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库4含答案

2022-06-21

第一篇:马哲题库4含答案

2010考研马哲题库-答案需另外下载(2010考研马哲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E、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 A、系统性 B、运动 C、客观实在性 D、开放性 E、静止

3、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统一于物质

E、意识是存在的主观映像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是人们的纯意识活动 C、主体的对象性活动 D、人类的存在方式 E、物质活动

5、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可以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C、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D、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E、不受同一性制约

6、区别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事物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有量的扩张 E、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7、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 ) 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C、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关系

D、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E、国家管理经济的机构

8、阶级产生于( ) A、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E、暴力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用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人和人的世界 B、它把实践原则作为自己哲学的建构原则 C、它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它以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E、它认为认识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 ) A、宇宙间的一切变化 B、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存在方式 D、以物质为主体的 E、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东家丧妻母,住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曰:‘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2、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国家是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2、质和属性同事物的存在都是直接同一的。

3、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2、简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3、简述生产力的构成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论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正确认识稳定、改革、发展关系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斗争 E、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阶级产生于( ) A、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B、暴力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剩余产品的出现 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4、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 ) 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社会经济形态 C、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E、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5、推翻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科学理论有( ) A、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B、欧几里德几何学 C、黎曼几何学 D、牛顿力学 E、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 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7、从意识活动的实现过程来看意识可区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潜意识和显意识

C、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成 E、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8、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 A、生产实践 B、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 E、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9、正确把握事物的质的意义在于( ) A、是划清事物之间界线的前提和基础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D、是定量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E、是认识事物深化和精确化的标志

10、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质决定着属性,属性表现着质 D、质是全体,属性是部分 E、质和属性同事物紧密相连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和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

2、“身体的各个部分只有在其联系中才是本来应当的那样。脱离了人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3、“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瓦解和统一的现实基础。

2、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3、人虽然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但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3、简述联系的条件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原理论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统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E、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

2、可知论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主张 B、一切唯心主义的主张 C、彻底唯心主义的主张 D、二元论的主张 E、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张

3、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的观点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E、唯心主义物质观

4、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土义的有(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我思故我在” D、“宇宙便吾心,吾心便宇宙” 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6、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在于( )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实在 B、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不受规律支配

C、实践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D、实践无须理论的指导 E、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制约,受客观规律支配

7、下列例子中证明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的有( ) A、“同时的相对性” B、“钟慢效应” C、“动尺缩短”

D、“空间弯曲” E、“三内角之和等于1800”

8、国家和氏族的区别在于( ) A、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居民,氏族按血缘来划分居民 B、国家是一种特殊权力机关,而氏族则不是 C、国家要征收赋税,氏族则不征税

D、国家要使用暴力,氏族则不使用暴力

E、国家要组织经济建设,氏族则不从事经济活动

9、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认为( )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决定生产部门的分布 D、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E、地理环境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10、生产资料是指( ) A、劳动的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 D、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的统一 E、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和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讲是通过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实现的。”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实践是主体对象化和客货体非对象化的统一。

2、阶级是法律规定和认可的具有一定特权的社会集团。

3、把握量是人识事物的起点,把握质是认识事物的深化。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举例说明哲学的反思性和时代性特点。

2、简述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及其方法意义。

3、简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7分)

试运用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党的“富民”政策(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可知论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主张 B、一切唯心主义的主张 C、彻底唯心主义的主张 D、二元论的主张 E、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张

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的观点是( ) A、朴素唯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E、唯心主义物质观

3、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科学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我思故我在” D、“宇宙便吾心,吾心便宇宙” E、“人有多人胆,地有多大产”

5、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在于( )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实在 B、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不受规律支配

C、实践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D、实践无须理论的指导 E、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制约,受客观规律支配

6、下列例子中证明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的有( ) A、“同时的相对性” B、“钟慢效应” C、“动尺缩短” D、“空间弯曲” E、“三内角之和等于1800”

7、国家和氏族的区别在于( ) A、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居民,氏族按血缘来划分居民 B、国家是一种特殊权力机关,而氏族则不是 C、国家要征收赋税,氏族则不征税

D、国家要使用暴力,氏族则不使用暴力

E、国家要组织经济建设,氏族则不从事经济活动

8、在联系问题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联系的普遍性 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事物之间有确定的界限

9、把握事物质的意义在于( ) A、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 D、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E、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10、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都是辩证法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形而上学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E、前者承认运动观点,后者否认运动观点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2、“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和实际出发。我们的全部理论和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取得胜利。”

3、“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人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2、主体是主观的,客体是客观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能是客观的物质关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举例说明哲学的反思性特点和批判功能。

2、简述量变、质变和部分质变的区别联系。

3、简述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五、论述题(17分)

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论述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切哲学都是( )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 E、关于世界普遍规律的科学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产物 B、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E、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4、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 )

A、社会生产力结构 B、社会经济形态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

D、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E、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结构

5、推翻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科学理论有( ) A、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 B、欧几里德几何学 C、黎曼几何学 D、量子力学 E、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 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7、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 B、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否认有同一性的概念 E、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在两者绝对不相容中承认同一

8、实践的基本形式是( )

A、生产实践 B、调整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 E、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

9、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 ) 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C、质决定着属性,属性表现着质 D、质是全体,属性是部分 E、质和属性同事物紧密相连

10、动物心理和人的意识的区别在于( ) A、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人有自我意识

B、动物以感性形式反映事物,人以抽象概念反映事物

C、动物心理只反映事物表现现象,人的意识还要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 D、动物心理由自然条件决定,人的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

E、动物心理只有第一信号系统,人的意识只有第二信号系统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讲是通过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实现的。”

2、“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人身体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勃子而已。”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人的活动的辩证法和客观事物的辩证性是统一的。

2、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3、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的本质?

2、简述发展的方向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3、简述社会意识诸形态之间的区别。

五、论述题(17分)

运用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六)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股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科学

2、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心外无物”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我思故我在” E、“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E、康德的先验论

4、割裂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A、形而上学错误 B、唯心主义错误 C、庸俗唯物主义错误 D、相对主义错误 E、不可知论错误

5、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

A、矛盾斗争是无条件的 B、斗争性不需要任何具体条件 C、斗争性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矛盾斗争不能离开同一性,但又在破坏着同一性 E、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

6、第一种基本实践形式也即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 )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改革

7、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可分为( )

A、潜意识 B、显意识 C、对象意识 D、自我意识 E、社会意识

8、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观点有( )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可知论 D、唯物主义一元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9、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在于( )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实在

B、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制约,受客观规律支配

C、实践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D、实践无须理论的指导 E、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不受规律支配

10、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A、生产力结构 B、经济结构 C、政治结构 D、观念结构 E、文化结构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2、“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受客观规律制约的。

2、生产关系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3、发展是多向性与上升性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两方面内容。

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3、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论述题(17分)

试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七)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统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E、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

2、把世界的本原理解为某种“原初物质”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认识事物的基础是( ) A、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B、事物质和量相统一的度 C、事物的质 D、事物的量 E、社会实践

4、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会导致( ) A、形而上学错误 B、唯心主义错误 C、庸俗唯物主义错误 D、相对主义错误 E、不可知论错误

5、矛盾特殊性原理的重要意义在于( ) A、认识矛盾特殊性是科学认识的基础 B、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C、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D、它要求我们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E、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基础

6、从意识活动的自觉性程度看,意识可分为( ) A、潜意识 B、显意识 C、对象意识 D、自我意识 E、社会意识

7、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认为( )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D、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E、地理环境决定生产部门的分布

8、国家和氏族的区别在于( ) A、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居民,氏族按血缘来划分居民 B、国家是一种特殊权力机关,而氏族则不是 C、国家要征收赋税,氏族则不征税

D、国家要使用暴力,氏族则不使用暴力

E、国家要组织经济建设,氏族则不从事经济活动

9、人是机器的观点是( )

A、非决定论观点 B、朴素决定论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统计决定论观点 E、辩证决定论观点

10、在联系问题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联系的普遍性 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D、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事物之间有确定的界限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全体。”

2、“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3、“不要以为有一点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尺小怪„„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是主观意志的产物。

2、相对静止是物质的特殊状态。

3、意识的产生不是单纯的生物过程。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作用。

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

3、简述实践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17分)

