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国际化案例

2022-07-09

第一篇:某公司国际化案例

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作为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抓住国内电力领域市场化、科技化、能源化的有利时机,成功抢占江苏电力市场高地并辐射河北、湖南、四川、广东、云南等地,业务也不断扩展到其它公用事业领域,公司知名度和综合实力持续提高。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和IT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强劲挑战,而管理缺陷也越发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整合更是公司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及公司人力资源现状,我就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近期的工作规划提出几点看法。

一、建立全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各部门职能和业务不断扩展,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精确化、程序化,根据国内外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和公司的特点、传统,必须建立由公司领导层、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主管及普通员工四位一体的科学分工又相互协作的全员、全方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公司领导层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订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持人力资源部、各职能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实务,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

2.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订工作规划,开展职位分析,组织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好人力资源事务性工作。

3.职能部门主管在人力资源核心业务中把握关键环节,如工作管理、招聘中的面试选拔、培训实施、部门人员考核、反馈、部门人员工资定位与奖惩等(必须切实提高部门主管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水平)。

4.员工可以通过工作分析会、座谈会、面谈沟通等渠道参与公司业务、管理、考核、工资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建议和修正,不断完善公司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体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完善职位分析、规范工作管理

1.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职位进行梳理、整合,编写规范的部门职责、职位描述、工作规范、作业说明书,确定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考核方法,杜绝因人设职、职位业务重叠、部门职责交叉等不合理现象,使公司机构和职位设计流程清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方

1 便、沟通流畅。更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职位在日常工作或项目实施中面对业务问题尤其是突发问题的职责、反馈渠道和应急措施,使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便于追溯,形成“人人在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作风。

2.公司中高层主管必须切实认识到,出现员工没有按规定开展工作或其它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生产效率提高缓慢等不良现象,不一定是员工意识差或方法不对,可能是工作流程上存在缺陷,是我们管理体制上存在漏洞。那么,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工作质量、工作规范,必须从工作流程本身着手,根据IT行业特点和人事配合要求,分析人、机、料、法、环等制约因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作管理规范,使每项工作都形成清晰的流程和相关责任人,每个项目从市场调研、论证、接洽、竞标、签署、方案、开发、实施、验证、维护都能形成完整的程序和资料,既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更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

三、重视人才引进、储备和培养

1.公司应正确认识到IT行业人才流动的特点,在保证关键人才和公司着意培养的人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于一些不适合公司发展或能力达不到公司要求的人员要有计划的放弃。公司还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岗位空缺情况,建立系统的人员需求统计和人才储备机制,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保证空缺岗位能及时补充、及公司的部分关键管理岗位的人才储备。

2.改变目前单一的岗缺招人的被动的招聘模式,利用网络、报刊、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发布长期人力资源需求信息,提高选择的余地和应聘人员的素质。

同时优化面试流程,通过对应聘人员的道德品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应变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全面考察,选拔出符合要求的人才。

3.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协作和轮换,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减轻由于专业化程度过高而产生的工作枯燥感,工作效率降低。提高员工多种业务能力,加强部门和岗位间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4.公司应有意识的引进或培养一些如项目主管、客服主管、销售主管这类骨干人才,既能协助部门经理开展工作,又能协调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的业务分工和人员调配,更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5.目前公司销售环节管理水平不高,应规划在适当时机引进高级营销主管,

2 既能统筹策划、又能开拓市场、更能管理队伍,还使总经理从繁杂的琐事中脱离出来,致力于公司战略管理。

四、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近几年十分重视培训,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是培训没有系统化,仅以应急培训和产品培训为主,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想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不断改善:

1.加强入职培训力度,由人力资源部和所在部门联合实施,对新进员工进行公司概况、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部门职责、岗位知识、沟通机制等知识培训,不能因业务急就简略行事,要使每个新进员工了解那些应该做、那些可以做、那些不能做,能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定,为以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规范日常培训,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项目实施要求,制订详实的培训计划。通过有序系统的产品知识、工作技能、工作规范、业务技巧等方面培训和成熟经验交流推广,让每个员工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既熟悉产品知识更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

3.重视中高层主管培训,通过委外培训、厂内班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中高层主管的管理理念、管理技巧、激励方法和业务能力,以适应当前管理、业务发展的要求和员工多变的思维模式,保证分管工作或本部门工作高效精确开展。 4.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现场分析讲授、互动式探讨等方式,提高培训的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扩大培训效果。

