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影视艺术鉴赏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它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等鲜明的特点。

第一篇:影视鉴赏论文范文

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教学探析

[摘要] 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在影视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分析学生鉴赏心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影视鉴赏教学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

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吸收了多种艺术因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从审美主体看,人们欣赏影视时,具有视听共享的特点。从审美对象看,影视是以活动的形象画面为主的时空综合性艺术,运动成为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影视以镜头组接构成的视觉画面来传达审美经验,它的艺术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不仅使影视的一个个镜头按照影视创作者的构思组接成有机的整体,化作直观的流动的视觉形象,而且使镜头与镜头组接之后产生大大超越镜头本身之和的表现力和审美效应,赋予影视艺术在表现时空上的极大自由。

2.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集多种艺术精粹于一身,并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是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实施影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微观到宏观、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的认识。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学生得到休息和娱乐,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可见,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特别是影视普及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影视艺术这一审美客体只有经过审美主体的审美鉴赏成为审美对象,经过审美的再创造才能呈现出最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才能最终被人们接受。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影片《沙漠苦战记》的观摩赏析,通过屏幕上纷乱的马蹄印,学生可以想象得到战马的疲惫不堪:人的脚印由清晰到一条蜿蜒向前的爬行痕迹,学生读懂了士兵的英勇顽强;爬行的痕迹中出现了手枪和军刀,学生意识到战士牺牲了。可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

三、提高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影视艺术鉴赏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指向:必须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首位。

1.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摆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而不思的传统教学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讲授式变为启发式,将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将学生的“模仿——重复”变为“发现——探索”。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要多用影视形象说话,少用抽象表述,树立优秀影视作品也是教材的观念;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赏析,再由教师重点讲解;先由学生对影视内容质疑提问,再由教师点拨作答:先由学生就影视问题探究讨论,再由教师导出概念结论:尽可能多用小组观摩讨论学习,少用大班集体授课。

2.把握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利用形象的影视作品说话,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从教育的角度看,影视艺术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但这不是通过强制性灌输,而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作品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后提高,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优秀影视作品、影视片段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是不能速成的,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长期实践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制作设备是很容易的事,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却非一日之功,因而影视鉴赏无论是在影视专业教育还是在普及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影视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多看优秀影视作品,多比较、多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欣赏作品、解读作品。

四、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无论是影视专业教学还是影视普及类教学,无论是影视编导知识的课程教学还是影视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

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

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能“看懂”影视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蒙太奇、长镜头、空镜头、主观镜头、结构、细节、画面、声音、色彩、光效、气氛渲染、运动、节奏等)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3.影视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影视中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价值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巴黎圣母院》。播放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哪些对白生动地揭示了与吉普赛女郎艾丝米拉达有感情纠葛的四个男人的性格特征?每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观看中,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边看、边听、边思索、边记录:观看后,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由老师启发提示,得出结论。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大家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中是边播边讲还是播完后再讨论讲解呢?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后者,如果需要可以重播片断。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时代发展所赋予影视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开放性,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深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付庆军

第二篇: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摘要  影视艺术鉴赏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它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等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影视艺术鉴赏 被动性 亲和性 感受性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影视鉴赏活动是人类审美创作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艺术鉴赏活动的一种具体的、特定的表现形式。相对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文学等其他艺术样式来说,影视艺术是新兴的、独立的现代艺术,因此,影视鉴赏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鲜明的特点。

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特点是:

一、被动性

在鉴赏其他艺术样式的时候,观众或读者可以自己决定看什么和怎么看:然而,观众在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时候却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创作者首先规定好了影视作品表现的内容,不仅题材和故事情节是创作者已经设定好了的。而且从银幕和荧屏上所传达出来的影像内容也都已经完全确定,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这些内容:另外,创作者通过规定摄像机的摄制方位和运作方式,强制性地规定了观众只能按照它所设置的视点、视界和目光移动的轨迹,去观看影视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的视觉形象,观众没有选择观看角度的余地。因此,在影视鉴赏的过程中,观众的欣赏只能随着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的指挥棒打转转,从而使影视鉴赏呈现出鲜明的被动性特征。

