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十八大演讲稿

2022-07-18

在写演讲稿时,需要做到论据、论点明确,不能随意编写演讲稿。一份好的演讲稿,需要做到情感充分表达,真实符合常理。那么,你知道怎样写出优质的演讲稿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看十八大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我看十八大演讲稿

我看十八大报告

在十八大的开幕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报告内容全面,兼顾国内国外,既有回顾,又有展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森林中又一棵参天大树,是当代大学生必读的理论经典。

报告共分为十二个部分:

1.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过去十年的基本总结 2.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4.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6.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7.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8.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9.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0.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 11. 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下面从理论创新、重要章节分析、报告亮点等方面来谈谈我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感受,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量还十分有限,因此观点难免不太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一.理论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的开头,阐述了这次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笔者认为大会的主题十分的合时宜,因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国内背景是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次大会的重要任务就是为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指明方向,确保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党对本次大会主题主题的概括相当准确,是会议主题理论的准确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对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和十六大以来的十年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他说,过去的五年,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就从历史分期方面再一次细化了我党对新中国历史的认识,按照报告的提法,我们现在就可以将新中国六十三的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过渡时期(1949——1956)

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20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时期(2002——

)

这是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的政治学和史学意义。胡锦涛总书记还在报告中对这一新中国历史新时期的阶段特征做了十分精辟的概述: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着力保障民生、人民不断得到更多实惠。

总书记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又提出了夺取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做到的“八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是十八大报告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报告的第四部分,总书记在论述推动城乡一体化时,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关系科学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大历史性课题融合在了一起,深化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认识,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和方向。 报告的第六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并没有展开来说这一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这就给我党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又一个新的问题。在此之前,理论界曾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至于这一理论与在其之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则需要我党的理论工作者继续研究完善。

二、重点章节分析

1.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我国的GDP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但这必须建立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的要求下,必须实现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这个要求表明,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经济工作还将坚持“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观将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下去。

2.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性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这一宏伟的蓝图中,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三个——首先,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仍然还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又重大的战略任务。其次,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仍是今后我国发展主旋律的最强音。最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

报告指出,要从五个方面推进上述工作——

a.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b.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报告指出,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

c.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报告指出,必须把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城镇化为主攻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促进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d.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e. 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

仔细研读报告,我们发现这五个要求的背后有下面一些实质性内涵。

首先是要仍然要坚持现有制度不动摇,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不动摇,在此基础上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其次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上下功夫。再次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减少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独立自主的态度发展外向型经济。最后是要在经济工作中注重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

3.第七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是普通百姓对十八大最直接的期待,在第七部分中,报告很好地回应了人们的诉求。报告从六个方面来构建未来人民生活的美好图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六个问题,集中反映了目前制约我国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因素,报告能审时度势地提出这些问题,说明报告在起草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社会调研,我们也十分期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以造福于人民。

4.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来呈现,凸显了党中央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重视。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全面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将被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发展也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十八大报告为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着想、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

三.报告亮点分析

笔者认为,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十八大报告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做出了公正的评价。十八大报告认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第二,报告在最后对当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当代中国青年也应该响应党的号召,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青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造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创美好未来。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第二篇:我看十八大后的反腐

我看十八大以来的反腐

十八大报告以务实、平实的文风带给人们坚定的信心,特别是关于惩治腐败的论述,字字千斤,彰显了党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报告中罕见地警示腐败问题可能导致“亡党亡国”,是中国共产党直面自身风险挑战的表现,也是加强“纯洁性”建设的表现,更表明了中共中央治理腐败问题的决心。

周永康、苏荣、徐才厚„„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中管干部达55名。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这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反腐败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总书记在多各场合强调,“新形势下,我们面临严峻挑战,尤其贪污腐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须自身硬,要从严治党”。广大民众也一致认为十八大召开后,党的成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党中央要求我们抓好党性教育的核心,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八大必将强势迎来“反腐”新时代! 十八大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作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估计。明确指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不仅指出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更强调了“严峻性”。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首次使用“致命伤害”来阐述腐败问题解决不好的严重危害:“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致命伤害”、“亡党亡国”,难道还不足以唤起全党的危机意识吗?面对“致命伤害”我们怎能漠然视之、无动于衷、任其蔓延!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应该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为反腐倡廉身体力行、竭尽全力。我们要牢记“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宝贵历史经验,更自觉更坚决地反腐倡廉。

