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职业教育论文

2022-05-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特殊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对教育而言是一场“大考”。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也更为明显。特殊时期,特殊教育面临哪些挑战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不足,系统性、体系化有待加强。

第一篇:特殊职业教育论文

让特殊教育的阳光普照特殊孩子的心灵

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但是同普通教育相比,我国特殊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递交的提案中显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覆盖面较狭窄,视障、听障、智障三大类残疾少年儿童中相当多的一些人并未接受义务教育。让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特殊的教育别样的状况

在人类文明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那些已经残疾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汲取知识、提高素质,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李季仁的一份《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提案,对江西省特殊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全省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11.97万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校率仅为15.6%。在学龄残疾儿童中,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共有18625人,就读特教学校的盲、聋哑、智障三类学生仅3246人,其余均在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据统计,江西省的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1.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9.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34.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101.8万人。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115万,文盲率为41.65%。就全国情况来看,《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发布的资料显示,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71.4%,还有28.6%的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总体来看,全国未上过学的残疾人比例虽略有减少,但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农村的残疾孩子,未上过学和仅上过小学的比例高达76.1%。

说到农村残疾孩子,来自基层的江西省人大代表、南康市赤土乡杏花村油坑代课老师蓝玖连心情沉重。在她家隔壁,就有一个1990年出生的残疾孩子张某,他没有上过一天学。蓝玖连曾多次向张某的家人提出让孩子上学,但忙于生计的农村家庭腾不出人手来背孩子上学。“只要他们能背他来上学,我就一定能坚持背他回去。如果受了教育,这样的孩子也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就等于是废人。”说到这里,蓝玖连的声音有些哽咽。

家住南昌市西湖区一老工厂宿舍的徐文龙已经19岁了,虽然从他两岁开始就被其父不断带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求医,但自幼患有脑瘫的他因运动功能障碍至今仍然被人取笑为“常倒翁”。“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徐父说,残疾的儿子把全家都拖垮了,起初他还会把儿子送到特教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后来发现即使这样,儿子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造成残疾少年儿童不能入学的原因很多,如特教资源主要在城市,而残疾儿童居住的地方却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其中,贫困仍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绝大多数特教学校建在中等以上城市,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大多也在县城,偏远地区的盲童、聋童只能寄宿,必须支付一定的食宿费和交通费,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种不小的困难。

据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江西残疾人教育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队伍流失严重。发达省份特殊学校师生比是1∶25,而江西则是1∶30。目前江西所有本科院校中均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专科院校中也仅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一个特教班。一些特教老师认为前途黯淡而跳槽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南昌一所聋哑学校曾以提拔任副校长为条件,都未能留住一位决意要跳槽的老师。

据李季仁委员分析,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40%~50%,不少教师是转岗过来的。而真正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几乎为零,大专学历的也只在25%左右。江西只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部分残疾专业教师,目前还只有三个班,每年毕业人数少得可怜,无法适应特殊教育需要。江西省只有4所特教学校开办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很多县的特教只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有的只开设到小学三、四年级。

同时,特殊教育经费也捉襟见肘。目前江西省残疾人学校的公用经费与普通学校执行的为同一标准,即每学年每名学生300至500元。但由于残疾学校学生人数少、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总金额偏少,致使学校运转经费入不敷出。教育部规定,30万人口以上要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江西将近100个县市,但因为特殊教育经费困难,全省挂牌的公办特教学校仅70所左右,其中大部分还是以在普通学校设立一个班的方式建立的“校中校”。特教学校设施不少处于“小、破、旧、陋、凑(凑合几间房子)”的状况。

绝大多数特教学校没有成套的康复训练设施和设备。正因为如此,学校无法对有需要的残疾孩子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不能满足残疾儿童进行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运动等康复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学校缺乏必要的图书、影像资料、教具学具、参考资料、网络资源搜索等资源和资源获取渠道,不能满足教师及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

