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马克思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为个人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提供保障。因此马克思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实施出现了些许认识的偏差,本文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发展现状揭示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让马克思主义课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一篇:马克思课程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本门课程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案例教学;视域融合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1]。基于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以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及其现状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最早由哈佛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创立,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后,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认为是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方法[2]。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最初被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院教授将各种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明确整个诊断与治疗的详细过程,进而提高其诊断治疗能力。法学院的教师紧随其后,他们将各种不同判例的辩护和裁决的过程记录并整理成为法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也出现在了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选项、问题、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与决策记录,最终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决策推理能力[3]。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公共管理案例即是一种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具体应用,它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案例的应用路径相同,都是以再现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为方式和手段,最终达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即根据当前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把此课程原先以概念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案例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案例中引申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历史的方法讲述基本原理,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如下。

党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较多。2011年6月8日—7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第七期教师进修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原著辅导课程包括《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新世界的萌芽、《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晚年八篇著作》与列宁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以及《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就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辽宁、江西、湖南、黑龙江、海南、福建、山东等省委党校的哲学教研部将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建设、领导科学、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内容方面。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建设中,在注重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依据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既重视展现经典理论的解释力,关注当代理论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进展,寻找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又努力使学生在思想的冲突中,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既使学生加深了对传统的当代意义的理解,又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代问题对传统提出的挑战,从而向学生展现经典原著课程的魅力,让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冲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该门课程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缺乏对案例教学的重视。长期以來,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且有效地使用。大部分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采用逻辑推导法,而忽视了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案例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讲授中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就教学效果而言,案例教学法远远优于传统的逻辑推导法,它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

其二,缺乏“点评和总结”环节的实践经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案例的选编、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案例的课堂讨论、点评与总结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环环相扣的系列教学环节。其中属 “点评和总结”环节最为关键[4]。所以,无论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抑或是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都应努力找寻教学内容与案情二者的契合点,最终上升到某种理论高度的层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短缺。完备的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而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自己的案例库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停留在由教师个人自行搜集与学生提供素材的初级阶段,案例零散且质量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本门课程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建立能够与当代研究生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案例库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不断深化、拓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建设而言,要逐步建立能够确保其顺利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则需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并能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考核方式等的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等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即坚持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该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的改革需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前提;教学方法的创新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依托。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考试环节的改革,不但对考核环节本身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向横向扩展和向纵深推进。

相互促进原则。即把增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在驱动力,作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操作导向。在教学和考核的各个环节,要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从整体上营造一种能够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的氛围,从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展示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产生应有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渗透力。

少而精原则。案例的选择,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内容丰富而一股脑儿向学生铺天盖地倾盆倒出,应选择最能代表和反映核心内容的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核心精神有所把握,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有所掌握和理解。所谓“少”,即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基本原理;所谓“精”,即指所选教学案例不可枝枝蔓蔓,要突出主要原理。

(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达到“教师视域” “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三种视域的不断契合。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其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绝不是单一的意义,而是一个意义统一体。另外,就理解主体而言,他们不仅具有主观意识,而且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倡导多种视域相互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渗透性功能,一个一个地将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个体性问题的错误意识“否定”掉,进而使学生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相契合,以促成文化上的自觉追求和实践上的行为养成。

(四)教学新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方法,虽在运用于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与其他课程最本质的区别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需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而管理学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则是多元化的。基于这一认识,应着手从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

与此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发挥在案例教学尝试、专题教学探讨和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三方面的优势和整合效应,以提炼和活化教学内容为着力点,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原著思想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探索出“案例式教学”的新思路。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在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既依据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从“案例”提炼基本原理,通过“以案论理”的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生动、立体地呈现基本原理,从而调动学生和教师二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5]。

为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努力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课堂表现、案例实践、期末考试三个二级系统构成,创设联动机制,以达到任何一個二级系统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此调动学生案例讨论、分析的参与性、积极性;同时在除“案例实践”以外的其他二级系统中,加大案例分析所占比例,进行双重评判,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内在特性与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终将极大地推动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李伯军.论国际法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与讨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5):124.

[3]翟伟彤.浅议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3 (12):118.

[4]杨慧民.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2):5.

[5]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30.

