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2022-09-05

第一篇:一堂语文综合实践课

一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

一堂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课----“包饺子”

包饺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俗习惯之一,饺子味道鲜美,造型美观,深得人们的喜爱。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比较严重。我校初二(9)、

(10)班及其他班级部分同学,于12月30日下午,在综合老师的指导下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实践课----“包饺子” 。

在包饺子过程中,同学们一齐动手,互相帮助协作,既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又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深化了师生情谊,对老师的教学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包饺子,懂得了劳动光荣、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既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增添无限的生活乐趣。

这次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了,通过活动和交往让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这样形式的活动也是汉九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和实践,我校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力求在改革中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得到提升。

(汉九中 文/张伟 高敏 图/杨建武)

第二篇:怎样评价一堂综合实践课的好坏

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是好课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时候一堂课是这个逻辑链中一次解决一个小问题的一次集体行动。目前,许多优质课评比活动纯粹评教学艺术,执教老师上完了这堂课,却不知道下一堂课上什么,岂不荒唐?也许这堂课的许多环节在真实的情景中是多余的,或者违反教学规律的!然后是教学策略的运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其固有的教学策略!所以,请大家谈谈你对一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的理解。

二.问题讨论的主要过程

1. 施永忠认为: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研究性教学并使学生摆脱被奴役地位、获得个性解放的基本出路。其次,研究性教学过程即让学生体验世界的过程,创造意义的过程。教师需要尊重自己的经验和风格,并倾听、理解和解释学生的观念;教师发挥解释智慧的过程即创设问题情境并将问题情境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再者,教学的另一使命是引导学生直接面对和探究文化,并把文化探究和生活探究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袋子”,教师也不是“装袋人”。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观念在不断诞生出来,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

(1)看目标的达成。郭元祥教授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能力生根的课程。2. 谢乐冬认为:所以一节课中,能力目标的把握是否到位,应该是课堂中的重中之重。(2)看学生的参与。是否真的在参与。喜欢吗?积极吗?课堂中学生的生成应该是真实的,是多元的。(3)看课堂的设计。虽说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可也应该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环节。好的课,应该环节清晰,思路顺畅,情境设置合理。(4)看教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应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当学生遇到困惑,教师巧妙的点拨,让课堂峰回路转。(4)看教师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往往是生成多于预设的课堂。教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评价到位,可促进学生思维的激发,使课堂中的沟通更顺畅。

(1)教学目标分为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两种,前者的设计要从学生的3. 朱小平补充:兴趣和需要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重点依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与技能;而后者是无法预设的。因此前者是不可被后者替代的,否者就成了“滑铁卢”。(2)就是伊老师说的“先做后导”,学生全体参与“做”,教师画龙点睛地“导”。如果先导后做,或边导边做,即使学生参与率高也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教师的“导”在方法论上看是预设的,但也有许多不是教学设计能预设的,而是生成性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应该称为导师,导师的智慧比通常说的教学机智要求要高。比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等一定要懂。(3)学习评价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应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结果性评价,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看结果。

4. 陈小异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排在第一位。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哪一个更重要的QQ群讨论:

林凤阳在谈到如何制作“米面层”这一活动时,伊老师评价小孩的创意往往是最有价值的。在谈论学生走进陶瓷行业的价值时,朱小平认为:高档的是低档的价格好几倍,看来学学陶艺还真是一种劳技加创新的好活动;施永忠认为:目前走两个方向:既有高档艺术品,也有日常用品;朱小平认为:这里面有核心技术,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可以为他们将来掌握核心技术打下能力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能力目标还要重要些;施永忠认为:现在的关键就是要有创意,所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朱小平说:现在很多教师很迷茫,是能力第一还是情感第一,我觉得我们的讨论很有意义;林凤阳认为:思想第一位,技术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思想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朱小平认为:情感是一种具有动力功能的东西,只有情感升华了对思维的发展才能产生促进功能;林凤阳问:情感升华,怎么个升华啊?请指教;朱小平回答: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终身的发展是一笔真正的财富,这就是所谓的情商提高了吧;陈少波认为:感觉咱们综合实践还是停留在比较虚幻的层面,想法很好,可是有点飘;朱小平说:人人皆知,情商的因素对于杰出人士的成功占到80%的作用。这不是虚幻的,这是潜在的,在一定时候会表现出动力功能!并补充说明: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一——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而创新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课程意识的两大核心意识之二——学生的自信心属于人格的范畴,而人格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

