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影评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海洋天堂影评范文

《海洋天堂》影评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大福是个从小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父亲由于病痛面临着死亡从而教会他生活自理的能力。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会重复刻板行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而这些在大福的身上似乎都有所体现:大福没有说出过整段完整的话,右手经常摇来摇去,对于圆形的像鸡蛋的东西很执着,在气愤时会狠狠地咬他的父亲或是自残。这些都是让人很心痛的行为。

大福从8岁开始上培智学校,对他的自身成长有了很大的帮助,从刚到学校时一句话都不说到后来的可以和外界有所交流,特殊学校的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影片整体围绕着父亲教会大福适应社会,生活自理的能力,特别是父亲反复的教大福怎样上下车、怎样煮鸡蛋,这些与实用主义的目的相一致,所谓实用主义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即教育是一种生活需要,这一点在特殊儿童教育上尤为突出。

父亲告诉大福毛绒狗不放在电视上,并用实际行动将狗从电视上拿下来放在沙发上,但是大福却总是将狗放在电视上。父亲利用反复强调来重复这个动作、这句话,利用隐形教育对大福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影片的最后,特写大福将毛绒狗从电视上放到了沙发上这一镜头,说明通过父亲的努力教导,大福最终学会了。父亲对待大福是耐心宽容的,一遍遍的重复这个动作,使大福加深印象,形成条件反射,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说就是“强化”,来使大福学会这个技能。

大福第一次独自坐公交车时,不会下车。之后,父亲在家中创设真实情景,还原公交车上的布局和场景,细致到电风扇的摆放位置这些小细节。通过还原真实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反复教大福学习下车,最终达到了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父亲还运用到了强化理论中的奖励策略,即正强化,通过语言上的夸奖你真乖来给大福进行强化。当然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在整部电影中经常在说:“大福最乖了”“大福是最聪明的”这样的话。而在教大福认钱的时候,则是“负强化”,即不认得就不许吃鸡蛋。

这一幕我的印象很深,父亲一遍遍的喊着:“上东路到了,有没有人下车。”很让我心疼,父亲的耐心、父亲的容忍都牢牢地记在了我心里。还有教大福煮鸡蛋、教大福脱穿衣服、教大福识路、教大福拖地等很多,无不体现父亲的耐心。于特殊儿童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面对接受学生的困难和缺陷,这也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始终都有一种无力感,即特殊人群教育社会缺失的无力感。影片中当父亲知道自己得病的消息后联系各个机构和学校,想要为大福找到一个容身之所,未果。大福虽然得了孤独症,但是在父亲的努力下,最终也取得了教育成功,学会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教师用对了方法,因材施教,任何学生都是很有发展潜能的。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不要轻言说放弃。相信影片的最后,即使大福是个孤独症患者,在父亲的谆谆善诱下,在大家的关心和爱护下,也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

第二篇:影评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影评

90分钟的《海洋天堂》,像一部温情细腻缓慢而又充满感情的小说。近乎无法抑制的泪水给了自己强烈的反击,虽然是从开头就预料到的结局,却不曾预料到的情感爆发。

一个沉溺于自己世界的孤独症孩子,他开心时的笑脸,真诚的双眼,让人温暖;他幸福时修长的手指晃动在空气中欢快的摇曳,他寒冷时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实的触摸感,他害怕无奈时大声的喊叫,他愤怒委屈时不停抽搐的身体以及在父亲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儿,他自由时像鱼儿一样在海洋中的无拘无束……这一切都昭示了:他是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表达,只是他充满了惧怕,所以他选择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孤独的自己。该怎么说明他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纷乱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单的自己,还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难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剩下自己又怎样?有那么伟大的父亲的爱,有海中一直陪伴自己的大海龟,有温暖的阳光,又宽广的大海,难道他是不幸的?

