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真菌教案范文

2022-06-08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第二节真菌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第二节真菌教案范文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 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 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 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

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 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

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发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学生:我们去参观过王致和腐乳厂,他们把一块块的豆腐坯子放在专门的接种室里,呆几天后,豆腐坯子上就长满了霉菌,这种霉菌是专门培养的毛霉,很干净的。然后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酱汁里入味,酱汁也是多种细菌和霉菌发酵成的,酱汁的红色也是一种专门的红曲霉形成的。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

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第二篇: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章 节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题目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1) 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发酵实验、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新授课型、小组讨论与探究

五、教学媒体选择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2. 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倾听问题,齐声否定。

回答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可以酿酒、制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过渡句:正如刚才同学所说,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板书)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l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l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l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马上联想到课前做的发酵实验,有些同学举起了发酵实验装置向老师暗示。

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小组讨论、回答

l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l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

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l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过渡句:我国南方有着悠久的自制甜酒的历史,甜酒的制作依据的就是发酵的原理。

(二)制作甜酒(板书)

课前,第二小组已经为我们精心制作了味美醇香的甜酒,下面请他们组给我们介绍一下。

1.让一个同学品尝,提出问题:

甜酒真的是甜的吗?为什么?

2. 总结,我们制作甜酒用的是酒曲,酒曲的主要成分是真菌中的一种曲霉,它能将淀粉分解成糖,所以味道是甜的。

教育:其他同学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尽你的一份孝心,给家人制作出美味的甜酒。不过要记得提醒家人,饮酒过量对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中学生不应该喝酒。

品尝,思索,回答

甜酒真的是甜的,推测可能是酒曲将糯米分解成了糖,所以是甜的。

异口同声的回答:有害,不应该。

过渡句:甜酒固然好喝,再加上泡菜不是更好呢?

(三)制作泡菜(板书)

第三小组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泡菜,大家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1.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泡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吗?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而且经常在凹陷处加水呢?

3. 评价、鼓励。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泡菜酸溜溜的。

制泡菜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过渡句:第四小组也是利用乳酸菌制作了一份食品。

(四)制作酸奶(板书)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前展示。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根据甜酒、泡菜和酸奶的制做,请同学总结,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是为了消毒,以免其他的细菌和真菌使酸奶腐败。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过渡句:我们平时吃的食品中有机物含量丰富,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大量细菌和真菌在其中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板书)

要想使食物不腐败,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方法呢?第五小组同学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出了多种保存食物的方法,请欢迎他们介绍一下。

1、提出问题:这些方法最终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2、建议:加防腐剂的目的是将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但是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对人类健康有害,因此,我们尽量少食含防腐剂的东西,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看包装说明,尽可能选择安全食品。

3.请同学讨论p73的观察与思考

4.用课件出示食品(名称及对应图片)和保存方法

有些方法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有些方法将细菌和真菌杀死。

听讲,并将老师的话铭记在心,使其在生活中具有指导作用。

小组讨论各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将各种食品和对应的保存方法用线连起来。

情感升华

请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感受。

谈感受,主要体现出合作、探究的快感,同时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产生热爱生物学科的热情。

课下作业

用课件出示作业

从甜酒、泡菜和酸奶中选取其中一种,做给家人吃,算是我们对家人的回报。

3、板书设计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 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 演示发酵实验

2. 制作米酒

3. 制作泡菜

4. 制作酸奶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对本节课由始至终都充满着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表达交流的能力等;培养了相互协作的精神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了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的激情。 不足之处:学生最后谈论对本节课的体会时,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同学很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未能如愿以偿。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不是中考课目,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第三篇:第八章 第二节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案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西北地区的典型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材介绍了新疆的地形、地貌、位置、范围、特色农业的发展、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等知识。教学时可以结合地图和课件,让学生利用已有学习地理的方法和知识,联系相关地理事物进行理解,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而本节课所学习的地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学生容易产生探究兴趣。本节所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资料来源多,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大,利于培养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且能够说出新疆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气候特点 2. 了解且能够说出新疆的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3. 理解且能够分析出新疆特色农业形成的原因,能够说出新疆的特色农产品

4. 知道新疆是我国的能源基地,能够说出新疆的主要矿产资源

1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5. 能够列举出新疆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区

6. 理解且能够分析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新疆地形图说明新疆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例说明新疆的气候特点

2. 运用新疆的绿洲、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归纳新疆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3. 展示新疆特色农产品图片,了解新疆特色农业的主要作物;结合新疆区位条件,说明新疆特色农业形成的原因 4. 结合新疆矿产分布图说明新疆的主要矿产及其分布区 5. 通过资料展示和小组讨论,分析出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了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通过对新疆特色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介绍,有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新疆的自然地理状况;

2. 难点:新疆特色农业形成原因;新疆发展的区位优势;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综合使用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等手段。

2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2、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题

㈠播放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区域,它在中华文明的每一段盛世传奇中,都是上演奇迹的地方,它在女娲造人的创世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它因张赛的辛苦经营而名动中原,它是古代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四大文明体系独一无二的交汇之地。目前,在中国发展的大好背景之下,我们党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西部,转向到这个地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这个神秘地方是哪?为什么我们党会将目光投向这里?