另外,特教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2011年7月,开封市一名13岁的聋哑女孩被同学从学校里带走,然后就失去了音讯。警方在安徽找到带走女孩的嫌疑人后,却未能问出女孩的下落。女孩的父母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竟发现10多个和他们女儿同样上特教学校的聋哑青少年,于近两年接连失踪。其中一名男孩在失踪1年多后,带着判决书和释放证明独自回到家中,他向媒体曝出犯罪团伙拐骗、培训、强迫聋哑青少年实施各种盗窃的惊人内幕。多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残疾人即使读到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读书无用论”在残疾人家庭中是普遍的观点,以至于出现残联出钱让残疾孩子免费读书还需要跟家长做工作的怪现象。一些残疾人在就业中遭遇“假慈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江西省鹰潭市一名严重烧伤的残疾人在政府安排下进了当地一家福利厂工作,不过,她的岗位很快就被身体健康的人所顶替。有些地方的流行做法是,只有在上面来人时,一些残疾人才会被安排“上班”应付检查。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别的关爱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重点是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普通的教师相比,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有普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与细心,以及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进入特殊学校就读的孩子有三种:盲童、聋哑和智障儿童。特殊学校的类型根据对象也大致分为盲童学校、聋哑人学校和培智学校三种。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学校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不同类型的特殊学校重视的专业技能也不同。例如,培智学校比较重视音乐教育,目的在于用音乐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启音学校则有专门的舞蹈课,通过手语和脚步律动进行教学。另外,针对孩子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适当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医疗、康复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特殊教育是很辛苦的岗位,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爱心、耐心和细心这“三颗心”,是很难在特殊学校教学并长期工作的。

汤筱珍老师1994年从南昌师范特教班毕业后,成为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特教老师。由于家长要求,她担任了8年制聋儿一年级的班主任。她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很不容易。”为了帮助聋生尽快学会发音,汤老师自制了一些简单的小卡片和小镜子等教辅用具,让学生拿着小镜子对着嘴唇练发音。为了让学生发音准确,她把自己的嘴唇贴在学生手背上,把学生的脸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喉部,通过手感触摸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发音的振动,同时还要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每天下来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训练,一年级的学生都能掌握单韵母、双韵母的发音,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当一些家长第一次听见孩子叫“爸爸、妈妈”时,就像听到了天外仙音一样,禁不住把孩子搂在怀里,放声大哭。

又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辛勤教学,聋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念儿歌,还经常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到了五、六年级,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只要看到老师或别人张口说话,就能根据口型,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而且可以跟老师直接进行口语交流。到初中毕业,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消除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障碍。

因长期劳累,有一次,汤老师出现尿血,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叮嘱她要注意休息,但她却在病床上构思、制定了学生住宿卡管理制度,使学校实现了对住宿生的安全管理。汤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她的多篇论文分别获得过国家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2009年,汤筱珍荣获全国特校教师的最高荣誉——“江民特教园丁奖”。获此殊荣的教师全国仅20人。汤筱珍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

吉安县特校的肖琴老师现已50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她是2002年从普通小学调到刚创办的县特校工作的,担任智障班教学并当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彭优入学时只有6岁半,连路都走不稳,见到任何人都叫“妈妈”。写字时,连笔都握不住。根据彭优的身体状况,肖老师先对她进行身体康复训练,让她走稳路、握稳笔,教她学说话。如今,彭优已长成了大姑娘,文化方面达到了四年级的认知水平,能识、写几千个汉字,还能阅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背书非常流利。她还会在电脑上玩QQ,和网友打字聊天,完全具备了正常人的生活、学习能力。

在特校工作9年多,肖琴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这9年多比在普通学校工作20年还累。但是,当看到这群连家长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傻孩子”,如今不但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具有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肖老师就有一种成就感。

特殊教育必须实行“特事特办”

认识问题仍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一定要从政治、科学、人道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切实措施,办好特殊教育事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南昌市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2009年,南昌市政府先后投入1.52亿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现代化、花园式”的特殊教育中心,实现了盲童、启音两所学校易地新建办学。中心占地54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域。

“十一五”以来,南昌市用于改扩建特教学校经费投入近3亿元。东湖区、西湖区、南昌县和新建县分别投入900万元、1100万元、900万元和1000万元新建了特教学校。全市投入3500多万元,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设施达标工程,为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齐通用教学设备和专用设备,配置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及安防系统等。

南昌的特殊教育着力打造“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品牌。南昌市启音学校、培智学校、育智学校等3所学校成为全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验学校(全国仅10所)。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特教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使残疾学生回归社会主流,参与正常社会生活,自食其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能否接受正常教育,不仅事关其前途命运和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更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业。为此,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实施。

