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开始的地方大学

2022-08-20

第一篇:梦想开始的地方大学

演讲稿 梦想开始的地方

梦想开始的地方

进入XX,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行业。

三尺讲台,一方寸土。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可又有谁曾想过,要想让“教师”这两个字,在自己身上名副其实,要做多少努力啊!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紧张,激动,被五六十个孩子注视的瞬间,猛然涌起一份责任感。以前实习时,知道自己终有要离开的时候,并且有指导老师做引导,感觉任何事情都有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有可以效仿的榜样。可是,当一个活生生的四年级八班摆在我眼前时,我是那么具体的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虽然可以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但终究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终究要一个人把这个属于你的班管理好.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是经常跑气的轮胎,教师就是不断充气的打气筒。作为老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不断,让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落于老套。

第一次讲公开课,教案一遍遍改,一次次试讲,在正式开讲之前的一段日子里,每每从睡梦中醒来,脑子里想的全是讲课的事情。哪个环节该用多长时间,过渡语该怎么说……一遍遍在脑海里想象讲课的画面。身边的老师们,不厌其烦的帮忙修改教案,一遍遍听我试讲,直言不讳的指出我的不足,并告诉我如何才能更合适。来到一小最大的感触:每每出一堂,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一个办公室,甚至一个级部,一个学科组的出谋划策。这样的教学氛围,让我懂得:教师职业,也同样需要团结合作。

第一次接到家长的电话,我紧张的语无伦次,毕竟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和家长沟通。该如何让家长信任我,该如何全面的把孩子的情况介绍给家长,语言的 得体 委婉 沟通的技巧,这些,都是我需要去一点点摸索。接下来的日子,我倾听办公室其他老师在和家长的沟通时的语言运用,去向他们请教交谈时的注意事项。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一套沟通方法。由开始的害怕接到家长的电话,到现在对记家长来电的渴望,因为,通过沟通,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我也能及时针对孩子的近况向家长提出几点建议,共同帮助孩子进步。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更在XX这块沃土上学到了一点沟通的技巧,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我还会收获更多。

第一次埋头于作业的批改中。小时候曾经对教师职业的渴望,源于对教师的权威,最重要的就是那支红笔在纸上的游走,就可以决定学生作业的对与错。而此时,当真正拿起那支神圣的红笔后,太多的责任,太多的乏味,同时涌来。责任,一种对孩子的责任,逼迫你必须认真批阅每个孩子的作业,因为孩子对你的信任,那份信任,含载着多少孩子的期盼。乏味,一种机械工作的乏味。一遍遍的去判断对错。同一个姿势,头颈酸了;同一个信仰,为了学生。

第一次参加元旦晚会。精彩的节目,用心的编排。最大的感触:比邹平大舞台都强上几倍。都说小学老师是全才,果不出所料。最佳组合,最佳组织,最具魅力,都是老师们才艺的展示。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老师们的精神文化,XX,老师们成长的地方。

第一次体会到家的温暖。

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教育。

第一次因为孩子的进步而开心万分

第一次……

XX,有我太多的第一次尝试,这些点点滴滴,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这里,让我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全新的认识,也激起了我坚持走教师这个职业的信心。

XX,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二篇:海尔文化馆之行————梦想开始的地方

海尔文化馆之行感悟----梦想开始的地方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只有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讲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学习才能达到最终目的。这次文化馆参观加深了我对于学习更加深刻的认识。

海尔是中国企业的龙头,白色家电的领头羊,是我国的第一个世界品牌。究竟是什么让他有如此成就?怀着一颗好奇心,终于等来了参观文化馆的时刻,此次海尔文化馆之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海尔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一个个不凡的创新成果,对海尔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