试运用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党的“三步走”战略方针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八)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观点有( )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可知论 D、唯物主义一元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2、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在于( )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实在

B、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制约和受客观规律支配

C、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D、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E、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3、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知识、思维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心外无物” B、“理在事先”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我思,故我在” E、“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5、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和道路的规律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矛盾规律 E、社会基本矛盾规律

6、“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 A、都是辩证运动观 B、都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E、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7、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 A、阶级矛盾 B、社会关系 C、引力场

D、镜中花,水中月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8、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 A,否认同一性中包含着差别和对立 B、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C、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D、只承认同一,否认斗争 F、只承认斗争,否认同一

9、否认意识形式主观性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朴索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F、庸俗唯物主义

10、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 ) A、人有自我意识,动物没有自我意识

B、人的意识借助于抽象概念反映本质,动物心理只以感性形式反映现象 C、人借助于语言传达思想,动物则靠声音本能传递信息

D、人不仅有第一信号系统,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则只有第一信号系统 E、人的意识以人脑为物质器官,动物心理以动物脑为物质器官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同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2、“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3、“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类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意识的真正源泉不是人脑而是外部世界。

2、物质形态是多样性与同源性的统一。

3、自在世界是客观的,人类世界是主观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

2、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量变、质变、部分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17分)

试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九)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l、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统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E、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

2、把握事物物质的意义在于( ) A、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C、是对事物认识的深化 D、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E、是定性分析方法的理论根据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于( ) A、人的大脑 B、人的各种感官 C、客观存在 D、社会存在 E、文化传统

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结成为同一生产体系中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社会集团。这个事实表明( )

A、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 B、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E、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联结而存在

5、正式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中并进行系统阐述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弗兰西斯·培根 C、康德 D、黑格尔 E、费尔巴哈

6、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表现在( ) 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发展上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是同构的 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规律上具有同一性 D、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

E、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

7、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认为( )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性质 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决定生产部门的分布 D、地理环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E、地理环境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8、生产资料是( ) A、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 D、生产工具和组织管理的统一 E、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统一

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 )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的观点 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观点 E、否认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10、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 ) A、要看到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 B、要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C、研究部分不能忘记整体 D、局部要服从全局 E、不要用主观联系代替客观联系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对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

2、“只要坚持公有制有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上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3、时空观是绝对性和相对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简述实践的本质及其世界观意义。

3、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论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意识的构成要素有( )

A、“知” B、“情” C、“欲” D、“理” E、“意”

2、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统一于物质 E、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 ) A、形而上学错误 B、唯心主义错误 C、庸俗唯物主义错误 D、不可知论错误 E、相对主义错误

4、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可分为( ) A、潜意识 B、显意识 C、对象意识 D、自我意识E、社会意识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实践 B、物质 C、客观实在性 D、生产方式 E、自然界

6、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表现在( ) 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发展上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是同构

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规律上具有同一性 D、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

E、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接触点

7、矛盾的本质属性是( ) A、同一性 B、特殊性 C、普遍性 D、斗争性 E、共性

8、阶级产生的经济原因是(或阶级产生的根源)( )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产品分配上的不均衡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以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E、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9、意识从本质上看( ) 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是人脑的机能 C、是社会的产物 D、是物质的产物 E、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10、把作为世界本原的物质理解为“原了结构”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E、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是有过深刻教训的,决不能重复一手硬,一手软错误。”

2、“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类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3、“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同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国家是从氏族演化而来的,所以国家和氏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主体是主观的,客体是客观的。

3、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2、简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起源的理论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一)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在太空生活”是( ) A、现实性 B、可能性 C、现实可能性 D、不可能性 E、抽象可能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 A、落后社会生产力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 E、人民内部贫富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一识论 B、坚持了反映论和不可知论

C、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D、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E、把反映论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4、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助思维才能把握 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D、现象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共性的,本质是个性

5、坚持真理观上的客观性和绝对性,是真理观上的( )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E、机械论

6、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 B、无穷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真理的起点 E、认识过程一个个承先启后的中间站

7、下列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 ) A、大多数人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8、下列精神产品中,最集中反映经济基础的是( ) A、《本草纲目》 B、《国家与革命》 C、《反杜林论》哲学篇 D、《企业法》 E、《西游记》

9、生产关系往往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客观原因在于(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反作用

B、生产力是最活跃多变的因素 C、生产力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D、生产力无法打破生产关系的束缚 E、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10、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反对“天赋观念论” D、反对“左”右倾错误 E、批判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3、“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使用的。是因为他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他们真理的美名。”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2、感觉了的东西不能深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深刻感觉它。

3、相对真理是包含某些错误因素的真理。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价值及其特性。

2、简述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简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容。

五、论述题(17分)

试述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培植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地,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 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中会出现种种可能 D、忽视了偶然性的决定作用 E、在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反映论观点 E、唯理论观点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是因为逻辑证明( ) A、可以证明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B、是一种探索、论证真理的手段 C、是另一种检验真理的标准 D、给实践作最后的裁决和检验 E、是实践标准的逻辑补充

4、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 )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未深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物质原因

E、未认识到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5、笛卡尔在认识论上主张( ) A、回忆说 B、流射说 C、白板说 D、蜡块说 E、天赋观念论

6、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把技术的作用绝对化、理想化 B、否认技术发展对社会条件的依赖性 C、以技术革命取代社会革命 D、夸大技术的负面影响 E、把科学技术同人们对技术的滥用等同起来

7、下列精神产品中,最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是( ) A、《本草纲日》 B、《国家与革命》 C、《反杜林论》哲学篇 D、《企业法》 E、《西游记》

8、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9、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在于( ) A、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B、互相利用,相互促进 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D、促进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E、促使旧统一体解体,新统一体产生

10、唯物反映论认为( ) A、没有反映者就没有被反映者 B、反映者能与被反映者相一致

C、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者 D、被反映者不依反映者意志为转移 E、反映与被反映者是绝对同一的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共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一切都是必然的。

2、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3、社会形态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3、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论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价值的特性是( ) A、绝对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E、抽象性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B、坚持了反映论原则和可知论 C、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D、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E、承认感觉是知识的起点

3、“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把技术的决定作用绝对化、理想化,夸大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依赖社会条件 C、以技术革命代替取消社会革命 D、否认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意义,夸大技术的负面影响 E、把科学技术和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滥用等同起来

4、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生产关系 D、人民群众 E、阶级矛盾

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类似( ) A、经验论的错误 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绝对主义错误 E、唯理论的错误

6、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培植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地,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 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中会出现种种可能 D、忽视了偶然性的决定作用 E、在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是因为逻辑证明( ) A、可以证明实践无法直接检验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B、是一种探索证明真理的手段 C、是另一种检验真理的标准 D、给实践作最后的裁决和检验 E、是实践标准的逻辑补充

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外在的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借助思维才能把握 C、现象是易变的,本质量是相对稳定的 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现象是共性,本质是个性

9、人类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 B、无穷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己达到的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真理的起点 E、认识过程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10、下列叙述中表示矛盾同一性的有( ) A、相互依存 B、相互吸引 C、相互贯通 D、相互分化 E、相互转化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否抓住机遇,历史是关系革命的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了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3、“不改革旧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超载历史发展阶段,把成熟阶段的一些特征和做法搬到今天的实践中来,同样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反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2、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3、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一切都是必然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2、简述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

3、简述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真理的客观性是(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的内容是一元的 D、真理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E、真理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2、笛卡尔在认识论上主张( ) A、回忆说 B、双重真理说 C、流射说 D、两类真理说 E、天赋观念说

3、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 )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未深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D、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E、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司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人民内部矛盾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 、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价值原则

D、绝对性原则 E、真理原则

6、下列情况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 ) A、原始公有制—奴隶主私有制—封建主私有制 B、生产-—消费—生产 C、甲—乙—丙„„ D、发展—整顿—发展 E、商品—货币—商品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B、坚持了反映论和不可知论

C、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D、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E、把反映论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8、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反映论观点 E、先验论观点

9、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在于( ) A、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B、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E、促进旧统一体解体,新统一体产生