5. 朱小平认为:郭元祥教授在他的著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姜平合编),以及在他谈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关注过程的重要性是,总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能力目标放在第二位。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关注过程,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有效。所以,我们的这个问题讨论很有价值和意义,必然会涉及到如何去评价一堂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要做的就是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6. 伊红认为:讲得简单些,作为一个人,人!肯定是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前面的。目标的分类本身不是唯一的。目前的这个分类已给很多教育工作者带来困惑。分类本身其实不是目的,只是为了阐述的方便啊。

7. 伊红还认为:同意朱小平老师“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对于一节课是好是坏的评判,应该在此前提下讨论。接下来,便是如何很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好课”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导”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又有在此基础上的适当引导和提炼。这种适当便是需要艺术性。写到这里,09年省初中优质课评比时余杭骆剑强老师的课(资源网上有)就在脑海中出来了。他的精彩在于没有概念性地说教的痕迹,一切问题的提出、讨论、认识的地提升都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因此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学生投入、兴奋,都“动起来”了。当时的我激动得直掉眼泪。新课程目标分类凸显过程与方法,我认为就是强调尊重认知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我们在讨论一节课好坏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是凸显还是潜在,教学中是否遵循认知规律可能就是对课是否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这基本是我们的本能了。

8. 朱小平认为:伊老师把认知规律作为评价标准的说法很好,现在我考虑是否应该有两类认知规律,一类是被动接收信息的认知规律,我们大多学科教学中都在应用这一类;另一类是主动寻求建立各种信息之间联系并转变信息的认知规律,这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力提倡的认知规律。教师导的功夫和艺术就在于能否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这样的认知规律,比如评判性思维规律就是这样的规律。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Levin)在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缺乏的”。他认为中国需要创建一种课程以及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以及独立的思维能力。看来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承载这种伟大的历史使命了。

9. 缪旭升认为:实践课不敢说是急学生之所急,思学生之所需,然而,我们却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到学生的需要,从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因此一节课的好坏一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二是要从学生的后续学习上来反思。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至于从深层理论上来说,我还没有去考虑。

10. 朱小平认为:所言极是,作为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问题。不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11. 李蕊认为:实践课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出发而进行有效、有目标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得学生心。不要老把学生当成“0”起点出发。

12. 朱小平评价:说得好,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

三.问题的解决

对于“如何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根据伊老师的提议,以后把“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改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评比。结合斯文辉老师发起的“活动导案设计与使用”中的一些讨论,限于本人的水平,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价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第一个层面是教师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二个层面是教师是否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1. 课程内容符合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一堂好课首先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课程教学者首先是一个课程开发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确定活动层次,预设年段层面的课程目标。

2. 活动内容必须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需要和兴趣,提供合适的生活背景或知识背景

我们的学生观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兴趣、多学科宽广知识面和宽泛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真正感兴趣的、又能研究下去的还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而让他们去创造性地解决自然保护、社会发展和自我的健康和幸福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引导他们过健康、快乐的生活,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3. 教师的引导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坚持“先做后导”原则,既要运用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炼;又要运用各方面的智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智能,达成生成性的教学目标。

无论在预设的还是在生成的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师都要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投入,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兼顾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4. 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有所提高

每个学生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参与系列活动可以达成问题的解决,也允许失败——只要在活动过程中都体验到快乐或点滴的成功,从而培养学习的信心,促使其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侧重地发展。

(二)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

1.学习评价策略

学习评价作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激情的一个手段,要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儿创新能力的评价过程性量化还是不够的,创新能力发展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是要实施结果性评价。

2.促进学生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相关联的策略

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教学过程的,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并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我的价值观与尊重自然、融入社会和解读文化的价值观关联起来,让学生产生更精彩的观念,师生互动生成的新观念又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课程教学永远是鲜活的和生长的: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在事实、观念、意义、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学生感知方式组成的网络中不断建立各种新联系,实现师生共同充实和完善课程内涵。

3.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策略

教师有效地指导多样性学习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小组内分工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到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预先提出一个合作学习的方案。因为不同的研究内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变化很大。

