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探索

2023-02-06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 刑罚的执行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非监禁化业已成为刑罚文明的重要里程碑。社区矫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所实施的一项新的非监禁刑罚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我国的行刑资源—减轻监所的监管压力,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罪犯的教改质量。对于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界定及实施背景

(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

何谓社区矫正呢? 刘爱童 ( 2012) 在其发表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探究———以城市社区为视角》一文中提出: “社区矫正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区志愿者的协助下通过矫正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 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李素琴、谭恩惠 ( 2012) 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中认为: “社区矫正是指将部分判处较轻刑种刑罚的罪犯置于社区内, 通过国家法定执行、参与机构或人员来监督其刑罚执行情况, 从而有效改造罪犯的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在我国虽然已经进入起步研究和实施阶段, 但是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仍不够完善。

( 二) 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的实施背景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世界上很多国家逐步在本国实施非监禁刑罚。社区矫正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实施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的时间较晚,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

经过中共中央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中国国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司法部、公安部等于2003年7月份正式颁布和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随着该通知的下发, 我国正式启动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其后的多年间, 该试点工作范围逐步扩大, 直至2009年,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完成对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刑法》修正案 ( 八) 草案中明确指出: 对缓刑、假释以及管制等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伴随着该修正法案的审议通过, 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在我国被正式确立下来。该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一) 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存在的问题

1. 规定冲突混乱

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实施较晚, 因此其中有很多规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冲突混乱的情况。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条文中关于社区矫正的规定过于简单, 在具体操作性方面仍然不足。诸如, 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危害社会”这样的字眼, 司法人员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因此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产生主观上的偏见, 最终造成执法不公。又如, 相关法律条文中并未对社区矫正的执行程序进行有效规定, 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往往会产生程序上的混乱。据笔者了解,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社区矫正操作程度都各不相同, 缺乏一定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程序上的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无法顺利、有效的展开。

2. 专业队伍缺乏

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 再配以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 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素质的缺乏, 在工作过程当中其工作方法往往过于单一, 主要凭借人情、经验以及个人威望等因素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再加上工作人员的频繁更迭, 因此很难发挥有效的社区矫正成效。可以说,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支专门的、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 由于专业化队伍的缺乏, 对于我国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的执行亦是非常不利的。笔者认为, 当前的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3. 部门衔接不畅

我国社区矫正执法的主体是监狱部门、公安机关亦或是法院。但是, 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却是相关的司法行政机关, 具体的各项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则由下一级的司法部门—司法所来进行。这样的运行模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矫正工作责任的不清楚,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多头管理的局面。由于衔接方面的不顺畅,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的执行不力。

( 二) 关于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的完善建议

1. 完善立法规定

在上述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及到: 我国目前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相关规定较为混乱, 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基于此种情况, 笔者建议相关司法部门应该尽快建立《社区矫正法》。在《社区矫正法》中应该将之前混乱的、未明确的相关规定进一步统一、明确。对于“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危害社会”这样的字眼应舍弃不用, 只有明确进行规定, 相关人员执行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不至于产生执行上的不公。除此之外, 在操作程序方面更要进行统一的规定。从而让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更加的完善。在立法的过程当中, 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一些有益的、业已成熟的经验, 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为我所用。

2. 建立专业队伍

对于我国来说, 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 从而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考虑到我国的诸多现实因素, 笔者认为: 仅仅将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下放到司法所一级仍然不够, 要想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必须要在市县一级专门建立社区矫正科室, 科室工作人员应该认真选取那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担任, 同时辅以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的过程当中, 应该赋予其一定的执法权力, 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

3. 加强部门衔接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并不是一句空话。在上述论述中笔者已经说道: 社区矫正各管理和执行部门之间的衔接并不顺畅, 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区矫正效率的低下。为了加强各部门之间顺畅、有效的衔接, 提高社区矫正的工作效率, 笔者认为各部门之间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社区矫正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通报和了解相关的社区矫正信息。从而有效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 让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更加顺畅。

三、结语

总而言之, 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在内容和执行方面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相关规定冲突混乱的问题、缺乏专业工作队伍的问题、部门之间的衔接不畅的问题等。除了上述问题之外, 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予以一一克服, 唯有如此才能让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制度走的更长、更远。

摘要:社区矫正为一种非监禁刑罚制度, 该项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的刑法来说是一项重要补充。本文主要针对刑法中的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展开论述。首先, 对社区矫正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 对我国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的实施背景进行简要论述;最后, 论述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刑法,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制度

参考文献

[1] 武月冬, 马艳丽.社区矫正制度在农村地区的建构[J].人民论坛, 2011 (02) .

[2] 社区矫正调研课题组, 任学良, 张树华, 林桔红.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J].中国司法, 2011 (02) .

[3] 张荆.日本社区矫正“中途之家”建设及对我们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1 (01) .

[4] 王彦璋.试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1 (01) .

[5] 高铭暄.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的重大意义[J].中国司法, 2011 (03) .

[6] 刘红岩.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J].学术交流, 2011 (04) .

[7] 刘爱童.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探究——以城市社区为视角[J].法学评论, 20102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