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2022-08-05

第一篇: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鄱阳县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5 1.1编制目的5

1.2编制依据5

1.3适用范围5

1.4工作原则5

1.5风险评估5

1.6疫情分级6

2.组织指挥机制9

2.1市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9

2.2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0

2.3成员单位及职责10

3.监测预测1

3 3.1预防13

3.2监测13

3.3预测1

4 4.预警14

4.1预警分级15

4.2预警发布15

4.3预警响应15

4.4预警变更与解除16

5.信息报告17

5.1责任报告人17

5.2义务报告人17

5.3责任报告单位17

5.4报告程序、时限和内容17

5.5举报制度18

6.应急响应18

6.1先期处置18

6.2分级响应19

6.3指挥与协调19

6.4现场指挥部

21 6.5应急处置措施22

6.6应急联动2

4 6.7扩大响应24

6.8社会动员24

6.9应急结束24

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24

8.恢复与重建2

5 8.1善后处置25

8.2社会救助25

8.3保险25

8.4总结评估26

9.应急保障26

9.1队伍保障26

9.2物资保障26

9.3通信保障27

9.4交通运输保障27

9.5治安保障28

9.6生活保障28

9.7经费保障28

9.8科研保障28

10.宣教培训和演练28

10.1宣教培训29

10.2演练29

11.责任追究29

12.附则29

12.1预案制定30

12.2预案修订30

12.3预案实施30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全面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要求,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上饶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及《上饶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县行政区域内,或发生在行政区划外涉及我县的有关机构、单位或人员,可能对本县造成重大影响,应由我县处置或参与处置的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属地为主;分级控制,协同处置;依靠科技,科学决策。

1.5风险评估

1.5.1重大传染病疫情风险:我县人口密度大,易造成一些传染病流行,如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我县是肠道传染病疫情高发区,出现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仍然处于高发态势。

1.5.2输入性传染病风险:我县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县,处在输入性传染病风险的前沿,疟疾等不断有疫情输入,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输入风险存在。

1.5.3聚集性传染病疫情风险:学校、托幼机构是传染病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易造成传染病聚集、暴发;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弱势群体聚集的场所,易出现传染病交叉感染。

1.6疫情分级

根据传染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市传染病疫情由低到高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个级别。

1.6.1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Ⅳ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鼠疫在1个行政区域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2)霍乱在1个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3)对于国家、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有明确分级的传染病疫情,由市卫计委组织专家研判认定的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6.2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Ⅲ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发生鼠疫、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1个行政区域内;

(2)鼠疫发生流行,在1个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行政区域;

(3)霍乱在1个行政区域内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行政区域;

(4)1周内在1个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5)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1.6.3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Ⅱ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在1个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行政区域;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鼠疫发生流行,在我县行政区域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包括我县在内的2个以上行政区域;

(4)霍乱在我市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在包括我县在内的2个以上行政区域均有病例发生,并连续出现病例;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以上行政区域,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县发生,尚未造成扩散;

(7)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8)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用药出现人员死亡事件; 1.6.4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

(1)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发生1例以上鼠疫病例或2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鼠疫、肺炭疽在包括我县在内的2个以上行政区域均有疫情发生;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

(3)我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在我市发生或传入我县,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在我县发生;

(4)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5)在我县发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县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2.组织指挥机制

2.1县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专项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卫生计生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委、市旅游局、市政府外办、市通讯管理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和各区(市)政府分管领导。

3.监测预测

3.1预防

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传染病预防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预防及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3.2监测

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信息监测预警体系,采取专业监测、重点监控等方式监测、收集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并提出防范应对工作要求。

(1)在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情况需要扩展监测范围,适时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对鼠疫、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实行重点管理。

(2)开发利用并完善现有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系统管理,明确报告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有关要求开展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分析和交流,建立疫情分析报告制度和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对监测资料认真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通报异常现象,引起关注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3.3预测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分析,根据历年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监测报告情况,结合气候等环境因素、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对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对外地已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也应按照“高度敏感、注重关联”的原则,加强对本县传染病疫情防范准备和预测分析,及时完善防控应对措施。

4.预警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传染病疫情日常监管工作,完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按照传染病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组织传染病疫情专家咨询委员会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4.1预警分级

按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4个级别,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4.2预警发布

蓝色、黄色预警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橙色、红色预警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发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预警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短信、网站、微博等方式发布。

预警发布的内容包括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可能后果、警示事项、发布机关、发布时间等。

4.3预警响应

预警发布后,各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防范准备、协同处置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向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政府报告。预警响应措施主要包括:

(1)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密切关注事件发展趋势,畅通联系电话,建立信息互通机制,随时报告疫情进展;

(2)县专项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做好队伍、物资等应急处置准备;

(3)根据疫情发展,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疫情相关监测单位适时组织专家会商研判;

(4)县专项应急指挥部适时召开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工作会议,对需要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部署;

(5)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有关部门根据疫情进展,适时实行应急分级备勤,集中办公;

(6)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疫情需要,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短信等向公众开展预防传染病常识和应对措施宣传活动;

(7)组织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病例诊疗方案及预防与控制技术学习培训活动;

(8)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来自疫区人员及疫情高危、易发区域采取必要防控措施,协同处置;

(9)传染病防控专家组建议采取的其他预警响应措施。

4.4预警变更与解除

预警发布单位应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发布。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5.信息报告

5.1责任报告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有责任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隐患。

5.2义务报告人

在鄱阳县辖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人员有义务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隐患。

5.3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发生单位及与群众健康有密切关系的机构或单位为传染病疫情的责任报告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疫情报告的检查指导。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有关单位报告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报告程序、时限和内容

发现传染病疫情后,责任报告人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行报告。同时,事发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在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书面报告最迟不得晚于突发事件发生后1个半小时)向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政府报告。紧急信息要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提供书面终报。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地点,或涉及敏感群体,以及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突发事件或预警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也应在1小时内向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政府进行报告。

接到国家、省、市领导批示的,办理情况也应及时向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进行报告,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分别向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县政府进行报告。

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值班电话:0793-6219082。

5.5举报制度

县卫生计生委要建立传染病疫情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隐患,有权举报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传染病疫情监管职责的行为。

6.应急响应

6.1先期处置

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的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属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接报的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按照预案和有关规定,迅速赶赴现场,视情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动员有关专业应急力量和人民群众进行先期处置,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

6.2分级响应

(1)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Ⅳ级):由事发地区(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区(市)政府相关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根据县政府的请求和实际需要,县卫生计生委启动部门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配合处置。

(2)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Ⅲ级):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县政府,以及县相关专业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

(3)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Ⅱ级):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县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动事发单位、专业等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先期处置。

(4)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Ⅰ级):由县专项应急指挥部提出建议,报县主要领导批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调度全市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和资源进行协同处置。

6.3指挥与协调

(1)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Ⅳ级):疫情所在区(市)政府分管领导或区(市)卫生计生部门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事件,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或分管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进行协调处置。

(2)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Ⅲ级):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对于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中的敏感事件、具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事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多的事件等,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应根据需要赶赴现场或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

(3)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Ⅱ级):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有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或到市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协调处置。

(4)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Ⅰ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

涉及我市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市)行政区域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处置,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处置。

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省、国家成立应急指挥部或派出工作组后,在其指挥下开展处置工作。

6.4现场指挥部

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牵头,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视情成立若干工作组,并建立现场指挥部相关运行工作制度,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增减调整。

综合协调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综合文字,资料收集归档,抢险救援证件印制发放,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

应急处置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畜牧兽医局、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单位)组成。按照预案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组织调动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置、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心理干预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护工作,以及收治伤亡人员信息统计上报等工作。

治安警戒组:由市公安局牵头,事发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负责事件现场警戒、交通管控及必要时的强制隔离,社会面管控及秩序维持,对已死亡人员进行身份检查、验证等工作。

新闻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区(市)政府、市卫生计生委等组成。负责研究制定新闻发布方案,协调新闻报道,赴现场媒体记者的对接,网络舆情的监测、收集、研判、引导。

善后工作组:由事发地区(市)政府牵头,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组成,负责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迅速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对应急处置中的伤亡人员、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依法依规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等工作。

专家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由流行病、临床及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专家组成。负责对疫情预警预测、研判、病例核实、应急准备、响应级别、采取的重要措施、应急响应的终止和后期评估等提出咨询建议;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并提出建议等。

6.5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区(市)政府建立区(市)应急指挥部,负责疫情处置和进展工作报告;市卫生计生委与市教育局、市畜牧兽医局、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系,及时通报监测信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公布监测情况,组建专家组并明确职责;召开紧急会议,对传染病防控作出部署,做好传染病疫情可能发生的物资准备。

