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补录方法

2022-06-24

第一篇:财务报表补录方法

企业补录财务报表通知

关于在核心征管系统补录 企业财务报表的通知

省局决定集中开展20

11、2012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补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补录范围

(一)补录财务报表纳税人范围

截止2013年10月31日纳税人状态为“开业”的单位纳税人。

(二)财务报表补录范围

2005版、2007版财务报表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对于使用2007版财务报表的纳税人,还需采集“2007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不报送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本次财务报表信息补录的数据务必认真填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与实际相符。

(三)补录财务报表所属期

1、补录财务报表信息为20

11、2012财务报表信息。每个企业只需采集财务报表(仅12月份的财务报表),不采集每月或每季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所属期要修改为2011.01.01-2011.12.31和2012.01.01-2012.12.31。

2、财务报表的填列口径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

1 则》的要求填列,其中2007版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本期金额”为本年累计,“上期金额”为上年累计 。

二、补录时间及方法

(一)补录时间为2013年11月21日--11月30日。

(二)本次补录采用手工录入和系统导入相结合的方式。

1、对采用上门申报的企业,由税收管理员通过核心征管系统“资料报送与信息采集—核心”模块手工录入财务报表数据。

2、对采用网上申报的企业,通过电子申报系统补录2011和2012年两年的财务报表信息后,使用网上申报的方式报送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由税收管理员将财务报表数据导入到核心征管系统。

(三)网上申报采集财务报表的方式

1、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进入系统,选择“财务报表申报”----“填写财务报表” (2)然后选择企业相应的报表种类,以及对应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将下面报表所属期改为“2012.01.01”----“2012.12.31”,然后点击录入报表,填写相应的报表进行确认保存,每选择一种报表都需要重新修改所属期,录入时要确保每种报表都选择正确的所属期。如果申报2011年的报表需要所属期改为“2011.01.01”----“2011.12.31”。 (3)填写完成后,点“进行申报”,然后选择对应的“报表类型”然后会出现填写的所属期为2011年和2012的财务报表,

2 两个的报 表需要分别进行报送,报送两次,勾选后点下一步,则按照平时的报送方式进行报送即可。

2、企业在上传数据后,等5到10分钟通过申报软件下载“申报回执”,只有收到的回执为“申报成功”后,核心征管软件才能接收财务报表数据。

3、收到的回执为“申报成功”后,将申报成功信息发短信给管理员,税收管理员在系统中维护导入。短信格式为:税号+企业名称+申报成功。若申报不成功联系管理员,携带纸质报表到税务机关税收管理员处进行手工补录。

3

第二篇: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一)单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打开资产负债表后,首先浏览资产总额,结合利润表中的销售额和统计指标中的从业人数,判断企业的经营规模,单从资产总额方面考虑,4亿元以上为大型,4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型(资产总额作为企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再看一下资产的来源即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高低,把握企业债务规模和净资产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或者产权比例,进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2)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存货占50%,应收账款占30%,现金占20%,但先进的管理行业不执行该标准。

(3)计算长期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和潜能。长期投资的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固定资产净额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进而反映其获利能力,如果净额接近原值,说明企业要么是新的,要么是老企业的旧资产通过技术改造成为优质资产,如果净额很小,说明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无形资产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的技术含量。

(4)负债方面,计算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如果流动负债比重大反映出企业偿债压力大,如果长期负债比重大说明企业财务负担重。此外,还需计算负债总额中信用性债务和结算性债务的比重与流动负债中临时性负债与自发性负债的比重,判断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计算长期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分析总资本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计算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分析债权人风险的大小。

(5)最后对资产的期末期初金额进行差额分析 资产总额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说明资产发生了增值,结合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资产增值的原因是借入资金、投资者投入还是自我积累转入。如果借入资金和投资者投入金额较大,自我积累转入少,可能是企业正在扩大规模,如果自我积累转入金额大,说明企业自我发展的潜力大。

2、利润表分析

(1)分析利润总额及其构成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分别计算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断利润结构是否合理;通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判断营业利润的结构是否合理。如果处理资产的收益和投资收益比重过高,或者其他业务利润比重过高,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正常,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2)分析企业本期的利润率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

利润率作为相对量指标,可以对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常用的利润率指标有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是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因此分析销售毛利率是利润表分析的头等大事。如果毛利率过低,就要考虑是价格低还是成本高。如果是价格因素造成的,就要对价格调整的利弊进行分析后,再作决策。如果是成本因素造成的,就要分析一下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有没有挖掘潜力。如果售价和成本都没有调整余地,最好还是按照薄利多销原则,增加销售量。对于销售利润率也要进行分析,对于销售利润率低的商品,要分析出是毛利低还是费用高,如果费用过高,则应在费用控制方面下大力气。