十八大以后,新一届的领导人在反腐话题上频频发声,措辞严厉。中央对反腐斗争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举措。源头治理,制度反腐将是大势所趋,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把反腐纳入法治轨道,靠立法,靠司法,靠制度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来遏制住腐败易发高发的现象。而不是依靠搞运动式、风暴式反腐等阶段性、心血来潮似的反思,虽然这样的反腐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短时间内会给腐败分子以极大的震慑作用,但是反腐风暴结束后呢?这些贪腐分子又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样市指标不治本。加强源头的治理和反腐制度的完善才是长久之计。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年,反腐败就搞了多少年,在反腐败方面,只有形式的差别,没有本性的区分。反腐败斗争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在我党历史上,是最具特点的历史时期。十八大之后的反腐举措、反腐成果,百姓对反腐败的反映都足以证明,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真正击中了腐败分子的要害,抓住了反腐败的根本,为今后的反腐败也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盘点一下十八大之后反腐败的特点,便会让我们对党中央今后的反腐败思路、政策、决心、策略有一个明析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特点是鲜明的,成果是显著的,人民是高兴的、腐败分子是害怕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反腐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与党中央唱对台戏的声调。比如“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仍存在,一些地方对严重的腐败仍视而不见甚至包庇、掩护、袒护;这些情况也让人们看到了反腐败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反腐败要继续进行下去,要取得预想的成果,达到预想的目的,就必须象对待腐败分子那样,清除在反腐败当中的各种杂音。

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斗争,是一种立体式的、全方位的反腐败策略。那就是绝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藏身之地、侥幸之地、再生之地。如此反腐败,才让中国人民真的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党的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斗争,一改过去对腐败案件一拖再拖,一推再推,一轻再轻的局面,坚持了对腐败分子的“秒杀”。象雷政富、刘铁男及最近查处的几名省部级高官,不都被以极快的速度摘了他们的乌纱帽,开除了他的党籍、政籍了吗,有的不是被很快移送起诉了吗?一个“快”字,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腐败分子的态度,与坚决反腐败的决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呈现出内容全面丰富、力度大、创新多等特点,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格局,开创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局面,成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建设的重大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必将带来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境界。

第三篇: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

——教育的进步,把答卷写在我们的心上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总书记以“10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

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视频讲话中,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神州大地诠释“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深刻内涵;

2015年12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效果评估显示,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2016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华盛顿协议》全会全票通过了中国的“转正”申请,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教育国际化迈出铿锵步伐;

2017年6月,“新高考”拉开帷幕,向着更科学的目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神州大地蹄疾步稳,向纵深推进;

„„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动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

变化:从数据来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何变化?

一、数据看变化•教育整体情况

1、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了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 728.1万人,增长19.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70%基本普及目标。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8.4%,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2、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

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万所,在校生1.4亿人。其中,小学17.8万所,在校生9913万人;初中5.2万所,在校生4329.4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16年,全国共有高中阶段学校2.5万所,受学龄人口下降影响,在校生3970.1万人,比2012年减少625.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3万所,在校生236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万所,在校生1599万人,中职学生占40.3%。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中高收入国家83.8%的平均水平。

4、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目前,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同步提升。若干高水平大学国际学术排行榜位置不断前移。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中高职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约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同时,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的各类培训,每年达上亿人次。

6、继续教育形式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共计1229.3万人,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63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了1.2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广泛开展。目前,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456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各类学习活动。

7、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万所,比2012年增加3.1万所,增长22.2%,占全国学校总数的比例为33.4%;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学生4825.4万人,比2012年增加914.3万人,增长23.4%,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8.2%,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

8、教育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深入

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截至2017年6月,我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4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各类学员210万人,实现全球广覆盖。

9、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在人才支撑方面,2016年,高等教育共为社会输送1193万毕业生,另有中等职业教育533.6万人,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五年来,共有3400万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和3000余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其总量相当于英国或法国全国的人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科技创新与服务方面。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65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7.8%。五年来,高校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全国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五分之一。

二、数据看变化•基础教育情况

1、学前教育方面:入园率达77.4%

按照中央部署,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4万所,在园幼儿4413.9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32.6%和19.8%。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达到70%的目标任务。