5.完善培训反馈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面谈、笔试、工作跟踪等方式评价培训效果,并深入了解各类人员的培训需求,以修正公司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最佳培训时间等要素,并为培训学到的知识提供应用的环境,达到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和切实改善工作的目的。

五、构造工资体系和绩效考核系统有机结合的激励机制

1.不断完善公司薪资政策和薪资结构,建立全体员工的鉴定考核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使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贡献大小与个人工资、晋升充分挂钩,激励先进,鞭策、淘汰落后。对于经过多次培训和考核仍达不到公司要求的员工应有计划的调整、降薪、限制使用乃至辞退。

3 2.不同的发放薪酬方式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差异很大,对于高科技型企业员工来说,福利模块更能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尊重和关怀。公司可以借鉴一些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调整工资结构,有针对性地考虑交通 补贴、住房补贴、节日奖金等员工福利在工资中的比例,在工资总额不变或增长很小的情况下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绩效。

3.对现有工资体系不断调整完善,使员工收入水平随着公司业绩上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稳步上涨。同时根据“20%与80%的不平衡法则”,重点培养和激励属于20%的如部门经理、助理、项目主管等骨干力量,来带动另外80%的员工,并且注重不断引入新的人才,让20%得以新陈代谢,从而使全公司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经营业绩不断攀升,这就需要工资政策的真正倾斜和激励机制的差异性。

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公司目前的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比较散乱,许多文件或条款已经不适应现在形式需要,更有不少文件已经与实际情况脱节,既不利于员工对制度的理解,更不利于管理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必须尽快整理、完善。 1.文件体系目录:

行政综合类:保密规定、办公用品管理规定、办公辅助设施管理规定、餐饮管理规定、仓库管理规定、会议管理规定、文件管理规定、业务接待管理规定、印鉴管理规定等。

人力资源类:人力资源管理条例、招聘管理规定、薪资管理规定、职务分析、培训管理规定、绩效考核办法、企业文化等。

财务管理类:各类财务管理规定。

技术开发类:软件开发规范、技术资料管理规定、工作任务考核办法等。

市场管理类:市场信息管理方法、竞标管理方法、项目实施管理规定等。 2.执行、检查、监督制度

管理是规范正常,发现异常,文件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工作,有章可依。文件适用范围对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认真执行,同时部门要负起日常检查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监督,不要等出了问题才分析原因。同时对于发现

4 的一些异常要积极制订防范和改进的方法,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不断修改完善文件,保证我们使用的文件是有效和唯一的版本,能够符合我们工作的需要。

七、营造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共同价值观的长期艰巨的过程。它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风格、激励机制、团队精神、企业礼仪、共同价值观等涉及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共同价值观是维系公司员工的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只有全体员工能够了解公司的战略意图、管理风格、激励方式,并得到他们的认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充分珍惜自己的工作,以身在公司为荣,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更通过公司的各种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使全体员工能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努力。针对当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员工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漠,凝聚力欠缺等情况,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营造环宇特色企业文化: 1.强化全体员工企业精神和企业礼仪教育。公司员工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代表企业的形象和实力,制订公司的企业礼仪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对内、外人员的接洽或交流要求,并不断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和礼仪培训和检查督促,既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整体印象,更便于内部的协调沟通及团结协作。

2.给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文化氛围。公司由于人手少、任务急、项目紧的特点,也缺乏必要的文娱措施,员工业余生活比较枯燥,长期下去会影响员工凝聚力和协调性。因此公司可以建立员工活动室、图书角、文体娱乐、参观等活动,改善员工业余生活水平,提供再学习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集体凝聚力。

3.建立一个平等、互信、互动的交流平台。本着着眼公司未来、关心员工发展的思想,通过日常交谈、座谈会、分析会、集体活动、培训等各种机会,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要认真思考项目、工作的协调和开展、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更要积极和员工交流、沟通、反馈,了解员工的思想方法、工作业绩、生活境况,同时也传达公司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实际问题,并及时解决员工比较敏感或感兴趣的问题,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平等、

5 信任和效率。

4.企业文化的营造是以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为前提的,要想引导员工按公司战略要求开展工作、发挥活力、规范行为,必须先制订全面、详细、合理、可行、公平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约束员工的行为,让所有人明白应该做什么、鼓励做什么、限制做什么、严禁做什么,对于符合奖励或处罚条件的根据规定实施奖惩,并视公司时势需要调整奖罚力度,从而不断鞭策、激励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市场条件和公司境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必须随着公司业绩的提高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对各个有机环节不断健全完善,才能不断丰富、发展、适用,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相互促进。