3、现金流量表分析

分析现金流量表首先应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结构以及流入流出比进行分析,判定现金收支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经营现金净流量应当是正数,投资现金净流量应当是负数,筹资现金净流量是正负相间的。

其次利用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数据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通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计算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些指标包括销售现金比、每股现金净流量(或者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销售现金比=经营现金净流入÷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收入所获取的净现金。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净资产×100%,这里的净资产使用平均数。反映企业每元净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总资产×100%,这里的总资产也使用平均数。反映企业每元总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 最后,根据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据此判断收益质量的好坏。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功能是经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净流量,该表中的调整项目包括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收益、经营资产净减少(增加)、无息负债净减少(增加)四个部分。用公式表示就是:净利润+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收益+经营资产净减少(-经营资产净增加)+无息负债净增加(-无息负债净减少)=经营现金净流量

其中非付现费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还要加上待摊费用的减少和预提费用的增加);

非经营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收益(净损失用“-”号)-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损失用“-”号)+递延税款贷项-递延税款借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还要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者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经营资产净减少(增加)=存货的减少(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

无息负债净增加(减少)主要是指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 净收益营运指数是经营净收益在净收益中所占的比重,这里讲的净收益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然而这里说的经营净收益并不是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因为营业外支出项目中的固定资产盘亏、罚没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资产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收入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罚没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以及补贴收入等均列入了经营净收益中。净收益营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该指数越低,营业外收益和投资收益的比重越大,说明收益质量不好,经营情况不正常。

现金营运指数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应得现金的比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经营实得现金÷经营应得现金

经营应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该指数小于1,说明企业收益质量不好。一方面,一部分收益尚未收到现金,停留在实物和债权资金形态,债权能否足额变现尚存在疑问,而实物资产更存在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营运资金增加了,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大了,说明同样的收益代表者较差的业绩。

(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将所有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计算相关比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1、分析偿债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除了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外,还有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对总负债的比率、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例=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注意两个公式的分子都是负债总额,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比例=(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几个公式中负债是分母,确切说流动负债是分母。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税息前利润对利息总额的保障程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的合理数值应行业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建议企业选择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比较依据。由于负债最终还需现金偿还,因此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最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举借新债的能力。

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

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2、分析盈利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从经营指标角度看,盈利能力的高低反映在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上;从投资与报酬相结合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资本金利润率、每股净收益;从现金流量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总资产=(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销售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销售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这里说的期间费用不仅包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还包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5)净资产收益率(也叫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平均净资产=(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2

将权益净利率分解后该公式变为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实收资本总金额×100%

会计期间内若资本金发生变动,则公式中的资本金用平均数。

资本金平均余额=(期初实收资本余额+期末实收资本余额)÷

2 资本金利润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高,企业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该比率越低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企业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弱。

(7)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净资产×100%,这里的净资产使用平均数。

(8)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总资产×100%,这里的总资产也使用平均数。

3、分析营运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而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总额+期末应收账款总额)÷

2 (2)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而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总额+期末存货总额)÷2

(3)营运资金周转天数=360天÷营运资金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营运资金

平均营运资金=【(期末流动资产总额-期末流动负债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负债总额)】÷2

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净营运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它是流动资产中由长期资金来源供应的部分,是企业在业务经营中不断周转使用的资金该资金越充裕,对短期债务的及时偿付越有保证,但获利能力肯定会降低。周转次数越快,其运营越有效。在毛利大于0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越快,获利越多;在毛利小于0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越快,亏损越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应的节约流动资金,相当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越快,反映企业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二、按照不同财务报告分析主体进行恰如其分的的报表分析

财务报告的分析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报告使用人,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层、政府机构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这些报表使用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财务报告,需要不同的信息。

(一)企业管理层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企业管理层也称经理人员,他们关心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取的报酬,而经营业绩的好坏是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团体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也是全面彻底的。他们既关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关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财务分析思路修改错误,通过分析错误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个阶段取得更辉煌的战绩。前面介绍的财务报告分析思路基本上就是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关注的财务比例指标一般是按照股东对他们的考核要求设计的,前文所讲到的财务指标基本上都涉及到,甚至还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本积累率等更多的指标。为了经营业绩他们可能更愿意冒险,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投资人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使用财务报告的投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股股东,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收益能力和风险。他们分析财务报告是为了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的高低;(2)目前财务状况下,公司的资本构成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正常情况下,他们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目的是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非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获得高额的投资报酬。

