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安全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民航院校航空安全检查专业(下称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具有指引导向、规范约束、传播传承、促进激励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准安检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将安全防线前移,还能增强安检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保障空防安全。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目标设定、实施思路、实施方法、评估改进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篇:安全专业论文范文

安全工程专业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变化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应用性本科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新课程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是应用性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应用性课程;课程改革

一、引言

建筑行业工程事故高发、牵涉面广,事故伤亡人数多,目前仅低于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痛。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建设项目管理人才,随着国家基建、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一大部分毕业生将在建设一线生产领域工作,负责对项目施工工地上大量建筑工人的管理,由此,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重要问题,不仅要关注自身安全,更要密切关注安全生产知识相对匮乏的建筑工人的安全[1]。但对于专业知识面窄,缺乏现场施工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专业基础要求高,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因此普遍存在学生积极性低、重视程度不足等情况。作为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课程之一,《建筑安全》的教学效果也成为业内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基于专业特点探索教学改革,立足实际,面向工程,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笔者在建筑安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本文对建筑安全的课程建设、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找到影响教学效果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的改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为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提出合理的建议[2]。

二、建筑安全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般开设建筑安全课程的专业均为工程类专业,如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前期基础课程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对于建筑安全中尤为重要的力学基本理论、机械原理掌握程度不一。此外,高等数学和建筑材料等知识对于理解课程内容也必不可少,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个不小的难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能够尽可能多地树立知识框架,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这就对新形势下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带来了多方面挑战。

建筑的安全性是贯穿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的最基本要求,而在建筑安全的课堂上,一般教师仅仅是讲解相关概念、规范要求和少许案例,学生往往把它当成是建筑规范的科普课,认为上课与自己看书了解相关规范并无太大差异,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建筑安全的重视,如此开设建筑安全还有何意义可言?建筑安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并没有得到其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中应有的重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安全的内在机理,变被动填塞为主动思索,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不了解安全设计的内在机理,安全就无从谈起。达不到安全要求,又谈何功能、造型、空间布局呢?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将建筑安全知识内容讲深、讲透,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并能够活学活用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很难恰当地安排课程内容,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突出,使教学效果受到限制,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不同专业对安全的要求广度、深度不同,建筑安全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内容统筹,教学内容上要有所侧重。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尤其应该体现本质安全化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伊始,就要针对专业基础及专业特点,确定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既要保证知识覆盖面广,又要保证学生听得懂、想得通、学得会、记得牢。将现有教学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力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原理结合,重点在于联系工程实际,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更加合理和系统,实现重点突出、结构明晰、层次分明、原理透彻的目标。

建筑安全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要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针对专业特色结合典型案例把重点分析讲解清楚,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于相关联的章节应该进行重新组织,使其前后呼应,关联学习。如可以在脚手架工程中介绍结构计算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工程结构到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明确结构力学在脚手架安装中的任务及其与工程结构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又比如在高处作业中联系脚手架工程相关规定和搭建要求,明确脚手架项目施工安全中的保障措施与高处作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如栏杆、挡脚板设置的必要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精简公式推导过程,简化枯燥的数值运算,着重阐明公式中物理符号的意义及其应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事故实例分析,判定事先预防部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规范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发展创新。传统课堂授课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一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往往容易走神分心。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案例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从感性上加深对安全危害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增强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有效手段。灾难往往不是只由一个原因导致的,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几方面的缺陷共同导致的。如一名建筑工人从外脚手架第三层摔下来的事故,可结合脚手架工程的栏杆防护、高处作业安全带的使用、安监人员的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分析诊断生产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从学生的角度尝试提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这样一来,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的综合把握,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在了解了建筑安全设计相关内容之后,可将学生分组讨论同一事故案例并给出整改建议,由于关注点的不同及思维的局限性,可以再让几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自身安全设计方面的反思,更直观地指出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缺点。这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更自主、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3-4]。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不容易讲述清楚的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教于乐。如对于垂直运输机械中自升式塔吊的“长高”问题,以前教学中只是演示一组塔吊组装的静态图片配合讲解,学生看完后仍然不清楚究竟是如何升高的,抬升时支撑方式如何实现,在这些细节方面,很难用照片表述清楚。现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塔吊组装抬升方式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边播放边讲解,并对细节处放大突出,使学生对于塔吊长高的全过程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样我们借助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有图形,有声音,有录像,书本上苍白复杂的结构示意图可通过制作动画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了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建筑安全中相关机械设备原理。

