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23-01-2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商业银行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风险管理水平的增加, 这些风险的存在, 不仅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收益, 还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生存危机, 并引发金融、经济、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 做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简述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风险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金融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是银行在经济活动中, 因事前不能预料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实际的收益和预期的收益相差较远, 进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取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和机会。这种可能性存在于银行的每项业务之中, 且根据不同的风险原因 (如:经济环境中的风险不确定、信息不对称等) 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性风险等, 此些风险虽然对相关参与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但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主要的, 即不仅影响着微观中各经济主体的相关决策和收益、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可行性, 还不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运行中, 合理运用相关科学方法进行预防、分散或转移各项业务风险, 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 以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其目标有效保障了商业银行系统的稳健运行安全、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利益、为国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等。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微观层面;二是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预期收益的可靠性。商业银行是商业资本的集合体, 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又是“风险机器”, 如果不顾一切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就会诱发银行风险隐患, 造成损失。因此, 只有做好风险管理, 才能降低或避免风险损失, 取得良好收益; (2) 确保银行现金流的稳定, 使其经营活动免受风险因素的干扰,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稳定经济秩序。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其经营风险的传染性与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相互关联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在客观上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层面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 为各个金融业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 甚至动荡。加之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 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更加严重。在此环境下, 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这不仅是积极参与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展自己、保护自己的需要, 更是适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参与竞争的迫切需要。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风险管理体系上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当前,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如:风险甄别系统、风险报警系统、风险决策系统、风险避险系统、全程监控系统, 这些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成为了各项银行业务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即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防控体系。

(二) 组织结构不完善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中虽然设立了专门的资产风险管理部门, 但是职能比较单一, 更多地侧重风险尽职调查及事后对已经形成的信贷风险进行资产清收、保全、审核, 缺乏从真正意义上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超前、适时的评估、测量和管理的部门。同时由于业务风险管理分散于不同部门, 对内部风险计量的技术性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

(三) 公信建设落后

当前, 各个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不断完善公信建设, 但是这种创新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既有我国人口基数大, 建立完善的公信系统非常困难, 又有我国诚信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公民自身的诚信意识不强, 社会公信环境不佳。这些不良因素, 导致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骗贷”和“赖账”的问题, 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风险。

(四) 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 这也就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然而, 当前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高层次的具有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型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对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评估、预测、防范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四、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商业银行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也是很难预测的, 它具有不确定性的形式。因此, 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是我国银行业开放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制, 有效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即需要商业银行加大对信息披露的力度, 自觉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从而加强自身的风险预警能力, 将各类风险控制在萌芽中;二是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工作取得良好实效的关键和保障;三是完善约束机制。防止银行决策者因为自身原因而导致决策出现问题, 确保银行决策的准确性。

(二) 强化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是商业银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就要实现整合与改进, 确保风险管理与组织结构协调统一, 提升风险管理的传递效率。采用从上到下的管理结构, 由主要风险管理领导引领, 增强风险管理的传递效率, 确保商业银行决策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控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在监管上, 风险管理部门要做到全方位、多层面地对各部门的操作流程以及风险环节进行监控, 防止出现规避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在风险管理和监控工作中要做到公开透明。

(三) 提高社会公信力度

良好的社会公信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对商业银行而言, 具备完善的社会公信体系, 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那么, 如何完善社会公信体系, 就需要政府和商业银行共同做出努力。即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收集社会公民的信用信息, 商业银行做好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并将内部的公民信用信息与政府部门共享。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正确引导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信用信息共享, 从而避免因银行信息沟通不畅所带来的信用风险。此外, 在征信系统建设方面, 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良好经验, 并结合本国国情合理地引入评级、分级的信用结构, 使得每一个公民和组织的信用状况公开透明、可查可核。

(四) 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要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效, 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具体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高校金融专业教育。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地和输出地, 要培养高端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就首先要依靠高校的金融专业教育, 提升金融专业的教育水平, 尽早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二是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重视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 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举办各类相关的金融风险高级研修班, 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金融风险控制专家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授;一种是选派比较优秀且具有发展潜能的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或金融机构进行学习深造和培训。

总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明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 正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 从而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银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重要意义, 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提高社会公信力度;培养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重要意义,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任正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与风险控制-释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5.

[2] 赵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 2018.09.

[3] 谭成 (导师:李立辉)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评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05.

上一篇:导游援藏政策对西藏旅游的影响研究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