他们分析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资本就构就是资本来源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它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或者产权比例反映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合理的资本结构应为4:6或5:5,但现实生活中,也不是那么绝对,对企业管理层和股东而言只要总资产报酬率远远大于债务利率,适度增加债务比重,可以享受到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即节税和增加权益报酬率)。资产结构就是前文所说的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通过资产结构分析关注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离不了计算流动比例、速动比例、现金比例和利息保障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就要计算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的比率,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偿债能力的好坏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要知道股东对风险都是胆战心惊的。

分析盈利能力既要看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又要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获取较高利润的能力。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主要是看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和单位净资产获取经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股份公司中用每股现金净流量表示,非股份公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商表示)。分析时既要观察一个会计期间的指标情况,又要通过数个会计期的指标动态观察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判断经营风险与收益水平是否对称。

分析营运能力就要计算营运资金额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几个比例,营运能力的高低最终落脚在盈利能力指标上。

有时经营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会存在着冲突,经营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薪金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虚构业绩。关注数个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看看各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分别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企业操纵账面利润一般是没有现金流量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例指标过低,就有虚盈实亏的可能。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应该是一致的,长期存在着大额差距必然存在问题。

(三)债权人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决策是决定是否给目标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他们分析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2)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要的资金可能来源是什么;(3)公司对以前期间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是否能按时足额偿还;(4)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借款。

债权人分析报表需要观察企业三到五年的财务报告信息,分析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变动趋势,同时还需关注相关比例的变动趋势。银行界常用的相关比例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如下: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参考值为65%—85%) 流动比例(参考值为150%—100%)

速动比例(参考值为100%—50%) 现金比例

利息保障倍数(参考值为1.5—1)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参考值为10%—3%) 销售成本率

销售费用率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额度 周转天数额度

资金指标

现金支付能力 营运资金需求

(四)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对纳税人的评估分析思路

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主要是出自税务稽查的需要,他们评估分析的目的就是看看企业有无逃税、漏税、偷税的嫌疑。一般评估首先从分析税负开始,然后针对税负低于正常峰值的情况展开分析。

1、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首先从计算税负开始,

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的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然后将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起来与其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而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根据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测算。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对进项税额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指标进行分析,

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首先要从四个一类指标入手,这四个一类指标是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所得税贡献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一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二类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费用(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所得税额变动率、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

如果二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三类指标中影响的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三类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营业外收支增减额、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及税前列支费用扣除指标。

第三篇: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总结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详解

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名称和内容同上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年初数”栏目内。

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数”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报告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资料填列。有些项目可以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可以根据总账账户余额计算填列;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其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1.“货币资金”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总账账户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各明细帐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按应收账款净额填列。

本项目应注意:对应收账款项目,不能根据“应收账款”总账账户直接填列,因为应收账款的明细账有的是借方余额,借方余额反映的是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明细账有的可能有贷方余额,贷方余额反映的是预收的账款,应加计在“预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还要注意,如果企业“预收账款”明细账户期末有借方余额也属于应收帐款,应加计在“应收账款”内。

另外要注意,应收帐款应按净额填列,所以如果其调整账户即坏账准备账户有贷方余额,应予扣除。

5.“预付账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两个账户所属的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预付账款”账户的明细帐中如果期末有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应付账款”,应加计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但“应付账款”明细账户期末如果有借方余额,则反映的是“预付账款”,应加计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6.“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两个项目应分别按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两个总帐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

7.“其他应收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两个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账户中为“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余额填列。

注意:本项目也不能根据总账账户直接填列,因为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户也可能发生贷方余额。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其他应付款”,应加在流动负债的“其他应付款”项目填列。但“其他应付款”账户期末如果有借方余额,应加计在“其他应收款”项目填列。

8.“存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开发产品”、“发出开发产品”、“周转房”、“开发成本”等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果对存货已经提了跌价准备,应按扣除已提的跌价准备后的金额填列。如果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还应按加减材料成本差异后的金额填列。

9.“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企业如有准备在一年内处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需要在1年内摊销的“长期待摊费用”等,应在本项目内填列。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按照该账户余额扣除相应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该账户余额扣除相应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0.“其他流动资产”项目

如果在各流动资产项目以外出现了其他流动资产可在本项目内填列。

11.“流动资产合计”项目

本项目根据上述各项流动资产项目的金额合计数填列。

1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

本项目应按照该账户余额扣除相应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3.“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余额扣除减值准备余额以后的净额填列。

14.“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该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总账账户的余额扣除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5.投资性房地产

本项目根据“投资性房地产”账户的余额减去“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以后的余额填列。

16.“固定资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调整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17.“在建工程”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在建工程”账户的余额填列。如已经计提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按扣除减值准备以后的金额填列。

