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专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本科会计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从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该模式将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构建要点。

第一篇:本科会计专业论文

普通会计本科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探讨

[摘 要]会计信息被称为“国际商业语言”,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是会计教育教学的责任。通过分析我国普通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可以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课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专业英语 双语平衡 课程体系 双语教学

大学的英语教学一般由公共英语和专业外语两个模块构成。其中专业英语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在整个体系中占主要地位,其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及手段等教学体系中各种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共同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等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了,总体上看,其过于关注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引进,拘泥于理想模式的探讨和统一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我国的普通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努力寻求适合于中国语言环境,区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符合专业特点和各校资源优势的教学体系。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让学生具备较好地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对会计专业外语教学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原则和目标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特点的分析

语言是一个工具,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能够熟练应用中外两种语言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应该是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最高追求。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人们把在各种场合都能近乎同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称为“双语平衡人”;而将具备一定双语能力,但在听、说、读、写中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人称为“非双语平衡人”。对于我国大学生而言,已经经过了6年以上的英语语言学习,具备了最基本的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应该说已开始具备“非双语平衡人”的一定水准。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试图从“非平衡人”向“平衡人”转变,朝着更高的“平衡点”迈进。

总体而言,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双语“平衡点”的要求并不会太高。同时,由于学习动机、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同,加之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所能达到的“平衡点”也不可能相同。

(二)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较之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较大差异导致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非常大。在研究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时,要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英语知识的应用为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1. 全过程原则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条件。积极营造“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氛围,将英语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对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及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内容的课程,都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少到单词或术语,多到整段或整篇,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安排英语的阅读和练习。

2. 个性化原则

大学教育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上升的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让有意愿和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更为深入而宽广的知识和严格的训练。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比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个性化,要采用多种方式,寻求课程的多样性、目标的可选择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考评标准的多层次性,以此达到不同学生不同对待的“个性化”要求。

3. 成长性原则

在重视个性的基础上,课程及其教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以“成长”作为重要目的和标准。大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成长期,特别对于专业英语学习来说,它不同于过去所经历的以语言为目的的学习,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和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发现学习乐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自己能力的提高,进而更加投入、有效地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应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通过各种类型的课程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达到较高的“双语平衡点”,从而具有国际视野,具备相当程度的英文应用能力,能够接受国际上最新的专业信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更多选择和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应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总体目标,以此作为课程及教学体系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1.熟悉专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英文表述;2.读懂并翻译专业基础课程的英文版教材;3.在英语环境下,理解并解答各种会计、财务和审计等基本的专业问题;4.阅读英文专业论文,具备一定的专业案例分析和报告写作的能力;5.具备基本的口语专业交流能力。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各类及各门相关课程都应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考评标准和方法。

二、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所采用的主要教学语言,可以把课程分为中文课程、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三类。

(一)在中文专业课程中增加英语“元素”

以会计专业为例,选择在内容上难度较大,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必修课程,比如中、高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在中文教学中,给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环境,针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让所有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无意识”地接触专业英文,了解专业词汇和术语的英文表达方法,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表述。这类课程应用面最广,它并非以专业英语学习为目的,而是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频繁和适量的英文“灌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达到更高的双语“平衡点”奠定基础。

(二)以英语为主进行专题性课程的教学

与中文课程相对,在高年级开设一到两门会计专业英语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是对基本专业知识的英文“重述”,而是应该在基本专业知识和“双语能力”已经具备的前提下,针对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前沿理论和实务问题,采用全英文的教学资料。这类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一定要设置为选修课程,同时给出一定的“准入标准”,满足部分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学生的需求。课程及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性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专业报告或论文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和考评标准及方法需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类课程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也同样必须注重双语的“平衡”发展,“英译中”这个环节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需要加强。毕竟绝大部分学生未来还是会以双语“平衡”能力和技能寻求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以中、英两种语言进行基础性专业课程的教学

基于对学生专业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中英双语的平衡发展是专业外语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而双语课程的设置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双语课程是将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合并”在一起的课程类型,强调两种语言“平衡”使用下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类课程的教学通常被称为“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对于中文“表述”的专业知识尚且较为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中文的内容与阅读英语的难度不相上下,专业学习本身就有难度,再同时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会使学习“难上加难”。但也正因为具有挑战性,增加的学习压力可能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只要课程及教学设计合理,同时进行中英文教学所营造的语言环境和学习强度可以强化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习效果的提高。

尽管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模式及特点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但这种教学所具有的提高双语“平衡点”的作用是公认的,它在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中应该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这种课程及教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应该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专业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由学习资料及选择、教师及教授方法、学生及学习方法、考核标准及方式等要素构成。在普通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双语课程及教学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教材的选择、编写和使用

