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

2022-08-31

第一篇: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

论新时代的公安精神

从去年开始,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永康公安精神”讨论、演讲等活动,征集和提炼“永康公安精神”。近日,局党委反复研究,最终将“忠诚、勤勉、奉献、争先”确定为永康公安精神的表述语。

忠诚。忠诚是人民警察应该具备也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公安机关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警察队伍是一支武装部队,必须将忠诚作为警魂。所有的

警察都曾经郑重宣誓: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铮铮誓言,宣告了作为一名警察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的政治立场。只有忠诚,我们的队伍才不会变节,才不会向恶势力低头,才不会为金钱美色屈膝;只有忠诚,我们的队伍才靠得住,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没有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公安队伍就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没有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公安队伍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勤勉。勤勉就是要扎根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履行打击犯罪、服务人民的职责和使命。警察肩上既有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责任,也有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既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稳定的责任,也有亲民爱民,服务人民的责任。人民警察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神。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什么犯罪突出,我们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人民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对待违法犯罪零容忍,服务人民群众热心肠。千方百计维护好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千方百计破案追赃,减少和挽回人民群众损失,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让人民群众满意。以自己的努力和辛劳,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和欢乐。

奉献。无私奉献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滴水不止可汇江河,滴水清莹可映光辉。作为人民警察只有甘愿牺牲,讲求奉献,方显魅力,才能取得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尊重。面对繁重的公安工作任务,广大民警付出了很多,这种付出有体力上的、有精力上的,还有家庭上的。付出的本身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一种光荣,当警察就意味着奉献。正因为警察付出的多、奉献的多,所以警察的职业才神圣、才光荣。我们既然当警察,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用商业眼光看待工作,总是要求付出就有回报。讲奉献,就是要以从警为荣,以吃苦为乐,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保持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到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时刻以大局利益为重;就是要充分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为公安事业,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切。

争先。争先是指在各项工作中的争先创优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秀民警的警察也不是好警察。无所事事混日子、浑浑噩噩过日子,绝不是我们的选择。近年来市公安局涌现出了许多标兵能手,在各单位的墙上,挂有许许多多奖状、锦旗。志存高远、争先创优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争先”,就是要努力使各项工作向一流目标看齐,把我们的思想和目标定位在“争先”上。思想决定行动,目标激发潜能。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目标有多大,潜能就会有多大。我们必须面向“第一梯队”,瞄准“第一梯队”,冲刺“第一梯队”。我们要“争先”,关键要把各科所队班子和民警队伍建设定位在“争先”上。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中层干部、关键在民警的责任心。要着眼于打造团结争先的科所队班子,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令畅的工作氛围。着眼于强化科所队班子和民警的责任心,突出用力干事、用心干事,着力提升科所队班子和民警队伍的核心竞争力。着眼于提高执法的公正度、辖区治安的稳定度、群众的满意度,着力提高科所队班子和广大民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争先是崇尚荣誉,荣誉代表先进。争先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永康特色。永康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于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夺了许多第一。我们永康公安局也曾获得金华综合考评第一,创下全省优秀公安局等荣誉。争先就是要求我们胸怀壮志,以积极进取的争先意识,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勤学苦练,不甘落后,全力拼搏,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各项比武、各种比赛、各类考核中取得好的名次和成绩,为全局争得荣誉,赢得荣光。

由信念、作风、情怀、斗志四个方面内容构成的永康公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积淀。体现了永康公安的职业本色和进取意识,提炼永康公安精神的过程,是广大民警统一思想,提升境界,凝聚共识的过程。永康公安精神的提炼和确定,有助于增强民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有助于激发民警的工作责任心、自信心、进取心,提升队伍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有助于在全市公安机关形成人人敬业勤奋,个个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我们相信,“忠诚、勤勉、奉献、争先”的永康公安精神一定能成为全局民警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推进永康公安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篇:刍议“受众”时代的公安舆论引导

