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告解读范文

2022-05-29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会报告解读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两会报告解读范文

中原解读两会工作报告

2014调控:整体趋稳分类调控

——从两会工作报告看2014年房地产政策走势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

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及房地产工作重点有: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

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通过从经济目标、货币政策、投资、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房产税五个方面的分析来看,整体而言,2014年房地产市场政策基本在现行预期内,后期估计会有城市在分类调控、中小套型住房供应、共有产权房供应等方面进行细化。

1、“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4经济增长目标,GDP7.5%,2014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3.5%

中原解读:在上下限管理稳增长保就业的大经济目标下,房地产调控不会过于激进。此经济目标属于中性偏利好。

2、“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适度适时预调微调”

中原解读:根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和调控路径分析可知,除政策外,信贷的松紧程度为影响市场成交的主要力量。虽和去年一样“稳健”的基调,但解读时的适度松紧,预示着2014年货币政策将不会宽松,对房地产消费者和开发商而言都不算好消息。

3、“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原解读:投资在过往经济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两会工作报告提出“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今年更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把投资演化到房地产市场,那么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今年又在资金保障方面特别提及。“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在资金方面有中央的支持,那么后期房企建设保障房的参与度也会相应增加。

4、“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中原解读:此为本届政府首次正式提及房地产调控相关内容,和以往调控相比,“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和“增加共有产权住房供应”为首提。

前半段表述为不同城市调控分化做铺垫,今年不同城市政策收紧和放松将同在。

而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表述表明“限贷”、“限购”等调整手段仍将实行。预计2014年

整体调控政策仍将持续,而对于二套及以上房贷仍将继续收紧。

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应今年两会特意提出,预计2104年土地出让中对于中小套型的限制将

增多。此前南京去年底土地出让中也再提中小套型的建设比例。然而,随着单独二胎的放开,未来所需房型结构或将有变化,因此,中小套型的比例和需求在未来仍值得关注。

北京去年推出的自住型商品住房实为共有产权房,今年预计将在更多城市推行。但因为此

模式尚在探索阶段,短时期内供应不足以产生大的影响。

5、“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

中原解读:新一届政府传达了明显的“立法先行”的改革新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习总书记在提到法律与改革的关系时曾做出指示“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意味着房产税的实施首先需要通过严肃的立法程序,时间跨度较长,未来悬在楼市上空的一把利剑也将暂时解下。

房产税的落地至少还需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一、完成立法,使征收于法有据;

二、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透明化;

三、资产评估体系完善,为征收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篇: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的国家大账

2011-03-09 06:42:22 来源: 中国网

作为“国家大账”,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通过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能得知国家一年的“家底”如何,这些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花得是否有效率。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加深对预算报告的理解,特推出“预算报告解读”专题,对2010年财政工作亮点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解读。

预算报告解读 “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8.3万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做大财政“蛋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蛋糕”到底有多大?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可以说,国家的“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也同比增长17.4%,全年支出达到89575.38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达到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差额10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67526.91亿元,控制在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在报告2010年财政收支状况时,预算报告提到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这个概念。它是指中央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这项基金于2007年开始设立,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预算报告还回顾了过去五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得益于“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1.2%,如果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6.6%。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等,共同构成了“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

预算报告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收入方面,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2010年收入基数较高,加上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车市逐步降温,以及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也会减少一些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支出方面,完成公共投资在建项目,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结合面临的经济财政形势,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作出安排: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安排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54360亿元,增长12.5%。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这样的安排,既考虑了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预算报告解读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按规定使用 4410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

根据2010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应为38060亿元,实际执行数为42470.52亿元。这意味着,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收了4410亿元。 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原因作了分析。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发展、物价上涨以及2009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具体说来有两大原因:一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二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到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预算报告对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的使用作了详细说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预算安排使用。预算报告强调,2010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综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利润、进出口等经济社会增长指标变动情况,进一步提高收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预算报告解读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

2010年,两年新增1.18万亿元政府公共投资支出的目标完成

2008年四季度,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重启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11年是实施这一政策的第四个年头。

在总结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时,预算报告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

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10亿元,加上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政府公共投资支出,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继续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优先用于公益性项目续建和收尾。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

三是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继续执行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