应该以原版的英文专业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材或素材。以会计专业教材为例,美国版教材文字简单生动,讲解详尽具体,案例丰富多彩,习题大量有趣,很受学生们欢迎。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应该选择一本相适应的中文版教材。另外,还应该建立一个中、英文题量相当的混合题库。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编写双语的讲义或教科书。首先对原版教材进行内容整合或改编,使其更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可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是编写适量的中文学习指导,包括要点总结、所有专业术语的英汉对照小词典、示范题及解答、自测题、讨论题、练习题等。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讲义或教材中无论是理论内容还是习题案例都不要采用互译的形式,专业知识的表述毕竟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自成体系,互为补充,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到中英文的融合和双语知识和技能的“平衡”发展。

2. 教师对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知识水平,能够合理地选择教材,编制讲义和习题,也要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英文交流。教师上课综合运用中、英两种语言,在对基本术语和原理的解释、难点和重点问题说明时采用中文为主,以帮助学生进行中、英文的互译、理解、记忆和应用。双语课程首先应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板书可以中文为主,但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应该将课件课前打印成册或通过电子黑板发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学生应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基本的预习、复习、做学习笔记和课后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学习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同时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两种文字完成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核,并学会查找和翻译有关专业资料。另外,根据学生情况和意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题库的建设和答案的编写与整理,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将此作为对学生成绩考评的重要参考。

4. 学习情况检查和成绩考核方式

笔者认为,学生平时的作业可作为教师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而不作为最终考评的主要依据,以减少学生为成绩而应付作业的现象。要加强阶段性的测试频度和力度,以测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构成。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中、英文同时进行较大型作业或实验的设计和完成,这样做既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期末考试题应由中、英文题目结合构成,考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外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双语教学及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1. 专业双语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或一门课程内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应该选择专业中具有基础性的、内容符合国际惯例的课程来实施,比如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或其中的部分内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选择合理、教学得法,学生下定决心、付出努力,大多数学生经过几周时间的学习,都能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增加学好专业及专业英语的信心,并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教学和考核环节中英文比重的灵活安排

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应该是对中文和英文所占比重的安排。从“平衡”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方法是完全同步地运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双语教学的“完美”,有时则会事倍功半。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章节,采取较为灵活的方法。教师要细致地“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掌握好变化,可随着章节的难度和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或减少英语的讲授、阅读、作业和考评比重。

3.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成绩评价

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且差异颇大。大学公共外语采取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除了作出必修和选修的安排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和能力进行具有“多层次”目标的教学、考核及评价。首先,要探索如何突破学校固有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其次要制定一个总体的评价标准,以指导各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另外,双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其进行科学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比分别研究和实践更为重要。

四、结语

总之,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双语平衡人”的培养作为教学原则与目标设定基础。应该改变“线性”思维方式,不拘泥于完善和统一的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进行课程及评价体系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量,不要因为过高的要求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灵活掌握和调控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获。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也应该打破旧有的桎梏,在分班、分级和多层次考评体系上给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英] 科林.贝克著,翁燕珩等译. 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安余. 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马凤鸣. 双语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J]. 科技教育创新,2010(2).

[4] 汪志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大学教育,2012(4):41.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陆依

第二篇:本科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本文从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该模式将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构建要点。

关键词:综合实验;互动;创新实践能力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此,各高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主要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管理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等。虽然实践教学的力度逐年加大,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被动实验,缺乏主动性

现行的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布置实验,学生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教师根据每位学生提交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分。这种实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实验过程依靠现成的资料及教师的讲解,缺少交流讨论,学生被所学的知识束缚,获取的信息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一人堂”,缺乏互动交流

会计专业实验应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而现行的实验教学往往学生参与不足,教师辅助过多。一方面,大多数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封闭,学生之间缺乏讨论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一人堂”现象严重,缺乏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多门专业课各自为政,不利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会计实验课主要在实验室模拟进行,内容包括基础会计学课程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管理会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等。这些实验课程缺乏企业实战环境设计,知识过于书面化,没有体现会计专业课之间、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实践科目的演练。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却不能接触现实经济问题,面对实际问题仍束手无策。尽管模拟训练中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案例,但大都是单独一门专业课的实验案例,将财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等实验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的案例很少。这种会计实验模式虽然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职业充满不确定性和需要判断的时候,缺乏解决较为复杂的实务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多数教师对会计专业实验的考核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课上表现以及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但是往往实验结果占比过大,而对过程性考核不重视,不利于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缺乏高素质的实验教师