10、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为培植山北坡的松树,砍光了南坡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的畜牧业基地,并使山泉枯竭,水土流失。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 ) A、忽视了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B、割裂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C、忽视了事物在发展中会出现种种可能 D、忽视了偶然性的决定作用 E、在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的过程中,未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

见之,坚闭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它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3、“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假象是本质的一个环节,一个方面。

2、相对真理是它包含着某些错误因素的真理。

3、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方法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十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价值的特性是( ) A、绝对性 B,客观性 C、主体性 D、主观性 E、相对性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的内容是一元的 D、真理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 E、真理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在真理发展史上主张“双重真理论”的思想家有( ) 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阿威洛伊 D、奥古斯丁 E、笛卡尔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B、坚持了反映论原则和可知论 C、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D、把反映论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 E、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5、笛卡尔在认识论上主张( ) A、回忆说 B、双重真理说 C、流射说 D、两类真理论 E、天赋观念说

6、旧历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 )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未深入考察思考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E、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7、“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把技术的作用绝对化、理想化,夸大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B、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依赖社会条件 C、以技术革命代替取消社会革命 D、否认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夸大技术的负面影响 E、把科学技术和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滥用等同起来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人民内部矛盾

9、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关系 D、人民群众 E、阶级矛盾

10、第一个使用“本质”概念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黑格尔 E、马克思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在表面上偶然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真理和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只要有效地保护其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意志和心。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简述文化的功能。

3、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论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十六)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情况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 ) A、原始公有制—奴隶主私有制—封建主私有制 B、商品—货币—商品 C、生产—消费—生产

D、甲—乙—丙„„ E、发展—稳定—发展

2、能动的反映论 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E、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

3、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一对范畴揭示了( ) A、事物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B、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两种不同趋势

C、事物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 D、事物内在要素和结合方式的关系 E、事物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

4、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主观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价值原则 D、绝对性原则 E、真理原则

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类似( ) A、经验论的错误 B、诡辩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的错误 D、唯理论的错误 E、绝对主义错误

6、文化系统的基本要素是( ) A、文化产品 B、文化活动方式 C、文化观念 D、文化心态 E、文化市场

7、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 B、它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规律 C、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D、它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 E、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由它决定的

8、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生产关系结构中的决定因素

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尺度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 ) A、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实质和内容,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C、国体没有阶级性,政体有阶级性 D、国体是相对稳定的,政体是多变的 E、国体和政体都是区分国家类型的标志

10、社会意识形态( ) A、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 B、属于上层建筑

C、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D、是对全部社会存在的反映 E、直接作用于生产力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共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能否抓住机遇,历史是关系革命的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了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

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3、“十五大”指出:“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人是目的,但不是手段。

2、真理是相对的因而是多元的。

3、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简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容。

3、简述发展的两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论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十七)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犯(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相对主义错误 D、诡辩论的错误 E、宿命论的错误

2、下列现象中属于相对主义真理观的有( )

A、怀疑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界限 C、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怀疑科学知识的可靠性

D、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真理 E、真理与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3、在真理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价值性 C、真理的辩证性 D、真理的主观性 E、真理的相对性

4、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段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规律性 E、是否承认社会发展的多样性

5、宗教是( ) A、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B、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人们感情的产物

C、一种历史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将消灭 D、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

E、一种世界观,将伴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段话说明( )

A、革命运动的成功只需要革命的理论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C、先进的革命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来源和决定力量 E、革命理论可以不来自革命实践 7,“人都是自私的”说法是( ) A、符合阶级社会实际的 B、把剥削阶级的本性普遍化 C、否认了自私观念是私有制的反映 D、把人抽象化 E、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8、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唯心史观的主要表现是( ) A、唯意志论,认为人类历史是由“大人物”随心所欲地创造的

B、宿命论,认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是上帝、天命、神仙之类的东西 C、认为英雄人物拥有“决定一切的力量” D、主张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阶段

E、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9、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 ) 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B、它是独立的生产力 C、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D、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并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E、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0、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它( ) A、是一切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

B、包括了社会基本生活领域,构成了社会基本结构 C、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D、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E、说明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在表面上偶然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没有抽象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

3、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2、简述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和条件。

3、简述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论述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十八)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劳动者 E、科学技术

2、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E、人和自然的统一

3、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 A、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B、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C、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E、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4、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

B、没有考察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和背后的物质原因 C、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D、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E、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人和自然的矛盾 E、阶级矛盾

6、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军队 B、议会 C、哲学 D、法院 E、政党

7、“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 A、肯定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 B、夸大科学技术的作用 C、否认技术的积极意义,夸大技术的负面影响 D、用科技革命否定取代社会革命

E、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条件

8、人的本质在于( ) A、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影响 B、理性

C、阶级性 D、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E、意志

9、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有( )

A、黑格尔 B、康德 C、费尔巴哈 D、休谟 E、贝克莱

10、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C、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E、从分析到综合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否抓住机遇,历史是关系革命的建设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了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2、“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志”。

3、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反映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石。

2、并非所有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3、社会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价值及其特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理论意义。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论述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十九)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阶级的实质是( ) A、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思想控制 C、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政治压迫

D、社会成员按职业、地位等分成的不同层次 E、按血缘划分组成的不同集团

2、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 A、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B、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C、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E、思想层建设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木质( ) A、是社会所特有的高级反映活动 B、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C、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能动再现 D、是对象直接进入意识的结果 E、是主体在对知、情、意、利的统一追求中的主导方面

4、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 ) A、真理不包含谬误,谬误不包含真理 B、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C、真理超出一定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 D、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E、有些真理是不会转化为谬误的

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

A、上层建筑 B、人口 C、地理环境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E、社会组织

6、科学技术是( ) A、直接的生产力 B、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C、现实的生产力 D、潜在的生产力 E、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7、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有( )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道德 E、自然科学

8、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E、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9、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观点有( )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可知论 D、唯物主义一元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0、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在于( ) A、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实在

B、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制约,受客观规律支配

C、实践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D、实践无须理论的指导 E、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不受规律支配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要敢于试验,大胆地闯。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都百分之百的把握,谁敢说这样的话”。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在认识的问题上,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3、认识主体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2、简述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举例说明应如把握可能性。

五、论述题(17分)

联系实际,论述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哲学依据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二十)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最重要更为根木的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E、客观规律和人的活动的矛盾

2、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C、只有实践才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加以对照、比较

D、实践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E、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

3、割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E、实用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E、辩证的观点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承认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所制约

C、对绝对真理的否定

D、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E、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7、构成认识发展的一个完整过程的是(

)

A、实践—认识—实践

B、认识—实践—认识

C、感性-—理性—抽象

D、感觉—知觉—表象

E、概念—判断—推理

8、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要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E、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我国的改革是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范畴,因为(

)

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

C、改革只是上层建筑领域的调整

D、改革不变革现有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E、改革是一种自觉活动

10、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

A、维护全体国民利益的非政治性组织

B、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C、一种特殊的权力机关

D、按地区划分国民

E、征收赋税

二、原理概括题(简要说明下列每段材料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每小题6分,共18分)

1、“人和动物不同,动物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每个人都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

3、温家宝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三、判断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历史是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2、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人类活动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点并说明“重构论”、“选择论”的错误。

2、简述如何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3、简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17分)

试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性。

第二篇:党章题库(含答案)

新党章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B)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 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2、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B)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民主法制 B、民主集中制 C、民主分工 D、个人分工

3、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B)。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4、中国共产党以(D)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上都是

5、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在社会主义社会(B)才能实现。 A、充分民主和人人平等 B、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C、充分民主和高度发达 D、充分发展和人人平等

6、坚持(A)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剥削 B、权贵 C、官僚 D、垄断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D)的转移。 A、民主建设 B、法制建设 C、政治建设 D、经济建设

9、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B)重要思想。 A、人民民主专政 B、三个代表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集体领导

10、我国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以(A)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发展生产力 D、共同富裕

11、我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D)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上述都是

12、我国所制定的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指出,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C)水平。

A、小康 B、初步发达国家 C、中等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

1

13、党章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C)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几亿 B、十亿 C、十几亿 D、几十亿

1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A)发展战略。

A、可持续 B、跨越式 C、前瞻性 D、推进式

15、坚持(B),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道路 D、邓小平理论

16、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民主文明 D、政治文明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D)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思想政治 B、科学技术 C、科学道德 D、思想道德

