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毕业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农业机械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指导机械类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现状,然后对机械类毕业生的共性、个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专业、题目不匹配时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选题和指导方法。随后重点从如何选题、如何指导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

第一篇:农业机械毕业论文

机械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探讨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机械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机械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关措施方法。

关键词:机械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1]。因此,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能否在能力上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研究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结合科研实践,对近几年指导机械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为了系统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注重对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虽然本科毕业设计也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但有些环节还有问题存在。主要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选题不合适。课题缺乏创新性,内容多是在往届课题基础上的重复;课题过大或过小,或者一个题目有多个学生共同参与;课题内容缺乏实用性和应用价值;教师给学生指定题目,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

2.查阅文献能力较弱。学生针对自己课题查阅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上知网、EI、SCI数据库检索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查阅文献数量少,有时候仅凭一篇文章就照搬已发表的研究方法做重复研究,并没有达到对科研思维进行训练的目的。

3.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熟练程度不足。机械专业用到最多的设计软件有AUTOCAD、PRO/E、SOLIDWORKS、UG、CATIA等,学生学完之后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些软件去参与一些实际项目的设计,因此导致学完就忘,到毕设时只能从新学习。

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较薄弱。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薄弱,虽然都学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专业基础课,但仅仅还停留在书面知识,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应用能力还较为薄弱。

5.学生科研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各高校科学研究水平不同,对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论文环节由于和求职时间重叠,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即使老师悉心指导,有些同学还是以消极、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因此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任务。

6.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有待加强。虽然都经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中间环节,但是这个过程基本就走形式,并不能严格有效地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加强毕设过程质量监控很有必要。

二、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探讨

针对以上机械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作者参考国内外本科毕业设计经验、综合国内机械学科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机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及模式改革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机械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1.提高选题质量。成立毕业设计选题小组,广泛征集毕业设计课题,从中选出一批能够考查学生应用本科所学的知识完成相应设计的能力的课题,并且每年更新毕业设计课题,有效避免学生抄袭上届毕设的可能,真正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另外,可在学生大三时成立科研小组,由教师指导参加各种机械和电子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寻找有创意课题的能力。在大四毕业设计选题时,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拟定课题,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学生选题是教师科研思路拓宽的过程。一方面要选择适合本科生完成的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又能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了解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的完成都有积极作用。

2.文献检索能力培训。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参加文献检索能力培训。由于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不多,相应的查找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能力也没得到锻炼,所以在毕设之前做文献查阅的相关培训很有必要,包括国内期刊检索、国外EI和SCI等外文文献检索。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本科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3D大赛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计算机绘图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有效地培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填报申报书的过程中,需要查找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科研思维。

4.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例如实践教学中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机床设计课程设计”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加强此类课程设计和着重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为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打好坚实的基础。

5.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在增加,但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数量并没有增加,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出现师资不足的问题,目前一名指导教师要指导6~8名学生。一方面是教学和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参与学生的论文指导,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应该加强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学院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培训,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指导教师培养计划,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6.加强过程监控。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必须在各个阶段保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开始时,就和学生讲清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的基本内容,确定优秀论文的比例,使同学心中有数,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检查。为了保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次数,指导教师1周至少检查一次,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为学生高水平地完成毕业论文起到促进作用。

三、总结

本文从机械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提高质量的一些途径进行了探讨。这个问题是我国地方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要真正做到质的飞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改革势在必行,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尹虎.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8):49-50.

[2]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69-72.

[3]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2):49-51.

[4]张元涛,李太福,张俊林.依托教师科研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16-18.

作者:陈小明 李皎

第二篇:关于如何指导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的探讨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指导机械类毕业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现状,然后对机械类毕业生的共性、个性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专业、题目不匹配时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选题和指导方法。随后重点从如何选题、如何指导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类;电类;毕设选题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决定学生能否取得学位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应该认真指导每一位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目前,许多高校都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制定和执行教学计划。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学生整天忙于大量的课程学习、备考,学生因此感到抓不住重点,同时也感到所学知识和未来就业脱节。针对这种状况,授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重点,丰富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等措施来缓解。另外,充分利用好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有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做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设计,使该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指导教师都会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如何指导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已经有很多教师进行过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1-3]。本文以机械类本科毕业生做电类毕业设计为例,对所学专业与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情况下如何进行指导进行了探讨。

一、学生特点及毕业设计分析

机械类的毕业生既有应届毕业生的共性特点,也有其个性特点。与其他毕业生一样,机械类的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承受着毕业、就业、考研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毕业设计,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择业、考研,如何端正态度、调整心态。另外,经过大学三年多的学习,由于个体基础与目标的差异,导致毕业生心态、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指导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指导不同的学生。与其他毕业生不同的是,机械类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以机械相关课程为主,其它课程如电类课程为辅。有的学校甚至把电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就造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重机轻电”思想。然而,社会对纯粹机械方面的本科毕业生需求是呈下降趋势的,更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这一现实又促使高校必须鼓励综合类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的过程通常是先由指导教师设计若干备选题目,并撰写任务书,待学院审核通过后交由毕设生自由选择。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对应关系确定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进度计划,之后按顺序依次完成调研、设计、撰写、答辩等一系列过程。要想指导出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毕业生,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并且在主要环节有所创新才行。[4]文中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总结为5项,分别是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成绩评定要求不严、选题不当、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题目脱节。针对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不完全匹配的毕业设计指导,作者认为后两项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作者指导的机械类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以及具体指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如何选好毕设题目

