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

2022-09-04

第一篇:预防地震灾害小常识

山洪灾害小常识

1、山洪暴发时如何躲避泥石流? 当得知某区域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将发生泥石流时,则应对该地区采取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要在距离村庄较近的山坡或位置较高的阶台地上建立临时躲避棚。不要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2、当遇到滑坡灾害即将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身处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应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方撤离。一般情况下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脱离危险地段,脱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向下或向上跑是非常危险的。

3、应做好哪些山洪发生前的准备工作? (1)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2)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3)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4)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至安全处。

(5)事前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4、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遇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岸边、干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迅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5、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对那些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安慰稳定好他们的情绪;其次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的救援;第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6、如何救助被泥石流伤害的人员? 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 应立即清除口、鼻、咽喉内的泥土及痰、血等,排除体内的污水。对昏迷的伤员,应将其平卧,头后仰,将舌头牵出,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1)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如似喷射状,则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

(2)伤员伤口的包扎:找到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

(3)对骨折的伤员,应进行临时的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代替。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尽快护送至医院。

7、发生洪涝灾害后如何进行饮用水消毒

在洪水、暴雨等灾害发生时,饮用水时常会受到污染。要做到灾后无大疫,饮水消毒是关键。饮水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和煮沸消毒。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水源氯化消毒方法:

缸水消毒:先将水缸中的水自然沉淀或用明矾澄清,然后将漂白粉精片碾碎用冷水调成糊状,按每100斤水加1片漂白粉精片或10%漂白粉澄清液1汤匙。储存的缸水用完后应及时清除沉淀物。

受淹水井消毒:应在水退后立即抽干被污染的井水,清淘出污物,对自然渗水进行一次重消毒(加氯量20—30PPm)后,方可正常使用,要坚持经常性的井水消毒。

8、洪水灾害种类

洪水灾害的形成受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作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的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大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

(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由于山区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降雨后产流和汇流都较快,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所以山洪具有突发性强、水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但一股灾害波及范围较小。这种洪水如形成固体径流,则称作泥石流。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河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指大坝或其它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给下游地区造成灾害。这种溃坝洪水虽然范围不太大,但破坏力很大。此外,在山区河流上,在地震发

生时,有时山体崩滑,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决,也会形成类似的洪水。这种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地震次生水灾的损失,往往比地震本身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9、堤防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设防水位是指汛期河道堤防已经开始进入防汛阶段的水位。即江河洪水漫滩以后,堤防开始临水需要防汛人员巡查防守。

警戒水位是堤防临水到一定深度有可能出现险情,要加以警惕戒备的水位。是根据堤防质量、保护重点以及历年险情分析制定的。

保证水位是根据防洪标准设计的堤防设计洪水位或历史上防御过的最高洪水位。当水位达到或接近保证水位时,防汛进入紧急状态。

10、洪灾与涝灾的区别

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灾: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涝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

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

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11、“厄尔尼诺”是什么?

位于南纬4~14°的秘鲁是世界上产鱼的大国之一,这个国家的鱼粉产量占世界首位。这是由于秘鲁沿海存在着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说,在那一带海区里,除水平流动的海流外,还有不断地从海底深层向海面涌升上来的上升流,这种上升流能把海底丰富的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分带到海洋上层,滋养着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如果这支上升流减弱或是消失,这样,临近赤道区的暖流就会入侵,引起秘鲁沿岸海域的水温升高,这种现象大约隔几年就会在圣诞节前后发生,当地居民把这种暖流的季节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温升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围只能到达南纬几度,待到来年3月,海面水温又恢复常态,对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鱼类和鸟类没有多大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各年发生的状况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离远些,有的年分则近些。暖水入侵强盛时,可抵达南纬十几度,这时秘鲁沿岸水温就会迅速增高,生活在这一海域里适应冷水环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种鱼类,就会因环境的突变而大量死亡,与此同时,以鱼为食的各种海鸟,也会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不仅对秘鲁沿岸带来灾害,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异常。每当厄尔尼诺现象严重时,常发现全球一些地区或是暴雨成灾、洪水泛滥,而另外一些地区则是久旱无雨,农业歉收。科学家们把这种带有全球性的气候变异与厄尔尼诺现象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全球气候异常的前兆往往可以从上年或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状况中找到。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最初含义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只有发生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地区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升高,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的增温现象才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12、洪水到来前的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

