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发展概况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高新区发展概况范文

高新区园区概况

南昌国家高新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艾溪湖风景区,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创建于是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辖区面积231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2平方公里。全区企业900余家,外资企业200余家,美国微软、美国科勒、美国耶兹、法国ABB、德国G&D、台湾东元等一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中兴通讯、深圳方大、江铜集团、TCL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区均有投资并取得良好回报。目前,南昌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科技含量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速度最快、创新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

行政管理机构

南昌国家高新区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区管委会按照省、市政府的授权对高新区行使项目审批、土地管理、规划建设、人事劳资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为了给高新区营造一相对优化的投资环境,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了《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以促进和保障南昌高新区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服务机构

区内设有海关办事处、检查检疫局办事处、国税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质监分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创业服务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城管监察大队、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委员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处、劳动保障服务分中心、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电信分局等机构,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其主要服务机构有建设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进出口公司;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区内设有营业网点,形成了为企业实行“一条龙”的支撑服务体系。主要服务机构已集中在一栋楼办公,实行了“一站式”公开服务,全部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一律公开,5个工作日内可为企业进区落户办完所有手续,从而为进区的海内外客商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政策环境

南昌国家高新区是江西省科技经济特区,享有国家赋予的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并建立了一级财政独立金库,使进区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得以真正落实。 为将高新区的管理与

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使高新区指导方针、管理体制、创新机制、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省人大已出台《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同时,区管委会还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汇编成册,使高新区各项工作和有关政策的落实得以进一步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

园区建设

高新区内市政设施齐全,服务设施配套。京福高速穿区而过,赣江水运直达港口,10条公交线直通市区;全省开发区中唯一的南昌海关办事处以及电信分局,供电分局,总装机容量58.5万千瓦的变电站,日处理污水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场首期33万吨工程已投入使用,自来水管网、有线电视网和高速宽带网络与市区直接联通,产业区实现了道路、通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煤气管网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区内建有休闲公园、湖景公园、花园式科技人员公寓、宾馆、酒店、写字楼、工业标准厂房以及设施优良的寄宿学校和商贸网点,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投资软硬环境最好的区域。

招商引资与产业项目

高新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新西兰、匈牙利、香港、台湾等25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外资企业进驻区内。 近三年来,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1.3亿元,尤其是2005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从2001年的1774万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8.5倍、建区前10年总和的1.5倍;实际利用内资从2001年的7.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1年的4.4倍,建区前10年总和的2.2倍。

近几年,我区引进的高科技企业有高档铜箔、高精度铜板带、高档空调和无洗涤剂洗衣机、国家

一、二类新药等,这些高科技项目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为南昌高新区今后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先后与马可尼公司、爱默生公司、西门子公司、微软公司、住友会社、FCB公司、ABB公司、koc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进行了密切接触,彼此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6月16日江西微软技术中心正式营业,使南昌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首次实现世界500强零的突破。2006年,ABB公司、koc集团相

继落户。

经济总量与财力状况

南昌高新区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近三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30%,2005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突破“三个200亿”:即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84亿元,增长40%;工业总产值255亿元,增长42%;销售收入251亿元,增长41%;利税收入46.9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4亿元,增长54%;财政总收入完成7.07亿元,增长34.9%。

2006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5.93亿元,同比增长37.8%;销售收入124.14亿元,同比增长40.57%;利税总额27.12亿元,同比增长23.53%;财政总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48.9%。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

南昌高新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及应用软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以这些支柱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体实现的经济效益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全国第10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金庐软件园自1998年5月成立以来,已有软件企业190家,占全省总数的80%。其中年总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7家,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软件产品160余项。2005年园区实现总收入22.5亿元,占全省软件产业总量的84%。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使金庐软件园成为推动我省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动力源。

第二篇:大庆高新区概况

大庆高新区1992年4月启动建设,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1995年以后,陆续辟建了宏伟、兴化和林源三个化工园区,2011年5月和12月大庆(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林甸县长青林场相继划归高新区,形成目前“一体五翼”的总体发展格局。区域总面积665.1平方公里,辖区居住人口15万人。

建区以来,大庆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被批准启动建设东北首家、全国第11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50亿元、工业增加值470亿元、财政收入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5%和33%。全区现有各类企业近3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建成大庆华科、中蓝石化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企业,1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引建东北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3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等科研院所13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1个,辟建新兴产业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建成孵化场地50多万平方米。累积开发土地53.6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一座集产业经济、商贸流通、科研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初具规模。