(2)较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实施24小时值班制,及时对疫情作出分析,提出对策措施;组织专人对每日疫情进行汇总、信息通报;召开有关部门的会议,实行信息联动制度;组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来自聚集性发病国家或地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中出现传染病症状、进入我市的所有人员实行隔离医学观察;组织开展定点医院隔离消毒工作;组织全市各级综合性医院建立健全发热门诊、腹泻门诊等;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3)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专家组对疫情随时作出分析并提出防治意见和建议,对本市疫情发生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对防控措施提出评估;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和应急预案进行响应。其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要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力度,扩大疫源检索范围,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现的可疑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尽早作出诊断,定点医疗单位继续加强医疗救治力度,防止出现死亡病例,同时对就诊病人提出防护建议;市委宣传部、各新闻媒体加大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4)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依法提出停课、关闭公共场所等建议;请求市政府加大防控力度,采取全面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等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标准;新闻媒体24小时播放相关防治知识宣传。

6.6应急联动

市卫生计生委与周边城市的卫生计生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明确信息共享、通信联络、队伍及资源调动程序等工作,确保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有序、协同应对。

6.7扩大响应

如果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事态进一步扩大,或者波及到我市大部分地区,直接或间接造成巨大灾害,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提出建议,经市领导同意,向驻青部队或省、国家有关方面请求支援。

6.8社会动员

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发生后,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处置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户外显示屏、短信等向社会公众发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示,避免因猜疑引起公众的恐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或医学观察、采样检测、隔离治疗、消毒杀虫灭菌等应急处置工作。

6.9应急结束

经组织专家会商,确认最后1例传染病病例治愈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或周发病率已明显低于启动响应时,常态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由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7.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当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传染病疫情发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各新闻媒体要在区(市)政府、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依法做好传染病疫情信息发布。

疫情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市)政府、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要组织做好网络和媒体的舆情引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宣传防控知识。

8.恢复与重建

8.1善后处置

疫情处置结束,区(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迅速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对应急处置中的伤亡人员、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物资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

8.2社会救助

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加强对社会捐赠物资的接收、登记和统计管理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市司法局指导法律援助机构,对符合援助条件的人员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协助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开展心理咨询、抚慰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8.3保险

疫情发生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保险监管机构要督促有关机构和保险公司及时开展保险受理、按规定做好报销和赔付工作。

8.4总结评估

疫情处置结束,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组织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疫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等。评估报告在15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以及省卫生计生委。

9.应急保障

9.1队伍保障

市卫生计生委、区(市)卫生计生部门要成立针对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验、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专家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现场处置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和医疗救护分队等。市卫生计生委建立青岛市传染病防控人力资源库,并按疫情级别制定人力资源调配计划,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9.2物资保障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等单位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市、区(市)两级应分别建立传染病应急装备及物资储备库。储备库着重储备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工作人员预防性药品,现场样本采集、保存装备,现场快速鉴定、检测装备和试剂,现场消杀灭装备及药品、医疗救治装备与药品、采样车、消杀车、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以及卫生应急队伍交通工具等装备和物资。发生突发事件后,市、区(市)政府可以根据疫情需要,依法征用社会物资并在发生疫情区域内统筹使用。

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处置中,市、区(市)政府按需要可依法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依法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9.3通信保障

市卫生计生委、市通信管理局、市广播电视台等要加强工作配合,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保障应急状态下的指挥通信联络,为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辅助决策、协调调度等提供技术支撑。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至少要保证1部专用值班电话,并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通信畅通。

9.4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运输、民航、铁路等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应急保障体系,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紧急情况下传染病疫情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公安等部门要根据处置需要,对事发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9.5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要按规定加强对诊疗场所、防疫重要物资等的安全保护,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事发地区(市)政府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障工作。

9.6生活保障

事发地区(市)政府会同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单位)做好受疫情影响群众,特别是对被隔离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市专项应急指挥部、事发地区(市)政府负责汇总统计参加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人数情况,组织镇(街)等单位配合做好疫情处置人员的食宿生活保障工作。

9.7经费保障

处置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所需各项经费,按照支出责任划分由市、区(市)政府分级负担。市、区(市)政府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开展捐赠和援助。

9.8科研保障

加强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研究,掌握其流行规律及影响流行的因素和应急处置措施,评估不同干预和处置方案、技术的效果,研究针对不同高危人群的防治方案。开展中医、中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研究,探索临床治疗新方法。

10.宣教培训和演练

10.1宣教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利用新闻媒体、网站、报刊、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培训和防控教育活动。

预案发布后,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对相关指挥员、应急救援队伍进行预案解读培训,使其熟悉应急职责、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切实提高应急联动处置能力。

10.2演练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围绕情景模拟构建有针对性地编制演练方案、演练脚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按规定做好演练量化指标评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至少每2年组织一次演练。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演练音像资料及时归档备查。

11.责任追究

市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本预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应急处置工作推诿扯皮、不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中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现场处置中失职、渎职,信息发布不力,以及应急准备中对责任应尽未尽并造成严重后果等不履行或不当履行法定职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12.附则