4.安全意识培养策略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关爱生命的意识。

5.经常性反思策略

教师在一个系列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评价或检测自己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是说把教师水平的提高建立在学生活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老师不深入反思活动的效果,学生的探究水平常常只能是原地踏步。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能只满足与学生在活动形式上的慷慨激昂和作秀,更要关注活动的质量和活动延伸后的问题解决及其成果。

第三篇: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

语文综合实践课初中二年级课时设计:XX中学朱XX

教学设想:

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和名著对话,对中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次灵魂的洗涤。针对目前学生对待读书的态度,我认真学习新课标,觉得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读名著的兴趣,积极挖掘教学资源,所以设计了这节综合实践课。我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等脱离实际的倾向,选拔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精心表演,使学生感受情境,从而在活动中增长才智,净化心灵,提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及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读名著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③、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情境演示法、讨论法、问卷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名著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①、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解读名著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②、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知识性强的书籍,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2分钟)

几名学生穿报纸服,站在前面扮演书橱(背对观众。第一排蹲坐;第二排坐;第三排站立)

师:每当站在书架前,面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鼓舞了几代人的小说,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保尔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情景,眼前就会清晰的现出他的人生轨迹,心中仍能强烈的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欢乐……。有没有这样的书使你有过这种体验?

这样的书,人们称之为名著,打开这样的书,就是和名著对话。听,有人正和名著对话呢!

二、演授新课:(和名著对话,学生表演)(约16分钟)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这么好的书,上哪儿去读呢?

三、指导读书:(多媒体演示)(约9分钟)

1、介绍中国图书馆(配音介绍)

2、读书的目的:增长才智,净化心灵。

误区:猎奇、炫耀。

3、读书的原则:“绝不滥读”。

4、如何选择:知识性强,切合自己水平的有益书籍。

摒弃:国家明令查禁的书刊;低级无聊、庸俗的书刊;思想平庸、水平低下的书刊。

5、名人谈读书:师列举高尔基、孙中山、歌德、陆游等人对读书的言论,引导学生交流补充。

四、研讨探究:(交流读书体会)(约10分钟)

请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读过的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就自己的体会谈一点认识,或背诵一段精彩片段,或谈一谈读书方法。

师:既然和名著对话有这么多的好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我们以后还要不要和名著对话呢!你想不想和名著交朋友呢!

五、拓展创新:(和好书交朋友)(约8分钟)

㈠、问卷调查:(收上问卷)

1、你家有几个书柜或书架?共有多少册书?可分几类?学习辅导类有多少?课外读物类有多少?摆放的顺序怎样?

2、电视和书籍对你的帮助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电视可以代替书籍吗?

3、你读过的名著有哪些?还计划读哪些?

4、

4、你知道哪些图书网站,请推荐给同学们。

师小结、推荐优秀篇目、推荐读书网站。

㈡、制定读书计划,塑造健全人格。

第四篇:《认识广告》语文综合实践课

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探索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想融合现代教学理念而采取开展了一次《认识广告》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一则优秀广告的重要性,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学会评价广告,设计广告。

2、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并能从身边周围人、事、物等收集、查找、整理分析所需的资料,从而得到自主合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

2)、通过活动的展开,切身体会学习到“坚持到底、不怕困难、虚心好问、团结友爱„„”等许多成长中的道理。

3)、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个人搜集并观看各种广告片,搜集各种常见的广告语。

2、引导学生讨论分组,分别搜集查阅资料。包括广告的来源、广告的发布方式、广告的种类等等。

3、让学生把搜集到的部分资料、图片等制作制作成手抄报。

4、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搜寻广告“做一做”

1、同学们,对于广告,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广告。(板书:认识广告)

2、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你都在哪里见过广告?(生交流:报刊、杂志、电视、公交车上„„)

3、是呀,广告真是随处可见。从这学期开学时,我们班开展了认识广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两个月来,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地搜寻资料,认识广告,了解广告的有关知识,感受广告的魅力,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4、接下来我们应该明确这次的研究课题。(

1、广告的历史来源

2、广告语

3、广告的分布方式

4、广告的种类)

[设计意图:明白活动的课题,不顾此失彼。]

二、分享广告“听一听”

1、同学们,接下来各个小组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陈列在展角上。(有图片,也有文字资料)(四个课题各制作成四张手抄报)下面我们来个大串门。

2、先请各个展角的解说员到位。解说员,你们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由学习组长当解说员,更先出本次活动的主人就是学生们自己。]