18、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A)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A、互助 B、互利 C、协助 D、互赢

19、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A)、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无党派人士 B、无党派民主人士 C、政协代表 D、人大代表

20、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坚持(D)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人类进步。

A、自力更生 B、兼容并进 C、互利互惠 D、独立自主

2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B)党的建设。

A、推进 B、改进 C、促进 D、整顿

22、我们要坚持(C)、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A、与时俱进 B、开拓创新 C、党要管党 D、民主集中制

2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C),反对一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A、全面奔小康的目标 B、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4、(A)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民主集中制 B、为人民服务 C、民主评议党员 D、一切依靠群众

25、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B)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A、统筹兼顾 B、协调各方 C、高瞻远瞩 D、宏观调控

26、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A),多做贡献。 A、克己奉公 B、廉洁自律 C、艰苦奋斗 D、艰苦创业

27、党员要切实开展(D),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2 A、自我反省 B、民主生活会

C、自我教育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8、党员有(D),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 B、建议权 C、否决权 D、表决权

29、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集中吸收 B、个别吸收 C、广泛吸收 D、统一吸收

30、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B)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A、1 B、2 C、3 D、4

31、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上级党委 B、党支部大会 C、支部委员会 D、支部书记

32、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D、支部书记

33、党章指出,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A)。 A、互相监督 B、互相批评 C、互相促进 D、互相提醒

34、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35、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B)决定。

A、上级党组织 B、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 C、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36、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成员服从领导 C、下级服从上级 D、个人服从集体

37、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B)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三分之二

38、(A)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A、理论联系实际 B、求真务实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39、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A)选举产生。 A、中央委员会全体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40、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B)次。 A、一 B、二 C、三 D、四

41、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要重视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C)中发展党员。

A、工人 B、农民 C、青年 D、知识分子

42、党章指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B)人

3 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社会医疗组织 B、社会中介组织 C、社会民间组织 D、社会调查组织

43、党的干部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C),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A、讲真话 B、讲真理 C、讲正气 D、讲实话

44、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A)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C、团结-批评-团结 D、实事求是

45、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C)工作。

A、经济 B、精神文明建设 C、反腐败 D、党内监督

46、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D)组成的图案。 A、斧头 B、火炬 C、五星 D、锤头

47、(B)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生产要素 D、生产方式

48、创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C)。 A、文化创新 B、管理创新 C、科技创新 D、体制创新

49、中央政治局向(B)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A、全国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C、中央政治局会议 D、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50、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一年半

51、党员的党龄,从(A)之日算起。

A、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B、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C、作为考察对象 D、作为发展对象

52、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 (D)决定。 A、党的中央组织 B、党的地方组织 C、同级党的代表大会 D、上级党组织

5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B)的方式。

A、代表表决 B、无记名投票 C、公开表决 D、集体讨论

54、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B)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A、有预备和正式党员三人以上 B、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 C、有预备或正式党员三人以上 D、有预备党员三人以上

55、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B)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 A、可以 B、必须 C、禁止 D、一般不

4

二、多选题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以与时俱进的(B),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坚持和贯彻的(D)。

A、重要思想 B、科学理论

C、重要指导方针 D、重大战略思想

2、全党要用(AB)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C)和(D),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党的基本路线

3、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ABCDE),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A、科学 B、文化 C、党的基本知识 D、业务知识 E、法律

4、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B)、提倡(C),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A、科学发展观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共产主义道德观

D、共产主义理想

5、入党介绍人要认真了解申请人的思想、品德、经历和工作表现,向他解释(AB),说明(CD),并向党组组织作出负责的报告。 A、党的章程 B、党的纲领 C、党员的条件 D、义务和权利

6、党的基层组织要对党员进行(ABCD)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 A、监督 B、服务 C、教育 D、管理

7、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A),在原则问题上进行(C),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A、批评和自我批评 B、民主生活会 C、思想斗争 D、集体讨论

8、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B)讨论决定,报(C)—批准;如果涉及问题比较重要或复杂,或给党员以开除党籍的处分,应分别不同情况,报(A)—审查批准。 A、县级或县级以上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B、支部大会

C、党的基层委员会 D、党员代表大会

9、(ABD)是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BCD),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社会信息化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强国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1、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BCD)和群众的利益。

5 A、党的章程 B、国法政纪 C、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

D、人事制度

12、党章共有(A)章(C)条。

A、11 B、13 C、53 D、59

13、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B),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D)。 A、重要理论 B、科学理论

C、重要指导方针 D、重大战略思想

14、民族精神以(A)为核心,时代精神以(D)为核心。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与进俱进 D、改革创新

15、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B),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D)。 A、两年至三年 B、三年至五年 C、一年或两年 D、两年或三年

16、党的纪律处分有(A)、(B)、(C)、留党察看、(D)。 A、警告 B、严重警告 C、撤销党内职务 D、开除党籍

17、党内严格禁止用(A)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C)。 A、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 B、违反党纪和国家宪法 C、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

D、偏听偏信和一面之词

18、党员有权利参加(A),阅读(C),接受(D)。 A、党的有关会议 B、党的有关资料

C、党的有关文件 D、党的有关教育和培训

19、党是根据(B),按照(C)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党的路线方针 B、自己的纲领和章程 C、民主集中制

D、集体领导

20、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的(ABCD)。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2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ABC)。 A、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2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BC)。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切实保障人民(AC)的权利。 A、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B、当家作主

C、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6

24、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广开言路,建立健全(AB)的制度和程序。 A、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B、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C、民族自治

2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ABC)。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AC)。 A、思想保证 B、法制保证 C、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7、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ABC)。 A、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B、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8、我国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是坚持(ABC)等基本原则。 A、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ABC)。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要(ABC),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A、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B、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C、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3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AB)有纪律的人民。 A、有理想、有道德 B、有文化 C、知荣辱

3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AC),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B、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C、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4、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AC)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改革开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

35、应当大力发展(ABC),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A、教育事业 B、科学事业 C、文化事业

36、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加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ABC)。

A、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B、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中的作用

C、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7、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ABC)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团结 B、互助

C、和谐

38、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AB),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A、发展经济 B、发展文化和社会事业 C、维护和平

39、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AC)团结在一起。

A、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B、国际友好人士 C、各民族的爱国力量

40、在国际事务中,坚持(ABC),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A、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反对强权政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由(AB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AC)。

A、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B、安定有序

C、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坚决打击(AB),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A、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B、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C、危害人身安全和企业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44、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检查党的(ABD)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A、路线 B、方针 C、制度 D、政策

45、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C)。 A、坚持不对外扩张

8 B、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C、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6、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AC)。 A、坚持党要管党 B、坚持党要治党 C、坚持从严治党

47、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BC)。 A、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

B、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8、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ABC)。 A、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 B、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 C、不断提高党的战斗力

49、反对一切“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BC)。 A、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要警惕右

C、但主要是防止“左”

50、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使用(AC)。

A、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的干部 B、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干部

C、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群众信任的干部

5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BCD)。

A、治国之策 B、立党之本 C、执政之基 D、力量之源

5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BC)。 A、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建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3、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ABCD)。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54、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ABCD)项基本要求。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55、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ABC)以外,同正式党员一样。 A、表决权 B、选举权 C、被选举权 D、发表意见权

5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A),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B),是(C),是

9 中国共产党(D)。

A、相结合的产物 B、发展的新阶段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集体智慧的结晶

57、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BD)的科学发展观。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统筹持续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8、必须坚持和完善(AB)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CD)的分配制度。 A、公有制为主体 B、多种所有制经济 C、按劳分配为主体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9、在(ABCDE)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60、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AC),增强执政能力。 A、改进领导方式 B、提高领导水平 C、完善领导体制 D、健全领导机制

61、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要(ABC),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 ,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A、互通情报 B、互相支持 C、互相监督 D、党务公开 6

2、发展党员,必须经过(A),坚持(C)的原则。

A、党的支部 B、党员代表大会 C、个别吸收 D、全面考察

63、党的基层组织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 重视在(ACD)中发展党员。

A、生产第一线 B、先进工作者 C、工作第一线 D、青年

64、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到(ABCD),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A、自重 B、自省 C、自励 D、自警

65、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ABCD),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从群众中来 B、到群众中去 C、一切为了群众 D、一切依靠群众

66、党坚持(ABCD)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A、综合治理 B、标本兼治 C、注重预防 D、惩防并举

67、选举人有(ABC)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A、了解候选人情况 B、要求改变候选人

C、不选任何一个候选人和另选他人 D、要求候选人作出说明

三、简答题

10

1、“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新版《中共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所指六大纪律是哪些?