影视鉴赏的被动性,还源于进行影视鉴赏的观众和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滞后性。在影视作品的创作阶段,无论是导演的“导”,还是演员的“演”,都是在远离观众的情形下进行并完成的,不会直接面对观众,在影视作品的放映阶段,观众面对的仅是在冷冰冰的银幕或荧屏上播映的视觉图像,而不是演员活人的现场表演。总之,交流与沟通的双方——创作者与观众总有一方不在场,这就无法实现在戏剧舞台上观众与演员之间现场的、即时的、活生生的交流与沟通。而只能把这种交流与沟通留到影视作品放映完毕之后,通过座谈、研讨、写影视评论或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感想等方式进行。然而,观众作为审美鉴赏的主体,他们观看演出时当场反馈的信息对演员的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戏剧演员往往根据观众的反映调整或加强演出状态,同时,这也可以体现出观众在鉴赏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是,在影视鉴赏活动中,由于观众和创作者交流和沟通存在滞后性,这就使得影视观众在进行鉴赏的当时处于被动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在观赏影视的过程中,尽管观众也常常会为影视所表现的内容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们不会把银幕或荧屏上的“人”当做生活中的真人,当做可以与其交流或沟通的对象。观众至多进行一些有限度的自我宣泄,而不会产生类似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戏剧舞台上观众要开枪打死“黄世仁”那样的极端反应。

仅就电影而言,其特定的观赏环境也使电影的观众不得不保持在一种被动的状态里。电影的观众必须始终保持所谓“全息性”的观赏状态,整个影院除了屏幕那个方框之外,都处在漆黑之中,此时,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高度兴奋,而其他感官则处于相对弱化状态,这必然诱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观赏影片当中。此外,观看电影具有集体性质,在这个临时组成的集体当中,观众的个人反应常常会受到整个影院里集体气氛的感染和制约。另外,电影观赏具有的一次性特点,也使观众不自觉地保持和坚持对影片的高度注意力。这些都使得电影观众在特定的观赏电影的环境中处于不以自己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被动状态。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戏剧的观赏环境乍看起来似与影院相同,但是由于观众面对的是演员活人,各种反应马上就会反馈到舞台上,并影响演员的表演。比如观众因演员的精彩表演而发出的掌声会激励演员更加努力,而如果观众皆昏昏欲睡,那必然会大大影响演员的表演欲望。因此,剧院和影院的观赏环境具有不同的文化性质,剧院的观众不会像影院的观众那样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二、亲和性

影视鉴赏的亲和性是和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逼真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人类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反映自身的真实生活情状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孜孜以求的目标。源远流长的绘画艺术和雕刻艺术是人类反观自身的重要形式,但一方面它们不能达到对所表现对象的完全逼真,另一方面它们又不能实现对生活的长度和广度的反映。照相术的出现,使人类可以看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形象,但这种对自身的反观仍然是有限度的,它只能展现生活的一个瞬间,而依然无法反映人类现实生活的长度和广度。戏剧艺术尽管能够通过活人的演出,比较真实、完整地展示人类的一个有一定长度和广度的生活过程,但由于其时空的限制,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及逼真性方面仍是非常有限的。其他一些艺术样式在反映现实生活的逼真性方面则更为不足。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的主体是“物”,而没有作为这个世界主体的“人”。杂技和魔术等虽然是活人表演,却没有多少现实生活的内容。曲艺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说唱出来的,并不直接呈现给观众或听众符合原貌的生活过程。舞蹈艺术靠人来表演,但也不表现人类某段具体的生活过程。文学、音乐、书法等艺术样式则根本不直接创造可视的生活形象。由此可见,只有影视艺术,才能通过创造与实际生活情况高度一致的逼真的形象世界,使人类反观自身的愿望得以最圆满地实现。

影视艺术虽然不是活人直接面对观众表演,但它却能够借助各种物质媒介和现代科技手段,把人类的生活形象和生活过程全面地、完整地、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逼真不仅是反映人类生活客观形象的逼真,而且可以达到对人的内在心理、主观情绪、细微感情变化反映的逼真。这样一来,观众会感到与银幕和荧屏的界限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犹如置身于银幕或荧屏所展现的生活情景中,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影视艺术中的生活最大限度地融为一体。观赏影视作品,我们常常会把某个演员误认为是影视艺术中那个非常熟悉、印象深刻的角色本身,这就是影视鉴赏的亲和性。