作者:林丹,何美子

第二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进程看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施

摘 要: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只有把基础夯实,才能为个人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提供保障。因此马克思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实施出现了些许认识的偏差,本文将从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发展现状揭示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措施,旨在让马克思主义课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马克思主义课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的实施现状

学校环境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了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相关课程,按理来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有了较深的感悟,但相反的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学校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没有较大的进展,长此以往,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教师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

高校教师是教育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把手,是学生能否正确认识、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指南针,因此教师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上,许多高校教师不把马克思主义课程视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太强,学生不爱听就不需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放几部电影或聊一下天就结束了,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太过空泛和形式化,在课堂上传授一些消极的思想,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毫无兴趣。

(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视有为无

高校是未来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有助于他们用科学的理论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人生发展道路上重要一步。然而在现实中,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却缺乏兴趣,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必修课上屡屡逃课,相关考试也打小抄,他们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过于形式,课程枯燥,因此没有兴趣深入学习,有的学生读了四年大学却连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都回答不出来。

二、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达不到效果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教育却未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传授马克思主义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然而,上文中提出了部分教师不重视马克思主义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原因有二。

第一,老师知识水平不够高,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众所周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专注度和兴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老师授课的精彩程度,尤其是在纯理论性的授课上。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难度的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将其经验融入其中,妙语连珠,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度高;而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则容易把这门理论性课程变得更为枯燥,照本宣科的方式让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

第二,教师自身未能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许多教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他们本身也不重视该课程的授课,不备课,在课堂上谈论其他事,经常缺课,这无疑给学生造成了误导,他们在老师的行为误导下也认为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不重要,导致他们更不会关注该门课,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二)学生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枯燥,学术性强,需要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才能帮助理解,因此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聊,导致他们经常逃课,考试作弊,缺乏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学生产生了逆反抵触心理。最后,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个人教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课程考试中默许学生打小抄,学生想着考试一定能过,就对该课程采取了错误的态度,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了。

三、改善马克思主义课程教育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教育,它还还包括实践教育,这些优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真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一堂枯燥无聊的理论课上得精彩而有趣,这无论对教师本身,对学生,对知识都有巨大的好处。

(二)重视课堂,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

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领导者,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前进力量,也是他们未来处事的指导方针。作为学生,不仅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及精髓,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每一堂课,结合自身经验和课堂内容把科学体系的价值内化,使之成为处事的指导方针,还要充分阅读、吸收其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理论水平,形成内在价值体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发展自我的指导思想。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学习与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任何一方的偏差就会阻碍两外两方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实施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宇文利.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5).

[2] 雷家军,孙彪.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家庭環境问题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2011(6).

作者简介:杨依里,1990年11月,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设计系,现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杨依里

第三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MOOC教学探微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思修”),是大一新生入校门接触到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思修”慕课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非常必要。“思修”慕课教学研究成果,对其他思政课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思修”课程的Mooc教学全过程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MOOC    思修    对策

Mooc快速发展,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为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为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也给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内如清华、北大、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高校的加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MOOC 向新的阶段发展。把“思修”慕课教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非常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教学研究成果对其他三门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对思修“慕课”的初步认识

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開放式在线网络课程。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优秀高校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中国大学MOOC(慕课)是国内优质的中文MOOC学习平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985”“211”大学提供优质内容支持。截至2018年10月17日,在中国大学MOOC网络平台上,武汉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8543人参加学习,河北科技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5965人参加,南京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3832人参加。职业教育课程也有不错的成绩。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11256人参加,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8803人参加,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有3889人参加。学堂在线中清华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自2017年6月开始,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3.4万人参加。

“思修”“慕课”教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网络技术人员、网络设计人员、教育人员等共同付出努力。“思修”“慕课”教学有几点突出特点。其一,便捷性。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只要有时间和学习的兴趣,就可以参与学习。其二,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对感兴趣的话题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对学生集中提问,给予重点解答。对个别问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和指导。通过网络解答问题,节省教师的时间。其三,权威性。“思修”慕课教学由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他们授课能力非常强,授课内容非常权威,包含联系实际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问题。擅长不同领域教师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有的同学受到学校的限制,没办法领略国内教学名师的风采,慕课教学都可以帮助解决。其四,互动性。慕课教学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线上的阶段包括课堂内容的阶段考核、小组讨论学习,线下的阶段包括小组讨论学习、教师班级答疑。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对提高思修课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思修”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修”MOOC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需要重新思考高校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聆听大师的讲解。那么所在学校的任课教师应该怎么定位?如果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慕课免费学习,还有必要交学费,远离家,到学校去学习吗?在学校上的课堂教学究竟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需要重新思考。