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3、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增强哪四种意识,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

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四风”问题是指哪些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5、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有哪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中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指哪六方面内容?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7、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哪四方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8、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哪五方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9、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四铁干部”,请问“四铁干部”具体含义是哪些?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11

第三篇:5S知识题库(含答案)

6S管理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共30个空)

1、6S是指(顺序要正确) 整理 , 整顿 , 清扫 , 清洁 ,素养 , 安全 。

2、整理是指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区分为

有用 和 无用的 。

3、车间或仓库内有很多积压品说明 整理 没做好

4、物品乱摆乱放说明6S中的 整顿 没做好。

5、整理的目的是为了 腾出空间 。

6、整顿中的“3定原则”是指: 定点 , 定容 , 定量 。

7、养成好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是6S中 素养 的要求。

8、清洁是指将前面3S的做法制度化 ,规范化 ,维持其成果。

9、5S推行的原则:自我管理 , 勤俭办厂 , 持之以恒 。

10、5S的基础是 整理 。

11、6S最终追求的目标是 素养 。

12、通过5S活动可最少达到四个相关方的满意,即 投资者满意 、客户满意、 员工满意 、社会满意。

13、 现场管理 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14、推行5S管理,努力做到“八零工厂”:亏损为零、不良为零、浪费为零、故障为零、切换产品时间为零、事故为零、投诉为零、缺勤率为零。

15、整理应根据物品

使用频率 和 使用价值 来区分。

二、判断题(共20题)

1、5S没有先后逻辑顺序,先进行哪一项也行。( × )

2、这些物品是什么,保管员清楚就行,标识与否没有关系。( × )

3、整理阶段只要是现场不用的物品统统当废品扔掉。( × )

4、工厂脏乱没有关系,只要产品好销售就行。( × )

5、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地加以处置。( √ )

6、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抱着要推进5S的心态做事。( √ )

7、5S竞赛等活动中所执行的奖惩只是一种形式,而团队的荣誉与不断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 )

8、目视管理就是一看便知的管理。(√ )

9、决定放置场所、放置方法,划线定位,进行标识,这些都属于整顿的范围。(√ )

10、所有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必须将合格品与不合格隔离存放。(√ )

11、生产作业人员或者责任者每日应认真执行,逐一点检工作,主管人员要做不定期的复查。(√ )

12、物品应根据使用频次的不同放在不同的位置。( √ )

13、工厂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不用标识,因为我们有经验,靠感觉就可以了。( × )

14、工作现场的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放在什么位置都行。( × )

15、定置管理太耽误时间,不如过去随意取放方便、省时。( × )

16、5S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如果有部分成员就是跟不上进度,或内心抵制,5S管理就会失败。 ( √ )

17、清扫就是点检,清扫的过程就是检查的过程,通过清扫发现异常。(√)

18、清扫就是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19、清洁就是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

20、5S活动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不能坚持的话,5S活动难以成功,若能脚踏实地加以改善的话,则5S活动将逐见功效。( √ )

三、单选题(共20题)

1、公司在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 D )

A、车间 B、仓库 C、办公室 D、全公司的每个地方

2、5S对于个人有哪些好处( D )

A、使您的工作环境更舒适 B、使您的工作更方便 C、使您的工作更安全 D、以上全是

3、整顿的目的( C )

A、有一个干净、舒适、明亮清爽的工作环境 B、提高人的品质,成为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C、减少“寻找”时间上的浪费

D、将空间腾出来活用

4、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C )

A、平时工作忙,只要在检查时收拾干净就行了 B、完生产计划要紧,没时间也没必要收拾现场

C、5S活动需要领导重视,干部带头,不厌其烦,精益求精

D、因质量、机械等故障,而不能如期向客户交付产品,我们是没有办法的。

5、所谓( A )是指连续、反复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活动。 A、清洁 B、清扫 C、素养 D、安全

6、公司的规章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使人们达成共识,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属于( D )

A、整理 B、清洁 C、安全 D、素养

7、形迹管理是( A )的一种。

A、目视管理 B、看板管理 C、成本管理 D、质量管理

8、5S活动是一种( C )工作。

A、暂时性的 B、流行性的 C、持久性的 D、时尚性的

9、公司的5S应如何做?( A ) A、随时随地都得做,靠大家持续下去 B、第一次靠大家有计划地去做,以后靠干部去做 C、做三个月就可以了 D、车间来做就行了

10、5S与公司及员工有哪些关系?( E )

A、提高公司形象 B、养成按制度作业的习惯,提高产品质量 C、提高工作效率 D、安全有保障 E、以上全是

11、清洁的状态包含的三个要素是 ( C ) A、干净、高效和安全; B、整理、整顿和清扫; C、检查、监督和改进

12、对待5S检查和批评意见,应抱着( C )的心态来执行。 A、纯粹找碴、百般狡辩; B、应付了事、得过且过; C、立即纠正、心存感激

13、安全包括( C ) A、紧急处理、查清原因和预防 B、舒适明亮和无毒害

C、人身安全、产品安全和设备安全;

D、有效的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和遵守作业规程;

14、整理是根据物品的( B )来决定取舍?

A、购买价值 B、使用价值 C、是否占空间 D、是否能卖好价钱

15、推行5S管理最关键的是( A )

A、持之以恒 B、整理整顿 C、得到明显的效果 D、具有责任化、制度化

16、整理( D )都得做。

A、每月 B、每周 C、每天 D、以上都是 解析:不同区域应制定不同的整理周期

17、必需品的含义是( B )

A、公司高层领导买回来的物品 B、经常使用,没有就会影响工作的物品 C、公司内昂贵的物品

18、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存放的地点是( A )

A、工作台上 B、工作台附近 C、仓库内 D、工具箱内

19、整理的目的是( A )

A、腾出空间,防止误用 B、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 C、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D、提高人的品质 20、管理看板分为( F )

A、生产管理看板 B、告示板 C、错误示范板 D、宣传板 E、问题指示板 F、以上全是

四、多选题(共15题)

1、成功推行5S的条件有( ABCD )

A、管理者的支持 B、制定5S的活动目标 C、全员参与 D、持续不断进行

2、整理实施的内容包括( ABC )

A、将工作场所内任何物品区分为有用和无用的 B、将有用和无用的物品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 C、无用的物品尽快处理掉 D、进行标识

3、整理的目的有哪些( ABC )

A、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B、防止错用误用 C、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D、消除时间浪费

4、整顿的目的有哪些(ABC )

A、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B、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 C、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 D、腾出空间

5、目视管理有哪些方法(ABCD )

A、形迹管理 B、颜色管理 C、看板管理 D、影像管理

6、有关清扫下面做法正确的有( ABD )

A、从地面到墙壁到天花板,对整个空间的所有角落进行彻底的清扫 B、机器、设备、设施、工具的清洁,防止工具、手套等变成污染源影响产品质量

C、机器、设备底部及转动部位是卫生的死角,可以不用注意 D、细心寻找污染源及消除污染源,是清扫工作的关键所在

7、素养的目的有哪些(ABCD )

A、培养具有好习惯,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好员工 B、提高员工文明礼貌的水准 C、营造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D、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

8、实践证明5S推行不良,会产生下列哪些不良后果( ABCD )

A、造成职业伤害,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B、降低设备的精度及使用寿命; C、由于标识不清而造成误用; D、影响工作和产品质量。

9、整理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基准( ACD )

A、要与不要的基准 B、颜色区分定置基准 C、场所的基准 D、废弃物品处理的基准

10、在作业位置应该能直接取到的物品有( ABC ) A、零部件 B、工艺卡 C、工具 D、口杯

11、非必需品可以分为几种( ABCD )

A、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 B、需要报废的物品 C、无任何使用价值的物品 D、偶尔使用的物品

12、目视管理的特点有( ABCD )

A、形象直观,容易识别 B、简单方便,信息传递快 C、公开化,透明度高 D、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

13、清扫活动应遵循下列原则( ABC )

A、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 8

专门的清扫工

B、对设备的清扫要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与保养结合起来

C、清扫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清扫过程中发现有油水泄漏等异常状况发生时,必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排除,不能听之任之

14、清扫的目的( ABCD )

A、培养全员讲卫生的习惯 B、创造清爽干净的工作环境 C、使人心情舒畅 D、设备工具的点检及一级保养

15、5S管理所强调的人的品质是指( BCD ) A、大公无私的习惯 B、按照规定办事的习惯 C、文明礼貌的习惯 D、凡事认真的习惯

五、名词解释

1、整理:

2、整顿:

3、清洁:

4、素养:

六、简答题

(一)、5S的作用有哪些? 答:

1、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库存周转率

4、减少故障,保障品质

5、加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

6、养成节约的习惯,降低生产成本

7、缩短作业周期,保证交期

8、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二)请问八大浪费是指什么?