《实施意见》提出,江西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办学标准。初步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探索残疾人高等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进一步提高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补助水平。在全省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比照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再增加200元。同时,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结合本地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从2011年起,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省财政继续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实施意见》提出,将组织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到2015年,人口30万以上以及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的县(市、区),要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市、区),在设区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设区市应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市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寄宿制听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省会城市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省的寄宿制视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保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残疾学生将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依托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省教育厅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分级组织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全员培训。要做好特殊教育教师配备工作。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特点,合理核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配齐教职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重点建立县(市、区)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切实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招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保证随班就读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应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残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同时,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氛围。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师和残疾人教育工作者的舆论氛围。进一步落实国家捐赠及免税的政策,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支持特殊教育,广泛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向残疾少年儿童献爱心,为特殊教育做实事。

作者:郭影

第二篇:在线教与学,特殊教育有“特殊需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对教育而言是一场“大考”。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受到的冲击和挑战也更为明显。

特殊时期,特殊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不足,系统性、体系化有待加强。在发布延期开学及“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通知要求后,教育部协同工信部等部委,整合资源,面向全国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服务学生居家学习,供其自主选择使用。平台资源划分了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课程学习、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等栏目。在电子教材资源中,平台提供了盲校、聋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段2020年春季学期的“特殊教育教科书”电子教材及教师用书电子版,但在“课程学习”资源中特殊教育在线资源比较匮乏。

一些地区和组织积极行动,组织开发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如:北京教科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组织北京市多所特教学校共同参与开发在线课程资源,以微视频及任务单等形式,向视障、听障、智力障碍等残障学生提供多个主题模块的在线教学视频,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和知识技能教学;有的期刊开设“云中特校”栏目,从全国征集、汇聚一批特殊教育课程教学、康复训练等微课;厦门市教科院特殊教育李玉影名师工作室开发与汇集资料,以原创、二次开发、相关资源的引用和链接检索说明等多种形式,建成《“停课不停学”特殊教育教学教研网络资源库》,助力特殊学生及其家庭共抗疫情,居家学习。还有一些单位、组织及个人发布特殊教育评优课获奖教学视频等资源,许多特教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以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这些资源和指导极大地丰富了疫情期间特殊学生的在线学习。但总体上看,比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需求,目前特殊教育在线课程资源还很不足,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性、体系化建设还有待加强。

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对残障学生学习需求考量不足。当前,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的融合教育,亦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日益成为其接受教育的主体形式。但目前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主要还是面向普通学生,很多线上资源对接受融合教育的残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考量不足,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以听障学生为例:现有线上录播的学习资源很多没有加配字幕,直播教学及指导基本上没有同步的字幕,这给听力有损伤的同学带来很大障碍。有学生表示:“听不清的同时还看不了口型,也没法问老师和同学。”也有学生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上的语音转文字屏幕,老师的课件都来不及看。”还有学生指出:“视野宽度有限,无法同时兼顾文字和课程,一堂课下来听着累,看着也累。带有听力无障碍功能软件的手机,在音视频转文字时,手机的麦克风不能被占用,一旦占用,这个功能就不能使用,非常妨碍沉浸式听课。”对于视力障碍(如低视力)、智力障碍等残障学生,普通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存在呈现形式辨识度低、课程内容缺少调整、课程资源缺少学习“脚手架”等情况,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困扰。

残障学生居家康复训练受到较大影响。除知识教学外,康复教育和训练是特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疫情发生后,中残联到各省、市残联,积极推出在线康复训练课程资源,很多特教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等机构向学生提供在线指导,指导残障学生居家坚持康复训练。但限于线上指导并非常态,缺少前期的磨合和家长的培训,在家长配合及学生自觉自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康复教育及训练成效参差不齐。