大庆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石化、新型复合材料及制品、石油石化装备制造4个特色产业基地。

进入“十二五”,大庆高新区将以建设一流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牵动,不断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突出转型升级跨越,坚持创新创业创优,重点发展以基础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石油化工,以整车生产、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制造,以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三个超千亿元主导产业;以高端石油石化装备、高端农机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以生物、新能源、农牧产品高精加工为主的高端新兴,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金融、文化创意、现代旅游为主的高端服务三个超500亿元高端产业,形成“三主三高”产业格局。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高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创新能级,打造现代新城,发挥领跑作用,着力建设全国和区域性的科技创新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核心区。

——主体区。依托沃尔沃乘用车、忠旺铝业、福瑞邦生物科技园、联想科技城、光伏产业园、新华0

8、绿地金融中心、北国之春梦幻城八个龙头项目,努力构建汽车、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高端装备、金融、旅游全产

业链格局,全面启动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市里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

——经开区。收储整理17.6平方公里土地,引入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启动建设龙江西部国际商贸物流集散中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区和大庆西客站北部新区;整合商业开发及现有项目资源,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园、高端装备制造园等老区。

——温泉新城。新建5万平方米温泉小区,启动小城镇建设;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发展低空旅游产业;坚持“冷暖结合、以冷为主”,新建棚室2000标准栋;建设温室展厅和杂粮主题展馆,创建国家级高寒盐碱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化工新城。托炼化、石化和中蓝石化等中直企业,延伸石化产业链,新上15万吨丙烯、26万吨丙烯腈、100万吨原油加工等一批大项目;清理兴化园区16家停废企业,腾笼换鸟,释放发展空间;完善道路、水、电等功能设施,打造优良环境。

站在“十二五”发展的新起点上,大庆高新区人正以敢于超越前人、超越权威、超越自我的气概,奋力建设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我们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开发、共同繁荣的原则,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高效的工作、更加优良的环境,热忱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到高新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携手共创无限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 宣传部长邓捷 宗部长: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莅临浦东新区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工作。今年,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新区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新区总体经济增长水平,产业效益稳步提升,重点产业和集聚区发展势头良好。下面,向各位简单汇报一下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加快推动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具体举措。

一、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情况

今年1-3季度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94亿元,占新区GDP的比重为7.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值增长11.2%,比重略有提高,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整体效益稳定增长,税收持续增长,就业贡献稳步提高。前三季度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增长15.9%;实现税收67亿元,增长21.4%;吸收就业13.6万人,同比增加8000人。

二是重点园区集聚效应凸显。张江文化创意及数字出版基地新引进企业20家,新增注册资本近3亿元人民币,现入驻企业共计287家,产值超过88亿元。数字作品版权登记保护平台正式交付使用,数字出版文化创意孵化器各功能平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新引进企业17家,中新社国际传播基地、国视通讯、上海数字内容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企业及项目入驻。外高桥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被文化部授予国内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平台新入驻企业31家,累计近80家企业入驻,总注册资本近9亿元。并提供境外文化资产保税仓储、大型文化设备临时进出口服务、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及拍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三是特色文创园区蓬勃发展。波特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先后引进了意大利意柯那汽车设计公司等31家特色创意企业。东方尚博创意产业园与北京银行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引进了采厘信息、魔亚动画等45家创意创业型企业。喜玛拉雅中心与丝绸之路、云锦等多个知名民族文化品牌签约共同打造东方瑰宝殿堂。玛戈隆特骨瓷文化产业园通过构建设计、展示等多个创意空间开辟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瓷器文化区。

二、推进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思路

今年,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两规合一的要求,将《浦东新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调整为《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新《规划》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与创意、产业与城区的融合发展。同时,新区通过加强工作联动,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展产业推进的广度和深度:

一方面,积极发挥“浦东新区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新区层面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新区各相关委办局、开发区管委会及集团公司等各方力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区宣传部机关处室(文化市场处)、事业单位(文化产业促进中心)、国有企业(文化传媒公司)“三位一体”的工作架构,多层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研究、规划落实、基地建设、项目推进、企业服务、行业统计、产业宣传和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发挥政府与基地、企业、行业机构的纽带作用,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十二五”期间,新区将依托“先行先试”和部门联动体制机制优势,通过实施“科技、内容、开放”三大推动战略,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下阶段,将着力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在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二合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挂牌二合一的基础上,新区将统筹考量“十二五”期间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扶持总量,完善并出台“浦东新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就扶持资金、投融资、财政税收、规划用地、市场准入、人才引进培育等较难突破的政策点进行突破,营造区域性优势和良好产业氛围。另一方面,目前新区在文化创意高端人才引进、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设施)等方面,相比科技、航运、金融等相对成熟的产业,还存在力度偏弱、聚焦度不强等问题,新区相关单位也正在加紧研究政策调整方案,在这些方面希望得的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争取上海市“千人计划”向新区适度倾斜、非公资本参与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试点试行。

