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加大监督

2022-07-24

第一篇:依法行政加大监督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三论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

2014年05月02日07:59来源:人民日报

哪里曝光及时、监督有力,改作风就容易打开新局面;反之,如果只唱赞歌、回避问题,就难免助长实功虚做的风气。这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作风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正因如此,打赢转作风的持久战,必须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让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无处藏身。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离不开舆论监督的强化。马克思曾说,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舆论是群众行使监督权的有效途径,现实中,一些干部“不怕内部通报,就怕公开见报”,正体现舆论监督的威力。改作风的本质在于规范权力,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祛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就能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舆论监督具有敏捷性,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揆诸以往,正是通过快速有力的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等领域的一些问题获得及时化解;也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舆论监督,惩防腐败、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相

关制度得以健全完善。事实证明,舆论监督是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等并行的利器。在作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发现一起、曝光一起、解决一起,必能促进八项规定落到实处、细处。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旦焦点转移、要求放宽,就容易使一些人觉得风头已过,导致不良风气出现反弹。舆论监督是全天候的探照灯,能够保持反“四风”的高压态势和舆论氛围,不断巩固和深化改作风成果。现在有的地方,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至隐蔽场所,婚丧喜庆不摆宴席但红包照收,表情达意用电子礼品卡暗度陈仓。诸如此类“四风”变种、歪风反弹现象,亟待舆论监督“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问题不放,露头就曝光、松懈就监督,以持续不断的努力破除“四风”问题的顽固堡垒,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让八项规定成为“铁八条”,舆论监督是重要的刚性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唯有适应在舆论监督下工作,把八项规定内化为一种修养,把从严从实外化为基本准则,处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方能以作风的切实转变,打掉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2日 01 版)

第二篇:市卫生监督所加大对违规医疗广告的监督力度

今年以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减少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群众造成的误导和欺诈危害,进一步加大对全市医疗机构发布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监管力度,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始终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保持高态势,瞄准发布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的机构。在此,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轻信广告,如患病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上当受骗。

据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个别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或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各类违法违规医疗广告,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造成了误导,社会影响极坏。市卫生监督所近期进一步加大了违规医疗广告的监督监测力度,并于近日对我市多家违法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约谈,责令其立即停止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的行为,并与当事人签订了不再发布违规医疗广告的保证书,另外还对发布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情况严重的单位给予了行政处罚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市卫生监督所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违规发布医疗广告行为的查处力度,并将发布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与医疗机构的换证、校验等工作挂钩,对屡次发布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并拒不改正的机构,市卫生监督所将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加大综合监督执法检查的频次和力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吊销其相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负责人表示,市卫生监督所将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权益为已任,密切与工商等部门的联络与协调,形成打击合力,共同规范医疗广告发布行为,依法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及医疗市场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满意的就医环境。

第三篇: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加大干部监管力度

余关乡党委书记刘晓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加快发展,千关键万关键,干部最关键。因此,选好、用好、监督好干部,就成为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提供了制度保证。制度的约束力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在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联系余关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

一、广泛宣传,形成“大气候”,让混日子干部无处遁形 好的制度要真正达到 “好”的目的,关键在于万众一心。只有将“监督权”交给群众,形成“气候”,才能避免四项监督制度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为此,我们一是狠抓宣传。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乡深入学习贯彻干部四项监督制度的通知》,并采取设立宣传牌、悬挂横幅、散发宣传材料和在机关开办专栏等方式,及时宣传、交流主要做法和成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专题辅导。将四项监督制度纳入乡村干部学习内容,落实辅导人员,各村各单位还结合“4+2”工作法,采取“召开一次学习讨论会、听一场辅导讲座、写一篇心得体会、参加一次书面测试”的“四个一”措施,组织干部畅谈学习体会,深刻理解贯彻四项监督制度的重大意义。三是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购买四项监督制度读本,逐章、逐条、逐款学习,举行闭卷考试,使四项监督制度深入人心。此外,还将四项监督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止目前,全乡悬挂横幅37幅,散发宣传资料2300多份,举行专题辅导117场次,参加人员1700多人次,集中培训三期336人次,159名乡村干部参

加了闭卷考试,达到了领导精通,干部熟悉,群众知晓的效果,在全乡形成人人关注四项监督制度的浓厚氛围。

由于宣传到位,群众知晓率高,一些混日子干部、不为民干部先后遭遇群众举报,我乡谢寨村、梁坪村等村3位村干部,因为为群众办事不热情、私心严重等被群众举报,乡党委及时排出工作组,进行查证,撤换2名村干部,对1名村干部给予记过处分,并降级使用。