会计专业实验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目前,一般院校的教师学历都基本符合要求,但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得综合实验教学脱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导致实验教学启发角度单一,点评不够深入、全面,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本文针对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育人理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模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综合实验模式,旨在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营造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空间,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将案例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实验教学中,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为了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模式进行改革,力争实现以下突破:

1.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强调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科会计专业实验教学强调实验的综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以下简称互动式综合实验)以综合案例为主线,改变会计专业实验课程间互相分割的局面,体现学科交叉,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税法等以往实验中彼此孤立、分割的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综合案例来源于企业现实的经济活动,学生在综合案例实验系统中可以模拟企业筹资、投资、运营等经济活动,进行真实的角色扮演和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主动性

互动式综合实验以综合案例的形式进行实验,一改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实验”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针对教师的预设问题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最终找出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扮演着领航人的角色,把各专业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实现多重互动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动式综合实验中扮演某个角色(CPA审计师、CEO、CFO等),分析案例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针对内部控制、公司战略等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公司的改进建议;同时小组之间相互对案例的分析与决策做出反馈,互相回答提出的问题,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作为引导者,在学生热烈争论之后进行讲评,归纳总结相关的理论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教师之间)。

三、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

该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书本的知识用到实践中,用管理的思维去思考会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该实验模式的构建有以下主要环节。

1.综合案例采编

综合案例的采编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采编的综合案例要求具有典型性、及时性、客观性和综合性。

(1)典型性

案例只有给人以启迪和共鸣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典型性案例体现某一类现象的本质,透过案例表象揭示出背后所隐藏的客观规律。会计实验综合案例理应代表某一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特点,以此作为同类业务或事项的代表,以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点的扎实把握与融会贯通。

(2)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综合案例在时效性方面是及时的。案例如果有了后续发展,则需要跟进;同类案例有了新的案例,则以新案例取代原有案例。

(3)客观性

客观性要求综合案例必须确有其事,不能主观臆断,必须源于实务、扎根现实,教师在开发会计教学综合案例过程中应忠实于企业实际。案例可以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例,教师的企业调研和实践经验,也可以来源于学生实习的经历,或者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等。

(4)综合性

综合性要求综合案例改变会计专业实验课程间互相分割的局面,体现学科交叉,强调“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管理学、税务、公司战略与风险等以往实验中彼此孤立、分割的知识模块融合在一起。

2.以学生为中心的多重互动

(1)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①创造人人参与的条件。一是采用小班教学,30~40人一个班级,给予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二是在开设互动式综合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且已经接受过单项案例教学以及相关模拟实训,为参与互动式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几种观念。一是学生是主动参与者,不再是旁观者。比如学生接触实验案例之后,必须自主充当实验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二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互动式综合实验注重分析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得实验本身的标准答案。三是学会“思想共享”。现实的决策是团队之间在思想共享、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做到思想共享,相互承认分歧,各自表达自己的意见。

(2)实现多重互动

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一是教师将案例或要求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给学生,说明案例的基本要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以及如何查阅相关的资料、政策、法规等。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进行互动。在学生展示、分析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既定目标进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学生意想不到的思路与见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体会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妙处;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

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一是小组成员内部互动(分小组讨论)。先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指定个人能力较强、办事认真的学生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与协调。然后,各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综合案例或者学生按要求自行编写的综合案例,在认真阅读、了解案例的背景资料后,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启发,集中小组内各成员的智慧,使观点更加全面,方法更加周详。每个小组对案例分析要有自己的预案,并制作成PPT,以便在课堂讨论时展示。二是小组之间互动。先由每一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其小组的观点。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在问答中不断吸收各种观点的可取之处,形成各种有效解决会计案例问题的方法。

3.科学合理的考核

会计专业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分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两部分(按适当比例分配)。其中教师评分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互动式交流和综合实验分析报告(按适当比例分配)。课堂表现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学生课上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并体现在考核分中。互动式综合实验最终要求每位学生结合课堂讨论撰写综合实验分析报告。这一方面有助于缓解“搭便车”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了每位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另一方面有助于以加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其后续撰写报告的顺利进行,往往会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之间的质疑讨论。综合实验分析报告要求做到: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即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打分,采用百分制,最终以平均分作为学生评分这部分的成绩。

4.完善案例库建设

综合案例是实施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目前很多高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综合案例教学素材不充分,致使其推广运用受限。因此,必须加强综合案例资料库的建设,增加对综合案例资料库建设的投资,丰富综合案例资源。同时,要加快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快高校会计资源的整合,使各高校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会计实验教学质量的最大提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计算”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构思。