随着媒体“受众”时代的到来,受众接受信息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渠道,大批次的晚报、晨报与迅捷的网络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所热爱。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广大群众对涉警题材的报道显得尤为关注,由此产生的舆论作用也更显重大,但是少数非主流媒体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需求,不顾事件本身,捏造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一些不好的甚至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几年互联网已经成为对公安机关负面炒作比较集中的传播媒介,不久前境外媒体又对广东汕尾事件大肆炒作,借题发挥,攻击我公安机关,诋毁党和政府。面对现代信息传媒的飞速发展,公安机关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上,都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如对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缺乏应对媒体的基本常识和经验,面对媒体或者是手足无措,或者是拒之门外;少数民警缺乏保密意识和纪律观念,把涉及公安工作的信息不加选择地提供给有关媒体,造成不良的甚至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和后果;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突发(案)事件等负面报道的工作机制,对新型媒体特别是网络的负面炒作应对乏力。因此,如何积极主动地把握公安舆论的主动权,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针对社会舆论中关于公安工作宣传报导的误区和整个公安舆论导向中的不足之处,现提出四个方面解决途径,以提高公安机关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一、转变观念,抢占新闻舆论的先机。

当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传媒时代,新闻舆论不仅对政府执政、施政及其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的方方面面日益产生广泛的影响。要适应传媒时代舆论作用日益重要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清醒地认识到,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发挥着耳目和喉舌的作用,新闻舆论强有力的支持,公安工作就能顺利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使工作陷于被动。因此,今后公安机关的重大决策、专项行动、重点部署等,在实施前要坚持宣传先行,让群众了解背景和意义,赢得理解;实施中坚持宣传同行,让群众感受成效和作用,

争取支持;实施后坚持宣传续行,让群众看到公安民警的奉献和付出,获取赞誉。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摒弃从前那种直到被舆论压力逼到不得不说的地步才解释问题的陈旧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不包庇、不护短,改变以往“拖”“压”“瞒”的错误态度,直面问题,通过适宜的方式进行宣传,主动地引导舆论态度向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方向靠拢,为顺利开展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把握舆论导向,增进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公安新闻作为公安机关宣传的主渠道,对于优化公安机关外部环境,展示公安警察良好形象起着突出的作用。因此,公安新闻宣传工作要增进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善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形象策划。首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做到深入基层和一线,掌握第一手宣传资源和题材,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真实地反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其次,紧紧围绕公安中心任务和队伍建设为主题进行精心策划。加大对重大部署、重大行动、重大案(事)件、重大战线和成效的宣传力度,取得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弘扬正气,鼓舞士气。第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公安民警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做到对群众的期望真心想、对群众的困难真心帮、对群众的事情真心办,在公安队伍中营造一种爱民、为民、亲民、近民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善于与新闻媒体沟通相互关系。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积极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和谐融洽、互信互动的良好关系。公安机关要把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当作宣传组织的良机,充分利用,发挥最大影响力,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要了解记者的职责,有所准备练习,掌握主动;牢记谁是真正的受众,媒体只是中间人;抓住谈话的中心思想,不要偏离主题;注意设定目标,清楚地知道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准备好要提供的几条关键信息。三是善于处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待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要重视、谨慎、妥善处理。首先,摆正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充分认识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是一致的,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转化舆论监督的效应,可以避免不当的舆论监督。其次,把握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尺度。公安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公安机关在欢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取得新闻媒体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对于公安工作的负面报道问题上,彼此要达成共识:即从大局出发,立足帮助公安机关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尽可能通过内部渠道反映问题,确属需要报道的,也要选好角度,客观中肯。

三、结合实际,研究建立新闻舆论的引导机制。

一是研究建立舆情跟踪、分析机制。安排专门力量及时跟踪和定期分析新闻媒体关于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开展有效的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报告本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争取时间、争取主动、掌握信息主导权为原则,实现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宣传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联动,根据案件、事件态势发展及时提出工作对策,确定新闻发布口径,精心选择恰当时机,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还要注意程序,严格按照规定,报请党委宣传部门审批。三是研究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加强与社会知名网站的合作,探索培养“网络写手”,及时收集网络上针对公安机关的负面信息,提前预警,并以普通网友的中间人身份,主动介入,客观、公正地回复歪曲、诋毁公安机关的负面信息,以达到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引导网络舆论的目的。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新闻舆论引导的水平。