二、竞争上岗,安装“过滤器”,让无能力干部无处安身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有效方式,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实现了好中选优、优中选适。一是双向选择实现“伯乐相马”。由党委设置岗位,双选对象填报《双向选择意向表》,依据岗位选人。提交党委审核批准,予以公布。二是竞争演说实现“群众选马”。参与竞岗的人员,在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上,进行竞争演讲,根据履职规划和承诺,由与会人员进行票决,定岗定责。三是试用一月实行“赛场竞马”。试用期合格人员,则正式上岗,机关人员下发任命文件,事业单位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未被选择的或试岗不合格人员,自费参加离岗培训,培训时间为三个月,离岗培训期间,离岗人员只发基本工资。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组织协调试岗,试岗人员实行6个月的试用期,期间不发奖金及补贴。自2008年实施竞争上岗以来,对3名机关人员做了待岗处理,其中1名女同志待岗一年。

实施竞争上岗,在创新选人思路、优化选人机制、拓宽选人视野、扩大选任工作民主、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信度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达到了上者服众,下者服气,群众公认、组织满意的效果。

三、绩效考核,架起“显微镜”,精设置细考察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知人才能善任,考察方可识人。考察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环节,也是识人察人的重要途径,考核结果的准确度影响着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干部考核质量和水平,先后出台了《余关乡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及绩效考核办法》、《乡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为党委选好人、用好人提供了可靠依据。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结合内乡县开展的“创星夺标”活动和推行村干部队伍公职化管理的意见,按照五星标准,细化20多个小项,设置千分,采取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指标考评、领导评价等方式,进行全方位考核衡量。二是完善乡村干部考核体系。设置基本分值100分,细化10多个小项,采取党委统一考核、分管领导打分、全体班子成员评分,结合办公室考勤和中心工作督查情况等,确定考核等次。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行考核结果四挂钩,即与评先评优挂钩、与奖金福利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与干部的升降奖惩挂钩,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监督作用。今年以来,我们根据考核情况,对2名村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一名支部书记被降职使用,一名被撤换,调整了6名村干部,4名村干部因考核不合格和存在违纪现象被撤职,新选拔4名村干部,2名村干部被调整岗位。

通过细考察,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并大胆启用一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于担当、作风务实、业绩突出的干部,努力形成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四、作风整顿,常念“紧箍咒”,选好人用对人推动余关大发展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作风。事实表明,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导向,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关乎党风民意,决定事业成败。在实践中,我们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每年开展一次干

部作风整顿活动。今年,我们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对贪玩型、贪酒型、贪权型、消极应付型、责任丧失型、方法简单型、见利忘义型和铺张浪费型八型干部,组织干部自查整改,并敢于“敲警钟”“亮黄牌”,针对谢寨、王沟等村3名村干部存在的贪权、贪酒、铺张问题进行了查处,达到了惊醒教育干部的目的,全体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新变化,在谋发展、干事业、办实事、抓落实上有了新突破,为党委政府赢得了信誉,树立了形象,聚旺了人气。截止8月底,全乡招引各类项目14个,已经完成投资2500万元,亚洲最大单场养殖规模的牧原十七分厂,4000头良种母猪已入圈,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豫西南最大核桃基地,今年将再增5000亩面积;在7月下旬的洪灾中,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检验,全乡受灾人口7315人,倒毁居民房屋403间,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转变作风选人用人是根本。我们通过作风整顿,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坚持七个不用:不能开创新局面的人不用,对群众没有感情的人不用,光说不干的人不用,闹不团结的人不用,不廉洁的人不用,坐等提拔安排的人不用,不严格按照党的决议办事的人不用。重用善于谋划发展的干部,善于抓落实的干部,能干实事、业绩突出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一致起来。堵死了“熬官”、“混官”、“跑官”的口子,敞开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子。

在四项监督制度的推动下,“以政策规定为准绳,以干事创业为导向,以群众公认为基础,以德才表现为尺度,以工作实绩定升迁”的干部选任机制正在余关全面形成,为发展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加大对财经工作的监督力度 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郭玉峰

加强对政府的财经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一项针对性、严肃性很强的工作。近年来,魏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经济发展,严格开展对财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和对计划、预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采取“三个加强”,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强执法检查,确保财经法律、法规实施到位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监督,切实开展执法检查,有效保证了财经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实施。一是严格检查程序。在执法检查前,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有关人员到被检查单位和相关单位调查摸底,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收集部门和群众反映的意见;检查时,检查组带着问题和意见采取“听、问、答、提”(听汇报、代表提问、被检查单位解答、代表提意见)的方式,对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逐个逐条核实并询问解答;检查组根据调查摸底和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检查结束后,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二是引进舆论监督。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时,要求县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将被检查单位的执法情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以鞭策被检查单位自觉改进工作。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统计法、审计法、预算法、计量法和河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10余部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均达到了预期效果。如2010年6月,在检查执行预算法工作中,常委会对部分乡镇财政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未按预算法的规定上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的问题、县财政局编制预算未能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查等问题限期整改,财政部门积极落实整改意见,为预算法的贯彻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7月,在检查执行计量法工作中,常委会对个别执法单位执法态度不文明、执法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限期整改,有效促进了计量法的贯彻实施。

