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分析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汽车零部件分析范文

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3.1 汽车零部件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汽车是一个集成产品,整车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的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历史是伴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历史的,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3.1.1 起步阶段(1953—1978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 立,后来南京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等相继建立。这期间为给整车企业配套,也相继建立一批汽车零部件厂。当时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无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从而导致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并且只能与规定厂家配套,不能任意销售到别的整车企业。

3.1.2 成长阶段(19781992年)

这一时期零部件发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出现,国家布置了“三大、三小、二微”的生产格局,决定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迎来了我国第二次“汽车热”。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重复建设严重;数量庞大;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排他吐的采购原则迫使一些零部件企业依附于某家整车企业而生存。

3.1.3 壮大阶段(1992—2000年)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开始与技术平行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批生产零部件的“小巨人”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国外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我国汽车市场。第二,我国零部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批零部件企业己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重点零部件企业己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同步发展的

能力。第三,“最佳采购原则”的指导思想已经在一些整车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以体现。第四,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隶属于整车厂的零部件生产剥离出去。第五,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在引进外国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同时,还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

3.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一现在)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整体水平提高,出口不断增长,向全球采购发展。在市场需求的促进下,中国零部件产业以20%的速度快速发展。此外,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际汽车大公司的零部件供货商纷纷紧随整车公司进入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目前,世界500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己全部投资进入中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具有很大的经营规模、很强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具有参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和系统开发、模块供货的能力和经验,且几乎都是世界跨国汽车集团的系统、模块级配套供货商。其经营的汽车业务主要集中在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转向、制动、电子与电器、饰件、空调、乘客保护系统、音响、排放等领域。跨国公司的进入提高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在未来十年中,汽车产业将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二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再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量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黄金增长期。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国许多地区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如今,国家把发展产业集群写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各地兴起一股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热潮。显而易见,产业集群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正在步入产业集群时代。

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因此,如何尽快缩小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与汽车零部件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我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而让我们从汽车零部件大国转变到汽车零部件强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群发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江苏昆山、广东东莞、安徽芜湖、吉林长春、山东青岛、京津冀等多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逐渐成为区域经济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美国的底特律、日本丰田汽车城、比利时弗兰德斯地区,都是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众多零部件企业的集聚,为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对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但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现状不容乐观。

1.“集而不群”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在建或已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都处在低端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即所谓的“集而不群”。集群内企业之间产业联系不多,同行企业之间协作意识不强,集群内很多企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汽车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内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数量,在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所占的比例不到1%,中型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4%,另外我们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绝大部分只能在低端产品上占

有一席之地。零部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品牌意识不足,产品性价比低。

2. 外资主导。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都占过半比例。目前全球排名前100 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有70%以上在中国开展业务,外资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70%以上份额。汽车零部件产业关键技术市场更是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核心部件产业中,绝大部分为外资主导,其中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生产100% 由外资企业所控制,ABS的生产中外资企业占到90% 以上,安全气囊和进口自动变速器的生产则有近70%的市场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

3. 政策缺位。从国家各部门及地方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对整车发展的关注度都远高于汽车零部件,这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实力发展相对滞后。近来刚发布的《汽车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中,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将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但由于规划中还缺乏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所以必将导致大多数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无法获得有关部门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也无法与整车厂形成稳定的供应商关系。

4. 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目前,我国内资汽车零部件厂家的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 至25%,市场份额的相对弱势表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劲缺乏底气。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研发投入的比重上远低于跨国企业,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只占销售收入的0. 6%左右,而跨国公司的比重大概能达到7% - 10%。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过去,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主要靠劳动力和成本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现在国家取消对零部件行业投资的限制,跨国零部件集团又在大举兼并扩张,国内大多数中小零部件企业既没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又丧失成本优势,将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第三篇: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分析(权威版)

一、 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汽车后市场目前在成熟的汽车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按照收益比例来计算,整车销售利润通常不足20%,而在汽车零配件、维修养护等汽车后市场中产生的利润超过70%。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另一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多万家,从业人员接近千万,2014年汽车零配件市场销售1.68万亿,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值仅为0.7:1,远低于国际标准的1.7:1。