公安机关新闻宣传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新闻宣传干部是主力军,这支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培养选拔理论素养好、业务素质高、作风正派,具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同志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公安宣传干部的业务技能,激发他们用“三情”去工作:一要有“真情”,即怀着对公安事业、公安工作的热爱,怀着对战友、同志的真情,去挖掘宣传的对象;切身体验基层公安工作艰辛和曲折,掌握第一手材料,去创作真实感人的作品。二要有“激情”,即充分发挥职业的敏感性和敏锐性,积极思考,主动出击,把宣传工作做实、做精、做好。三要有“人情”,即捕捉人性化的、反映民警甘苦、刻画民警内心世界的东西,充分体现人情,引发社会共鸣,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严守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对于各种公安活动的宣传要慎重从事,严守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新闻宣传的有关保密规定,切实落实公安新闻宣传工作责任制,遵守报告制度、新闻记者接待制度、新闻报道审核报送等制度,切实从源头、从制度上杜绝负面新闻的发生。

第三篇:人才工作讲稿:聚焦新时代 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

聚焦新时代

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

(2018年1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2017 年,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年, 是人才工作亮点纷呈的一年。一项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进,一个个创新成果的落地开花,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步伐坚实有力。近日,中国人才杂志、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联合评选出“2017 年人才工作十件大事”。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2.习近平对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2017年

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3.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和国家部委围绕《意见》出台30多项改革政策,制定104个配套文件;30个省区市印发实施意见和方案,涉及人才培养支持、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及海外引才等各个环节,覆盖各领域各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4.我国迎来“最大规模海外人才归国潮”。2012年海外回国27万人,到2016年增加到43万人,同年累计回国达到265万人,形成了十八大以来“最大规模海外人才归国潮”。

5. 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加速迈向人才强国行列。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基本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

6.专家国情研修工作力度和规模显著加大。2017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共举办研修班20期,近1400名高层次专家参加研修;各地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要求,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专家国情研修,组织18万余名各类专家参加研修,取得良好效果。

7.专家服务基层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广大专家人才通过服务基层,带动技术、智力、信息等资源向基层流动,为基层解决技术难题,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8.我国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代

表团斩获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不但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也荣登金牌榜首位。

9.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开始启用。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启用,是深化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外籍优秀人才在我国居留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扩大人才对外开放度。

10.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重视专家联系服务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决定民族兴亡、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资源。一个党派一个国家的强大首先是有一群具有知识而精干的人才统领。就拿刘邦来说,他之所以能夺取天下,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善于识人用人。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比不过张良;而在管理国家,安抚百姓,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方面,刘邦又不如萧何;统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刘邦更不如韩信。虽然这三位皆是人中之杰,但是刘邦却能大胆的使用他们;而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为之所用。因此,刘邦能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识人用人,重用将才。以史明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就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及时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一、关于习近平同志人才观的论述

求贤若渴、惜才如命是习近平同志多年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地方工作期间乃至担任总书记以后,他一直重视探索人

才规律、创新用人机制,在不同时期对人才问题都做出过精彩论述。这些论述与十九大以后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讲话一以贯之。

(一)正定“人才九条”

1983年3月29日,在总书记主持下,正定县委出台广纳贤士的“九条规定”,并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臵刊发,引起强烈震撼。“九条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

1.热烈欢迎外地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帮助发展县、社、队企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在农村的家属户口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

2.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凡有技术专长者一律接收。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的;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到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

3.工作调动由县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办理,若一时办理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细粮),工龄连续计算。今后根据贡献大小另行确定工资数额。对不能调入我县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某方面的经济技术顾问。

4.愿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收到经济效益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作报酬、往返车费照付。

5.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6.兴建“人才楼”“招贤馆”。设立人才服务处,对人才统一管理,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7.成立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对科研人员和自学成才青年正在业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若愿意给予本公司,将尽力协助解决经费困难问题。

8.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训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车接车送免费招待,并发津贴费。

9.实行人才流动,调入该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提供出走方便。

这“九条规定”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路人才的涌入,使得正定这所古城焕发了青春。

(二)宁德“人才经”:知、举、用、待、育

1988年到1990年,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引用列宁的名言:“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的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而已。”以此来说明选用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并用“知、举、用、待、育”五个字系统总结了他的“人才经”。