案例的分析

我认为该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对较为合理。

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别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立足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公司正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制定了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目标。同时又考查了现阶段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战略的分解实施过程中利用相关制度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出发,在人员的引进和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制度。

选人:改变单一的岗缺招人的被动招聘模式,开辟网络,报刊,人才交流等多种招聘渠道,长期储备合格的优秀人才。对于一些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除了自身培养外,还注重利用猎头公司等挖掘。

制定了程序化的面试流程,和多维度的考查方面。不仅注重员工的职业技能更注重员工的道德素养。

育人: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延伸出的对员工数量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要提前培训,定期为员工制定工作技能的课程。

对于新员工进行严格的入职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制度规定。 同时也为中层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适应员工的多思维模式。

用人:公司秉承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领导与员工双向沟通制定相关的工

6 作目标。并由人力资源部门执笔所做的详细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流程,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尽量做到人尽其用。

留人:在企业整体的文化建设下,制定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和奖惩措施。并注重员工的薪酬结构调整以激励员工以更好的状态去工作。同时企业注重员工的业余生活,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能做到劳逸结合。

缺点

企业在选人的阶段只有大体的思路概况,并没有制作详细的人员数量规划,和招聘 渠道的具体运用流程。

企业在留人阶段没有注重对员工家庭的关心。 以上是我对该案例所做的评价。

第二篇:案例6:某蔬菜公司诉某农科公司仓储合同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经审理查明,2003年10月10日原告蔬菜公司与被告所属的农科冻库签定《租库协议》,约定原告因经营加工需租用农科冷库,期限从2003年10月10日至2003年12月10日止,共计2个月;入库货物按月计费,货物必须在商定的十天内入库;原告必须按期交纳贮存费;冻库为原告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协议签定后,2003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原告先后将3312袋高笋(其中2498袋为编织袋包装、814袋为网袋包装)存入农科冻库。同时原告于2003年10月10日至10月23日分10次向冻库支付保管费共14 410元。2003年11月5日至11月 12日,原告分别从冻库提走773袋(其中3袋为编织袋包装、770袋为网袋包装)高笋进行销售。此后原告发现高笋变质,遂拒绝继续提走剩余高笋和支付剩余的保管费,向本院提起诉讼。被告根据双方约定对已经腐烂变质的高笋进行了处理。

二、诉辩意见

原告蔬菜公司诉称,2003年10月10日原告与被告所开办的成都市农科冻库(以下简称农科冻库)签定《租库协议》后将高笋交给冻库保鲜贮存,使用期为两个月。到 2003年11月中旬,原告所贮存的2495袋高笋已全部变质不能食用,给原告造成货物直接经济损失166 141.5元。该批货物原告支付保管费 14 410元。故被告应承担不能返还所贮存保鲜高笋损失赔偿责任。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

货物损失166 141.5元及返还保管费14 410元,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农科公司辩称,

1、原告与农科冻库签订的只是一份租库协议,农科冻库的合同义务是出租冷库,并按照原告要求提供2-5℃±2℃的库温。同时协议中并未约定被告负责对原告交付的高笋进行保鲜贮存的义务,相反原告尚欠被告部分租金未支付。

2、高笋变质的是因原告在田间采摘高笋后未及时除去田间热,以及不合理的包装所致,因此高笋变质的责任应完全由原告自行承担。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判令原告支付拖欠租金6 900元、清理变质高笋产生的费用3 000元、库房消毒费50元以及律师费9 000元,共18 950元。但是被告没有正式启动反诉程序。

被告为支持其反驳主张提供下列证据材料:

1、农科冻库代储商品(入)货卡。证明从2003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原告贮存高笋3312袋(其中2498袋为编织袋包装、814袋为网袋包装)。

2、农科冻库代储商品出货单6张。证明从2003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原告分别从冻库提走高笋773袋(其中3袋为编织袋包装、770袋为网袋包装)。

3、冻库温度记录单。证明在原告贮存高笋期间,被告按约保证冻库24小时的库温为2-5℃±2℃之间。

4、被告于2003年9月15日经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查核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该工商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包含蔬菜、海产品、肉类仓储。

