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原则之我见

2022-08-05

第一篇:诚实守信原则之我见

行政法基本原则之我见

作为国家重要部门法之一,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法等四大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行政法的立法、实施及监督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它是行政法存在的基础,是行政执法的指南,对行政法及行政法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体会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做一粗浅探讨。

我国的行政法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3年,中国大陆第一部行政法学教材——《行政法概要》出版,标志着行政法学的诞生,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探讨也自此开始。在这本里程碑式的教材中,其将行政法基本原则总结为:

一、党政分工和党企分工;

二、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行政管理;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

四、实行精简原则;

五、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六、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坚持依法办事等七项原则。之后,一些行政法学者陆续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探讨,但其共同点均是带有非常浓厚的政治与行政管理的色彩,鲜有从纯粹法学的角度对行政法基本原则进行概括。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梁书文、蔡晓雪在《法律适用》1988年第八期上发表《行政法学知织讲座 第三讲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文中提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依法行政、行政公开三个原则。纵观这一时期的研究,笔者认为学者们对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共识,但囿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其把一些政治性的原则也纳入其中,有失恰当。此外,学者们对于行政法及基本原则的认识还停留在“管理”层面,对于“控权”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的论述鲜有涉及。

1992年,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的相继颁布施行,学界对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探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学者张时贵在《行政法基本原则初探》一文中提出,作为一个法的基本原则,首先必须能够体现法之目的,一个于法的目的无任何关联的原则是不能称之为基本原则的。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行政法基本原则摆脱政治性色彩,回归本真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也推动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从重视“管理”向重视“控权”转变。该作者认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指向首先应是规范行政权,这是认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前提,并由此归纳出三个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政府守法原则。这一时期,其他学者还从合法性与合理性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1997年,随着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依法行政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也进入空前繁荣阶段,一些学者则开始积极介绍外国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并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有益探索这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学者周佑勇,其通过对英、美、法、德四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介绍、比较,诸如“越权无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行政均衡原则”等开拓了国内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的视野,对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此外,一些学者还就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政法所追求的目标逐渐从形式正义转向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并行,行政法基本原则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论支撑。

目前,我国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研究正逐步系统化和综合化。但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归纳仍然分歧较大,有一原则说(依法行政原则)、二原则说(依法行政与合理行政原则)三原则说(行政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效率原则)、四原则(行政法治、行政公开、行政公正、行政效率原则)说甚至更多者。笔者认为,行政法基本原则通常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法理思想,其必须与我国法治发展的大环境相适应。但这种观念、思想应该是行政法特有的,而不是所有法律都可以通用的;其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行政法的根本价值和行政法的主要矛盾。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比较同意周佑勇老师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括,即

一、行政法定原则,具体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原则。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

二、行政均衡原则,具体包括平等对待、禁止过度、信赖保护原则;

三、行政正当原则,具体包括避免偏私、行政参与、行政公开原则。这三大基本原则在吸收、借鉴早期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涵盖了行政法治的最基本原则,即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而且将合理性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既体现了行政法“控权”与“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目的,又体现了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并重。

当然,由于“基本”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人很难最终形成一个同一的理解。加之,行政法的原则是一个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不断发展的体系,因此,必须认识到,试图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性原则显然也是不切实际和徒劳的。任何一种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括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去完善和优化它。

第二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初探

成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种利益分配、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况,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道德水准、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开拓新思路, 积极探索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诚实守信,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

企业生产经营靠员工去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对象是员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襟怀坦白,真诚正直,待人处事诚实守信, 不但能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魅力,而且能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诚实:即内诚于心,实则感人。企业实行公司制后,员工普遍认为现在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由全民工变为了合同制工,再加上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仍沿用原有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能消除员工感情上的隔膜和思想上的波动,其结果将是事与愿违,势必失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阵地。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和内容的变化,针对社会的热点、难点,把握好教育内容的“实”和工作态度上的“诚”,敞开心扉与员工群众诚恳交流,倾听员工群众的心声,将党的方针、政策,企业的奋斗目标化成自己的语言,旗帜鲜明地讲好“大道理”,使员工群众明白身份变了,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守信:即外信于人,守则服人。“轻诺必寡信”乃为人之道,“听其言观其行”乃察人之术。如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台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台下冷若冰霜,言而无信,员工群众就会对你失去信赖,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暗淡无色。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做到“立言”要“践行”。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人、激励人、尊重人、关心人为基本原则,以解决员工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根本,以促进企业和谐为重点,突出员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抓落实上想办法,在见实效上下功夫,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赢得员工的信赖。

二、诚实守信,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诚实守信体现出的自身人格魅力, 在员工中产生亲和力。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 坚持以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基点, 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办法, 教育和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战线的同志,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念。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团结人和帮助人,深入基层,深入员工群众,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感化员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发挥“服务、保障”的作用,树立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的观念。在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科学技术素质, 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三是要坚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树立文化是第一管理的观念。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的企业传统文化,普及企业优秀文化, 培养团队精神,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化和调动员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坚持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育方法。要注意将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切忌图简单、省事“一刀切”的形而上学的做法,要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重点,采取不同形式分别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振作员工精神,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实现有形教育向隐情教育的转化。改变过去那种“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传统教育方法,改变过去那种开会、谈心加板报“老三样”的工作模式,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通过设立领导信箱、厂务公开栏等形式,建立日常沟通渠道,收集合理化建议,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尊重,从而激发他们奉献企业的信心和热情。四是运用新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坛网页,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手段,开辟新阵地, 努力培养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三篇:论诚实信用原则

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先合同义务

[摘要] 人们在适用该条规定时,将会出现大量援引“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这一模糊条款,实质上就成为人们在援引民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从而会使这一规定在执行中的力度大大减弱。笔者认为,此处应对诚实信用所要求的先合同义务及附随义务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当事人适用。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先合同义务

