课程链、平行授课等方面开展创新与实践,构建具有本学位点特色的,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为根本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课程链多课程全英语教学,课程教学覆盖中文、双语和全英语教学三个层次,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和考核方式应体现经典型、简易性和实践性原则。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链

[基金项目] 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QY201901);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建设项目(KC202001);中原工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JD201901)

[作者简介] 杨 磊(1974—),男,河北衡水人,博士学位,中原工学院学科办,副主任,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教学。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48条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1]。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开展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是适应这种变化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化教师队伍、国际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等,与我国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高校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研究生课程量少面窄,其中全英文教学课程绝大多数面向国际留学研究生开设,个别高校面向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全英文课程,但在诸多方面与预期存在差距[2]。近年来,为了提升研究生英语应用水平,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国内许多高校逐渐推进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郑州大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研究生全英语教学项目真实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82%的研究生认为全英教学很有必要,但是研究生的学习收获并不理想[2]。中国石油大学某研究生专业课程在2014年开始全英文授课后,选修研究生对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支持度提高了21%,但仍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支持全中文或双语教学。

二、研究方法与材料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3]、历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通过国内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不含军队院校)的官网,查询典型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或者建设项目的情况;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国内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文献。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高校官网查询,发现目前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教学课程项目(包括国内研究生可选课程项目)的高校绝大多数为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3]和历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上的高校,部分高校名单及开设年份包括上海理工大学(2010年)、浙江大学(2011年)、武汉大学(2011年)、东南大学(2011年)、郑州大学(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2013年)、扬州大学(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2014年)、天津大学(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湖南大学(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长安大学(2019年)、中原工学院(2019年)等。

通过检索与汇总,部分研究生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包括有机合成[4]、数据挖掘[5]、高级食品化学[6]、催化原理II[7]、纳米材料[8]、现代工程材料[9]、微纳光子器件集成[10]等,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影响因素集中体现为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维度,问题也主要产生于这三个维度。

课程教学模式是反映上述三个维度相互协同作用的综合因素,主要问题汇总如下:①选修全英文教学课程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4,8,12];②授课教师的英文教学驾驭能力尚不能满足全英教学要求[5],外籍教师或英语基础较好的海归教师比例不足;③普遍执行课堂讲学授课为主,缺乏课堂讲授与教学互动的环节[4,11,12];④教学资料不能满足全英文教学的预期效果的要求,比如教材仅选用英文教材[5]等;⑤课程考核方式与中文授课课程无差别等。

针对如上问题,较多文献也采取了一些探索性改进措施。①课前或辅导中,督促研究生自学英文基础知识,降低听课难度[8,10];②课程组教师尽量具有留学经历,英语驾驭能力能够满足全英文教学需要[9,10,11,13];③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相互交流、相互激活的方式[8,11,13],在课程中引入前沿小课题,让研究生分组探讨分析[ 10 ];④教材尽量选用本领域经典英文教材的最新版本[10,11],或者多教材综合教学[9];⑤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重视平时专业英语写作和交流能力考核等[9,10]。

根据文献汇总研究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具有较显著的同质性,同时在提出的解决措施上也大同小异,方法相对比较具体。

根據作者在开展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建议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应在顶层设计、课程链、平行授课等方面开展创新与实践。①围绕本校办学理念和学位点人才培养目标,明晰符合需求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突出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避免单纯为了全英语教学而开设项目的情况出现;②基于知识体系的需要,开展人才培养课程链上相关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既实现专业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同时多课程协同优化全英语教学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③参照“平行授课”方法,全英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和中文教学课程同步开设或者交错实施,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学时和学分,既实现不同英语水平研究生的因材施教,又达到不同教学方式互为补充、事半功倍的效果;④全英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考核方式均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全英语教学模式择优选择,突出“经典型、简易性、实践性”原则,经典英文教材辅以中文译本,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下作业协同教学,英语驾驭能力满足要求的教师任课,考核指标注重平时与实践型内容。

四、结论与改进建议

本文梳理了部分文献关于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研究生课程全英教学面临显著同质性问题,全英教学效果受到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个维度影响,各文献提出了较为一致的解决思路和比较具体的方法。鉴于课程教学模式是研究生、教师、课程内容三维度的综合指标,本文提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为根本,构建具有本学位点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全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2010年7月29日.

[2]苏玉芳.Z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全英语教学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1906/t20190617_386200.html?spm=zm5006-001.0.0.1.OA9p1q.2019.6.17.

[4]宋传君.研究生全英教学课程“有机合成”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61-162.

[5]刘维,陈崚.研究生数据挖掘课程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3):7-10.

[6]马蓁,陆铖.研究生课程《高级食品化学》全英语授课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116-117.

[7]吴萍萍,白鹏,阎子锋.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J].化学教育,2016,37(8):66-69.

[8]朱敏,朱钰方.全英文“纳米材料”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79-382.

[9]陈洪美,金云学,张静,王晓丽,刘宁.《现代工程材料》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148-149.

[10]周昊,邓国亮,汪莎,杨火木,冯国英.《微纳光子器件集成》研究生全英文课程教学思考[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8(9):66-67.

[11]徐巍華.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2):1-2,32.

[12]潘蕾,卢小琳,汪涛.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生全英文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160-161.

[13]王大志,任同群,崔岩,李经民,徐征,梁军山,刘冲.“微纳米制造技术”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44-145.

作者:杨磊

上一篇:工商管理英语论文下一篇:专科护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