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赏析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电影人物赏析范文

人物描写片段赏析

人物描写赏析

漫画描写法赏析——葛朗台先生

至于体格,他身高五尺,臃肿,横阔,腿肚子的圆周有一尺,多节的膝盖骨,宽大的肩膀;脸是圆的,乌油油的,有痘瘢;下巴笔直,嘴唇没有一点儿曲线,牙齿雪白;冷静的眼睛好像要吃人,是一般所谓的蛇眼;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青年人不知轻重,背后开葛朗台先生玩笑,把他黄黄而灰白的头发叫做金子里搀白银。鼻尖肥大,顶着一颗布满着血筋的肉瘤,一般人不无理由地说,这颗瘤里全是刁钻捉狭的玩艺儿。

赏析:这副脸相显出他那种阴险的狡猾,显出他有计划的诚实,显出他的自私自利,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和他唯一真正关切的独养女儿欧也妮身上。而且姿势,举动,走路的功架,他身上的一切都表示他只相信自己,这是生意上左右逢源养成的习惯。所以表面上虽然性情和易,很好对付,骨子里他却硬似铁石。

契诃夫的《套中人》在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貌时,就是用了这样漫画笔法: 他(指别里科夫)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 。

名著中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 --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 --“提辖请坐。” 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懊的切十斤去。” 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家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 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酒家,谁敢问他?” 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 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 整弄了一早晨,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 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遗我!”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酒家特地要消遗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 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着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郑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郑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人物描写片段(老人) 1爷爷退休已有两年了,瘦瘦巴巴的身架,一脸的鱼网纹。头顶上灰白的头发,好像戴着一顶小毡帽。笑起来下巴颏高高地翘起,因为嘴里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2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一位神采奕奕的胖老头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他年纪六十上下,一头浅褐色的头发保养得很好,只是胡子已经花白。这就是勃洛耶尔教授。

3、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 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4、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电影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 打乒乓球(综合描写)

★瞧她那黝黑的脸蛋,透露着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闪着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机警灵活。凹凸的轮廓勾勒出了她对乒乓球的不懈追求。虽然个儿矮,也并不强壮,但她仍然疯狂地热爱运动。正如她那个令人震撼的名字——雷雨点,雷打不断!

★她的对手现在是Q同学,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啪”地一下打了回去。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可恶!”她咬了咬牙,伸手抓来一块毛巾,擦擦汗,又随便扔了回去。

第二篇:特洛伊人物赏析

正如许多人所言,《特洛依》被改编得完全失去神话色彩,以一个纯人类战争的历史故事形式重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那些神话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都是沉重的打击,烂评如潮并不稀奇。然而不能否认,作为一个故事而言,它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演变上却是非常成功的。假如你没有先入为主地戴着任何颜色的眼镜,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故事,你将很幸运的从中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事实上,众多恋旧者的臭鸡蛋,也充分说明了编剧对这个故事推陈出新的突破。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宣传中的宏大战争场面,事实上每次打仗我都在跑神,不由自主地陷入思索,这些人,从国王到平民,从英雄到弱女,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什么最终成就了这场所有人的悲剧。

海伦——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

这场战争的起因很荒谬,无论神话故事还是电影,海伦都被安排成导火索。因为她对自己命运的无由自主,在我的概念里,海伦一直只是个花瓶。可电影选的这个花瓶,显然并不漂亮。有些怀疑导演的刻意,似乎让这场本已荒谬的战争显得更加可笑。海伦,并没有如预期一般的美丽,也没有出奇制胜的魅力,很难理解那个风流倜傥以勾引人老婆为乐的帕里斯怎么会被她迷住,以至于不惜为之牺牲生命。我只能归结于小孩子的一时冲动和盲目。当赫克托耳在船上恨铁不成钢地质问他时,帕里斯一派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们,爱情和死亡,哪样他都不懂。无知者无畏,他后来的表现,无不证实了这一判断。尤其当他从决斗中逃脱,爬到哥哥脚下求助,使赫克托耳不得不放弃一个英雄的荣誉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的时候,我对他的鄙夷和愤怒达到了极点。这个幼稚自私的孩子,为了一己私利,屡次伤害自己的父兄姐妹,一步步推他们向地狱。

而海伦在替他敷药的时候,说了一句太理所当然的话:"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可以和我终生厮守平静度日的爱人。"那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谎言,她要的不仅是一个浪漫体贴的爱人,更是一个敢于冒险为她而战的勇士。虽然当斯巴达国王的剑高举在帕里斯头上时她也心如刀绞泪眼婆娑,可后来帕里斯耍赖挣脱、爬向城门的时候,她眼神中迅速闪过的失望无可掩饰。所以,她会轻易被赫克托耳说服回到特洛依,更在他要上战场时独自送行,深情凝望着他的背影。这些眼神和举止,都比苍白的言语更深刻更真实的传达了她的想法。赫克托耳,才是她心里真正可依赖的男人。她曾对帕里斯说:"你太年轻,我的爱人。"女人对男人的怜惜,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在她眼里,他只是一个孩子。而她也不比他好。战争打响之后,这两个最无耻最自私的人还妄想牺牲自己来保全特洛依,我呸,又不是真傻,早干嘛去了!不过是逞逞英雄罢了,也不知道表演给谁看。可怜那些无故丧生的人们,关他们什么事呢?