影片的最后,看到大福自己脱衣服,自己上下车,乖乖的把电视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认认真真的拖地,自己煮蛋的时候,情感在冗长的沉睡之后,盛大的像自己扑来,眼泪无法抑制,也无法叙说真正哭泣的原因,文字的苍白与单薄被自己深深察觉。那些父母亲在琐碎的生活中给的点滴的爱,只有在一个人承受的时候,才会被自己察觉,才会猛然间醒悟,那些深沉,那些无私是多么弥足珍贵。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自私,发现自己的渺小,发现那永远报答不完的深深的亲情。

海洋天堂,一个永远有自由,有父亲,有依靠的地方,那是内心最后的归宿,最舒适的栖息港湾……

第三篇:海洋天堂的影评

影评

--《海洋天堂》

海的天堂里有着父亲对儿子全部的爱。那种爱虽没有母爱的细腻,但是它有山一样的壮伟!

这部影片上映很长一段时间了我都没有看,我原本以为《海洋天堂》是一部无聊的世俗电影。然而这个想法在我看完海洋天堂后彻底破碎,我为我之前的暗自评价而感到羞愧,这样一部影片怎能被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高中生这样评价呢!

在《海洋天堂》这部电影受封多个电影奖项和好的口碑后,我才明白自己的错,我不该那样从表面去小家子的理解一部好的影片,看完这部影片后,给予我的不只是眼泪,更多的还有震撼。。。

爱无须解释、每个人每时每刻每秒都有爱、母爱犹如晴天里阳光下那丝丝的光线.......父爱一种坚持、一股力量、一种能在风雨中给你安全、爱始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海洋天堂很有爱、那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父爱!影片当中的父亲身患癌症却一再坚持的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为儿子倾出所有,包括他对儿子所有的爱,他的儿子患有孤独症,但是父亲依然是在妻子去世后陪伴儿子左右。儿子开心时陪着儿子乐,儿子暴躁不安时也总是很理解和关怀的帮助儿子,教

会孤独症的儿子学会自己煮鸡蛋、穿衣服、坐公交、拖地。。。片中在父亲最后的那几天里,父亲穿着海龟服陪伴着爱游泳的儿子,总是告诉儿子过几天自己会变成海龟陪着儿子,这样父亲觉得自己走后儿子还是会在自己的陪伴下生活。虽然儿子从未说过他爱父亲、也没有回答父亲假设死后会不会想他的问题,但就算这样父亲还是相信儿子就如他一样的爱对方。在父亲去世后,儿子没有哭,没有暴躁,他每天都像父亲之前教他的那样活着,自己穿衣服、自己煮鸡蛋、自己坐公交、自己拖地。。。让很多观众更为感动的地方便是影片当中最后的那个场景,儿子开心的趴在海龟身上游泳,就像之前他趴在父亲的后背上游泳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儿子虽然患有孤独症,但他对父亲的爱永远不会因为这个病而消逝。大爱无边,影片中的父亲就充分的给我们诠释了“父爱如山”这句名句,我被这部影片所震撼是因为我没有想到一些简单的细节、简单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最真实的感动! 我喜欢这部影片。

除了喜欢,我还从影片中发现了很多真理。不论母亲平日里有多么的能唠叨,父亲在教训自己的时候有多么的严肃,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着父母多我们无限的爱,任由我们怎么拿也那不光的爱,我们和父母生活的日子里,有许多平常而又频繁的琐事,那些事看起来不起眼,可仔细瞧瞧,会发现那里包含着父母对我们全部的爱。不管谁抛弃你、欺负

你、父母永远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家吃饭。。。

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充满着温暖和爱,这就是父母对我们永远的爱!就像《海洋天堂》里那最简单最平凡的事物才能真正打动观众。无论我们如何他们总会为着我们,成为我们身后的港湾!愿天下爱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平安健康!高二五班姬树敏指导教师:康婷婷

第四篇: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观后感

这已是我第三次看《海洋天堂》,但我的心灵依旧被伟大的父爱触动。整个故事有一种掐人咽喉的室息,每看一次,我的泪水都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贯穿整部片子有四条主线:死亡、亲情、绝望,以及若有若无的希望。