1.“知”就是识别人才。这个问题包括什么是人才和如何

识别人才两个方面。我国古代谓德、量、才、志、绩者为人才。所谓德,主要指政治操守好。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所谓量,是指能接受正确意见,容纳贤才。所谓才,是指才能,有创造力,有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所谓志,是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定,有韧劲。所谓绩,就是政绩,在工作中,能奋发有为,尽心尽力,有所建树,人民群众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有了识别人才的标准,还要有识别人才的方法。《吕氏春秋〃论人》“八观”中有“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而行动上老打折扣,用形式主义的一套来应付你。用了这种人就要误事。“六验”中有“苦之以验其志”等,这对我们都很有借鉴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闽东是一个穷地方,需要一批能吃苦、讲奉献的人去工作。我们对闽东干部的评估不是注重于他近期内做出多少醒目的成绩,而是注重于他是否尽心尽力去做长期性、铺垫性的工作。一个贫穷的地方,你想一朝一夕就改变它的面貌是不现实的,只要你讲奉献,尽心尽力,就是一位好同志。

2.“举”就是荐纳人才。荐纳人才强调尚贤事能,也就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荐纳人才最忌“任人唯亲”、论资排辈和囿于地域之见。习近平同志认为,共产党的选人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四化标准,讲五湖四海,看政绩。不管你是哪个地方人,只要符合四化标准,就举用你,不管你资历深浅,只要办事能力强,就举用你。

3.“用”就是量才授任。用人如用器,用其长,而不强其短。反过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以僵化的标准衡量人才。俗话说:马跑千里,不宜犁田;舟可渡河,却不能用于陆地代步。人才放错了位臵,有可能成为垃圾。

4.“待”就是尊重人才。尊重人才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创造性,不要压抑和埋没他们的才能;要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要信任他们,不能委之以事权之后,又滥加猜疑,否则,会导致上下离心离德,无法工作。

5.“育”就是培养人才。得贤,必须以培育人才为前提,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是善于培养人才的,因为是否重视培养人才是关系百年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培养人才,一要精心扶植,二要严格要求,三要大胆使用。

(三)浙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浙江,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智力资源是无限的,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做到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为浙江服务。他提出,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还要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浙江真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天堂和乐园。

不久前,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行动纲要》(下称《行动纲要》),《行动纲要》按照总书记2015年提出的“浙江的人才优势要与时俱进、更上层楼”的要求,在2003年明确强省额度基础上,围绕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提出在12个方面重点突破的“33条”政策举措,形成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制度体系,对于开辟新时代浙江人才发展的全新境界、为浙江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之基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人才成长规律就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然要求,包括厚德育人、量才施用、竞争成才、最佳成才期、实践成才等。他严肃批评诸如“武大郎开店”“叶公好龙”,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引进外来人才与培养、使用本土人才的关系,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等陈腐落后观念和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不良现象,大力呼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包括: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等。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论及人才问题,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等。

(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我们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体现了总书记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襟,也是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讲话精神,努力让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真正成为时代的风尚。

二、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做了报告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在

报告的第十三部分中,有一个段落专门论述人才工作,在其他地方还多次、反复地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对人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据统计,在整个报告中,明确提到“人才”两个字的地方达14处之多。报告在对各项工作的论述中,广泛涉及党政人才、科技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文化人才、企业家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军事人才等问题,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

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精彩的“人才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规律的深刻把握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们党求贤若渴、广聚英才的博大胸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定位:从第一资源到战略资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党的相关文件都指出,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表明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位臵和极端的重要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从第一资源到战略资源,这是人才工作的新定位。这个新定位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提出的,是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揭示了人才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大意义,赋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务。

十九大报告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了人才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

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表明了人力资源发展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报告高度重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里,报告集中提到了三类人才,这充分体现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突出地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要在创新上实现新的飞跃,必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在十九大报告中,除第十三部分专门论述人才的段落外,这里是报告中论述和强调人才工作最集中的地方,足见人才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突出加强三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研究,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新要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政治判断,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因此,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个加快”“三个更加”,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指出了人才工作坚持的原则、目标和路径。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伟大意义,用新时代的新要求来思考人才工作,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一个加快”“三个更加”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政策,按照报告提出的“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在人才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要牢牢抓住“党管人才”的“纲”,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体制优势,凝聚全党智慧全面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继续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把选才的视野从全国扩大到全球,最大限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党用人才,是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党管人才的最大优势,在于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在党委的统一

