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心得

2022-12-04

第一篇:各项法律法规学习心得

法律援助各项制度1

一、咨询接待制度

(一)咨询接待工作原则

1、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原则。做到态度热情,平易近人,凡法律服务范围内的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2、坚持解纷息诉的原则。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多做说服、教育、调解工作,力争使问题及时妥善地得到解决。

3、坚持抑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原则。决不为权势和金钱所左右。

(二)咨询接待工作按一听、二看、三问、四析、五答的步骤进行,不允许走过场。

(三)建立咨询来访登记本。对上门来访咨询者,一律进行登记,并定期进行抽查。

(四)接待工作坚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法解答。

(五)对来访咨询者,不得推诿。如咨询事项确不属于援助工作的业务范围,应告之来访者到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六)涉及重大疑难问题,坚持请示汇报,集体研究,然后定期答复。

二、案件申请、审批制度

(一) 接待

1、登记基本情况和简要案情;

2、听取案情介绍和陈述;

3、查阅案件事实材料;

4、区分情况进行法律解答或进行法律援助申请前指导。

(二)告知

1、法律援助概念、援助对象和范围;

2、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及不适用法律援助的情形;

3、提供法律援助的服务方式:咨询、代书、诉讼、非诉讼等;

4、发放法律援助申请表。

(三)申请

1、申请人在听取咨询解答后,根据自身情况,可提出法律援助申请;

2、据实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申请人对申请表所列项目必须如实填写,并提供相应证据;

3、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a 身份证、户口证明或暂住证;

b 低保证或由申请人所在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残疾证,下岗证,失业证等;

c 案件证据材料;

d 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4、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同时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四) 初审

1、工作人员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填报《法律援助呈报表》,审核申请人个人情况、经济情况和案件情况,提出初审意见;

2、将《申请表》和相关材料报中心负责人审批。

(五)审批

1、对申请人的援助申请,中心业务组在十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

2、

请被批准的,向申请人签发“批准法律援助通知书”,并安排承办律师

事物所或援助人员;申请未被批准的,向申请人签发“不批准法律援助通知书”,并说明相应理由;

3、接到“不批准法律援助通知书”,对通知书上所述理由不服的,可申请复议一次。

(六)登记

1、请人凭 “批准法律援助通知书”,与中心办理委托手续,签订法律援助协议。内勤进行援助案件登记,办理手续交指派律师承办;

2、受援人不遵守法律规定以及不按法律援助协议的规定予以必要合作,经中心主任批准,承办人员可以拒绝或终止法律援助;

3、

受援人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中心有权撤销其受援资格,并责令其支付已获得服务的全部费用。

三、案件指派制度

1、法律援助中心要认真履行实施和管理两职能,确保本辖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

2、法律援助中心要积极承办或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并组织社会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完成法律援助义务。

3、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按分级管理原则确定,即援助中心按行政区域范围对本辖区法律服务机构进行援助案件指派。

4、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程序:援助中心接到法院指派函及起诉书(一审判决书)副本,开具援助中心(复)函、指派通知书,确定律师事务所并协调律师事物所尽快指派承办律师。律师事务所根据案件需要开具会见被告人证明,承办律师依据上述有关手续会见被告,查阅案卷和出庭辩护。

5、民事、行政等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程序:申请人申请被批准后,援助中心开具批准法律援助通知书、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通知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并协调律师事物所尽快指派承办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援助律师或法律工作者依据上述手续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6、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完毕,援助人员应及时将案卷交援助中心归档,并根据规定领取补贴。

四、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1、建立准入制度。首先参与法律援助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二是独立法人。其次,该组织具有符合提供相应法律服务资质的人员、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固定的场所,即具备向社会贫弱者提供无偿法律服务的条件。第三,章程中有明确该组织法律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条款,以向社会明示组织服务宗旨。根据目前国家对非营利社会组织管理的规定,和社会法律援助组织发展现实状况,为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准入方式可采用批准设立制度。