目前,汽车主机厂四十多家,维修商户(包括4s店)48万家,汽车后服务领域大举迈入互联网时代,B2C、B2B、O2O,未来10年还将保持年增长率20-35%!无论从市场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分析,无一不显示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尚存无限发展空间。

2.目前渠道

众所周知,尽管各大汽车厂商在整车销售上争夺的异常激烈,但在汽车零配件供应等后市场服务上,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各大主机厂在对于汽车配件销售这一块作法很是一致,以汽配分销为例,纯正维修件分销经营是由主机厂来主导的,大多是通过汽车4S店来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从而获取高额的零配件销售利润。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加大、车主对后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单靠4S店垄断售后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终归是要回到公平、公开竞争的层面。

4S店之外,以汽配城为主要形式的汽车零配件代理分销渠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汽车零配件及用品的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20多万个汽车配件销售商店在销售各种汽车零配件,而且他们大都集中在各地的汽配城中。但是由于目前汽配市场普遍缺乏行业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大的缺失,政策上也缺乏进行必要的引导,其现状是经销商的数量大,规模小,素质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配件充斥市场,这样的结果使消费者去汽配城购买配件存在顾虑,由此可见,汽配城还没有充分发育,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行业痛点

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当前的主要特点仍然是混乱,缺乏信任和沟通。具体表现为:  层级过长:往往要经过三道甚至四道渠道,才能到终端消费者手里,导致价格高企;  配送慢:配送网络的建设需要花大精力和大资金去完善,而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户都无法也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导致配送不及时的状况时有发生;

 假冒伪劣: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很多不良商户经常以次充好,以谋求更高额的利润;  价格不透明:这行业信息极不对等,客户出于绝对的弱势,而且配套法律没有跟上,客户很痛苦;

 脏乱差:受制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占道经营和各种不规范的操作,随意丢弃包装材料屡见不鲜,造成汽配集散地环境恶劣,满地的油污让人无从下脚。 4.行业机遇  市场容量巨大

截至2014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27亿辆,同比增长16%,世界排名第二,而汽车零配件市场销售也达到1.68万亿。从长周期来看,借鉴日韩发展经验,汽车普及过程一般需要30-40年,中国目前进入第二个十年,预计未来3-5年销量增速中枢为8%-10%,长期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2020年保有量有望达到4亿量级,由此为后市场发展带来机遇。 平均车龄平稳提升,单车售后服务价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我国乘用车平均车龄约3-4年。相比于美国、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其乘用车平均车龄大约在8年左右。根据成熟市场规律,汽车后市场规模与平均车龄成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我国乘用车市场逐渐成熟,平均车龄的增长有望带动汽车后市场规模增长。

随着汽车后市场规模扩大,零部件企业迎来维修连锁业务拓展机遇。售后配件比例非常稳定,零件和维修服务占比最大,分别达到50%和30%。随着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汽车零部件分销行业将大幅受益。

 中间层级过多

零配件渠道结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现有零配件市场由整车厂与经销商主导,整车企业依靠强大的品牌和规模实力实现对产业上下游的垂直垄断,独立第三方维修服务公司难以获得高质量原装配件,难以有效成长发展。

另外,大多数零部件厂商会授权一个或多个总经销商,总经销商在国内重点城市或中心城市设立产品批发商,或与各地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批发商合作,由这些批发商代理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传统的零部件销售渠道,目前这种销售渠道仍然占据主流地位。这样就产生了三到四级的渠道结构,大大的增加了渠道成本。零部件批发商一般位于大型综合汽配城中,汽配城具有配件种类齐全的优势,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带来稳定的客流。但综合性汽配城的管理比较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比较常见,因此会对正规品牌的零部件厂商的产品销售造成一定冲击,特别是价格较高质量较好的知名品牌。

 零散格局破冰

美国汽车零配件销售的主流模式以品牌为纽带的连锁经营体系,其代表企业如NAPA、AUTOZONE、PEPBOYS等。据统计,仅这三家连锁企业的零配件销量就占据美国汽配市场的70%,连锁经营模式让他们在全国汽配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随着我们汽车行业及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连锁经营模式也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趋势。康众、淘气档口等一系列的零部件连锁分销机构也逐渐崭露头角,