走进海尔文化展,其宏大的设计,独特的构思映入眼帘。在工作人员的悉心解读后,我们似乎目睹了海尔发展历程的艰辛。“十三条不准”,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铁的纪律;张瑞敏张首席不惜屈尊到处借钱,只为了给员工年终发上福利,这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人性化管理;将价值20多万的不合格的76台冰箱全部砸碎,让我们真正领悟了海尔为何能以质量和信誉取胜。此次海尔之行,不仅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海尔,更使我们学到了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独领风骚,应该具备持续的创新性思维、规范化管理模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新精神赋予了海尔蓬勃的朝气,正如张瑞敏首席所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创新,再强大的企业也会被时代所抛弃;没有创新,再新型的行业也会失去活力。海尔的创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出名的。纵观海尔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观念创新到组织文化创新到信息化创新,从职能式流程到市场链流程,每一次变革对海尔都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创新,才使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家电行业的佼佼者;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创新,才为海尔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正是依靠创新打造的坚实基础,才最终建立了国际海尔集团。

良好的管理基础和监督体制,使海尔的每一次变革都可以顺利和平稳的过渡,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有效实施。海尔的“十三条不准”,“笑脸墙”无一步不见证了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效结合。在管理创新上,海尔推出OEC管理法,要求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其主要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做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这样的要求看上去并不高,坚持一天,一个月或许人人都能做到,但海尔人却一直在坚持,毫无疑问,这需要用一股强大的意志力和精神来作支撑。

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海尔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着这个庞大的集团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进入海尔文化展,无论楼梯走道,还是橱窗内,到处都是图片、案例、宣传标语以及创新载体,这些无不体现了海尔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这浓厚的海尔文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一种文化,一种原则。如果硬件机制是支撑一个集团存在的骨架,那么优良的文化底蕴则是驱动其前进的强大动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张瑞敏首席如是说。一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话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学习和思考的。通过参观让我们每一位党员深刻感受了海尔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在海尔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切实领悟了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海尔理念,对自身提高和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竞争时代需要我们学习海尔精神,不断丰富自我、改善自我,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焕发出学习工作的新激情,争取在研究生阶段创造出更好的科技产品,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下午看似只是简单的参观,但它对于一个人的认识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海尔的企业文化中,无时无刻不展露出“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观,“人单合一双赢”的利益观。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概括,是企业向前深入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通过这次实习,我切身体会到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创新,海尔才能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引领世界。

本次实习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际动手方面,我们欠缺。这或许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就的吧,比如时间问题,企业的利益问题等等,其实这些反应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中国的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于实践中汲取理论知识。这就需要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三赢。

不管怎么说,这次实习是有所收获的,现如今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没有基础,一切都只是空谈。我们的路还很长,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现在只是为开始做准备而已,没有自己的执着和努力,一切都只是幻想。

海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坚信自己在海尔一定可以大展宏图!

第三篇: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我的大学,我的梦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眼看着大一上学期已经要结束了,我们也从一个满怀壮志的高中生变成一个大学生,这期间虽然饱尝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顿,可丰富的大学生活又给我们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地,因为这里是我们攀登目标理想的新起点,、因为这里是我们积累知识阅历的新家园。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也许中学时期就已经读到或者听到许许多多关于大学生活的信息,有人说大学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也有人说大学生活是无聊空洞,浪费青春的。其实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两者也是不矛盾的。在大学里,有的人确实过得很充实,很开心,深深留恋这块他们认为是一辈子都无法重复的净土。也有的人,从一踏进校园就很失望,觉得一切都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从此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最终醒悟的时候才猛然发觉,仿佛一夜之间,大学已经过去,随之逝去的还有自己宝贵的青春,记住,只有后悔大学混了几年的人,而不会有后悔上了大学的人。即使是那些在校时贬的他的母校犹如人间地狱的人,多年以后,回忆起大学的时光,也往往会感慨万分,甚至泪流满面。不管你未来大学生活过的如何,至少,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个大学阶段。

在过去的旅途中,无论你是否拥有过欢笑,拥有过阳光,这都已经成为永远的记忆,加上一把锁把它封存起来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旅途,新的梦幻,新的生命正在破土而出,面对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办,由于现实的残酷,我们将化身为一个骑士,抹掉胸口的创伤,擦掉昔日的荣耀,拿上我们曾经的利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是我们新的征途的开始!