评判选题优劣的依据主要是看题目是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具有工程性、科学性和综合性,是否可以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指导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该兼顾学生培养计划,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师本身兴趣、特长,同时应该注意尽量与生产实际结合。设计电类题目时要参考学生培养计划,尽量不要完全脱离机械。比如类似“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小功率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题目,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是不太恰当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设计”“健身发电单车设计”之类的题目则更适合。另外,设计题目时应该使之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该题目上都能多多少少做一些工作。比如“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这个题目只有在学生对CAN总线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适合面很窄。若改成“汽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则有很大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案来完成设计。从教师兴趣来说,作者发现许多教师喜欢从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发项目中抽出并简化得到题目。这种方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使学生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教师选题时“偷懒”的方法。例如,若机械方向的教师设计了一个“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肯定是不恰当的。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个题目偏深。总之,优秀的题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应该来源于教师的工程、科研实践,应该具有工程背景、意义,且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三、如何指导

指导毕业设计的关键是“导”。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已经明确为学生指定要做什么,至于如何做,这不应该是指导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设计,指导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这一点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这和授课时的目标是有区别的。机械类的学生,必需的电学基础都是有的,只是由于学生或学院对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如此,这也不会影响到学生出色地完成电类题目。机械类课程和电类课程在学习、设计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指导教师要引导毕业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电类问题。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抱怨没有电学基础或相关课程没学好。此时指导教师一定要鼓励和相信他们,并且让他们独立制定计划。若指导教师发现计划不合理,一定不要直接给出计划,要让他们首先明白自己的计划为什么不合理,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计划,然后重新制定,直至达到要求。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类毕业生的特点,对如何指导机械类学生做好电类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了讨论,主要围绕如何选题和如何指导进行探讨,同时也对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总结。另外,要使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设计,除了以上两方面外,还应该从说明书撰写,图纸的绘制,答辩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

经过作者几年的指导经历证明,只要指导教师有耐心、决心和爱心,并且能认真处理好上述几项关键环节,一般都会取得满意的指导效果。

致谢:本论文得到河南工业大学校高层次人才基金项目(2010BS049)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雪山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2]李秋霞,范柳先,周志明等.在毕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的探讨[M].中国建设教育,2007,(6):43-46.

[3]符杰,宋文武.工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49-51.

[4]韦爱勇,陆文,裴来政等.提高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高教研究,2008,(3):37-40.

[5]梁军.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M].三江学院学报,2006,2(3&4):67-72.

作者:张士雄

第三篇: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认知状况调查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以河北省某农科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自编就业认知调查问卷对毕业生就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认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往研究表明,与其他学科相比农科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性更强,压力更大。

本调查以河北省某农业高校为例,通过了解毕业生就业认知状况,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利用自编问卷《农科毕业生就业认知状况调查》,该调查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知,二是毕业生对择业的主观认知。调查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以农科高校24个学院的27个骨干专业的当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选取799人作为样本。其中发放调查问卷799份,回收794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781份,有效率为98.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认知情况

(1)毕业生就业自信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能找到满意工作的非常自信的有40人,占5.1%;比较自信的226人,占36.6%;不好说的295人,占37.7%;较不自信的133人,占17.0%;很不自信的27人,占3.4%。统计数据说明毕业生中有高达58.2%的人就业信心不足。

(2)就业压力。结果显示:感觉就业压力大的有101人,占12.9%;较大的365人,占46.7%;一般277人,占35.4%;较小27人,占3.4%;无压力11人,占1.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就业感到是有压力的。

(3)自身就业能力认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能力、实践经验、意志品质、心理调控能力及其他。其中,学生自认为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的有175人,占22.4%;欠缺沟通能力91人,占11.6%;欠缺实践能力的235,占30.0%;欠缺意志品質的15人,占1.9%;欠缺心理调控能力32人,占4.0%;其他15人,占1.9%。数据表明在今后的教育实践环境应继续加强。

2、对工作的主观认知

(1)期望的收入水平。学生在找工作时,期望未来月薪1500元以下的有4人,占0.5%;1500~2500元的有192人,占24.5%;2500~3500元的有466人,占59.6%;3500元以上119人,占15.2%。这表明大多数毕业生期望工作月薪在2500~3500元之间,这与近2年的就业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基本吻合。

(2)期望的就业单位类型。在调查毕业生中,期望到政府机关84人,占10.7%;到事业单位236人,占30.2%;到国有企业236人,占30.2%;到三资企业137人,占17.5%;到民营企业88人,占11.2%。到政府和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的人数达到了71.1%。

(3)职业锚倾向。毕业生对于未来工作主要看重专业对口的有117人,占14.9%;主要看重符合自己兴趣的192人,占24.5%;主要看重个人发展前景的334人,占42.7%;主要看重收入待遇的95人,占12.1%;注重稳定感的40人,占5.1%;其他3人,占0.3%。发展前景好、符合个人兴趣、专业对口占前三位,这说明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非常理性。

(4)找工作态度。对于寻找工作坚持的原则,选择先就业再择业561人,占71.8%;宁缺毋滥138人,占17.6%;跟着感觉走54人,占6.9%;其他28人,占3.5%。数据表明,毕业生中大多数人希望在毕业离校前找到用人单位就业。

三、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1、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实践指导力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实践能力明显感到欠缺,在今后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开拓更多的教学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就业心理辅导活动,增强毕业生就业自信心,舒缓就业压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贴身、贴心服务。

3、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知识宣传力度。就业观念对学生成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在今后要加强就业理念和知识方面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 何春保. 农业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分析——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抽样调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5,17(3):26-29.

[2] 宫 佳, 於朝梅. 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33):20826-20828.

[3] 李应军, 刘在洲, 刘金科, 郭启炜, 王中梅. 农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11,1(1):92-95.

[4] 李胜强, 李 虹, 金蕾莅.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32(2):71-76.

作者:邢晓虎 张丽芳

上一篇:文言文教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民俗风情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