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2022-10-20

第一篇:城市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大全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中、*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经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现就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内涵意义。城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为依托,推动全市争创全国先进、各城市区争创全省先进、街道争创全市先进、社区争创全区先进,带动街道社区与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实现硬件标准化、活动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服务最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是加强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创新举措,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作为贯穿城市基层党建的一条主线,以党的建设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以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着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党的建设高质量。

(二)目标任务。从2020年起到2022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20年底,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赋权扩能减负,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联动体系逐步健全,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取得突破;到2021年底,街道体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健全并规范运行,区域化党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22年,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三)工作责任。市委加强总体谋划、宏观指导、督促检查,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域推进整体提升等重点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市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负责加强行业部门党建,制定和落实职权范围内事项的配套措施。各区(市、县)党(工)委履行第一责任,负责统筹谋划和指挥协调,重点抓政策落实、资源整合、基础保障、力量配备、考核评价和督查问责,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负责统筹推进和抓好落实,推动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融合,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和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对辖区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积极推进共驻共建,加强制度落实、机制衔接、功能提升。

二、明确重点任务 (一)硬件标准化 1.规范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综合利用的原则,以有活动阵地、有工作队伍、有服务项目、有信息平台、有经费保障为标准,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置党建书屋,突出政治功能,增强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等功能,打造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党建服务平台和组织生活基地,更好地传播党的声音。鼓励建设街道一级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推进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各类园区、社会组织等党群服务站建设,结合城市书房、小游园等资源,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机衔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一刻钟党建服务圈”。

2.高标准打造住宅小区“邻里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配套审核机制,确保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同步建设、无偿配套产权清晰且位置适宜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网格党支部,整合共享小区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资源,从居民需求出发,打造“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疗、日间照料、亲子早教、运动休闲、裁缝修补等便民服务。

3.广泛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智慧党建”为抓手,全面贯通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完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机制,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一网通”“一线通”“一卡通”,建设“智慧社区”。加强一体化社区信息服务站、社区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基层党建、“三社联动”、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四位一体”综合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党建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对基层党建进行综合评价、预警提醒。

(二)活动规范化 4.强化政治引领。发挥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行业部门基层单位党组织全面推广党员大课堂设,引领党员群众学习新思想、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以支部“主题党日”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

5.深化网格党建。进一步划小治理单元,优化网格设置,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覆盖体系,推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增强网格力量,推动基层党建、综治、城市管理等网格划分有效衔接,完善网格内事项快速响应、及时处置的协调机制。

6.严格党员管理。以社区为单位,全面摸清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底数,实行街道社区对党员全面兜底教育管理。对党员实行量化积分管理,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合理设置社区监督、公共事务、民主建设、公民道德教育、扶贫帮困等类别岗位。发挥楼栋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点对点联系流动党员的优势,掌握流动党员动态。精心组织在职党员亮明身份、接受监督、参加会议、开展服务,每半年将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向其所属党组织反馈。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离退休党员到社区报到,倡导转入组织关系,发挥作用。

7.加强各领域党建。拓展企业、机关、中小学校、医院、社会组织等行业主管部门系统党建工作职能,同步抓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将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信息纳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加强源头管理。探索创新党建覆盖方法,依托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特殊功能区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产业链设立行业性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党建综合体、党建共同体、党建联合体和党建联盟等形式,强化对新兴领域党员和从业人员的政治引领和管理服务。推动街道、园区党组织由直接管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向管理楼宇、商圈、行业党组织转变,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质量。

(三)决策科学化 8.健全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各区(市、县)结合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国有企业党建联席会议等,吸纳有关部门和党组织参与,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定期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对区域化党建的领导和指导。

9.健全街道社区与行业单位党组织互联互动机制。试行区域化党建重要事项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经街道党工委提议、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决议,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公开,推动事务联商、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平安联创。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到街道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支部连支部”“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机制。推行驻区单位党委(党组)成员或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定期召开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兼职委员每年要向街道社区党组织进行述职,接受测评和评价;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应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10.健全社区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以社区“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组织居民围绕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自治活动,激发社区民主自治正能量。

11.健全区域治理协商机制。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定期组织居委会、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打破行政隶属壁垒,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和公共服务资源。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分别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积极开展双向认领,实施“契约化”共建。

