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文档

2022-06-30

第一篇:高考时政热点文档

2014高考时政热点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0月12日,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推动《全球制止粮食浪费公约》的谈判和签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论坛上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普及清洁能源,将能源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同时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一倍。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亟须以创新方法改变粮食浪费状况,推动企业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次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政企界近500名代表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绿色投融资、全球治理等政策性创新理念,以期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命题亮点】

1、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改善价值链的资源利用效率”,会议重点讨论政府和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优化资源使用、更好利用废弃物,以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会议主题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从个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从企业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从政府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研究显示,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绿色经济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数万亿美元的增长。论坛提出,绿色采购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首要问题。目前,各国政府每年投入GDP的15%至33%采购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绿色采购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材料说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丹麦。德国制定了完善的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德国25%的电力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丹麦则表示在2020年,其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之所以成为绿色增长论坛的成员国的原因是与丹麦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合作。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怎样履行绿色增长论坛成员国应尽的义务。

参考答案:(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一、【背景材料】

2013年9月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主办的“金牛奖”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序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与金鹰电视艺术节具有同等影响力的电视艺术盛会。本届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将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举办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小康电视工程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金牛奖”评出了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编剧高满堂,演员林永健、张嘉译、孙茜、丛珊、殷桃、李立群、李菁菁以及导演孔笙等荣获本届“金牛奖”各奖项。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看电视是多年来的传统习惯。随着网络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这说明,随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2)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开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要服从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作为展示优秀对农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每年一届的“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3)文化塑造人生,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文化生活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艺术节活动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对文化生活的引导。

(4)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立足社会实践,通过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积极推动文化继承和发展,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6)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证明,农村特色文化深深扎根在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和群众长期生产劳动的历史积淀,最具有凝聚力、生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对农村来说,艺术创作者应多关注三农问题,多贴近农民生活,多制作出更能感染人的农村题材电视节目。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创作上的繁荣局面,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行业内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繁荣农村现代文化的同时,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4)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创作上的弊端。如地域的单一化、内容的肤浅化、风格的喜剧化等等。这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与探索。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第二篇:2013年高考时政热点 2

玉林市统考之2013年时政热点

2013年时政热点(1):党18大提建设海洋强国

一、【背景材料】

中国拥有1.8万公里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作出的英明决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近阶段正密集对外发布。2012年9月25日,有消息称,国务院近日已正式批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这也是继2011年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浙江省舟山新区成为海洋经济新区之后,第五个获得国家批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省(市)。

知识链接: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遵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海洋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决定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我国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规划,是立足于我国海洋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局而做出的。

(2)整体和部分相互,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设立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有利于通过区域的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矛盾的观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资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要发展海洋经济又要注意海洋资源的保护,发展离不开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不可分割。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国务院同意把山东、浙江、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试点地区,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由重内陆向陆海并重发展。体现了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发展海洋经济,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积极做好保护海洋生态工作,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2013年时政热点(3):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时政背景】

为期四天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1日落下帷幕,本次文博会共吸引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81名海外采购商参会,总成交额超过1432.9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设有文化产业综合馆、创意设计馆、影视动漫

游戏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美术馆、新闻出版馆及工艺美术馆七大专业展馆。本届文博会精心培育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行业展览交易平台,突出版权交易、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开拓等亮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突出展示国内外文化产业最新技术、最新业态、最新成果,成为文化创意的盛会、科技创新的舞台。

知识链接:

1.意识对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祖业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形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通过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平台,推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繁荣中华文化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2013年时政热点(4):关注毒胶囊事件

【时政背景】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暴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经检侧,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毒胶囊”事件引起公众关注。

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表示,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对被暴光的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站在公众立场严惩药品生产经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工业明胶进入药品生产环节,切实维护会众利益。

知识链接:

1.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毒胶襄”事件的发生,说明一些生产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此,要在全社会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生产经营者中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牢固树立这些意识。

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药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毒胶囊”事件,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的工业明胶制作“毒胶囊”这一行为,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因此,企业生产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013年时政热点(5):“蛟龙号”深潜7620米

