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免费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寂静的春天免费范文

寂静的春天 教案(与《寂静的春天》ppt配合)(大全)

寂静的春天

雷切尔·卡森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中重要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大家关注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梳理文章结构,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

1.体味文章作者对大自然的虔诚态度,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2.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教学手段:

PPT

一、课文导入

各种类型环境污染图片的播放。战争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烟尘污染,水污染,食物污染,噪音污染,海洋污染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在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笔下,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但是我们刚刚提及的这些污染却将人类一步步推向死亡。环保刻不容缓。可是,这一努力在上世纪60年代,举步维艰。人们对“环保”这个词汇没有任何认知。

但是,有这个样一个人,创作了一本书,首次向人们阐述了污染的危害,环保的必要性,这本书名字叫《寂静的春天》。

二、《寂静的春天》及作者介绍

(ppt27)《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对农业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号召人们迅速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激起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回响,至今仍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但当时卡森受到了疯狂的围攻。如果翻阅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

(ppt28)在《寂静的春天》尚未出版以前卡森就受到嘲弄和控告的威胁;甚至诬蔑这位极为严谨的科学家是“发疯的女人”,根本没有资格写这本书。面对

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巨大压力,身患重病的雷切尔•卡森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她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美国大众和社会的认同,并引起了总统尼克松的关注。1963年,美国政府认同了书中的观点。邀请她参加美国总统的听证会并作证。在会议上,她要求政府制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新政策。她在1963年的一次电视访问中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宣战必定伤害自己。”她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企图挽救的生物世界是如此的美丽。”

雷切尔•卡森,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被誉为人类环保的“普罗米修斯”。和“现代环保主义之母。(详见ppt29,30)

ppt了解《寂静的春天》的章节内容 (课前布置看本书第一章)

出示第一章,大家再快速浏览。教师综述:这一章虚设了美国中部的一个城镇从一切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生活得很和谐”到变为“生命无法复生”的情形,指出,这“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造成的,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引导读者思考“是什么东西使美国无以数计的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本书下一章节的学习来试着寻找答案。

三、 课文内容解读

本文节选自第二章《忍耐的义务》。

(一)整体把握

1、文体确定

科学小品(导学P62)

属于说明文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性。

2、生字词:

骨骼

啮齿

牲畜

畜牧

拨弄

滞留

栖居

步履

3、文章中心(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课文第2节一二两句:这种力量(什么力量?明确:人类改变环境的力量)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性质发生了变化。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二)结构层次探究

1、第一部分(§ 1-2):概述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改变大自然的力量让人不安。性质有变化。

教师引导:

⑴ 什么是地球上生命的历史?

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⑵ 生物和环境往往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

相互作用应是平衡的,很大程度上,都是环境影响生物。

⑶ 这个格局什么时候发生改变?

直至20世纪

⑷ 什么物种改变这一格局的?

人这一物种,改变大自然

⑸ 第一自然写了什么?

§1 概述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相对来说,只有人,才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自然。

第1小节是讨论问题的背景(见《导学》第62页,以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线索,站在生命历史的高度,说明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古今变化)

⑹ 人类改变自然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2,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⑺ 如何理解这里的“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它的性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改造大自然变为污染、危害大自然。

完成课后思考题3(1)

⑻、要问20世纪发生的最可怕的变化是什么?——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可怕污染(见PPT)

§2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已经变为对环境的破坏。(ppt38)

⑼ 这种污染会有什么后果?

多数无法救治,引发恶性循环,不可逆转

⑽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这些可怕污染最主要有哪两种?

核辐射的污染和化学药品的污染。套用文中原话是“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ppt39)

⑾ “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应该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同谋,虽然凶恶却总是被人忽视。

将还不太为人们普遍认识的化学药品的危害与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相提并论,强调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危害。表现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引起社会重视的期待。 (补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已经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核力量的可怕,意识到人类可能最终毁灭在自己制造的核武器上,而相反,化学药品却因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被人们推崇,比如发现DDT的杀虫性并使之得到广泛应用的人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师:作者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这两种污染带来的连锁反应,恶性循环,化学药品的危害和核辐射一样,只是其隐蔽性比较强,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⑿ 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人们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引用、打比方。

⒀ 引用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指人类滥用化学药品导致环境恶化却毫无察觉,还在一味地制造它们。

总结:小节大意: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2、第二部分(3-8):具体论述化学用品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

分为2层:

(1) 3-5:人类无法适应由于自身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的环境急

剧变化。

(2)6-8:说明滥用化学药品的情况,指出滥用造成的危害。

3、第三部分(9): 警示世人:化学用品正在打击着地球!