没有哪一种艺术样式能够像影视艺术那样使人类们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惟其如此,在进行影视鉴赏的过程中,影视艺术能够在更深层次、更高程度上帮助观众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这种对生活的感触,可以使观众重温现在的生活,促使他们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或努力寻求新的生活,从而使观赏者的生活状态更充实、更丰富、更健康、更有价值。看电影《茶馆》,可以使人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看《泰坦尼克号》,可以让人们感受爱情的刻骨铭心,看《大雪无痕》,可以让人们关注我国当前腐败和反腐败的艰巨斗争。诸如此类等等,都必然会使

观众在进行影视鉴赏的时候产生亲和感。

不仅如此,影视鉴赏亲和感的产生还在于观众在观赏时可以获得对“美”的享受。影视艺术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美的展出”。由于自身具备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影视艺术完全可以把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都包容进来,自然美、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艺术美等加在一起,可以在影视艺术中构成比生活更美的天地。影视艺术中往往不仅充满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演员也常常美丽多姿或英俊潇洒。在听觉上,不仅主题歌和插曲悦耳动听,更重要的,影视演员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会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所有的艺术都把对美的追求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因而艺术鉴赏本身也就是对美的体验过程:而影视艺术能够在相对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获得比其他任何一种艺术样式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美的享受,这些都有助于观众在观赏的时候产生亲切感、亲近感和亲和感。

三、感受性

影视鉴赏还具有感受性。艺术鉴赏活动必须要借助形象思维才能顺利进行。在影视鉴赏中,观众所面对的是直观的视觉形象,这些形象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激发观众的形象思维,从而使其感受影视艺术的巨大魅力。在影视鉴赏活动中,作为影视艺术的传达媒介——视觉形象,一方面通过视听渠道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将其蕴涵的信息内容传达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另一方面由于它们同生活形象的酷似,因而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就能够唤起观赏者既往的生活体会、感悟等精神活动。影视艺术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迅速激发观众的形象思维,这也就决定了在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的感性活动是主要的。其他一些艺术类型的鉴赏活动。尽管在激发观赏者形象思维时的方式和途径各不相同,但都不能像影视艺术那样具有激发的直接性,而必须借助于观赏者的丰富想象力来完成鉴赏活动。文学如此。音乐、舞蹈也如此,即便是绘画、雕刻乃至戏剧也都必须借助观赏者的想象,才能弥补这些艺术作品中没有完成或尚不完满的艺术形象,否则,观赏者就无法激活形象思维,完成鉴赏活动。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影视艺术为“感受的艺术”。

影视艺术传达信息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分布密集、速度快捷等特点。在影视艺术中,各种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的信息应有尽有,如现实的、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科学的等等,都通过影视艺术的各种内在构成元素和多样表现形式,如情节、人物、环境或图像、声音、色彩等,同时高速地灌输给观众。这就必然造成观众在观赏时,由于视觉、听觉及神经系统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从而使其情绪反应快速,感情作用明显。而相对来说,观众的思维活动,诸如回忆、联想、幻觉等则几乎没有展开和进行的机会,即便有,也是稍纵即逝,至于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如回味、分析、综合、思考等则更难实现。因此,在观赏影视艺术的过程中,观众真正活跃的精神活动,从生理到心理、从情绪到情感,都主要是感性的,而不会是理性的,至多观众在观赏的时候,从即刻的感受中有所领会或感悟。而在其他艺术样式的鉴赏活动中,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文学、绘画、雕刻、书法、建筑、摄影等,观众的观赏过程可以随时中断,从而使观众能够边欣赏边思考:即便是戏剧,也因其所蕴含的信息量小、信息内容单纯、传递速度慢而给予理性活动以施展的空间,至于戏剧艺术中的假定性和虚拟性则更需要理性思维来补充其所代替或象征的形象。

影视艺术的感受性还和鉴赏主客体对视觉形象的契合有关。影视艺术由一系列影像系统构成,在外在形态上,这些影像除了在放映时与现实社会的真实影像大小不同外(电影影像比现实景象要大,而电视影像则一般要小),没有什么其他不同;而同时,观众在观赏影视艺术时由影视艺术的各种信息所唤起的对现实生活的经验记忆,也必然是其在潜意识中形成的生活景象。观众在鉴赏活动中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凭借一种心理本能来检验这两种形象是否一致,即:生活是否就是如此。而这种检验,只能是感受。很多观众在看完某个影视作品后,首先议论的往往是影视作品中内容的真实性、细节的真实性、环境的真实性乃至情节发展逻辑的真实性。这其实就是观众在感受上述两种形象是否契合时的直接反映。与影视艺术相比,其他的艺术样式或本身缺乏完整具体的生活内容,如舞蹈、建筑、雕刻:或不存在直接的生活形象,中介符号是理性的,如文学:或本身就很抽象,如音乐、书法;戏剧艺术也主要借助语言或演员的虚拟表演。因而,它们的艺术鉴赏活动根本不追求或不主要追求艺术形象与生活景象的契合,鉴赏者也不会通过调动自己的注意力去感受对象,进而检验艺术形象与生活景象契合与否。