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第一,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和项目向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世博区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南汇新城及周边区域、新场古镇及周边区域等八大重点区域集聚。探索建立“集聚区-园区(基地)-项目”的三层式工作结构,推进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产业服务平台,发展一批具有浦东特色的街镇文创集聚区。第二,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高新科技文化产业园建设启动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影视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力争建成面向国际国内影视传媒资本广泛合作的示范性项目。积极推进文化公园项目规划建设,聚合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形成文化集聚+商业辐射效应,力争将文化公园打造成集生活、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文化集聚地。办好中国国际品牌授权展,积极争取“国际品牌授权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园区)”项目落户新区,形成一个品牌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地。第三,组大做强新区国有文化企业,参与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我们了解到,上海各大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在重点项目引进、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新区和上海文化国资之间的合作对接,借鉴学习产业投资、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助推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为上海文创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是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级,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加快推进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搬迁和建设工作,启动国家动漫影视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立项研究工作。加快建立面向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早中期创业型企业开展股权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突破文化创意类企业融资困难的瓶颈问题,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强产业综合服务实力。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创意专业中介机构(组织),通过创新产业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组织)的专业服务功能,在国际交流、行业资源引进、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沟通等方面为产业基地和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加快筹建“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合会”,积极引进由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筹建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俱乐部”,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投身文化创意产业,集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新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下一步重点推进的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一)浦东国际高新技术影视产业园区

上海国际高新技术影视产业园区项目,是由国际知名导演唐季礼发起的、在临港新城滴水湖区域投资建设的影视娱乐创意产业基地项目。投资方四家公司分别是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于香港)、上海城投资产经营公司、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青旅海江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比例为4:3:2:1。市、区政府部门已将该项目列为“十二五”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项目。据测算,项目一期投资将达13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2080余亩,开发区域位于一环、北岛及三环以南部分区域。投资方意向整体投资高达30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约5000亩。

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1、关于项目规划。近日,该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市级层面的技术审查已获得全部通过。按照操作流程,新区规划部门正在办理上报新区政府,通过后送市规划局核准。

2、关于项目配套政策。临港影视基地的配套扶持政策已拟定好,新区税务局针对影视企业的特殊情况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于很大支持,对获得批准认定的影视类企业实行带征税收;个人所得税方面,特定人员的劳务报酬可按工资薪酬办法缴纳,如聘用群众演员等。

3、目前已启动的项目。

《精忠岳飞》:由入驻园区的企业上海华大影业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五十余集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忠岳飞》已经开拍,唐季礼担任该片的艺术总监。浦东宣传文化发展基金资助《精忠岳飞》的拍摄,资助金额500万元人民币,用于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和宣传推介活动。该剧组将在上海浦东策划举行一次隆重的“首播”仪式活动,举办一次与该片内容相关的义拍活动,拍得款项全部捐赠于浦东宣传文化发展基金。

动作明星培训班:项目公司与戏剧学院联合举办的电影动作明星班,经过半年,全部学员已经毕业。目前全部学员在成龙导演的影视片《十二生肖》、唐季礼担任艺术总监的影视片《精忠岳飞》等中担任角色。

(二)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项目地块总占地面积约74.72公顷,东临沪南路,南接高科西路,西靠锦绣路,北临浦东干部学院,目前可供开发的面积约为41公顷。

按照新区领导关于文化公园项目“公园性质、文化地标”的定位以及“明年实质性启动”的指示,我们计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总体原则以及“布局基本不变,总量略有增加,功能初步明晰,择宜启动建设,尽快进入流程”的开发设想,积极推进文化公园项目规划建设,聚合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建设图书馆(已建成)、现当代艺术博物馆、时尚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在内的四大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14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建成群文广场并形成雕塑公园形态。引进台湾诚品书店、龙的美术馆、时尚演艺、艺术博览、3D和IMAX影院、音乐剧场等项目和多元商业业态,形成文化集聚+商业辐射效应,力争将文化公园打造成集生活、休闲、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文化集聚地。

