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2022-05-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对“新农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知識面广、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动物医学人才。

第一篇: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教学探讨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英语课教学的体会,查阅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文献,以及对几所农业高等学校动物医学本科生专业英语课教学情况的调查,论述了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目前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动物医学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和专用外语(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FLSP)已被确认为一门独立学科,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并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近年來,我国许多高校对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也非常重视,纷纷开设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课,聘请留学归国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起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根据几年来专业英语教学的切身体会和对其他高校的调查走访,发现各学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不是很规范,特别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深入地探讨。

一、动物医学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顺利阅读和翻译国外同行的书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作为一名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是在巩固普通英语学习的同时,逐步向顺利阅读、翻译专业书刊和写作英文专业文章方面过渡。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技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特别是科技文献有75%是用英语发表的,剩下的也大多附有英文摘要。不懂专业英语就像登山运动员没有登山工具一样,吃力而

不出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识视野、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一名未来动物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二、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的课程设置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限选课,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高等农业院校都应该为本科生开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而且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专业英文术语,使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开设有大学英语的公共必修课程;大三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放弃了对英语的继续学习,英语水平都会有很大的下降。为了贯彻“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指导方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国际接轨;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的能力,尤其为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基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专业英语课最好设置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

三、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师资

经过调查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院校都开设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能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来自特定的专业领域,这些教师尽管专业功底较深,但往往英文基础不扎实或语音不太标准,缺乏一支业务和英语双精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分析原因,与现在不少农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基础英语教学轻专业英语教学,缺乏指导性、法规性教学文件有关。任课教师的选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学几乎处于单干状态,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营造重视专业英语的氛围,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应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选送英语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学习,接受专门的语言培训,学习先进国家本专业的教材,掌握该专业的最新国际动态。相信用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多一年)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

2003年出版的《兽医专业英语》参考教材,由于教材编写教师的局限性,以及各专业英语教师的认识、习惯和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广泛使用。目前,授课教师多自行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有的教师会提供一些零散的讲义,作为教材发给学生。

所以,有必要在全国各主要农业院校中,组织英语水平较高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师,并邀请公共英语课教师和外国教师联合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以达到专业结构和英语知识互补的目的,使该统编教材更规范,更适合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大纲不规范

目前,各高校专业英语课存在教学大纲不统一的情况,甚至同一学校、相同专业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由于每位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同,选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在授课内容及方式上也都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导致教学大纲的不规范。教师授课缺乏统一的大纲,会导致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因授课教师不同,而所学专业英语内容差别很大。

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召集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制定出相对持久和规范的教学大纲共同使用,规范教学文件。

(四)教学理念陈旧

专业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英语变成一种有效工具,然而目前英语作为工具与实际学习和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从教师角度看,迫于学历、科研、职称等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量化的科研指标,影响了教学精力的投入(专业英语课往往备课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有的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加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从学生角度来看,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混淆了专业英语课和普通英语课的区别,看作是一种拿学分、找工作的手段,而不把英语看作是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示范、鼓励、辅助和监控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应以现实中实际应用的英语为对象,大力增强学生在学术实践中自觉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对英语“学而不用”和“学不能用”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落后

如果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逐字逐句翻译、讲解课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时间稍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尤其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特点不很了解和对专业课知识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出现倒退,出现既不能听、也不能说、更谈不上翻译的现象,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对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等长期的不良影响,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激烈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咨询者”和“信息源”,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把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再次研读课文。并对学生的回答要倡导“成功文化”: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地从正面做出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并增强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短,包括的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最大学习效果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且有活动影像、信息量大、可重复使用及便于更新等特点,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循序渐进、活学活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已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本身亦有弱点,在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讲授速度,控制节奏,注重交流,借助课件但不依赖课件,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跟上时代步伐,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课程。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有条件的高等学校都应该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英语课;授课教师要更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兽医产科学》的部分成果。