2、义务教育方面:幼升小入学率达99%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98万所,在校学生1.42亿人。2016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已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深入推进,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达到99%,“小升初”就近入学率达到97%,有关大数据抽样显示群众满意度接近90%。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从2017年起随迁子女100%纳入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补助范围。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56人以上大班额数量比五年前减少了26万个,降幅超过1/3。全国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数量达到1824个,占比62.4%。

3、高中阶段教育方面:毛入学率达87.5% 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2.47万所,在校学生3970.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学校1.34万所,在校学生2366.65万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7%,比2012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健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支出达到2923元,21个省份制定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

4、高等教育方面: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千年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人类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必须根植于教育的兴盛。

2015年1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统计显示,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3699万专业人才,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作为全球最大教育体系的中国教育,不仅关乎13亿多人的美好生活,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亦关乎世界文明的浩荡进程。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

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

5、特殊教育方面:入学率提高90%

2016年全国共有特教学校2080所,在校生49.2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12.3%和29.8%。盲、聋、培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了90%以上。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从2012年平均2000元左右提高到6000元以上,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从5000万元提高到4.1亿元。2016年,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达到5.32万人,比2012年增加21.7%。发布实施了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涉及42门学科,盲校18门、聋校14门、培智学校10门。

6、基础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建设方面:互联网接入率上升到87%

五年来,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上升到87%,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提高到80%,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从8台增长到12台。教育部连续开展了两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参与教师超过1000万人次,累计晒课730多万堂,进一步扩大了数字教育资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有2.1亿学生信息入库,基本实现电子化高效便捷管理。

三、数据看变化•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1578万专任教师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需求

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78万。与2012年相比,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增加75.3万,增长50.9%;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增加16.2万人,增长11.3%;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增加9516人,增长21.6%;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8.7万人,增长2.1%。

2、300万乡村教师获得感显著增强:综合奖补资金112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乡村教育,始终关心乡村教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2015年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全面提质增速的新阶段。

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3年9月启动至今,中央财政核拨综合奖补资金112亿元,覆盖中西部708个连片特困地区县,惠及130多万人,最高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补助标准较高的部分地区,出现了“逆向流动”,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还要竞争上岗。

扎实推进特岗计划。2013-2016年,招聘特岗教师28万人,中央财政投入217.9亿元。与2012年相比,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西部从年均2.7万元提高到3.46万元,中部从2.4万元提高到3.16万元。同时示范引领14个省份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为乡村学校输送了一大批新鲜血液。

着力推进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5年来有6.3万名公费师范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其中90.5%到中西部任教。同时示范带动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有4.1万人直接到农村任教,为乡村学校补充了大批高素质教师。

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构建形成覆盖大中小幼职特的国培体系,5年来投入资金117亿,培训教师1729万人次,其中对乡村教师轮训一遍。

3、教师队伍素质能力持续提升

学历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3.7%,比2012年提高9个百分点;初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2.5%,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7.9%,比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中职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0.8%,比2012年提高3.8个百分点。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69.9%,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

高水平教师数量不断增多。普通高校教师中,中科院院士748人,工程院院士575人;中小学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近4000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39.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至29.5%。

四、数据看变化•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超过4%

(1)从3次提出到20年实现:4%成果来之不易。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从1993年第一次提出4%目标算起,我们用了20年时间。

(2)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4%成果持续巩固。据初步统计,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3.1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2012-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累计投入13.5万亿元,超过1952-2011年60年累计投入之和,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财政教育投入最多的五年。

(3)从一般不挂钩到一般不低于:4%政策继续保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定,“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从“一般不挂钩”到“一般不低于”,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强决心。

2、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有三个“一半以上”:投资从“物”开始转向到“人”

(1)从各级教育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2016年义务教育占52.85%,占比最高。各级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增幅均超过20%,其中,义务教育增加最多,占总增量的近60%;学前教育增长最快,达到77.3%。

(2)从地区之间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

2016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71万亿元,占全国地方的59%。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2%、11.3%和12.3%,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教育财政经费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

(3)从支出项目分布看: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

2016年,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占61%。2012-2016年,教师工资和学生资助支出增长明显,学校运转、校舍建设、设备购置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教育经费支出开始逐步呈现出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的趋势。

3、学生资助呈现四个持续增长

(1)资助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2012-2016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4.25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下同)。年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8413.84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9126.14万人次,增长了8.47%,年均增幅2.05%。

(2)资助金额持续增长

2012-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6981.52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126.0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688.76亿元,增长了49.97%,年均增幅10.66%。