2、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目前,参与法律援助的社会组织有几种类型:以工青妇残为主体的社会团体、高等法学院校、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几种组织的特点并不相同,政府对其法律援助活动的管理也应有所区别。同时,在上述各类组织中,一部分需要政府以各种方式予以人力物力资助,另一部分则无需政府资助;一部分参与法律援助的社会组织,将其向社会或特定对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作为社会组织内设部门,成为该组织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参与法律援助的社会组织将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机构设立为独立的法人。这种种差别在管理方式上应体现出差异,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呈多元化,适应社会多元需求。

3、权利义务对等制。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供给不足所产生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政府也是受益人,作为回报,政府在管理中应给予一些鼓励政策,为社会法律援助组织的生存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

五、服务承诺制度

1、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公民依照条例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2、热忱接待来电、来访的当事人。

3、对法律援助对象材料提交齐全的援助申请,应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法律援助的书面决定。

4、对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辩护案件和决定给予法律援助的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在三个工作日内指派到承办案件的律师事物所。

5、 对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 对当事人的隐私保密。

7、 不得收取受援人的钱物和牟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8、对违反以上服务承诺的工作人员和援助律师即时批评指正,情节严重的依《法律援助条例》追究法律责任。

六、经费管理制度

(一)中心一切开支均需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理。

(二)中心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杜绝铺张浪费,将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经费的使用需严格按照审批权限进行。日常开支由经办人填报申报单,中心负责人审核后由局计财科审签,后报分管副局长核准。大额开支需报局长批准。

(四)经费的开支需严格履行手续。补贴办案经费应严格审查承办律师送来的案卷材料,达到要求后由其本人签收领款。经办人应认真核实领款人的身份。杜绝冒领、错领现象的发生。日常办公用品的购臵按局机关有关规定办理。

七、案件质量管理办法

1、各法律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律师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员提供符合专业标准的法律援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承办案件的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根据承办案件的需要,尽职尽责地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对重大、复杂、疑难和敏感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案件汇报制度,组织集体讨论,确定承办方案,确保办案的质量和效果。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对本机构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纠正。

2、各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制定法律援助案件承办制度,确保对直接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能够及时接纳和报审确认,保证每个律师、法律工作者每年办理1起以上的法律援助案件。

3、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应当自接到法律援助案件指派通知书后的3个工作日内,安排好承办律师,并开展工作。

4、其他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在接到法律援助案件指派通知书后的3个工作日内,与受援人或法定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并开展工作。

5、律师在承办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中心报告,由法律援助中心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法律援助活动。

6、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法律服务机构应当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下列材料:

(1) 法律援助案件指派通知书和法律服务机构批办单;

(2)委托代理协议及其他委托手续; (3)起诉书、上诉书、申诉书或者行政复议(申诉)申请书、国家赔偿申请书等法律文书副本;

(4)接待、会见委托人、当事人的谈话笔录,其他有关证据材料;

(5)答辩书、辩护词或者代理词等法律文书;

(6)判决(裁定)书、仲裁裁决书、公证书、调解协议或者行政处理(复议)决定等法律文书副本;

(7)办案质量跟踪卡和结案报告;

(8)其他与承办案件有关的材料。

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法律援助中心应要求其及时补正。

7、法律援助中心应当自收到结案材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查,并负责归档保管。

8、法律援助中心采取发放质量跟踪卡、典型案件听庭、回访当事人、结案卷宗材料审查评估、承办案件质量点评等制度对法律援助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并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与办案补贴挂钩,督促法律援助人员尽职尽责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了确保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对法律援助工作中的重大疑难案件,与市律协协商,交由相应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指导案件办理活动。

9、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法律援助人员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使受援人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支付办案补贴。

八、办案补贴支付办法

(一)支付给法律援助人员的办案补贴,包括旅差费、交通费、文印费、通讯费、调查取证费等或采取个案包干补贴;

(二)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其他直接费用;

(三)受援人败诉后确因经济困难无力交纳的鉴定费和仲裁费。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援助案件,按照以下标准包干支付办案补贴:

(一)刑事案件每件3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500元。

(二)属群体上访、跨重大疑难案件,或者因案情复杂、路途遥远或其他客观原因,致使差旅费支出特别多的,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经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可适当增加补贴。

九、监督制度

一、法律援助机构负责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包括办案过程中的监督和结案后的监督。

二、法律援助案件的监督内容包括:

1、执行法律援助办案程序的情况;

2、办理案件的情况;

3、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服务人员遵守法律规范,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情况。

三、法律援助机构可采取有利于了解掌握援助案件全面真实情况的各种合法监督方式。

办案过程中的监督方式可以为:

1、要求承办人员及时汇报办案的进展情况对特殊案件进行跟踪;

2、向受援人了解情况;

3、法律援助机构派员旁听庭审;

4、其它必要并合法的方式。

案件办结后的监督方式可以为:

1、审查案卷;

2、发放征求意见信函、电话了解或召集座谈会,听取受援人和公、检、法等部门的意见。

四、法律援助机构应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监督台帐,将监督情况及时、如实、全面地予以记录。

五、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向有关人员指出,提出纠正意见。

六、法律援助机构应依法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十、业务培训制度

一、应加强对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二、为提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中心应积极与局机关有关科室,协调联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业务培训。

三、中心每年应开展至少一次的法律援助业务培训活动。

四、培训可采取请上级领导、专家授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

五、业务培训工作力戒走形式,应做到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实效明显。

一、人员机构管理制度

一、市法援中心应及时、准确地掌握法援中心编制、人员、经费、硬件建设情况。

二、法援中心应及时将本中心编制、人员、经费、硬件建设情况上报市法援中心,遇有变动,应及时补正。

三、法援中心应积极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支持,解决办案经费,改善工作环境。

四、法援中心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档案管理制度

一、法律援助档案材料应一案一档。

二、中心应及时审查承办律师送来的援助案卷材料。

三、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保管的案卷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承办律师事务所。典型案件的案卷材料,中心应集中保管。

四、中心保管的档案应当用国家规范的档案盒装载,整齐规范地臵放于档案柜中。

五、内勤应按规定对档案进行防潮防虫等处理。

六、内勤应按档案法以及其有关规定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及时对档案进行清理,处臵。

第二篇:法律法规学习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市局机关开展了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教育活动。陆续学习了《专卖法》、《合同法》、《刑法》、《劳动合同法》、《会计法》、《行政诉讼法》以及省局李局长讲话、上级通报、省公司招投标管理办法等法律知识和行业制度、上级文件精神,通过不断认真的学习、仔细的领会,我在法律法规的掌握上、在上级制度的理解上均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和认识,对我今后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现将我本人的学习体会作以大家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法律法规、行业制度的学习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

我自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审计科做一名审计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同时涉及面广,但无论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工程审计,还是日常的审计监督活动,都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为依据而开展。例如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也必须引用具体法规制度条款予以定性。再如建设工程项目审计,不仅要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计价规则,而且要从项目的立项批复、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结算全过程监督中所涉及的法规制度都要掌握和运用。可以说,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是审计人员判断的唯一标尺,是开展审计工作的执行依据,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本功。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活动也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审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和新挑战也会层出不穷,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在熟练掌握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法律法规知识储备,做到行业制度了然于胸和融会贯通,并与工作实践、经验教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保证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创新发展。