作者:曹荣峰 王继芳

第二篇:以专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对 “新农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知識面广、创新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动物医学人才。该文以为都市发展需求服务为目标,以加强动物医学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动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动物医学;职业能力需求;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北京农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项目“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与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19YJS002);2019年度北京农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BUA2019JG003)

[作者简介] 孙英健(1970—),女,辽宁大连人,博士,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兽医公共卫生学、动物药理与毒理研究;张永红(1963—),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临床兽医学研究(通讯作者)。

北京市作为首都功能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对北京农学院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正融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1],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发布[2],新农科教育也正面临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城市经济发展对具有丰富、扎实的知识背景与综合分析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正日益扩大。如何培养适合都市发展和需求的动物医学专业硕士人才是北京农学院面临的新的课题。本文基于动物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评估要求,即: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人才培养的保障度,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3],探索以专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一、确定适合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教育部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4]。动物医学专业涵盖农业(兽医)、药学、食品安全、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应知识面广,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具备从事动物健康保障和动物性产品安全生产的能力,并可服务于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5]。

北京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应充分考虑北京市的实际需求,为北京市的四个中心功能服务。即为促进首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提供食品安全保障服务;为促进首都的科技创新服务,为保障首都的养殖动物及宠物安全服务。为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需要广泛聘请在食品安全保障、动物临床及科研机构的一线专家,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充分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科学拟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育打好基础。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建设原则: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要求“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1]。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

2.合理布局专业课程。动物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动物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为34学分,这一学分设置比其他专业的学分设置要求高了6~8个学分。按照传统的培养方案,在两年时间内,学生参加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的时间保障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合理布局专业课程,提升设置课程的规范性和质量尤为重要。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通过院校调研和社会调研,设置满足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课程,能充分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同时增加研究方法类实践课程,如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 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宠物显微诊疗技术等实验技术类课程,使研究生利用课堂实践教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提早为学生开展医学实验或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3.开设选修课程和讲座课程。专业硕士培养要求有较宽的知识面,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专长及培养需求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聘请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内学科前沿问题为研究生开设学术大讲堂,聘请动物临床著名专家就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病例的诊断开展讲座课程,开阔学生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培养方案的持续修订机制。构建动物医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持续修订机制,每三年开展一次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工作。通过对既往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对标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保障核心课程有利于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选修课内容和组成,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1.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广泛渗入,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无聊且疲惫。当前,学生获得知识途径众多,海量信息也是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及对自我能力的考验。因此,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案例教学及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网络课堂、微助教等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积极搭建校企、校政及研学的合作平台,建立多样化的实践基地是提高實践能力的重要支撑[5]。根据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本院)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目标,先后与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家宠物医院、北京市质量标准研究所、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分别与临床医生、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科研助理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接,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以课题或项目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突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6]。这就离不开高质量导师队伍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仅是教育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训一支能够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导师队伍[2]。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实践合作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指导老师都要充分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的要求和目标达成的标准,加强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发挥实践基地导师的优势,并将实践指导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构建合作双赢的“双师型”的培养模式,实现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建立健全导师的筛选制度,明确双方导师的义务和职责,保证双导师教学制度的顺利推进。

四、加强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的建设

研究生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实验平台建设和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两者的持续改进是导师负责制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1.加强研究生实验平台的建设。本院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各一个,以及兽医学团队研究实验室五个,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水平,维护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转,同时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仪器的维护维修。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实验室利用效率。目前智慧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已经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借鉴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的仿真技术,加快动物医学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通过生动形象的虚拟仿真技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避免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又可以训练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实验的能力,有效提高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7]。

2.加强考核制度建设。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除了课程考试之外,还要经历开题、中期考核、论文查重、答辩等教学环节的考核,严格把握每一考核环节的有效性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根本要求。但是,如何做到考核不流于形式,且能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目前的关注重点。首先,制定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要达到专业标准要求,指导教师应明确各个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点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在培养环节中应将开题时间适当前置,保证学生及早明确研究内容,对不能正常开题或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给予提醒或预警。第三,严格论文查重、外审制度,统一聘请答辩专家进行毕业答辩,保证标准的一致性,论文正式提交时再次进行查重,若本次查重不通过则取消学位授予资格。严格且标准一致的考核制度的建设是培养目标及教学效果达成的重要保障。