领导下和组织部门的牵头抓总下,有效团结各方面力量,做好人才工作。

如今,人才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优惠政策比拼,而是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拓宽用人视野,破除制度藩篱,增强政策开放度,提高人才流动性,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尽展其能。

不久前,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这是继2010年后开展的第二次全口径统计。数据显示:

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基本实现2020年1.8亿人、16%的规划目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分别为729.0万人、4334.1万人、7328.1万人、4501.0万人、1692.3万人、75.9万人,较2010年分别增长4.0%、45.5%、32.0%、57.2%、61.4%、272.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资源总量分别比2020年规划目标超出3.2%和15.4%。

人才队伍素质明显增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8.5人年,比2010年增长14.9人年,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5.5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16.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3%,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3.3%,分别比2010年上升4.4、1.

7、1.1个百分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42.4%,比201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人才投入和效能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8%,比2010年上升3.8个百分点;人才贡献率达到33.5%,比2010年上升6.9个百分点,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全球人才磁场效应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底,国家“千人计划”共引进海外人才6089人,留学回国人才总数达265.1万人,其中70%均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回国的,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

许多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2020年的目标值。这说明,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要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新任务:推进国家各个战略实施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七大战略”中,人才强国战略是推进战略,是推进其他各个战略实施的根本动力。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加剧变革的时代面前,要抢抓出国留学人员加速回流的人才红利,加快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具有思维整合能力、能够应付各种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但中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破除“四个脱节”,实现“四个对接”。

四个脱节,即“科技人才同经济的脱节、人才创新成果同产业的脱节、人才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的脱节、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的脱节”。四个脱节,需要从制度设计上

寻求其根源;中国人才创新创业水平提升受阻,需要破解制度上的诸多障碍。

四个对接,即“强化科技人才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等四项对接,主体是人才与经济的对接;“四个对接”的关键是“人才与价值的对接”。十九大报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人才与价值的对接”提供了“金钥匙”。

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系统学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全面理解、深入贯彻、认真落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做出人才发展的新作为,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三、某某区贯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思考

作为组织部长,必须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盘活人才这个“战略资源”。怎样才能做好人才工作,我从“引、育、用、管、留”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一是拓宽渠道引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开展人才摸底大排查,完善引才目录集中发布机制,有针对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注重发挥乡情人才引才模式,制定乡情作为纽带的柔性引才计划,建立在外地玉林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鼓励在外地玉林籍人才通过兼职、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家乡建设。坚持项目带动,在夯实人才发展载体上实现新突破。项目是吸引人才、汇聚人才的重要抓

手,要聚焦重点产业建设,以产业优势为主抓手,围绕“产业内涵”全力以赴招引大项目、建设大项目,把产业优势作为引才的最大优势,积极放大产业舞台的承载力与吸引力,全力实现“优势产业引才与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互动并进。实施“校地人才互动”工程,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高等院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是内外人才的持续引进。

二是分类施教育人才。根据本土人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特点,通过分类施教的方式,建立一套覆盖各类人才队伍的培养政策体系。通过举办各类人才培训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比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实践培训,提升实用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示范帮带能力,重点培养一批种植养殖骨干人才和产业大户,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农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农村实用人才行业知识需求,组织农口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入户”活动,促进人才资源下沉、智力资源下移。定期开设“田间课堂”,深入到种养殖一线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解决群众种养难题,增强培训效果。推行科技特派员包乡联村责任制,整合现有科技人才资源,组建科技服务队,每个服务队包抓1个乡镇,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等,培育壮大产业大户。

三是健全机制管人才。成立县(市、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定期走访制度、挂职锻

炼、考核评价、激励表彰等制度,推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本地区人才工作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制定人才分工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提高人才工作合力。

总书记在谈到干部管理时提出了“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的理念。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人才的日常管理工作,那就是要做到“人才随管理成长,管理伴随人才一生”。

