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基础会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从业能力。文章通过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凝炼出一套教学方法,并试图形成一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循环叠进教学法”。

第一篇: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但未能有效实现其教学目标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控会计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Course Teaching Analysis of "Basic Accounting" in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SHANG Huiping

(Guangx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zuo,Guangxi 532200)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basic accounting; teaching effect

1 高职会计基础教学的现况

高职《基础会计》要求学生在掌握会计有关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制度和准则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经济业务的分析处理能力。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高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基础会计教学实践中,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等等。如何根据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工作,以达到在具体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能力,即适应多种专业工作的需要,提升学生就业资本。

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确定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时,都习惯于在该课程设置上照搬普通高校或是高职会计专业现有课程,只进行了简单浓缩或增补,并未根据非会计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对所需人才综合能力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宏观设计。同时也未能突出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是片而追求会计理论的全面和深入,缺乏实践性,以至直接照搬并把专业会计的教学目的作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而具体情况却非如此,教师未能考虑到由于专业的不同,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有所差异,教学目标模糊会让有些学生认为会计与本专业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与学双向失败。

(2)教材选用不合理。一方面由于科任教师对非会计专业知识把握不够全面,片面地认为只要是会计基础的教材就能用,教材的选用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导致教材脱离实际,造成教学困难。另一个方面原因在于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会计相关法规、知识也随之加速更新,而会计教材的编写远远落后于其更新速度,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用了两年都没有换过。另外教材体系配套不全,让教师们为难的是,一直难以找到相适应的教材大纲和辅导书。

(3)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由于各高校选用教材不一及不合理,导致了教师在给非会计专业学生上课时没有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内容之分。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等章节,又由于课时有限,到最后会计报表直接一笔带过,甚至没有讲解。这样就导致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得不够系统和全面,甚至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编会计分录和登记账薄。

(4)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任务一般都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然而,但大多教师与企业实际接触较少,实践经验不多,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他们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只是将会计专业的课程加以简化,忽略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5)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灌输式,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样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互动性和趣味性低,有时为了赶进度,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

3 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1)明确教学目的。不同专业对会计课程的掌握要求会有所区别,但根本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基础工作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本专业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基本掌握阅读、运算和分析报表。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针对各专业特点组织实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比如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会计应当切合专业的知识,针对工程报表展开分析与讲解,使教与学产生良好效应。

(2)选用合适的教材。由于专业不同,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不同。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选用基础会计教材,应认真甄别。选用高职高专的教材,要有专业针对性,如果实在没有相关专业针对性,选用通用教材,如《会计原理》,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应结合实际,按大纲要求予以调整。企业或者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企业会计》。针对教材的固定性与更新的缓慢性,我们还要注意到应该选用与非会计各专业密切相关的,还有跟踪学科发展动态,使得会计领域的前沿知识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成完整的高质量教材。

(3)整合教学内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并以实例给学生练习,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尽量使会计核算简单、易懂。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首先应从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进行介绍,再对详细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比较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总结出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在每章节理论教学中,设置单项技能实训,在一个会计循环的理论教学结束后,给学生以两周的综合技能实训。

(4)优化教师队伍。由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时少、内容多 、任务重,对教师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自己教学专业的知识,有目的地开展会计实务工作,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方法的改进积累素材,同时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模拟实习实践教学法,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通过课堂的幻灯演示,使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图表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与学有待改革,尤其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要求课任教师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专业课程体系真正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有运用基础的会计知识来为专业服务,这是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日昱.会计教育完善与创新的思考.财会研究,2009(20).

[2]吴希慧.淺析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课程改革途径.经理日报,2009.4.

[3]李英.提高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2008-12-01.

[4]余伦芳.我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2).