18.“工程物资”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为进行固定资产建设而储备的各项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应根据“工程物资”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注意为产品开发而准备的物资属于原材料,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19.“固定资产清理”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该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20.“无形资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21.“长期待摊费用”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减去需要在1年内摊销的数额后的金额填列。

22.“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

本项目按照该账户余额扣除相应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23.“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其他非流动资产”科目的余额填列。

24.“非流动资产合计”项目

本项目根据上述各项非流动资产项目的金额合计数填列。

25.“资产总计”项目

本项目应将“流动资产合计”与“非流动资产合计”两个项目的金额总计在一起填列。

26、“短期借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短期借款”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27.“应付票据”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票据”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

28.“应付账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如果期末有借方余额,表示的是预付帐款,应加计在预付帐款项目内。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内期末如果有贷方余额,表示的是应付账款,应加计在本项目内。

29.“预收账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有借方余额,表示的是应收账款,应加计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但“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如果有贷方余额,表示的是“预收账款”,应加计在“预收账款”项目内。

30.“应付职工薪酬”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如果有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

31.“应交税费”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果“应交税费”账户期末是借方余额,本项目应以“-”号填列。

32.“应付利息”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息”账户期末贷方余额直接填列。

33.“应付利润”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利润”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直接填列。

34.“其他应付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其他应付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如果有借方余额,表示的是“其他应收款”,应加计在“其他应收款”项目填列。但“其他应收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如果有贷方余额,表示的是“其他应付款”,应加计在“其他应付款”项目内。

35.“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科目的余额填列。

36.“流动负债合计”项目

本项目根据上述各项流动负债项目的金额合计数填列。

37.“长期借款”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38.“应付债券”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应付债券”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

39.“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

40.“非流动负债合计”项目

本项目根据上述各项非流动负债项目的金额合计数填列。

41.“负债合计”项目

本项目应将“流动负债合计”与“非流动负债合计”两个项目的金额总计在一起填列。

42.“实收资本”(或“股本”)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43.“资本公积”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资本公积”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44.“盈余公积”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盈余公积”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45.“未分配利润”项目

本项目在年末进行利润结转以后,在将“利润分配”账户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以外的各明细户结转到“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后,应直接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的贷方余额直接填列,如该账户期末为借方余额,该项目应以“-”号填列。

本项目在平时可根据“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和“利润分配”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如果两个账户均为贷方余额,则加计填列。如两个账户均为借方余额,则加计后以“-”号填列。两个账户相抵后如为贷方余额,按贷方余额填列,两个账户相抵后如为借方余额则以“-”号填列。

46.“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

该项目应按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数填列。注意,如果“未分配利润”项目为“-”号,应减去该项目金额。

47.“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

该项目应将“负债合计”项目与“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加计填列。

资产负债表填制完毕后,应将左方资产总计数与右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数相核对,如核对不符,则证明账户记录或报表数字的填列或计算有误。应认真查找错处,进行更正。

利润表编制详解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按月编制的一张报表。

利润表是以“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步骤计算出构成利润总额的各项目要素编制而成的。它属于动态报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表能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情况,以及获得的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

2.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可以分析判断企业损益发展的变化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3.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的利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

(二)利润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采用的利润表的结构是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是把企业当期净利润及每股收益,按其构成内容通过几个计算步骤逐步计算出来。

企业按多步骤利润表计算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再加减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以及投资收益或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注意:上述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2.在营业利润基础上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3.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

4.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的企业,还应当在利润表中列示每股收益信息。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其中“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本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照相关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具体填制方法如下:

1.“营业收入”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两个账户的累计发生额之和进行填列。如有销售退回的,应将销售退回的营业收入冲减掉。

2.“营业成本”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两个账户的累计发生额之和填列。如有销售退回的,应将销售退回的商品成本冲减掉。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项目分别根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5.“资产减值损失”项目

本项目应当根据“资产减值损失”总账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减去贷方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

6.“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

本项目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贷方累计发生额减去借方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若相减后为负数,表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号填列。

7.“投资收益”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贷方累计发生额减去借方累计发生额后的余额填列。若相减后为负数,表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8.“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两个项目,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9.“所得税费用”项目

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总结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账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账款,但没有收回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与其它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及存货类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各种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薪酬。

本项目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开发成本”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6.“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

本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按规定支付的各项税金和有关费用。但不包括已计入固定资产原价而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和本期退回的所得税。

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7.“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目外,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包括罚款支出、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支出、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等。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如下: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和到期收回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现金资产。本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利润所收到的现金,以及债权性投资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

该项目反映处置上述各项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所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如该项目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为负数,应在“支付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填列。

