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作文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成长的阶梯作文范文

我的成长阶梯作文500字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时,书籍,像一块方向牌;像一只指南针;更像一个导游。试想,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向上的必需品。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许多的图画书,给我讲上面的故事。每当我靠在妈妈的臂弯,听妈妈讲故事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时候听着听着,我会睡着,妈妈把温暖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就开始做梦,在梦里,我看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一瞬间,又看到了童话里仙境般的城堡„„一激灵醒来了,“我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想。

后来,我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有变化。我会认字了,我不会再靠在妈妈的臂弯里听妈妈讲故事了。可是,我对读书的热爱依然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时候,我家书房的书柜上摆满了书,我房间床头柜里的抽屉也摆满了书。《中国童话大师经典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那些吸引人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只要手中有了书,我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好像被书吸进她的世界里了。

长大后,我对于有一些幼稚的童话书已经略微不感兴趣了。我就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草房子》以及《狼图腾》等。学校图书馆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去借阅,现在,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想象力。

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多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长大后,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第二篇:教师成长的阶梯

“阳光师训”心得体会

澄城县王庄中心学校

薛园园

电话: 0913-8318936 /13892307767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不光能像常人一样做他们能够想到的、做到的事,而且还能做到常人虽知道,但做不到的—善于总结、归纳,以及持之以恒的去通过实践证实这些,将它们形成自己的特色,然后永不放弃的去探索它更深奥、完美的一面,最终成功、成名。

刘教授的专题报告、讲座就是整个培训的一个缩影,他所讲的教学管理以及一些教师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及需注意的一些细节,尽在随后的五节课中体现,总结为:一堂好课应具备真实、扎实、充实。例如:要关注教学细节,一个忽略的眼神、一次漫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素养,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蕴含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如:对字词的正音,对一句话的读通顺等等都应关注,这是上好一堂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回顾在听报告时自己的感受,我每听一个技巧,都在对比自己,自己是否做到?或自己是否具有?从中真的发现了惊喜,其实自己也是出色的,自己真的拥有了不少。比如:课堂管理七要点,课堂上尽量多用的五个(3+2)文明用语等等一些技巧在教学中得以实施。除此以外,我以前就善于关注社交与口才一类的书籍,从而自我感觉头脑早早充实了很多,但直到今天自己仍然是师群中无人知的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教师,同刘教授的教研成果接触,让我不由得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反思,自己缺少的不是创新,而是一定会有所获的信仰与执着,是实践中的回顾与总结,是持之以恒的精神与永不言败的勇气,是最具权威性实践中的论证,最重要的是自己设立目标太多,什么都想做,也都想做好,最终却只能落得平平庸庸完教学、碌碌无为干教育,彻到一底平凡一生。

“阳光师训”活动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教学设计模式,课堂中明确了需突出体现的教学要点,借助主干的养分发挥自己传导的作用,完好教育教学新特色、新理念、新形象。“阳光师训”这一培训,让我们每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个人成长中如遇天梯,“阳光师训”教师成长的阶梯。

第三篇:经典---成长的阶梯

经典——成长的阶梯

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初三(8)班王子豪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题记

爸妈都是老师,家中有许多藏书,因此从小就爱和书打交道。各种经典书籍陶冶着我、改变着我。在它们的影响下,我渐渐长大了。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为我们做好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也陶醉于父母为我营造的安乐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直到我看到了《鲁滨逊漂流记》。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因遭遇风暴而流落孤岛。他凭借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捕猎动物,制作陶器,开凿山洞,对抗野人,开荒种地,砍树建房,终于建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并且在这座孤岛上生活了20多年。我被鲁滨逊那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的精神打动了。换作是我,在那样的困境里我能顽强地生活吗?我能有那种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吗?同时我想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即使是最亲的父母总有一天也会离开我们,我不可能一直依赖他们。于是我努力地改变自己,自已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学着做、硬着头皮去做。每当我想依赖别人时,鲁滨逊那刚毅的形象就会出现在我脑海中,提醒着我。《鲁滨逊漂流记》让我学会了独立。