(四)服务最优化 12.形成以服务基层为导向的街道管理体制。明确街道主要职能是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加强公共管理、维护公共安全,逐步取消街道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经济发展主体责任。按照“优化、协调、高效”的原则,整合优化街道内设机构,强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制定完善街道综合考评办法和指标体系,由区(市、县)党(工)委、政府(管委会)统一组织综合考评。紧密结合街道职能转变方向,赋予和落实街道相应的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意见建议权、人事考核权等职权,实现街道权责一致、统筹有力。

13.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对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进行梳理,建立下沉事项目录清单。上级支持社区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要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扎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依法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事项,应当提供经费和必要工作条件。

14.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把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市、区(市、县)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逐步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将社区“两委”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规范“进、管、考、出”,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制度,形成职业发展体系,合理设定薪酬体系,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畅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特别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事业单位领导岗位,重视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

15.健全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领导干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基层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直接联系社区、服务社区。优化社区服务网络,推广“一站式”服务和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服务,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实现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积极创设服务载体,培育“红色物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微心愿”服务、组团式服务。全面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实施政府购买专业化社会服务。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按业缘、趣缘、志缘组织社区居民和新兴领域人群,有针对性地提供敬老爱小、纠纷化解、创业就业、文体活动等服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落实。区(市、县)党(工)委要把抓好城市基层党建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各城市区党委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街道党工委要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要主动担当,切实推动本单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鼓励基层创新。每个城市区至少确定1个街道作为试点,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大力宣传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及时总结推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先进做法,助推工作开展。市委每年分层次分领域评出市级示范党组织,进行一次集中表彰奖励,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普遍晋位升级。

(三)加强督促指导。市委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实行半年督导,年度考核。优化考核评价方式,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采取观摩交流,切实传导责任、强化落实,推动整体工作水平提高。

第二篇:关于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党委、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水),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桥梁、街道冠名权)等进行市场化运作,从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形成城建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经营城市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城市比,仍存在经营城市的观念滞后、思路不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力度不大、资金不足等问题。为了消除制约经营城市的体制性障碍,突破资金瓶颈,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科技城建设和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经营城市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全过程,全面加快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见》(川委发〔2003〕5号)精神,结合绵阳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经营城市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要按照建设绵阳科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土地为核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广泛参与之路,实现城市发展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绵阳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市民意识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2.6%提高到47.6%,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

二、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3、编制、修订全市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是调控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经营城市的依据和纲领。要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纲要和市、县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加快编修全市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全市城镇体系规划。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标准,重点搞好绵阳科技城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县(市)城、重点小城镇以及工业园区的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进行城市布局,搞好功能分区,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增强城市规划的财富功能。

4、加快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和县(市)要按照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制定近期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及用地的空间布局。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超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得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开发建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突出城市个性和科技城特色,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增强土地预期增值能力。

5、加强风景名胜区和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快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正确处理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风景名胜区内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和与景区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得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及监督职责交由企业承担。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房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管理,集中建立居民小区。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要根据绵府发〔2001〕218号《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城市规划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批准的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实施建设,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指导、检查和监督,逐步推行农村村民建房的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建设、统一分配。各县(市、区)要参照绵府发〔2001〕21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中心村”建设,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居住。

6、依法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要按照国发〔2002〕13号和川委发〔2003〕5号文件精神,调整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机构,一个城市只设一个规划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市对区、县(市)对乡镇规划和土地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规划的投入力度,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多渠道筹集规划经费,不足部分可在政府土地收益中具实列支,切实解决规划滞后、深度不够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三、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强化经营管理

7、实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政府对土地的高度垄断和集中调控。土地是政府最大的资产,具有“第二财政”的功能。市、县(市)政府要创新机制,通过建立和实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整理、统一供应、统一监督管理的“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个市场经营的“四个一”的土地供应机制。要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的通知》的精神,建立健全土地储备机构,加大储备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储备供应的新机制,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非饱和适度供地调控市场,有效控制地价和房价,增加政府收益。

8、全面推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除法律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用地外,无论是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划拨土地,都必须通过政府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轨道。依法保留划拨用地但将划拨土地随同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的,必须将其租金收益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欠收、漏收或缓收土地出让金、租赁金,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切实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要严格控制划拨土地和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商业、金融、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在有形市场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商品住宅开发建设用地,一律以拍卖出让方式供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可以继续实行协议方式供地。