☆微视频 :习近平用典:不拘一格用人才

☆故 事 :“西邻五子”——人岗匹配的用人理念 《经野子内幕》中为我们讲述了西邻五子的典故,说西边邻居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儿子老实,一个聪明,一个瞎,一个驼背,一个瘸。于是西邻就安排让老实的务农,聪明的经商,瞎子卜卦(算命),驼背搓麻绳,瘸子纺线,结果五个儿子各得其所,都不用为衣食发愁。以现代眼光来看,西邻真可称得上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为其每个儿子所进行的人生设计和岗位安排可谓精妙。很好的做到了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优势,将最合适的岗位安排给最适合的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人皆可成才,天下没有废品,只不过你放错了地方而已。从这一点上看,西邻的典故,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大诗人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但是有用并不完全等于就能发挥作用。有用,是有潜能、资质好,其实是可用的意思。但要想将人才用好、用活、用出效益用出质量,就是大学问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人岗相适、人岗匹配。

管理人才,你就不能放在技术研发岗位;营销人才,你也不能放在行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人才,你不能让人家去跑市场。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才所擅长的领域和行当是不一样的,切不可笼而统之、不分就里一锅煮。要当好现代伯乐,不光是要有识别“千里马”的慧眼,更要学会将“千里马们”分类甑别、相互比较、明确优缺点、掌握脾气性格。否则,即便就是人才到了你这里,也是最终落得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四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坚持“以用为本”原则,充分挖掘和用足用好现有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发挥人才的作用,贵在知人善用。知人,重在知其所长所短,善用,重在扬长避短。对于一个人来说,扬其长则可能是人才,用其短则可能成为庸才。因此,要结合人才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选派到适当岗位,为人才搭建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做到知人善用,要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人才机制,做到公平竞争,公正评判,公开用人,真正做到唯贤是举,以政绩取人。要相信人才的潜能,施以重担,委以重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引言: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以及适当的待遇留人

1月7日下午,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18年第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各地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这是广西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有益实践,也是广西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会议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主持讲话。喻云林部

长指出,要留住人才,重要的是在事业、感情和适当的待遇“三个留人”上下功夫,增加人才的成就感、归属感、获得感,让人才感到有“盼头”,能够专心工作、舒心生活,切实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五是优化环境留人才。坚持从优化人才环境入手,对各类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积极营造栓心留人的政策环境、事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一要坚持政治上关怀,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吸收优秀人才入党;突出推荐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队伍;突出提拔重用优秀人才。二要坚持事业上支持,在人才创业方面,不断强化政策、资金、激励措施等服务政策的落实,鼓励支持人才成长和创业,引导扶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三要坚持生活上关爱,认真落实引进优秀人才在生活待遇、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慰问制度,在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对各类人才进行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和区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让区委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和关心关爱人才成为尊重人才的新常态。

第四篇: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云南万通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日益突出,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正在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由此,职 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就业保障等都要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不断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这才是职校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基础。

不断优化办学条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云南万通汽修学校为了学子的终身发展,学校斥资投建了高级轿车实训室、整车实训室、钣金喷漆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以及数字学习中 心、图书馆等供学生实践和学习。同时,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学校还依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还建立了车骑王子创业示范基地。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训练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此云南万通汽修学校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对教师们进行专业的技能与教学培训,学校还开展教师 教学大练兵、教学心得交流等活动,这些看似不大的活动却让教师们通过这些活动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很多新形式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同时学校还成立汽修教研组,让教师们通过教研组的不断学习、研讨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

为学子就业、创业做好充足准备

据了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云南万通汽修学校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实习实训安排等方面,坚持 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据悉,目前云南万通有校企合作单位上百家,在各大城市还设有就业指导中心40多家,为毕业学子就业、 创业提供帮助。

好的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就业工作一定是做的很到位的,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做到的。

第五篇:浅析新时代员工素质培养

新时代员工忠诚培养浅析

摘要:忠诚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忠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忠诚文化的完善能够让员工在很大范围内通过企业文化对我们的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并使其约束自己的语言、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企业的发展而拼搏、奉献。但在诚信不断缺失的今天,如何让企业员工将自我的忠诚摆在企业发展的平台?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意识、忠诚理念?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想员工对企业忠诚、对自己的岗位忠诚,必须对员工进行忠诚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员工忠诚培养浅析

从“北上东进”到“西部市场核心战略”,集团公司走出了改革发展的一大步。但面临新的环境和空前膨胀的市场,如何打造一直无坚不摧的高素质“西部铁军”队伍,并让其忠诚于企业,是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建立忠诚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树立良好的忠诚文化