5、2002年12月16日由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卫生局向被告颁发的卫生许可证,许可项目是蔬菜、海产品、肉类仓储。

三、法院判决

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当事人经过举证和质证,除原告对被告提供的冻库温度记录单、被告对原告提供的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真实性不予认可外,双方对其他各自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均无异议。分析当事人的证明主张和质辩意见,总结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是:

1、双方是否实际履行了各自的合同权利和义务;

2、高笋腐败变质的原因。就上述争点问题逐一论证如下:

一、根据原被告签定的租库协议和农科冻库代储商品入货卡的约定,是双方互负义务的有偿实践性合同,双方享有的合同权利对应的正是对方应该实际履行的合同义务。原告应当履行的是按时交存入库货物,按期交纳依照约定标准计算的储存费;确保入库货物包装必须完好统一,符合冷库储藏标准;由原告自己负责入库货物自身的质量;保证入库物品、产品不能发生腐蚀和爆炸,遵守被告的厂规厂纪,注意安全、卫生保障等义务。被告应当履行提供冻库,保证库温在2-5℃±2℃之间;为原告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并在原告方在场情况下,进库检查和帮助解决租库内发生的意外事故;被告应当保证原告的生产加工正常进行;被告应当办理工商年检手续或者其他必备行政许可手续;如果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不能正常出货或影响产品品质,被告负责由此出现的损失。

二、关于原告储存高笋腐败变质的原因,被告根据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3年2月第1版,由李家庆主编的《果蔬保鲜手册》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关于茭白(俗名高笋)的储藏保鲜介绍,“采后迅速预冷及时除去田间热,对茭白储藏相当重要。”“冷藏是延长茭白供应期,保持茭白品质的良好方法。具体做法是,将整理好的茭白装箱,入冷库堆码,或将其捆成5—7.5公斤的捆,装入网袋,摆放在冷库储架上,维持推荐的温度和湿度,可储藏2个月左右。”的学术解释,认为原告未尽储藏前科学处理高笋的注意义务和合同约定义务。结合原告庭审陈述,原告确实在田间采摘茭白后,没有进行预冷处理除去田间热。从2003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原告贮存高笋3312袋(其中2498袋为编织袋包装、814袋为网袋包装)。从2003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原告分别从冻库提走773袋高笋(其中3袋为编织袋包装、770袋为网袋包装)。比较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同一储藏货物在相同储藏条件下(储藏间温度和湿度相同),适用相同储藏方式(堆放在地面或者贮架上),采用塑料编织袋包装储存的高笋绝大多数已经腐烂变质,而采用网袋包装储存的高笋绝大多数质量完好,且原告已经实际销售。这一事实说明高笋储存质量的好坏,与高笋的包装形式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本院认为,租库协议书和农科冻库代储商品入货卡是原被告约定合同权利和义务内容的载体,是双方共同意思的真实表示。合同合法成立有效,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实际完全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双方争议的合同虽然名称为租库协议书,但是实质为特殊的保管合同,即储存他人之物并获取报酬的仓储合同。原被告双方就仓储物的名称、

数量,仓储物入库、出库时间及有关手续,仓储物验收标准及内容,仓储物仓储要求和条件、计费标准、责任承担、合同期限等进行了约定。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双方约定保证入库货物包装完好统一,符合冷库储藏标准;入库货物质量,由货主自己负责。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或者变质物品,存货人应当说明该物品的性质,提供有关资料”、“保管人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或者变质物品的,应当具备相应的保管条件”之规定,被告的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证明,被告具备合法经营冻库的资格和条件,并按照约定提供场所和保证温度。相反原告保证入库货物包装完好统一,符合冷库储藏标准,使高笋达到仓储物验收标准的约定义务,尚未实际完全履行。高笋在采摘贮运过程中,就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容易产生茭肉变青、变灰和糠心的变化,是易发生变质、损坏的蔬菜。原告明确认可对储存的高笋没有进行预冷或者采取其他除去田间热的处理措施。原告还采用了塑料编织袋包装和网袋包装两种方式。从当事人的约定说明,如何使储藏物达到储藏标准,是原告自身应尽的义务。从最终的客观事实表明,同一储藏货物在相同储藏条件采用相同储藏方式,网袋包装的高笋质量完好,而编织袋包装的全部腐烂变质。当被告发现高笋有变质现象时,及时履行了通知原告的义务,并建议原告应当提供网袋包装。此后原告采用了网袋包装,保证了该部分高笋的销售质量。同时在庭审中原告没有提供其他合法有效证据证明被告违约或者是因被告缘故导致原告损失。