二、加强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确保预算执行到位

为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计划、预算的指导作用,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开展对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一是突出重点。重点审查计划中预期目标确定的依据及其科学性、计划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重点审查预算中支出情况、转移支付情况、国债使用情况、预算超收收入情况等。每年在计划、预算(草案)出台前,常委会财经工委邀请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熟悉预算知识和财会业务的人大代表一起对全县经济形势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计划、预算进行初审。人代会期间,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人员到各代表团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对计划、预算进行精审,使计划、预算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二是抓住难点。面对魏县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资源缺乏的状况,如何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县人大常委会以常委会会议的形式,每半年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并听取县发改局及财税部门的专题汇报,及时分析计划、预算执行情况与全县经济发展态势,促进计划、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全县经济健康、持续、和谐地发展。如2011年7月,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常委会针对全县资源缺乏,财源不足,税源流失等情况提出县发改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扶助项目,努力筹措发展资金,财政、税收部门要加强培植财源、税源,大力组织财税征收等意见,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意见,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正常运转。三是紧盯热点。针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广泛收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及时转交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确保预算外资金管理到位

预算外资金在政府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一些预算外执收单位错误地认为预算外资金谁收谁使用,导致一些单位滥收、滥发、滥用,出现部门之间贫富不均的现象,致使预算外资金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调控效应,反而因使用不当扰乱了经济秩序,甚至滋生腐败。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集中财政资金,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推进廉政建设,使预算外资金真正做到还所有权于国家,还调控权于政府,还管理权于财政。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一方面要求县政府从制度上规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将有预算外收入的执收单位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科学调剂预算外资金,缓解了预算内资金不足的矛盾,在全县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县人大常委会严格开展实质性监督,制定了一系列监督制度,先后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的决定》、《关于开展离任审计监督的决定》等,并由财经工委牵头不定期地督查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对少数执收单位截留、坐支、挪用预算外资金及逃避政府调剂的行为,限期整改。同时,结合述职评议和离任审计开展廉政监督,使全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对财经的监督,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实施呈现出“公平、公正”的良好局面,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计划、预算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生产总值大幅攀升,开放型经济突飞猛进。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中,魏县在2008-2009年考核年度中一次性晋升了20个位次,是全省140多个县(市)中晋升为次最多的县

第五篇: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为打造“今日昭通效率”提供纪律保证

----在全市行政问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张纪华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把行政问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对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和行政负责人问责制高度重视。从今年4月l日,全市行政问责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行政问责 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反映较好,促进了上半年我省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共同努 力的结果,达到了开局良好,运行顺利的目的。但是,从全省实施行政问责的整体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些地区和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和部门被动应付缺乏工作主动性,开展工作靠上级推动,行政问责工作没有真正展开;有的单位追究责任不到位,存在着有责不问的现象;有的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落实制度不力,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等。对此,必须下大力气加 以解决。

(一)推行行政问责实现昭通科学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等四项制度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推行行政问责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培养廉洁高效行政队伍,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

(三)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实需要。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理念,增强责任意识、服务

意识、效率意识,提高公务员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需要;建立行政问责就是以刚性的措施,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确保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通过对行政责任的认定和追究,不仅可以惩戒和教育违反者本人,而且可以教育其他行政主体,使其引以为戒,自觉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政行为,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再次发生。

(四)推行行政问责是增强行政实践责任意识,认真、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责,促进公共行政意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提供综合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转变,建设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和权责一致的行政文化和行政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

省政府实施行政问责办法6个多月以来,各级政府和监察部 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行政问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刚才永东同志也作了全面的分析,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问责工作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质量还 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 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6个多月来开展行政问责工作取得的经验,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 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行政问责工作力度,确保行政问责工作扎 实稳步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加大问责的力度。行政问责制是以责任为核心,把权力与责任挂钩,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行 使行政行为和行使行政权力时,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进 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从最近中央对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 事件和河北三鹿奶粉事件问责的领导级别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行政问责的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推行行政问