 4S店分流,独立服务店正形成

经销商竞争壁垒正在被打破,非4S店第三方维修连锁等新业态大量出现。近年来,快修店、综合修理厂、美容/养护店甚至路边店等非4S店,以及金融企业(如平安好车二手车买卖)、互联网企业(车蚂蚁汽车保养)等后市场细分服务提供商,分食传统汽车后市场,发达国家后市场第三方维修服务占比达69%。由于整车厂保修限定,保修期前后、即车龄在1-3年的用户主要在4S店维护保养,过保后用户维修保养选择逐渐多元化。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调查显示,车龄在5-8年的用户大多选择独立第三方汽车售后服务商,车龄在8年以上的老用户则更多选择汽配城或路边店。同时,国外汽车服务连锁巨头如博世、德尔福等大举布局中国市场,在中国后市场网点布局已成规模。长期来看,非4S店新业态分享汽车后市场蛋糕将是大概率事件。

 互联网、外部投资逐渐渗入

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大势所趋,而愈演愈烈的汽车零部件电商平台模式更加深入人心。虽然零部件企业介入电商解决了正品问题,并且由于直营,因此在价格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因为各家企业的零部件种类有限,消费者除非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否则很难在某一家企业的官方网络销售渠道上买齐所有产品。在此背景下,能提供更多产品种类的互联网平台也开始对汽车后市场“动起了脑筋”。以天猫、京东、一号店、养车无忧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纷纷进军汽车零部件销售领域。

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外,随着国家对汽车零部件售后体系的逐步放开,资本市场也已经嗅到了这一领域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整个2014年以来,包括联想弘毅、中科招商、红杉资本等等各种投资基金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汽车零部件产业。

二、润邦汽车零配件O2O平台业务及架构

1.O2O平台商业模式

O2O线上平台是链接线下线上的主线,这一条承接的线才是O2O的核心,通过这一条线能将线上线下的商业形态串连起来、锁起来,最后闭合成为一个新的商业生态。而这条主线的主体正是强大的ERP系统。O2O线上平台通过接收消费端的采购需求,集中对配件供应商进行配件采购,然后通过分布于各点的配送点进行快速配送。

2.线上平台及爱车邦关系

在O2O平台的设计策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O2O平台与线下爱车邦平台的互动,这也是润邦汽车零配件O2O平台区别于竞争对手,并优势于对手的亮点之一。爱车邦作为直接的互动伙伴,一方面将是O2O平台的主要客户,又将是O2O平台的服务配送分仓,有效的扩张O2O平台的服务半径。双方的不断发展会对彼此产生共同正向的影响。

3.信息系统策略

O2O平台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网页,O2O要依托于每个客户的软件进行运行。把商家的体系形成一个大的物联系统。线下的店面软件是每个客户和商业伙伴。软件的数据大部分是配件商品信息。依托网络搜索,方便客户消费。经过中央信息系统处理后,O2O平台系统将对客户进行快速报价。当客户确认后,信息系统将进行自动配送撮合,快速对配送辐射圈内的配送点发出指令,客户可以选择在线上完成支付或者线下付款。

4.配送仓储策略

O2O平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物流配送网点的建设,一个强大的物流配送网络将保障平台的顺利实施。根据过往的经验及市场预测数据,并比照同行业中的企业或参考相关行业的发展经验,研究上海区域内配送网点建设的数目问题。数目要求既能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销售需求,又能在一定的成本可控范围之内。目前暂定建设一个中央仓,在各区内设立20个分仓配送点,形成5公里配送服务网络,覆盖全城。

5.产品服务策略

汽车零配件主要分为保养件及维修件两部分,保养件为常用易损件,所涉及品牌众多,获取渠道也相对较多进入门槛较低,也将是产品服务策略进入的初步切入点,我们将通过并购和现有资源的整合,获得进入的条件。而维修件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维修件资源也一直处在垄断状态,我们将通过与上汽等主机厂进行深度合作,以获得维修件的资源。

6.目标客户

国内绝大部分消费者缺乏车辆和零部件知识储备,加之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在国内不会形成消费者自己保养车辆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内私家车使用年限普遍在5年左右,并未到更换车辆上维修类配件的年限。此外,针对维修类配件而言,它具有专业性、体系化的特点,且目前在传统经销渠道拥有较为健全的供销体系,主要采取B2B的形式进行销售。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专修厂、连锁维修店以及路边店。在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零部件电商不会出现B2C模式,不具备直接针对消费者销售的条件。

