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作品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林徽因作品范文

林徽因

诗意并理性地生活

读《林徽因传》有感

因为一直坚信“人应诗意的栖居”,所以喜欢那种感性而浪漫的感觉。当大量青春小说风靡校园时,我不可置否地迷恋上这种风,慢慢喜欢那种小伤感的情调,渐渐地开始变得颓废、迷茫。开始写诗、写小说,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浪漫诗人,生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不尽人意的高考让我开始在现实中慢慢苏醒。暑假在姐姐的逼迫下读了《林徽因传》,感慨颇多。

她的深笑盈满了真挚,她的朝气点缀着光环。她以一代才女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又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学家的身份让人眼前一亮。她便是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读着她感性的文字,感受她的清新婉丽。在现实生活中,她并不符合美女的标准,但却有三个男人倾心于她,为什么呢?我以为他们并非爱她的貌,而是倾她的才,服她在诗意遭遇理性时的选择。这位能使最爱说话的叶公超沉默的孤傲才女,在诗意写诗的同时也在中国建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疑,她是孤傲浪漫又诗意的女孩,若她着意于诗词,清新高雅却只不过落入俗套,混迹于一帮女诗人之间,反倒玷污了她的才学。她是冷静的,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内心的诗意忧愁注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东西来支撑。她理性地选择了建筑学作为学术的主页,选择了家境人品俱佳的梁思成作为终生的伴侣。他放弃了一个只会浪漫的徐志摩,也放弃了为他终生不娶的情痴金岳霖。三人都才华横溢,可是她是理性的,她懂得梁是她的初恋,她心底的情人,梁是适合她的伴侣,现实的选择。而金是她的闺蜜,一生的蓝颜知己。而她的事业也因为诗意与建筑理性的结合而双丰收。林在爱情忠贞于与梁细水长流,友情襟怀坦荡,有病痛,有贫困,但从没失去有理性。

我明白了诗意一个人不在于他柔弱遐想,只要在内心保留一个角落即可。心有诗意,则生活诗意。人应用现实的理性来选择自己方向,有事业爱情的成功来安慰忧怅的内心。我想这世间是美好的,闲时于窗棂处啜一口茶,读三两页数,这种诗意的生活很惬意。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生活过于理想化,乌托邦的生活是脱离理性现实的,是浮于水面的浮萍,是没有根基可言的,也显然是不长久的。梭罗诗意隐居瓦尔登湖畔,却没有一味沉迷,反而写出了惊世之作。所以我想我们也应该如此,保持自己内心的诗意,但不能忘了理性,只有诗意与理性结合,我们的人生才能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芒。

第二篇:林徽因

林徽因(1904-1955),民国名媛,胡适眼中的“中国一代才女”,集才情横溢的诗人、入木三分的评论家和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于一身,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这真挚而坦诚的语言正道出了——爱,就像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写这首诗时林徽因正因肺病在北京香山疗养。但从这首诗并不能看到多少痛苦忧伤的影子,而只是间接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悟,然而这也展示了一个女性豁达的胸怀,

在生活中,她喜好与人辩论,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她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有人崇拜她,把她当成女神;也有人诋毁她,说她是“女人公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等为她痴迷一生。

接下来谈几个小故事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而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他,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

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爱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后来才发现,自己对徐志摩只是崇拜,并无爱情。徐志摩深爱林徽因,回到中国与此时刚生下第二胎的妻子张幼仪离婚,但当他回到英国。林徽因已经离开了英国,又回到了中国。在这个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少女那真正与众不同的、早萌的智慧的闪光。一开始就标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

实的过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宠爱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实属难得。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

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访。而这次是以一个求婚者的身份,这也为他们的婚姻奠定了基础。婚前,他们有一段经典而感动的对话,大家应该也很熟悉,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我想,源远的中华文化,那些文字背后的悲欢离合,都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也是一生都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亦或是天气阴沉的时候,不妨捧起一本林徽因的诗集,体味那文字背后的落寞传奇。

第三篇:林徽因资料

林徽因

人物简介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汉族。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注释:1.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人物影响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又是她。

他人评价

三十年代金岳霖曾题“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对联赠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冰心提起林徽因,开口就说:“她很美丽,很有才气。”比较林徽因和陆小曼时,更以为林徽因“俏”、陆小曼不俏。与林徽因一起长大的堂姐堂妹,几乎都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她当年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谈是如何地令她们倾倒。--(陈钟英:《人们记忆中的林徽因——采访札记》)