透过影视艺术鉴赏的这三个主要特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观众是坐在银屏前被动地观看影视作品,但影视作品反映生活、创造影像的逼真性、直观性,使观众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接收影视创作者用声音画面传达的信息,感悟影视作品视听语言的独特韵味。

作者:曹毅梅

第三篇:影视鉴赏课程教育任务浅议

【摘 要】在互联网络与现代科技产品的迅速普及应用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读图时代。高校普遍开设的影视鉴赏课程,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影视理论扫盲之外,还应完成对大学生的艺术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创造力培养等任务。

【关键词】影视鉴赏 课程 艺术教育 任务 功能

随着互联网络与现代科技产品的迅速普及应用,当代大学生正在从以往的读写时代逐步进入了视听时代。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触到各类影视作品,其中良莠掺杂,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与人格的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他们平常接触到的大多是流行时尚的东西,甚至是庸俗的东西,对真正代表人类文化精髓的影音作品却缺乏了解。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看懂爱森斯坦、奥逊·威尔斯、伯格曼、戈达尔、阿伦·雷乃等电影大师的作品呢?

影音作品能够直观地、形象地再现客观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也迅速地被吸收到影视艺术制作中来,使得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日益丰富。各种影视语言的充分结合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那神奇世界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影视艺术教育能使学生在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更敏锐地观察世界,并能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这种教育与通过课堂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等重要,能够起到直接说教难于达到的效果。

当前,大专院校普遍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其中,影视鉴赏类课程如《影视概论》《影视鉴赏》《影视传播》等已经成为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必开课程。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是影视鉴赏课程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艺术作品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比如鉴赏中国电影,史可扬先生在《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中这样说道: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要想使学生领悟到优秀电影所蕴含的审美观念、文化底蕴和道德情操,就必须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去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同时建立起艺术和美的形象直观的概念。

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也是影视鉴赏课程不可回避的责任。好莱坞从来都是以票房论英雄,但也从未缺乏过“主旋律”电影,“美国人在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观念通过好莱坞大片向全世界传播。个人英雄主义、金钱至上、追求感官刺激的思想也在其影视作品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国内的部分影视作品为追求票房,越来越脱离现实,过分倾向于通过夸张离奇的审美方式去描写脱离现实社会的幻象,这就会误导学生,使他们扭曲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消磨了学习工作的意志,不仅不能鼓舞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反而会滋生追求享乐,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

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影视鉴赏类课程可以完成的任务。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影视艺术课程,说白了就是想看电影,同时也想对感兴趣的艺术史论方面的理论有所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视鉴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梦幻制造者”——影视作品的深入分析,去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影视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及它的独特制作过程,给人们的想象力以极大的鼓舞和施展空间,让人们在其中尽情放纵、发挥;而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影视,对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调动并开掘科学与智慧等方面潜质,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影视鉴赏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诉求。对诸如“蒙太奇”“长镜头”等专业术语,应结合具体实例来进行讲解。注意选取影视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放映解析,应当让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影片所传达的关于人类自己的真实表述和美好想象,从而不断开阔眼界、接受教育、提升鉴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

协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影视鉴赏类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当前的网络时代, 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主要接触者和参与者, 通过网络观看影视作品已成潮流。构建信息化的校园影像文化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建立有效的网络载体,引导师生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影音信息,营造健康活泼的、信息化的校园影像文化生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建设融科教思想于一体的校园影视网站,可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使之成为服务于校园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

总之,影视鉴赏课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思考,探索、寻求一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并能贯彻人文教育理念、启发学生心智、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使其审美心理逐步趋于健全的教学之路,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其应当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庆妍,王绍维. 影视鉴赏[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旭光,戴清. 影视鉴赏[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牛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