3、下面,同学们可以到各个展角去看,去了解。你们呢,要看出一些名堂来,要能提出一些问题来,请教我们的解说员。解说员如果知道的,应热情主动地回答。好,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4、刚才,我巡视了一遍,我听到了很多同学提出了问题。我想知道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生述)

5、我发现大家确实非常认真,仔细地在展角上阅读资料,并引起自己的思考。

6、在这两个月的学习活动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怎样查资料,怎样面对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是值得表扬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明白活动的目标:研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三、感受广告“看一看”

1、

通过这个大串门,大家知道:广告从古到今源远流长,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语就在我们的身边,毫不夸张的说,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们来看:(出示)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民生水,健康美!

香港回归,有广告语:“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学校教室里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近,我们为了做好卫生工作,处处可见到:“学校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

[设计意图:举一些简单、常见的广告语,让学生明白广告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下面指出广告的特点做铺垫。]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电视广告,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不过呀,我要给大家布置个任务,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在这些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最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我准备的电视广告有商品广告,还有公益广告,如:卖当劳、肯德基、为妈妈洗脚、珍惜水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播放广告,学生欣赏,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广告)

五、设计广告“试一试”

1、说了这么多广告,大家肯定有点忍不住想拿起笔来自己设计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一起合作,为我们美丽的裴沟小学设计一个广告,可以配上相应的广告画或者音乐,注意:广告语朗诵时要求不超过10秒钟。(出示裴沟小学的照片)

2、学生设计广告。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会设计广告。]

六、精彩广告“比一比”

1、生展示作品,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评价广告。]

2、大家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都令人叹为观止,愿我们的裴沟小学在大家的美好祝福下变得更加美丽。

七、活动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连平时很内向不爱举手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挥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之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3-9年级学生和高中极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如何使综合实践课也充满乐趣,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从创设情境入手进行探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里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如何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呢?如何使综合实践课变得如其它学科般引人入胜,精彩绝伦呢?经验告诉我,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才会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高潮。所以,再后来的教学中利用故事、问题、游戏等来创设情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中的《绿叶的梦》时,我设了一个抽奖箱,里面放在各种叶子的图片,抽中图片说叶子的名称并说出它的特点及作用。答对送一份精美的奖品,同时并以小组的竞赛形式进行,看一看哪一组的同学得到奖品最多为胜出,再全组同学进行奖励。通过游戏学生认识了不同叶子的有关知识,体会到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好知识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孔子学琴》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昔仲尼,师项橐”的故事:孔子东游途经莒国,却被年仅七岁的项橐拦住了去路,项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孔子和项橐君子约定,互相出题,胜者为师。孔子先问:“天地人为三才,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有多少五谷?”这题目照理说是无解的。但是,项橐说:“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庄稼那时候都是种一茬,没有后来双季稻、三季稻。孔子当时十分震惊,这个回答他挑不出项橐一点毛病。接着项橐就问孔子:“人有多少根眉毛?”这个还真把孔子问住了,孔子就没有办法,只好按照刚才的约定,拜项橐为师。这个故事让我们很轻松地哈哈一笑之后领悟到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即使是学有所成的人,也要随时学习,能者为师,无分长幼。一个真正把学习放在人生崇高位置的人,他一定会向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多一技之长的人去虚心学习,而不会过于在乎自己的年龄,在乎自己的地位,在乎自己的身份。这也就是《孔子学琴》这课的中心思想,同学们很轻松的就掌握了。

除了通过游戏和故事创设情境外,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也很有效。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生动形象的实例,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能起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

比如教学“我们家的猫”时,我事先下载了小猫玩耍的视频,上课时,我把视频通过电脑演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好象身临其境。当学生看完视频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猫可爱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从答:可爱我又问:“你们喜欢它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刚才你看到的猫的动作吗?”话音刚落,课室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吱吱喳喳说过不停,场面

难以控制。我只好在旁边听听他们说些,什么。有的说:“小猫在玩线团,玩鸡毛„„”有的说“在花盆上来回跳,把花都弄折了„„”有的说:“那只猫在睡大觉呢,他又起来捉蛇呢„„”就这样同学们把自己刚才看到的都表达了出来并且对猫的喜爱之情也表露了出来,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并对知识加深了印象。

我认为在课中创设情境,就象魔术一样,把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积极地、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