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心得体会

2022-07-11

人一生都处于成长中,面对不同阶段的自己,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会有一些心得体会。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写下我们的心得体会,对我们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该怎么写出促进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清华大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清华大学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院执行实施处副处长 马庆可

4月26日,按照中院党组的安排,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清华大学—温州市法院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被公认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是中国大陆高考竞争最激烈的大学,每年只有中国各省市高考成绩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清华录取。因此,来到清华大学习,是何等荣耀!

但我同时也有一种惆怅。这个地方,年少时就应该来读几年。人家说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同学高某,当年不也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录取了吗!我当时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既没有他那样的勤奋拼命,也没有他那种与女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经历。考上清华,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几代人努力奋斗才能完成的。我希望,将来我的后代会出现在清华园。

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我暗暗下了决心,租辆自行车,在短短的五天培训期间,骑遍清华的每一个角落。

参观了清华校史馆,有两件事让我长了见识。一是清华

1 园竟然与美国庚子赔款有关。光绪三十二年(1906),美国退还大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经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配中国、控制中国。美国谋求的不是地理上的殖民地,而是精神上的殖民地。二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朱自清先生,宁肯挨饿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国防教育、宏观经济、博弈理论、法官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能力拓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知识渊博、理论精深,讲解精彩,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其中“京城四少”的魏杰教授,口才最为出众,声音是有磁性的,将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讲得如此通俗易懂,我不禁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张卫平先生,虽然只讲解民事诉讼中的一个点: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但我们已为他高深的水平折服。年轻的刘昂教授,气质无比的好,曾代表北京高校教师参加93阅兵式,讲授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时,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如果有人说她不是才女加美女,那是在说假话并极有可能引起公愤。北京大学出身的李钊老师讲的法院系统团队建设,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国防大学孟宪生教授讲授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令我大开眼界,由于内容敏感保密,我不得不关掉了录音设备,这是我最为遗憾的。范德胜教授的博弈思维与竞

2 争策略,教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纷繁的社会处于不败之地。他们的授课真的很精彩,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从事审判执行工作的中青年法官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的知识拓展机会。

临别前的那天晚上,我走过水木清华,来到荷塘,朗诵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朱自清1927年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我轻轻地朗诵,远处不时传来垂钓者附合的声音,就象男声二重唱,动听极了。

牢记忠诚,不忘人文

中院行政一庭审判长 苏子文

人间四月天,柳絮纷飞时。我们有幸来到清华大学研修,领略百年学府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一进校园,那些皇家建筑的尊贵气度,西洋建筑的诗情画意,苏式建筑的雄伟庄重,现代建筑的简洁典雅,纷纷扑面而来。湖畔之杨柳,郁郁葱葱,细枝拂过水面,涟漪微微荡漾,一直荡进人心里。

倍加珍惜的自是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专家学者极具启发的讲课,自感收获颇丰。回来已月余,现回想,刘昂教授“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课程中讲到的“忠诚之德和人文情怀”依然深有感悟,略谈心得一二。

忠诚于党是法律人的政治前提,忠诚于国家是法律人的

3 法定义务。刘教授讲到“只问法律,不问政治,是瞎子;只问政治,不问法律,是傻子。”追寻中国法律自古至今的演进历程,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到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法律变革总是与政治运动相交织进行,法律对政治具有依赖性。政治的焦点是国家权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来保障。只有政治稳定,法律才能在国家的支持和民众的尊重下发挥应然效力。可以说,法治离不开政治。

行政审判中,面对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如何调适和平衡两者关系,是行政法官必须面对的问题。私权渴望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公权需要司法支持其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社会则希望通过司法来建立规则。在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平衡中,行政法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要过硬,缺一不可。工作中,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发挥作为官民矛盾“化解器”、“减压阀”的作用,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增进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密切干群关系。刚柔相济,注重纠纷化解和预防,审判职能适当前伸后延。就行政审判中发现的行政执法普遍问题与行政机关进行及时沟通,对行政执法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对现阶段突出的“官民”纠纷焦点进行探讨,研究解决方案,指导规范行政行为。

法律人应当具有人文情怀,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有便民利民的服务意识,有理性、平和、文明的态度。作为一名行政法官,对此深有体会。行政诉讼中被告为行政机关,且行政审判制度较为生涩难懂,使得原告容易臵疑法官的中立

4 性,因此行政法官在诉讼过程中体现人文情怀显得尤为重要。诉讼过程中公平对待双方当事人,通过对原告的诉讼指导体现中立,针对原告诉讼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加强对原告诉讼权利的保护,使其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关怀和温暖。庭审中,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专注认真的倾听原告陈述,尽量不要打断其发言。庭审结束,不宜马上离庭,与原告适当沟通,倾听其意见。

最后,用校园日晷镌刻的文字作以自勉——行胜于言。

我对魏杰教授《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体会

中院执行实施处审判长 姜 涛

昨天下午,著名的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给我们讲课,内容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参与听课的人除了本单位70名学员外,还有其他三个单位以及清华大学的部分学生,大讲堂座位1000人开外,全部坐满,还有的站在后面听课。魏教授的课讲得很生动,大家用心聆听,没有人交头接耳,大讲堂气氛很好,魏教授不愧为经济学大家。

魏教授讲课的内容主要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新常态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的讲形势不好,不容乐观,原因是经济结构出了问题,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整。然后他从供给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二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当下中国经济应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第二部分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其中进行改革的三个具体任务:

5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什么叫去产能?什么叫去库存?什么叫去杠杆?为什么要这样做?魏教授通过出国考察,到中国的相关企业调研,结合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贸易磨擦,关税壁垒等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结论:传统制造业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要大力扶植发展,让它们登上历史舞台,继续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改革的另二个任务降成本,补短板,魏教授没有展开讲。

作为一名法官,魏教授的讲课给我的启发有如下二点:一是中国经济当下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在进行改革,由经济改革带来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必将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改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难免会出差错,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法官断案,法官执行,应从国家的经济建设全局出发,应有大局观念,紧紧依靠当地的党委、人大、政府,在他们的支持下从事司法工作,尽管法官的帝国皇帝是法律,但中国的政治架构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法官断案,民事执行不能任性,事关当地重大经济、民生、社会问题,法官在判决、强制执行前,一定要听听当地党委的意见,审慎判决、执行。这就给中国的法官出了一个大难题,不仅要司法,还要懂得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我认为中国的法官比西方的法官更累,更难当。二是当下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法官的收入与前几年相比,实际下降(只听说司法改革,法官加工资,但至今口袋没进