所以在项目客户的选择上,我们将以专业维修店作为目标客户。首先将进行客户优选,选取上海市内6000家汽车维修店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2000家作为主要合作客户;另外海博、一嗨等集团客户也是非常重要且稳定的目标客户;爱车邦的发展及加盟也将推动销售渠道的铺设,带动零配件的销售。

7.发展策略

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我们将以上海为中心,逐步拓展全国,并寻机走向海外。2015年作为启动元年,目标完成2亿销售;2016年,将完成上海布局,并目标完成10亿销售;2018年,完成长三角布局,实现百亿销售;2020年,完成全国布局,并登陆资本市场,实现500亿的销售规模。

8.进入策略

在市场进入策略上,为尽快抢占市场,我们将通过并购等资本手段,高举高打快速推进。爱车邦的连锁发展,将作为O2O平台发展的另外一条进入保障。

9. 盈利点 O2O平台的盈利点除了传统的渠道差价、销售返点、推广广告等盈利点以外,还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培训辅导服务等创新增值服务,与传统渠道打差异化策略,以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竞争分析

1.主要竞争者  淘气档口

2013年成立,主营油品及轮胎,月销售额超2亿。 优势:配送速度快、价格

缺点:货品单

一、现金结算、大批量交易  康众

1996年成立,主营汽车易损件,为该领域国内龙头,目前年销售超6亿。 优势:近20年行业深耕经验、货品齐全、议价能力强 缺点:一线城市无网点  汽配城

在上海区域内存在上规模的汽配城12处,超千家商户入驻其中。 优势:品类全、调货快

缺点:脏乱、价格不透明、假冒伪劣 2.SWOT分析

针对目前行业内现状及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如下分析结果: 我们的优势:

 线上线下互动:O2O平台与爱车邦结合,形成线上线下互动;  深入的业务理解:多年的汽车后服务市场的沉浸,积攒了大量对行业的理解;  增值服务:大数据、金融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 采购渠道:多年线下汽车后服务从业经验,积攒了大量源头采购渠道资源;  上汽、4S店资源:与上汽、多家4S店等良好合作关系,保障后续进一步服务;  大客户销售渠道:海博、一嗨等大客户的前期营销奠定了后续发展基础; 我们的劣势:

 缺乏配送和物流经验: 缺乏配送和物流经验,对O2O平台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 缺乏零部件分销经验:作为产业链下游从业者,缺乏零配件分销的相关经验;  缺乏从线下到O2O经验:缺乏互联网与线下实业结合的经验,影响两者互动; 我们的机会:

 市场容量巨大:万亿级市场,积极可待;

 国外先进案例可作参考:Napa、AOTUZONE等国外案例可供参考;  线下运作资源积累:多年线下后服务市场经验,积累了大量资源;  渠道并购推动:渠道的并购,将带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我们的威胁:

 行业加速洗牌:行业的发展将加速产业的洗牌,兼并收购将成为常态;  外来进入者增多:国内外新入者及众多跨业经营者,增加了行业的竞争;  重资产营运:初期投入及货物库存,对产生重资产经营的情况;

四、 投资及财务策略

第四篇:东风汽车零部件的调达物流模式分析

风险是利益主体的变更:一旦商用车调达物流模式形成,将改变以往由供应商送货的模式,零部件入厂前的质量、运输、保管等风险全部转移至商用车公司,这对商用车公司的物流管理是个挑战。

东风商用车公司作为一个有着39年历史的制造企业,目前的管理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的传统运作模式,这显然不适应当前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东风商用车公司要想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实施非核心业务外包策略。那么,如何进行汽车制造业的业务划分,怎样进行东风商用车公司的业务外包,尤其是对于零部件采购业务要构建何种模式进行运作成为核心问题。

供应链结构及外包

作为制造企业,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活动涉及到整个供应链系统,内容包括从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运输、制造加工、成品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从所处阶段的不同,这些活动可分为采购(进厂)物流、生产物流、销售(出厂)物流等环节,由此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链。