一、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履行时的附随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该条第2款又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下列义务:(1)及时通知;(2)协助;(3)保密。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合同法要求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仅要承担合同明确约定的给付义务,而且还应承担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各种附随义务,以使交易过程能够圆满、妥当地进行。 附随义务并非在订立合同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以及交易习惯而逐渐产生的义务,因为无论是立法者的法律规定,还是合同当事人的约定,都无法穷尽人事的变幻,也无法详尽地、事无巨细地规定当事人义务的全部内容,但是为了使交易能够圆满地完成,即使合同没有约定,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对其应当负担的义务,不得借口合同没有约定而拒绝履行。 附随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辅助给付义务的履行和保护债权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附随义务的产生和对合同关系的加入,使得过去只注重给付义务的合同履行由粗糙变得精细。这种对附随义务的关注应贯彻于合同履行的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当事人虽未明确约定债务履行方式,但应以合理的方式进行,要求合同关系当事人以爱人知己之心善尽义务,才是符合法律的真正要求。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债务履行过程中应负担通知、协助、保密等附随义务,除此之外,对“根据合同之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进行扩张解释,如还应包括提供必要条件的义务、告知义务、照顾义务、保护 义务等。

二、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终止后的后合同义务

按传统民法,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即脱离了合同的约束,彼此不再承担任何

义务,但有时这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不够周到,于是现代民法理论基于诚实信用

原则创设了后合同义务。即在合同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在特定情形下根据诚实信

用原则,仍应负有某种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利益。

例如,租赁关系终止后,房主应容许承租人在一定期间内在门前适当地方张贴迁

移启事,以及他人问询时房主有告知的义务;雇佣合同中终止后,雇主应受雇人

的请求有开具服务证明书的义务,而受雇人在离职后对于工作期间所接触到的商

业保密有保密的义务。我国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

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三、 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解释

合同属于当事人自创的规范,源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在于满足不同的利益;

加上表达这些意思所用的语言文字未必精确,因而在合同订立或履行过程中对其

意义、内容或适用范围,难免发生疑义,这使得合同解释在实践中非常必要和普

遍。对合同进行解释的方法很多,其中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进行解释,便是

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为各国民法所采用。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57条规定:“合

同应按诚实信用的原则及一般交易上的习惯进行解释。”这是因为诚实信用原则

本身就具有解释、评价和补充法律行为的功能,其在合同解释中的主要作用在于

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地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综上可见,诚实信用原则对我国整个合同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民法

中,诚实信用原则十分活跃,在私法的各个领域都十分重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

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应用不断扩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作用。同时,诚实信用原则也必将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起巨大

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赵旭东著《合同法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篇:“晨读”之我见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先学校里半小时的晨读课文,变成了每周二早上8点,公司一种新的演讲和分享类的“晨读” 。这别具特色的管理培训方式,已深深融入到中技管理员工的每周日程当中,并形成各具题材的“晨读文化”。

公司“晨读” 作为一种早间工作和生活经验分享,员工一起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丰富了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且使得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培训人在准备晨读的过程不但要准备资料,搜集资料,还要演练,甚至是自己总结一套演讲方法,在演讲分享的过程中,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底气,胆识,获得认同感,得到同事的欣赏,这个过程会极大的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心,自信心会让晨读主持者突破自我设限,在遇到更大更多困难时保持镇定自若,迅速解决问题。

其次,参与人员在演讲培训后,以本次课题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分享给大家一套新的感悟和方法,从而带动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大家的踊跃发言也增加团队的亲和力、凝聚力。

总之,晨读中,以多样化的课题形式和互动,使得每一个员工不断升华,并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河南中技事业部

张洪彬

第五篇:“伊人”之我见

伊人一词,最早出现与《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伊人”一词所指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所指的是心中所想的恋人;有人认为是指隐居的贤士。两种说法都可以说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理据正确不偏移《蒹葭》中扑朔迷离的意境任何的说法都可以说得通。

“伊人”一词有多种解释:

1、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所崇敬和热爱但一刻也不曾忘怀的人。在古代男女通用,现今多指年轻女性,“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心喜欢的那个女子。

2、伊人,指明君或贤臣。

3、伊人,指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及良民;

4、伊人,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它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也可以使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使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我根据“伊人”一词的解释,想到了“伊人”在《蒹葭》一诗中的多种代表。

一、“伊人”代表了诗人心中的恋人。

诗的开头使用“蒹葭”作为起兴,蒹葭即芦苇。芦苇给人的感觉是柔韧、含蓄、可怜,而诗人心中的恋人也是如此。“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意思是说“逆流而上追寻他,道路曲折而且漫长。顺流而下追寻他,他好像在水中央”。这两句说明了“伊人”的意境朦胧、捉摸不透,也表达了诗人本身对“伊人”执着追寻和追寻不到失望的心情。

二、“伊人”代表了诗人心中渴望的贤士或明君、和谐的世风或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

诗中“伊人”给人的印象是无法捉摸、可遇不可求的。作者也用“蒹葭”起兴表达了没有得到贤士或明君的惆怅;“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两句让人觉得“伊人”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正如和谐的世风、风调雨顺的国家和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

三、“伊人”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或信仰。

诗中“在水一方”是一种象征,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信仰等。诗人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在诗中“伊人”的身上得到了回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诚实守信原则之我见】相关文章:

行政法基本原则之我见04-19

设计之我见10-05

“立德树人”之我见09-11

绘画“道”之我见12-02

选秀之我见04-17

集体备课之我见09-10

高效课堂之我见09-10

区域活动之我见09-10

德育评价之我见09-11

文明礼仪之我见09-11

上一篇:村社区矫正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三历史的复习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