从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看,政策的侧重点仍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拉动社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一大亮点是,中央财政完成了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为顺利完成包括新增4万亿元投资等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今年政策实施是围绕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展开的,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预算报告明确了2011年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五个着力点: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政策。完善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

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央基建投资安排3826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继续改革和完善税制,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增值税改革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促进民生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力支持玉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鼓励并扩大关键零部件及先进设备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增加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

预算报告解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3.3%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

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同比增长13.3%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有力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同比增长13.3%,促进了地区间财力均衡分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中央财政收入除一小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更多的则是用于对地方进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

从预算报告看,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以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还积极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451个县。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2011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预算报告显示,全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同比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同比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同比增长17.1%。

预算报告还对一般性转移支付情况作了说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6609.11亿元,增长21.2%。其中,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775亿元,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安排资金300亿元,提高三江源等生态功能区的财政保障能力。同时,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安排370亿元,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继续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制度,安排135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安排581亿元。

预算报告解读

民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大头 占2/3左右

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

2011年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研读近年来的预算报告,可以发现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这既是公共财政的题中之义,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在财政部门的集中体现。正如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所说,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

预算报告列举了几项2010年中央财政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同比增长28.6%。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国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中西部地区约1228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生活费补助。免除2900多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提高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同比增长14.8%。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24%,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相关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等。

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同比增长1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支持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60%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

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15%。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590万套,基本建成370万套,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增加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家数,继续加强大遗址、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化新闻媒体传播能力建设。

从上述民生支出看,中央财政对每一项支出的执行数都超过了预算,最多的教育支出完成预算的117.9%。这体现了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1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同比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预算报告特别强调,2011年要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篇:2018年广东两会热点内容提案,广东两会思想报告两会精神解读(一)

2018年广东两会热点内容提案,广东两会思想报告两会精神解读(一)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广东两会热点内容提案,广东两会思想报告两会精神解读(一)》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2016年广东两会热点内容提案,广东两会思想报告两会精神解读

四川广东天津政协主席待补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中,已经有两位省政协主席落马,分别是四川的李崇禧和广东的**。

2013年12月29日,李崇禧落马,半个月后召开的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并未补选四川省政协主席。

根据政协章程,地方政协的主席、副主席由地方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四川省政协主席一职至今已空缺一年多。将于1月26日召开四川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成为产生省政协主席的又一个“窗口期”。据报道,本次会议的议程除听取和审议报告外,还包括“其他事项”。

今年1月4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被免去广东省政协主席职务。广东省政协官网上,“主席”一栏目前空缺。广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将于1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召开。

天津的情况与四川范文内容地图、广东有所不同。去年6月,天津市政协原主席何立峰调至中央,任国家发改委正部长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一职空缺已半年。天津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于2016年1月24日开幕。

多省份高官落马职位空缺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过去一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中,至少15人在省级人大、政府、政协担任副职。

其中,人大方面包括河南的秦玉海、山西的金道铭、黑龙江的隋凤富、重庆的谭栖伟等;政府方面包括内蒙古的潘逸阳、云南的沈培平、江西的姚木根、海南的冀文林和谭力、山西的杜善学和任润厚等;政协方面包括山西的令政策、天津的武长顺、辽宁的陈铁新、安徽的韩先聪、陕西的祝作利等。

根据组织法,省级人代会闭会期间,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副省长进行个别任免。因此,上述副省长落马后的空缺已经部分补齐。

例如,山西去年6月至8月先后有两名副省长落马。9月和12月,时任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付建华和时任山西省公安厅长刘杰,在山西人大常委会上被任命为副省长。这使得山西省政府班子重回“一正七副”格局。时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三局局长陆俊华和海南省政法委书记毛超峰先后被任命为海南省副省长,填补了冀文林和谭力的空缺。

目前,多个省区市的人大常委会副

主任、政协副主席出缺待补。根据相关法律和政协章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省政协副主席应在省级两会上选举产生。