9、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要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国有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出来的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违法用地、违规批地等行为,先书面通知用地单位,或向社会公示,责令其在限期内开发、整改,对超过限期仍未开发、整改的,要坚决依法作出处理。要建立土地交易机构和土地交易有形市场,加强对转让土地入市条件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土地转让市场。凡是未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政府减免或优惠土地出让金的土地、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以及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条件投资开发的土地,均不得进入市场转让。严格执行土地成交价申报制度和评估地价备案制度。凡是谎报、瞒报、隐瞒地价的必须严肃查处,对低价转让土地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必须行使优先收购权。

10、依法加强政府土地收益收支管理。出让土地政府收益必须坚持市、县(市)国土资源局核定标准,同级财政局统一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出让土地政府收益必须按出让合同约定的金额、时间和方式,由用地者上缴当地市、县(市)财政局。对于未按出让合同规定交清全部土地出让金的,不得办理土地登记和抵押登记。出让土地政府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

四、开放市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11、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1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和无形资产市场化建设与经营。按照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要积极吸纳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 ,实行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实行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矿产资源开采权等无形资产,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13、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用好银行信贷资金,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收费还贷机制,吸引私人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筹集运营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性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粘合引导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五、改革市政公用行业体制,推进市政设施社会化经营

14、放开市政公用行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放开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体系,走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路子。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和个人,逐步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15、改革市政公用行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主副剥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现有市政公用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有从事市政设施维护的单位,要将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开,改变市政公用事业行政分配任务的方式,通过市场公开招标选择经营单位;对依托主业实施副业垄断的水、电、气等市政公用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设备供应等要与原主业剥离,引入竞争,变独家垄断经营为社会化经营;对于原有的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通过实行企业改制,与原行政单位分离。严禁在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

16、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行业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省政府给予市(州)政府在供水、供气、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等方面的定价权限,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制定市政公用行业产品和服务价格,并实行审核和价格听证制度。对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养护保洁作业市场的价格,在政府统一质量标准和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发包,采取合理低价中标的办法确定。各县(市)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市政公用行业价格,报市政府备案。

六、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壮大经营城市主体

17、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多元化经营城市主体。各地应整合政府各类投资性、经营性主体,采取多种办法注入资产和筹集资本金,组建城市建设投资、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运作。加快培育股权多元化的建设投资公司,大力发展非国有、非政府的建设投资公司,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其它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18、建立统一规范、良性循环的政府投融资体制。集中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国债资金、城市建设税费收入(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它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的出让收入、城市各种罚款以及没收非法所得等,建立强有力的经营城市资金来源体系。按照取之于城、用之于城原则,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土地储备与开发整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比例,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19、加大金融对经营城市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把支持经营城市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投向,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和土地储备项目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做到贷款及时、服务优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进一步办好地方金融机构,搞好城市合作银行,大力筹措经营城市资金。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国外投资银行参与经营城市。政府在把握适度的负债率基础上,可通过建设项目的有偿使用,以经营收入、土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资产抵押和收入帐户质押等方式融通银行信贷资金和其它资金。

20、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削减和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市民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稽查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建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三分离”管理体制。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政府采购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或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强化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建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密切银企、银政关系,构筑金融安全区。

七、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作用

21、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巩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

22、调整土地管理机构。市辖涪城区、游仙区及区内各类开发区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根据工作需要,市国土资源局可在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设派出机构。各区党委、党工委要加强对国土派出机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协助市国土资源局做好本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23、合理分配政府土地收益。为了支持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将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和绵阳城市规划区内的涪城区园艺工业园、南郊工业园、石塘工业园、新皂工业园,游仙区游仙经济试验区、三江工业园、石马工业园出让土地政府收益以即征即返的办法全额返还土地所在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绵阳城市规划区以外涪城区、游仙区境内出让土地政府收益,按土地所在地计算,全额返还涪城区、游仙区。

八、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2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经营城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经营城市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将经营城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经营城市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工作的协调。要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营城市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束缚,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过度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

25、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政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计划、政研、体改部门负责经营城市的规划和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衔接及全过程的跟踪、协调工作。财政、国土、建设、交通、公安、社保、物价、环保、银行、城管、统计、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要做好相关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审计部门要开展土地经营资金运行中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严厉查处经营城市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26、全面落实加快经营城市的配套措施。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方针,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产业实力;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培育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要认真做好征用土地中的农民安置、补偿工作,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化;要按照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对城市资产进行分类,抓紧对可以经营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清产核资,准确测算出城市国有资产的份额和规模,为全方位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27、增强经营城市工作的法制观念。经营城市政策性、法律性强,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使经营城市的各项政策与现行法律、法规相适应。加强城市资产经营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审计,严肃查处越权批地、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等违法行为。从严核算城市资产经营成本和收益,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减免城建和土地各项税费,不得挤占挪用城市资产经营收益。依法经营、规范运作、“阳光作业”,坚决杜绝城市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经营城市健康发展。