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1、成立开发公司。计划成立浦东文化公园开发有限公司(筹),由新区土控公司和浦东文化传媒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进行项目开发建设的融资和建设管理。

2、明年计划启动部分项目。

(1)绿化公园。明年先行启动地块内绿化公园的开工建设。以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和雕塑群为主要内容,估算投资金额为3亿元。

(2)现当代博物馆。明年启动现当代博物馆的前期工作,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新模式。

(三)“国际品牌授权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园区)”

吸引品牌商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通过举办品牌许可洽谈、品牌授权交易、授权商大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实现品牌商企业集聚、品牌展示交易、品牌体验互动、会议论坛、商务洽谈、市场推介、研发创意、教育培训等功能。该园区将建立六大功能性服务平台:品牌运营商务办公平台、品牌传播展示平台、品牌拓展交易对接平台、品牌体验互动平台、品牌授权服务平台、品牌孵化培育平台。

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项目方利玛公司(品牌运营方)与圣博华康集团对接拟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已形成项目具体可行性方案,现正进行合作模式的商务谈判,我们将会同区商务委积极推进并抓紧落实项目选址,通过实地察看比选,拟选址三林镇和张江园区。三林镇和张江文化控股公司对引进该项目有强烈的合作意向。

(四)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微电影”大赛项目。

今年11月,项目发起方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与宣传部进行了接洽,计划在明年启动上海首届“微电影”创作大赛并进行颁奖,目标是打造成为与奥斯卡奖相似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院类电影奖项。

(五)盛大文学编剧培训班

今年12月初,受盛大文学旗下盛大新经典影视公司的邀请,“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编剧领袖”罗伯特-麦基(也是业界公认的,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两大人物之一,另一个是斯皮尔伯格),首次赴中国进行演讲(在中国传媒大学),收到业界广泛关注。(此前曾有国内机构和个人,数度邀约麦基来中国而未能成行,这次盛大文学之所以能成功邀约,和麦基看重盛大文学成为国内编剧界新势力不无关系。)

盛大文学计划在明年,举办麦基主讲的中国编剧培训班,将盛大在网络文学上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电影产业。

(六)历史文化街区

浦东现存的历史文化古迹虽具有一定基础,新场、横沔、高桥、三林、川沙等,但尚未进行实质性开发。而目前国内一些其他地区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经验。今年10-11月,我们组织新区各相关委办局、开发区、街镇等赴成都、无锡等地进行了专项考察学习。

我们计划明年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区域,比如三林老街等,先进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建、运营探索。上海三友国际文化投资公司多次与三林镇政府、老街管委会商讨三林老街改建方案,重点在业态、文态、形态上不断完善方案,实现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发展思路。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条具有三林特点、上海特色的都市风情街。

(七)陆家嘴中心绿地音乐会 纽约的中央公园周末音乐会成为纽约这个经济都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东方卫视(滕俊杰)计划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也举办同类型的音乐会,以吸引周边的白领为主,进一步提升小陆家嘴地区的文化氛围。

今年10月,东方卫视已与陆家嘴街道进行了接洽,并已制订了初步的项目方案,计划明年启动项目的前期工作。

(八)东方梦工厂

今年11月22日,《财经》杂志刊发专题报道,披露好莱坞动画公司“梦工厂”有意赴中国进行影视产业项目的投资,项目名称为“东方梦工厂”。

这一项目徐麟书记比较关心,指示我们要积极争取项目落户浦东,在此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市委宣传部的指

第四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高新区跨越发展

陈万波

2011年第8期 ——经济建设

襄阳高新区成立19年来,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速,区内集聚了5家上市公司和5家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2010年,高新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幅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榜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全地域税收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拥有13张“国牌”,在全国84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从一业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努力构建“产业之城”

汽车产业是高新区的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90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占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的90%。高新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帮助东风股份、东风康明斯等10家汽车企业认定“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并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特殊政策,依法为企业减免所得税6.84亿元,减免市政配套费2.75亿元;为东风公司第二动力厂无偿争取一台价值2000万元的日本援建锅炉,并为东风公司部分企业争取了15个科技攻关无偿扶持项目;确保东风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和风神公司扩产项目顺利建成,等等。“十二五”期间,高新区整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发动机达到100万台、车桥达到100万根,汽车座椅调角器达到500万辆份,汽车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在支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壮大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航天42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大力公司等为代表的近30家企业组成的全国最大的机电控制产业集群,其销售额占全国同业市场的70%以上;以新华光等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优势明显,等等。