1、不良、修理的浪费

2、加工的浪费

3、动作的浪费

4、搬运的浪费

5、库存的浪费

6、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7、等待的浪费

8、管理的浪费

(三)请问6S活动维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领导重视,干部带头(亲身参与),不厌其烦,精益求精。

(四)请问6S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提升人的品质,为企业造就一个懂管理,会改善,有素养的优秀群体。

(五)6S推行的11个步骤是什么?

答:

1、成立组织;

2、拟定方针及目标;

3、拟定计划;

4、说服教育;

5、宣传造势;

6、导入实施;

7、考评确定;

8、评比考核;

9、公布及奖励;

10、总结提高;

11、定期管理。

(六)请问5S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5个S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又是整理的巩固。清扫是显现整理、整顿的效果,而通过清洁和素养,使企业形成一个所谓整体的气氛改善。

(七)5S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什么过程?

答:从被动到主动,从被迫到自愿,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下意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一个过程。

第四篇:毛中特题库含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 专题一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7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P52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

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案例讨论:

1,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日的推移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而被蛰居书斋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运。而马克思及其学说却摆脱了这一命运。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 、回望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 (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 案例点评: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 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专题二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69 #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P75 三大纲领

3、简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P82 #

4、简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P93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P102

6、简述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P95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洒度就极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打长沙,却退到农村,这叫什么革命?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总指挥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苏扬:《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案例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2,结合文家市前敌委员会会议上的争论,谈在中国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案例点评: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

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二、“经济决战”奏凯歌

全国解放之初,国民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生产停顿、破产、整个国民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外国记者戏称:“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不管是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国民党,都在等着看中国共产党的笑话。面对这样的情况,从1949年到1950年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军事上的胜利的同时,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这场决战,从上海打响。在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的十多天内,市场上投机活动猖獗,银元价格竟然上涨了5倍多。党中央亲自指派熟悉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赶赴上海,领导打击投机的战斗。经过认真研究,华东军政委员会果断决策,在6月10日下令包围和查封了上海市投机市场的总枢纽——上海证券大楼,取缔了金、银、外币计价的活动。这使人民币得以占领市场,为平抑物价创造了重要条件。从上海斗争开始,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指挥,全国进行了多次平抑物价涨风的斗争。其中,具有决定意义是1950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项决定的贯彻执行,使全国的物价明显地稳定了下来。

在贯彻这项文件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工作十分扎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经济委员会每晚都有电话联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指挥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大连等大市场的国营贸易和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内容为国营贸易机构当天卖出多少粮食和纱布,买进多少,价格高低,以及私商买进、卖出的情况。领导同志每晚都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提出次日卖出价格的安排和要求,电告各大城市执行,通过各大城市的贸易价格活动又去影响各小城市的贸易、价格情况。

为了保证《决定》的准确执行,中央还召开了会议,讲明政策,做透思想工作。在开会时,广州市有位代表形象地说:“经过这次会议,我懂了,我过去在广东打仗,抓到俘虏,就送到广州完事,可现在要送北京了。每天卖货的钱,就缴国库,我们要花钱,再到国库去领”。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在执行中,纪律非常严明,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铁的纪律的优良传统,确实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是“枪打出头鸟”,一经发现违法的苗头,就严肃处理,铁面无私,做到了“惩一儆百”、“寓教于惩”,而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看人下菜碟”。1950年统一财经工作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所属的西南区土产公司经理谢扶今同志(此人系长征干部,又是王明即陈绍禹的妹夫,当时王明已回国,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没有遵照财经统一的规定,把卖货所得现金上缴国库,而是自行投放,收购了猪鬃。西南财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刘岱峰和西南贸易部部长王磊、副部长刘卓甫发现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邓小平批准,立即对谢扶今执行了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区。广大干部无不敬服,再没有人敢于以身试法。这就使得中央规定的政策,通行无阻,一直落实到基层。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案例讨论:

1.“共产党的军事可以打100分,政治可以打80分,财经工作只能打0分”,如何认识这个说法,“经济决战奏凯歌”说明了什么? 2.毛泽东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你如何理解这个论断?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打了一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大战‛——稳定物价,并彻底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的局面,粉碎了敌人恶毒的污蔑。

通过这些斗争,新中国稳定了物价,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财经工作,不是得0分,而是得了满分。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建国之初稳定物价的胜利,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的胜利。它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站稳了脚根,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也一定能领导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的成就。 专题三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5、“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

6、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3、试述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中国千疮百孔,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严峻的现实使邓小平对“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这种“优越性”打出了沉重的问号。1977年12月26日在会见外宾时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

生活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10日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也是发出了重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信号。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中国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一小时60架;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代表团成员之

一、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的王全国后来说:“那一个多月的考察,让我们大开眼界,思想豁然开朗,所见所闻震撼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我们很受刺激!闭关自守,总以为自己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主义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访问英国,他听说约占全英国人口70%的普通老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私人住宅和家用轿车,每假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他想失业工人大概是一贫如洗吧,带着“访贫问苦”的明确意向来到一个失业工人的家。一看,真有点“眩晕”——这个失业工人住着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有餐厅、客厅,有沙发、电视机,装饰柜子里有珍藏的银器,房后还有一个约50平方米的小花园。由于失业,他可以不纳税,享受免费医疗,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王震看后感慨良久。没想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生活水平比中国的副总理都要高。他了解到,英国的清洁工每周收入约100英镑,开电梯的工人每周收入150英镑。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摘自曹普《邓小平沉重“问号”启动改革》,《学习时报》,2008年9月29日,10月6日) 案例讨论: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3,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案例点评:

中国建国三十年来,不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初步基础。但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耽误了时间,生产力的发展太慢。任何革命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总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使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也就相应的更加强盛一些。在这一方面我们经过了几次曲折。

中国是一个大国,他应该起更多的作用,但现在力量有限,名不副实。归根到底是要使我们发展起来,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同自己的地位完全不相称。所以,现在我们要摸索比较快的发展道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专题四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P184 2,简答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P187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P220 4,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P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256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P276

8、党中央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的现实依据是什么?P274

四、论述题

1、如何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试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P236

3、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P278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天路”

2006年7月1日,凝聚中华民族激情和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所经地区大部分属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是对一系列极限的一次英勇冲击:建设者们既面临生命禁区的生存极限、高海拔和多年冻土这个铁路建设难度的极限,又面临高原环境保护的极限。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挑战着建设者们的身体、智慧和心理的极限。然而,建设者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了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自主创新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他们发扬伟大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惊叹的奇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下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在茫茫戈壁和荒漠写下自主创新的壮美诗篇。在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补了国内铁路建设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和其他重点建设工程一样,如同又一座无字丰碑,在辽阔的高原镌刻下党和中国人民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青藏铁路的通车,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实现自主创新,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

勇气和能力,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9--231页)

案例讨论:

1,青藏铁路的建成,是贯彻什么的结果?它是一条什么路?