综上说明,导致高笋变质腐烂是原告没有履行其合同约定的保证包装符合冷冻储藏标准义务和法定的提供有关储藏物性质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特殊储藏措施资料的义务,甚至当被告建议其改用包装方式时,原告仍然使用编织袋包装近170袋高笋。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二条“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四条第二款“因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之规定,判决如下:驳回原告蔬菜公司的诉讼请求。

第三篇:某装饰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它山之石 2008-03-24 14:09:35 阅读855 评论1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 基本情况

吉林省某装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8日,注册资金60万。主营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具有建设部门颁发的三级资质。主营业务分为“工装”和“家装”两部分。该单位04年申报收入265064元、申报营业税7951.92元;05年申报收入355278元、申报营业税10658.34元;06年1至7月申报收入

576972元、申报营业税17309.16元。企业所得税属于国税局征收。

二、信息采集

通过采集该单位的信息,了解到该单位以从事“家装”业务为主,并且每从事一项业务都签订合同。根据“装饰行业评估数据信息采集表”和“从业人员调查表”上的信息显示,该单位从业人员仅为4人,并且合同

在会计处保管。

外部信息:在确定评估对象之后,我们首先调查了几个物业小区(长春明珠、太阳世纪居、南郡水云天……),通过个别物业公司提供的装饰装修记录显示,仅长春明珠小区内05年由该单位装修的就25户。

三、疑点分析

1、该单位具有建设部门的装饰三级资质,而建设部门规定,具备装饰三级资质的企业年工程量必须超

过50万元,否则将影响资质的年审。而该单位04年、05年收入分别为26万元和35万元。

2、该单位的账面显示,该单位04年、05年收入全部为从事“工装”业务的收入。而通过该单位的信息采集,发现该单位主营为“家装”业务。在会计处调取该单位合同全部为“家装”部分,并且了解到该公司有项目经理32人左右(内部称工长),从理论上讲这些项目经理都应该有工程的,据此推算每个项目经理所做

的工程额度不应仅为1万元左右。

3、通过对物业小区的外部信息调查显示,该单位05年为长春明珠的业主装修25户,虽然没有装修

金额,但25户的装修费用理应超过05年全年收入35万元。

在南郡水云天我们了解到该单位7月份就在10栋、11栋进行了5个业户的装修,而该公司这期间申

报收入仅2万元。这与“行业数据信息采集表”上的数据相差甚远。

4、我们在采集该公司数据,填写“行业数据信息采集表”时发现该公司有两处营业场所(一处为吉发广场、一处为太阳城),而对这两处地点同时调查时,发现有两个会计,而且都是从事记账业务的,有此可

初步推断该公司存在两套账。

四、约谈取证

根据以上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决定对其中一名会计进行税务约谈,同时调取相关证据。在调查该单位资料时,从该会计处取得已填开收据60本、04年至05年的内部账本9本,记载收入的台账3份。通

过上述资料,该单位会计及法人承认有部分收入开白条收据,不入账不交税的行为。

五、 评定处理根据上述信息,以及约谈取证,经分局纳税评估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后,确定该公司隐

瞒收入,有偷税嫌疑,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篇:某商贸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

作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税局 李兴

发布时间: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006年4月1日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从事带钢、焊管和卷板的批发零售,属商业企业,产品全部内销。2007年1-12月份申报应税收入171084579.08元,销售成本168819669.25元,销项税额29084379.12元,进项税额28833858.86元,实现增值税250520.26元。实现利润310346.86元。实现企业所得税8755.09元。

二、疑点分析

评估人员运用存货变动法,对该公司07年的收入进行了测算,利用税收负担率法,对07年的税负率进行了测算,利用进项税额控制法,对07年进项税金进行了测算。测算过程如下:

(一)用企业存货变动情况测算当期销售额。

申报应税收入

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利润

期初库存商品金额

本期购进产成品金额

期末库存产成品金额

毛利率

171084579.08 168819669.25 2264909.83 -170135.19 169369927.71 380123.27

1.32%

本期产品销售收入测算数=[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购进商品金额-期末库存商品金额] ÷(1-毛利率)=(-170135.19-380123.27+169369927.71)÷(1-1.32%)=171077897.50