帕里斯——英雄梦

从一开始的解救海伦到最后杀死阿喀琉斯,帕里斯都是受内心一股子浪漫英雄主义所驱使。当然一个孩子的爱情可以是很纯洁很无畏的,可谁知道他对海伦的感情由何而来,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看不出这个海伦有何特别可爱之处。除了她是别人的老婆;并且一心想逃离目前生活。帕里斯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她的感情空白。于是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肉体之爱很奇怪的转化为生死相许的爱情,这之间没有任何交待,草率得让人不由再次怀疑,编导似乎要极力突出这场战争的荒谬。他在船上对赫克托耳说的那些话,听起来似乎英勇,实则无知得令人发笑。以他对哥哥的了解,帕里斯深知他不会把自己送入虎口,因此赫克托耳要船掉头回特洛依的时候,他脸上一丝惊讶的表情都没有,还在为自己勇敢却没有机

会实现的牺牲而自我陶醉着。开战前他不顾家人劝阻要跟斯巴达国王单挑亦复如是。那纯粹是孩子气的热血上涌,他哪里明白死亡的残酷。于是,当死亡真切的降临在他头上,他丢了一切可以丢的东西,荣誉、面子、承诺、爱情„„丧家犬一般爬向哥哥,匍匐在他脚下哀求。如他所相信的,赫克托耳果然违背决斗规则,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最终给敌人以借口开战。可怜的赫克托耳,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赫克托耳死后,帕里斯似乎也试图肩负起他的重任,劝说父亲不要拉木马进城。可底气显然不如先前足了。这个孩子,在害死了最疼爱最能保护自己的人之后,终于开始长大了。虽然让步得不是时候。最后逃亡途中折回,他不顾堂妹的哭喊一箭又一箭射穿阿喀琉斯的身体,那种歇斯底里充分暴露了他的苍白虚弱。那已经不再是杀死勇士的虚荣,更不只是为父兄报仇的愤怒,而是一种深刻的恐惧。到此,帕里斯的英雄梦彻底醒了,而他的英雄名却正在成就。

赫克托耳——无奈的英雄

人有两条生命,一条为自己,一条为别人。赫克托耳终生都为他人而活。晚宴结束后,看见帕里斯跟在海伦身后溜上楼去,他转过头,眼神复杂,面无表情。那一刻,他是否知道,自己悲剧的宿命正走向一个结局。很多人都认为赫克托耳是这部片子里唯一的真正的英雄。他勇敢,却不鲁莽;善战,却不滥杀;寸土不让,却尊重敌人;懂得珍惜,又勇于牺牲。可以说,他是一个理想的正面英雄的典型,完美到几乎没有缺点。但他却是有缺点的,且很致命——那就是心软。赫克托耳缺乏当机立断的魄力。他在船上被帕里斯以性命相胁,几乎立刻就改变主意回航,虽然心下也觉不妥,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心软,最终杀死了他和他终其一生想要保护的人民。可惜那只是他错误的开端。第二个错误是破坏决斗规则,对弟弟的一再姑息纵容,使他陷于无法辩解的境地。我们只看到他保护弟弟的急切,可面对那些涂炭的生灵,他又如何平息自己的愧疚。一个王子的性命,果真就抵得上整个特洛依的和平安宁吗?第三是火烧希腊军营。他的弱点使他总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所谓的阿波罗神的庇佑,他一直都抱着深切的疑问。可父亲不许他质疑,他便也顺从的去做自己不相信不愿意的事情。在一次次的让步中,赫克托耳失去立场,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偿还了这一生的债。最喜赫克托耳,是他对神灵的几次质疑,遭遇阿喀琉斯的敬畏与惶恐,号令大家停止追击并通知希腊人来收尸,揭下帕特洛克罗斯头盔时后悔不已,以及预感不妙一再叮嘱妻子逃生。仅仅从不多的这些片断里,才可以看到他偶尔流露的自我。而就连这种时候,他想着的仍然是别人。是,他是一个英雄,可天知道这个英雄当得多么无奈。一开始他的生命就是个悲剧,永远在为别人战斗、计划、操心,从未活过自己。阿喀琉斯的一剑,对他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赫克托耳出征前紧紧拥抱妻子,离别后儿子的哭声,和曾经无知的笑脸一样,碎了我的心。

阿喀琉斯——你可以厌恶,却无法忽视

不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将自己彻底剖析清楚,正如我在阿喀琉斯这儿遇到的障碍。他是我最早想写的一个人物,但直到最后我还是无法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去描述他。每每想起,总被激荡的情绪牵扯着不能自已。注定这将是最为破碎的一篇。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同样为悲剧英雄,却是个完全为自己活着的人。他清醒高傲、忠于自我,从头到尾都带着那么一种玩世不恭的神气。在他眼里,那些所谓的目的——荣誉、权力、国土、人民,或者个人的功名成就、信仰追求,都是非常可笑的。战无不胜的他,对这一切显然极为厌倦。从他身怀惊人绝技,却躲在岛上终日教堂弟练剑、不愿为人所用便可见一斑。影片开头以一个小片断,展现了他的神勇与傲气,暗示他在这场战争中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奥德