二、对法律法规、行业制度的遵守贯穿于工作的每一环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依法行政”工作要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烟草行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去规范,因此我们每一个烟草人都要牢固树立法律观念,做任何工作或处理任何事物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法律要求,有没有按法规规定程序办理,要将法制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自觉做到依法、守法。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和扎实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做到知行统一,用学到的法律知识、行业制度和党的方针路线指导我们的工作和行动,将遵守法律制度贯穿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整顿工作作风,期间,不少“老虎”“苍蝇”纷纷落入法网,这完全是因为他们不知法不懂法吗?不是,是他们从内心并未真正树立起法律观念,对法律存在侥幸心里,被私利和贪念冲昏了头脑,而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上个月发生的“上蔡事件”,中央及行业三令五申禁止工作日午间饮酒,且2012年醉驾已入刑,也正值行业上下严查作风纪律期间,如此顶风违纪,是他们不知法不了解工作纪律吗?不是,是他们始终未严格树立起法律观念、纪律观念,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给自己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必然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法律观念,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心怀敬畏,令行禁止,做一个知法懂法,且又依法守法的人,这不但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三、进一步对法律法规、行业制度融会贯通,提升业务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此次学习,我强烈的感到自己对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的严重不足,对一些法律条款的认识不深入,理解不透彻。平时大多关注于审计专业知识和行业制度,对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未能认真系统的学习,工作中时有现用现学的情况。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学习的紧迫感随之而来。下一步,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行业规章制度,着重加强对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条款的理解和掌握,并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在审计工作中,正确引用法规条文,避免审计定性和评价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不恰当等情况,促进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文书的规范化,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保证审计质量,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详实有力的依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二)

学习法律法规,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中村初中窦志宁

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最近,我再次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通过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教育法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知道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知道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合乎教师行为规范的,哪些是违法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且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在教育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什么?我们不光要培养出知识能力优秀的人才,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还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心去关爱他们,发现学生的优点,发展学生的长处,使他们能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过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

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所需的多层次人才,让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仅为了那几个优秀生。应该把教育办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不是淘汰人才的地方!

其次,“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最后,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我们所面对的这群孩子,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的对待每一名学生„„

第四篇:法律法规学习心得感想

为进一步加强城管队伍的建设,在全大队以及中队开展了纪律作风教育学习的教育活动,每次中队学习都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每次学习及其心得如下:

一、 加深记忆,深入学习。以前对于法律法规的学习总是得过

且过,没有养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习惯,通过这次的学习,

不仅在思想上纠正了这种错误,还让我更加的觉得这次学

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扎实工作,加强执法。学习法律法规为了什么?就是为了

我们在日常的执法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努力工作,加强执法

力度,所以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才能让我们在自身的岗

位上扎实工作,把执法力度挺高一个层次。

三、 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接触的都是弱势群体,他

们很多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甚至对城管工作有抵触情绪,

所以才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升自身的执法

素质,在管理相对人中宣传我们的法律法规知识,深入他

们的心中,为我们的工作铺垫道路。

这就是我这次中队学习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可能我不能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冲着这个目标努力。

黄海坤

第五篇: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教师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孜孜不倦;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神圣的、高尚的,人们用了太多的赞美的词汇来形容它。人们给予教师信任之时,也说明着身处这个行业中的我们所要肩负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这些教育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我收益颇丰,亦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又一次的洗涤,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这群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目标,端正了方向。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学习好文化知识,还要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其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做到“身正为范”。学生们就像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用适当的方法和爱心去培育、呵护和灌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些法律法规来鞭策自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经久不息,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关于此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总结观点如下:

一、 尽业乐教,爱岗敬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仅仅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教育家。南宋哲学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尽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体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尽职尽责,努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为人师表,身正为先。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应当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多方面以身作则。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我们也坚决不可以做;要求学生必须做的,我们就应当率先完成。既然我们要求学生不迟到,那我们就该在预备铃响前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真知。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只有教师具备人格的力量,才能令学生敬佩。教师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表现,会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三、刻苦钻研,终生学习。

技高者为师焉。想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那么先要有具备渊博学识、精深学业、鲜明教育教学风格的良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相关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认真地学习《劳动合同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感到受益匪浅,增加了对这部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感觉一部好的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也是一场革命,它是国家进步的支撑点,也是社会前行的铺路石。首先,关于《劳动合同法》