28、建立经营城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经营城市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目标进行管理考核,运用科学的考评办法,对在经营城市中成效显著的地方和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建立经营城市的通报交流制度,加强经营城市培训、宣传、统计工作,建立统一的经营城市收益指标的统计考核体系。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扎实有效地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03年4月22日

第三篇:环保局城市环境保护实施意见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双刃剑”,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

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1],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市也是环境的组成因子。然而,在当代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环境学也成为当代社会的最大显学。论文百事通

在人类最为积聚的城市中,也是环境矛盾最为尖锐的地方。而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城市规划,必须融入环境保护学科的相应研究,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是基于城市规划和环境学这两门交叉学科的新研究方向,是寻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

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居住拥挤、公园绿地少所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上,而这种质量的持续下降又最终导致了城市的衰落[2]。另外,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又引发了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堆积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从本质上看,这些都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问题所引发的,尤其是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往往片面的依照“人口——性质——规模——布局”的模式来规划城市[3]。

所以,在当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规划工作者已普遍认识到,以形态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城市规划必须同时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城市规划上考虑环境问题,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并有利于环境的逐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活动空前繁荣,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缺乏相应的环境控制和环境规划,在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论述往往还只停留在各个污染点治理的描述上,这种观念已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问题。所以,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控制。这样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加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手段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我们将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应用在这项研究上,重点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建设和谐的环境、和谐的城市,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1 理论基础

1.1 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1)“反规划”的思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要考虑保护什么,不是要考虑盖什么。所谓“反规划”,就是要考虑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1000年不能动,1万年也不能动的。

——俞孔坚

“反规划”的思想是由北京大学俞孔坚等研究学者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我们在考虑城市新物质建设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人也需要自然的服务: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休闲、体育、审美等等。而这些并不是由我们人造的,而是大自然积累下来的。

“反规划”的意图就是:如何先保护大自然的这个生命之树,而后再思考城市、建筑等,因为,这些都是这个生命之树下的果实。

(2)“田园城市”与“广亩城市”:

这两者是当代生态城思考的基点,也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思考的最好体现。“田园城市”是由英国著名城市规划师霍华德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在于将城市的人造物与自然的环境同时考虑,将城市规划的人为控制与原初的自然体作为相互等同的因素,以此来控制城市规模及城市土地的利用“广亩城市”是由建筑师赖特提出的,主要思想在于为单位性因子提供标准的配给,以系统论的观点来思考城市,用单一的标准结构控制整体城市的环境。

这两个途径分别从区域和自身活力的角度形成了城市规划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策略,都体现了环境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当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环境伦理学

在人与动物、花草及所有造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种完整而伟大的伦理,这种伦理虽然尚未被人发现,但它最终将会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人类伦理的延伸和补充*毫无疑问,使人与人的关系文明化是头等大事。一个人首先必须做到这一点;人类的精神护法为了确保这一点而暂时忽略了对其他存在物的关心,这是无可非议的。这项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可以说是苟日新,日日新。但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所有的工作都有待我们从头做起。

一一雏克多?雨果

当人类历史蹒跚进入*中期时,地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呈现出重重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诸多问题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思和自省。特别自**代始,历史、哲学、法律、社会学和宗教等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显现出“绿色化”态势。在社会领域,*60年代至*代,环境保护运动作为“新社会运动”(New Social Movements)的一支,与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妇女运动等一起席卷欧美,向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发起挑战。改变过去主宰文学研究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批评立场,代之以“生态中心主义”的批评。并且在竭力完成一个“朝向以生物为中心的世界观的转变”。

回顾整个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的核.心依然是有关“环境身份”的确定问题[4]。身份认同是一切文化的基础,因而,在环境伦理上有关身份的问题同样具有着重要的作用。用和谐的理念为环境身份问题设定了全新的归属,同时也为城市规划中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考指明了新的方向。

2 实证基础——当代城市环境问题的调查

认为单纯的物质没有价值的假定,使人们对待自然和艺术的美缺乏尊敬。当西方世界都市化的过程迅速发展,需要对新的物质环境的美学性进行最精微和最迫切的研究时,认为这类观念没有考虑价值的说法达到最高潮*由此产生的两个恶果是:(1)不顾每一个机体和环境的真正关系;(2)不顾环境的内在价值,而在考虑终极目的时,环境的内在价值是必须充分估计进去的。