【时政背景】

材料一:“蛟龙号”7620米级深海探测工程起点高、有特色、有创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深海探测,可以积极探索深海探测国际合作的各种形式和有效途径,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使我国海洋科学、深潜技术及其应用更加开放,以促进我国深海探测各领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材料二:“蛟龙号”7620米级海试成功的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带动研发、制造、应用整体水平;坚持勇于探索、科学求实的精神,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多部门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系统管理模式;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联系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蛟龙号”7620米级海试成功的原因。

【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高科技领域实施重点突破,从而快速提升我国经济科技整体水平。

②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科学求实的精神。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求我们重视内因的作用。此次海试成功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行自主创新的结果。

④坚持发展的观点。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发扬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⑤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此次海试成功是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3年时政热点(6):聚焦第七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时政背景】

2012年5月18-20日,第七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突出绿色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理念,重点展示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新产品和最新技术,以实体展和网络展两种方式进行。本届博览会通过投资贸易展览、招商引资推介、专项合作洽谈、热点经济论坛等多种形式,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部转移,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优势,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面对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知识链接:

1.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岐山强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加强旅游“软”、“硬”环境建设。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会影响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部地区的崛起,关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关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没有中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

3.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中部博览会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完善功能,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及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东部而言,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提质量、上档次;中西部要质、量并举,着力扩大规模

2013年时政热点(7):关注“最美的故事” 弘扬道德楷模

【时政背景】

连日来,人们的心灵被这个国度发生的一些“最美的故事”深深打动。平民英雄们用自己的非凡壮举,填写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道德答卷,激发出这个时代深层而有声的精神力量。1分16秒,“最美司机”吴斌在剧痛中完成了常人难以完成的壮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用身体保护学生;面对歹徒,湖北女教师周玉兰用生命守护659张高考准考证;接到孕妇临产求助后,贵州交警周科永跑步为出租车开道,引导其逆行绕开车流,以最快速度赶往医院;听闻有人落水,“最美孕妇”彭伟平奋不顾身跳水救人;“托举哥”周冲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托举10余分钟,救下身体悬空危在旦夕的3岁女童„„

这些事迹寻常但不平凡,无不令人,二生温暖,这些可爱的人身上都闪耀着最美的人性光辉。

知识链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何时何地,恪守道德底线,坚持职业操守,都应该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从哲学角度,谈谈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答: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才能为质变创造条件。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守道德底线,践行职业操守,这样才能构建社会道德大厦,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有坚守道德底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与价值选择,坚守道德底线,实现人生价值。

2013年时政热点8: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

【时政背景】

2012年6月11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要任务,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需求,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幅提高自主创断能力,大力推动科技惠及民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知识链接: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迎接挑战;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胡锦涛在讲话中既肯定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又指出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13年时政热点(9):重大自然灾害

背景材料

2013年1月11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赵家沟村民小组山体滑坡灾害遇难者人数最终确认为46人。据专家组经过调查后发布的通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滇东北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组长姜兴武说这是一起自然灾害,否认跟采矿造成的采空区相关,近平总书记就云南昭通山体滑坡灾害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作出重要指示 国务院工作组已赶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现场解决问题。

第三篇: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而时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都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

1. 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如2008年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

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中还是综合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不仅仅是热点复习时候的事情,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国举办奥运会,圆了百年梦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政治常识方面,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理论知识。经济常识方面,举办奥运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活与哲学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还可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奥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

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

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对于热点问题,我们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要弄清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要把审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要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注意标题、首尾句,还要注意标点。要抓住设

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限定词;要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要弄清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的方面、角度、范围等。

(2)确定论据,进行构思

要根据材料的中心观点、论点,回忆教材及时政中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答题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要在动笔前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明确答题的要点、层次,以确保条理清晰。

(3)真组织答案

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把时政热点复习当成一个手段,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解读,来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即可。

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题目所问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题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地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

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 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4.正确掌握方向,精选好的复习资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目前,时事复习资料也品类繁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参考。选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 (2)资料不宜太厚。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时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的复习资料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并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4)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第四篇: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9

热点:新外交观与新型大国关系

(一)中美关系

1、2013年6月7日至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将吸引全球的目光,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首脑会晤。这种会晤形式是中美建交30多年来的头一次,是两国元首加强交流的一次创举,是中美关系逐渐走向务实的体现,反映了双方的期待。毫无疑问,中美达成共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承诺是“习奥会”达成的最重要成果。