3.科技兴安的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安全发展到当代,对于安全的需求到了本质安全化的阶段,在安全认识上取得了一大进步,要求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引导学生树立以科技手段增强建筑安全的理念,如加强新型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新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减少设备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加大建筑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业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减少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充分利用远程监控技术,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效率和提供方便。从学生教育入手,利用图片、视频、事故、案例作对比,将科技的重要作用牢牢烙印在学生心里,积极创造和争取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改善建筑安全施工条件和人员结构,提高行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科技专业队伍[5]。

四、结语

《建筑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在教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授课过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兴安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真正合格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议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安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93-194.

[2]王志,孙利民,杜云海,等.少学时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C].第十四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会学术会议,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3]罗志文,袁东,勾红英,等.《安全测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的与建议[C].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上海,2012.

[4]黄颖.对于建筑安全学课程改革的个人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202.

[5]龚玲玲.浅谈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稳定好转[J].河南科技,2013,(05):222-223.

作者简介:侯建华(1983—),男,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安全工程和工程力学的教学科研。

作者:侯建华 李倩 刘雯雯 杜云海 王志

第二篇:民航院校航空安全检查专业安全文化建设探析

摘 要:民航院校航空安全检查专业(下称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具有指引导向、规范约束、传播传承、促进激励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准安检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将安全防线前移,还能增强安检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保障空防安全。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目标设定、实施思路、实施方法、评估改进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民航 安检专业 安全文化建设

1 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为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条件,是企业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的总和[1]。民航安全文化就是民航各级组织和从业人员在民航安全生产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财产安全所创造的、得到普通响应并蔚然成风的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借鉴以上安全文化的概念,笔者认为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就是安检专业学生在安全检查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为保证安全工作生活所具有的一种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是为未来安检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保障空防安全第一线的准安检队伍,树牢安全理念,形成安检作风对空防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安检专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作为未来安检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将安全防线前移,还能增强安检队伍的战斗力,从而保障空防安全。

2 安全文化对民航安检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2.1 指引导向作用

民航安全文化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主要是指用民航安全文化引导每个学生的价值和行为,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和民航安全目标上。由于学生均处在校园相对单纯单一的环境中,对民航的安全认识和安检岗位的认识可能存在不全面和不到位的地方;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思想活跃的年轻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全面接受和认同民航安全的理念,树立安全第一的价值观是在培养安检学生时应该思考的问题。安全文化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在培养学生安全理念和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上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规范约束作用

民航安全文化具有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是对安检员的行为进行塑造。这是一种通过安全文化氛围带来的使个体行为从众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在每个人身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安检员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和制约的影响,最终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民航安全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与民航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说是确保民航安全 刚性和柔性的结合。

2.3 促进激励

优秀的民航安全文化可以激励学生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学习安检知识,形成强烈的维护民航安全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学生对安检岗位的认同,提高他们对学习安检专业知识的投入度。

2.4 传播传承

民航安全文化是安检专业建设内容项目的丰富和延伸,安全文化不仅能使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和风气得到传播,更能一届一届的传承。