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构建“科技之城”

当前,高新区的竞争力已由过去的依赖政策优惠转变为依靠自主创新。

一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孵化面积4.5万平米的科技孵化大楼,累计吸纳中小企业330家,在孵企业96家,在研项目33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129个,其中5项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科技孵化园——汉北工业园,入驻企业近百家;孵化面积140万平方米的襄阳科技城已正式启动,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蒋亚洪、张二利博士创办的6家企业已经入驻;项目总投资逾7亿元,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东湖高新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

二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针对新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培训,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个批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7家,占全市申报总数的80%。截止2010年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7家,为中小型企业减免税收10多亿元。

三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为企业创业发展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仅2010年,申报市级以上各级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近1.58亿元,入列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试点1项、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入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每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争取立项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级142项,落实科技资金8489万元;有6个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已建成各类科技研发机构115家,包括国家级研究所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各类企业共申请专利1956项,实现收入近7.55亿元,其中50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让专利5项,实现收入3560万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经过三年建设,去年通过届满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方案已得到科技部批复。

五是推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目前有8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签订挂牌正式推荐协议,其中4家企业已通过尽职调查和券商内核;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夯实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2010年举办了7次银企合作洽谈会,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金融部门信贷支持额度较上年度增长30%;加速推进区内企业上市工作,充实完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上市后备企业达到30家;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引进力度,先后与深创投等20多家机构合作,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有的已达成投资协议。此外,为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区内还引进和集聚了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30多家。

六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黄鹤人才计划”和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出台了《襄阳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细则》,加强“聚才、育才、用才、护才”四大工程建设。政策效应使高新区近两年高端人才激增,2009年引进博士17人,硕士127人,本科1881人,带来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2010年以来,又以北美招商引智活动为契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8个,带来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科技项目。主要海外项目有美国董卫华、黄冬冬博士创办的湖北医联公司医联网项目等。

从“快字当头”向“好字优先”转变,努力构建“生态之城”

我们在加大招商力度的同时,注重节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对现有轻度污染企业加大治理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到治污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同时,实行项目进区“三审”制度,对有一定污染的项目无论投资再多、规模再大,一律拒之门外。2009年,高新区整体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正在争创ISO14000国家环保示范区,使高新区不仅成为工业新区,更成为生态新城。

二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对已经通过评审、允许进区的项目通过提高投资强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面积等途径,节约、集约用地。对少数征而不用、围而不建、建设速度缓慢的企业采取督办、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促其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品位。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引进和建设城市综合体,使过去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变成了今天现代化的新城区。在万达广场建设中,高新区仅用22天就完成了430户、12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拆迁工作,被誉为“襄阳速度”;在锦绣汽配城建设中,高新区组织全区机关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政策,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使199户8万平米的自然村依法顺利拆迁。■

(作者系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第五篇:油茶发展概况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1 2 油茶发展概况

2.1油茶主要物种及分布区域

油茶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类食用油料植物树种的总称,由于我国现有油茶林中的98%为普通油茶(C. oleifera),故将普通油茶称为“油茶”。山茶属植物的种类繁多,世界上有120余种,我国约90余种,主要作为油料树种栽培的有10余种。

2.1.1 普通油茶(C. oleifera Abel)

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茶子树、白花茶等。是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地域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油茶种类,是大部分油茶栽培良种选育的来源树种。高2~5m,单叶互生、蜡质、光滑、短柄,长3~8cm,宽1.5~4cm,边缘有较深锯齿。10月下旬开花,花两性,白色、无柄、5~7片花瓣。翌年10月果实成熟,中等大小成球形、桃形等。普通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湖北、贵州、重庆、云南、河南、江苏等地区。

2.1.2 小果油茶 (C. meiocarpa Hu)

小果油茶又名江西子、小茶、小叶油茶等。叶椭圆而小,长2.5~5.5cm,叶缘锯齿较浅。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开花,花白色。果实翌年10月上旬成熟,通常为球形、桃形或橄榄形,果皮极薄,每果1~3粒种子。

小果油茶出籽率、含油率较高,抗炭疽病强,产量稳定但不及普通油茶,适宜于中亚热带的中、高山区栽培,北亚热带南部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小果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福建、江西、广西、贵州、湖南等省份。

2.1.3 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 Hu)