作者:尚慧萍

第二篇: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从业能力。文章通过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从中凝炼出一套教学方法,并试图形成一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循环叠进教学法”。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循环叠进教学法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学期不同,设置学时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本文就《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加以陈述,共同商榷。

一、岗、课特点分析,勾勒教学思路

(一)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

会计所要求的职业素质,除与其他职业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一是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二是针对每个企业月月业务内容不同,但月月工作程序相同。三是对财务人员的从业品质要求高,洁身自好,不徇私舞弊,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大量的数据处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基础会计》课程特点分析

总结《基础会计》课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基础性,即《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会计课,也要为其他后续会计核心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独立性,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中,《基础会计》是必考课程之一;三是操作性,会计职业本身要求具有较强的技能操作性,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功底,缩短与就业岗位的要求差距,课程要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深度融合,对学生上岗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基础会计》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三个特点,并将其有效地加以结合,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效。

(三)明确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会计岗位的分析,本着“课程岗位零距离”的原则,课程设计思路总结为“一点三线五面”。

1.一个立足点。“点”是指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的学生才是全面的,有助于个人长足进步的,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助于国民素质提高的。

2.三条培养线。会计职业素质包含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技能,后者的培养既要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也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条线具体讲来就是指从业资格的考取、业务处理能力、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

3.五个能力面。五个面是指五个学习模块。依据“对准岗位分解能力、对准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的理念,将《基础会计》依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进行整合,分割为五项学习模块,分别为会计基本核算流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教、训叠进循环,构建教学模式

在岗位能力训练中,采用与企业相同的会计期间,与企业相同的“账薄、凭证、报表”等完全真实的会计用品,完成与企业相同的会计核算流程,使学生步入顶岗实习后,能较快接手工作。

1.营造“类真趋同”的教学环境。高职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解力。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企业财务核算的特点,为他们创设一个拟真的教学环境,仿真会计主体、仿真业务资料、真会计用品、真会计期间、真核算流程,尽量与企业的会计环境趋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企业之中,用会计的思维学习,这有助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拟真会计主体。通常我们的教学是按班级授课,一个班便拟定为一家企业,本课程中所有的岗位训练便以该企业命名,每个学生便把自己设想为该企业的会计,企业发生的业务要以会计的视角进行思考与进行账务处理,这种教学上的空间模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环境,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例如真会计期间。总结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这样一个特点:“月月工作业务不同,月月工作流程相同”,学生的业务训练与实际月份相结合“随堂练、随月结”,对业务实施与企业相同的月工作流程,除了业务资料是模拟之外,尽可能与实际企业的业务处理相同。

2.构建“循环叠进”的教学模式。我们将《基础会计》的内容根据会计岗位整合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既相互独立又层层包含递进。

第一模块会计基础知识,根据会计每月的业务流程,制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记忆部分会计科目、处理简单的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绘丁字账户、登记账薄并结算余额、会填列余额试算平衡表,这是企业一个月的一个基本核算流程,针对这六个学习目标分别镶嵌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操作中补充与提升,形成了第一模块的学习循环体系,也对会计每月的业务工作有了一个基本掌握,我们称之为入门模块,通常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实操法。

其他模块则在新增业务内容的同时结合月份重复“月工作流程”,模块之间充分体现的学习的重复性,不断强化会计核算的基本功。但模块之间层层铺垫,层层递进,形成五个大的台阶,体现了教学的叠进性。

3.锁定“大作业”训练载体。由于《基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都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胜任会计的基础工作,因此,会计从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课程的又一条骨干支架。为配合“循环叠进教学法”,针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训练,自编学生用书《月工作流程岗位训练册》,形成了“月工作流程循环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完成职业训练,相得益彰,效果显著。

训练册分别模拟8-12月份业务,称为大作业1---大作业5,另有大作业6为一家企业的独立12月份业务,与前述训练不同之处是要求使用收、付、转凭证,既是全书的总结训练,也是对学生的独立操作为能力的一次检验。每次大作业即为一个月的业务,需完成一个会计核算流程。6次大作业的工作流程是相同的,只是随着业务内容的学习难度的增加与递进,每个月的业务核算内容会随之递进,发生变化。本训练册从量上,由少到多;从内容上,从易到难,包括从无报表到有报表;从完成的形式上,从教师指导,到独立完成;从学时上,从课堂上到课下自习。

三、“双轨”并行考核,提高教学成效

“双轨”是指: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两种渠道,缺一不可,一轨为上岗能力考核,一轨为从业资格考核。

1.上岗能力考核。上岗能力考核也是在学校的课程考核,此考核中,根据教学分模块进行考核,在每个模块的考核中,针对模块学习内容不同,又分为不同项目,注重过程学习考核,注重阶段学习考核,注重实操能力考核,目的是以考核引导学生职业方向,促进专业实力。针对上岗能力考核,需专门设计每位同学的任务考核工作表,以详细记录每个模块每位同学的过程学习情况,达到过程控制,方有好的学习结果。