3 民航院校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经查阅文献得知,目前文献对于安全文化的论述不少,例如从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的认知、安全文化的评估、安全文化的体系构建等层面和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此类研究基本集中在医疗机构、煤矿、铁路企业、建筑工程等领域,对于民航行业的安全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更多的集中在对整个民航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或基于航空安全文化的飞行员安全态度的研究[3]。针对民航安检群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对安全文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是对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细化和加强。目前民航院校安检专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多处在被动适应民航持續安全要求的需要上,大都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中培养准安检员的安全意识,在建设专业的安全文化上还欠缺全局的设计和实施。

4 民航院校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4.1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设定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上,我们可以通过安全理念、行为养成、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活动打造等多方面的建设,以培养学生安全理念,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安全素养,塑造学生安全行为为目标。具体体现在严谨的工作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精湛的业务技能上。

4.2 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施思路

通过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开展专题活动等,对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和专业安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鼓励学生参与班级和专业安全文化建设。使学生对民航安全的认识从感知到认知,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使安全成为自己工作中的价值追求,视为自己的工作成就。通过培育学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安检专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学生对安全文化的内心认同与自觉践行。

4.3 具体实施方法

(1)设立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和督促执行安全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安全建设内容。

(2)在安检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训课程中,我们可借鉴参考其他企业的这几个观念:渗入“以人为本”的“人本观”,“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预防观”,“安全源于责任心”的“责任观”,“细节决定成败”的“执行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4]。

(3)以“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为理念,采用图文并茂的宣传手法,建立安全教育室或安全教育长廊。收集民航安检单位安全教育图片实物等进行展览,使学生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安全文化熏陶。

(4)借助民航安检企业资源,与附近机场安检等单位建立联系,利用他们的安全教育资源,拓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渠道。

(5)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树立安全在行为,在习惯的观念。从最基本、最细微的着装、队列、宿舍安全等小事抓起,明确标准,规范行为,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安全文化理念,逐步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要培育“预防管理”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安全隐患,报告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建议,以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时刻在心中,安全行动时刻做到位的安全理念。

(6)在安检专业教学实训场所布置安全警示标语、危险标识、职业危害告知及应急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安全环境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定期组织安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7)开展安全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专业文化建设上来。例如,举办安检技能大比武、安检话剧大舞台、安全社会实践活动、观看安全教育电视片、提一条安全合理化建议、当一天安全员等活动,将安全操作、安全责任履行、安全理念等都通过活动渗透到学生中。让学生关注民航单位网络平台,收看安全新闻,了解安全故事,体验同行业同岗位身边人、身边事,把安全认知内化为自身信念,逐步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4 评估改进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也应制定评估体系,针对组织领导、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安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形式,收集整理基础资料和数据。针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继续提出整改措施。

5 结语

民航安检专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对民航安检安全工作的丰富和延伸。培养准安检员们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习惯和安全素养是空防安全的有力保障。民航院校安检专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将安全观念植根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贯彻于行动上。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树立用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理念,以文化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以安全促发展。我们应着力建设民航院校安检专业学生的安全文化,促进校园安检专业安全文化与民航企业的安全文化相融合,将行业持续安全理念深入学生内心,为学生更快适应岗位安全要求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怎么搞[EB/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6-01-13.

[2] 文兴忠.民航安全文化的认识探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3):3-6.

[3] 晏碧华,姬鸣赵,小军屠,等.根植于航空安全文化的内隐安全态度的预测效应[J].心理学报,2015(47):119-128.

[4] 崔花,潘晓.提炼文化精髓 铸造安全基业——盐城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纪实[J].交通企业管理,2013(1):64-65.

[5] 金华.浅谈安全文化建设在安检工作中的重要性[A].王雪丹.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

[6] 蔡顺驰.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J].民航管理,2017(7):86-88.