小时候的我天真地以为,所谓朋友,就是有玩具会给我玩一会儿,有好吃的会给我吃一点的人。看了《水浒传》后,我对“朋友”有了新

的理解。书中,雷横私自放走宋江,自己承担后果;戴宗为了保护宋江,自己被打得皮开肉绽;在招安后的征方腊战斗中,他们更是为了兄弟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互相敬重,有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为了朋友不吝惜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们才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金圣叹说:“《水浒传》胜过《史记》。”我想他是被《水浒》中义薄云天的兄弟情深深感染了。我在为《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生死情义动容的同时,开始思考,为什么现在社会还有那么多兄弟成仇、人情淡薄的故事上演呢?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水浒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作为一名学生,我常抱怨学习太苦太累,作业太多太烦,甚至疯狂地把枕头砸向墙壁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时,《名人传》就像是一双温柔的手,抚平了我心中的不满。书中的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巨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声名卓著。虽然他们一生都承受着贫穷或者疾病的困扰,经受着太多的磨难,可他们却顽强不屈,战胜困难,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生活不是平坦大道,总有一些沟沟坎坎需要你去跨越;生活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几次暴风骤雨需要你去经受。害怕凋零的花永远不会开放,害怕困难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贝多芬的 “用痛苦换来欢乐”,米开朗琪罗 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鼓舞着我用坚定的信

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名人传》,一本书,三个人,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

不敢说我的成长全是经典的功劳,但这一路走来,经典伴随着我的每一次进步,也正是这些经典,赋予我知识与智慧,让我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经典——成长的阶梯。

[老师点评]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典书籍对人精神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作者选择了对自己影响颇深的三部作品来写,写出了自己阅读的独特感受。选材典型,三个材料就如三个台阶,从三个侧面体现了自己心智的成熟。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如行云般流畅自然。

第四篇:学习,教师成长的阶梯

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材料

(六)

学习 ,教师成长的阶梯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学习化社会成为其标志性特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也成了当代国际社会教育改革的主流,成了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着眼点。在终身学习这种思想观念指导下,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成了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应率先学会终身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一、终身学习是“潜教育”对教师的理想要求

学生时期正处于一个人的品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教师“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毫不例外地会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先生认为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潜教育”要求教育者本身的完美,本身越完美,教育孩子就越轻松。

二、终身学习是“人文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人文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在教学中,如何挖掘、发挥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是各门学科教师面临的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以数学教师为例: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智慧的结晶,向学生介绍这些辉煌的成就,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π”与祖冲之的“祖率”,还可以随时相机向学生介绍现代的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等著名数学家的研究水平和对世界的贡献等等。通过史料与史实的介绍,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要做到这些,教师没有人文意识与人文素养是行不通的。

三、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师的现实要求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和开放,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风景”。第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成,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出发,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能灵活巧妙地应对课堂即时生成的种种情况。这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第三新课程强调实践探究,要求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及其相关的引导经验。然而以上这些知识的获得,一要靠探索,二要靠学习。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很多,但不管做什么样的准备,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学习。

四、终身学习是“教学相长”在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在某一些方面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先于教师或超过教师的事,是经常出现的。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课堂上经常出现尴尬的“反哺”现象,不能不说是对教师威信和尊严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显示其生命的活力。 由此可见,终身学习理应成为在座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一种生存的理念,它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骨干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新课程呼唤综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作为一位骨干老师必备的素养。 (一)教师的主体性知识