(三)深入把握,理解内涵

1、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后果怎样?文中提到主要是什么污染?

明确: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人们不易觉察。后果特别严重。滥用化学药品造成的污染。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寂静的春天》是什么意思,作者借“寂静的春天”向世人提出了什么警告。请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的景象。(课后练习1)

解题:什么叫“寂静的春天”?

是指人们滥用化学药品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受损,大自然出现毫无生机的可怕景象。

(四)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阐述,请你找出两三处,结合上下文来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1)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20世纪中叶人类的环境的巨大改变做对比;

(2)把滥用化学药品的后果与核污染对比

(3)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

效果:突出人类滥用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六)小结

1、文章主旨

2、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找出例子并加以分析。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比较

3、艺术特色

(1)语言准确、生动 (2)运用对比的手法

(七)主旨:

本文阐述了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作者借寂静的春天警示人们善用农药、善待地球、善待自然。否则人类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

四、研究深入

作者在她《寂静的春天》的最后一章提到“另外的道路”。请问,面对环境污染,人类的出路在哪里?我们还能找到春天吗?(点音乐)

明确:保护环境。

第二篇:《寂静的春天》教案

寂静的春天(教案) 雷切尔•卡森

教学目的:

1.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科技文的能力,学 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讨文章思路,揣摩重点语句,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理解重点语句和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品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到: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种媒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审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可让人类灭亡的危害„„

早在1989年3月24日,美国的“埃克森•阿尔迪兹”号油船在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原油泄漏量达1100万加仑,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16条鲸鱼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此外,还有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们今天迫在眉睫的话题。

今天,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引起人们关注环境污染的课文——《寂静的春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许现在还没有开始。

本文体裁: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只客观解说,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文学性。

三、基础积累:

啮齿(niè)

拨弄(nong)

滞留(zhì)

栖居(qī)

步履(lǚ)

牲畜(chù)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归纳: 第七节:“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2、找出每小节的关键句,概述各小节重点。

1

①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人类在近代获得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②这种力量影响到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与环境适应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代世界的人却没时间去适应。

④人类因急躁轻率的步伐制造出新的辐射和化学物质。

⑤适应这些化学药品要很长的时间,但人类却以极快的速度在生产。

⑥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因这些药品的普及而造成环境的破坏。

⑧这些药品的使用导致了恶性循环。

⑨这种心态的原始性和非理性。

3、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五、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1.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

(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2.把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与自然界稳健的步履对比。

(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3.再如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

(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作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化学药品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六、语言特色:

富有感情色彩而又形象生动是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举例归纳:

①“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第二节)

分析: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化学药品的危害极大,隐蔽性极强,容易被人忽视,意在唤起人们的注意,表达了作者迫切的心情。

②“人甚至连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都认不出来。”(第二节)

2

分析:引用施威策的话,运用比喻手法,进一步指出这种化学药品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危害,增强说服力。

③“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第七节)

分析:“杀虫剂”与“杀生剂”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差别,“杀虫”指这些化学药物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剂”的“杀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物的危害,作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文句研读

1.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二节)

这句话中“这种力量”具体是指什么?“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这句话中“这种力量”具体是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力量,其性质的变化是由改造大自然变为污染、危害大自然。 2.艾伯特•史怀特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二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类觉得自己在对世界进行改造,实际是在对世界进行破坏,但自己并未觉察,甚至对污染后的新形势、新情况也难以预料,难以把握,这也正是污染的可怕性。

3.作者为什么说“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三节)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时间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个适应时间不是若干年,而是若干世代、千百年的漫长时间,但人类总在不断制造新药物、新污染。两者不成正比,必然会产生大问题。

4.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七节)如何理解?