(3)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2012-2016年,各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达4780.61亿元,占资助总额的68.48%。

(4)学校和社会投入持续增长

2012-2016年,学校从事业收入中安排的资助资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的资助资金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等资金累计2200.90亿元,占资助总额的31.52%。年资金投入从2012年到2016年增长了92.34%,年均增幅17.77%。其中,全国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48.93亿元,占资助总金额的13.59%。年发放贷款由2012年的149.03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63.21亿元,增长了76.62%,年均增幅15.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确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研制各学科课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领域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层面的规范、指标、指南等近800项,让教育有标可循。

调研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

此次调研仍在进行,收到有效问卷百余份,就目前几个重要问题分析来看:  您认为您所处的阶段教育最需要得到哪方面的支持

同学们大都重视两点:

增强师资力量

完善奖学金制度

 您认为十八大以来您所处的阶段教育最大的转变在哪方面

教学方式

教育设施

 你的家人对你读书升学的重视程度是

非常重视,竭尽全力

......

人们的教育观念在变化,不论是个人、家庭、社会还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都在不断加大。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发展保障条件的不断改善。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体现了中央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意味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公平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第四篇:喜迎十九大 我看高校新变化演讲稿

庆祝十九大 我看学校新变化

“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这金秋送爽、果实累累的丰收季节,我们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十九大庄严提出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金秋岁月,祖国大江南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重任在肩,使命在前。十九大为我们国家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发展已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凝聚了磅礴浩瀚的伟大力量,也奏响了向中国梦前进集结的号角。

回首过去五年,豪情满怀。过去五年是我们党难以磨灭的辉煌五年。五年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万贫困人口得到精准脱贫。“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次次刷新人民的惊喜;南海岛礁不断长大,航空母舰不断诞生,社会主义建设奇迹不断出现。

1 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解决了许多过去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赢得民心,书写了历史,铸就党新时代辉煌。

祖国的发展,如果是一个磅礴浩瀚的大海,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一个地方发展就好像是奔腾向前不息的溪流;无数个溪流汇聚一起成就了海洋的浩瀚和无穷生命力。祖国的发展既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汗水与付出,也书写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执着与骄傲。

过去的五年,我们学院的发展也未尝不是一天激情澎湃的溪流,经受着岁月的洗礼,这条溪流愈加清澈透明,魅力愈加四射。

踩着时代的节拍,追着全新的旋律,我们在这里历练,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收获。每一个成功的瞬间,每一次崭新的飞跃,都在自己人生画板上留下一道美丽彩虹。每一天,都有锦绣华章;每一天,都有灿烂光芒!

过去的五年,我们学校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也同频共振。学院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学院的面貌和今天的荷花池一样正焕发出青春活力。今年学院的招生工作再创历史辉煌,距万人高校的目标越来越近;学院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亳州发展实际,办学的美誉度信任度越来越好,政府的投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学院未来越来越美好。

近年来,我院以创建“世界中医药之都”为契机,立足亳州市情,打造优势专业,努力创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2 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不断加大顶层设计,精心描绘学院宏伟蓝图,奏响学院发展新的乐章。

尤其近两年多来,我院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通过完善校内分配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激发,通过道路白改黑、建设塑胶球场、出新荷花塘,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舒畅。目前,学院正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环境越来越美;随着学生宿舍楼和南北大门的开工建设,学院对外彰显魅力的名片必将更加响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高职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遇面前,我们学院全体师生一定会主动作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勠力同心书写学院未来发展华美篇章。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祖国,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赞美我的学院。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一定能用我的劳动把教师这个称谓变得更加响亮;用爱为我的工作导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使我深深的懂得右手握拳,高举过肩的力量。面对充满爱的职业,奉献学院发展,我将铿锵的喊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会永远在路上。

第五篇:行测十看十不看

一、递进之后要看,递进之前可不看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前后分句是一种递进关系。

表示递进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不但„„而且„„”。跟“不但”作用相同的词语有“不仅”,“不单” “不独”、“不只”、“不光”等;跟“而且”相同的词语还有“并”、“并且”、“也”、“还”。此外还有多重递进“不但„„而且„„甚至„„”,“甚至”表示二级递进。与“甚至”相同的词语还有“更”、“特别”、“尤其”、“重要的是”、“关键的是”、“核心的是”、“有趣的是”等。

递进后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后面分句是重点。一级递进与二级递进同现,二级递进是重点,多重递进最后是重点。因此,递进之后要看,递进之前可不看。例如:

【例1】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了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对北京市的长远发展是一笔财富。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 北京奥运会 B. 奥运会的交通环境

C. 北京人的两种意识 D. 北京市公交的优先战略 【答案】C 【解析】递进之后是重点,我们通过表递进的关联词“更重要的是”,把握后面的主题句,确定正确答案为C。递进之前“公交优先战略”不是作者想表达的重点。

二、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前后分句是一种转折关系。前面分句说出一层意思,后面分句说出另外一层意思,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虽然„„但是„„”。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也表示转折关系,为弱转折。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强转折和弱转折同时出现时,强转折通常是重点。例如:

【例2】社会冲突扮演了一个激发器的角色,它激发了新规范、规则和制度的建立,从而充当了促使敌对双方社会化的代理人。此外,冲突重新肯定了潜伏着的规范,从而强化了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作为规范改进和形成的激发器,冲突使得调整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 社会冲突有助于社会整合

B. 社会冲突的整合功能是需要条件的

C. 社会冲突是社会化不充分的表现

D. 社会冲突是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 【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的主题句在转折词“但是”之后,即“社会冲突是否有利于内部适应,取决于是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发生冲突,以及冲突发生的社会结构”,我们抓住这个主题句就可以了。从“取决于”可以看出社会冲突的功能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正确答案为B。转折词“但是”之前讲的是社会冲突的功能,不是文段的重点,可以省略不看。

三、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因为„„所以„„”。跟“因为”作用相同的有“由于”、“既然”;跟“所以”作用相同的有“因此”、“因而”、“可见”、“看来”、“那么”、“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是因为”用倒装的形式强调原因,这时原因部分需要看。例如:

【例3】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的才能在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展示空间,而且也帮助她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骄人业绩。当然,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仍然限制着女性潜能的发挥。因此,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这段文字主要表述的是:

A. 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职业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B. 女性更适合从事传媒、大学、科研和金融等高度理性的行业

C. 随着职业化的提高,女性要在事业上成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D. 若没有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女性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答案】C 【解析】结论后面是重点,文段通过结论词“因此”引出主题句“一个成功的女性背后往往是她那旁人难以体会的艰辛”。C是对文段的主题句的同义替换,为正确答案。

四、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

一句提出条件,另一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的结果,这两句是一种条件关系。这种条件是唯

一、必要的,就是必要条件。

表示必要条件的标志有“只有”、“必须”、“ 需要”、“ 除非”、“ 务必”、“如何”、“怎样”等。

必要条件句引得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通常是文段中的重点。因此,必要条件要看,条件之外可不看。例如:

【例4】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约束,这种“雪亮”有可能变成一种偏执,一种没有方向的自负。而建立在“多数人”压过“少数人”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很可能走进片面和偏狭的陷井中,“上级”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个人”;“公众”评议,官员面对的是“一群人”,只有在“顶天”的压力和“立地”的责任互相补充下才能真正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博弈中避免“一个人”的片面和“一群人”的片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质疑群众评议的合理性 B. 群众的意志要得到合理的引导和约束

C. 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 D. 怎样在群众和上级间达到平衡 【答案】C 【解析】最后一句必要条件句是文段的主题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力量有机地结合”是文段的主题句,谈的是“如何对官员进行有效监督”,C为正确答案。

五、总述部分要看,分述部分可不看

行文脉络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文段有一定的行文脉络,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总述的部分通常是文段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措施,也通常是文段的主题句。总述部分通常位于文段首句或末句,做题时我们需要把握首尾句原则。分述部分是为了证明或解释总述部分的观点或措施,不是重点所在,因此可不看。例如:

【例5】“红段子”就要来了!在有关部委和几大移动运营商的联合高调推动下,中国手机短信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一场名为“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的座谈会,在农历新年临近之际,拉开序幕。其受重视程度,从参会人员可见一斑:工业与信息化部长奚国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李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撰文称:具有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短信,就是“红段子”。 这段话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红段子”有望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

B. “红段子”是很受欢迎的手机短信

C. “红段子”现象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D. 什么是“红段子” 【答案】A 【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为“总——分”式,开篇重点介绍“红段子”就要在中国手机短信中流行,总领全文。后文逐一介绍了相关的活动以及对于红段子的解释介绍,属于叙述部分。那么段首句才是文段的重点,A是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而C、D两项为片段信息,并非重点,B是无关选项。所以选择A选项。这里我们把握首句总述部分就可以了,后面分述部分可以不看。