6 账,相反公安系统去年不声不响地加了工资,羡慕妒忌恨哦!),所以我们一定要捂紧钱袋子,温州房价与北上广深相比,不高也不低,我们不要轻易买房子哦,否则成了房奴,一辈子还贷,生活很辛苦。

以上是我的一点体会,敬请老师和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清华大学学习体会

中院民二庭助理审判员 叶 恒

今年5月,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清华校园,参加“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能成为清华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我深感荣幸。短短几天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想和精神得到了升华 跨进清华的校门,耳濡目染了清华园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这里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积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养人才、造福社会的治学思想。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盘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他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使我逐渐构筑起了一个新的知识框架,特别是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前沿法学理论的讲述以及对团队协

7 作游戏等的学习,使自己茅塞顿开,对以前一知半解的东西找到了答案,使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增强了不断学习的自觉性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面前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确实有天地辽阔、耳目一新的感觉。体会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思想的进步,认识到知识的更新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几年的法院工作埋头办案,似乎忘记了更新储备的知识,有时候会有思路枯竭的感觉。到清华大学学习的一周,学习了孟宪生教授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的课程,对于当前国内外的军事政治形势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以做游戏的方式听取李钊老师教授《法院系统团队建设》一课,在紧张刺激之余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团队协作以及规则秩序的重要性。张卫平教授所讲授的《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解读――一证据制度》则是与我们的审判业务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张卫平教授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对证据制度的解读对我们日后办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次培训班安排的课程内容丰富,不限于法律培训,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

三、收获了友谊,增长了见识

本次培训来自全市各个法院的法官作为一个集体共同经历为期1周的培训,在此期间,共同生活,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到北大未名湖与博雅塔旁感觉深 8 厚的学术氛围,到地道的北京菜馆品尝了北京烤鸭、驴打滚等北京名菜。

一周的时间非常短暂,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全国最高学府充电。

清华行思录

中院行政一庭助理审判员 郑宇

京城的四月,柳絮作雪,悠然飘摇,另有一番风情。虽无流连品咏之暇,却是放飞才思之日。清华之行虽短,行识受想弥深,故特记之。

一、何谓法治

诸位老师不约而同讲到法治精神,然何谓法治精神?通常而言,法治(rule of law)与人治相对,其本义似乎昭彰。然而,法律规则如何实现对现世的规制?法律从字面走向实践不尽依赖于人吗?只不过在现代社会,此处之“人”,是经过专业法律训练的人而已,如法官。那么法治是指经过法律专业训练之人的统治吗?似乎如此,那这岂非人治?至少从形式上看,只不过是法治化的人治而已。但此说不免墮入极端,法在人面前,亦非虚无。如法律日臻完善,其反诸执法者的作用力愈强。比如,法律保障的程序,往往无需求诸人的裁量。然而,法律无论如何发展,总有不逮之处,人的解释与裁量似乎不可或缺。然则如何限制这种解释与裁量之恣意?即使法律共同体形成一套公认的法律解释方法,亦

9 不足以完全限制此种裁量性。在限制人的裁量性同时,吾辈亦当认可人之裁量的合理性。在法治社会,“人治”依然不可能远离,我们要保障的是此处之“人”,系经过一定合理程序挑选(比如员额法官),而“人”执法的过程、结果及理由应当及时公开,以受监督。

二、何谓法官的团队精神

清华之行设有“团队建设”的专门课程,然法院系统的团队是否有特殊之处?法院系统的团队有大小不同层面,团队成员亦应通过配合、分工,实现团队之目标。但是法院系统有几种特殊的团队,较之一般团队的配合、分工模式,有其特殊之处,比如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及审判委员会。这些团队的特殊之处在于,与一般的团队以效率为目标不同,他们以公平、正义为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作为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及审判委员会成员的法官,其最为重要的团队精神不是“配合”,而是某种程度的不配合——“独立”。唯有坚持对案件的真实看法,才能保障司法不受干预。合议庭案件办理虽有分工,但是案件经办人之外的其他成员亦要全面审阅案件,独立发表见解,不能曲学阿世,枉法求全。

三、何谓国际视野

诸多课程中,“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最为让人震撼,亦让我思考何谓国际视野之问题。孟宪生教授讲评多有振聋发聩之语。耳熟能详之国际事件,经孟教授一番解读,我获得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在资讯发达的社会,我们通常有条件获得相关的重要资讯,但是我们缺乏对相关重要资讯的

10 解读能力。因此,掌握更多的资讯并不代表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而对资讯的判断力、解析力才是拥有国际视野的前提条件。要提升对资讯的判断力,则应构建成熟的方法论。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最为关键的是,不预设立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全面分析。

水波澹澹,木叶夭夭。清我心澜,华我迷裳。——水木清华之聚,终究有散。世事人情之学,毕竟无止。愿今后,能携清华之情,自强以不息,厚德以载物。

清华法治之行硕果累累

中院民六庭助理审判员 吴润崇

春末夏初的帝都,没有其最富盛名的雾霾,迎面扑打而来的是漫天柳絮,再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帝都,尽是蓝天白云,这是一个适宜进京学习的时节。

作为国内最富盛名的学府——清华大学,具有历史沉淀感的教学楼上爬满了藤蔓,斑驳树影下的学子来来往往,有些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有些脚踏自行车行程匆匆,这是一个适宜法治素养培养的地方。

从校史馆里感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校风“行胜于言”的传承,体会“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传统与“人文日新”的清华精神,虽与鄙人秉承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无论是意境还是内涵,均更显立体丰满,有幸成为清华学子的一员,必然进一步弘扬。

11 孟宪生教授所授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令人震撼的。鄙人虽然以往对国际战略、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等也初有耳闻,但经孟老师其深度理论结合事实情况的点拨,如醍醐灌顶,使得对中印、中日、中美、中朝、台湾等问题上均有全新的认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爱国路上前进的步伐迈的必须坚定。