经济增速个人简历

各省份将公布今年GDP目标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6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有研究机构分析,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主席、会议、空缺、落马、省长、召开、包括、政协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第四篇: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首先,我们来看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框架与去年的不同。 架构方面,去年是块状,今年是条状。去年是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一年工作总结回顾,第二部分是当年工作总体部署,第三部分是当年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分六大部分,前两部分跟去年一样,后面的重点任务部分,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四个部分分别来讲。这是形式上、结构上的不同。这也可以说出政府工作从以往我们认为的经济工作为主拓展到方方面面,特别是改革,民生,政府自身的建设,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等等。字数方面,去年17100多,今年是17800多,差不太多。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一年工作总结回顾,第二部分是当年工作总体部署,第三部分是当年重点任务。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六大部分的内容,我会把着重点放在新意亮点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关于报告对2014年的工作回顾, 可以用“1到6”的数字方式进行梳理。一是一张成绩单,这张成绩单可以用“两得”来评价:一是得之不易,二是得分高。去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艰难曲折,因此这份成绩单着实得之不易。

得分高主要体现在“三稳四进”: “三稳”,一个是增速稳,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

1 茅;一个是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实际情况超出预期,也高于上年;一个是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四进”主要是,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

还有五个方面的对比: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但新增就业扩大了;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反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三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快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四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五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这张成绩单里包含了六个世界第一或名列前茅:一是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二是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三是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四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五是宽带用户世界最多;六是全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居世界第一。

我想这些数据在我们讲课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用得到。 在对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后,报告第二部分对2015年工作总体进行部署。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在这部分有几点是必须要重点把握的。

1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 2 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也有几个首次需要关注。首次把经济目标和民生环保目标共同放进去,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并提出了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的节能减排量化目标。

在这里GDP预期增长7%左右,还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数字。这一数字较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也是2004以来最低的预期目标。这是一个完全主动降速的过程, 为什么提7%左右,比去年又降低一点呢?首先,给出明确的信号:新常态下主要问题不是速度,还是增长质量和效益问题,还是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上来。二是因为现在总量大了,每增长7%左右,一年也是8000亿美元,这是很大的量。2015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可能相当于瑞士全年的总量。世行数据显示,2013年,瑞士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0位。而且现在一个GDP的点大概可以解决175万人的就业,每年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还要为现在进城的农民工留一点空间。和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进行衔接。

2.我们看到政府报告里面总体目标有这样一个描绘,就是双目标、双结构、双引擎。一个是双中高,就是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再一个是双引擎,

3 一个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另一个要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来改造升级传统的新引擎。

这三个“双”,把它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要立足于量增质更优,就是要保证数量还是要增长,要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要优。我们看都是“双”的,强调是平衡均衡,思路方面,目标方面,和手段方面,最终的效果就要体制增效升级,跟原来要达到什么样的速度等等,是不一样的。

3.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第三,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三、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放在工作的首位,囊括简政放权、投融资体系、价格体制、财税体制、金融市场、国资国企、外贸转型、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等一系列主题。并强调“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也可以看出“改革”也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与最强音。有统计称,报告全文86次提及改革。

1、行政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政府有权力,但李克强总理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也成为了一大热词。“大道至简”,是说真正的大道理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而“有权不可任性”,是

4 指政府对手中的权力不能肆意而为,当然也不可懒政不为。纵观整份政府工作报告,除在简政放权部分谈到“放权”外,报告在谈及政府自身建设时指出了政府该如何“限权”、避免懒政。这当是“有权不可任性”的另一所指。

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2014年已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这次2015年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很明显,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向“减政”政府的方向发展。目的说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也成为一大热词。

在这块,还有很多关注点。比如三张“清单”。报告原文: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结构改革:多元投资、大众消费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因为,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投资潜力不断增长,才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据透露,过去一年,全国新增投资50万亿元,政府拨款投资仅1万亿元,这是好的社会征兆。

5 那么就要改革投融资,要鼓励PPP模式,就是要发展公私合营的模式。过去公共设施不让私人的钱进来,那么现在政府搞基础设施没有资金,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

3、财税改革:全面公开、调整责权

政府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网上就能监督!这将在2015年成为现实。财税改革第一个就是预算公开。过去说三公经费公开,现在凡是花钱用钱的部门、财政所有的预算统统都要求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另外则是税制改革,包括调整中央地方的收入分配、支出的责任等等。

4、金融改革:放开民营、深化市场

大家最关注的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只要符合条件,申请民营银行的经营,成熟一家就批一家。