在众多的赞誉中,颇值得回味的是张幼仪对林徽因的评价,当她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梅:《小脚与西服》)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自然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文洁若:《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卞之琳慨言:“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萧离则称林徽因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费慰梅认为,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林徽因“喜欢热闹,喜欢被人称羡”,这一点也可以从林徽因在文学沙龙上的高谈阔论得到印证。费正清晚年回忆林徽因就曾说,“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着她转”。——(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这样的林徽因,也许才是最可纪念并且最应该为后世所记住的。

人物语录

1、我的快乐都是微小的事情。

2、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3、容易伤害别人和自己的,总是对距离的边缘模糊不清的人。

4、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

5、没有欲望只能说是麻木不仁。

6、短暂的瞬间,漫长的永远。

7、伤口是别人给与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

8、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9、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10、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11、但是快乐太单纯,所以容易破碎。

12、我会惧怕孤独吗?我只是偶尔会感觉寂寞。

13、喜欢的就要拥有它,不要害怕结果。

14、很多人一旦分开也许会永远都不再见面。

15、有些人是可以被时间轻易抹去的。犹如尘土。

16、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就是我们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17、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18、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19、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20、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21、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

22、有些事情在劫难逃。

第四篇:林徽因年表

1904

1岁

6.10出生于杭州市,祖父林孝询,清代翰林。父林长民授业于林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政治法律。辛亥革命后历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为民初立宪派重要人物,善诗文、工书法。1925年受聘于奉军将领郭松龄为幕僚长,同年12月在张作霖击溃郭松龄部队时,被乱军榴弹击中遇难于辽宁省小苏家屯。

1909

5岁

由大姑林泽民发蒙读书

1912

8岁

随祖父移居上海,入爱国小学二年级

1916

12岁

父林长民在北洋政府中任职,遂迁居北京,如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

1920

16岁

4月随父赴欧洲游历,父女二人卜居伦敦,收房东英国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学建筑

7月随父游历巴黎、日内瓦、罗马、柏林、法兰克福、布鲁塞尔等地,9月回伦敦,并考入圣玛利女校(St. Mary’s College)学习

1921

17岁

父女二人回国,遂入培华女中

1922 18岁

结识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两人产生了感情

1923

19岁

林长民、林徽因、梁思成参加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活动,但她不是新月社的正式成员

1924

20岁

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4月23日到北京。文学界在天坛草坪上开欢迎会,泰戈尔发表演讲,林徽因担任翻译。5月8日,新月社在北京协和大礼堂举办的晚会庆祝泰戈尔64岁生日。晚会上,用英语演出泰戈尔著名抒情诗剧《奇德拉》,林徽因饰公主奇德拉,徐志摩饰詹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代塔森,梁思成担任布景。6月,林徽因、梁思成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入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选修建筑系课程。

1927 23岁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下半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咋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6个月。同年,梁思成以硕士学位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在1926~1927年两年中,被聘为建筑系兼职建筑设计助理教师和美术系兼职设计指导老师。在读书期间,还获得学生圣诞卡设计比赛第一名

1928年

24岁 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4月至8月于梁思成共同到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考察建筑。梁思成回国后即往东北大学出任建筑系主任、助理教授。林徽因则回福州探亲,她祖籍福州,故自称福建闽侯人。林徽因回闽侯期间曾应乌石山第一中学之邀,为该校学生讲演,题目为《建筑与文学》。仓前山英华中学亦请她作题为《园林建筑艺术》的讲演。关于这两次讲演的内容及演讲稿,编者于1993年曾多方探询,至今未果,待查

1929年

25岁

林徽因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是年,张学良出奖金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 与梁思成共同设计辽宁锦州交通大学分校(后毁于战争)。女儿梁再冰出生

1930年

26岁 有梁(思成)、陈(植)、童(寯)、蔡(方荫)营造事务所完成吉林大学设计,林徽因参加

1931年

27岁

4月,梁思成应邀到北京,任中国营造学社参校法式主任,林徽因应邀参校。是年4月,她写了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用“徽音”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同年,还写了《笑》、《情愿》等诗发表在《诗刊》,6月还写了短篇小说《窘》,发表在《新月》三卷九期。有徐志摩引见金岳霖,从此与金岳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2

28岁 发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及梁思成、林徽因合写《平郊建筑杂录》。子梁从诫出生

1933年

29岁

在天津《大公报》发表《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等诗文。设计《学文》月刊封面。9月,于梁思成、刘敦珍、莫宗江等人去去山西大同调查古建筑及云冈石窟。11月于梁思成、莫宗江同去河北正定调查研究古建筑。发现并测绘宋辽古建筑10余处