测算收入小于实际申报应税收入,评估正常。

(二)运用进项税金控制额测算当期进项税金。

增值税纳税评估分析测算表

评估方法

进项税金评估法

评估指标

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

数值

550258.46 计算公式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主要外购货物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数值

28806715.09

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

17%

本期运费支出

197534

本期销售成本

168819669.25

测算数<预警值,收入有可能不实,进一步分析

评估正常

评估异常

异常

评估差异值

27143.77

该企业评估期进项税金测算值为28806715.09元,实际抵扣税金大于进项税金控制额27143.77元,提示异常,存在虚抵进项的可能。

(三)测算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250520.26÷171084579.08)

×100% =0.15%,低于预警值下限0.05个百分点,提示异常,存在少计销售收入或虚抵进项的可能。

(四)所得税指标测算。

经测算,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79.15%,而期间费用同比增长93.22%,期间费用增速异常,存在多列支费用问题。

三、约谈举证

评估人员首先制定了约谈计划,拟定了约谈提纲,向企业下达了约谈通知书,并要求企业对疑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企业解释如下:1.税负率偏低是由于目前钢材批发企业竞争激烈,导致市场加价低,我们薄利多销,平均每吨加价仅为20-50元。2.实际进项税额大于测算数,是由于汽油的进项税额没有加到测算公式中,汽油的进项税额为5855.89元,其余的21287.88元差额 可能是由于亏吨造成的,企业会计同意自查。3.期间费用同比增长过快,是因为2007年管理人员工资和销售费用上涨所致。

四、实地核查取证

由于约谈的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疑点,评估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取证。

到该公司实地查看了进项发票、运费发票并将运费发票与购进或销售的专用发票比对,核实了库存商品数量、出库单据及销售合同,并到仓库核实了仓库保管帐。发现该公司库存明细帐上不合理亏吨42.305吨,应做进项税额转出21287.88元。评估人员又着重查看了该公司的期间费用发票,发现该公司购买了数码相机7800元,计入了管理费用科目,应列入固定资产,调增当年应纳税所额7800元。补交企业所得税2106元。

五、处理意见及自查补税情况

该企业不合理亏吨现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进项税额转出21287.88元,补缴增值税21287.88元,滞纳金2022.35元,调增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7800元,补交企业所得税2106元。

第五篇: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稽查案例

一、案件来源及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市局对辖区内石化炼制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所属期间为200

9、2010年1-5月。

(一)、自然情况

某省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以原油为主要原材料炼制生产汽油、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燃料油、沥青等产品,每年均有国家计划内原油指标,来源为辽河油田。国税机关所辖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 (二)、财务与纳税数据

该纳税人2009年4-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778,692.47元,主营业务成本127,466,419.51元,当期应缴已缴增值税5,100,324.93元,税负3.43%。当期应纳税所得额13,886,041.67元,应纳已纳企业所得税3,471,510.42元。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5175吨,已纳消费税4,798,164.82元。

该纳税人2010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201,077.85元,主营业务成本94,563,113.41元,当期应缴已缴增值税872,223.26元,税负0.81%。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5116吨,已纳消费税5,381,733.23元。

(三)、生产工艺流程 通常采取常减压蒸馏及催裂化方式进行原油加工,其中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又被称为原油的一次加工。包括三个工序,即原油的脱盐、脱水,又称预处理。常压蒸馏,常压蒸馏是将脱盐脱水后的原油经过一系列换热器取热,成为气液混合物后进入初馏塔,塔顶出轻汽油馏分,塔底为拔头原油,拔头原油经换热后进入常压加热炉加热至365℃左右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常压分馏塔。在塔内,气液混合的原油气液分离,汽油馏分从塔顶馏出;煤、柴油馏分则依次从各侧线馏出;常压重油由塔底流出去减压系统。减压蒸馏,减压蒸馏是将常压塔底重油用泵送入减压加热炉,加热到410℃左右进入减压塔。如果生产润滑油时,要把

四、五种沸点不同的润滑油馏分从减压塔各侧线切割出来。催裂化加工为化学过程,又称原油的二次加工,主要目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轻质油的产量及品质。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做好预案分析 做到有的放矢