虽然人类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但这些化学药品却同时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 “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药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杀虫药剂”与“杀生物药剂”虽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极大差别,“杀虫”指这些化学药物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物”的“杀生”则表现了这些化学药物的危害,作者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5.“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八节)

药物使用的特点是永无终点,恶性循环,逐步升级,破坏日趋严重。

6.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末节)

虽然人类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但这些化学药品无法做出选择,只能杀死任何杂草或昆虫,而且这些化学药品残留在生态环境中产生持久的危害。

七、读写训练:

请发挥想像,描述一下“寂静的春天”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

八、拓展延伸:

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归纳:

1、除了化学因素外,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的因素还有:水污染、资源枯竭、 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技术危机等等。

2、人类需要做的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遵从发展规律,不轻率躁进,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等。

九、全文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呼吁学生能从我做起,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一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十、作业布置: 写一篇倡仪书,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第三篇: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第一次接触到《寂静的春天》的时候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时老师为了让我们爱护环境,给我讲述了一个寂静的春天。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镇,那里的环境很美,春天,繁花象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直到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慄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鶇鸟、鸽子、樫鸟、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营田野、树林和沼地。

然而,那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这本书的意义,也没有看过原著,时隔多年后再看这本书,不禁为蕾切尔·卡逊深深折服。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除了在一些很难看到的科技期刊中,事实上没有关于DDT及其他杀虫剂和化学药品的正在增长的、看不见的危险性的讨论。《寂静的春天》犹如黑夜里的第一缕曙光,照亮了环境保护的道路。当蕾切尔·卡逊接到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杜可斯波里的一个名叫奥尔加·哈金丝的妇女的关于DDT杀死鸟类的信时,她就开始构思这方面的文章,起初她只是想写几篇文章到报社,但随着她搜集资料的增多,她发觉问题远远比她想的还多,于是就有了《寂静的春天》。当这本书一出

版,立刻遭到了大多数化工公司的抵制,还有一群人指责书的作者卡逊是歇斯底里的、极端的。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这本书围绕着杀虫剂、除草剂和其它一些杀害人们不中意的东西的化学药品,包括介绍了DDT、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和有机磷酸盐等巨毒化学药物。通过一段段既专业又通俗的解释和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事例来说明化学药品对杀害有害生物虽在开始阶段有一定效果,但由于那些有害动植物的天敌也被毒死了,而那些有害动植物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终归会适得其反。而在全书中,尤其是最后一章告诉人们用“生物杀虫法”才是消灭有害东西的最好办法。现在虽然以经过了许多年了,但书中所提,滥用药物的情形,不仅没有改善,更变本加厉。除原有杀虫剂、除草剂外,更多的农药、清洁剂、化学药剂——纷纷被发明利用。将人类带入更深、更无可救药的境地。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如此严重的事实,却很多人不知道,凶手就是我们自己!除了化学剂,空气的污染,幅射线的污染,垃圾塑料制品的污染,都是造成人类生病的主因,也是破坏环境,地球的大杀手。

“因此,我们必须停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后一片天然的

生存空间。”“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她在文章中说,“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通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生物的根本性质。”“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从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在这里作者给我描给出一幅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环境保护可以说是一个看似普通却十分严重的问题,而保护环境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难彻底做到的问题。有许多人因为钱而忽视甚至放弃了环保,还有许多人表面上口口声声地要进行环保,却很难落实到生活当中;但环境保护做起来其实也十分简单:不乱扔垃圾;不滥砍滥伐树木,滥杀野生动物;做事谈话时不要发出噪音等等,这样看似平凡的事却的确是在保护环境。

假如想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见我们今天可以看见的蓝

天白云、花草树木和清澈的河流的话,我们就不应贪图眼前利益,因为这往往会引起许多的环境问题。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钱,有再大的势力,也无法买到另外一个地球。