李钊老师的《法院系统团队建设》则最印象深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认识到个人的不足和团队的价值,并现场学习团队凝聚力的养成。捕鱼游戏中个体利益和团队合作所爆发的火花则引起每个人的思考。游戏中的个体渔船和协会团队在利益冲突面前无能为力,状况不断恶化,最终个体所取得的几乎是最少的利益,对照现实渔业的发展,区别就在于少了精英群体的英明领导。因此,在审判工作中亦要保障经济发展和注重社会效果,坚定党的领导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魏杰教授的《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则最受益匪浅。从供给侧改革的深度解读到“去产能、去库存”的诠释,从僵尸企业的状况和清理概述到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体制改革等的发展趋势介绍。虽然课程内容非常宏观,但却一点都不抽象,细节展开具体又接地气,更好的理解了审判工作所要服务的经济发展方向。

张卫平教授所授的《民诉法司法解释解读——证据制度》则最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民商事审判线上的法官,事实的认定是每个案件最基础的判断,而事实的认定又在于对证

12 据的采信,故证据制度的理解水平直接左右审判质量。张卫平教授对司法解释条文的释义,促进学员们对证据制度的理解更有深刻透彻,有利于今后审判工作的高效开展。

当然,还有其他几位教授、老师的授课亦非常精彩。虽然作为清华人的时光短暂,但课程紧凑,内容充实,收益颇丰,对于这样的研修,真想再来一次。

春天的瞬间

鹿城法院民一庭庭长 李 元

2016年4月,春意正浓时节,有幸参加了市中院组织的“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更为有幸的是在清华大学渡过了这段短暂而美好的学习时光。4月的京城,漫天扬絮,春光正好,而清华园的优雅恬静,让我们很快从纷繁杂乱中静下心来,在短短的五天里,学习、感悟、提升。

此次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非常丰富,领域涉猎广泛、内容切合实际。国防大学孟宪生教授的《当前国家形势与国家安全》高屋建瓴,从半岛局势到南海局势、从中日关系到中美关系,全景式展示了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趋势特征和战略方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华不自乱,必自强”。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刘昂教授的《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分析入微,从法律人的忠诚、信仰、廉洁、人文情怀等方面,深刻剖析了法律人与党和国家、与职业、与利益、与自己及他人的关系,更加明确了法律人慎独

13 慎行的内涵,“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的《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立意高远,从大数据出发,在国家经济层面介绍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和必要性,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从支柱型产业转向一般产业的现实性,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智能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等的发展壮大的必要性、迫切性,这一堂课内容尤为丰富,不仅了解了产业结构变革的情况,还有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改革的新方向,让我们了解了经济改革的最前沿知识,受益匪浅。而范德胜教授的《博弈思维与竞争策略》幽默深刻,从博弈论的起源、基本模型和实践运用角度,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尤其是对于法院审判而言,双方利益冲突激烈,法院居中裁断同时也是衡平利益,诸如“囚徒困境”等博弈模型具有十分实际的现实意义。最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卫平教授的《民诉法司法解释解读—证据制度》更是与我们的审判工作息息相关,张教授介绍了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背景、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举证责任的理解、证明责任的分配等证据制度的难点,尤其是在授课中以案说法,通过案例生动阐述了证据制度的灵活运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百年清华,美丽校园。清华校史馆的参观让我们了解了百年清华的诞生与成长,而重回告别已久的校园生活,既是锻炼也是一种修炼。课余,徜徉水木清华、古月堂、近春园,

14 让心灵得到平静与升华;骑着自行车,和年轻的学子们一起,漫行清华园的每一个角落,看绿树成荫、日出日落,用大把的难得时间看书、思索,这样的时光应当珍惜。

清华的春天只是瞬间,而这瞬间难忘且永存。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龙湾法院 黄慧慧

告别温州淅淅沥沥的春雨时节,我们温州法院一行70来号人踏上北京,开启五天的高级研修班学习之旅。一下飞机,感受着北京气候的干燥与温热,柳絮扑面而来,软软绵绵。虽有些雾霾,但并不妨碍阳光的降临,终于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阳光的拂煦,心情为之爽朗。集合之后,清华校车已在机场等候,带领我们直奔目的地,中国最高大上的学府---清华。

一、day 1 第一天的行程是参观校园,重点是校史馆的部分。从最初的清华建校,经过中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现代化的发展,清华的百年历史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最精华部分莫过于将清华名人包括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的照片,按照屏风式一列列铺陈开去,梁思成、钱钟书、茅以升、朱镕基乃至习大大,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人物。让我们一边感叹清华的人才辈出,一边感受着作为一名清华人的无尽的荣耀。

二、day 2-4 第二天在简单的开班仪式之后,我们开启三天的学习模式,正式做为一名学生坐在课堂里接受老师授课。不管是国际形势分析、团队建设、国内经济形势还是素质教育、博弈理论与证据制度,授课老师都是从宏观大局方面处着眼开讲,起点高,眼界远,让我们这批学员茅塞顿开,获益不少。作为一名一线办案的审判人员,尤其是女法官,平时除法律知识外,对于国内外的形势也仅限从新闻联播或者是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来源繁杂,有些观点更是模糊不清,人云亦云,自己也深感困惑,无法正确进行甄别。然而在清华的学习,学校精心为我们安排老师就大局形势,特别针对周边东南亚与我国的关系及国内的经济形势进行细致的梳理与权威的分析,深入浅出,举重若轻,让我们对国家整个大局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与理解,这必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底,更好地实现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法官的素质教养这堂课,让我们印象颇为深刻。道德底线、价值观与信仰构成人类自下而上精神层次的金字塔,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与能力,究其根本是不能丢失了道德底线。课堂上老师引用了药家鑫的案例颇为引人深思。诚然药家鑫作为一名大学生,拿奖学金,钢琴专业,在当下流行晒娃的年代,相信是很多父母要求自家孩子学习的榜样。但在面对被自己撞伤的路人,一个旁人眼里优秀的大学生怎么就会那么亦然绝然回头直接把人捅死。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杀人偿命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会反其道而为之,他难道就没

16 有是非对错的价值理念?面对一个个表面学习成绩优秀,才艺突出的孩子,却同时又自私自利,动不动就拳脚相向甚至残忍杀害他人生命,这样的教育成果是我们需要的吗?我们有否重视过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我们是否在平常生活中很直白地告诉孩子们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再联系到我们法律界,作为人中龙凤的佼佼者,我们无疑是社会的精英部分,但在伸手要钱,以权谋私的那一刻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为什么他们可以一次次突破底线,臵法律于不顾?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法律人信守的价值观,它与高薪无关,与地位无关,与权力无关,它仅仅是法律至上的一种信仰,是法律人包括普通民众从小受教育时应当根深蒂固的一种执念。当执法者丧失了道德底线,引爆一个个雷区,那么整个法律制度也将束之高阁,法治建设终将成为空谈。