基于云计算的会计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体系,如图1所示。

依托区域内各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资源,统一规划、建立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云服务中心。区域性教育云是区域内各高校的公共云,而各个区域性教育云将与国家教育云连接(国家教育云是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筹建的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平台)。区域性教育云以区域为单位,负责对本区域的资源进行接入管理与维护,负责接收国家“教育云”资源,并将国家教育云资源向校园云推送。高校通过统一接口连入区域性教育云服务中心,获取相关实验教学资源,并共享各自的特色资源。不同区域的高校则可以通过国家教育云相互连通并实现共享与交流。

整合区域内各高校所有会计专业的课程实验、综合实验及案例等资源,在SaaS应用层建立实验教学资源库系统及其索引目录,师生就可以方便地查阅相关综合案例及其他实验教学资源的详细信息,自主开展会计实验教学。

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资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共享实验教学师资是建立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云服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云计算的大容量、实时处理等特点,可以将区域内各高校的实验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名师、专家等的案例分析、讲座通过视频采集和处理,存储到云服务器中,区域内各高校的师生通过点播就可以随时随地聆听“名师课堂”。

5.注重教师知识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

(1)优化教师的学习方式

学校应开拓讲座、论坛、培训、进修、访学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渠道,让教师认真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之外,还可以通过观摩教学、座谈、调研等方式,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适应互动式综合实验教学的要求:使综合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接轨,多角度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并给予深刻、全面的评论。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从激励和考核制度上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取得国内或国外权威机构的职业认证;另一方面可在人事制度安排上采取较灵活的政策,聘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并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管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四、结语

会计的职业背景决定了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本文以会计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以综合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各专业各自为政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承智,谢涤宇,郑爱民.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4,4(8):178-179.

[2]袁明智.会计案例教学探讨[J].财会教育,2013,3(6):127-128.

[3]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6.

[4]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5.

[5]曹阳.AppleCloud云计算平台旳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祝素月,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系教授。

郑瑞(1991— ),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专业硕士。

作者:祝素月 郑瑞

第三篇: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摘要:21世纪,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教学质量保障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新时期社会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探讨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问题。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质量;保障

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对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高校必须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的建设与研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机制,达到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竞争力的目的。

1.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模式

1.1教学专业发展模式

教学专业发展模式,是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针对教师没有经过太多的专业技能培训,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弊端,在高校管理体制内和政策规定内,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师评价机制,做出有利于教学工作和教师发展的安排,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2学生发展评价模式

学生发展评价模式,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评价。该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研究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价值等为目标,分别在学生入学,学习期间以及毕业时进行测试,通过检验学生的成绩,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教育增加值进行评估。

1.3项目评价模式

项目评价模式,主要是针对学校的重要活动以及获得的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改进和满足高校及高校各部门管理决策的需要。主要包括学生计划的评价,教师与教育课程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等。

2.普通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及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

首先,从监控主体来看,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即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者。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以及学生本人。其中,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对象是整个高校系统。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既是“教”与“学”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主体。

其次,从监控内容来看,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对于教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监控,教学条件监控,教学过程监控以及教学效果监控四种。其中,培养目标监控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方案的监控。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是否明确,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计划是否可行,培养特色是否鲜明等。第二,教学条件监控,主要指的是对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以及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监控。第三,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针对教师对于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作业的批改,课程的考核等实施监控。第四,教学效果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的考试考核成绩,毕业论文质量,实习实践效果,职业胜任能力等。

最后,从监控结果看,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监控效果就是质量。只有教学质量的最终提升,才能达到监控的目的。一方面,监控要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质量,对整体的教学系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另一方面,对现存的问题,应积极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和控制。

3.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措施

会计学专业质量保障应当采取教学专业发展模式和项目评价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系统科学有效的发展。通过建立包括质量保障目标、質量保障组织、质量保障规范和质量保障监控在内的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围绕教学质量保障目标的要求,加强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3.1做好基础性工作

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进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两大重要基础。没有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无法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首先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业年限、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学时分布、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等方面制定科学明确、切实可行的,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理念,符合会计学专业特色、会计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会计学专业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知识要求,人文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素质要求,以及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能力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应当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吸收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对现有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建立会计学专业规模恰当、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3健全质量保障规范

高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建立健全包括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课外辅导环节、考试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使教学活动各环节有章可循。

3.4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会计学专业相应的评价教师机制、评价学生机制、评价管理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教学质量监测意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收集并积极整改应对包括用人单位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会计学专业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从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对人才培养活动实施全面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良好的评价和诊断,真正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99-105.

[2]张进,杨宁,陈伟建,樊华.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7-141.

[3]付光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7(07):122-123.

[4]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1.

作者:胡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