4.“收到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除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其中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价款及增值税款、固定资产购建支付的现金。但不包括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支出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在现金等价物以外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佣金手续费所支付的现金。但不包括企业购买股票和债券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本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7.“支付的其它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以外,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包括企业购买股票和债券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等。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包括的各项目的内容和填列方法如下:

1.“吸收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即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2.“借款所得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举借各种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本项目可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除上述各项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金融机构的借款本金、偿还到期的债券本金等。本项目可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投资人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股利(或应付利润)”、“财务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6.“支付的其它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支付的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例如发行股票债券所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该项目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的编制方法

本项目反映企业的外币现金流量发生日所采用的汇率与期末汇率的差额对现金的影响数额。(编制方法略)。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的编制方法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该项目是将本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四个项目相加得出的。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填列

本项目是将计算出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加上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求得。它应该与企业期末的全部货币资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合计余额相等。

(七)补充资料项目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除按上述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外,企业还应该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及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变动情况等信息。也就是要求按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同时,企业还应采用间接法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指以企业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通过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和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经营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调整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收支项目,据此计算并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对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进行核对和补充说明。

采用间接法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对四大类项目进行调整。(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企业利润表中反映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的,而且包括了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收入和费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就是要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将净利润按各项目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并且要剔除投资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对这些项目的调整过程,就是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的过程。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以净利润为基础。因为净利润是现金净流入的主要来源。但净利润与现金净流入并不相等,所以需要在净利润基础上,将净利润调整为现金净流入。在净利润基础上进行调整的项目主要包括: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各项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等已经计入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从而减少了净利润。但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不需要支付现金,即没有减少现金流量。所以应将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净利润基础上予以加回。

本项目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房地产开发企业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一部分增加了开发产品的成本,另一部分增加了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计入期间费用的部分直接减少了净利润,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部分,一部分转入了主营业务成本,也直接冲减了净利润;开发产品尚未变现的部分,折旧费用加到了存货(开发产品或开发成本)成本中,存货的增加是作为现金流出进行调整的。而实际上全部的折旧费用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折旧的部分予以加回。

本项目应根据“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企业的无形资产摊销是计入管理费用的,所以冲减了净利润。但无形资产摊销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无形资产当期摊销的价值,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予以加回。

该项目可根据“累计摊销”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

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与无形资产摊销一样,已经计入了损益,但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项目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予以加回。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发生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但却影响了当期净利润。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剔除。如为损失,应当予以加回;如为利得,应予以扣除,即用“-”号列示。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7)“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固定资产盘亏后的净损失(或盘盈后的净收益)。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盘亏盘盈损益,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损益,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损益,但却影响了当期净利润。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剔除。如为净损失,应当予以加回;如为净收益,应予以扣除,即用“-”号列示。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账户所属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7)“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净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增加现金流量,但却影响当期损益,如为净损失应加予以加回,如为净收益以“-”号列示,即应予扣除。本项目可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8)“财务费用”项目

一般企业,财务费用主要是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存款利息收入)。财务费用属于筹资活动发生的现金流出,而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已直接计入了企业经营损益。影响了净利润。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剔除。财务费用如为借方余额,应予以加回;如为贷方余额,应予以扣除。本项目应根据利润表“财务费用”项目填列。

9)“投资损失”项目

企业发生的投资损益,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不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但投资损益,已直接计入了企业当期利润,影响了净利润。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剔除。如为投资净损失,应当予以加回;如为投资净收益,应予以扣除,即用“-”号列示。

该项目可根据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的金额填列。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增加了所得税费用,减少了利润。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并没有增加现金流出。所以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予以加回。相反,如果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则应用“-”号填列。

本项目可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分析填列。

11)“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项目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增加了当期所得税费用,但并没有因此增加现金流流出,所以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予以加回。相反,如果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则应用“-”号填列。

12)“存货的减少”项目

企业当期存货减少,说明本期经营中耗用的存货,有一部分是期初的存货,这部分存货当期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进行了扣除。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当予以加回。

如果期末存货比期初增加,说明当期购入的存货除本期耗用外还剩余一部分。这部分存货已经发生了现金流出,但这部分存货没有减少净利润。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扣除。即用“-”号列示。

总之,存货的减少,应视为现金的增加,应予加回现金流量;存货的增加,应视为现金的减少,应予扣除现金流量。

该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期末数之间的差额填列。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的减少),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确认的营业收入,即将上期实现的收入由本期收回了现金,形成了本期的现金流入,但净利润却没有增加。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将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的部分应予以加回。

但上述各应收项目如果增加,即经营性各应收项目的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则表明本期的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回,从而减少了现金的流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予以扣除。