2、在2013年7月10日至11日举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就重大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再次确认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作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务实合作,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3、2013年11月21日,中美举行第四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共同主持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克里代表各自政府,续签《关于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二)中俄关系

2013是中俄关系丰收年。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这是我们年内第5次见面。这充分证明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中俄在亚太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方愿同俄方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维护亚太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取得的丰富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参考。这也就是普京总统所说的,俄中关系具有全球意义。

切入点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⑴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间的共同利益。

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

⑶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积极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⑷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我

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切入点2: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美之间既有分歧,存在对立的一面;也有共同利益,存在统一的一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求同存异,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⑵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美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立足于当前世界及两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⑶矛盾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与冲突,但合作是主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抓住这一主流,才能实现积极效果。 切入点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性。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两国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⑵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型大国关系”作为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对中美关系、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⑶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21世纪中美两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实现共同发展。⑷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对“历史上后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历史魔咒的打破,是以创新思维用“新答案”解决“老问题”,探索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三)中国与东盟贸易

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10年来,“10+1>11”的魔力方程式,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与东盟10国的共赢之路。十年间,东盟成长为我国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5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1.48亿美元。2013年前7个月,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2477.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四)中欧贸易

2013年1-10月,中欧贸易额4561亿美元,增长0.5%。截至2013年10月,欧盟在华直接投资项目37869个,实际投入902.9亿美元。欧盟28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216家,

实际投入外资金额64.02亿美元,同比增长22.26%,我国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0.4亿美元,上升92.4%。我国自欧引进技术2658项,合同金额107.8亿美元。

切入点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东盟“10+1>11”体现的道理。

①10+1>1,指的是中国与东盟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②中国与东盟合作,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有利于规避贸易壁垒,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④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第五篇: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11

热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2013年12月2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切入点1: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角度,说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 国家才有力量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论: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 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切入点2:从哲学角度,说明应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切入点3: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打击网络谣言,服务社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网络谣言也在滋生蔓延。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

司创始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和员工秦志晖(网名“秦火火”)等人被刑事拘留,揭开了多起网络造谣事件的真相。秦志晖因编造散布“7•23”动车事故赔偿意大利籍乘客2亿元、雷锋生活奢侈、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谣言被刑拘。

2013年来,公安部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2013年10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被称为"加强版限娱令"。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全国歌唱类选拔节目只能保留4档,且只有一档在黄金时段播出。

切入点4: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应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应积极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②公民应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底线。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既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把个人合法权益,他人正当利益、国家利益有机结合起来。④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切入点5:运用价值观知识,说明“网聚正能量”的正确性。

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网聚正能量”倡议,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从而正确使用网络服务社会。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网聚正能量”倡议,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充分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自觉参加到反对网络造谣的行动中去。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网聚正能量”倡议,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公义与私利,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网聚正能量”倡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秩序,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切入点6: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就如何抵制网络谣言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2)互联网企业(经营者)。①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互联网经营者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加强对论坛、微博等互动栏目的管理。②大众传媒(网络)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互联网经营者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公

约,不为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斩断网络谣言传播链条。

(3)个人。①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广大网民:要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增强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

例题1:2013年,为加快率先发展,实现凤凰涅磐、腾笼换鸟,山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要求: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培育和发扬新时期山东精神。永葆山东发展的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委为加快率先发展提出上述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快率先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②新时期山东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培育和发扬新时期山东精神为加快率先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深化美德文明诚信等思想道德建为加快率先发展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例题2:

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整治荧屏三俗后,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8个月,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前十强中绝大部分为引进节目,从《中国达人秀》到《中国好声音》,再到《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以致一连30档“洋模式”节目扎堆荧屏。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央视的《开讲啦》及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面对如潮的“洋模式”节目,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

(1)结合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广电总局有关规定的认识。

(1)①限制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有利于传媒行业充分挖掘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有利于推动传媒文化行业内容形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发挥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促进传媒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②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领域应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道路。

(2)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文化领域应如何正确处理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引进的文化进行辨别、消化吸收。同时也要立足实践,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对别国优秀文化进行再创造,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行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高考励志歌曲英文下一篇:高考美术色彩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