父亲老王已经是肝癌晚期,因为不放心儿子一个人生活,萌生了两个人一起跳海自杀的念头,而儿子大福强烈的求生意识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转而去设法寻求社会上的帮助。片中老王向各个有关的慈善机构寻求帮助,在屡次碰壁之后的一句“孤儿院嫌他老,养老院嫌他小”让人心酸。老王最终通过以前一直照顾大福的刘校长找到了一家专门照顾自闭症儿童的慈善机构,虽然才刚成立不久,负责人的热心跟负责任让老王终于可以比较轻松地把大福托付于此。但是大福显然不会很容易适应环境的改变,连游泳时间的改变都让他非常不适,更何况离开父亲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老王只能尽全力帮助儿子,教他基本的坐公交、煮鸡蛋、认钱等最基本的生存常识。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影片的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这部分来描述的,中间有很多让人感动的镜头。片尾,老王去世,大福白天留在海洋世界清洁场馆,晚上回疗养院休息,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跟着“海龟爸爸”一起在水里畅游。

《海洋天堂》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对自闭症儿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人陌生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闭症儿童不谅解,给他们不公平的待遇,歧视甚至甚至排斥他们。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有千分之三的自闭症患者,有千分之六的患者家属在遭受自闭症对家庭带来的困境。自闭症儿童这个边缘的弱势群体有个浪漫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是来自星星之上的孩子,用星星之上的话与世界对话,不是他们难以理解我们的世界,只是我们难以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中的大部分连亲近父母都很难,还有,由于我国的保障机制和福利体系还不完善,专门照顾自闭症儿童的机构还是非常缺乏的,所以,他们的家庭在照顾他们的时候要承受很多压力。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多加关注这个弱势群体以及他们的家庭,公平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影片中,老王在为大福找机构时的遭遇,实际上是中国自闭症患者遇到的现实难题:培智学校只管九年义务教育;孤独院、福利院、养老院没有专业的陪护人员,也不收自闭症患者;在商业保险部分,保险公司嫌风险太高,将自闭症患者排除在参保对象外;普通人享受的医保系统没有自闭症患者;在社保部分自闭症患者很少有就业机会。这种种的赤裸裸的现实,暴露了我国在自闭症患者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问题,丞需完善。

自闭症患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不是单靠人们的同情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完善法律和制度,专款专用,让这个弱势群体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第五篇:海洋天堂

1. 大福的手势

这是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我在第一遍看本片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个手势给予特殊的关注,只是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病理的外在表现。而事实上在后来几番重看过程中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影片中的大福从一开始到最后一直都做着一个似乎是莫名奇妙的手势:左手举起,张开手掌,手指不断抖动。这个对于观众来说并不理解的手势,个人认为,这正是他向外界展示他内心的唯一窗口。影片开头就一个大福拨弄海水拍打浪花的手的特写,这是大福与水的第一次碰撞,是大福与水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物的关系的建立,由此可见大福是极端喜欢水的,为大福后来喜欢甚至陶醉于游泳建立起了内在根据,当然这里面也有关于他妈妈等诸多事情。同时,大福的手势在影片中的作用非常独特,影片中大福跟人打招呼都用这个手势:第一次来海洋馆用手触摸鱼缸;在海洋馆里用手拍海豚额头;在大雨中张开双臂,感受雨打手掌的感觉……这些都是大福这样一个孤独症患者与外界的交流方式,刘校长说过,大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内心并不是糊涂的,而是不会用言语表达,那么用手来接触外界就好像是他内心与外界的交流。在海洋馆遇见玲儿地那场戏中,大福在水里使劲去抓玲儿掉落的皮球,张开双手,却怎么抓都抓不到,最后在水里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在跟玲儿熟悉之后,两个人张开手,手指头碰手指头,这就是一种交流,他跟玲儿之间的心灵交流,这种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也是最直接的,只有最了解他的人才懂得,也就是说,从认识玲儿到跟玲儿熟悉,手势这个细节在建立人物关系,推进人物关系及其叙事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大福搬进刘校长的学校,因父亲不在身边而闹脾气,后来父亲前来陪他那场戏中,父亲跟他同时躺在一张床上,后来父亲起身,大福却伸手过来,标志性的手势,父亲将自己的手与大福的贴在一起,很好的表现了大福的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也体现了父亲与大福之间的心灵交流,与上面的解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父亲死亡后,大福跑到路边去触摸花朵,这里其实是人物关系的进一步升华,父亲走了,玲儿也走了,周围的一切对大福来说变得异常陌生,花朵就像是父亲跟玲儿的手,在这里人物关系发生了转型,从父亲跟玲儿转到花朵上,个人认为这不是人物关系的丢失,而是进一步升华。