2.从业资格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必考证书,教学时间安排与职业资格考取时间衔接。如“基础会计”与“财经法规”开设的时间为高职生入校的9月份,课程结束的时间为当年的12月末,新疆的会计从业考试每年有4次,分别为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这样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每届学生须在当年的12月、次年的3月、6月三次考核中完成会计从业的考核,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如果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取得从业证书者,可继续在毕业前考取,方不影响毕业证书的正常领取,但将影响奖学金的获得。这两项成绩都将作为两门课程录入学生教务系统成绩表。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构建良好学风。

本课程无论是教学方法、技能训练还是考核办法,其设计尽量与企业的工作过程保持高度的相似性甚至一致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仿佛就是在一个企业的会计从业过程。当然,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是教无定法,从教学设计,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学的细节有很多可以灵活发挥之处,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不同,但根本的目的是让学生易学会用。

参考文献:

[1] 陆红霞.依岗位拆解能力依能力镶嵌知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探讨.经济师,2010(1)

[2] 陆红霞,阿米娜,胡斯木.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说起.经济师,2006(9)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分院 新疆昌吉 831100)

(责编:贾伟)

作者:陆红霞

第三篇:《基础会计》教学探讨

《基础会计》是我国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的经济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所在。只有掌握好《基础会计》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拥有深入探究会计专业、经济专业的能力。所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会计以及相关经济类学科教学的重点所在。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当前各个专业的《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并不容乐观,学科教学中创新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不强等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实现对《基础会计》教学的探讨成为当务之急。

《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科的后续学习效果。具体来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涵概了会计的基础性概念、会计要素、账户以及会计凭证、计算机辅助会计系统等内容,这些都能够拓展展开深入研究,如计算机辅助会计系统而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实现了创新发展,其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而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能够基于基础会计中所展开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展开开拓创新。因此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经济专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必须能够正视《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提出优化措施。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以及相关经济专业中的必学科目,其主要是安排在大一阶段展开,在教学安排中,主要是采用学分制的组织模式。在教学考核评价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完成对账户的制作,对会计要素、原始凭证等的完整性的整理。总的来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操作偏少的学科。

(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短板

事实上,《基础会计》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科,如学生能够展开账户的手工制作、展开对计算机下的会计软件的应用,并且能够初步完成对某一个行业企业的经济发展财务会计情况的分析。但是事实上,当前《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强调学生记诵会计要素内容,展开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核算流程的把握,而未能够让学生从真正的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入手。因此整体上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之后,其进入到企业工作中的实际能力不高。更因为在课堂中不重视对《基础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引导,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低迷,教学的模式僵化,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发展不足。总之当前《基础会计》教学活动呈现出教学质量的低谷期。

二、《基础会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合理安排《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是由于在我国的中等职业院校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据着整个教育活动的较大的比重,而有展开《基础会计》的教学活动中,整个学科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会计基础知识体系的教育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取其中探究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展开重点的教学引导,其余的类似于会计要素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则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展开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水平,通过参照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基础,展开《基础会计》的内容删减优化教学。第二是要求能够实现《基础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化发展,即不仅仅是对于教材中的各种会计数据的处理,更要求能够导入一个具体的企业经济数据情况,由学生来展开对该企业的会计基础情况的总结应用。

(二)创新使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根本目标在于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展开对会计信息的深度探究实践应用。第一是要求能够导入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计算的教学实践引导;第二是要求能够采用案例演示、校企合作等方式,讓学生能重视会计基础知识,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完成会计基础知识的开拓创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教学中能够赋予学生会计相关知识,使其掌握会计专业的规范化以及会计应用的广泛性,还可以培育学生形成会计信息与时俱进发展的意识,从而确保从业人员能够随着企业发展需求、社会发展要求展开对会计信息的优化处置。在掌握《基础会计》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当前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着教学短板。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科知识的探究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最终对症下药展开创新教学活动。即实现《基础会计》教学的合理设计,在课时安排上,尽可能的能够发挥教师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学生对会计基础信息形成自己的观念体系,从而能够展开对其对优化使用;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创新,确保提高教学的活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作者单位:昆明电机技工学校)

作者:张黎蓉

上一篇:家校教育结合论文下一篇:临床医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