——A.N.怀特海

正如怀特海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也遭遇着同样的苦境。以下就是这样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事实:①水体污染: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影响。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 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②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城市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而由大气泻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③固体废物污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④噪声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5]。本文研究的实践对策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研究,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对策:

论文百事通

(1)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协同考虑。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6];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7]。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规模对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并循环利用。进人新世纪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中注意“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及“节点化”。

区域化就是将城市的环境放到整体的区域中进行思考,用体系和城市群的概念来分析城市环境[8]。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的城市,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城市环境。

节点化就是将环境具体化,用相应的尺度来将环境形成特定的可计量模型,为新科技手段的介入提供相应的条件,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来进行城市的节点性刻画。

(4)城市规划编制中环境问题思考的途径:

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根据我国实际,并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得更深入一步:①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并通过对主萼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②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③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④在市政详规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

4 实例分析

4.1 香港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策略

香港是有着巨大密度的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很好地进行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研究,并且,也提供了有显著成效的相应策略,对于我们的城市规划实践有很大的借鉴价值,以下是其主要的实践策略:

(1)降低建成区的建筑密度,尽量提供绿地以改善环境素质。

(2)将污染大以及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业迁往中心区以外的适当地区。

(3)设置纾缓区,使居民免受来自交通干线的噪音和黑烟滋扰。

(4)对近郊受采石场影响的地区加以整治,改为康乐或适当的社区发展用途。

(5)制订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土地用途~运输——环境规划”大纲,使政府能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按照大纲的建议,提供必需的土地和基础设施。

(6)自然环境保护策略:包括“维持现状策略”和“执行策略”。“维持现状策略”通过分区的方法限制土地用途。“执行策略”则利用立法方式指定某些地点为受保护地区,然后通过一个资助管理计划,保护独特的风景区。

(7)发展管制策略:这套策略是用于管制土地用途的类别和发展形式。

(8)建设郊野以及城市公园并通过《郊野公园法》确实加以保护。

4.2 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该项目是由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主持的反规划实例,俞教授多年来从事“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的理论与实践,该项目是一项从区域到城市地段的跨尺度规划案例。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运用“反规划”途径,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以保障大地生命系统的安全和健康;应用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满足生态防洪、生物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等综合功能需要。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居民获得的社会经济服务一样,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居民能持续获得生态服务。

第四篇: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意见

根据。。。。

一、 指导思想

二、 目标任务

三、运行模式

主要包括相关部门职责、队伍建设、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明确部门和相关责任等方面,从规划、运行、管理、责任等方面提出要求。

四、 实施步骤(分阶段并明确时间。时间为从即日起至

创建工作验收结束。实施步骤里要包括运行模式)

五、 保障措施

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强化考核督查等方面

第五篇:《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有感

【篇一】

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必须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充分调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各类群体积极性,整合各方面力量资源,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下面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积极提升质量,提高服务百姓的满意度等方面。谈谈个人粗浅想法。

城市能够稳定并能高质量运转和发展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规模越大的城市越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和资源整合。城市基层党组织有天然的组织优势,通过狠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也严密了党在城市基层组织的组织体系,逐渐打通了各种体制推动力量下沉、力量整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让城市各类组织、各种力量逐渐凝聚成强大的圈子,这都有助于及时发现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城市运转中的各种矛盾,推动城市发展更人性化,促进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有质量,运转更加协调,为人民在城市更好地生活提供了基础。

高度重视、层层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定期积极廉政教育月等活动的开展,及时传达党风廉政的各项工作要求,及时开展了专题党建知识培训学习,明确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认真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签约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年底有总结,将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工作切实做到有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全面抓。

基层党建工作应该以社区“大党委”这一新型党建组织形式为抓手,力求适应并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各种现实需要和种种难题,促进基层党组织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始终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力点和着落点。社区内的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特色商街、网络媒体产业等形成了一批“新型”基层党组织。

实践证明,城市要更好地发展,基层党组织必须成为主心骨,必须从严治党,狠抓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城市基层党建不仅要注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党员活力,更需要发挥好党建引领工作,把自己变成城市的“治理枢纽”,更敏感的感知城市的变化和问题,更系统的凝聚各种组织、各种力量,不断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人民幸福更有保障。为了丰富居民生活,广场上定时响起音乐,每天晚上吃好晚饭,居民都可以到广场上来跳舞,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让群众百姓开心快乐,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同时也推动城市发展。