2. 玩具狗

柴嫂送给大福的玩具狗在影片中非常有意思,很多观众对这只不会说话但很讨人喜爱的玩具狗给予了特殊关注。柴嫂送玩具狗来,父亲随后将狗放在电视上,被大福偷偷看见。后来父亲便多次发现狗被大福摆在电视上,这个细节在这里不管是设计悬念还是推进人物关系、推进剧情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后来大福被留在刘校长的学校,人物关系处境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大福跟父亲第一次分开,此处这个细节便恰当的出现:父亲回来,看到狗放在电视上,但是这次他并没有将狗彻底拿开,后来带着笑容将狗又放在电视上,并站在以前大福偷看的地方模仿大福的样子。后来大福离开家,搬家的时候大福抱着玩具狗,这里的人物关系较前面又有了变化:大福跟父亲又在一起了。父亲死后,大福亲自将狗摆在电视上,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人说狗不能摆在电视上了,人物关系发生了几次变化,玩具狗这个细节都恰到好处的出现,很好的推进了叙事。

3. 信件

信件这个细节,在本片中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是设计悬念,影片开头不久,就出现了父亲写给柴嫂的这封信,但是导演并不急于让观众知道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后来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大福展示出来,悬念进一步加深。其二是构建、推进人物关系,这里主要是父亲跟柴嫂的人物关系,信件的出现建立起人物关系,后来信件被柴嫂发现,谜底揭开,柴嫂知道了详情,知道王心成并没有带大福去治病,而是去投海自杀,柴嫂跟王心成的关系更

进一步,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柴嫂仰慕他这么简单了,以至于后来她主动提出抚养大福,跟这封信件的发现密切相关。其三是对大福人物形象的塑造,跟玩具狗一样,被大福一次又一次的放回原地,是有原因的,这一点再后面会具体分析到。

4. 鸡蛋

鸡蛋这个细节在片中的作用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从构建人物关系层面来说,它以大福为中心形成了:大福——父亲、大福——柴嫂、大福——玲儿、父亲——柴嫂。

在第一组人物关系中,父亲一开始给大福打鸡蛋,后来在海洋馆哄大福不要去游泳回家打三个鸡蛋,大福却偏偏去游,鸡蛋是推动了人物关系和影片叙事的;紧接着父亲教大福自己打鸡蛋、煮鸡蛋,这里人物命运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父亲不再想带着大福一起走了,而是要教会大福基本的生存技能;父亲死后,大福自己煮鸡蛋、在海洋馆自己吃鸡蛋,大福学会了基本生存技能,推动了人物关系及其剧情的变化,鸡蛋串起大福跟父亲之间的故事及情感,其力量是巨大的。第二组里面,柴嫂几次送大福鸡蛋,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推动了柴嫂跟大福之间的人物关系。第三组大福跟玲儿,主要细节点在玲儿的皮球,但是鸡蛋在这里代替了皮球,以换位姿态成功地建立和推进了大福跟玲儿之间的关系,大福第一次见玲儿是在海洋馆,玲儿当时拿着三个皮球玩,有一个掉进水里了,后来大福对这个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至于在父亲教他认人民币面值大小的时候,他将鸡蛋抢过来兴奋地抛了起来,他是在模仿玲儿;后来大福偷看玲儿表演,最后将三个鸡蛋塞给玲儿,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高潮点,大福作为一个孤独症者,甚至都不让柴嫂碰一下他从海边捡来的海螺的病人,能主动给玲儿鸡蛋,这足以说明,玲儿在大福心目中的地位已是非同寻常了。