3.督导及反馈评价机制建设。(1)加强校内督导反馈体系的有效运行。校内的督导检查包括在授课、实践、开题、答辩等教学环节的检查,考察教学内容与质量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特别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性考核的力度,对预期毕业要求的达成度的进行考核评价,定期开展师生的座谈,及时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增强整个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自我纠偏能力,使教学活动不断优化。(2)建立社会满意度反馈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无论是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还是硕士授权点评估都越来越重视外部机构组织对高校的评估结果。外部评价与监督也教育部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高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8]。因此,建立社会满意度反馈评估指标体系是学科专业发展所必须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并能提高社会美誉度。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外部评价,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满意度评估、调查用人单位意见、社会认可度评估,获得相关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及时反馈各级教学单位,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实现监督和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帮助教学单位确实掌握本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质量水平,是否符合或满足职业场需求,分析培养的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建立良性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五、结语

在当前背景下,与医学专业硕士三年的学制要求不同,两年制动物医学专业硕士的培养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动物医学专业涵盖诸多领域,研究生的培养首先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其次要通过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单位要通过建立可持续的改进机制,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创新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加社会满意度和专业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刘晓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18,(3):13-2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Z].2019,6,28,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45/201907/t20190702_388628.html.

[3]董垌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现代教育管理[J].2019,6:56-59.

[4]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若干意见[R].2013:1-3.

[5]崔君,周庆强,金天明,马吉飞,都市型农业背景下农业院校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兽医学为例,天津农学院学报[J].2016,26(2):106-108.

[6]孫英健,李秋明,沈红,基础兽医方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能力探讨,教育教学论坛[J].2019,7:42-43.

[7]黄桂东,梁清翠,蔡逸夫,钟先锋,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J].2019,47(13):270-271.

[8]顾晓利,孙岚,吴妙华,刘国振,陈慕华,姚建峰,新时期下如何保障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化工时刊[J].2015,2(7):56-58.

Key words:Veterinary ;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mands;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Model

作者:孙英健 沈红 胡格 杨佐君 张永红

第三篇: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改革初探

摘 要: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极为重要的一环,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毕业实习过程难于监管或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对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主要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物医学;毕业实习;管理;改革

Primary Reform of Veterinary Internship Management

Liu Ya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Key words:Veterinary medicine;Internship;Management;Reform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防疫以及检疫工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使其胜任动物临床岗位工作[1]。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有效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2]。因此,抓好毕业实习管理,对于夯实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适应专业岗位的合格兽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近10多年来,学生不安心参加毕业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不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为此,笔者对毕业实习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制定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

当前毕业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一方面是学生不安心实习,另一方面是实习指导教师无心也无力全程监管、指导毕业生的实习。

毕业生不能安心实习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由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4年制)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2学期,虽然此时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已经与就业单位签约,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因此会在实习期间四处参加各种招聘会的面试,或为备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招考而参加各种辅导班;而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必须到其单位顶岗实习,但这些单位大多又不能提供合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養要求的实习条件,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0%左右)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尤其是部分调剂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往往会参加多所学校的面试。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不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出现经常擅离岗位或长期脱岗,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也影响了实习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给毕业生个人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指导不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而对于实习指导工作则抱着不出事故就行的心态。其次,学生多、教师少、实习点分散,造成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所有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指导。近些年来,随着宠物诊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医学专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每年都会有一批其他专业的学生调转到动物医学专业来,使得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较20年前增加了4倍以上,而动物医学系的教师队伍却没有相应地扩编,导致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实习生的压力也很大。同时,因动物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每个实习点安排的学生人数极其有限,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分散在2~3个,甚至更多的实习点,因而难以做到有效监管与指导。再次,多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得近些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没有接触过兽医临床,即使想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也是有心无力。