[7] 曾祥思.中國民航飞行员工作耗竭对安全公民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曾秀华

第三篇: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网络安全基础”课程被列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文讨论了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从教育观念与教学顺序上的逆向法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协调、最终质量评价依据的多样性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从而有利于把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素质培养并重。

关键词:信息安全专业;网络安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赵玲(1977-),女,河南信阳人,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陕西 西安 710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邮电学院教改项目“信息安全专业特色建设的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政府和企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信息安全人才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安全发展的瓶颈。[1]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离不开信息安全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也离不开一些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网络安全基础”就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在整个专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进行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网络安全基础”是讲解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最基础的原理、技术及方法,它有着知识更新快、量大、多学科交叉、难以掌握的特点。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而言,“网络安全基础”的教学学时相对偏少,而且部分内容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不但将“网络安全基础”这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深讲透,而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网络技能是每个任课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2]因此有必要转变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过时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以往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手段单一、知识讲解囫囵吞枣、实验方法落后的缺陷与不足,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强化素质教育入手,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强调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并重的模式上来,[3]为培养信息化社会所急需的信息安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教育观念与教育顺序上的逆向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学生每天都在感受网络技术的变革以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我们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切实改变教学观念,从以往单纯按照课本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上来,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网络技术进行讲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好奇心。反过来,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受教育者转变成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而在教学顺序上,目前的教材一般是以网络七层或者五层体系结构为主干来展开的,而以往的教学也是从体系结构的底层逐层地往上讲解。这样的讲解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学生一开始就接触比较抽象的网络底层知识,容易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无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是一种自上向下的教学顺序,先从学生平时都经常接触的网络应用讲起,然后层层往下讲解,直至最后将基础理论讲透。这种逆向的教学方式,学生反映良好。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协调采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改进,在充分利用传统方法、手段教学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推演性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逆向教学等。而在教学手段上,我们一方面继承传统手段的优势,另一方面注意吸收其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答疑等教学手段。

第一,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更加形象化。例如我们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制作成动画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不但加快了教学速度,也能对重点问题、基本理论进行透彻的讲解。

第二,采用课堂讲解与师生讨论的方法。改变沿袭已久的满堂灌、填鸭式授课方式,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分层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等,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对于IP地址的概念,以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聊天为例,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同伴的大致位置?通过引导,学生们可以知道:聊天时由于对方发给你的数据中包含有和你交流时的计算机IP地址,而IP地址是通过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根据一定规则分配的,因此根据IP地址就可以知道同伴的大致位置。

第三,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归纳、小结。这样做有利于温故而知新、理出头绪。比如介绍交换方式类型时可以归纳: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包括数据报和虚电路)、报文交换三种交换的不同点、优缺点。可以从信道占用方式、排队方式、带宽利用、信道利用、连接方式、协议复杂度、时延大小、传输速率的高低、传输顺序、灵活性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适时的小结与归纳,不但能对基础知识加以巩固,还有助于提高记忆效率,便于迅速地提高知识水平。

第四,鼓励学生上网自主查阅文献资料和使用网络工具。针对部分学生自我学习自觉性不高的特点,提出一些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去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查阅常用网络产品的价格、性能、相关技术及应用领域;如果通过普通方式不能看到网友计算机的IP地址,如何才能看见。针对所提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依据的多样性

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方式只是让学生苦于死记大量枯燥的网络原理与理论,造成学生“学习为了考试,考试完了全忘”的情况。仅凭卷面考试来确定学生的成绩是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完善学生成绩评价措施,使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和自愿性作品在总评中各占一定的比例。[4]理论考试只考查最基础的网络原理,实践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应用网络知识的能力。这既让学生重视了基础理论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必备的网络原理和理论,又使他们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掌握了比较重要的操作技能。

在成绩评定过程中,也考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就是鼓励学生在期末自愿提交自己的小作品来进行最终成绩的加分。我们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查找文献资料与利用网络工具,积极动手设计自己的作品来提高自己最终的课程成绩。这在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学科的交融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日益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分析、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技能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吕欣.关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建议[J].计算机安全,2006,(2):44-46.

[2]张军.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12):103-104.

[3]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

[4]周淑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3):45-46.

(责任编辑:麻剑飞)

作者:赵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