5. 皮球

玲儿跟大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皮球建立的,大福第一次在海洋馆遇见玲儿,首先出现在画面中的是玲儿玩的皮球,由此细节带出人物(玲儿),带出人物关系。后来大福见玲儿都是玲儿在表演抛皮球,不断吸引着大福的眼球,也就是推动者故事的发展,后来大福错把鸡蛋当皮球,在家兴奋地抛,继而又送玲儿三个鸡蛋,其实都是皮球“惹的祸”,要不是这个细节,这组人物关系将大打折扣。

6. 花

花作为一个特殊的自然装饰物,在影片中的作用比较隐晦,个人认为,通过“花”这个细节,巧妙地构建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大福跟父亲回到家,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浇花,嘴里不断念着“花”,后来大福又在阳台上浇花,如果说到这里还不明显的话,那么后面有一场戏就很好的表现了大福跟他所处的环境的一个关系。父亲带着大福去刘校长的学校去找刘校长,在楼梯走廊里大福看到了花,停了下来,嘴里也念着“花”。为什么说花能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我在这里的理解是,从后面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大福从小就在这所学校生活,后来跟父亲住一起了,为什么大福对于“花”这么情有独钟?可以推想,正是大福小时候在这里待着,在这所学校,浇花就是这些患病孩子学习的课程之一,大福从小对花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正是在这所学校里形成的,由此不难想象大福以前在这所学校的生活状况。所以当他在离开学校跟父亲住一起的时候,家里也有养花,所以才有大福一进门就开始浇花的画面,从人物习惯性动作中窥测其生活习惯及其生活环境状况。

7. 大福爱整齐

大福作为一个特殊的孤独症患者,影片中从始至终都有一个非常抢眼的特点,就是他爱整齐。父亲带着大福跳海自杀未遂回到家,大福进门后导演有意给了一个大福换鞋的特写,可以看到大福将鞋非常整齐地摆放,不仅仅如此,还有很多,比如摆筷子、在柴嫂店里摆放货

架、摆凳子、父亲教他认识人民币时将父亲撒乱的钱重新摆放整齐等,最后父亲死后大福自己煮鸡蛋时又将旁边的扫帚摆得整整齐齐。

我不能阐述这个细节在影片中到底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但是能看得出这个细节的设计与其他细节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爱整齐是大福的一个生活习惯的话,那么前面探讨过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大福为什么对花情有独钟?为什么将玩具狗一次又一次地摆在电视上?为什么老把信件压在沙发下?从大福的角度来讲,大福的生活是单纯的,在他首次接触某一件事情进而记住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么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当他看到父亲将狗摆在电视上,那么在他的心里,这个狗就应该摆在电视上,因为这是父亲教他的,他看到父亲就是这样子做的,从而认为这样是对的。那么这个大福爱整齐的习惯,就是他生活习惯的概括,是单纯的,一成不变的,令人欣慰同时也是令人心酸的。

此外,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钥匙、衣服的标签、电话、乌龟等等。本片以细节取胜,在细节中构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渐推进叙事、积累情绪、最后使得观众陷入细腻而感伤的故事和情感当中,欲罢不能,泪流满面。其中,细节的作用不可低估,值得进一步揣摩。但是,本片也存细节运用过多的嫌疑,在实际拍摄时如何掌握细节的度很难取舍,需要继续探究。

上一篇:话题作文专题范文下一篇:菏泽物业收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