以上问题虽然是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造成的,但作为系一级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前者,暂时无法改变;对于后者,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应该能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我们拟订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并发动全系教师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从而争取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最后,由学院组织相关的管理者和教师代表讨论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从而取得学院和学校两级管理机构的支持。考虑到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和备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准许学生合理的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14d),同时严格请假手续(要求实习生同时向指导教师和实习点负责人请假,并将请假条交实习指导小组备案);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无故脱岗现象的处罚力度,使之不敢无故脱岗。为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明确了对管理不到位的教师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对表现良好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引导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心。

2 改革实习管理办法

过去实习生和实习点较少时,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也不重,实习指导教师有精力也有责任心去监管和指导各自的实习生,因此,毕业实习就由各指导教师自行负责,教务处的教学实践科仅在实习期间对部分实习点抽查1次。但近年来,由于实习生多、实习点分散、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使得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每个实习生进行跟踪监管与指导,而教学实践科也无法对各实习点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督察。因此,如何有效监管、指导毕业实习生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成立专门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并明确实习领导小组的任务:(1)制订实习计划;(2)检查实习情况;(3)验收学生毕业论文;(4)讨论并决定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的处罚;(5)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讨论并决定对未尽职教师的处理措施;(6)对实习点进行认定。另一方面,考虑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每位实习生进行有效监管与指导,我们对毕业实习生采取了双导师制,即:每位实习生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外,由所在实习单位指派1名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实习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与答辩准备;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实习生进行技术指导和日常的考勤管理。毕业生实习成绩则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同时,建立了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组成的微信群,要求各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将本单位实习生的出勤情况和实习表现发到群里。这样一来,实习领导小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里及时沟通学生实习情况,促进了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此外,在整个毕业实习期间,实习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不定期对各实习点通过微信或QQ进行视频检查或通过电话检查至少3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对各实习点与实习指导教师履职情况进行考评的依据之一。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习单位维持自己的工作秩序及对实习生的管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同时减轻了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了指导教師对学生对实习情况的及时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不敢,也不能无故脱岗,即使有极个别学生脱岗,校方也可以立即掌握情况,避免出现意外。

针对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实习生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我们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先由学生提出申请,然后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学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务必保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实习指导,为实习生提供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很多不能提供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条件的用人单位在要求学生前去顶岗实习时就会三思而行了;同时,学生及其家长也因顾虑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不敢轻易到不符合条件的实习单位去了,从而保证了实习质量。

以上管理管理办法均写进了新制定的管理制度中,从而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该办法与制度经在2018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试行,与往年相比,显著降低了实习生无故脱岗情况及独自外出实习现象,提高了实习效果,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3 结语

尽管本研究制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但客观地讲,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距离行业和产业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实习生过多地集中在宠物医院,而普遍缺少农场实习经历,不能满足畜禽养殖行业对兽医人才的需求;(2)实习期过短(不足3个月),难以掌握基本诊疗方法。前者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缺少合适的养殖场作为实习基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养殖场多位于偏远乡村,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多为封闭式管理,实习生不愿意去。后者则主要是目前学制(4年制)所限。今后,随着国家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终将逐渐过渡到5年制,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也不会例外。在5年制培养方案中,将可以抽出至少1年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毕业实习。这样一来,就可以一方面将毕业实习前移到非毕业季,从而避免就业与考研等对毕业实习的干扰[3];另一方面,则可以安排学生在宠物临床、畜禽养殖场及实验室等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实习[4],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计红,王春仁,杨焕民,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62-64.

[2]武军元,黄忠武,康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5下):212-213.

[3]张永第,童德文.加强动物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1):88-93.

[4]武军元,井波,黄忠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轮岗模式改革[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1):54-55.

(责编:张宏民)

作者:刘亚 周杰 孙伟 刘翠艳 蒋书东 孙裴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论文下一篇:电路实验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