对于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调达物流业务和从仓库、线边存货区向生产线提供所需零部件的内制调达业务,以及整车销售物流业务均属于业务外包的内容,对此类业务可以采取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运作的方式。采取这种方式可以让制造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与制造的核心业务上,通过对调达物流、销售物流等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与管控,企业将会逐步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同时再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就可以达到链上各节点的紧密联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进而获得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在上述供应链管理的思路指引下,国内很多制造企业都进行了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工作。仅在东风公司集团内部,从2004年以来,其下属的几家公司都分别对零部件调达物流业务进行了外包,并形成了相应的模式。如: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在2005年就将其调达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运作,构建了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于2005开展了其零部件供应商设在武汉地区的中转仓库整合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该公司已逐步搭建起二级配送网络,形成了该公司的调达物流模式。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同样于2005年开始进行调达物流改善,通过选取试点单位进行模拟运作,于2006年开始分地区分品种地实施送货制向取货制的转变,现已初步形成该公司的调达物流模式,有效地降低了供应链库存。

应该看到,这三家公司在合资后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实施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策略,构建了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调达物流模式。也就是说,

他们通过委托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采取集配运输的方式进行零部件采购运输,降低了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和工厂的库存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各公司的总的物流成本和库存资金占用。以乘用车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调达物流模式中导入“多频次交货”方式在2006就将工厂线边库存由原有的3天降至4小时。目前,该公司已在围绕本商品规划做进一步的物流改善工作,以期优化后的调达物流系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上述公司的业务外包事实表明,从现代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构建调达物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那么,作为原属一个大家庭的东风商用车公司是否也建立了自己的调达物流模式呢?现状又如何呢?

调达物流管理现状

东风商用车公司本部所属的各工厂都是1969年建成的老厂,经过39年的成长壮大,早已经形成了采购、生产、销售的固定模式。到目前为止,公司所采用的物流方式仍然是分散的。具体到零部件采购运输业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采购物流体系繁杂。仅就零部件采购而言,与商用车公司主机厂配套的厂家就多达数百家,再加上如此庞大的零部件供应群体和相应的运输、配送环节,构成了层次复杂、结构复杂的采购物流体系。而且商用车公司这些年来一直依靠零部件供应商分散的物流能力进行物流作业活动,这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业务协同效应低。由于商用车公司当前未形成一个优化的调达物流模式,零部件在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仍然含在采购价格中,属于不可控费用。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目前采购部门已开始要求新品的零部件供应商在报价中体现运输、包装等物流费用,并由物流部门进行核定。但是在当前采购物流业务的运作模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物流部门只能沿用现在物流方式进行测算,无法达到物流费用最低的目标。同时,财务部门也未增设零部件采购的相关物流费用财务科目,即便是物流费用从采购价格分离出来,也无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

因此,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构建东风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

明确业务外包范围

从供应商采购零部件的采购调达物流业务和由仓库、线边存货区向生产线提供所需零部件的内制调达业务。

东风商用车公司要构建的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是这样的:对于异地供应商可视其地域分布、产品特性及需求量的大小分别采取循环取货①和直接送货②的方式先进入区域物流中心,经其集货发送到十堰配送中心,再配送至工厂仓库(或线边⑤)的方式。对于一些质量稳定、包装体积较大且直接可以上线、生产计划准确的零部件可以采取同步供货的方式直接送达工厂线边③。对于在十堰本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采取循环取货的方式送至工厂。

优势是公司已基本形成物流管理体系框架;各工厂的物流改善工作效果明显;物流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2004年合资后导入了许多新的物流理念、物流方式、改善方法与工具;物流资源丰富

劣势是物流方式落后,未形成一个高效的调达物流系统;运输及仓储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物流运行效率低,运营成本高;零部件的运输价格未从其采购价格中分离出来,相关物流费用不可控。

机会是公司正在构建东风商用车生产方式(即DCPW);本地第三方物流产业正在迅速发展;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重建项目正在开发。

风险是利益主体的变更:一旦商用车调达物流模式形成,将改变以往由供应商送货的模式,零部件入厂前的质量、运输、保管等风险全部转移至商用车公司,这对商用车公司的物流管理是个挑战。

效益滞后:物流的本质是服务,本身并不创造产品的有形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与时间效用。因此,商用车调达物流系统构建后,还将经过很长的运作时间,其为企业所创造的效益,如工厂库存的降低,采购周期的缩短,生产方式的柔性化的提高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构建步骤