修斯上岛去求他出战,他犹豫不决,最后一日去见母亲。其时母亲正在水中拾贝,抬起头来,告诉他两个选择。当她说到结婚生子平静度日、子子孙孙繁衍不息的时候,我分明看见阿喀琉斯的表情里充满了厌倦和退缩,甚至还有一丝恐惧。那一刹那,我懂了他,一如懂得自己。于是当她含泪颤声说如果你去特洛依,将会获得青史留名的荣耀,但也会死去,他眼里的向往全在意料之中。与此相印证,后来他跟克律塞伊斯说:"神嫉妒人,因为他们会死,死亡是生命美丽的原因。你永远不会像现在这么可爱,我们也永远不能再回到这里。"清醒到冷酷的阿喀琉斯,对彻底终结的渴望昭然若揭。阿喀琉斯的悲剧根源于他对自由的酷爱,以及对自我的绝对忠诚。他的追求自由与独立思想,近似于孙悟空、黄药师以及杨过。在主流正道眼里,永远不按牌理出牌,邪气十足。而他们是寂寞的,因为清醒。他替阿伽门农征服敌人之后并不接受权杖,转身丢下一句话:他不是我的国王。那种毫不掩饰的清高孤傲令人激赏。而他大战前因纵情声色而迟到的懒散、隐居孤岛的逍遥、出神入化的本领、唯我独尊的狂傲„„莫不与《西游记》中那个神气十足的猴子类似。只是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弱点——好胜和任情任性。无论阿还是孙,都是决不肯服输的。光好胜不足以致命,最终打败他们的恰恰是激烈而矛盾的感情。于是一个被收服,另一个死去。阿喀琉斯最令人心折的地方,在于他的坦率与真实。他的勇气不仅表现在征战决斗上,更表现在不殚于袒露自己的爱憎喜恶。为所爱的人改变规则或决定,在他是非常自然且顺理成章的事情。你可以说他任性善变,可这种真性情,恰恰是圆猾、苟且偷生却自以为聪明的人们永远触不到的宝贝。他比你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接近本心。在他由于无所信求而显得冷漠甚至麻木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所以才会对母亲有那样的温柔顺从,才会初遇时放过赫克托耳,才会为克律塞伊斯一声怒吼放下屠刀、才会在疼如亲子的堂弟死后暴怒、才会因为普里阿莫斯的肺腑之言痛哭失声„„这个看似无脚鸟的浪子,其实不过是被爱牵扯束缚的一只风筝。除了死亡,只有爱,是他唯一的出路。很难说阿喀琉斯是为了英雄情结而踏上特洛伊的,以他的本领和气魄,想要获得更大的名声都不在话下。从他对堂弟的教训也可以看出,他不赞成为了任何愚蠢的理由牺牲性命。而他自己却常常毫无顾忌冲入刀光剑影,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或杀死他。阿喀琉斯喜欢战胜的快感,却也厌倦战无不胜。这种自信与狂傲,恰恰是他沦为棋子的真正原因。虽然到死他都坚持只为自己而战,最终却在这场与他无关的欲望拉扯中,成为陪葬的祭品。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痕迹可循。片中每一个人物与他的接触,都充满了暗示意味。阿伽门农的暴戾与贪得无厌,奥德修斯的狡黠雄辩,堂弟的幼稚与理想主义,赫克托耳的英勇正直、克律塞伊斯的倔强善良、老国王的拳拳慈父心、帕里斯的虚荣懦弱„„一切的一切,莫不隐含着重大线索,预示着他将以怎样的方式获得想要的平静。当被心爱的女人质问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时,他沉默,然后说:“我没有选择什么,只是生而如此。”对阿喀琉斯而言,生命不过是一个漫长而无聊的游戏。所以他奔赴沙场,求死求败。可就在这个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他意外地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却不知这个理由竟是自己死亡的契机。因果相续纠缠,命运和缘分将所有人拨弄于股掌之上,残忍却公平。但与其他人相比,阿喀琉斯仍然是幸运的,这个诸神的宠儿,不仅生前身后声名远扬,更经由爱与死亡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可怜那个被他爱过的女人,一生都将带着他的烙印继续。

普里阿摩斯——渺小的国王与伟大的父亲

作为国王,特洛伊的陷落,普里阿摩斯难辞其咎。虽然他的君主地位,就和他在片中的角色一样,暧昧而模糊。普里阿摩斯的失败之处,在于他的不清醒不理智。看见海伦跟着帕里斯低头走进来的时候,他毫不惊讶,热情而温和地握着

