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2022-06-22

第一篇: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培训中,胡令春校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课上为我们传达了总书记在七一建党节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课堂上,胡校长给我们诠释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的特征、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关系及如何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道路、理论和制度建构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文化是支撑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等因素的最深层次的东西,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文化自信这一最本源的基点上。

通过胡校长的课,我们明白了要更加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胡校长号召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要传播正能量,敢于斗争;要用自己的岗位平台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实现文化自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二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很荣幸能作为X代表发言。我们带着光荣的使命、组织的重托和家人的牵挂,跨越千山万水来到X,心中既兴奋又期待,兴奋源于对X大地的热爱,期待源于对任务的必胜信心。在此,我们全体X人员将坚决做到:

讲政治,彰显忠诚本色。此次支援任务,是X党委着眼工作形势任务发展的重要部署,是立足工作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困难面前不退缩,危难面前不惧怕,以高度统一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状态、奋发有为的作风,出色完成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书写下新时代X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新辉煌。

敢担当,做到守土负责。面对新环境,我们将迅速进入状态,尽快熟悉环境,在最短时间内生成最强战斗力,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面对新任务,我们将迅速融入,迅速提高,尽快胜任岗位需求,以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的精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新挑战,我们将勇往直前、敢于亮剑,在迎接挑战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加强团结、密切协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各项任务做精、做细、做实,在新的战场上着力锻造具有铁一般理想信、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过硬建设铁军。

严纪律,树立良好形象。此次任务时间跨度长,人员分布广,管理难度大,我们将始终把团结协作摆在首位,经常交心谈心,始终团结友爱,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紧紧团结凝聚在一起,持续激发团结奋进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强化自我管理,加大纪律约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争做执行铁规禁令的典范、争做纪律严明的团队。我们将坚决守住廉洁底线,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守身持正、心底无私,清白做人、踏实任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新领域新环境里书写下X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行的路上还有困难需要克服,还有挑战需要面对,但我们相信在X的坚强领导下,在X的关怀指导下,在同志们们的努力拼搏下,我们将横下一条心,立下必胜志,传承和弘扬职业精神,坚决打赢X攻坚战,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彰显新时代X队伍的新形象。

第三篇: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伟大事业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强道路自信,把握前进方向。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光明的,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人间正道。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增强理论自信,点燃思想灯塔。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30多年来,正是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增强制度自信,稳固发展步伐。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中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这一制度安排,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梦想信念。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尽管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仍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梦想的实现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伟大事业的推进,需要始终秉持对所选择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四篇: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四个意识”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治意识。要求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政治意识表现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研究制定政策要把握政治方向,谋划推进工作要贯彻政治要求,解决矛盾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发展党员、选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标准,对各类组织要加强政治领导、政治引领,对各类人才要加强政治吸纳。

大局意识。大局意识要求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抓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核心意识。核心意识要求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围绕核心、在组织上服从核心、在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看齐意识。看齐意识要求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这“三个看齐”“三个坚决”是政治要求,也是政治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看齐意识,经常和党中央要求“对表”,看看有没有“慢半拍”的问题,有没有“时差”的问题,有没有“看不齐”的问题,主动进行调整、纠正、校准。

“四个意识”是一个意蕴深刻、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树立“四个意识”是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核心是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四个自信”,既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每一名党员都要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总书记全党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崇高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命题、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为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准政治方向,坚定地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抓紧抓好,充分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总书记全党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崇高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夯实政治根基,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锲而不舍加强作风建设。要涵养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要提高政治能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新担当新作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第五篇:增强理论自信的四个维度

来源:《红旗文稿》 期号:2013/06 作者:程京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

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的理性认识

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善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也是我们党高度理论自觉的体现。

理论自觉是在理论上的觉悟和觉醒,理论自信是建立在理论自觉基础上对理论价值的认定和信心。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肩负伟大使命的勇于担当,都源自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这种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自觉彰显和坚定信心;体现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回答当代中国和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自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来,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在接力探索中,一以贯之地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寻找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历史,就是靠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与时俱进:增强理论自信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性真理性,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具体思想又“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格,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现实要求。同时,又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立足中国实际,回答中国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课题。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如何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人为本:增强理论自信的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主体和利益主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其历史的起点和终极意义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既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办民众之所需;又要在理论研究中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回答好时代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民族发展最紧迫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信,要求我们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众关切、回答民众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充分发挥指导实践的强大威力。理论只有被广大民众所掌握,才能真正作用于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理性化的哲学总结。从现实意义上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从本质上反映了党执政治国的根本宗旨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综合创新:增强理论自信的不竭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实践的观念、辩证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始终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又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活力,是一个实践的理论体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情,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中获取丰厚的营养,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体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理论体系;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体现了我们党非凡的理论创造能力,是一个创新的理论体系;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主题,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挑战,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类文明共进步,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一个进步、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些鲜明特征,决定了我们增强理论自信,就要不断推动创新。

站在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增强理论自信,进行综合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是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成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坚持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并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二是要探索形式创新,一定的形式是任何一种理论生存、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三是要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要有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内容,又要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民族形式,二者有机统一,用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综合创造既体现时代要求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坚定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暨南大学社科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