爱护环境,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第四篇: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初次听到《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书名时,心里对这本书充满了憧憬和幻想,这个名字在在众多的科学技术哲学读物中,显得那么轻松自然。可转念一想,春天这个万福复苏、充满活力的的季节为什么用寂静这个词修饰呢,这不禁更吸引我去读这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由当初的轻松自然变的越来越沉重。“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活,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农药的使用,让我们的明天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这本书主要是通过揭示了滥用杀虫剂等农药导致的大气、水源、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开启了现代环保运动。《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对于这本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我表示深切的敬佩。卡逊是一位研究鱼类和野生资源的海洋生物学家,所以作者受到从环境污染中获利的人的抵制而感到吃惊。当时对卡逊的攻击绝对比得上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对达尔文的攻击。况且,卡逊是一位妇女,很多冷嘲热讽直接指向了她的性别,甚至把她称作“歇斯底里的”。大多数化工公司更是企图禁止《寂静的春天》的发行。当它的片段在《纽约人》中出现时,马上有一群人指责书的作者卡逊极端的,煽情的。即使现在,当向那些以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的人问起此类问题时,正如本书副总统阿尔·戈尔在前言中所讲到的,“你依然能够听见这种谩骂(在 1992 年的竞选中我被贴上了“臭氧人”的标签,当然,起这个名字不是为了赞扬,而我,则把它作为荣誉的象征,我晓得提出这些问题永远会激发凶猛的—有时是愚蠢的—反抗)。当这本书开始广为传颁时,反抗的力量曾是很可怕的。”这完全是一场激烈的、有财政保障的反击战,不是对一位政治候选人,而是针对一本书和它的作者。但是,纵使面对这样激烈的抨击,卡逊也没有屈服。卡逊在论战中具有两个决定性的力量:尊重事实和非凡的个人勇气。她反复地推敲过《寂静的春天》中的每一段话。现实已经证明,她的警言是言简意赅的。她的勇气、她的远见卓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她要动摇那些牢固的、获利颇丰的产业的意愿。当写作《寂静的春天》的时候,她强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时还接受着放射治疗。书出版两年后,她逝世于乳腺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的研究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疾病与有毒化学品的暴露有着必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逊确确实实是在为她的生命而写作。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还没有增长到产生骚扰的程度,但它已导致一定的变化。在人对环境的所有袭击中最令人震惊的是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受到了危险的、甚至致命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仅进入了生命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进人了生物组织内,这一罪恶的环链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改变的。在当前这种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在改变大自然及其生命本性的过程中,化学药品起着有害的作用,它们至少可以与放射性危害相提并论。 我们所做的却远远不够。环境保护署于1970年成立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卡逊所唤起的意识和关怀。杀虫剂管制和食品安全调查机构都从农业部移到了新的机构,而农业部自然只是想了解谷物上喷洒农药的好处,而不是危险。从1962年,国会就号召确立杀虫剂的检验。注册和资料的标准,不是一次,而是三番五次,但大部分标准都被忽视、推迟和废弃了。1972年在1969年美国开始限用 DDT 等农药,发布《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不可分割被广泛认同。1985 年的《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与 1987 年 9 月的《蒙特利 尔议定书》是对臭氧层的保护。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到 2009 年 12 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这对温室气体的关注无不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人类的自救行为。我们从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

她惊醒的不但是她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从人类蔑视到注意再到重视的过程中,也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人类从蒸气机时代开始就在大面积破坏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二战时期及近几十年的工业社会。而直到近几十年来环境保护才逐渐被大家所关注。人类真的应该放慢下追求物质的脚步,好好地静下来想一想和自然地关系,和对自然的态度。别再让我们的贪念和侥幸毁了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毕竟环境保护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恰恰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这个亟待被重视和解决的大问题。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

第五篇: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刚涉猎到这个字眼的时候就觉得这应该是一本文艺加煽情味儿偏凄凉的书,但坦白说,了解一本书必须要从阅读开始,阅读一本好书,更应该用“心”阅读,春天是生命的开始,是希望的摇篮。但在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中, “春天”的前面硬生生放了个形容词“寂静”。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却只是异常寂静。

寂静的 春天,这个书名是有几分悲凉并且神秘的,当看到本书的序是由副总统阿尔•戈尔作的,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柴静,于是我又增添了100分的阅读激情。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个勇敢的人,虽然在出版本书的时候遭到大多数化工公司的阻扰,但是为了唤醒人类保护自然的意识,作者不惜自身受抨击,以其专业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悲悯,不畏流言,说出事实的真相,提醒世人:了解化学物质,毒害地球的真实事件,和环境生态所面临的严重危机,他这种畏人的勇气不是常人所能具有的。