1934

30岁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完成北京大学地质馆设计。

1月,由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出版,该书第一章绪论为林徽因撰写。 8月,林徽因与梁思成、费正清夫妇去晋汾地区,发现古建筑40余处。 9月5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窗子以外》。此文曾选入西南联大编的国文课本。

10月,应浙江省建设厅之邀于梁思成、刘致平到杭州商讨六和塔重修计划。此次又测绘和鉴定了杭州、金华等地5处古建筑

1935

31岁

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完成北京大学学生宿舍设计。 3月,《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发表,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3月23日《大公报·艺术周刊》发表《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发表《平郊建筑杂录(续)》,署名林徽因、梁思成

为避免与当时另一位作家林徽音混淆,将原名林徽音改为林徽因。

1936年

32岁

该年,是林徽因身体最健康,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发表了不少诗歌,并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5月于梁思成去洛阳,考察龙门石窟。并率刘致平、麦俨增等测绘北海静心斋 6月于梁思成去山东中部11个县及河南开封考察古建筑

10月,由平津各大学及文艺界人士发起签署《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发起人之一

1937 33岁

是年,又发表了不少诗歌,并发表话剧《梅真同他们》第

一、第

二、第三幕。 是年夏,于梁思成去西安作小雁塔维修计划,并调查lee陕西省19个县的古建筑

6月梁思成、林徽因刚从西安回京,即去山西五台山等5个县调查古建筑,重要的是发现了佛光寺这座著名的唐代建筑

“七七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全家逃离已沦陷的北平至长沙,后经贵州去昆明

1938

34岁

1月到达昆明,在郊区龙泉村租地自建土坯小屋居住。 同年为云南大学设计学生宿舍

1939

35岁

梁思成患脊椎软骨硬化症,林徽因忙于护理病人,仍发表诗作

1940

36岁

冬,昆明遭日机轰炸,林徽因一家随中央研究所迁四川宜宾附近南溪县李庄

1941

37岁

春,林徽因因肺病复发,从此,经常发烧卧床。在病榻上通读二十四史,为编写《中国建筑史》做准备

1942

38岁

春,病中写诗《一天》

1943年

带病搜集有关辽、宋建筑史资料

1944年

40岁

由林徽因执笔撰写《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

1945 41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思成接受清华大学的聘请,在李庄等待清华复校工作就绪后动身回北平 同年,林徽因发表《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1946

42岁

春,林徽因到重庆,不久又去昆明小住,发表散文及诗作。 8月,全家由重庆回到北平,林徽因为清华设计教师住宅

1947

43岁

林徽因带头组织工艺美术设计组,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以解决学生经济负担问题 12月,林徽因做肾脏手术 是年,还发表了几首诗作

1948年

44岁 是年发表了不少诗作

12月13日,清华园解放了。解放军保卫北平期间,梁思成给围城部队绘制了北平市内重点保护文物古迹地址。应解放军之请,林徽因还协助梁思成编写了《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目录》

1945 45岁

林徽因应聘为清华大学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9月26日,梁思成、林徽因和清华大学10位教授一道接受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的任务

1950

46岁

6月23日,全国政协大会一致通过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

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明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是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她积极参与提出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及保护古都文物建筑的建议

1951

47岁

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参加纪念碑的设计修建工作,并担任为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的任务。 是年,她与梁思成为《城市规划大纲》作序 上半年,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王其明、茹竞华完成了《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论文。是年,她还应工艺美术界的邀请到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磁等工艺工厂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程序,为这个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并亲自参与测试。同时,海味工艺美术学院培养研究生

1952 48岁

应《新观察》杂志之约,写了10多篇关于古建筑的文章 是年,参加中南海怀仁堂内部装修设计工作。

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在《新观察》杂志发表文章《和平礼物》 于梁思成共同完成设计任弼时墓设计

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林徽因、梁思成译《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

1953 49岁

10月成立中国建筑学会,林徽因当选为第一节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辑,中国建筑研究会委员会委员

1954

50岁

林徽因与梁思成、莫宗江合写《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6月,被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这一年,林徽因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经常卧床。她所担任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几乎一大半是躺在床上讲授的

1955

51岁

4月1日上午6时20分,林徽因终因久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逝世。遗体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建筑师林徽因墓”。碑文下方是一块晶莹的汉白玉石,上面镌刻着一簇簇具有民族风格的花圈和饰带。这就是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雕饰试刻的一件样品。人们把这块刻样奉献给它的制作者——墓的主人,为她谱写了一篇罕见而独特的墓志铭。

第五篇:旷世才女林徽因

人物素材积累之“旷世才女林徽因”