攸县油茶又名野茶子、长瓣短柱茶、薄壳香油茶。叶宽卵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粗厚,先端渐尖,叶缘成细密锯齿状。2月中旬至3月底开花,花白色,柱头短具栀子香味。蒴果翌年10月底成熟,中等大小,果径2~4cm,果皮极薄,粗糙无光泽,每果有籽1~12粒。攸县油茶首先发现于湖南攸县,是一个早实、高产、抗病性好的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陕西、浙江等省份。

2.1.4 浙江红花茶 (C. chekiangoleosa Hu)

浙江红花茶又名浙江红山茶。树皮灰白色,光滑,叶长椭圆形,正反面均光滑无毛,叶缘疏生短锯齿。2月中旬至3月下旬开花,花红色,花茎6~9cm。蒴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2 果皮木质,红色,果径4~6cm,萼片宿存,9月中旬成熟呈球形或桃形,每果7~10粒种子。

浙江红花茶年生育期短,花期长,花色艳丽,是较好庭院绿化树种;单位面肌产量较低,但油质量优,宜在中亚热带的中、高海拔地区栽培,易感染软腐病造成落果严重。 2.1.5 油茶分布区域

我国油茶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2.2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2.1.1 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08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

2.1.2 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2.1.3 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3 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09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2009年冬季和2010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0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4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5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6 2.3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

解决我国13亿人口的粮油供给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粮油生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粮油供给能力。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国际粮油价格的上涨压力不断加大,实现粮油长期供需平衡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进口植物油已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也是世界上油料进口大国。我国有4531.2万亩油茶林,目前的产出水平很低,每亩仅产油5.8公斤左右。如果将现有低产油茶林全部进行改造,再新造近2500余万亩高产油茶林(平均每亩产油40公斤),通过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使油茶高产稳产,届时茶油产量有望达到250多万吨,将大幅提高茶油在现有食用油供给中的比例,缓解日益紧张的食用油供给矛盾,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2)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解决国家耕地资源刚性短缺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刚性短缺已是不争事实,而对耕地的精耕细作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粮油单产提升空间非常有限。作为林地资源,在14个油茶林主产省(区、市)现有2.87亿亩林业用地中,适宜种植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面积约为5381万亩,发展油茶有着雄厚的林地(土地)资源基础。经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积淀,油茶单产大幅度提高存在巨大空间。经测算,油茶林地的产出水平可以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0倍左右,油茶籽的产油水平基本相当于同等种植面积的油菜籽。发展油茶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国家耕地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有56%的人口居住在山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油茶主要栽培区基本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油茶又是这些地区最具特色的林业资源,发展的基础条件好。规划实施后,仅油茶正常经营管理一项,即可长期解决近200万农民的就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7 业。农户种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振兴我国山区经济,促进油茶主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

(4)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优化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普通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从其食物功能看,其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5)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油茶属于常绿树种,四季常青,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防火防虫、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同时,由于油茶适生区域大部分又是集体林权改革省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广大农民来讲,获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把包括油茶在内的木本粮油等林业产业发展起来,农民才有经营山林的积极性,林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才能长久巩固。据统计,我国油茶林面积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73%,充分利用山区林地资源,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现有油茶林经营管理水平,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了国土,又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山区面貌。

2.4 油茶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森林健康经营就是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首先提出森林健康状态的概念以来,有关森林健康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森林健康被赋予非常丰富的内涵,并成为其森林经营的核心理念。

2 油茶林经营概述 8 森林健康理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在几乎所有国际森林协定中得到体现,代表了当前国际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森林健康”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围绕着森林健康开展了监测以及评价活动,基本上覆盖了世界各国,由此,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90年代以来,国内“森林健康”的理念开始逐渐被接受和认可,我国开始重视对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健康森林的培育,中美合作建立了森林健康研究示范基地,开展森林健康的监测和评估,江西、浙江等地也纷纷开展了森林健康的实践。

油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广,油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全国范围掀起了油茶种植的热潮,根据林业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我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4531.3万亩,年产茶油总量约27.7万吨,茶油占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的1.23%。目前茶油主要集中在我国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全国以湖南、江西、广西三省油茶面积最大,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的76.15%。

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很大,但产量一直很低,如何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并可持续健康经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国以来,油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无性系苗木繁育技术、高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贮藏与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等,但在油茶林健康经营研究上尚未有相关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外对森林健康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云冷杉林、油松林、栎林、及涵养水源林等方面,油茶林健康健康经营研究对我国油茶产业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干洗店洗衣流程范文下一篇:岗位责任制要点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