六、主句部分要看,方式状语可不看

遇到长难句时,我们要把握句子的主干,即句子的主谓宾。句子的枝叶,包括定语、状语、补语,是为修饰句子的主干服务的,可以省略不看。“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得”连接补语和中心语,这些助词是句子枝叶的标志。例如: 【例6】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舆论可以借助网络、短信等现代传播工具,跨越时空迅速传递,使意见空间加大,意见力度增强,而决策透明度的增加和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又加大了政府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对“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说明政府在新舆论环境下有必要转变应对方式

B. 对比不同时期政府舆论宣传的客观环境与方式

C. 剖析政府执政的舆论压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

D. 分析通讯技术发展与舆论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方式状语“随着„„”可不看,把握文段的主题句“需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方式,针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采取新的方式来应对”前面句子枝叶可以不看,把握主干,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

七、解决问题要看,目的本身可不看

目的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是答案。引导目的的词语有“为了”、“ 要想”、“ 想要”、“ 才”等。表示“解决问题”的词语有“必须、需要、应该”等。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往往是必要条件,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重点。例如:

【例7】即使社会努力提供了机会均等的制度,人们还是会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也要取得报酬,拥有资本的人还可以通过拥有资本来获取报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所以当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通过由国家主导的再分配过程来缩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则,就会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形成社会阶层的过度分化和冲突,导致生产过剩的矛盾。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 收入均衡难以实现 B. 再分配过程必不可少

C. 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 收入分配体制必须改革 【答案】B 【解析】根据结论之后是重点,我们可以确定“所以”后面是主题句所在。主题句中“为了”表示目的,可以不看,要看“必须”引导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再分配过程”,正确答案为B。

八、文段观点要看,举例本身可不看

举例的标志有“比如”、“正如”、“例如”、“以„„为例”、“„„是一个例证”。此外,故事、数据等均可为例证。

举例是为了说明前后观点,重点找前后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围绕举例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排除不选。例如:

【例8】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味。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论》中曾引用两句谚语来说明这个道理,一句是:“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另一句是:“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巴尔扎克发现人的精神境界可以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来

B.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从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

C.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如何主要看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D. 一个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才会具有较高的生活境界 【答案】B 【解析】文段从行文脉络上看属于典型的总分式结构。首句即是主旨句,后面引用巴尔扎克的例子进一步说明文段主旨,故首先排除A。C提到的“生活态度”和D提到的“生活境界”显然和文段中的”生活细节”不符,排除C、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九、反面之前要看,反面论证可不看

反面论证是从相反的角度证明正面的观点。反面论证的标志有“否则、不然、如果不/没有”。反面论证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看到反面论证时,应重点看前面的观点,即“反面之前要看,反面论证可不看”。围绕反面论证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排除不选。例如:

【例9】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 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 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 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 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文段的主题句是“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况有理性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否则”后是反面论证,是为了证明前面的观点,正确答案为B。

十、援引之后要看,援引本身可不看

援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用。援引是为了引出观点或证明观点,包括正向援引和反向援引两类。正向援引指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基本一致;反向援引即作者的观点与援引的观点背道而驰。援引作为一种辅证手段,本身不重要,作者的观点才是重要的。“人们通常认为”、“一般认为”、“有人认为”通常是错误的观点,可以不看。重点看援引之后正确的观点。例如:

【例10】人们通常认为,食入脂肪后,胆固醇增加,血脂升高,患胆石症和其他心脑血管概率增加,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特别是一些女性为了减肥,在生活中也就极力避免吃荤。不可否认,多吃素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确对减肥有帮助。实际上,最近医学界对素食的研究证实,女性经常单一地食素,会对体内激素分泌造成破坏性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不孕。

这段话的主旨是:

A. 吃素虽然对人体有害,但是可以防止胆石症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B. 单一地吃素可能会导致不孕等症状的发生

C. 男性长期单一地食素不会产生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D. 多吃素食有助于减肥 【答案】B 【解析】“多吃素食有助于减肥”是援引本身的观点,D为干扰项。作者观点在于强调女性吃素食的危害,正确答案为B。

这里总结出主旨概括题略看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特别是主旨概括部分有所帮助。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在做行测其他模块题目及申论材料阅读中,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以上原则,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

上一篇:外科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文化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