她的手,说一些赞美的话。如果说这时候他的表现出于惯常的镇定与慈爱的天性,后来跟帕里斯在花园里那番对话,就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了。“我这一生都在打仗,为权力,为国土”,普里阿摩斯叹息一声,“有时候我想为爱情打仗也许更高尚呢。”他的表现已经不像是一个回护孩子的父亲,倒像要感谢儿子为他带来这么一个伟大的机会似的。也许编剧原是为了煽情,让帕里斯与海伦所谓的爱情得到些同情,可这句话真真叫人啼笑皆非。尤其竟出自一位国王之口,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可曾想过他身后的臣民?他们也像他一样,甘愿为一个自私的王子与他自私的爱情而牺牲么?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葬送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他们为什么,又凭什么被你不由分说推向敌人的刀剑?不难看出,他的决策失误,源于骨子里不着边际的浪漫。这一点完全传承给了帕里斯,导致他不顾后果地拐带别人老婆。而在这个老人身上,则表现为对神灵的盲目崇拜与感情用事。正因如此,他宁愿相信装神弄鬼的所谓征兆,也不肯听取赫克托耳理智的忧虑与判断,甚至斥之为亵渎神灵。这个虔诚的老信徒,怀着对阿波罗深深的敬畏与信仰,一次又一次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最终促成了赫克托耳以至于整个特洛伊的悲惨下场。赫克托耳死去时,普里阿摩斯在城楼上老泪纵横几欲崩溃。他终于明白,特洛伊的守护神,并不是所谓的神灵。然而悔之晚矣,他丧失的不仅仅是足以凭恃的大将,更是骨肉亲子。那一刻的国王,无助而可怜,完全是一名普通的丧子老父。恰恰是这种朴素的感情,使普里阿摩斯的伟大得以显现。暗夜里潜入敌营,落在敌人双手上的亲吻和眼泪,令他的白发与皱纹格外动人。“你父亲很幸运,他没有如我一般看见自己儿子的下场。”阿喀琉斯呆呆听完这番话,默然起身走出帐篷,在赫克托耳的尸首边弯下腰来痛哭失声。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足以使人垂眉低首、甘愿臣服。告别时,这个孤傲的浪子,由衷地说出所有人的心声:“作为一个父亲,您比城楼上那个国王伟大得多。”可伟大有什么用呢?可怜的老父亲,一次次依靠儿子的勇气与血汗捍卫疆土,最后唯一能做的只是亲手将他安葬。再也不忍责备他的犹豫和盲目,除去华服、皇冠与权杖,他只是一个充满缺点的普通人,需要依靠信仰挣扎求生,尤其在失去强有力的支柱之后。再次听信神使的预言放木马入城,给特洛伊带来灭顶之灾,绝望的老人在神龛前泪流满面、大声质问,不知道还能相信什么。撕心裂肺的疼痛穿过银幕和音响直接刺入心底。那个摇摇欲坠的身体如此苍老虚弱、饱经沧桑,眼神却委屈如一个纯真的孩童。这是他一生赖以骄傲的信仰啊,谁能回答他的诘问!众神的沉默那一刻残忍到令人发指。而死亡却显得甜美且仁慈。看见他颓然倒在乱剑下,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竟然松了口气。安息吧,特洛伊国王,如果有来生,愿你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永远不用成就伟大之名。

这是一场所有人的喜剧。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海伦得到特洛依王子,帕里斯得到了英雄梦,阿伽门农征服了特洛依,奥德修斯自以为是地保护了他的人民,赫克托耳得到解脱,阿喀琉斯得到平静„„这也是一场所有人的悲剧,烽火连天血泪斑斑,无人能够全身而退。众神虽然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过,却切实存在于故事的因果关系中。神爱众生,便也是诅咒众生。太多的细节暗示这场战争随时可能终结,但它被人们不同的欲望推动着,不可避免地向前发展,直至不可收拾。在这场荒谬的战争中,其实每个人都输给了自己。

第三篇: 赏析《呐喊》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呐喊》收录了《呐喊自序》、《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共15篇。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作品真切展现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民众生活画卷,刻画了孔乙己、阿Q、夏瑜、华老栓、七斤嫂、方玄绰等一批典型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种种不可调和的深层矛盾,深刻剖析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观念,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渴望变革社会现状的迫切愿望。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众多,身份复杂,鲁迅先生的小说塑造了很多平凡无奇,但却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生命力持久的人物形象。这些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的形象,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限震撼和思考。

【关键词】鲁迅

呐喊

人物形象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小说、杂文、散文三个方面。在小说方面,鲁迅先生用力透纸背的笔力,简洁朴素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他所处的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缺失,带给我们无限的震撼和思考;杂文是鲁迅先生与反动力量相抗争的有力的武器。他以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的语言,以发自内心的无比激动的呐喊,唤醒在睡梦中迷失自我的中国民众,。鲁迅先生的散文,很多是蕴含着温情的美好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战斗的呐喊,是对残酷无情的黑暗社会的痛斥,是对中国民众沉睡不醒的人性的悲伤。鲁迅先生的小说塑造了很多平凡无奇,但却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生命力持久的人物形象。这些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的形象,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限震撼和思考。

《呐喊》是一部巨作,虽然它的篇幅小,文章少,但是在文中对中国人的劣根性的揭露却是针针见血。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的原因指向了传统文化,深刻地指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奴性文化。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鲁迅先生对国民的卑劣性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和奴性”。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托在人血馒头上的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想跻身于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这些压迫、压榨都是忍辱受屈逆来顺受。他们虽然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鲁迅认为国民的卑怯是国民劣根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决绝的姿态予以抨击。我从鲁迅笔下的人物身上不仅看到了他们自身的悲剧命运,而且看到整个社会的病态,鲁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中国人民的缩影。我对《呐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做以下具体赏析。

一、精神的胜利者——阿Q

鲁迅塑造的经典形象,究其原因,是社会造人。那个时代是封建思想顽固、地主当道、军阀混战的时代。未庄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阿Q正传》是以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农村小镇未庄作为写作背景,它塑造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迫害的典型的农民形象——阿Q。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无名无姓,有个姓氏却被赵太爷剥夺了。他只能靠打短工来维持生计。他的可悲之处主要不在于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比如,被人打了,就用“儿子打老子”来自我安慰;别人说他混得差,他就用“祖先比你阔”来搪塞。分明是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他却在愤怒之中抡起巴掌打自己一个耳光,仿佛是在打别人一样。接连不断地幻想自己是胜利者,用以自我安慰。有人说阿Q这是乐观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认为这实在是要不得的,这是驼鸟心态。实际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手段,它并不会使他变得更强,反而使他自暴自弃。这种“精神胜利法”不仅使他不能够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境遇,而且使他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学,甚至可以说这是在封建制度压迫下,许多弱者的生活哲学。