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13、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14、洪水的概念及其等级划分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较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10年,小于20年)、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20年,小于50年)、特大洪水(重现期大于等于50年)。

第二篇:读《地震科普小常识》有感

前两天,学校发了一本名为《地震科普小常识》书,我回家看了,看完后,令我感触深刻。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的特点。千百年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会引起山体崩塌,建筑物坍塌„„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的财产损失。那么,我们该如何减轻和降低由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呢?我觉得,其实只有了解地震,才能更好的抗御地震。

地震是因板块作用使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地下岩石会发生破裂或错动引起的。在一些大地震发生之前,震中及附近地区可能出现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人们能够听到、看到、感觉到的异常就是宏观异常。只能由仪器监测到的是微观异常。就像打哈欠是睡觉的前兆一样,在地震前也会有较明显的前兆,所以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就能较及时地对地震作出抵御。

当然,地震虽然要时刻提防,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相信一些谣言。如果听到“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不管是科学家还是研究机构,您都千万不要相信,更不应该传播和扩散。对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说得越“精确”就越不能相信。只有是政府正式发布的,我们才能相信。

虽然地震很可怕,但我们也不必成天生活在地震的恐惶之中。只要我们正视地震、了解地震,我们就能很好的抵御地震,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人类是脆弱的,在灾难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而人类又是坚强的,他能正式灾难,不惧怕,不退缩。对于地震的抵御与克服,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第三篇:幼儿冬季预防小常识

1、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幼儿冬季预防小常识

1、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2、坚持户外活动

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

3、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第四篇:秋季预防感冒小常识

感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也叫伤风;另一种是流行性感冒,其发病原因,除了因身体受到寒凉的侵袭外,还由于一种或几种病毒所引起。

秋季,天气转凉,是易患感冒的时节。平时,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围,都附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但因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些细菌便无机可乘,不能危害身体。但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它们便乘机而入,侵犯我们的身体而致病。

感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感冒,也叫伤风;另一种是流行性感冒,其发病原因,除了因身体受到寒凉的侵袭外,还由于一种或几种病毒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黏膜,使它发炎,从而出现种种症状。很多人对感冒不大重视,其实,感冒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一次感冒会大大削弱人体的抵抗力,极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冷水洗脸热水泡足法。每日晨、晚养成用冷水浴面、热水泡足的习惯,这有助于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御感冒于肌肤之外”便是这个道理。

二、体育健身法。秋冬时节应在室外适度散步、打球、做操、练拳、习剑,这样可提高身体御寒能力,防止感冒的发生。

三、饮用姜茶法。以生姜、红糖适量煮水代茶饮,能有效地防治感冒。

四、饮食疗法。秋季饮食有原则,中医认为,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五味归五脏之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因症、因人、因地、因时施膳是保证科学进膳的根本。 健康建议;

秋季气候干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适当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阴润燥。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专家提出一剂对老年人、婴幼儿都适宜的可防可治的小偏方: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根七片姜,熬熟对入半瓶醋,预防伤风感冒保平康。

第五篇:诺如病毒预防小常识

诺如病毒(英语:Norovirus,NV),又称为诺罗病毒、诺沃克病毒或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 2-3 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冬春开学季,也是学校诺如病毒爆发疫情的危险期。

对个人要求: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吃没熟的食物(如海鲜、沙拉 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食物需要至少煮沸 15~20 分钟后才可放心食用。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勤洗手、勤剪指甲。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处理呕吐物及粪便 后须彻底洗净双手。

(3)及时就医。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时,应尽早到各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不要跟亲朋好友接触。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减少传染的机会。

对学校要求:

(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诺如 病毒感染胃肠炎防治知识。

(2)加强消毒和通风。每日对教室、卫生间、楼道、门把手等公共场所和 用品用具进行消毒,对呕吐物及时清除消毒。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活动室通风。

(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带病上岗,加工食物时防止生熟不分和交叉污染。桶装水应符合 相关卫生标准,饮水机加强清洗消毒。

(4)加强个人防护。遇有学生在教室等公共场所呕吐,老师要及时疏散周边学生,及时清理消毒呕吐物,处理呕吐物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5)加强风险沟通。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做好解释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矛盾。

(6)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等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时(同一班级如3天超过5例,或1周超过10例),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局和疾控机构。

上一篇:员工股权股权协议书下一篇:预防传染病防控知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