【导语】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广识博学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令男人神魂颠倒的精神情人,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知己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一个美丽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美丽,那么这种美丽难免单薄并苍白,一个有才华的女人流传下来的如果单纯是才华,那么这才华又与男人何异?而林徽因,却因为美丽和才华的柔美合一而流芳百世。正如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金岳霖所言:林徽因实属“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人物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馀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建国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徽因的爱情生活也较为传奇,她曾让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一个凌霜傲雪,拣尽梅枝的女子。凭一支素笔,写尽山水风情,百态人生。没有风华绝代,只有岁月静好。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精华素材】

1、超越情感定义的精神之美

翻阅中国近代史,”才貌双全”一词用在林徽因身上,最恰如其分。而谈论林徽因就不能回避她生命中遇到的三个男性,她的丈夫梁思成、朋友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无疑是那个时代令男人们动容的精神情人!其中,大诗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公然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这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林徽因对于诗人的感情是纯净而自持的,她虽然有着女性对于完美爱情的向往,但也对理想爱情与错综现实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她在感情上并没有成为脱缰的野马,目光始终理性地长久地注视着梁思成。因此,在面对徐志摩和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留学归来的金岳霖的情感,都没有动摇林徽因对梁思成的爱。

虽然与这几位文化名人结下的生死交情被传为佳话。但正如著名作家张洁说的那

样,“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离不开梁思成,缺不了金岳霖,也少不了徐志摩。”作为女性,林徽因的一生是幸福美满的。在爱情上,她忠贞于和梁思成的溪水长流;在友谊上,她胸怀坦荡,和徐志摩、金岳霖诚心互助。凭林徽因绝世的魅力和杰出的才华,

受到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爱慕,即使她也在这爱的漩涡中跟着打转,也并没有什么奇怪。但她能以坦诚的心很理智地把握住了自己,最终维护了丈夫和孩子,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高尚情怀。他们彼此之间的敬重和理解,肝胆相照的情谊,是真正的君子风范,这一切故事背后都大写着两个字:人格。就连梁思成后来的妻子林洙也感慨地说:“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情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每个人只能站在自己的高度去观察去理解社会。” 思路点击:柏拉图说过“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爱是火,情如水,可水火无情,烧焦的湮灭的往往是失去理性的人。也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爱情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享受”。林徽因的爱情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的无限理性和催人上进!她是大方的、是值得炫耀的、是引人尊敬的,这一切只因为她的专一和长情!爱情不是脱缰的野马,不能任它驰骋。人世间,除了爱,还有道义,还有理智。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理智、清醒、感性与理性、纯洁的爱、友谊、君子之交、人格等话题。

2、严谨求实让“美”立体地升华

如果说浪漫的文学艺术是林徽因身上的经线,那么严密的建筑美学则是她身上的纬线,两条线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同时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正如梁丛诫先生所言:建筑是她心灵的诗歌。所以,一旦走出“太太的客厅”,离开典雅的艺术沙龙,林徽因便成为一个严谨求实的科学工作者。她和丈夫一起远赴美国求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学系;投身全国各地徒步考察,足迹遍布山西、河北、山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200多个县,进行实地考古和调研,勘测了2000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造像石窟。很多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从此加以保护,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等。她和丈夫还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这一历史文物瑰宝的重大发现,打破了日本人认为在中国早已不存在的断言。

林徽因的严谨求实的劳动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工作中精确的测量、分析和比较,历尽艰辛挖掘和保存,从而留下思维慎密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建筑史》等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思路点击: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韩非子也说过:“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林徽因作为知性女性,仍保持着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治学态度,她实地考察,精确测量,认真比较,科学分析,写出了珍贵的建筑学史料。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严谨求实、踏实肯干、合作双赢等话题。

3、顽强意志闪现绝代风华

在艰难的岁月里,林徽因以她那早已被医生宣布患有绝症的羸弱的身体,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陪伴梁思成在当时极其落后的穷乡僻壤四处奔走,吃粗茶淡饭,住鸡毛小店,根据地方县志记载,去深山荒郊,寻访那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荒寺古庙,那些古墓遗迹。