本项目应根据各应收项目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项目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的增加),说明本期购入的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净利润不变,但现金流出减少了,从而现金流量肯定增加了。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将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的部分应予以加回。

如果上述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即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说明除将本期购入的存货全部付款以外,还支付了上期的应付款项,所以现金流出增加了。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将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的部分应予以扣除。

本项目应根据各应付项目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项目,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和负债但不形成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进行列示和披露。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具体项目见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表中所列。

第四篇:财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

财务报表的查账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表的核算

报表的核算结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经济信息系统输出的主要渠道,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窗口,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态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综合反映。

企业生产经营中并存着三种类型的核算:即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所以也就存在着相应的三种核算报表: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和业务报表,这三种报表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

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三种报表相对应,报表查账也可分为:会计报表查账、统计报表查账、业务报表查账。会计报表检查的重点是为实现报表检查的目标,有针对性地确定检查的重点及其主要内容。对会计报表的检查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报表的内在质量的检查,侧重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其次是分析和评价性检查,

侧重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评价。

2.会计报表常规性审查

对会计报表常规性审查主要包括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各种报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是否齐全;报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当,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数据如年初数、期末数及小计、合计、总计是否正确;对主要报表应逐一核对,其他报表一般可先核对总数,发现差错和可疑问题再进行具体核对,对发现的差错和不平衡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源头。

3.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

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包括主表与附表、主表与主表、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报表与计划、账簿之间等。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查,可以进一步验证报表的正确性,研究企业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趋势。

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为:

(1)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

(2)本期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

等;

(3)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说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项目,主表中某些项目是附表的计

算结果;

(4)各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实际项目的勾稽关系等。

4.报表中有关内容的检查

对报表有关内容的检查是报表检查的核心,即对报表中有关数据进行审查分析,即验证报表中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并进一步观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

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各种会计报表的性质不同。

反映的内容不同,检查人员所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资产、负债和资本等账户。这类账户属于实账户,既有余额可供核算,又有实物可供盘点,还可以经过调查研究取证以及进行平衡分析、结构分析等,以证实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但损益表却不同,其性质属于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经营过程和结果,其资料来源于收入、成本费用等账户,一般无余额,也无实物町供盘点,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摊销、分配才能得出其报表项目数;所以对它们的检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检查的证据,取得检查成果。

对报表分析、评价性检查,主要是通过以下六个方面的检查实现的:

①分析评价盈利能力及其稳定性;

②分析评价盈利能力及其可靠性;

③分析评价资本结构及其稳健性;

④分析评价资金分布及其合理性;

⑤分析评价企业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

⑥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其风险性。 统计报表的检查重点与会计报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要对报表本身质量进行检查,保证所提供的统计信息正确无误;

同时要对统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评价,揭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性。前者主要检查统计

报表的结构是否合理;

项目是否齐全;其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统计部门的规定;各统计数据的来源是否经过科学严密的计算汇

总;有无人为的调节;

有无用预计数、估计数和期望数来代替实际统计数;报表要素是否完整;指标的口径是否正确;报表

的填写是否规范;

报表的文字、数据、表格等是否清晰、整洁;报表中各小计、合计和总计是否正确,有无计算错课和其他明显不妥之处。业务报表的检查重点是报表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有无该设的未设,不该设的却盲目设置现象,各报表之间的编制、传递和上报关系是否清楚,报送的时间是

否及时,其应有作用是否能正常发挥;

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体现了相关性、重要性和充分性的原则要求;是否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业务报表的编制是否有具体规范要求。有关人员编制报表是否按章办事;业务报表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管理需要;有无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等等。

5.报表查账的常见方法

报表检查的常见方法有:

(1)审阅法

这是对报表检查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指对报表进行仔细阅读和审视性检查,看其是否存在问题,如各项目是否齐全,具内容是否充分反映,各种勾稽关系是否存在,各项目数据是否正常,文字说明是否准确等,如发现异常或可疑之处,则应进一步审查有关资料。

(2)复核法

指对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计算结果进行重新计算检验,视其是否存在错、漏、重问题,特别是对报表中的小计、合计和总计进行复核,对其应有平衡关系进行复核,对报表中有关指标值进行复核等等,以发现错误,判断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要求被查单位及时纠正和调整。

(3)核对法

这是确定有关数据是否相符的常用方法,如报表与账簿有关数据,报表之间的有关数据等,如经核对

不符,说明存在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4)比较法

即将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具有可比性的资料数据进行比较,旨在验证有关资料数据是否合理,如本期与上期比较,财产物资库存的增减、应收应付款项的增减变动、利润的升降等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且不能说明理由,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5)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对报表有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判断各种可能存车的问题及其原因,井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和范围。分析是综合的前提,是对总体进行分类、解剖的重要手段。分析的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上各种方法审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人员的经验、水平和技能。