梦想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地图,只有付出了行动,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才能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确定我们的目标,就要为它努力拼搏,志当存高远!我们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是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明天。

历史的重任在肩,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一定会勇敢的挑起肩上的责任,虽然前方会有巨浪滔天,但是也会有长虹贯日,让我们拿出“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的根是苦的,学习的果子是甜的。我们奋发努力,勇往直前,一定会有迎来收获的那一天。希望几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能够收获自己辛勤劳作换来的累累硕果。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在一起定下大学之约,让我们用青春诠释我们曾经的誓言,用汗水锻造我们明日的辉煌。未来的日子我们将共同走过,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也需要我们去把握和深入体会。有人说,“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生却有着各自的辉煌。”你可以选择平凡,却不可以选择平庸!好了,我今天的演讲也到此为止了,一次演讲并不能把你们带进梦想的殿堂,我希望它只是一个切入点,革命尚未成功,我们的梦之船才刚刚扬帆。最后我想用《离骚》中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四篇: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一直都是研究生创新梦想开始的地方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一直都是研究生创新梦想开始的地方,创新实践基地为那些朝气蓬勃,有着创新激情与思维的研究生及创新团队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挥洒我们的创新热情。

在基地搭建的平台上,我们将梦想转化为现实。设立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组织项目研发、开展访学交流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营造创新学术氛围等工作,拓展了研究生科技研究视野,提高了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基地就犹如一片沃土,无数苍翠的大树在它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开出茂密的枝叶,孕育着下一个花季。梦从这里开始,梦也在这里实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工作概况

常务部工作

2009年5月,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常务部在实际工作中,各成员认真、踏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组织内部的缺陷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使整个基地的工作更加协调地展开,工作氛围更加和谐。

学术活动

根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学术部“研学术,知天下”的宗旨和目标,围绕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这一核心任务,2009年5月,学术部积极在常务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创新实验室建设

2009年,在“佑启创新思维,助推实践步伐”的宗旨的指导下,创新实验室主要围绕创新团队建设的工作方向,将工作方向定位于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强调对研究生的服务职能,工作重点始终依托于实验室的学术活动开展,使创新实验室的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更加切实有效的基础。结合现有资源,集中优势开展“平台提供、专业培训、技术支持、资源整合”的工作。

创新中心建设

2009年5月,创新中心围绕研究生院的工作准则,继续深入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专项工作和“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专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项目部工作

项目部作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领导以及其他部门的顶力配合下,切实做到了"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为促进广大同学全面成长成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宣传工作

2009年,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宣传部根据基地总体部署,继续依托《创新与实践》月报,创新实践基地网站、《中国研究生》重庆通联站等宣传平台,全面报道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各个部门围绕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开展的系列活动;展示优秀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和成员风采,搭建创新团队之间沟通和交流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的桥梁。

基地红人榜

在创新实践基地的成长过程当中,都凝聚着全体基地工作成员的汗水,正是他们不遗余力的付出才会看到今天基地的辉煌与成就,基地的成员们靠着激情和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其乐也融融的大家庭。

常务部工作

1.1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专项工作 1.2 高水平学术论文专项工作 1.3 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专项工作

5月份,常务部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开创精神,全面落实了“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加强了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了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成绩喜人。 1.4 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1.4.1 档案管理 1.4.2 设备管理 1.4.3 日常事务管理

学术活动 1.1 名家会客厅

2009年5月5日下午3点,加拿大贝尔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重大校友杨杰博士做客名家会客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AT&T的兴衰中可以学到什么?”的演讲。

5月11日下午2:30,凤凰卫视欧洲台主编刘晓峰先生在研究生院国际会议厅做客名家会客厅,带来一场主题为“如何看待西方媒体”的别开生面的报告。

5月24日下午3点,英国伯明翰大学Peter W. Preston教授做客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名家会客厅,作题为“东南亚城市发展比较”的学术报告。 1.2全国赛事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1.2.1 首届“中科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 1.2.2 第六届全国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1.3暑期学校

1.3.1 2009年“微处理器设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发布 1.3.2 2009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课程班的发布 1.3.3 2009年上海市研究生组合最优化暑期学校的发布

1.3.4 2009年“心血管基础理论与临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发布 1.3.5 2009年全国功能材料量子设计和量子物理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发布

创新实验室建设

创新实验室主要围绕系列专题培训,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公共资源整合以及核心团队构建四方面展开工作。 1.1 创新实验室专题培训开展情况

创新实验室依托于现有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和完备的专家博士数据库,开展一系列以“佑启创新源泉,助推实践步伐”为主题的“创新实验室系列培训”。培训以校内工程技术高年级研究生、博士生主讲,以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现场技术交流的形式为广大研究生和科研爱好者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

2009年5月主要开展了以下培训活动: 1.1.1、SPSS专题培训 1.1.