三、day 5 结束了三天的学习,最后一天安排的是中关村的参观。中关村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是年轻人创业的首选之地。科技创造财富,在中关村只要你有梦想,你有技术,就可以大展拳脚,实现理想。立于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之上,顿时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十岁,大有一展抱负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冲动。所以拥有梦想的年轻人们,不妨开启一次北漂模式,来次自主创业,或许成功并不遥远。

五天的学习生活转眼即逝,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清华学子

17 们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还有授课老师给予我们工作生活的指导与点拨。今后大家必将带着这份人生历炼,迎着阳光,坚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法律人的人文情怀

瓯海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黄智敏

短短的在清华大学参加《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研修班》学习时间一晃而过,但终身学习理念,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特别是刘昂老师关于《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课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一点小心得。

一、 关于法律人的人文情怀的内涵

刘昂老师指出,法律人的人文情怀是指法律人与法律实施相对人或参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法律人要尊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捍卫人的权利。法律人的人文情怀关注的是法律人与其他人的关系。个人认为法律不应是僵硬的、不应是冷冰冰的,法律是需要体现人的温情的。理性与温情应该交织在一起。黑格尔曾经说过,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法外柔情指的就是法律人的人文情怀。

裁判文书应注重人文情怀。公正应该是可以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让普通大众能感知、能理解、能信服。裁判文书作为法律实现公正的重要载体,其不应该只是难懂的“法言

18 法语”,在中国现阶段,它应该平民化的、亲民化的。一份能让普通大众看得懂、能信服的判决书,其中的人文情怀必不可少。诚然法律是理性的,但是情与理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判决书、一份让普通大众信服的判决书,便是很好的判决书。判决书应体现出情理与法理的结合。

讲究人文情怀是与提倡办案的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在办案中,讲究人文情怀,就更能让当事人理解法院法官的工作,特别是当法理与情理存在冲突的时候,讲究人文情怀就能取得办案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二、树立善行的理念

在法律人的人文情怀要求中有一条是,法律人要有理性、平和、文明的态度。我们在法律实务中,就要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对弱者可以应有行善的信念。法律要保护弱者,为弱者服务。而某些时候,弱者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与求助。法院在法律的运行过程中,建立绿色通道、实行司法求助等。

在树立善行的理念中,特别强调坚持在信访接待中的运用。涉诉信访在法院工作中,确实是一难点,对如何做好信访人的工作,也难以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些人甚至认为信访人都是一些思想偏执的人,与一般理性人有区别,认为对待信访人可以以特别的措施对待。但笔者认为,虽然某些信访人确实有思想偏激的想法,但坚持不懈、常年进京访的某些人在现实在确实存在一定程序的悲惨之处,作为法院及其他人员,大家都要以一种善心对待信访人,理解信访人,若

19 能实际为信访人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就会更有利于信访工作,得到信访人的理解,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三、树立服务的理念

在法律人的人文情怀要求中有一条是要有便民利民的服务意思。在工作中,常常谈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法院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法院各部门要服务于审判,原来的理论依据在此。个人作为立案部门工作人员,就要努力作好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讲究的就是便民利民,是人文情怀的体现。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也集中反映了法院“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思想。在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导诉咨询、诉前调解、诉调解对接、诉前保全、立案审查、立案调解、诉讼费缓交、自助交费、案件速裁等一站式服务;在诉讼服务大厅设臵沙发、电脑、电话、储物柜、书写桌、书报杂志、电子触摸屏等人性化设施;采用柜台式开放的办公方式,与当事人面对面,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体现、践行的均是人文情怀。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瓯海法院刑庭副庭长 陈正产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柳絮纷飞。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的“清华大学—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培训。清华大学是我国著

20 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更加珍惜。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身难得的知识财富,受益非浅,体会颇多。

清华园位于北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或生活区,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

清华大学与众不同。在这里,没有枯燥、呆板的教学,更多地感受到清华的人文氛围、深厚的道德底蕴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报国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使我深入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专家学者的上课,或谆谆教导,或启发引导,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脚步、知识的乐趣;古色古香的建筑、单纯的校园生活、学生们的笑声,又使我寻找到青春和活力。

这次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既有法学专业知识课,也有政治、经济、人际交往各方面的课程,可见学校和组织方安排之精心。授课老师,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国防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他们个个学贯中西、

21 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论精深,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孟宪生教授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使我对国家现在的周边形势有了更深的认识;魏杰教授的《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使我这个经济学的“门外汉”对国家现在及今后的经济走向有了概念;刘昂教授能将《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这么枯燥的课程讲得如此生动,让我惊讶万分;李钊老师的《法院系统团队建设》和范德胜老师的《博弈思维与竞争策略》使我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张卫平教授的《民诉法司法解释解读-证据制度》一课,虽然时间短暂,但张教授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让我终身难忘。

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一日就读于清华,终身受教于清华。百年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承莘莘学子,我将铭记此次学习经历,秉持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正身清心、孜孜不辍,努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清华大学法制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瓯海法院刑庭审判员 陈温丹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参加清华大学——法制素养与依法

22 治国高级研修班课程,在清华大学这样的一个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幽雅的校园内,经过为期一周的学习,在真切感受到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同时,就法治理念和依法治国理念上,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通过一系列课程,让自己受益匪浅。

这次的学习是严格执行课程安排时间表,让我重新回到了“学生”、“校园”的感觉,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相对单纯的学习环境,让人更容易深入思考。由于院领导的重视,我觉得我们这次学习抓得非常紧,学习的氛围非常好,所有学员都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集体观的大局观念。俗话说“迟学不如早学”,虽然我们经历过法学大学的多年理论教学,也通过了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但在实践办案过程中,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层面不够广不够深,社会经验更是缺乏。审判工作是一门理论完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既庞大又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要学懂、学会、并全面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法学不是简单数学,它不是一加以等于二,法官不能用简单对号入座式的办法来办案。如机械办案或片面要求独立办案等西方的一些做法,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之前的校园内的学习,仅是些基本的、主要的法学理论知识,而若需要吸收最新的审判观念,则需要在就职中继续教育。这次的课程设臵,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十分积极,以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具体课程体会如下:

一、当年国际形势与国际安全

23 在本次课程之前,绝大多数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都是一心扑在审判业务上,每天被案卷填满,考虑的东西基本上都围绕着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法的作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形式,由此,经过这节课的深入学习,尤其是当我们普通基层公务人员了解了我国和周边国家以及整个国际形势的关系之后,更容易从大局的观念上来理解法律法规的设臵目的,或者说一些新的法律适用出台的意义,我们作为审判一线人员,更加要把握好“法律前面人人平等”的原则,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好“最后一道防线”的准备,该严厉打击就要严厉打击,需要“教育为主”的,宽严相济更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也要争取给予相应的法律量刑。

二、法院系统团队建设

坚持司法为民,实现公正司法,关键在队伍。总书记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勤政廉洁的政法发队伍。加强团队建设,要从思想抓起,坚定理想信念,也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司法权是对案件认定事实和使用法律的判断权和裁决权,这就要求司法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而且要有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通过法院团队建设的课程,让我们领略到团体的重要性,个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即使个人通过手段可以发展的更加迅速,但若不作一定

24 的牺牲,在社会未能如愿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发展是得不到实现的。

三、法律人的人伦品德和公平正义

道德信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是对于某些道德价值,如“你不得杀人”,则具有普适性。那些深深植根于(特定文化)民众心中的强大态度,处于道德信念的深沉,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难以改变性。它就是一个社会中的“道德命令”,属于“至高无上的道德价值”。法律人的人伦品德固然重要,这就要求法律人在评价一件事件时,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规则和要求,首先,这种评价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再依据这样的公平正义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个问题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中尤为突出。法律人士一方面呼吁社会普遍群众摒弃“重结果、轻程序”的观念,希望依照“正当程序”对待司法审判。但普遍民众要求的结果的公平也不能说不符合人之常理。

四、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我们审判一线人员一直在运用法律,使用法律作为工具,那么法与经济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做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里,但经济基础发生局部变化时,也会引起法律的相应变化。因此,法要正确反映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要

25 求。通过了解时下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方式,站在整个国际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才能更好的运用法律进行审判。

五、博弈思维和竞争策略

在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均存在着博弈思维,尤其是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由于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且尊重各自的意思表示,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并无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均可以成立双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靠你存我亡得来,而是靠双方能够共赢,博弈思维就是在双方均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价值的同时作出行动。在民事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是在不断的博弈之中,经过本次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博弈双方的目标的行为,在今后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引导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法律关系达成一个较好的调解结果,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六、民诉法司法解释解读(证据制度)

这个是纯法律教育,新的民诉法司法解释已经出台,这堂课程的老师是清华大学教授张卫平,他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著有民诉法相关学术文章等一百余篇。其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哦,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 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

总而言之,这次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的全体学员积极响应,认真学习各节课程,并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

26 实际,深入体会司法理念和工实践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不断深化认识,每节课程结束,都会用“先学习、后讨论”的方式由各个小组成员派代表跟所有学员分享本次课程学习之后的感受。通过讨论和分享,把本次的学习成效落实到工作的质量和高效上,落实到个人思想进步和素质提高上,落实到为我院审判工作的服务上,努力促进个人思想学习的新进步、新发展和新提高。

培训心得

瑞安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余海瑞

2016年4月26日至4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温州中院组织的2016年温州市优秀法官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上课地点在北京清华大学,能有幸赴清华大学校园重温学生生活,接受熏陶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现将学习期间的体会和感悟按课程编排的顺序予以记录。

2016年4月26日下午,我们参加的清华大学校史馆。在参观中不仅了解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变迁,而且更从中深刻感受到中国近百年的兴衰成败,与其说是参观,不如说是一堂生动形象,让人记忆深刻的爱国教育课。

4月27日上午孟宪生教授所讲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让我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明白了中国目前所处的局势,也更坚定了对祖国必定崛起的信心。

27 下午李钊老师所讲的法院系统团队建设课程,是我听过最轻松,但也最让人投入的课程,主要特色是让同学们分组参与团队活动,特别是最后的捕鱼比赛,能更让人明白组织决策、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团队之间合作、共赢的必要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共同性。个人建议,这种类似课程应在系统内部大力推广,让广大干警都能参与进来,这比某些流于形式的课程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好。

4月28日上午是刘昂副教授讲授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刘教授语言细腻,让人听了如沐春风,但就内容而言,毕竟类似的主题教育等等之前就有涉及,感觉收获不大。下午的课程是魏杰教授所讲的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魏教授讲课非常精彩,但由于我平时就喜欢关注中国经济,喜欢财经类的节目,所以感觉收获不大。

4月29日范德胜老师所讲的博弈思维与竞争策略倒是让人耳目一新,博弈论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提炼成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人工智能、生物学、军事及政治科学等,我觉得也能用于审判工作,可惜讲课时间太短,听了点皮毛,甚为遗憾。下午的课程本来就让人期待,因为是由张卫平教授来讲民诉法司法解释解读-证据制度,但由于张卫平教授在外地上课,下午赶过来时已经三点,讲个引言等一些内容又花了一个小时,正式进入正题讲证明责任,单单举例了一个民间借贷案件来讲借款还款的证明责任就到下课时间了。张教授的讲课水平诚然是不错的,但感觉他对讲课内容的时间分配上完全没把握好,导致我所学不

28 多,感觉这节课收获最小。

清华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大学时代的校园生活,更让我们圆了从孩提时代开始要上清华大学的梦想。其实,学习不论天赋,地点,形式,不管你在一流学府,还是三流大学,或者家里蹲,只要你能挤出时间天天学,时时学,都能取得进步。我觉得这次中院组织的培训其实意义就在于此,要我们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懂得自己的不足,树立时时学习的意识。

清华培训心得

乐清法院民一庭审判员 林明

工作后,一直希望能有个机会放空自己,重回校园。而今,在温州法官协议的组织下,终于重温了校园生活,而且是年少时梦想的清华,人生也算少了个遗憾。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收获颇多。

一、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在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刁庆军书记提到了终生学习的理念,即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作为一线办案的法官,每到有新的法律、司法解释颁布,都会去学,每碰到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都会去查找资料,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这仅是工作技能的学习,我们还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多读一些法律以外的书,开扩眼界,提升自身修养。