企业就是一个家庭,员工则是家庭中的成员,要想家庭能够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就要在这个家庭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忠诚文

化。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忠诚文化虽属于企业文化的一方面,其也有属于自己不可替换的特质。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展“西部铁军”文化时,也要注重忠诚文化及忠诚特质的融入,并在宣传“西部铁军”文化时大力普及忠诚文化,帮助所有员工建立忠诚意识,了解忠诚对于个人及企业的重要性,让所有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发至内心的热爱,让员工将企业当作自己家一样的热爱,那才能让其处处为企业着想,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员工的忠诚,才能更好的帮助员工树立忠诚。

二、培育员工企业认知,增强企业人文关怀

再强大的企业也是由人组成,因此我们还必须注重企业的人文关怀。当然这种人为关怀包括领导的悉心问候、为员工着想、福利待遇等等方面,这样带来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提升员工的自信心,让企业及全体员工都具有自信力,这种自信力,能够激发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促使企业驶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其次能够提升员工的行动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决策,都需要全体员工义无反顾的坚决执行,快速行动,只有这样,决策才能落地,并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最后能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当员工真正为企业着想,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时,这个企业何愁不能强大。

三、培育员工企业价值观,增强员工价值观意识,

价值观、世界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相当的重要,对于身处一个集体内的员工来说就更为重要,这也是形成企业集体价值观的

一个重要体现。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四、培育团队忠诚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

21世纪这个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我们清楚的发现,能力已经不是依旧待在首要地位,忠诚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重视。因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要有忠诚在,就有团队的凝聚力在,这是现代企业决定于胜负的关键。什么样的团队才是无敌的团队,什么样的团队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披荆斩棘去获取最后的胜利,我认为只有一支充满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团队才是这样的团队。21世纪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是一个团结协作的时代,是一个团队的时代。在我们的企业忠诚文化建设中还要注重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其成为一家人,拥有一家的协助观念。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相互帮助、共面艰难,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五、培育学习意识,增强员工学习能力

再出色的员工如果不与时俱进的参与学习,那么终将被时代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员工不断取得进步,也才能使企业获得发展的先机,也才能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忠

诚文化的建立,也是一个员工对于忠诚的学习过程。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企业忠诚文化建设中融入学习成分,让所有员工成为一专多能,在保持自身特色不断增长的同时,还能在其他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从根本上提升全员素质,统一员工思想意识,提高员工看事情看问题的高度和认识,改变等、靠、要消极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多思考、勤调研、善总结,不断提高大局意识、经营意识以及自身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六、建立相应的忠诚物质奖励机制

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单单只是依靠文化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的,这还必须辅助于一定的物质奖励。时代是发展的,面对日益残酷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只依靠企业优秀的文化,而不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还是难以让一个员工奉献出自己的忠诚。忠诚机制的建立首先必须考虑到员工自身的需求,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如果连员工自身的需求都不能满足,那么忠诚也将得不到保障。当然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也不是一味的以员工的需求为主,还要考虑到公司自身的状况,通过员工自身需求的满足和让员工设身处地的为公司考虑,这样才能让忠诚的各种理念深入人心。

七、建立企业、员工双向忠诚机制

员工忠诚,需要文化和物质双重保障来保驾护航,但这并不意味着单单只要求员工的忠诚就能满足企业忠诚文化所有的需

求。企业的忠诚应该是双向的不仅仅只是自下而上,也还需要自上而下,忠诚是上下平等的,企业对员工的忠诚是双向忠诚的基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则是双向忠诚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在企业有困难的时候,理解企业、支持企业,和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选择员工,员工选择企业,能够让他们相聚本身就是缘分,如果让这种缘分变成一种双向的忠诚则是双方最大的幸事。我们的企业也是一样,只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对自己的岗位忠诚,还要其奉献出自己的能力,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员工能够积极的为企业工作,那就必须为其树立一个奋斗的榜样,如果公司能在这个时候以自己为榜样,为其提供一种奋斗的目标、发展的方向,那将在公司内外形成一种奋斗的氛围。

四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便让数十万热血青年在偏远攀枝花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这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党的热爱,艰难岁月不离不弃,只为一个目标,这就是忠诚。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时刻注意忠诚的培育,只要所有员工都拥有一颗忠诚的心,那就是我们创造辉煌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