接到检查任务后,稽查人员借助于我们税务系统现有的CTAIS系统和辽宁国税综合数据查询平台查询了该纳税人大量的财务数据及纳税数据,制作出了详细的“增值税稽查预案”、 “消费税稽查预案”和“企业所得税稽查预案”。经预案分析初步确定疑点及稽查重点如下:

1、该企业2009年增值税税负3.43%。2010年1-5月增值税税负0.81%均低于所属全国平均税负预警下限1.18%。经分析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情况。且2009年进项税额与销售收入比为19.67%,2010年1-5月进项税额与销售收入比为5.80%。两个统计期间变动率较大,2009年可能存在多抵扣进项税额情况,应给予适当关注。

2、该企业2009年利润率为8.16% ,经查询同、同行业、同规模企业利润率为11.86%。经分析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多列支成本费用情况。

3、结合该企业所在行业特点及生产工艺特点对企业投入产出、能耗、物耗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及横向、纵向比对分析。是否有不计少计应税消费品收入情况。将此方面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结合盘锦市局对石油炼化企业各项预警指标,沥青投入产出比高于56%,汽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等投入产出比低于44%。)

根据查前稽查预案所确定的疑点制订了详尽而具体的稽查实施方案。方案确定首先对财务账簿进行摸底性检查。如有必要检查链条、环节可进一步延长至其他部门及外围。

(二)、实地进户 常规检查受阻

进户以后在简单听取了企业的介绍之后检查人员首先着手对稽查预案所确定的疑点逐一进行排查。经检查发现该企业2009年4-9月份该企业共投入生产原油3.3万吨,共产出沥青1.5万吨,燃料油 0.3万吨,沥青改性剂0.2万吨,热传导基础液0.3万吨,汽油0.3万吨,柴油0.1万吨,液化气0.3万吨。全年综合投入产出率91%。沥青投入产出率为45%,其他产品投入产出率为45.45%。经与盘锦市局所确定的预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2009年全年综合投入产出率超过预警指标。该企业2009年4-9月生产用电50.5万千瓦时。单位电耗15.3千瓦时/吨。单位电耗在正常范围之内。2010年1-5月份共投入生产原油2.6万吨,共产出沥青1.2万吨,燃料油0.25万吨,沥青改性剂0.2万吨,热传导基础液482.46吨,,汽油0.21万吨,柴油0.21万吨,。凝析油0.20万吨。综合投入产出率89.16%。沥青投入产出比为53.85%,其他类油品投入产出比为43%。经与行业预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全年综合投入产出率低于预警指标。该企业2010年1-5月生产用电44.2万千瓦时。单位电耗17千瓦时/吨。检查人员将上述能耗、物耗情况一一分类比对。2009年4-9月综合投入产出率超出于行业预警值。但沥青与其它产品单项投入产出率在正常范围之内。电耗在正常范围之内。2010年1-5月综合投入产出率超出于行业预警值。沥青投入产出率在正常范围之内。其它产品投入产出率超过预警值。电耗超过预警指标。针对上述检查所发现的指标差异所反映出来的潜在性问题,虽然存在超预警值情况,但无法作为稽查定案证据。检查人员决定对企业法人、财务人员针对此方面问题依法进行询问。

在对财务账簿进行检查时还发现如下问题:

1、该企业2009年4月份支付“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2009年元月份10000吨原油差价款930,000.00元,并抵扣进项税额158,100.00元。该企业成立于2009年4月份,其前身为“辽宁省盘锦石油化工厂”。该企业所补付的原油差价款应由原“辽宁省盘锦石油化工厂”予以承担。

2、 2009列支原油运输保险费91,950.30元,凭证后所附的单据为保险单附联,而非正规发票。根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列支。

(三)、首次正面接触 探究原由

在询问之前检查人员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准备,制作了详细的询问提纲。当问及该企业200

9、2010年投入产出率偏低以及2010年能耗偏高情况,该企业法人与财务人员解释为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利用常减压装臵及催裂化装臵进行石油的炼制。催化裂化反应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化学反应,主要有分解反应、芳构化、异构化及脱氢叠合反应。在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有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和未被反应的回炼油及油浆和焦炭。经后续装臵上述生成物被分解成干气、液化气、汽油、柴油、回炼油及油浆。其中干气装臵被利用大约占4%左右,焦炭被再生器烧掉,恢复催化剂活性和为反应提供热量大约占6-10%左右。干气损失占4-5%左右。虽然企业的解释听似合情合理,但因为石化炼制企业的生产工艺专业性极强,检查人员一时也拿捏不准,不知企业解释的可信度有多少。而目前手头掌握的证据也不足以定性,再一味的与企业交涉也只是在浪费时间,已无必要。案情的进展一时陷入了僵局。