29

二、增强忧患意识

国防大学的孟宪生教授介绍了我国周边的国际形势,魏杰教授分析了我国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在极其关键的时期,内忧经济,外患贼寇,共产党的执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作为国家的法官,作为共产党员,更应在办理案件时、平时生活中,增强忧患意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坚持法律信仰

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刘昂副教授主讲的《法律人的人伦品德和公平正义》,点出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信仰缺失、规则缺乏的问题。这确实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信仰法律,遵守规则,以点带面,慢慢影响周边的人。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永嘉法院 吴若

在杨柳堆烟、春光明媚的四月,永嘉法院的3名干警有幸经组织选派参加了温州市法官协会举办的清华-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培训班。此次研修班邀请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数名高校的教授前来授课,课程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触发思考。

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北京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的各位教授为我们开班授课,通过 “当前国

30 际形势与国家安全”课程对我们国家 “东紧、南急、西进、北稳” 的安全环境特点以及所面临 “美国的强权干涉和遏制战略、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潜在危险、东海和南海地区的冲突隐患”等挑战有了较深的理解,通过“法院系统团队建设”课程对部门成员之间的合作心理及技巧有了较深的学习,通过“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课程对审判人员肩负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有了较深的领悟,通过“证据制度”对民事审判实务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此外,清华大学优美的校园环境、勤奋的学习氛围更加坚定了我们终身学习的决定。

最后,我们感谢温州中院党组的大力支持,感谢温州市法官协会的充分酝酿、精心筹备,希望这样的培训今后能够多举办,让更多的法院干警得到名校学习的机会。

磨刀清华园

平阳法院执行监督科副科长 钟文善

2016年4月26日一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清华园,参加温州中院组织的“清华—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坐在梦寐以求的清华园的课堂上,而且还聆听到多位清华大学教授的课,让“法”在我的心中茁壮成长。

依稀记得徐建新院长在开班典礼上的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温州地区中级、基层法院审

31 判执行一线的业务骨干,虽然你们手头案件很多,但还是要组织大家进行一次培训,让大家学得更多,回去更好的工作。” 学习一周归来,心中感慨万千,收获颇丰。简单来说,这次培训可以用四个词来总结概括:

一、责任

刘昂老师的“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这堂课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法官的责任,感受到了一个法官主持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而孟宪生老师的“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这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身为中国法官的责任,国际形势白云苍狗,变化莫测,中国法官更要坚定立场,筑梦中华。

在我们温州中院的一楼大厅,树立着西方的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像:蒙眼女性,白袍,左手提一天平,右手举一剑。双眼蒙布,象征约束个人倾向,不被外界干扰,不带有任何歧视和偏袒;白袍,象征圣洁清白、刚正不阿;左手提一天平,象征公平裁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右手举一剑,象征维护正义的力量与权力,和决不姑息的决心。法官需要承担的主持社会公平正义责任,每当我们说到西方正义女神的形象时候,我们都内心澎湃,但是在当今中国,还有许多同行干着让人不耻的事儿,为什么还有同行去亵渎法律的尊严和法官职业的威信呢?法治的未来不仅仅是靠我们去憧憬,更要靠我们一个个法律人去夯实基础、搭建框架、筑梦法治。法治梦、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法官,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构建。

二、团队

32 记得第二堂课就是李钊老师的“法院系统团队建设”,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老师和学生,只有一个引导者和一个个团队,课程结构设计巧妙,“捕鱼”的游戏将整堂课推上高潮,令人印象深刻。在“捕鱼”游戏中,我深深得感受到了什么是领导(船长),什么是命令,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协作,什么是团队。在整个游戏中,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组织与团队目标的平衡。游戏组织者看到的更多的是组织目标,团队或船长看到的更多的是团队目标,而水手们看到的则更多的是个体目标或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要实现组织目标,团队的管理必须要让每一个水手能深刻感受到他们的个体目标在实现组织目标中的价值,这样才能达到个体目标、团队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共赢。

三、素养

刘昂老师的“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这节课围绕关于法律人职业道德、司法的价值体系等问题展开。要知道在西方,如果一个人是法官,就根本不用考虑这个人的道德,法官和道德高尚的人之间是可以划上等号的,而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恐怕不能,所以我们具备更多的或许不是我们单纯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而是一个高出于常人所应该具有的素养,比如说宽容、仁厚、正直等,这些也是其他技能的基石。

四、智慧

“法律博弈论”和张卫平老师的“证据制度”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法官的智慧。法官需要有智慧,需要法律

33 智慧,需要政治智慧,还需要民间智慧。案件都是发生了以后才起诉到法院的,法官需要的就是用证据还原客观的真实事实,客观的真实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差距就需要我们运用生活的经验法则去推理,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智慧,排除合理怀疑,还原事实真相。

漫步清华园,看着园内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大树、行色匆匆的学子们,无不诉说着这里历史的厚重、思想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水木清华,育人百载”,在清华园这座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神圣学府我们有幸听课学习,仿佛梁启超先生一百年前“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谆谆教诲就在耳边。

一周“磨刀”,一世“砍柴”。

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泰顺法院民二庭助理审判员 兰 燕

2016年4月26日至4月30日,我有幸参与了温州法院系统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高级研修班”培训班,在参加工作以来的几次培训中,此次培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虽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却极大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同事间的交流,也令我触碰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受益匪浅。现有几点心得,分享如下:

一、百年名校,凝聚厚重历史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以往对清华的印象仅停留

34 在几个标志上,比如一流学府、清华园、水木清华,但此次亲身感受几天清华校园的学习和生活,有不同的感触:初进校园,觉得与其他高校并无不同,美丽的环境、骑自行车赶去课堂的各色学生、散落于不同方位的食堂,还有朝气蓬勃的运动场,一切都令人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再逛校园,惊讶于清华建筑的多样风格与历史渊源,校园齐集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罗马希腊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西洋古典建筑等众多风格的教学楼与办公楼,而每一栋建筑都似乎凝固着百年名校的历史。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而改名,抒发爱国之志;气象台的八角塔见证着清华天体物理研究的速度发展;科学馆是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是清华理科辉煌的发源地;二校门象征着清华人的勤奋求实,他们都静静伫立在校园里,无不展现着清华悠深厚重的人文底蕴。校史馆之游,更是令我震憾,无数先进的研究成果,召示着清华的学术地位,而名人墙上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无不令人钦佩,邓稼先、郭永怀、闻一多、朱自清、梁实秋、李政道……正是这些清华先贤们前赴后继,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熠熠生辉,推动着世界进步和国家富强,我想,他们才是清华真正盛载的光辉吧。

二、名师授课,闪耀智慧火花

清华大学培训班的师资库里,有数不尽的大师与好师,此次培训让一直处于遥远基层的我近距离接触到这些名师,见识到了许多大家风采。魏杰教授高屋建瓴、观点独特,刘昂教授条缕清晰、逻辑严谨,范德胜教授妙语连珠、出口成

35 章,李钊老师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张卫平教授风趣幽默、真实朴素。每一位老师都有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风格,阅古博今,展学者风范,只能感叹一句:受教于斯,幸甚至哉!