现在最大的问题,咱们中国不缺钱,但是企业又找不到钱,找到钱又贵得吓死人,因为资金成本很贵,怎么办?就要放松对金融的管控,实际上就是在融资上发展中小企业。

美国有千家中小银行,大部分是社区银行,每年美国的社区银行要跨几十家、一百家,它不会引发大的金融风险。所以我们现在要发展,否则资金成本怎么降得下来?要让那些放高利贷的都浮上水面。

5、企业改革:国企分类、非公搞活

今年,国企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对不同类别的国企,将根据分类来推进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这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将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改

6 革举措,“做国企的股东”不再是梦想。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则要“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6、扩大开放:升级外贸、加快自贸

报告提出,开放也是改革。根据报告的说法,中国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4全国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加快与韩、澳、海湾国家、以色列、东盟等签署自贸区协议,还将建设更加广阔的“亚太自贸区”。

四、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报告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二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所以这部分开始就提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包括要1.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2.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我认为这和我们第二部分讲得结构改革:多元投资、大众消费 是相应的,但是具体到什么项目、指标。

3.三农”改革:保障粮食、提高民生。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有粮心不慌。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永久基本农田要划定,耕地质量要保护,土地整治要推进,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6000万农村人口今年要喝上干净水,20万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还提出:难度再大,今年

7 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按照中 国的标准,到2013年底,我们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参照国际标准,还有2亿多人。

4、新型城镇:危房改造、落户放宽

城镇化就是建房子吗?“睡城”、“鬼城”等现象怎样缓解?京津冀等城市群如何一体化?2015年搞城镇化,关键是以人为中心:要改造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抓紧改革户籍,农民和城里人界限打破了;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而且不收费;城市群一体化,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5、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从“四大板块”到“三个支撑带” 在传统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将“三个支撑带”提升为区域战略组合的一部分,所谓“三个支撑带”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个合作区域,这也意味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和延伸,从原来粗放的以地域为主划分,向更注重地域之间联系、更注重区域均衡、多点支撑的发展理念的转变。

6、产业升级:大力创新、争夺高地

前有欧美堵截,后有印度追赶,外有壁垒打压,内有雾霾困扰,“中国制造”如何突围?2015年的答案: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还要做世界创新工场。还有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 8 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制造要上去,污染要下来。只有向上走,才能向前走。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对2015年的政府民生工作重点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于就业,近年来,阿拉伯之春、欧美社会的游行与骚乱都说明,高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实现高就业率,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2015年,政府将大力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关于教育,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更多的农村孩子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图表)

关于卫生改革,提高医保、普惠基层。美国推行半个多世纪没有实现的全民医保,在中国实现的速度明显快得多。目前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2015年的重点是,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在这里,有几个数据可以了解下。财政补助 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最终打造一个健康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健康中国” 这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

9 关于养老金,报告提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上的担当和务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日益呈现高龄化趋势。

关于文化改革,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一个新词。

关于环境治理:提出要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报告对环境治理着墨多,用词重,并采用了一些量化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是对亿万人民的承诺,表明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很大。另外,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期待,环保不利的“大老虎”落马。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首先提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目标:“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四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后,报告就围绕这四政府建设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即四个坚持,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坚持依法用权,倡简治奢;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10 在这里我觉得有一个亮点,既要铲除腐败,报告提出“始终保持反腐高 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又追究懒政即为官不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提及“为官不为”现象)。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提出对: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 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还就民族、宗教、侨务、 国防、港澳台 外交作出了部署安排。

总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很全面,含金量很高,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第五篇:学习2010两会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1、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建设跨上新台阶。XX年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XX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五年全国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XX年7703元增加到XX年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2、工作展望

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进一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的增长。

3、医疗改革

88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经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了7.3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4140亿元,比XX年增加了2898亿元。

国务院组织力量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制定一个初步方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要坚定地推进这项改革,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教育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普通高校招生增量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5、农村农业

三件事情:

1、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措施:

1、大力增加投入。

2、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3、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4、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

5、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

6、政府建设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政府大部门体制的提法,被普遍认为将是第六次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

7、国防外交

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任务顺利完成。国务院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0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4177.69亿元。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中欧全面合作日益深化,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果,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开创了新局面。

8、台湾问题

坚决反对和遏制“xx”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和平。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人员往来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交流的措施,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上一篇:立德树人内涵范文下一篇:零件配合算法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