【篇二】

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对城市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供了遵循。

当前,社区作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加强社会治理的必然举措。各地应始终抓住党建引领这条主线,有效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同心协力办实事、做好事、真干事、干成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社区“大党委”就是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平等基础上,以共同需要、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建立起的社区各单位党组织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组织实体。作为基层党建机构,社区“大党委”是整个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任何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抓基层党建工作。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集聚人口、资源、产业的最大平台,也是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阵地。城市基层党组织植根于人民之中,最能近距离的倾听城市居民的呼声,最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的关键问题,最能从群众喜怒哀乐的脸上,体悟到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为人与城市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坚持以人为本,要统筹做好服务力量的整合,发动社会组织建立服务联盟,为群众提供专业化、零距离服务。

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基层和谐稳定。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和国家许多政策措施落地的这“最后一公里”,在实际生活中,到底能否承载起人们对于生活“方便、舒心”的期待。社区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凡是党的领导有力、党的建设加强的社区,其社区治理也越成熟和完善,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越强。

【篇三】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作为基层工作者,也要站在确保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越来越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树立目标、抓住重点、牢固树立实干意识,抓住“四种力量”,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着力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一是用好网格管理力量。推行网格划分模式,以村(居)、社区、小区设定为区域型网格,在网格内构建党组织联动体系;

以行业关系,划定职能网格,组建公益事业、服务、贸易、建筑等职能型网格,实现党组织向基层的延伸覆盖。确定各级网格长,下一级网格对上一级网格负责,小网格对大网格负责,形成疏而不漏的党建网格管理体系。

二是用好责任包保力量。明确网格联系包保领导和包保单位,整合党政干部力量,实现网格包保全覆盖,明确各网格有专人负责抓党建,督促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以“双身份”方式到小区报到,合力指导片区党建和协调解决小网格存在的问题。

三是用好大数据力量。把“大数据”的资源运用到城市党建中来,实现服务和公共信息共享,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统筹和引导网格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民生服务。增强化为民服务的机制体系。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群众跑路、办证等手续。

四是用好典型力量。塑造基层党建模范典型,依托“三亮一创”,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榜样人物。各网格设立榜样排行榜,形成你超我赶的良好氛围,鼓励基层党员不断奋发向上,提高党员干部为民办事的积极性。

【篇四】

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起着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对基层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扎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强宗旨意识,锤炼党风党性;

要对党忠诚、服务大局、勇于担当、走在前列、真抓实干、严明纪律,切实履行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才能为基层党建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

筑牢基础工程。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党员大走访活动,让党员有“归属感”,定期组织党员按时、足额缴纳党费,让党员有“责任感”,扎实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网格作用式服务,让党员有“使命感”。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主心骨。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首要目标,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好党建引领工作,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解决好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让人民幸福更有保障。

以优化服务来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以服务党员群众为契机,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一起创造美好生活,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城市发展。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出发点改进服务质量,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认可不认可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实现增强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

多关注职工的困难问题。保证职工思想的稳定和较高的积极性,定期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党务工作是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总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诠释新内涵,注入新智慧,提供新思路。

《意见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阵地。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完善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一是选优配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群众福祉。牢记初心与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去抓,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篇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城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城市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持。城市党建工作是由各个社区党建模块组成,当前部分社区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政治功能不强,党建工作故步自封,缺乏创新,群众参与热情度不高。

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社区党建提供了新抓手,新方法。一方面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将辖区内的所有党员和流动党员纳入到管理系统中来,全面掌握党员基本情况,为后续党建工作夯实基础。不仅方便党员管理,提升管理效率,而且便于组织各类活动。另一方面,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做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客户端app等新媒体,吸引社区群众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提升群众参与度。如研发社区党建app,在内容上,不仅仅宣传党建工作,同时推送最新的扶贫政策、教育资源、中国游戏的传统文化、生活小窍门等。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对于参与度和活跃度高的群众,可以通过学习参与积分,利用积分兑换礼品,进行实物奖励。每年举办一到两次评比,对热情群众颁发证书,精神奖励,树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除此而外,可以在app上设立“百姓有话说”栏目,让群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可涉及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好的建议及时借鉴和回复,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党建工作、社区建设中来,真正让群众感受的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

上一篇:初三老师新学期发言稿下一篇:超市空间策划案例分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