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的统治者仍然自称“天朝”,鼓吹中华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是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看看今天,仍有许多的“阿Q”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成为社会的负担,这些人既可怜又可悲可叹。

鲁讯用“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来形容农村土豪劣绅的品性。当时农村土豪劣绅的代表赵太爷父子,他们自己可以三妻四妾,却以封建礼教的捍卫者的面目出现,惩治向吴妈求爱的阿Q。在某种程度上, 赵太爷和阿Q其实都是一类货色。假如阿Q得势,将会是个十足的赵太爷,假如赵太爷失势,则又会是一个活脱脱阿Q。

封建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意识深深地影响着阿Q。他自己虽然经常受到别人的侮辱,但对女人却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的蔑视,欺侮女人,并且认为“女人是祸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体现了阿Q身上的宗法家族思想,尽管到处流浪,却还想着传宗接代。

阿Q这样不觉悟的农民也真心向往革命,但是革命在阿Q的眼中就是古代戏曲中的场面——“银盔银甲。三尖两刃刀”。所谓的革命,就是抢财产,把秀才家的宁式床搬来;就是抢女人,把秀才老婆和女儿等女人抢来,享受他的三妻四妾式的帝王生活;就是欺压别人,让小D搬东西,搬不快就打。所以,阿Q的革命一旦成功将比失败让人更加可怕。 阶级地位决定阿Q欢迎革命,但他不了解革命,结果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地主阶级枪毙示众。小说的这一点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阿Q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形象着实让人感到可悲。鲁迅先生是怀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态写阿Q的,这其中包含着唤醒民众的热情,也包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鲁迅先生不是厌恶中国人,而是为了揭露国民的劣根性,揭示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进而改造中国的社会。

二、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没落文人——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的读书人形象。开篇便表明孔乙己身份的尴尬。“长衫”是读书人,他们是受人尊敬的,能坐着喝酒;“短衣帮”则是只能在散工后,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的人。但孔乙己则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身份定会遭受人们的讥笑,不光“长衫”瞧不起他,连“短衣帮”也嘲笑他。他不被社会所接纳,这注定了他必然是悲剧性的。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相当于一个废人。当有人揭发他偷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一方面表明了他死要面子,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连辩解都要带上“之乎者也”。 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几千年来抹杀了多少有识之士,塑造了无数个没有思想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孔乙己穷因潦倒却自命清高,被人们当作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他最好的解脱也许就是死,这是多么的讽刺! 这一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文章中多次写人们嘲笑孔乙己的场景。在他用“之乎者也”来辩解窃书一事时;在别人问他是否识字时;在孩子们向他要茴香豆时;甚至在他被打断腿之后,仍然被作为取笑的对象。“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原来他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这些场景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表现了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从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可以看出孔乙己是很喜欢小孩的,这也体现了孔乙己内心的善良。但是作为孩子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吃茴香豆的小孩也嘲笑他,这也为孔乙己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我”即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喜剧人物,以喜写悲,使悲更悲。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遭受了那么大的欺侮。但是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同情,受到的仍是讥笑。人们对于丁举人的凶残行径没有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在这样的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关系冷漠到了何等程度,真是触目惊心、令人颤栗!

“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句话耐人寻味同时大有深意。通过这句话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对死亡是多么的冷淡,就连孩童都如此的麻木无情。人们关心着的是自己的腰包,就像老板想起了孔乙己,也只是因为那十九文钱罢了。“大约”是表估计的,“的确”是表肯定的。按语法来说,这个句子是有毛病的。“的确”一词是孔乙己悲剧的必然归结。他在那个时代不可能获得别的结局,在他腿未打折之前,他的生计已经很难维持了,何况折腿以后,除了穷死饿死,别无生路。

三、《药》中的夏瑜和华老栓

在城市中 , 一位青年华小栓得了肺痨 , 其父亲向刽子手买来一个传说中用革命烈士鲜血所作的馒头 , 华小栓吃了还是死了!同时 , 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边-古轩亭口 , 鲜血的来源者是一位叫夏瑜的青年 , 因为参加推翻满清运动而被斩首。在凄凉的坟场上,只剩两个失去爱子的母亲,无限的伤痛„„

夏瑜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形象。他家境贫寒,以致使红眼睛阿义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的认识,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他意志坚定,甚至劝牢头造反。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慷慨就义了。

夏瑜为社会而牺牲,希望能换来人们的觉醒。但茶客们却说他“疯了”。他为社会,为自己,有改善社会的强烈愿望。他追求过,奋斗过,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与几千年的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相比,他的力量太弱小了。人们因为麻木太久,没有能从中觉醒过来。但他并不孤单,“再往上一瞧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著那尖圆的坟顶”,他的同伴们还在继续努力。鲁迅先生同情这些革命人士,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人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华老栓迷信、麻木、毫无反抗意识,只图家庭平安便心满意足了。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交易。

华老栓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人民的代表,是在长期封建重压下变成这样愚昧、麻木的。为了突现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作品还描写了一组群像:在杀害夏瑜时,有“一堆”看得起劲的观众,“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他们除了看热闹的好奇心外,毫无别的感觉,在议论夏瑜之死时,“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听说夏瑜在狱中的表现后,把他当成“疯子”。烈士的母亲也不理解自己的儿子,她觉得儿子被杀,是无脸见人的事,上坟时“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这些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辛亥革命前夕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