2,青藏铁路是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建成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

3,为什么说通过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实现自主创新,有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勇气和能力? 案例点评:

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然而,建设着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一条以人为本之路、自主创新之路、生态保护之路。他们发扬伟大的青藏铁路精神,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挑战极限,创造出一个个让世界惊叹不已的奇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下了西部腾飞、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在茫茫戈壁和荒漠写下自主创新的壮美诗篇。如今的青藏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青藏铁路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它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多党合作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说: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一方说的每句话都要警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案例讨论: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案例点评:

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决定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稳定功能,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造。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共产党与他们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前不久,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行政领导职位要有占一定比例的党外干部,有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的规定,就是在新形势下对多党合作的政党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推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建国后就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现在所不同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政党制度被注入了更多的民主精神和民主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加完善、更具独特性,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长征: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中将中国的火药发明、成吉思汗帝国和长征列为100件重要事件中。将长征列入,他们当然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但它表明他们肯定了长征的影响。

我们在回首长征的时候,应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寻中国历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传播理想的远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它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曾任美国国家安

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来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的悬崖边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中国工农红军在十几万国民党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他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千秋。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皀永不磨灭的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生死相依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那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长征永载人类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

案例讨论:

1,材料中是怎样评述长征精神的?(在材料中用横线标出) 2,长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3,从大学生的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角度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领悟长征精神? 案例点评: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件事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丰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历史可以过去,但精神光照

千秋。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以长征精神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锻造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应当深刻领悟长征精神、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赋予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生机;应当自觉地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续写感动时代的新辉煌;应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挫折和磨难面前永不言败,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 四 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这是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

地震发生后,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紧急批示;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一线,指挥救灾。中央各部委都及时发出抗灾令,投入抗灾第一线。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大灾之后,党和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全力展开救援,调集军队、动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向震中挺进,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民的责任,也表明现有行政体制的效用。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获得民众的认可,从而提高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广大民众也积极投入救灾中来,踊跃赈灾捐助。灾难提升了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奥运圣火所经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于公民精神的试探,这一次,于长歌当哭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公民的孜孜成长,其中所彰显的组织意识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怀令人感念。地震中国,对应着情义中国,天灾不足惧,训练有素的公民社会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足以抵御任何风霜。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摘自《救灾,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新京报》,2008年5月14日; 顾训中:《大难兴邦,震情唤醒公民意识》,《新民晚报》,2008年5月17日,)

案例讨论:

1,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时作出反应,说明了什么?

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民众积极以各种方式投入救灾,说明什么? 3,你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并将以怎样的精神来支援救灾? 案例点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中国抗震救灾震撼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汶川作证: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锻造了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危难面前,各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各省份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自发动员,各项爱心捐助活动有序进行……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一起,显示出空前的团结,再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动人场景。一句‚我们都是汶川人‛,正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写照。山崩地裂,撼不动党和人民的团结一心;桥断路毁,挡不住全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全国之力,支援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当代大学生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它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淀为中华民族之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反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民族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和最精彩的阐释。凭着这种精神,多难兴邦才能成为现实。 专题五

三、简答题:

1,简述“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P299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P302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P309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上虽然有过分裂时期,但分裂时间较短。历史证明,则兴统,分则衰。凡在统一问题上有所作为的人,都得到历史的承认,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统一有着坚实的基础,它是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并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统一,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统一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历史表明,我国各族人民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都心向祖国,愿意亲和共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愿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民意所在,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趋势,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极为珍视的价值观、民族魂,完成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刲度长期不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

一、为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89--292页)

案例讨论:

1,简述“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 2,“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案例点评:

‚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具备了和平统一的客观必要性,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也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对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出发,从总揽全局着眼,高瞻远瞩地把国家发展和实现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祖国统一,归根结底是一个实力的问题。我们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在推动祖国统一上取得新进展,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壮大的结果。我们今天在实现国家统一中,面临着美国等少数国际势力或明或暗地支持台湾当局,面临着岛内分裂势力继续分裂活动,就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由于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对实现和平统一的信心,首先来自于对我们自身的事业必定发展的坚定的信心。 专题六

三、简答:

1、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P327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

四、论述题: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周恩来――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奠基者之一。他在长达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异乎寻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全面而杰出的贡献。

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外交第一人,是世界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怣地运用于外交实践,树立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外交风

格。

独立自主的原则

周恩来对1840年以来100多年中国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宰割,不能独立自主的历史刻骨铭心,他深知国家独立来之不易,最懂得维护独立自主的重要。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原则立场上,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多次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爱憎分明的立场

周恩来在各种场合、活动中,无论是在友好者面前,还是在挑衅面前,在猝不及防的诘难下,总是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映、准确的语言,自如的应对各种情况。对任何挑衅,都给以恰当回击。对财大气粗、霸气十足的美国政府以理抗争,从抗美援朝到尼克松访华,从关系紧张到关系缓和,一直是坚持原则,把独立自主放在首位。在对苏关系中,即使是在中苏友好时期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自主立场,在苏联大搞大国沙文主义,搞老子党时,更是针锋相对,坚持独立自主,敢于面对面斗争。

求同存异的方针

如何同各国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国间的差异,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课题。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正确的途径,从而形成了中国外交的另一特色。“求同存异”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主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和平的积极态度和建设性立场。这一立场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平等待人的胸怀

周恩来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立场,这种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待人的态度,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中国人民曾经饱受外来压迫的苦难,我们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深深懂得应当尊重别人的独立和主权。这就是中国坚持平等待人的外交风格的深厚理论基础。

实事求是的精神

外交活动的严肃性,不仅要求我们要说话算数,而且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处理问题。周恩来是实事求是办外交的模范。一旦他发现违背我国外交政策的事情时,他一定立即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或补救,必要时还亲自向对方表示歉意,或公开对我们的有关人员提出批评,力求挽回对外的不良影响,维护我国对外政策的严肃性。

广交朋友的态度

周恩来最善于打破各种隔阂,广泛结交朋友。他认为只有友好往来,才能增进友谊。他还把广泛结交朋友当做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把来访的各界外宾称为“送上门的老师”。

周恩来的外交风格就是中国的外交风格。国际舆论盛赞周恩来的高尚品质,同时指出,世界主要是通过周恩来的形象认识了中国。周恩来创造性的外交实践,就是中国外交学的一部辉煌巨著。

(许怀熔:《周恩来所树立的新中国外交风格》,《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案例讨论: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谈谈周恩来的外交风格。 案例点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着如下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外国政治家和学者一致地对周恩来的外交风格给予很高的评价。威尔逊这样写道:周恩来的风度、品格和气质形成的独特魅力对见过他的人产生了感染力和吸引力。他富于同情心,理解他人,善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这一切结合起来,是使其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人物的基础。首先,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体现了文明古国政治家的君子气质,如友好、正直、谦逊、耐心、优雅,体谅他人和讲求信用等,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尼克松这样写道:周恩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不给人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个人关系和政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周的外表给人以待人热情、非常坦率、极其沉重而又十分真挚的印象。‛基辛格还强调了周恩来对人的体贴与关怀。威尔逊称周恩来是‚少有的正直的人‛。海伦〃斯诺认为,周恩来宽宏大度、教养良好、明智而坦率,所以在他任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关系解冻是毫不奇怪的。在另一方面,周恩来的风格还表现了他在革命生涯中锻炼出来的非凡的政治家素质,如敏锐、冷静、坚韧、惊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谈判艺术。沃洛霍娃认为,这些特点使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具有‚神授般的能力‛:说服能力、旺盛的精力、紧张时超人的自制力、从不同渠道搜集消息的卓越的心理能力、洞察力、令人信服、合情合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使自己与社会准则协调的能力等等。尼克松和基辛格还用‚冰冠下的火山‛表达了对周恩来的敬重与折服。国外学者还多方面研究了周恩来的外交风格。沃洛霍娃总结了四条周恩来在外交实践中的风格特点:

1、通过大众媒介和大量的‚非正式渠道‛创造舆论和心理传播条件;

2、为谈判作精心细致的准备;

3、利用过去的经验,力求求同存异;

4、公报文字措词谨慎以有利于将来。 专题七

三、简答题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P346

2、为什么说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的领导核心P36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四、论述题

论述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的重大意义P372 案例分析题

一、美国记者的感叹 案例呈现: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其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

——摘自汤庭芬:《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第144页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点评:

这则故事揭示了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奥秘之一。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在中国成就任何事业,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我过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农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的80%的人的积极性起来了。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兴农民。同时,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国家主人翁观念。

2、历史“周期率” 案例呈现:

在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问他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回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

期率。他说:“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的这番见解后,毛泽东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调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认为:“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摘自金冲及:《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 第719-720页

案例讨论:

(1)何为历史“周期率”?