任何一个物流系统都包括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两个部分。因此,在构建东风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将从这两方面入手:

首先构建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作业系统。设立十堰配送中心。这里分三步走:第一步,在选择完毕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并确定了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及个数后,各零部件供应商的送货方式在一段时间内暂不改变。但是,对于异地零部件供应商要求其送货至指定的十堰配送中心;对于十堰本地的零部件供应商可采取直接送货至工厂仓库的方式。此阶段运行稳定后即可实施第二步:即在十堰地区对单批次零部件供货量小、能混装的供应商实施循环取货(Milkrun)方式。这种方式在今后调达物流运作中将被广泛采用。它的特点是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通过提高零部件的送货频次,来降低运输成本及其他潜在成本,是降低整个供应链库存的有效控制手段。同时这种循环取货方式能降低周转箱数量,平衡零部件接收,提高装卸货效率,减少零部件直接搬运的需求,并取消了中间储存及堆垛。在这种方式下我们还能及时解决供应商质量问题,同时对承运商质量与配送方面的绩效具有很强的控制性。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要确定各类零部件的交货方式,设立区域物流中心。在十堰配送中心设立并正常运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可以在供应商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区域物流中心,根据要货指令提前对区域内的供货方按照循环取货(Milkrun)方式送至区域中心,再由区域物流中心整车批量运输至十堰配送中心实施对商用车公司所属工厂的配送运作。

其次是搭建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信息平台。十堰配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要通过其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调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商用车公司进行库存量、取货时间、取货量、取货地、交货地、交货时间等相关信息的传递;商用车公司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要通过订货处理信息系统进行零部件订单、要货、发货、到货等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到此,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系统构建完毕。

实施关键点

在构建调达物流模式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把握:

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即在建立十堰本地配送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的过程中,要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同时对中转仓库的选址要科学。

对零部件调达物流方式的确定及运作方法。概况起来,零部件的调达物流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直供、转供、循环取货制供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在具体运作中都要按照“生产线是物流改善的基点,包装是物流改善的原点”的方法来考虑各类零部件的包装SNP、送货频次和到货时间等要素。比如可以按照图5的基本思路去考虑:

建立保证体系

要保证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系统良好地运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必须有以下几方面做保证:

业务流程保证。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模式建立后,当前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必须重新进行梳理与规范,要参照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SCOR(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去考虑调达物流系统所涉及到的合作伙伴关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流程修改或再造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分清调达物流系统上各物流节点的物流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促进商用车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相互之间,以及商用车内部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质量体系保证。要保证商用车零部件调达物流系统运行的稳定,建立相应的调达物流质量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

对零部件供应商而言,我们要建立供应商平台、供应商目录、供应商日常综合评价(QCDDS)系统;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而言,我们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日常综合评价(QCDDS)管理制度、开放式交流机制;同时还要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要建立日常互评制度来保障调达物流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系统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调达物流系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商用车调达物流信息系统包括零部件供应商使用的订货处理系统、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使用的调达物流操作系统、物流费用结算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各信息系统与商用车公司生产系统的数据接口,能够实现商用车调达物流系统上各物流结点的信息传递与共享,从而在质量体系保证的前提下,将商用公司与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紧密地连接起来,确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五篇: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全年汽车产量2211.68万辆,同比增长16.50%,汽车销量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汽车市场最为繁荣的国家。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仅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信戴卡轮毂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百强,而其全球排名也仅为92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容乐观。我国庞大的汽车工业,需要众多的铸造汽车配件企业进行支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0333家,实现销售额27096.53亿元;产品销售利润3271.09亿元,利润总计为1886.30亿元,各项指标较上年均出现明显的上升。然而数据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美好。报告数据还显示,外资零部件企业,以占比不到我国零部件企业数量25%的规模,实现了近45%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更是超过50%,而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5%的国内企业,获利总额不到50%。 目前,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低端市场,优势产品包括汽车轮毂、汽缸体、连杆、玻璃、滤清器、鼓式制动器、水泵、散热器、飞轮、喇叭、蓄电池等,而在技术含量高,盈利空间大的空调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及电子控制类等核心零部件中基本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除整车制造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外,日益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也为中国汽车零部件打开了巨大的售后市场。

本文来源前瞻网,未经前瞻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企管部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青春共筑中国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