第五篇: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方法和内容

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包括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报表相互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重要会计科目审核和异常情况审核等。对于合并财务会计报表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应该要求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本部(母公司)和占合并财务会计报表比重较大的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并进行审查。

1、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主要是对客户提供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报表及其附注、验资报告、有关资格证书等原件的正确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同时也对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予以重视和关注,对合并会计报表进行特殊形式审核。

各行进行评级、授信、信贷审查时,原则上应要求客户提供经过无不良记录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表,如有特殊情况未经审计的,应说明原因。

(1)审计报告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查:

①标题是否为“审计报告”。

②收件人是否正确。

③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及盖章。

④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⑤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

⑥是否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

⑦是否已核对审计报告的骑缝章无误。

⑧是否为标准的年度审计报告。

⑨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齐全。

(2)审计报告结论审核。主要审核审计报告意见段是否明确列示以下审计结论: ①无保留意见。

②带有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

③保留意见。

④拒绝表示意见。

⑤否定意见。

(3)会计师事务所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核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证券从业资格,是否有以下不良记录:

①受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处罚。

②受过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处罚。

③受过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机关处罚。

④曾向我行提供过虚假审计报告。

⑤有过其他不良记录。

(4)会计报表及附注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核:

①报表名称是否符合规定。

②报表编制单位是否盖章。

③报表是否有编制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字及盖章。

④资产负债表是否为账户式。

⑤利润表是否为多步式。

(5)验资报告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核:

①标题是否为“验资报告”。

②收件人是否正确。

③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及盖章。

④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⑤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

(6)合并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①是否为汇总会计报表。

②了解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并审核其合规性。

③资产负债表是否有合并价差及少数股东权益科目。

④损益表是否有少数股东收益科目。

2、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1)企业“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除外商投资企业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资本金可以分期到位,“实收资本”等于“实际投入资金”并可能小于“注册资本”外,一般情况下上述三者之间应相等,如果存在差异应向企业了解原因,并作说明。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

如通过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据与会计报表实际数据不符,应要求企业解释并作出说明。

(3)“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20%-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其中,x

1、x2分别为当期商品销售中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13%的商品的占比。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用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

(4)“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当年计提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期初-期末)+预提费用(期末-期初)+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存货(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末-期初)+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末-期初)+应付票据(期末-期初)+应付福利费(期末-期初)+应付工资(期末-期初)+未交税金(期末-期初)+其他应付款(期末-期初)+其他应交款(期末-期初)+预付账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现金流量数据、存货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5)“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期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求作具体分析。

(6)“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预付账款-期末预付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判断,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求作具体分析。

3、重要会计科目的审核。重要会计科目是指对我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或银行信贷风险有重大影响的科目,主要是对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涉及的科目、客户财务会计报表中异常变化的科目和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中占据份额较大或达到一定比例的科目。重要会计科目审核是指通过对会计报表重点科目的核实审核,判断会计报表在重大方面所反映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先逐个对重点科目进行审核,根据每个科目的审核要点进行性质和金额的说明,最后形成对整个报表的审核结论。重点科目可以通过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和科目金额的重要程度确定。

(1)审核要点

①资产类科目应审查其是否实际存在、所有权的归属以及计价是否合理;

②负债类科目应审查其金额是否正确、负债到期日以及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事项; ③权益类科目应审查其来源的合理性、确认的合法性、计价准确性;

④收入、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应审查其确认的合法性、是否当期发生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相互之间是否配比。

(2)审核细则

①根据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审计报告的意见有无保留意见、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以及其他情况,如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不为无保留意见,要求对解释段的意见作详细分析,并根据解释段中所提事项的真实性确定其对评级的影响。

②根据金额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重点科目分为必查科目和条件审核科目。必查科目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资产中通常占有较大份额的科目,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条件审核科目是指当有关科目达到一定数额比例时才予以审核,包括短期投资、待摊费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审核要点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核实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反映企业真实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的审核。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较大数额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较大数额且已判定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而未核销;是否由于经营效益下降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而数额增加;是否存在收款期大于一年的大额应收账款,是否提取足额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以虚增销售收入现象;是否为了刺激销售,降低信用政策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大额增加;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问题。

存货的审核。核实存货的主要组成;是否存在少列、多列存货现象,核实存货的真实存在;核实说明存货收入、发出计价方法及其一贯性,是否存在多计存货,少计成本的现象;存货是否大量积压变质,而未提取足额的跌价准备;核实是否由于该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存