2、HyberWorks软件培训 1.2各实验室工作情况

1.2.1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设计与应用(DSP)开放实验室

(一)SPSS培训拉开帷幕

(二)实验室设备管理, 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进行了全面检查清理

(三)开放实验室

1.2.2 重庆大学〃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联合开放实验室在本月完成的工作包括:

1.每周打扫一次实验室卫生并检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2.五月份实验室用路由器把其它电脑连成局域网,从校内网下载安装SAV杀毒软件和360安全卫士,然后将SAV升级,并进一步维护电脑系统。

3.五月份培训项目较少,来实验室试验做实验的人员共24人次,助管员热心的为他们提供相应服务,确保每一位来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顺利完成相关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实验。

4.每两周开一次实验室例会,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内容和进展,讨论下一步工作计划。

1.2.3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开放实验室

(一) 803根据研究生院的指示,删除DR.COM宽带认证客户端,停止访问外网

(二)维护电脑,删除C盘上不用的软件,为C盘释放空间

(三)安装软件,圆满完成Altair Hyperview work软件的培训任务

(四)做好实验室加班工作,更好的服务广大同学

创新中心建设

1、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专项 1.1、项目受理与跟进

本月的新受理的项目保证了基金管理工作的持续进展,项目的数量每月也呈递增的趋势,前期的宣传创新基金的进展情况良好。截至本月末,创新中心部门共受理新申请项目7个,进入一次立项阶段的项目有3个,完成二次立项1个,进入过程管理的项目有14个,已经结题的老项目有9个。

2、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专项

2.1 确定专项工作任务

设立一位“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专项助管员,并就“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的三个分奖项(创新团队奖学金,创新奖教金,创新个人奖学金)分别设立专门人员负责。

2.2 创新奖申请信息统计

5月份,共有25位研究生 提出创新个人奖申请,其中共有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10人。12位青年教师提出创新奖教金申请。共有8个创新团队提出创新团队奖学金申请,

2.3 宣传活动继续深入

项目部工作

1 专向工作的开展情况

1.1“科慧杯”创新团队项目研讨会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2009年05月08日下午三点,创新实践基地第三届“科慧杯”项目研讨会在研究生院503举行,项目团队就“大件产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与有关专家进行探讨。

1.2 企业零距离——高校学生创业记事系列活动

5月19日晚上7:00,高校学生创业记事系列活动第二期在研究生楼308国际会议厅隆重举行。这次参加活动的创业精英是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陈麒。本活动通过高校大学生成功的创业经历给在读学生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提供有效地帮助和支持。 1.3 可口可乐参观活动

本月筹备了可口可乐参观活动,为了更好的满足同学们参观企业,了解第一生产线的需要,我们又再次组织大家走进世界第一品牌的荣誉殿堂。从5月21日,我们开始张贴海报组织报名。

宣传工作

1、内部宣传专项工作

本月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校庆展开一系列宣传准备工作。通过广泛收集资料、整理完成了新生入学基地宣传展板、基地成果展板的文字内容。

本月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完成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小宣传册和工作简报。

2 传统媒体校内宣传专向

每月出刊《创新与实践》月报,积极报道创新基地各部门开展的重大活动,并对月报工作做了较为全面的整改工作。完成了月报从组稿到出版的时间安排修订、5月月报主题策划和校庆月报专刊策划。 3 网络媒体校内宣传专向

该专向本月继续完成各类新闻稿件的收集、整理、修改工作。并及时在创新实践基地网站、民主湖论坛、重庆大学新闻网等校内网络媒体上发布各类信息、新闻共46条。其中,发布到重庆大学新闻网的有9条,发布研究生院、基地网站、民主湖论坛主要新闻稿件与各种通知共有51条。 4 校外宣传专向

