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高级教师职称论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评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媒体报道,今年年初,山东潍坊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束。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成为中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业內人士称,从普通教师到小学正高级教师,这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跨越。

第一篇:评高级教师职称论文

重庆中小学教师可评正高级职称

5月24日,重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召开。根据《重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本次改革将统一设置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中小学教师职称将设置五个等级: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和正高级教师(正高)。相比之前,中学教师增加了正高级职称档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增加了副高级、正高级两个职称档次。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申报条件包括师德师风、基本资格、教育业绩、教学业绩、科研业绩、优先条件等六方面。新职称(职务)评定按照市级重点中学、城区普通学校、乡镇普通学校、村校教师等四个层次,提出课题和论文要求。其中,对村校、教学点及区县内个别条件同等艰苦乡中心校教师,不作论文发表和课题要求。

来源:重庆市教委网站

第二篇:全国首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出炉”

媒体报道,今年年初,山东潍坊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束。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成为中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业內人士称,从普通教师到小学正高级教师,这是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跨越。(见《金羊网》,龙涛/文)

自1988年中小学教师设立职称起,按当时的规定,小学老师最高只能评到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中级职称。2000年开始,潍坊市在教师职称改革中,首次在小学教师里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200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在山东潍坊、吉林松原、陕西宝鸡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试点改革,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中小学教师可抨正高级职称。要求必须符合承担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等条件,共计有18项被细化的涉及教学业绩、业务、教研等内容,非常严格。

2010年12月底,两部委正式核准潍坊17名中小学教师为正高级职称。姜言邦成为全国首位正高级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将与大学教授等同。潍坊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这次职称改車试点打破了“天花板效应”,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推进了城乡之间、各学段之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同时改革之后,职称评聘的自主权还给了学校和教师,规定评审方案完全由学校来确定。许多教师表示,希望这项政策能尽快推广,让更多老师享受这项政策。

姜言邦的“小学教授”梦这样做成

1982年7月,从山东潍坊市昌邑师范毕业的姜言邦进入现在的昌邑第一实验小学,除了教语文外,整个学校音、体、荚课统统被他承揽下来。20岁的他当时月工资约50元。上世纪80年代末,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由此,我国开始开展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解决教师住房等措施,使教师队伍逐步达到数量适需、质量提高、队伍稳定。

1988年的一天,从教6年的姜言邦第一次从同事口中听说了“职称”这一词。这一天,是潍坊市第一次进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定的首日。那年,经过工龄和学历认定,姜言邦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相当于初级职称。姜言邦明显感受到,有了职称后老师工资提得快了。

按照当时的规定,小学老师最高可评到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申级职称。为此,善于学习的姜言邦在教学实践中开始了思考。备课时他总写好两份教案,其中一份作为自己不断思考课堂教学的学习材料。这一做法不仅在短时间迅速提升了姜言邦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且受到了学校及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姜言邦还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大量发表论文,带头搞科研。由于是中专毕业,学历层次限制了职称晋级,姜言邦还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本科进修班,拿到了本科学历。1993年,31岁的姜言邦被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他又成为山东省教学能手。

为了鼓励优秀、拔尖的教师,2000年开始,潍坊市在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中,首次在小学教师里增设了“中学高级教师”,相当于副高级。“潍坊市给每个县的名额不过一两个,最终就选了我一个。”姜言邦说。这次职称提升后,姜言邦成为昌邑首位“副高级”小学教师。姜言邦觉得这次职称“真到顶了”。

根据潍坊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办法,要想评上正高级职称,必须符合共计18项被细化的条件,可谓严之又严。“正高级,那可是教授待遇啊。”身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姜言邦起初想都不敢想,但是看了看申请条件后,自认“够格”的他鼓起勇气进行了个人申请。2010年12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正式审核批准潍坊的17名中小学教师为正高级职称。姜言邦成为全国首位正高级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将与大学教授等同。

如今,姜言邦已有了奎聚街道教育办主任兼奎聚中心校校长的行政职务,但是他始终未离开教学一线,担任着奎聚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从工作到现在,我买了有万佘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了。”姜言邦说,每次到外地开会,他也不忘抱回厚厚一摞书。除了通过阅读大量教育论著来丰富理论知识,姜言邦还坚持写读书体会。截止到目前,他已在各级教育媒体发表论文100余篇。(见《羊城晚报》,韩镇、张蓓/文)

第三篇:评职称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广大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此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公信力,还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我省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大家要求深化改革的呼声很高。

为解决这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的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职称制度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近年来评审工作实际,深入论证并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8年8月出台了新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

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称方面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评上高一级职称。在此,我们通过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中的三个关键词和九个引导方向,来帮助大家准确把握职称评价新标准,从而找到专业成长方向,明明白白评职称。

一、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能力

重能力,扭转唯论文倾向。新版职称评价标准在重师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注重日常评价、注重业绩,改变以往职称评审中重证书、轻实效的现象。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在申报高级及以下职称时,不再把发表论文、出版论著作为硬性要求,而是重点考核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教育经历和实际工作效果,从而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聚焦课堂上,驾驭好个人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三驾马车”。