货销不出去导致存货数额较大;通过对存货的审核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固定资产审核。主要核实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并确认固定资产划分是否准确、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现象;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真实公允,是否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期限是否合法合理并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报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还列入账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事项,若有,就其事项要求作具体说明;是否存在接受捐赠、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若有,要求作具体说明;是否存在期间费用固化现象;以及其他需要核实说明的事项。

主营业务收入审核。审核是否存在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虚增销售收入现象;销售收入确认时是否同时满足已将销售商品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失去对已出售商品的控制权、有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可靠计量四个条件;是否存在通过销售退回、折让随意调节利润现象;是否存在信用标准降低导致销售收入增加现象;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情况。

如果企业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总额≥10%,则应审核其他应收款。要求核实说明该企业其他应收款的主要项目,以证实是否存在抽逃投资、错列现象,同时要对其他应收款的回收性进行审核说明。一般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具体项目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预付账款转入等。

如果企业近两年财务数据都满足待摊费用÷流动资产≥10%,则应审核待摊费用。主要核实该企业待摊费用的组成,是否存在把递延费用计入待摊费用现象或者待摊费用未及时摊销计入当期成本和费用。一般情况下,待摊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

如果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总资产-流动资产)≥10%,则要求审核长期待摊费用。要求说明该企业长期待摊费用的组成,核实其摊销期限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期间费用长期化等现象。一般情况下,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以及筹建期发生费用支出等。

如果企业无形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20%,则要求审核无形资产,主要核实说明该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及其真实存在;核实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否提取足额减值准备;是否虚列商誉等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无形资产评估增值,若有,要求作具体说明。

如果连续两年在建工程÷固定资产≥40%,要求审核在建工程,主要核实说明该企业在建工程的主要项目及金额,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已投入使用而未转入固定资产的现象;是否存在已经停工的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期间费用长期化现象,利息资本化是否合规;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当资本公积÷净资产≥10%或者期初资本公积不等于期末资本公积,应审核资本公积,主要审核资本公积增加减少的原因。资本公积增加的途径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折算差额;资本公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原评估增值再评估减值、减资、转增资本等。

当期初实收资本不等于期末实收资本时,应审核实收资本科目,主要核实说明企业实收资本增加的真实存在性,是否存在虚增实收资本、抽逃投资现象。

如果短期投资÷流动资产≥15%或者长期投资÷总资产≥10%,或者投资收益÷(|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10%,应同时审核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主要审核说明短期投资的具体内容,并确认其真实存在性,计价是否准确,是否提取足额减值准备;是否存在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现象。通过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栏分析企业该期间内是否有短期投资买卖行为;审核说明企业长期投资核算的方法,成本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是否在当期分派股利。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被投资企业是否真实产生相应比例的利润。长期债权的利息投资收益核算是否准确;根据对前两项的审核说明投资收益产生的真实性。

如果营业外收入÷(|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10%,应审核企业的营业外收入。要求审查说明营业外收入的来源,以核实是否存在虚增利润现象,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4、财务报表异常情况审核,指对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财务状况超过了正常情况下的置信区间或者表明财务状况恶化等的异常情况进行的审核。财务状况异常包括静态、动态两个方面。静态财务状况异常是指比率极端优秀,动态财务状况异常包括比率突然好转、利润表变化异常、销售购买循环异常。当企业财务报表出现比率极端优秀、比率突然好转、利润表变化异常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并核实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当企业发生销售购买循环异常时,应重视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

(1)比率极端优秀。当企业某指标优于同行业该指标的优秀值时,并且同时满足|该指标值÷该企业所处行业优秀值-1|>40%,则认为该企业该指标异常。具体考察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

(2)比率突然好转。当企业某指标本期所在行业标准值中的区间-指标上期所在行业标准值中的区间≥2,则认为该指标的变化异常。区间的确定原则为:低于极差值为区间1,较低值至极差值为区间2,较差值至平均值为区间3,平均值至良好值为区间4,良好值至优秀值为区间5,高于优秀值为区间6。具体考察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

(3)利润表异常变化

①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销售成本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销售成本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8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120%。

②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营业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营业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管理费用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管理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管理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120%。

(4)销售购买循环异常

①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配比。当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应收账款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应收账款增长率>3%;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120%。

②销售成本和应付账款的配比。当企业当年销售成本增长率与应付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成本正增长、应付账款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3%、应付账款增长率<-3%;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存货的配比。当企业销售收入与存货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存货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存货增长率>3%;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120%。

上一篇:财务管理实训系统下一篇:财务报账管理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