初次见到这本书的时候,素淡的封面,给人一种淡淡的哀凉。《寂静的春天》以一则明天的寓言开始。寓言里如桃花源般虚构的城镇,在人类定居之后发生了可怕的变化,各种动物和孩子不断地死亡,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蕾切尔〃卡逊通过大量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它们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坏了从植物、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兽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卡逊说:“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在书的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村庄,“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小山下果林成林。春天,繁华像白云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组画面,任何读者在读到这段文字时无不沉醉其中且不由自主的在脑海中勾画出那美丽的村庄。然而,接下来,我们会发现“直到许多年前的有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一切都开始变化”、“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鸟儿到哪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但却没有小鸡破壳未出”。读完这些,心里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

当然,以上的村庄只是作者“明天的寓言”,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感到这个想象中的悲剧可能会很容易的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作者称杀虫剂为杀生剂,因为在它杀死害虫的同时,侵害着居民的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大地的景观。新情况产生的速度和变化之快已反映出人们激烈而轻率的步伐胜过了大自然的从容步态。杀生剂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虫的猖獗。于是,人虫之战即刻打响。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实,希望唤醒无知、愚昧的人们,不要再用使用蛮力,来对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虫、植物。也呼吁我们,要尊重生命,谦卑为上,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将有一天,会为人类带来无可挽救的灾难,毁灭性的灭亡。

事实上,大多数人们并不清楚杀虫剂的危害因为人类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许多事实的真相,也被隐瞒和蒙蔽。生活里,清洁剂、芳香剂、洗洁精等,更是变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物质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业化的宣传和推销。正如作者所说,“我所争论的是我们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效力的化学药品不加区分地、大量地、完全地交到人们手中,而对它潜在的危害却全然不知。我们促使大量的人去和这些毒物接触,而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甚至经常不使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是非人道的。

我们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从全球来看,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等让世界的未来危机重重;从国外来看,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让人们无不谈之色变;在国内,沙尘暴肆虐于京津地区、水葫芦泛滥于长江流域、紫茎泽兰为祸于西南边陲、泱泱中华正日益为用水问题大伤脑筋。。。。。。公害事件的发生愈演愈烈,人们在危机面前无助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当第一次看到这些时,不会有人愿意相信这是所谓的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一定不愿把责任归咎于自身,我们甚至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开端,出乎意料的事情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全面的爆发着,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到现在才知道,我们当初的判断都是盲目乐观的,我们把问题考虑的太简单了,我们以为科技带来的只是社会的进步,但实际绝非那么简单。

《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逝世后,一切都很清楚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她的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化学药品之战永远也不会取胜,而所有的生命在这场强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很多,却没有容易的解决办法。

《寂静的春天》出版了50个年头了。在这50年,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并且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覆盖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一种又一种化学物质在实验室里合成,然后喷洒进农田、喷洒进树林、喷洒到草原,它们进入水体,进入鱼和各种动物的体内,进入我们人类的体内。更可怕的是,这些自然界没有的人工合成品还有自我生成的能力,它们甚至可以在空气和阳光的催化下,自我产生新的化学品种类——技术的迅速变革让我们感到焦虑,老年人更容易成为被时代列车落下的人,可是,我们的身体,却尤其没有为这迅速的变化做好准备。至少200万年的演化才生成现在的人类,但是当今的人体,却要在短短几十年甚至几年时间里,应对以往数十万年才遇到的物质变化。

我们肆意改造地球,其根本在于我们还没有认真地对待生命。我们认为植物不及人类重要,动物不及人类重要,我们喊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们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人类常常误以为自己是主宰者。我们没有足够认真地审视与我们相同的生命个体。但只有通过敬畏的态度来对待生命,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协调和平衡的支点。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学着尽量全面的去思考问题,从沉痛的教训中逐渐养成谨慎的行事习惯,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决不轻易地去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原本的和谐。蕾切尔卡逊女士如此告诉我们:透过新颖、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会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更谦卑、尊重大自然,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停止错误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类自己。

毕竟,我们是地球的一员,我们还必须生活在地球上,美丽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环境需要用双手去呵护。

上一篇:井冈山之行有感范文下一篇:竣工结算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