4.1 如期参加了本月《中国研究生》通联站网络会议,积极完成《中国研究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生》编辑部下达的任务,按时上交重庆通联站本月工作简报和《创新与实践》主题策划。并继续多方征集稿源,向《中国研究生》报送优秀稿件1篇。

4.2 与《中国研究生》杂志保持密切联系并且积极宣传首次重庆市征文大赛。截止5月31日,共收到来自市内各高校征文共125篇。

4.3 配合学校在《科技日报》的校庆策划,撰写“科技氛围”版块。

让荣誉成为动力

项目部—何恋

作为一个去年10月加入基地的“半新人”,何恋在得知自己被评为本月研究生院创新实践基地的工作红人时,心中有些意外,但这个荣誉带给他更多的是惊喜、感动和激励。

2008年10月,何恋正式加入了研究生院创新实践基地项目部这个大家庭。初入基地,在与大家的合作中,何恋一次次地被大家卓越的工作能力所震撼,一次次地被基地这个团队超强的凝聚力所吸引。这也激发了他强烈的工作热情。在过去大半年项目部工作的日子中,何恋主要负责了第三届“科慧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的管理工作以及协助部门“企业零距离”专项工作的开展。何恋说在刚开始工作时,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只有着似懂非懂的认识。那时的他还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把这份工作做好。但是冯老师和杨部长的指导培养和基地所有同学的关心帮助使他很快适应了基地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工作才能。到今天,何恋已经负责了“科慧杯”整个活动的策划、筹备、组织项目调研、考评等所有工作,同时对部门的其他工作也做能很好的驾驭。这一阶段的学习工作,何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进步,他认为这些进步中无不凝聚着部门所有同学的帮助与努力,凝聚着基地这个大家庭所有同学的支持与关怀!

能得到此次殊荣,何恋心中对基地老师和同学的感激溢于言表,对自己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一定会加倍努力,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与部门同学和基地所有成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将工作越做越好。

在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中收获成长和怀念

学术部—邹彬

邹彬说他曾经问过自己:当某一天我对文字或者自己的科研领域没有兴趣的时候,我还可以做什么?或许,有能力组织和协调一项工作是不错的选择,于是,

6 基地红人榜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简报

当齐福刚询问他是否有意加入基地的时候,他立刻应允,心里充满感谢和欣喜。

2008年5月,阳光灿烂妖冶。邹彬坐在前任常务部部长对面,全神贯注地听着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邹彬认为这是很特别的面试方式,只有两个人,问题很简单,但是暗藏着需要强烈责任心才能得出的完美答案。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学术部的工作循规蹈矩,实在是很轻松的事情,毕竟按部就班永远比筚路蓝缕来得安然自在。但邹彬对这份工作有自己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学术部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确实十分繁琐,需要良好的耐性和细致的心才能做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2008年9月,由学术部领头,基地其它部门共同协作参与的第六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两个分论坛在重庆大学顺利举行。通过这场活动,邹彬才知道那些大型活动的举办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汇集了多少人的智慧与思想。这两个分论坛,从策划到组织报名、收集论文、会场服务、接待,几乎都是由基地的同学完成。过程自然不用说,无论多么辛苦,终归收到很好的结果。邹彬负责其中的一个分会场,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突发事件,小到茶水壶无处可寻,大到电脑设备临时“罢工”,竟也渐渐由刚开始的恐慌变得沉静,由胆怯变得大胆。对邹彬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收获。

今年2月返校后,基地各个部门的工作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邹彬却因为学习和实验较多的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基地。但是,这段美好的经历会一直深深地埋藏在邹彬的内心深处。他说,那些清和通透,自信美丽的女生、那些聪明内敛,踏实负责的男生,以及培养我们的基地大家庭,都是他怀念的,不管何时何地,不论何情何景。

第五篇:毕业感言: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曾几何时,幻想着步入大学的生活,时光匆匆,如今我的大学生活即将步入尾声,回想起过去,我们有过欢笑,有过忧郁,然而如今,我们带着少许激动,带着少许伤感,即将离去。但是,我更清楚地知道: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梦开始的地方。