责制 的态度坚决、决心坚定,对此,大家有目共睹、感受深切。各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行政问责制的执行力,切实加大问责力度,对于符合问责情形的任何事项、不负责任的任何干部, 无论是谁,无论职位高低、政绩大小,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敢 于问责,一追到底,既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领 导人员的领导责任,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 通过责任追究,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行政机关的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要突出问责的重点。从问责对象来讲,要始终坚持抓 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权贵统

一、权责对等是行政问责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各级行政机关起主要作用的是行政负责人。党和人民 赋予各级领导干部重大权力,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负有对本地区、 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领导责任,一旦发生 问责事项,特别是重大责任事故,也是行政问责的主要对象,必 须受到责任追究O抓住了这个重点,就能真正发挥行政问责的制 度震慑和监督作用,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在问责内容上, 虽然问责制中所列的问责事项都是重点,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由于我省16个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一个地区的不同 行业和部门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具体执行中,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特点,来突出责任追究的重点。当前,各地、各部门要把保障科 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定的执行情况以及事 关全省和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 作为问责重点;把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 限时办结制的要求作为问责重点;把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 作为问责重点,通过突出问责的重点带动问责工作的全面深入开 展,更好地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要增强问责的时效。行政问责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直至追究责任的一种内部管理 制度,也是追究责任的一种快速反应方式,特别是对一些突发的 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事件,问责有利于尽 快平息事态,消除民怨、民愤。因此,行政问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最近,广东省对深圳龙岗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事件进行问 责,于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公布了问责结果;河南省对登封煤矿 事故进行问责,事故发生当天就进行了问责。这充分说明了行政问责的时效性特点和要求。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行政问责工作的效率,增强时效性,特别是对影响科学发展和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 和环境污染事件,要快速启动问责程序,只要初步查明属于责任 事故,就要立即对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并公布问责结果,及时给人民群众一个合理的交待。待事故原因彻底查清后, 再对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 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应有作 用,提高行政问责的效果。

(四)要提高问责的质量。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问责制 规定的范围、对象、程序和方式等规定开展问责工作,做到问责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 法。要防止问责出现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问责结果要公开、公 正、公平,体现公平性原则,做到有责必究,责任面前人人平等, 不能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同时,要正确认识行政问责的责任追究与纪律和法律追究的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督查职能与行政问责的监督制约职能之间的关系,正确和合理划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的信访接待与问责接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问责范畴,切实提高行政问责的质 量和针对性,不能将行政问责简单化,不论任何事项、任何问题都一味要求往行政问责这个筐里装,这样容易导致行政问责的形式主义。对于可以通过批评教育就能解决或没有造成后果和影响的一般性问题,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分析具体原因就盲目地

进行问责、追究责任,则有可能挫伤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积极性,背离行政问责的初衷。对于违反党纪政纪甚至违法等行为, 如果也用问责去解决,则是滥用、泛用问责的行为,人为降低了 纪律和法律追究的严肃性。

三、抓好五个结合,努力形成行政问责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不能当作一种短暂的行为、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需要全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规章制度保证行政 问责制深入、持久地推进和实施,建立健全贯彻落实行政问责制 的长效机制,实现行政问责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政务公开是自觉接受社 会监督,建立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行政问责等四项制 度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制度 与政务公开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扩大 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以保证社会各界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把建立和完善制度 作为建立行政问责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 有效的制度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 效率,来保证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明年,省政府初步考虑要严格推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政府信息查询制度、部门 季度工作通报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等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大 政务公开工作力度,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各级、各部门也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全省四项举措的出台和推行奠定基础。

(二)要拓宽行政问责线索来源。一是行政问责机构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机制,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问 责线索的来源渠道,尽量使该受到问责的事项和行为得到及时问责。二是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明察暗访的范围和频率,采取交叉暗访、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主动获取问责线索。三是要建立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联席会议

制度,及时了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情况,研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为提高问责时效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要建立完善宣传和培训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宣 传力度,对各单位在实施行政问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 中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 时,也要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社会各界 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问责制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为行 政问责制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大培训力度。各 级行政学院要把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纳入日常的培训内容,各级 政府及行政机关要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将四项制度 作为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新提拔人员的任职培训以及对具 体从事行政问责工作的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系 统的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落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自觉性。

(四)要健全完善督促检查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 监察、人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政府督查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完善 制度,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加大对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督检查力度。要把实施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与 行风评议活动结合起来,纳入全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内容,严 格考核、认真落实。要把明察暗访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 的重要手段,建立明察暗访制度;要建立新闻媒体与行政问责工 作的联系互动机制,形成监督检查的合力,使行政问责制得到长期、持久地贯彻执行。

同志们,贯彻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是建设人民满意政 府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 要求,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以行政问责为抓手,努力把四项制 度不断推向深入,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上一篇:幼儿英语教学方案下一篇:依法行政之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