在中国的劳动关系中,不签劳务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者随意离岗,劳资双方冲突不断加剧,劳动争议数量近十几年间上升20倍以上,群体行争议、上访、信访案件每年多达六千万至八千万以上,贫富差距大,社会安定程度呈下降趋势,农民工的权益受剥夺、受侵犯。而《劳动合同法》恰恰是在总结了我国的立法经验,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根据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开门立法,所以,它是一部切合实际的好法。《劳动合同法》的主要亮点: 一是强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强资本,弱劳工是最最典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保护的正是劳动者、弱者的权益,但也绝对不是但方面的保护和过度保护,而是通过恰当、适度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在劳动关系双方面都保护的同时,倾斜保护劳动者。 二是扩大了劳动合同的适用范围。将民办非企业纳入,对事业单位做了灵活处理,规范了劳动合同的形式,强化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定立中的责任,对事实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处理。在劳动合同期限上遏制了劳动合同的短期化,进而解决了因劳动合同不稳定,造成劳动者心态不稳、素质低、质量低、用人单位不愿培训等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关系,对于推动企业以及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心得体会。

然后,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 道德是由一系列法律和细节技术保证的。如果一个国家更依赖法律和专业机构来保护普通人,好心人才会越来越多。事实上轻易指责一个社会的道德滑坡过于武断,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在我们的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因为救助他人而牺牲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尤其当时的心态,他们都会说这没什么,换了谁都会这样做,这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我们的法律规则中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褒奖条例,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员也有着详细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越来越多地延续下去。篇三: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学习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去年年底,xx市局对全市系统干部职工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考试,目的是通过考试以考促学,强化系统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使我们每位干部职工都能谙熟业务法律法规,更好的服务监管,履行职责。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工商监管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两费”停征后,新形势、新变革对我们的监管工作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些时候发生的“海南砒霜门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严格程序到位、规避执法风险。”将是我们现阶段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再也不能隔靴挠痒,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此次考试,我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觉得收获更大的是我对学习方法的探索,以前,我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而现在却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现在我就自己平时积累的一些学习经验和大家做些探讨,谈谈我的几点心得。

一、按照原文学。学习任何一部新的法律法规,首先要了解这部法律法规的大体构架,也就是要搞清楚法律法规规范的是什么?立法的目的,宗旨是什么?大体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又是讲的什么内容等等?这都需要我们通过通读全文来了解,对照每一条文进行原原本本、逐句逐段地学习,了解法条基本内涵。所以,学习任何一部新的法律法规,我们首先是要做的就是粗读一遍法律原文,通过对法律章节的学习,了解这部法律法规的规范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加强自己对法律条文的印象。在粗读法律原文的同时,做笔记是一个自我归纳的很好的办法,既可以帮助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

二、对照分析学。针对那些修正修订的法律法规,我们对原来的老法大体上已经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的重点就不用再重复放在对法律构架、章节、内容等方面的学习研究上,而是可以参照新旧条款或者新的司法释解等对照学习,按照章节一一比较新、旧法律的不同之处,看发生了那些变化,了解新法的修订背景,通过分析比较修改的法律条文,琢磨修正或修改的原因和立法目的,以便加强印象,做到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掌握新法。

三、结合实际学。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光看法律条文或者光看原文,很难记住有关的内容,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法律条文干干巴巴,而理论知识又很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在学习法律原文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工作办案中去反复记忆,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办案中,积极参与,人人都做有心人,力争做到人人会办案,人人爱办案,努力把平时学习积累的法律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做到活学活用,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向身边的老同志、办案能手虚心请教,交流学习心得,对案件的适用法律和适用条款,在认真研读法律条文基础上,做到逐字逐句推敲,反复思考,反复记忆,使经常用到的条款熟记于胸。

四、分步计划学。由于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肩负着各自的工作任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工学业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我们首先就要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将所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每天按时安排学习一部分,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促使我们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为了使学习能够卓有成效,我们还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因为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防止遗忘,复习时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关键在于多次反复,直到牢记为止,我每天在睡前花10到20分钟,将前一天和前几天的学习内容回忆一遍,在每个周末花20到40分钟,将本周和上一周的学习内容回忆一遍,如果有遗忘的地方,就对照书本重新浏览一遍,这样学过的内容就在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公务员面试基础和技巧下一篇:广西低碳经济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