四、毫无人情味的泼妇、怨妇——七斤嫂

鲁迅笔下的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不为人后,并无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样,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她的动作中带着一股凶悍之气:对婆婆:“„„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对丈夫:“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对女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对八一嫂:“将筷子转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一个“摔”、一个“搡”、一个“扎”、一个“指”,四个典型动作,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十足的悍妇形象。她的语言粗俗不堪,对婆婆愤愤地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吗?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秤,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对丈夫一顿训斥,“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哪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还是快吃你的饭吧!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吗?”“你这活死尸的囚徒„„”;对女儿破口大骂,“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如果不知道泼妇是什么样子,只要听听七斤嫂说话就足够了。

然而这样的一个悍妇却是欺软怕硬。七斤嫂对自己的亲人和好心人是横眉冷对,非怒即怨,非怪即恨,胆气冲天、霸道无比;然而对待仇人却小心翼翼、客气有加、竭力讨好,见到赵七爷“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竭力陪笑”,性格扭曲,奴性十足。这种亲痛仇快的事,她做起来那么的自然,仿佛天经地义。

七斤嫂品性低劣,无情无义。没事的时候,七斤嫂给自己的丈夫以“相当的尊敬”,可当听说七斤可能要出事时,竟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先急着把自己撇干净,还不忘记显摆自己怎么能耐,却把丈夫推出去。“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危难关头,不想着与丈夫共患难,却是怕丈夫连累自己,嫌丈夫连累自己。

七斤嫂的外表是丑陋的,内在品德是低劣的。她上不敬老人,下不疼孩子;对丈夫恶语相待,对仇者笑脸相迎,集愚昧自私粗俗刁蛮于一身。她在精神上是空虚的,在情感上是苍白的。总之,七斤嫂是个令人厌恶的丑女人、恶女人形象。

五、疯癫文人——陈士成

陈士成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酸腐气味的旧式文人形象。鲁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陈士成的“颠狂症”“幻想症”。在遭受了十六回落榜的打击后,陈士成的精神最终崩溃了,成为了实足的疯子、神经病,最后悲惨的死去。究其原因,实质是封建科举制度要了他的命。陈士成的祖先是巨富大户,家族败落后,他想凭自己的努力恢复昔日的荣耀。这种上进心是值得肯定的,他不满足于当塾师,想改变他无聊、平凡的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选择改变自己的方式是错误的。陈士成知道科举仕途这趟水有多深,但社会现实把他逼入了绝境。如果他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般人肯定是不能坚持考十六回的。每次的失败他的内心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煎熬。但正因为他这种“上进”的性格成为了他变成疯子的诱因,陈士成是在极度的失意中变得颠狂。面对一次次考试的失力他不仅要承受自身的谴责,还要承受旁观人鄙视的目光。在双重压力下,陈士成用一次次的幻想来抚平他千疮百孔的心灵。然而创伤越大,幻想的程度就会随之加重,最终变疯也是必然结果了。 最终陈士成仅凭曾祖母说过,祖上早在地底下埋葬了“无数的银子”,是留给“有福气的子孙”。这显然是他祖母的无稽之谈,但这随意的无稽之谈也变成了陈士成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到处去寻找白光,到处去发掘探宝,最后在疯癫中迷迷糊糊的丧了命。

六、无助、可怜的寡妇形象——单四嫂子

单四嫂子是一个年轻的寡妇。丧夫之后,单四嫂子恪守妇道,把儿子看做自己的希望。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明天”带给她的却是绝望,是更大的不幸——丧子。

单四嫂子的悲剧令人痛心。精神的麻木、世人的冷漠是导致她悲剧原因。几千年的封建礼教麻木了她的神经。她唯一明白的,就是把宝儿抚养大,以防老送终。当单四嫂子因孩子陷入凄苦时,她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和帮助。等待她的却是迷信、庸医的欺骗,欺骗她纺纱的可怜积蓄,害了她的儿子。“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单四嫂子一顿饭,对她更无异于雪上加霜。然而明天等待着单四嫂子的就只剩下死亡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悚的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在封建社会,单四嫂子的生活是十分悲苦的,不管她怎样挣扎,都逃离不了社会给予她的枷锁。更令人为之为痛恨的是卑怯者的恃强凌弱。鲁镇上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对单四嫂子的欺凌。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也是底层民众,也是需要帮助和同情的,但是对于更弱势的人群,他们却是缺乏真诚的同情,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性,真让人心寒。鲁迅先生希望单四嫂子这悲惨的人生,能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七、表里不一的方玄绰

在《端午节》这个作品中,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跻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他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呐喊》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笔者按不同的类型做了以下简要归纳:

第一种:压迫者。

《阿Q正传》里的举人老爷、赵太爷,《风波》里的赵七爷等,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说话牛、一般老百姓见到了都觉得气短。这些人都非常了不得,既占有话语权力,又拥有相当大的财力,所以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对于旧时代的各种礼仪、陋习都非常习惯,对任何不符合这种恶习的行为都特别憎恨。如果有什么以下犯上的事情出现,他们不是暴跳如雷、痛心疾首就是唉声叹气。对于这类人物,鲁迅先生是十分的鄙视和憎恶的。他们的“权威”和他们代表的旧时代、旧文化,是鲁迅不遗余力鞭挞的对象。

第二种:是革命者。

《药》里的夏瑜最为典型。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表现出了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鲁迅先生热情赞扬了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但同时也描写了他的斗争的悲剧性。