教师的主体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某门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所教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科架构、发展脉络、学科理念和学科特色等,这是教师教书育人必备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保证。教师如果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就犹如建造大厦少了砖、灰、沙、石一样,教学过程也就无法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就无威信可言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一般性文化知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的总量大为增加,知识的更新周期大为缩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交叉、互动也愈益明显。对于作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教师”来讲,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因此,教师在力求专业知识不断“爬坡”、“登高”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修养的培养,有意识地实行科际整合,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整体优化。否则,拘于一隅,孤立地研究和精通专业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也说明了,现代教师师只有勤奋广泛地学习,建立起既精深又广博的知识结构,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通才”,教学才能博采众长,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给学生以“复合维生素”,产生综合效应。 (三)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知识化向专业化转变,由知识层面上升到素质层面,也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之学生更为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好的教育专业的技能。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切记,“第二次加工”、“回炉处理”是教育工作最大的忌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教育学解释,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 (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鲜活经验的累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这就更要求教师要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并以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优化整合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一般性文化知识,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师自身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总而言之,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非线性,也非平面,而是呈现出类似于“长方体”的开放的复合型结构。其中“长”指所教学科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素养高。这三方面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形成现代教师的知识容量。

学习化生活方式是有志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素养呢?我觉得以学习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途径。这种学习化的生活方式是有志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大家要努力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要多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读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博览群书,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二是读业务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教学专著、经验介绍等,都该认真阅读,细细品味,重点内容、重点章节更要反复阅读,直到读懂,有的还可以尝试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读书要有长远目标,长久计划,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 二要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统一关系。善思,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教育家波斯纳斯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他总结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能自觉反省和客观评价自己的昨天,明确今天的现状和任务,科学地规划明天,做一个明智清醒的人。如果一个教师心中有规划,按计划坚持下去,天天反思,天天有收获,一定能提高自身素养。 三要勤写

写是学习实践后总结提高的重要一环,是实践向理论的上升过程。不会写就不会有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下成功的经验,记下自己的感悟,记下失败的教训,记下典型的教育案例,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在理论上会有所提升,在实践上也会有所突破。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随笔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我们每天写一些,记下只言片语的随感,记下丁丁点点的思考,坚持不懈,一定能从中找到幸福的感觉,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读书也好,练笔也好,贵在坚持,坚持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也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认准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座的大家中,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叶澜、肖川、朱永新。祝老师们在教育这块园地中,幸福地生活,诗意地栖息,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反思:青年校长成长的阶梯

- 作者:郑晓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08 更新时间:2006-3-29 - 反思:青年校长成长的阶梯

郑晓云(山东省济南市珍珠泉小学)

校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上任之初,面对“全局性”工作,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我茫然无措。如何办?我把目光投向教育科学,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我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并根据理论研究成果炮制了问题解决的“药方”,可是,由于机械地搬用,不仅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倒惹来了一大堆新的麻烦。我重新陷入了困境。

老校长们都有经验,他们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良方”。我把目光转向他们,虚心请教。然而,当我把学到的管理制度运用于自己的学校时,才发现,老校长们“玩得转”的制度在我这里似乎失灵了:教师们被动应付、缺乏热情,学校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缺乏生机与活力。办学之中的两次“碰壁”,使我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反思:为什么“科学的研究成果”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别人成功的经验也解决不了自己学校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我逐渐明白:学校管理具有情境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移植。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自己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只有自己有了“灵魂”,有了独立的见解,才能与科学的理论对话,才能创造性地运用他们,才能不为别人的成功经验所迷惑。看来,管理者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反思。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历程。

一、以读促思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为此,我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还订阅了几十种专业报刊杂志。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台灯下学习上两三个小时。这几个小时,是我一天中最宁静、最充实、最沉醉的时刻。在阅读中,我逐渐走进了一位位大师的心灵世界,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认识,深深影响着我。我开始用他们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的日常工作。平时我习以为常或者认为毫无意义的问题,在那些先贤们看起来,却具有那么不同寻常的意义!看来,我需要对教育、教学重新理解和思考。教育是一项心灵的事业,她需要爱心、需要责任、需要使命。在日常的工作中,之所以形不成办学思路,乃是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当,我必须反躬自问:我有责任心吗?我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吗?当我对教师发号施令的时候,我是把教育看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日常工作”,还是把她看成了一项事业、一项熔铸着自己生命、情感和爱心的使命呢?在这样的反思和不断的追问中,我从具体方法的关注上升到对自己灵魂的剖析。我开始写日记,运用先贤们的智慧与自己进行深刻的对话,这就犹如拿着“解剖刀”,在痛苦地剖析自己。回顾阅读的历程,我进一步认识到,猎奇般地阅读,并不会使人长进;功利性的阅读,只会使自己越读越迷茫。阅读专业书籍,关键要吸取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追求,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看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阅读。