残障学生家庭支持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保障。对残障学生的在线指导和支持,是与对其家长的在线指导和支持分不开的。自闭症儿童少年居家学习的结构化安排、听障儿童少年居家学习的环境创设及技术支持、智力障碍儿童少年学习辅导与支持、肢体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训练、残障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这些工作在“居家”学习期间,只能由家长来承担和完成。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如何为特殊教育提供助力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期间,线上学习成为主要样态,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成为关键支撑。《学习的通用设计:课堂应用》一书中提到:“技术给予我们许多机会来定制满足个体需要的教育……技术从教学伊始就创造了灵活且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多样学习者的学习成为可能。”21世纪以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教育教学融合速度加快,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曾表示,这“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教学指导,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然而在这方面,特殊教育距离普通教育的进度还有较大差距。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体系化构建和逐步建设残障学生教学资源库。落实国家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注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等残障学生特殊教育需要,从国家到省市,分级、体系化建设特殊教育优秀资源库,增加残障学生在线学习资源的便利性和可选择性,增强课程内容的适宜性。

整合多方力量,加强对残障学生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技术的突破带给教育很多新的可能。读屏软件、字幕制作软件、语音转录软件、辅助沟通系统等技术,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参与到普通教育教学中来。以听障学生为例,从人工速记到语音转文字,从直播的新闻到直播的课堂,帮助听障人士在疫情或灾害环境下获取完整的信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疫情期间,有的企业发挥公益精神,主动为残障群体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未来,政府、社会及家庭应有机联合起来,汇聚力量,推动相关技术实现可获得的便利性,支持残障学生无障碍学习。

加强对课程资源的通用设计,让课程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满足多类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UD)最初是一种工业设计理念,“在建筑、户外空间、产品和通信开发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满足残障个体的需要……从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如何增强产品对残障个体的可用性的市政工程或商品,最后往往能够使每个人都获得更好的体验”。借鉴这一理念,教育领域衍生出通用学习设计理念(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其主张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到不同个体,从一开始就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而无须事后改进,利用现代技术的优势和可定制性来开展核心课程教学实践。借助数字媒介的“多用性和可转换性”以及“网络化”,我们可以通过超链接与其他内容相连,通过提供嵌入式的学习支持(比如词汇表或者背景知识概要),让学习者在不脱离任务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从教学伊始,就创设灵活且富有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满足多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些技术能让残障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也能帮助全体学生多通道获取信息、进行深度学习。

加强对残障学生家庭支持和家长培训指导,提高家长指导和辅助孩子学习及康复训练的能力。特殊教育取得成效,与家长的配合密不可分。对残障学生家庭的支持,需要考虑整体性原则和便捷性原则,以最恰當的方式进入残障学生家庭,让信息技术的达成变得更为便捷与轻松;同时,要加强对残障学生家长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其指导和辅助孩子学习及康复训练的能力。

保障教师在在线教学和指导中的参与度。除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外,我们更应重视教师的作用,要在技术的使用和在线资源的选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停课不停教”并不是把线上资源简单推送了之。尤其对于残障学生来说,熟悉的教师的声音、笑容、鼓励与指导,是别的教师或其他教学资源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教育教师们最好能够亲自录制一定数量的教学视频或音频,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保持情感上的联结与互动,从而达成更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责任编辑:王梦茜

作者:王善峰

第三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江阳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从规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师资等方面分析其可借鉴之处,并提出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残疾学生就业能力等改进职业教育现状的建议,以期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教育 经验启示 改进对策

1.问题提出

残疾人职业教育作为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重视。2009年,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发布的《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人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拓宽专业设置,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提出:“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就目前关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研究结果看,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职业教育师资缺乏,尤其是专门的职业教育教师,学校在师资引进上有较大难度,职业教育方面一般由文化课老师承担相关教学工作[1][2]。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缺乏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课程结构单一。刘俊卿提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经费投入不足、内涵建设不够、缺乏教学保障、教育管理滞后[3]。赵文君提到,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缺乏系統性、就业困难等问题是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的[4]。一些地方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和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比较随意[5]。特殊教育学校因本身的封闭性与特殊性造成其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学校很难进行市场调研,使得学校职业教育的开展与社会就业存在脱节,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江阳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职业教育规模。