关键词2:倾斜

第一,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一线教师扎根基层;向长期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倾斜,鼓励他们致力于立德树人。对学历与申报专业问题进一步放宽,尤其是对小学和农村基层学校教师做出更加宽泛的要求;对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的人员在班主任工作年限上进一步放宽,由3年调整为1年以上;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要求放宽到“合格”等级,破格人员也相应降低要求;对业务考核标准进一步降低,如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的人员近5年来教学效果评估获“优秀”等次由5个学年下调为至少有2个学年;对基层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业绩降低要求,如城市教师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由原来的省级课题前3名,下调为满足市级课题前3名及其以上层次(省级课题所有参与人员),农村学校教师同时降低一个级别;大幅度降低一线教师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学术要求。

第二,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农村学校教师讲课答辩单独评价,不与城市教师的讲课成绩一起比较;业绩降一档,比如城市教师要提供省辖市级的奖项,而农村教师提供县级奖项即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明确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同样的结构比例,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结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的现象,增加农村教师职称评审的机会;对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实行政策托底,即在农村一线教学满30年以上、距退休5年内的教师,可以不受学校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考核认定为一级教师(中级)。

关键词3:分类

立足我省省情,借鉴其他省份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中小学教师所在岗位划分为教师、教研员、校(园)长三类人员进行分类评价。对兼课和兼任教学管理的人员申报身份进行明确,把校领导和中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业绩与学生管理工作统筹考虑。课时量符合要求的按照一线教师申报,课时量不足的按照同级教研员申报。同时,分类评价还体现在将农村与城市教师分开评价,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分别评价等方面。

二、九个引导方向

1.将师德放在首要位置

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的首位,实行违反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日常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全面考查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引导学校强化师德考核,体现奖优罚劣,探求建立诚信承诺和失信懲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2.进一步加大向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及一线教师的倾斜力度

为鼓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教育,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专业要求,侧重考查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二是对农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参评教师不再把素质教育作为硬性条件。在农村和特殊教育学校连续任教满15年或20年的,以及在农村连续任教30年的教师,申报相应层次职称时,视讲课答辩情况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对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满15年,现仍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予以倾斜。

3.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申报正高的任职年限由8年调整为6年,其中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突出贡献或卓越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再适当放宽任职年限1—2年。对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称号、国家级综合表彰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者,在正高级教师评审时给予适当倾斜。

4.分类施策,培养更多的教育家型教师

为更好地落实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我们结合调研和周边省份正高级教师的职称标准情况,作如下调整:一是一线教师弱化论文要求。只要课题符合要求,其论文不再要求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在教育教学类CN刊物上即可;校长由原来要求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降为1篇,同时将第一作者的论文纳入评审条件。二是奖项要求的组合更加灵活。如,原标准的“省辖市级学术技术称号;省特级教师;教师节期间获得省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四个奖项组合中“省辖市级学术技术称号”必须先具备。新标准中上述四个奖项具备任何两项即可。三是切实保障一线教师的评审职数。明确专职校长、教研员不能以教师身份申报正高,对校(园)长、教研员评价的重点不仅局限于教学能力,更关注其教学管理、教学思想、办学效果、示范引领及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突出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导向。

5.素质教育、教科研充分发挥地方作用

素質教育方面的业绩条件,从2014年开始提出,至今已经4年,但各地素质教育开展评比进度不一,规范程度参差不齐。自2018年起,新标准充分调动市、县(区)两级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地方主体责任管理,更好发挥地方作用,引导开展素质教育:一是获奖层级要求由原来的市级调整为县级,课题由省级调整为市县级。二是对讲课答辩符合要求,长期带班班主任、农村学校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作硬性要求。

6.突出能力、经历和实际贡献

新职称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师德为先,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对课时量、担任循环教学、班主任经历、教育管理和从事教研时间均有明确规定。如申报正高级职称,要求教师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5年以上,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

7.切实为参评人员减负

一是对原标准进行分层梳理,优化完善,制定出相对简化的评价标准。二是体现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将能力和经历方面的内容认定权限下放给学校或用人单位,即只要单位同意对教师的能力、经历出具相关证明,评委会便视规范程度予以认定。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上述各环节实行“谁认定,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办法,凡出现造假行为的,经举报核实,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相关签字人的责任。

8.引导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新标准规定,各地党委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与同级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享受同等待遇,纳入认可的表彰范围。此举将吸引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积极要求入党,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9.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

新职称评价标准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大了职称评审失信惩戒力度。为确保评审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零死角”“零漏洞”,不仅对参评对象及其单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违纪违规行为,还增加了针对有关评审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明确监督细则及管理办法。

新职称评价标准强调了集体推荐的必要性,用人单位要出台推荐办法并成立不同形式的职称推荐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职称评审中失信行为的处罚和追责力度,努力为中小学教师创造公平竞争的评审环境,提升职称评审的公信力。

作者:杨海涛

上一篇:金融学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