师:(视频结束)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是哪里啊? 学:新疆

师:没错,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一起来领略西域风情。

二、新授

3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完成第一项任务:了解新疆自然地理状况 ㈠新疆的地理位置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自主概括总结。)那么,问题来了。 结合图课本P76-77,自学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新疆位于我国的_______,是我国面积_______的省区,是一个以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等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

2. 完成P77虚框内的问题。

明确: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㈡新疆的地形特征

1.出示新疆地区地形图,结合课本P77页问题,让学生自主概括,然后教师总结。

师:我们记忆新疆地形特征的时候可以借助“疆”字的外形构造,形象化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征。(PPT展示) 明确: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2.练习巩固:从新疆地形图上分别指认“三山”和“两盆”,说出它们的名称。 ㈢新疆的气候特征

1.出示乌鲁木齐的降水和气温年变化图,引导学生自主概括。 明确: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冬冷夏热。

2.出示全国干湿地区图,分析新疆干旱气候的成因

4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借助地图,结合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总结。 明确:⑴远离海洋;⑵高山环抱;⑶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㈣课堂小结

完成第二项任务:了解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㈠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疆的特色农业,我们知道自然条件决定生产类型,也正是因为新疆独特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才形成了其独特的农业。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

1.出示与新疆农业有关的自然风光、生产劳动和农产品图片,指导学生自主概括新疆农业的基本特点。

师:结合刚才所看图片以及课本P77-78页的课文,我们可以总结出新疆农业的相关特点。

明确:水源:高山冰雪融水;

分布:盆地边缘、河流沿岸;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梁等;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2.合作探究:说出新疆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说出新疆瓜果甜的原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绿洲、河流沿岸和盆地周围,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累积

5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备注:扩展部分放到讲解练习册的时候补充 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有利于瓜果着色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优质棉生产基地) ㈡了解坎儿井(仅仅展示,不做详细介绍) 1.出示坎儿井构造示意图和相关图片 ㈢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农业是基础。如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优势,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不仅是新疆,也是广大西部农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完成第三项任务:了解新疆能源的基本特点

学习探究:让学生结合P79课文和图8-2-

3、8-2-4,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找出新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主要分布区

2、说出新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预测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比重。

3、帮助学生理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课堂小结】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农业发展、能源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三、总结

1、民族、面积、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城市、绿洲、荒漠

2、绿洲农业

6

康平镇中学地理组

3、能源开发(西气东输)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 自然地理状况

1、 地理位置、范围:西北边疆,160多万平方千米,2181万人,47个民族

2、 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

3、 气候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冬冷夏热

二、 特色农业

1、 水源: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 分布:土质好的冲积平原

3、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

4、 特色产品:哈密瓜、葡萄等

三、 能源基地

1、 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 主要能源分布区

3、 西气东输工程

7

第四篇:第二节 细菌 教案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三、教学过程: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赶水中学的小余老师。走进南州中学,我非常激动,因为能在南州中学上课是我的荣幸,看着你们满脸的热情,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得非常愉快。下面请用南州中学的热情,欢迎后面所有老师的到来!谢谢!你们真的太热情了,下面我们一起学习!

1、情境导入

你听说过731部队吗? 731部队是日本专门研制细菌来残害中国人所建立的部队,他们用活的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让人感染细菌,去传染其他的人,杀戮惨无人道。

在生活中,细菌也会引起很多疾病,很多人会谈菌色变,难道细菌都是坏的吗? 乳酸菌发酵——能制出许多美味食品。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看待细菌。

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结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目标展示(齐读)

3、自主学习

4、讲授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手上、衣服上都有细菌,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

1 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谁看懂了实验?他是设计有什么巧妙之处?)

用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大小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 任务三: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任务四: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2 任务五:细菌的营养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六:细菌的生殖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3、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任务七: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假如你是细菌,你如何向别人诠释自己? 我很小,但我相信自己,荚膜外衣是我独创的武器; 我很简单,但我内涵独具,核区DNA让我的生命密码代代传递; 我常常遭到鄙弃,但我有坏有益;我无处不在,也无法永生,但分裂后让我很快留下无穷子代。这就是我,一个微小细菌的独白!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五篇:第二节_细菌教案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 会简述细菌的发现。

2. 会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主要特征。 3. 通过细菌的生殖和芽孢的形成,说明细菌无处不在。 4.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认同细菌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这些腐烂现象与那些生物有关呢? 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会简述细菌的发现。

2、会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主要特征。

3、通过细菌的生殖和芽孢的形成,说明细菌无处不在。

4、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认同细菌对人类有利也有害。

三、自学指导

用约10分钟时间阅读71—74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从细菌发现的故事中 , 你 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样的认识 ?

2、细菌的形态怎样?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它与 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异同?营养方式是什么?

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细菌无处不在?

四、讨论交流

1、荷兰人列文胡克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菌,巴斯德又通过肉汤的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又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治手术感染的方法,因此,后人称巴斯德是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主要形态是: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有的细菌细胞壁外面有荚膜、鞭毛。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与植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有的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细菌繁殖速度快,有些细菌还能形成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细菌和芽孢又小又轻,便于各种媒体携带传播,因此细菌无处不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巩固本节知识,

1、“微生物之父”是:(

)

A、罗伯特•虎克

B、列文•虎克

C、路易斯•巴斯德

D、沃森

2、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

A、细菌有细胞壁

B、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有细胞质

3、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

)

A、冬眠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C、形成芽孢

D、形成生殖细胞

4、细菌的个体都非常______。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细菌之所以分布广泛,是因为:

A、细菌的个体_______。

B、细菌是进行______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

C、细菌的休眠体——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还可以四处飘散。

6.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

2.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3.都是单细胞个体

二、结构

1.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有些有鞭毛、荚膜,有些能够形成芽孢。

三、营养方式:异养

四、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课后反思

上一篇:登革热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道德模范观后感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