学校创建于1992年9月,占地17亩,建筑面积4830平方米,可容纳150名残疾学生入学。学校现招收“听力、智力”两类适龄残疾儿童,实施12年一贯制教学。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6人,学校在职教工25人。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残疾学生文化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从1992年办学开始,就不断进行职业教育的探索,学生养过鸽子,开办过服装厂,开设过盲人按摩门市、布艺、手工等,目前学校主要开设油纸伞制作、布偶制作、面点制作和各类手工艺制作等职业课程。职业教育设施占地面积约三百平,学校职教教室四间,包括油纸伞室、手工艺室、布偶工艺室、面点室。职教教室里的设施包括压面机、搅拌器、烤箱、缝纫机等,由于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生的职教课程都是分开进行才能满足需求。

2.2职业教育师资。

学校共有老师25人,其中承担学校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师主要有5人,2人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1人普校转岗教师,1人毕业于美术专业,1人为外聘的油纸伞专业教师。在与学校职业教育科任老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承担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师在校期间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跟着学校外聘的专业老师学习,然后通过网络学习,一步一步摸索。有的科任老师是通过校外学习的方式接触职业教育课程,学校会派在职教师去苏州学习苏绣,去成都学习蜀绣,去城区找专业师傅学习空心针等,学习时间多则一个月,少则一周,学校也会聘请专业的老师来校交流,一学期两三次。

2.3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从建校就开始创办职业教育到目前为止,开设过很多职教课程,又因各种原因取消了很多课程的设置,目前的职业教育课有布偶课、手工艺课、油纸伞、面点课程、电子商务、汽车保养平面设计等。由于职业教育课程难度较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聋五年级开始开设,其中油纸伞课程从聋七年级开设,面点课程从聋九年级开设。职高班专业课程与普通职业高中合办,采用职特通融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课时方面,高二年级一周职业教育课时占到总课时的一半,其他年级职业教育课程时间较少且都集中在下午连续上课。

2.4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目前该校的办学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职特通融等办学模式。学校开设了油纸伞制作职业课程,学校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聘请民间艺人为教师、残疾学生授课,学校对油纸伞制作的众多工序进行深入了解过后,从中挑选了网线、糊伞、穿线、画伞面、换伞柄、上油等工序进行学习,力求熟练掌握这些工序的制作,对其进行传承和创新。老师本是分水油纸伞厂长,来校将油纸伞制作工艺传授给学生,并付给完成出色的学生一定酬劳。

另外,学校和普通职业高中开展职特通融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充分整合两校的资源优势,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残疾学生。在访谈中校长提到,学校一旁是一所普通的职业高中学校,学校依托职高的师资力量,请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在商会展示学生的成果,为学生带来很多就业渠道。

2.5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通过校长访谈了解到,学校建设时的总投资一千多万,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资约为二十万。学校办学资金以政府投资和民间资助为主,诸如有来自温州商会、奥运冠军邹凯、美国教科协会等民间机构和民间人士等的捐助,主要的资金是用于学校建设和学生的食宿方面,在职业教育的投入方面并不多。

3.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职业教育资源缺乏。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开展同普通职业教育学校一样,除了资金、师资以外,最重要的是场地、设备的问题[6]。但由于缺乏专门的职业教育场地和专业的实训教室,学生实践实训的效果很难保证。学生因自身的特殊性,在学习职业教育课程方面本就比普通的学生要慢,对于他们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练习、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逐渐掌握职业技术能力,因此,现有资源的缺乏不能满足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成为其职业技术学习的一大障碍。

3.2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欠缺。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7]。师资欠缺主要体现在师资数量欠缺和师资质量不高等方面,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来自普通师范、普通高校,抑或是兼职教师,有着学历不高、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少的情况,对想要聘请的一些具有专业背景和较高技术的老师时常因待遇低、与残疾学生交流困难、不适应等问题而离岗[1]。学校只能聘用校外的行业师傅授课,由此便带来职教教师队伍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成效。

3.3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相应的教材。

职业教育课程是实施职业教育活动的载体,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结构。目前,普通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开设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会计电算化、电钢琴、机械制图等传统课程,还开设电焊、汽车维修与保养等热门课程[3]。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单一,种类少,没有对现在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解,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对残疾学生的集体意识、交往能力、思想道德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较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所开设课程缺乏独特性,未考虑残疾学生的特点,没有从他们的优势出发设置课程,与普通职业教育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

对该校科任老师的访谈了解到,他们所承担的职业教育课程都没有对应的教材,都是自己上网搜索教程,根据教程详细的图解学习的,老师自觉专业能力有限,只能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没有教材,就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造成老师在教授学生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无法创新,缺乏教学热情。