由于战乱奔波、长期辛劳,林徽因多年的结核病在她四十岁以后严重恶化,两肺布满空洞,肾脏被切除一侧。整个抗战时期,她和梁思成相当一段时间都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荒村,坚持做学问,呼吁文物保护。就是这样,林徽因拼着生命在事业之路上不止脚步地前行,“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的面前!”诗人林徽因如此说,建筑学家林徽因也如此做!她在病魔的威胁中参与主持设计新中国国徽,那庄严的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融铸着林徽因永远流动的热血。为保护首都北京的古城墙、古城门等历史文化遗产,林徽因还与与梁思成一起上书国务院和市领导,陈词呐喊,殚精竭力,其爱之赤诚、痛之深切令人动容。面对即将失传的国宝工艺景泰蓝,林徽因拖着病体带领学生奔走呼号,亲临工厂作坊,使景泰蓝工艺得以发现、设计、制作并发展壮大。即使林徽因在病榻上,也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种建筑史资料,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期,她仍以科学家的顽强拼搏完成了生命的华彩乐章——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思路点击:“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爱迪生)为了完成自己的事业,林徽因凭着坚韧的品格克服了遇到的重重困难:既要战胜自身的病痛,又要超越环境的制约,最终谱写出了人生华彩的乐章,也完成了自我的超越。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韧性、顽强的意志、信念、选择、耐住寂寞、践行合

一、战胜困境、超越自我等话题。

4、不愿“独善其身”的守城人

林徽因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为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解放前夕她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对我国的建筑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解放后在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时,她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认真地参加了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很有远见的总体规划草案;她还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抵制了当时来自各方面,包括来自“外国专家”的许多武断的、错误的意见,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设想,林徽因认为,保护古建筑与新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是统一的,有人把它看成是必然的矛盾,甚至是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首先考虑“拆除”,其实我们应首先考虑如何想办法去“保”,想办法去解决矛盾而不是首先考虑“拆”,保护旧的是为了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为此林徽因曾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而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林徽因的前瞻性的眼光。 思路点击:作为艺术家,林徽因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同时她又是孜孜不倦地探求怎样保护、吸取民族建筑艺术中最优秀的成分的。林徽因夫妇以羸弱之体为保护和抢救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北京古建筑倾注了毕生心血,至今仍在北京和中国建筑界广为传颂,被中外学者誉为“中国建筑之魂”。1950年代前期的“北京城保卫战”他们虽然失败了,然而,历史将永远记载着她的名字。为了保护文物,她据理力争、痛斥吴晗,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柔

弱女子身上所进发的无穷力量,那力量的源泉是责任。本文适用于良知、执着、信念、前瞻性、三思而后行、新与旧等话题。

5、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真爱之绝唱

与林徽因终成眷属的是梁思成,梁启超长子。

林徽因与梁思成真正恋爱开始是在林徽因回国以后,他们常常选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幽会,那里座落着新建的松坡图书馆,梁启超正是馆长,梁思成近水楼台。礼拜天图书馆不开,但梁思成衣袋里有钥匙。林徽因又跟随梁思成去清华学堂,看他参加的音乐演出;和他一起逛太庙。那段时光对于林徽因来说是灿烂温暖的。

没想到,加速恋爱进程的却是一场意外的车祸。 1923年国耻日,梁思成和弟弟思永骑摩托上街参加示威游行,摩托行到长安街被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思成满身是血,大伤了筋骨。林徽因着急慌神,亲人遭遇如此灾祸她还是头一次。梁思成住院治疗,林徽因每天前往服侍。恰值初夏时节,梁思成汗水淋淋,她顾不得避讳,每天都来安慰他寂寞的病榻,揩面檫身,打扇读书,无微不至。两人恋爱以来从未如此频繁亲密地接近,恋情经受惊吓、焦虑过后愈发显得甜蜜。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重。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说出自己的苦恼——她同时爱上了金岳霖和梁思成,这让她极为苦恼,梁思成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告诉妻子: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也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林徽因梁思成仍旧跟金岳霖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甚至林徽因梁思成有时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思路点击:爱情,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美就美在“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丁语)爱,真正的爱,是最纯真的感情,来之不易,也正需要双方彼此呵护。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更多的是超越夫妻间常见的相敬如宾,他们毫无芥蒂,相互间彼此信任,真正体现出了一种“君子坦荡荡”的品格。爱是坦诚,亦是包容。作为素材,本文适用于至真至诚无私无欲的人间真爱、坦荡光明的人格风度、相濡以沫、有容乃大等话题。

【升华评论】

据说上天对人是最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就不再给你倾城的貌;给了你才与貌,就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但对于林徽因这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作家,美术设计师、建筑学教授来说却是个例外,她不但美貌绝伦、高贵脱俗,而且才情超凡、智慧过人,著名诗人徐志摩对她一生倾情,逻辑学家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建筑学家梁思成因他成就伟业。林徽因真可谓才貌情三者兼得,堪称女人的经典,凡间的精灵。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来探索生活、事业、生命的意义和纯美,就如她的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坦荡着真诚如浪浪天风的清雅之气一样,她的人生也展示出了一个睿智博学的知识女性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经过沉淀之后的升华的人性光辉。

上一篇:梁裂缝处理范文下一篇:鲁迅药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