其二,教学效果没有办法保证。同是大一新生,但是专业特点不同,知识背景、学习能力也不同,如果使用统一授课,针对性就差一些。“思修”慕课教学学习的人多,但是真正完成所有教学环节,拿到学习证书的人却不多。如何让学生一直坚持,完成学习,避免只是一时兴起,是今后“思修”慕课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其三,“思修”慕课讲授教师压力大。制作一个优秀的慕课,需要一个教学团队花费很多时间准备。有调查表明,在制作课程上花费的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慕课开课之后,还需要大量时间投入,需要在课后与学生及时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面对镜头,对教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胜任。“思修”慕课与其他大学课程还有不同,“思修”慕课教学不只是讲授道德和法律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教师的互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都是思政课的重要元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线上学习,还需要线下教师和学生的讨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及时感知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学生从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中感受更多的教育内容。

其四,“思修”慕课课程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撑。它是综合学科的艺术,需要摄影师、专业配音师、网络设计师等人共同努力。一般的“思修”任课教师很难掌握所有的技术,需要大家配合。这就需要一个庞大的课程团队,也需要学校资金的支持。后期还需要不断维护网站,每年都需要投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尝试课程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将投票、弹幕等形式引进课堂,使慕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越接近面对面教学。

其五,课后交流和考核评价都是难点。“思修”慕课大多采取的是课后留言这种形式,留言是滚动的,如果有好的评论,会被后面的留言淹没。“思修”慕课测试和考核选择的方式不多。多数选择学生交一篇学习心得之类的,这种考核方式较难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思修”慕课要克服此缺点,还需要课程教师、制作团队、慕课网站共同努力。

三、“思修”慕课教学的对策

“基础”慕课教学是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共同合作而完成的系统工程。

其一,主管层面:规范和推动发展。“慕课”引进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人们已经从过去的狂热越来越趋于理性。我们要客观、辩证地对待慕课。“基础”课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正确“三观”养成有重要影响。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从政策、管理、技术、资金等不同的层次规范管理,推动慕课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协调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科研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共同推动“基础”慕课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二,学校方面:双方相互配合。一门好的慕课需要开课学校和参选学校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开课学校是“基础”慕课的诞生地,承担着组建教學科研团队、完成课程的内容设计、上传网络的资料准备工作,等等。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视频制作都影响慕课质量。课程的研发需要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可能是一个学校的教师,也可能是很多学校的教师,统筹的工作就落到了牵头单位的肩上。牵头单位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不被乱花迷眼。选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巧用教学互动和评价方式,实现虚拟的学习空间和现实的学习空间完美的衔接、结合。教学中及时答疑解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优化和增添新的教学资源。当然,一门好慕课离不开参选学校的积极配合。参选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与其中。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及时将自己的开课情况和信息反馈给牵头单位,便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

其三,教师方面:角色转变与新机会。慕课的兴起与发展,给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带来了重要的改变契机。教师要从心态、教学方法、扮演角色等方面进行改变。教师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如果只停留在过去,不学习,不改变,那么不仅是学生的损失,更是教师的损失。慕课的发展是一次推动教师改变的机会。慕课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大学象牙塔,让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合作,通过别人的分享,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让教学不再费力,变得更轻松、更高效。世纪的教师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只是灌输知识,应该兼备多种不同的角色,如专家、教练、设计者和学习者。教师对慕课的设计不能停留在对慕课技术的追求,对慕课的使用不能停留在简单化的“拿来主义”。教师在做“基础”慕课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学生做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想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哪些知识容易出现困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什么情况会放弃互动,带着问题设计慕课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需要基于“学习者中心的研究”,增加教育见识,提高教学实践力,这是决定慕课质量的关键因素。

其四,学生方面:快乐体验。学生学习慕课课程,不再是为了复习考试,不再是为了追求分数,而是人生中快乐的学习体验。大学生以快乐、放松的心态加入学习当中,及时通过慕课系统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同学、教师共同探讨学习中的困惑,理解和感悟相关知识和道理。

参考文献:

[1]栾淳钰,陈文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 教学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8):67-71.

[2]宇文利.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63-67.

基金项目:黑河学院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项目(XJG201609)。

作者:周长美 何冰 靳晴

上一篇:远程控制技术论文下一篇:探究式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