3.4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充足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物质保障。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比,缺乏专项经费来源,经费主要是从特殊教育经费中调配,有关政府和部门不够重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对其使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可以获得一些非政府组织或企事业单位等的经费资助,或通过项目建设获得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但这些经费来源并不稳定和充足。由于经费缺乏,在专业设施的配备、师资引进等方面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办学需求。

3.5学生就业不稳定。

校长在谈到学生就业问题时,说道:“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差,没有会手语的同伴或者老师在一起,很快就会有孤独感,从而导致不适应工作岗位而失业。”

残疾人的就业途径单一,一般去工厂流水线工作,或者是服务行业工作[8],随着残疾人职业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不少高中毕业以后的残疾人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介绍的实习岗位,学生不愿意接受,嫌累嫌苦,且对工资待遇不满足,而且残疾人由于自身特点,难以融入正常人的社交圈,工作的同事不能保证都会手语,也没有手语老师协助,久而久之导致毕业生出现难以适应工作岗位、一就业就失业、工作不稳定的现状。

4.经验启示及改进对策

4.1借助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力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出,“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由普通职业教育机构和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组成,以普通职业教育机构为主体”、“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人入学,普通职业培训机构应当积极招收残疾人入学”。在访谈中,校长提到“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要依托普校职业教育资源来发展,充分利用政策、法规,让职业高中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互惠互利”。特殊教育学校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职业教育,确实难以实现,学校规模小,教师专业能力不够,缺少长远精准的规划[9]。结合本地优势,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如该校与职高合作办学,建立职特通融式聋生职业技术教育机制,不仅可以借助职业高中的师资力量、实训基地、专业的教学设备等,还可以争取到政府和残联的支持,职高和特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合作学习,让聋生和健全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发展[10]。

4.2多方面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特校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欠缺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外聘行业师傅来教在职教师,这种方式操作起来时间短,资金投入少,见效快。

其次,通过在职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11],学校送在职教师去成都学习蜀绣、去苏州学习苏绣、去城区拜师学习烙铁画等,都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培训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

再次,依托普通职业高中的师资力量,请高技术人才进校开讲座,进行培训,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实践指导,由专业的老师上课,特校的老师负责手语翻译的双师型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4.3合理设置专业,开发校本课程。

专业的设置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地方特色,寻求独特性。学校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设置相应的专业,不仅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兴趣,而且迎合了市场的要求;专业的设置要与学生的障碍类型相适应,聋生缺乏交流,符合他们的岗位就要语言交流少的,同时专业的设置也可从残疾学生的优势出发,聋生有耐心、细心,在手工方面,他们往往比较出色。

另外,適应残疾学生职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很少,需要学校整合师资力量,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根据残疾学生的生理特点,精选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比如手工教材、面点教材、油纸伞教材等,为学生职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4.4多样化办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必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功能,采取多种联合办学的形式,如通过校校合作弥补特校办学条件缺乏的不足,提高残疾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业师傅来校教学,学校派选优秀教师担任助教,解决课程手语沟通等问题,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残疾学生,企业为学校残疾学生实习提供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又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12];通过工学结合,将学生手工作品义卖的资金作为奖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5加强残疾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及转衔服务工作。

残疾人就业容易出现工作稳定性差、满意度低、幸福感缺失等问题,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着残疾人就业的重任,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增加社会活动的参与度、做好学生就业转衔服务、开展家长就业指导培训工作等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解决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的健全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保证残疾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何强.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J].百花园地,2009(4):94.

[2]王妮娜.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5).

[3]刘俊卿.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问题及未来选择[J].中国特殊教育,2011(3):4-6.

[4]赵文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外语教学,2009(10):53-54.

[5]刘智平.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改革[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1):8-11.

[6]罗笑.职业学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7]何云霞.残疾人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种基于个案的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8]王姣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存问题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2013(9):108.

[9]睦乐萍.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J].现代特殊教育,2001(11):7-9.

[10]郭永妍.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5(5):28-29.

[11]刘文文.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研究——以桂林市××培智学校职训班为个案[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4).

[12]刘珍.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6).

作者:杨鹃 吴航

上一篇:音乐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