第三种:帮闲者的形象。

在鲁迅的小说里,帮闲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无处不在。《药》里的“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阿Q正传》里“未庄的闲人们”,《明天》里的“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等,都是闲人。帮闲就是帮凶,也是庸众。他们没有主见的,永远都是应声虫,随大溜,有他们不多没他们不少。正是这样的一些帮闲造成了“压迫者”随从众多的假象。

第四种: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者的形象。

华老栓、单四嫂子等,他们的命运非常凄苦,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么样去改变社会。华老栓是求人血馒头,单四嫂子是盼望明天。他们构成了社会中最大的底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类人物。

第五种:旧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陈士成、方玄绰都是因循守旧,看不惯新事物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思想迂腐陈旧。

第六种:阿Q们的形象 “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践”是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特点。在当时的社会,阿Q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所以,虽然阿Q只有一个,但是其他的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阿Q的特点。在鲁迅先生略带嘲讽的语调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

《吶喊》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名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他犀利的言语像刀刃一般刺向敌人的心脏;他的感情深刻又沉重,包含无尽的对中华民族的爱。鲁迅想喊醒封建社会人们麻木的灵魂! 在新世纪里阅读《吶喊》,它更是喊醒了我,如当头棒喝一般让我警醒。在看到了种种带有劣根性的民众的丑恶嘴脸之后,我开始明白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陈秀玲、张洁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3-7-1;

2、《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3-9-1;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1998年7月1日;

4、《试析《呐喊》集中的两类人物》,杨红鹰著,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5、《浅析《呐喊》中旧中国丑陋的国民性》,迟宝明著,《时代文学》2011年第5期;

6、《以《呐喊》《彷徨》为例浅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张文珊著,《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年第10期;

7、《《呐喊》、《彷徨》叙述视角探析》,力小鲲、柴国华著,《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第四篇: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赏析--

2006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可是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2005年的很多感动依然留在这里,并因为拥有了一段距离,反而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今天,感动中国2005人物颁奖礼隆重举行。此刻,我们好像看见在万家灯火中,在茫茫的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他们带着2005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

1、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魏青刚”?? [视频]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丛飞”?? [视频]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 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黄伯云”?? [视频]

——有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视频]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洪战辉”?? [视频]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陈健”?? [视频]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巡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巡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着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视频]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杨业功”?? [视频]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9、《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视频]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

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 [视频]

——没有哪一年像2005年那样让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的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1、《感动中国》2005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视频]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第五篇:句子赏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小说、散文中句子赏析要明确角度:(在语境中) 题干中出现“表达效果”、“好处”、“作用”或直接写“赏析”之类的词就是考察赏析题,无角度的赏析要选好角度。

答题表达规范:

角度+描写内容+作用(主旨或情感或人物心情、人物特点) 1.从关键字词角度赏析。

例:09南京卷 14题 赏析句子:

14.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解答:运用“不起眼”、“躲”、“素素”、“淡淡”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此类题一般找出文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对之进行赏析,体味在文中的作用。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1:14.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解答: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

例2:21.请对第⑥段划横线句加以赏析。(3分)

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2010鼓楼区一模卷)

解答:运用排比的修辞,渲染了我“一天坏于一天”的心情。 3.从多种感官角度赏析。

例:21.请对第⑥段划横线句加以赏析。(3分)

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2010鼓楼区一模卷)

解答: 从视觉、嗅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角度写我内心感受,来表现我内心的痛苦。 4.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例1:我恨室外如烟如雾的小雨,恨煤炉上那只飘着苦腥味的药锅,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乱响的藤条躺椅。

解答: 这是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表现了我此时痛苦难熬之情。 例2:20.题第⑥段与第⑨段划浪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任选一句作答)(2分)

(1)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不停

(2)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在操场上跳绳?? 解答:(1)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痛苦难熬之情。(2)景物描写烘托我病愈后兴奋开心。 词语赏析

1. 词性转变。

例:(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

解答:一个“甜”字,形容词做了动词,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

2. 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

例: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是在是标志极了。 ..

褒词贬用,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3、 行文线索。

例:15.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1①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解答:

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 还有 铺垫,照应,过渡,设悬念。

塑造形象,突出主题, 升华中心,表达作者情感

词语的含义

非指代词的指代义——从上下文中寻找相对应的阐释句 比喻义——从上下文中找到本体

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及派生的新义(转化义、语境义)——借助上下文,找到与词语相关的信息,联系文章中心、人物形象、作者情感来理解,透过词语的本义找出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

句子的含义

比喻句——把句子放到语境中,找到本体、喻体,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感悟句、哲理句——在理解全文,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意对句子的哲理进行拓展,直白的表述它的意思。

标题的含义:表层——文章的内容

深层——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

标题的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篇二: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

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句子或段落——比喻

本考点主要考查考判断、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新课标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会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一、 比喻 [方法指导]

1、定义: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2、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3、作用:

用比喻来描写,可使人或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观点鲜明,使语言形象化。 用比喻来抒情,语言形象,感染力强。

用比喻来说明,语言形象,准确生动

4、总体把握

把握“比喻”类修辞的表达效果时,要先弄清楚本体和喻体,然后思考喻体的特点,再结合这个特点来考虑作者所要表现的本体的特征。 [答题技巧] 例1 阅读下边选文,然后答题。(2002年江苏考题)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