刚刚踏入潍坊学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丽的校园。绿树成荫,波光粼粼,宽广马路,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新的面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我是来自青岛的小姑娘,在从前,从没有住过校,因此自然不知道宿舍里很多琐碎的小事,碰过不少钉子,也有很多的困扰。大一的时候,适应不了大清早8个人一起挤厕所;也对不同人的作息时间很困扰,有的很晚睡,有的很早起;对跑操,查宿舍更是头痛万分。然而相处下来三年,我们在不断地磨合,不断地了解,进而更加的欣赏对方,喜欢对方。我们有过摩擦,有过争吵,然而,我们却越来越亲密,越来越友爱。大学的陌生环境也使我彷徨不安,偌大的校园,从宿舍到上课的地方常常需要十五分钟,因此开始时常常上课迟到;每天上课都要跑去不同的教室,常常一上午要跑去好几个楼,因此开始时总是跑错教室;图书馆也是大学生很向往的地方,然而因为起晚,所以总是占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灰溜溜的跑去教学楼找自习室了。也就因为这样,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着学校太大,抱怨着课程安排太多,抱怨着自习室不够。然而从我们的抱怨声中,总是能听出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为了我们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大学。记得跟我曾经的同学谈论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我滔滔不绝,我明明是在抱怨着种种,在我同学眼中却看到了炫耀与向往。也就在那刻,我了解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我们,我也更加了解了学校对我们的意义。开始之初,大学的新生活也让我多少有些不知所措,高中时还是一天安排满满的课程,老师不断地监督鼓励我们,整天不是沉醉于书本中,就是沉醉于卷子中,搞得那叫“题海战术”。在大学中,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解放,课程通常一周安排20个课时,老师上课也是倡导发散性的思维,还记得有位大学老师,跟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大学的课堂上,没有谁的话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谁的话是完全错误的,只不过是不同的理论观点,可能有些还没有被证实,有些还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同。”也就因为这样,大学书中的定义往往是多种的,不同学派,不同理论都各执一词,对我们的学习,固然不能停留在只背不记的基础上,大学注重的不是背而是理解,老师这样给我们解释的。

总的来说,大学开始之初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是稀奇的,是不受控制的。然而今天回头望望过去走的路,我看到了我在成长,我在适应,我在变得越来越好,我更是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学校,爱上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喜欢舍友在一起疯狂的谈论着各自的偶像,各自梦想,各自的未来。我喜欢舍友在一起为了目标,一同起早贪黑去图书馆奋斗的日子。我喜欢舍友在一起,不开心时互相安慰,互擦眼泪的时刻。还记得我们为了一部电影一会儿笑的疯狂,一会儿哭得呼天抢地。这就是我们,活的真切,活的潇洒。毕业了心里总是有种伤感,可能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离别的泪水!其实当我们第一次在宿舍见面时候,就注定有一天会分离,那就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大学生活吧!

毕业离别的情绪影响着自己的心情,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就如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怀着好奇。也许一年后的今天,忽然发现,没有了原有的拼劲,缺少了原本的热情,一切的一切好象都脱离了当初设计好的“轨道”。于是我们会感伤,会怀念大学,但是我们绝不后悔,不回头,勇敢地大步地走下去。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去大学,除了张泛黄的毕业照,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东西去证明,但是我们在大学时留下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相信会伴随着我们在不断向前进。有离别,就有怀念。等待栀子花开得季节里,大学的点滴那么清晰地了然于胸。青春激扬的大学啊,老天给了我爱情、磨难和智慧。我知道,这是成长的印记和果实,一段必经路途,我庆幸我经历并走过了。即使爱情失败,即使有灾有难,即使智慧蒙尘。我仍然坚持:快乐的心和宽容的灵魂,故我坚强着。我战胜了刁钻的上帝吗?起码没有落败。他撒下了不走运的种子,我却让快乐开花。时间的河如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等你在凤凰花开的路口。

亲爱的朋友,XX年我大学毕业了,带着对朋友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出了大学校门,开启生活的另一扇门,希望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一路走好。

上一篇:描述兄弟情义的句子下一篇:煤炭行业信息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