三、课程新颖,拓宽眼界思维

与以往的几次培训不同,此次培训课程新颖,许多科目与专业无关,甚至从无涉猎,却正合我心意。私以为,专业知识可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升,机会很多,周围亦有许多同专业人才可以求教,而非专业的知识却甚少有机会接触,遑论向大师学习。在“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课程上,我们了解了中日关系问题、南海争端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法院系统团队建设”课程上,我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拓展游戏,真实参与并亲身感悟;“博弈思维与竞争策略”课程上,我们初步认识了博弈论,了解了囚徒困境,并惊奇地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博弈;“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程上,我们对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局势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法律人的人伦品德与公平正义”及“证据制度”课程上,我们重温了法律信仰和法律理想。

四、万人食堂,汇聚四方美食

这虽不是本次培训的核心,但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对我这样的食客来说,美食具有着永恒的诱惑,况且清华食堂也久负盛名,有“吃在清华”之说,故也构成本次重要心得之一。此次培训我们集中在清华大学的观畴园餐厅用餐,网上搜索才知,这座食堂号称“万人食堂”,规模巨大,建筑面

36 积13520平方米,楼上楼下可以容纳万人同时进餐。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大的规模,观畴园中各方美食汇聚,鲜甜酸辣、煎炸蒸煮,说是饕餮盛宴,也不为过。下课铃声一起,欢呼雀跃地疾奔向食堂,想必是大多数人校园时光中最美好的记忆,此次培训能重温这样的美好,亦将成为对清华难得的回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清华的发展、迁移与振兴,均与祖国的命运同步相连,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与中华民族的坚忍奋斗相互辉映,所以就用清华老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结束这篇心得吧: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37

第二篇: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省侨联――王天德

按照省委党校和清华大学共同确定的培训方案,我们来自省直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125名同志,从6月9日启程,在清华大学参加领导力提升研修班培训学习。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感谢机关工委党校给予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知识财富,真是受益非浅,体会颇多。

一、了解清华。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并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组建国立**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紫荆公寓。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二、生活清华。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研修班的57位同学每天结伴骑车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践行行胜于言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人才、治国栋梁。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攻绩。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加快发展,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

三、所学所思。本次在工程物理学术报告厅和水电水利学术报告厅所举办的10场专题讲座,主题设计新颖高端,信息容量丰富多维,体现出把握理论前沿观点,聚焦理论学术热点,包容不同声音论点,收集甄别国内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的多维度阐释解读,可以说荟萃百家争鸣,独树精华国粹。汪玉凯教授以他生动的语言、比较研究的方法,紧紧围绕习近平治国使命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主题主线,对如何提高和完善执政理念、理论、制度进行了深度解读,剖析深入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意义和战略发展意义;刘书林、侯景新等教授以激情飞扬的讲解风格,用诗言志、歌咏言,风趣幽默的漫画寓意,小故事大道理等不同形式,通过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道、儒、法、易等国学思想精髓,对领导干部素质与修养、领导者执政智慧与谋略、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专题作了全新解读,并结合新的世情、党情、国情,新的工作生活实践,启迪人们深刻认识创新思维与科学决策生动内涵,警示领导者要用心智履职尽责,勇于肩负和担当历史使命;李虹教授作的国学智慧与情绪管理专题报告,从不同侧面生动地讲述了阳光心态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快乐、健康的重大影响。关贵海教授以独特视角、纵论古今中外,讲述了一带一路的愿景规划和中国特色战略布局,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意识,坚持奉行邻里守望,合作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刘玲玲教授用丰富的知识、大量的信息和实例生动地讲述了国内外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必须立足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构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新模式。要形成中国制造国际标准,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实力,必须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发挥制度机制潜力,最大限度的营造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生动局面,带动和促进发展理念的创新、科技引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马骏教授全面分析了国际局势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警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和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守望相助的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安全大国战略,营造不战而胜的国际发展环境,确保国家核心利益最大化。大家普遍感到,每一堂课都展示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的生动场景,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对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和实践领导力是一个很大的拓展。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班课程,增强了学习紧迫感。参加学习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教育管理已经很多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管理理念,学校还是能不断发展,随着年龄逐渐偏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是那么迫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高要求,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行。但此次参加清华学习班,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实在太少,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在当今这个时代,仅凭现有的理论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了。特别是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内容与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上课时我总是认真听讲、生怕漏听了哪个环节而影响了学习,能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自觉遵守学习班制度,课后还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在学习期间我曾想,学习永无止境,人不学习,如同朽木啊!今后一定要加强学习,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书籍,充实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提升工作能力;

通过5天的所见所闻,拓展了眼界和思维。站在西安看生源,觉得教育教学还可以,自己也算是事业有成,干劲少了,拼劲没了,但是真真融入到清华的培训中,通过和外面的教育家交谈、聊天才知道自己不过是沧海一栗,我们的学校管理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简单的教材重复。走出清华,回到学校,我将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将所学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用到学校的规划发展实际中,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人民教育者。

通过学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人生就一个小括号,人生的两端就是括号的二个弧线段,人生的经历就是括号当中的内容,也就在这填充括号的人生历程中,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自己,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也不能把自己看的与别人没关系。当前,我县教育事业正推向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前段,在县委政府和教育局领导正确指引下,学校有一个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勤沟通、多交流,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接触政府支持学校教育优先发展条件,发展壮大学校办学规模,走自己的路让社会认同,不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遇事,不要硬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可以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带头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心态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出路,争取在人生的括号中填充更多的内容。