(2)历史“周期率”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有何借鉴和启迪意义? 案例点评:

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同他们进行倾心交谈。本案例是毛泽东同黄炎培的一次谈话的部分内容。应该说自有阶级社会以来,所有的政权几乎都经历了始兴终亡的‚周期率‛,黄炎培先生看到延安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很高兴,同时也提请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始兴终亡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极为重视和正在探索的问题,毛泽东把实行民主,看作打破‚周期率‛的‚新路‛,正是抓住了人民政权同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政权的根本区别。一代伟人毛泽东走了,他所探索的始兴终亡‚周期率‛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结束,跳出这‚周期率‛的探索过程是曲折的和长期的,打破始兴终亡‚周期率‛也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由于权力因素的增加,新的条件下党同群众关系会出现若干新的情况。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说,它也将在实际生活的发展中发生变化,可能因为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而变得更好,可能相反,甚至造成历史的暂时倒退。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开辟的打破‚周期率‛的‚民主新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第五篇:机械原理题库(含答案)---3

机械原理---3(共 63 题)

1、铰链四杆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算摩擦情况下连杆作用于 B 上的力与该力作用点速度所夹的锐角。 A.主动件

B.从动件

C.机架

D.连架杆

2、平面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死点,取决于 B 是否与连杆共线。

A.主动件

B.从动件

C.机架

D.摇杆

3、一个K大于1的铰链四杆机构与K=1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该串联组合而成的机构的行程变化系数K A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

24、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时,应使最小传动角γmin B 。

A.尽可能小一些

B.尽可能大一些

C.为0°

D.45°

5、与连杆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缺点是 B 。

A.惯性力难以平衡

B.点、线接触,易磨损

C.设计较为复杂

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6、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A 。

A.可实现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

B.便于润滑C.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D.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7、 C 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摆动尖顶推杆

B.直动滚子推杆C.摆动平底推杆

D.摆动滚子推杆

8、对于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置直动推杆与对心直动推杆相比,两者在推程段最大压力角的关系为 D 。

A.偏置比对心大

B.对心比偏置大C.一样大

D.不一定

9、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 B 既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冲击,可用于高速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

B.摆线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D.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10、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值时,可采用 A 措施来解决。

A.增大基圆半径

B.改用滚子推杆C.改变凸轮转向

D.改为偏置直动尖顶推杆

11、渐开线上某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所受压力的方向与该点 A 方向线之间所夹的锐角。

A.绝对速度

B.相对速度

C.滑动速度

D.牵连速度

12、渐开线在基圆上的压力角为 B 。

A.20°

B.0°

C.15°

D.25°

* *

13、渐开线标准齿轮是指m、 α、ha、c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齿厚 C 齿槽宽的齿轮。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14、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 D 必须相等。

A.直径

B.宽度

C.齿数

D.模数

15、齿数大于42,压力角=20°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直齿外齿轮,其齿轮根圆 B基圆。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且等于

1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啮合时,其啮合角恒等于齿轮 C 上的压力角。

A.基圆

B.齿顶圆

C.分度圆

D齿根圆

*

18、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ha=

1、a=20°的渐开线标准直齿轮时,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为 D 。

A 14

B 15

C 16

D 17

22、斜齿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 D 上。

A 端面

B 轴面

C 主平面

D 法面

23、已知一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与斜齿条传动,法面模数mn=8mm,法面压力角an=20°,斜齿轮的齿数Z=20,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β=20°,则斜齿轮上的节圆直径等于 A mm。

A 170.27

B 169.27

C 171.27

D 172.27

25、在两轴的交错角∑=90°的蜗杆蜗轮传动中,蜗杆与蜗轮的螺旋线旋向必须 C 。

A相反

B相异

C 相同

D相对

26、渐开线直齿锥齿轮的当量齿数ZV

D 其实际齿数Z。

A 小于

B 小于且等于

C 等于

D 大于 30、凸轮从动件按等速运动规律运动上升时,冲击出现在 D 。

A.升程开始点;

B.升程结束点;

C.升程中点;

D.升程开始点和升程结束点;

31、齿轮传动中 B ,重合度越大。

A.模数越大;

B.齿数越多;

C.中心距越小

32、有一四杆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K=1,该机构 A 急回作用。

A.没有;

B.有;

C.不一定有

33、曲柄滑块机构通过 B 可演化成偏心轮机构。

A.改变构件相对尺寸;

B.改变运动副尺寸; C.改变构件形状

3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B 。

A.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

B.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C.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 D.前面的答案都不对

36、图示为凸轮机构从动件升程加速度与时间变化线图,该运动规律是 C 运动规律。

A.等速;

B.等加速等减速;C.正弦加速度;

D.余弦加速度

37、若忽略摩擦,一对渐开线齿廓从进入啮合到脱离啮合,齿廓间作用力方向 B ,并且要沿着 D 方向。

A.不断改变;

B.维持不变;

C.中心线;D.基圆内公切线;

E.节圆公切线

38、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曲柄为主动件;且作等速转动时;其从动件摇杆作 C 。

A.往复等速运动;

B.往复变速运动;C.往复变速摆动;

D.往复等速摆动

39、图示为凸轮机构从动件位移与时间变化线图,该运动规律是 A 运动规律。

1 A.等速;

B.等加速等减速;

C.正弦加速度; D.余弦加速度;

E.正弦加速度—正弦减速度

40、两个构件在多处接触构成移动副,各接触处两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向 A 时,将引入虚约束。

A.相同、相平行;

B.不重叠; C.相反;

D.交叉

41、曲柄滑块机构有死点存在时,其主动件是 B 。

A.曲柄;

B.滑块;

C.连杆;

D.导杆

42、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随着齿轮 B 增大而增大,而与齿轮 C 无关。

A.分度圆压力角;

B.齿数;

C.模数

43、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推程许用压力角常取为 B ,回程许用压力角常取 C 。

A.0°;

B.30°;

C.70°~80°;

D.90°

44、图示为凸轮机构从动件升程加速度与时间变化线图,该运动规律是 D 运动规律。

A.等速;

B.等加速等减速;

C.正弦加速度; D.余弦加速度

45、两构件在几处相配合而构成转动副,在各配合处两构件相对转动的轴线 B时,将引入虚约束。

A.交叉;

B.重合;

C.相平行;D.不重合;

E.成直角;

F.成锐角

46、图示为凸轮机构从动件整个升程加速度与时间变化线图,该运动规律是 B运动规律。

A.等速;

B.等加速等减速;C.正弦加速度;D.余弦加速度

47、曲柄摇杆机构, B 为主动件是存在死点的条件。

A.曲柄;

B.摇杆

C.连杆

49、四杆机构在死点时,传动角γ是: B 。

A.γ>0°;

B.等于0°;

C.0°<γ<90°;D.大于90°

53、从平衡条件可知,动平衡转子 A 静平衡的,静平衡转子 B 动平衡的。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一定不是

54、机器在安装飞轮后,原动机的功率可以比未安装飞轮时

C 。 A.一样

B. 大

C. 小

55、已知一标准渐开线圆柱斜齿轮与斜齿条传动,法面模数mn=8mm,压力角αn =20°,斜齿轮齿数Z1=20,分度圆上的螺旋角β=15°,此齿轮的节圆直径等于 D mm。

A. 169.27

B. 170.27

C. 171.27

D.165.6

458、斜齿轮的端面压力角at与法面压力角an相比较应是

C 。

A at = an

B

an >

at C

at > an

59、渐开线直齿轮发生根切在 B

场合.

A 模数较大

B 齿数较少

C 模数较少

60、若两刚体都是运动的,则其速度瞬心称为

C 。

A 、 牵连瞬心 ;

B 、 绝对瞬心;

C 、 相对瞬心。 6

1、一对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时,其节圆压力角

B

. A 、大于啮合角; B 、等于啮合角; C 、小于啮合角。

63、在图示4个分图中,图 A 是Ⅲ级杆组,其余都是个Ⅱ级杆组的组合。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第2部下一篇:奇妙的克隆课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