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

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

夺眶而出。

典型题例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

效果? 答:修辞手法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修辞格的辨识和修辞效果的理解。是一道考查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题是比喻的修辞方法。一般来说,比喻的修辞,在描写人物时的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人或其他事物的状态特征。此处即用“雕像”这一形象的喻体,来描写小夏和小秋因听说要“抓阄”时的神态和心情。喻体的特点是:呆立不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语言。小夏小秋此时的状态是:“呆立不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语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听到了父亲说的话后,感到了震惊。

参考答案: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温馨提示:先写出修辞类型。

再用下面的形式来表述: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 描写对象 +对象特征 + 总体效果 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例2 我很重要

毕淑敏

(1)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2)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位奉献型

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人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3)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

不重要? (4)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5)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6)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7)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心底。

(8)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9)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10)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11)我很重要。

(12)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

(13)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14)我很重要。

(15)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16)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分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17)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18)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原文有改动) 典型题例

第(10)段中划线的比喻句是把 比做 ,两

者的相似点是 。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作者 的见解。

解题思路

“古陶”的特点是“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作者意在说明友谊的珍贵,从而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我”对于朋友来说很重要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密友 古陶 珍贵 对于朋友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

如果此题是问答式应该这样答:

形象生动地阐述了 + 描写对象+对象特征+ 总体效果 友谊 珍贵通俗易懂 我重要

例3 (2008年福建福州中考题)

为什么夏天那么热还会下冰雹

①冰雹,俗称雹子,在春末和夏季最为常见,它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我国各地每年都会遭不同程度的雹灾。2005年6月,一场罕见的大冰雹突袭北京:许多汽车在这次特大冰雹中遭了殃,车窗穿孔,车顶被砸成了麻子脸! ②在春末和夏季,有时早晨天气还非常晴朗,可是中午前后突然下起了冰雹。夏天的气温那么高,为什么会下冰雹呢?而冬天天气寒冷却不落冰雹,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如果你在夏天爬过山的话,一定记得在山顶上早上和晚上还是非常凉快的,还要穿毛衣和棉衣。在海拔4~5千米的山顶上有着终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这就说明了,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也在不断下降。在高山顶上如此,那高空应该更是这样吧!事实上,高空中的云,即使在夏季,温度也在o℃以下。

④夏天太阳炙烤大地,在大气层中,有着大量的水汽的热气流,迅速地向高空上升。这时,地面上虽然很热,但是在高空中却依然很冷。当湿热空气进入到高空并冷却下来时,它夹带的一小部分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继续变冷时,就被冻成小冰晶了。小冰晶从高空降落下来,在降落的同时兼并了很多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在自己身上冻结,就成了冰粒;有时候在下降的过程中,遇到一股由下往上吹的强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升气流,又再一次把它带回到空中去。这些小冰粒在高空中再度受冷,与温度低于o℃的小水滴碰撞在一起,并兼并它们,把小水滴冻结在自已身上,因此它的表面上又包上了一层冰。就是这样,它在空中不停的翻腾,不断与温度低于0℃的小水滴相碰撞,穿上一件又一....件冰做的外衣,一直到变成一定的重量时,上升气流无法再把它带到高空时,于.

是就一落千丈,从高空中降落下来——下冰雹了。拾起冰雹,用刀子破开,你会发现它的纵剖面层次分明,那是在高空中冰雹所穿的几层冰衣与雪服。 ⑤冰雹是在积雨云和强烈的空气形成对流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在冬天,空气比较稳定,上下的“气流差”不像夏天那样大,空气垂直对流运动不像夏天那么强烈,积雨云不容易发生,所以冰雹不容易发生。 (选自《品味一生的99篇科学美文》,文/张震越,略有删改) 典型题例

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举例子和 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

了冰雹的。

解题思路

此文是一篇说明文,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在说明文中,就是一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种方法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文中第一句话除了举例子以外,还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它把冰雹打在车顶上后造成的坑坑点点的样子比成了麻子脸。所以这个比喻的作用是说明冰雹的危害。

参考答案

打比方 危害

温馨提示

问答式题目的答法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描写对象+对象特征+总体效果

冰雹打在车顶上给汽车带来的伤害语言准确生动

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面的句子中虽然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篇三: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于都实验中学 赖华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变式)

【2012湖南卷】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安徽卷】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特点。(5分)

【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归纳常见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从教材说起

(一)、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

(学生回答)

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小结: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语言描写

(播放王熙凤出场视频)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林黛玉进贾府》 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

小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动作描写

(学生在划横线处填上动词)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横线处填上动词,使语句连贯。

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

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

小结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

(四)、心理描写

(全班齐读划线句子,注意情感、气势)

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

小结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心里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侧面描写

(阅读材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

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 小结: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总结人物描写:

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

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当堂训练

高考真题

(2010年江苏卷《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学生阅读思考后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注意人物的各种描写

(指名学生念答案)

强调规范答题

展示参考答案: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六、归纳答题模式

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原文句子分析

或分述形象+原文句子分析

七、课堂总结

1、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关键信息,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

2、解题思路要清晰;

划出句子——概括特征——合并同类

3、评分细则要明了;

看赋分,有概括,有分析。

4、组织答案要规范。

术语概括,分点作答。

八、积累(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著,顽强,守信;

(2)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

(3)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

(4)从容淡定,乐观开朗,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6)自私,虚伪,粗鲁,贪婪,卑鄙,无耻;

(7)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

(8)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

九、课外练习

(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小说《马裤先生》,回答问题。

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篇:德育工作小结范文下一篇:党员生活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