二、在反思中确立办学思想

学校对于教师来说,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场所、充当“红烛”消耗生命的地方,更是一个自我发展、愉悦精神的地方。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思想。只有以教师为本,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最终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目标。没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爱心、责任,怎会有学生的发展呢?所谓的“以学生为本”,只能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这种认识,是我反思的一个成果,这意味着我具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根据这种思考,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第一,在工作中营造具有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我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严格管理而忽视情感投入的不足,多与教师进行沟通,随时听取教师的心声,了解每个教师的心理需要,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尽可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爱心和情感打动他们,情到深处,自然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释放出无限的能量。每逢重要节假日,我还给所有教师的父母寄上慰问贺年卡,把温暖洒向每个教职工的家庭,使他们为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大家庭而自豪。每逢新学期我给每位教师发个帖子:“在新的学期中,愿欢歌笑语常伴你我左右,愿幸福愉悦跟随你我同行。现奉送幽默几则,让我们在快乐中启程!”我的帖子后面总有很多教师的回帖,如,“你的礼物让我们在笑声中度过了一天”。每个教职工的生日,学校都送去慰问卡和生日蛋糕,激情的“生日寄语”是我与教师关系温馨和谐的体现。这些做法使我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愈加融洽,教职工信任我,学校里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第二,不要想方设法“管”教师,而应经常走进教师的心灵,多找教师交心,发现每位教师的潜在优势,让每位教师都感到快乐、健康、成功。在工作中,我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代会民主监督制,不搞“一言堂”。我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看准每个教职工的优势并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发掘每一个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把教师的工作潜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效能,成为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进步的积极力量。我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教师有困难,你关心了吗?教师在想什么,你了解吗?每一位教师,你都是公平对待的吗?你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了吗?你对教师的许诺兑现了吗?教师提出的好建议,你采纳了吗?反思使我在尊重差异、人尽其才、扬长避短、满足教职工不同发展需求等方面做得日益完善。

三、在反思中学会感恩

管理中的不断反思也使我懂得了感恩。我有一本日记,专门记录教师们的点点滴滴,不是“黑账”,而是记下他们点点滴滴的优点。我用感恩的眼睛去发现、用感恩的心去记录。我的日记本里记满了教师们为学校、为我所做的一切,而那些事情,在他们本人看来,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我随时对日记本里的事迹进行表扬、宣传,然后,我发现,他们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那就是:学校在进步,每个教师都在进步,每个学生都在进步,而且,那种变化是超乎想象的。于是,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又加了一句话:“也许,当你无所求的时候,现实已经给了你回报。”的确,相互感恩使学校教学工作焕发了勃勃生机,因为,我偷偷记下教师们为学校所做的点点滴滴工作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校长对他们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讲,当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得到学校领导认可的时候,他们内心里的那份愉悦感,几乎是任何物质奖励都不能换取的。没有太多奢求的教师们,就在这种价值认可中忘记了自己的苦和累。

四、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

几年来,反思一直伴随我“健康”成长。今天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茫然无措。从反思中,我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并体验到校长这份职业的美好。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它意味着责任,意味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当我把反思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校长这份职业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的含义,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思使我认识到了校长这份职业应有的含义。这既是学校管理的本质所在,也是我的人生追求所在。可见,反思不仅成就了我的职业,还成就了我的人生,它使我活得有底气、充实、快乐。

反思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我都进行着反思,或者用笔写下真实的想法;或者与教师、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或者静坐在台灯下,品尝着思考的快乐。我坚信,成功的校长一定是具有反思习惯的人,因为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

(责任编辑 郑琰)

上一篇:出差费用计算表范文下一篇:操场上课文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