这次学习对我本人触动颇深,感叹知名学府老师的学识之渊博和治学严谨的同时,自己各方面的差距及缺陷更加明显,此次学习机会之宝贵难以言表,我将以此为起点,用激动→心动→行动,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争取帮助校长使学校有一个大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原州四中 司小林

九月的一个午后,很安静,日子在静静的流淌,思绪飘向在清华一周的学习,总感觉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已经结束,感悟颇多:

一、育人须得好环境

“孟母三迁”是流传千古的教育佳话。“三迁”的目的就是选择优良的育人环境。而清华,多少年来,那波澜不惊的荷花池、荷塘和万泉河已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映射着清华精神。池塘、河水本身是个不说话的,由于地点的不同上升到一种精神,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时候超过了人的说教。我们知道育人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美化校园环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路平坦,水长清,窗明亮,地无尘。置身此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行为自然规范,举止必然高雅。优化人文环境,建橱窗、树报栏、办壁报、贴警言,开广播,立规范,勤活动,读诗篇。置身此环境,耳闻目睹文明气象,谁肯做愚昧粗鲁之人?环境育人,是教育不可偏废的重要方面,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投入,但愿我的学校景色迷人,团结和谐。

二、活一天就到学一天

清华园的美丽神韵熏陶我,而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专家,他们一个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我再一次感悟了知识的力量,时代发展之快,我们不学,就得落伍。一个个博学多才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看到他们不仅具有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而且让我们从语言到行动上都羡慕他、模仿他,他们都是不断的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勇于进取、可持续获得知识的人。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他们是一个永不满足的知识富有者。有一节课讲的是沟通与表达的艺术,老师叫杜敏,原来我只注重自己专业知识,对沟通、表达认为没什么,谁都会,没什么可学,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与学生的沟通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多大,我知道了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认知对象的技巧,沟通说服的技巧,说实在的,我以前在别人说话时,动不动就打断对方,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通过杜敏老师事例的讲解,使我明白要学会倾听,特别是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是要节制发表看法,我会铭记这句话的,因为它是我很多缺点中一个缺点的最好诠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有的人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卓著,做出了显赫的业绩。但我要说,不论谁,活一天就得学一天。因为天天学,才使我们感觉我们还活着。

一周的学习,感受着那美丽的清华园中一棵棵苍翠欲滴的大树沧桑,走进了教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愿我也能拾级而上。

第四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

2015年10月16日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

学习心得

2015年10月8日——16日,我有幸在清华大学参加了学院局组织的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的培训学习。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在这所百年名校参加培训学习,我倍感荣幸。同时也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节课都集思想之大成,耀智慧之精华。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获得了一身难得的知识财富,真是受益非浅,体会颇多。

这次培训吃、住、学习都在清华园。每天迎着黎明前的第一缕薯光,吸收新鲜的空气在清华园里跑跑步。用完早餐后就静心地听课。我紧紧抓住培训这个机会给自己洗洗脑,充充电,增长知识财富。给我们讲课的有清华、教育部、国家行政学院等的资深教授、学者。分别给我们讲授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现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国学智慧与领导韬略》、《城市交通政策、理论与发展方向》、《战略思维与决策艺术》等7堂课。教授们个个满腹经纶,学识渊博。每位教授谈吐风趣幽默、警句名言、历史典故让学员们掌声笑声接连而致。在听课中同学们对老师心怀一份敬仰,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虔诚;同学们感受老师诚挚的智慧和知识的传递,凝聚的思想于此起彼伏声中豁然收成,如行云流水,徜徉沉浸。

7位专家教授从经济理论到政治文明,从社会管理到执行能力,从当前形势剖析到前景展望,深邃的理论、前沿的研究、管理的创新在大师们或凝重或幽默或儒雅的讲解中,有如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滋润我的心田、陶冶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开阔我的视野、开启我的心智,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中碰撞,实实在在的让我领略了授课大师的风采,给我们传递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提升了我对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清华大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我会自觉地把学习坚持下去,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已经根植于我的灵魂深处,行胜于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当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我当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最后,我要用清华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自己,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篇: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蓝庆毅

2011年10月9日-15日赴清华大学“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北海”专题培训。经过此次培训,学到了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处理危机和突发事件的经验,收获良多。现将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学习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有助于用正确的角度看问题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社会现象,从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与教训。但由于没有适当的理论指导,无法总结归纳,因此经验和教训对工作的指导作用有限。通过此次学习,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如:

(一) 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理论

费里德曼和默里安尼的 个人财务生命周期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个 人收入支出的三个阶段,如何结合这三个阶段把社会风险化解,杨教授提出了终生风险管理和服务,使公民在受到因生、老、病、残、失业、无居处、灾难而造成的风险时,能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度过难关。

(二) 社会阶层理论

在处理社会管理工作中,重点是解决相关方的利益冲突。但阶级 矛盾的分析方法与现代社会现状不太相应,如何划分利益各方,需要有一个新的理论支撑。社会阶层理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核心理论,从社会人的财富、权力、声望来把人划分为若干阶层,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社会矛盾冲突利益各方的共性和个性,其冲突的根源,为解决矛盾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 危机管理和社会冲突,重在预防

在学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社会冲突管理》过程中,系统地学习了危机和冲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方法、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深刻地体会到重在预防的重要性。危机需要快速处理,但自然的灾害随时发生,事前做好预案和演练是关键,平时多流汗、灾难少流血。社会冲突需要及早介入,因为社会冲突往往起源于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利益诉求,越早发现其利益诉求和异常行为,对解决冲突越为有利,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还是重在预防,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三、 处理工作,待人接物,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基本礼仪

公务员时刻面对着机关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并在工作中受到公共服务对象的负面心理影响,而且还有绩效管理、问责管理等制度而造成的压力,这些都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公务员心理失常甚至自杀已经屡见不鲜。如何在处理同事关系和待人接物的时候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关系到公务员身心健康和工作业绩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学习孙健升老师的课程,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只有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积极的行动,才能创造辉煌业绩和美好人生。通过学习李老师的礼仪课程,学习了一些日程公务的礼仪,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行为举止,对日常工作很有帮助。

5天的课程很短,但收获非常的丰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到一流大学去学习,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处理工作的能力。

上一篇:勤工俭学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河行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