(四)、外围调查 拓宽思路 获取重要证据

面对目前的僵局,稽查人员决定调整稽查思路。到相同行业、同等规模的企业调查了解投入产出、能耗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经调查同规模、相同工艺水平的石油炼制企业综合产出率在97-98%左右,加工一吨原料油耗用电量在15千瓦时(度)左右。同时又咨询了业内权威人士对该企业2009年综合投入产出率指标与正常值的差异的解释基本予以认同,但2010年企业对指标异常的解释有些牵强。带着调查走访所获取的信息,检查人员决定将检查放在2010年。同时制作了“补充预案”,对下一步的稽查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决定暂时跳出账面检查的思路,对企业的仓储、销售部门进行突击检查。力争获取真实的、有效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到企业检查,细心的检查人员发现企业的厂区分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办公区,另一边是生产区。各自有独立的大门。检查人员观察到运输车辆出厂时都会到门卫开具出厂小票,然后由门卫核对之后才能出厂。检查人员抓住这一细节,觉得门卫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立即对门卫进行了纳税检查。经检查果不出所料,门卫其实也是销售部门开具销售小票的所在地。检查人员立即调取了几大摞的销售小票。同时也调取了仓储部门的保管帐。面对几大摞的销售小票如何在短时间内理出头绪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时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将销售小票按照、品种、销售对象进行了制表统计。共制作各种统计口径的表格20余张。然后与财务账簿上登记的销售品种、销售对象、应交增值税、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应交消费税进行核对。经核对该企业2010年5月份对某企业销售的410吨沥青未计提销项税额。销售的629.92吨热传导基础液未缴纳消费税。至此对销售、仓储部门的检查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进行实地检查的时候检查人员发现在厂区的边上有一栋家属楼。(因该企业坐落在农村,家属楼十分显眼)经询问该企业人员,该家属楼为本企业部分倒班职工所居住。因在生产期间职工需要三班倒,职工宿舍住不下的就到家属楼住宿。将情况了解清楚后,检查人员已经心中有数。逐查看了该企业进项税额转出及2009年福利费列支情况。未发现有进项税额转出,2009年未有纳税调整情况。

(五)、再次询问 案情真相大白

带着对销售部门检查所获取的重要证据,再一次对企业法人及财务人员依法进行了询问。在铁的事实面前企业不得不承认2010年5月将一批沥青销售给某公司,因双方在产品质量的认定标准上存在争议,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货款也未收取。在财务上也未做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对销售热传导基础液未缴纳消费税这一情况,企业解释说是对消费税新文件新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造成的。对其他补税事项处理结果均未提出任何异议。

三、违法事实的处理结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67号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税务机关对该企业做出如下处理:对销售沥青未计提销项税额部分补缴增值税248,281.72元。对销售热传导基础液补缴消费税705,911.92元。对补付原“辽宁省盘锦石油化工厂”原油差价部分转出进项税额158,100.00元,补缴企业所得税315,799.31元。对用于职工福利的用电、用煤等转出进项税额12,153.99元,补缴企业所得税60,311.73元。对取得不合法票据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2,987.58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从滞纳税款之日起依法加收滞纳金。

四、本案查处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充分利用税务系统现有信息资源的优势,将查前预案分析工作作为一个有效的、必须的工作环节。将稽查工作前臵,实际的稽查工作在进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大大稽查效率而且方向性与目的性也更加清晰。

2、适时转变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再周全的稽查预案与工作思路也不可能做到“百发百中”。只有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能圆满的完成工作目标。方向感是在不断修正中才能精确的。本案中检查人员没有一味的“坚持”,而是通过转变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来最终实现突破的。

五、通过此案对征管工作的建议

1、日常征管中应加大对企业产、供、销的监控力度,了解其市场状况。加大纳税评估的力度。测算其投入产出率,通过其能耗、物耗的异常业务对应关系发现其偷税迹象。

2、保持对企业日常监管的连续性,关注企业各种变化,包括纳税主体,法人变更。尤其关注接缝处的涉税问题,将其处理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免费工伤赔偿协议下一篇:缅怀先烈主题班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