12.1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制定、管理、解释、实施。各区(市)政府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辖区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12.2预案修订

市卫生计生委按照《青岛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应急处置和演练总结评估情况,适时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实现预案可持续改进。

12.3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2013年肠道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肠道传染病,规范和指导辖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防治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二)依据

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三)工作原则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平战结合、注重平时,强化培训、注重演练,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一)组织体系

1、决策机构。防保站成立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即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是辖区内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指挥机构。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全镇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2、日常管理机构。各级卫生所具体负责本地防治肠道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防保站负责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辖区医疗机构负责日常疫情报告、信息沟通、组织日常防控工作。

3、应急指挥体系。设立指挥部,发生疫情时,按照疫情等级,启动相应的指挥体系。指挥部负责辖区内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

(二)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职责

1、办公室:由门诊部和村卫生所等部门派员组成。负责协调各项工作。

2、各成员部门职责:

(1)、 防保站职责:

a、组织制定医疗救治、卫生监督、预防控制等措施与实施方案。

b、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建立预防控制、临床救治、病原学专家组,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c、组织开展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等工作。

d、督促辖区内各级各类疫情监测点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疫情;负责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样品采集及检验并及时报告病例动态;承担疫情现场处置工作,落实疫区、疫点的消毒隔离措施;督导落实对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指导医疗机构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储备消毒药械和个人防护用品。

(2)、宣传部门职责:由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派员组成。指导地方宣传、实施健康教育,编发各类宣传材料,向公众普及防病知识。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必要时提出停课建议。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发生疫情时实行应急监测,由防保站上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申请由镇人民政府组织卫生、交通、教育、计生、公安等部门以及街道、居委会、村等基层组织开展监测,疾病预防机构负责各类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发现危险因素立即向防保站报告。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启动交通卫生检疫站,对来自有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交通工具上的所有人员进行监测。

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及防治工作的需要进行重点人群监测。对外环境及食品进行检测。

(二)疫情报告

1、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在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肠道传染病病例后,应于2小时内向防保站报告,接到信息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防保站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肠道传染病防治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举报电话:5959089。

3、防保站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和"有事即报"制度。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疫情电话设在门诊部。

4、肠道传染病疫情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反馈等具体工作由防保站承担。

5、网络直报点要做好网络的运行维护,确保报告网络畅通。

四、应急反应、预警与终止

1、工作目标:及时发现疫情,排查疑似病例。

2、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负责全乡疫情的日常防控指挥工作。出现疑似病例的乡村2小时内;指挥部在预警后6小时内集结到位,立即开始运行,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本地的防治工作。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人员12小时待命。

3、一般疫情处置。在实施常态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出现疑似病例地区的乡级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实施应急监测。

⑵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在连接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乡界公路国道、乡道入境地设立交通卫生检查站,对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公共客运车辆及其人员进行检疫。对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地区的人员进行粪检。

⑶防保站负责督促、指导疫情发生地的疫情监测、医疗救治和进一步明确诊断。各级防治肠道传染病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24小时待命。

⑷防保站立即向社会公布疫情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公布后备医院和腹泻病门诊名单;要求媒体每天宣传一次防治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根据需要应急接种肠道传染病疫苗。

⑸根据疫情变化和上级要求,经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批准后,由乡卫生院宣布解除疫情或疫情升级。

落实情况,公共场所、物品的清洁卫生。检查的频率为每周一次。对发生腹泻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公共场所,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封锁或关闭。

⑹经上级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批准,乡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根据疫情变化,宣布解除疫情或疫情升级。

五、应急技术与措施

(一)疫点、疫区确定及控制措施

1、疫点、疫区的划分

⑴疫点。疫点是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同一大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住户。

⑵疫区。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分布、人群生活和物资交往等情况,考虑传播条件和流行病学联系,判断受累地区而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为范围划定疫区。

⑶疫情控制紧急措施和疫区的确定与解除,按照《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43条执行。

2、疫点的处理

(1)坚持“早、小、严、实”的处理原则。

(2)隔离治疗传染源。

(3)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注意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生活饮用水的消毒。仔细调查临床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对近期内可能污染过的地方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4)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5)采样送检。

(6)预防服药。

(7)药物灭蝇。

3、疫区的处理

⑴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⑵开展疫情主动监测建立专门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小组。当地医务工作者每天到辖区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疫情。

⑶加强疫区卫生管理。

⑷加强食品卫生和集乡贸易卫生管理。

⑸管理期间限制人员流动,约束或暂停办婚丧、集会等举办的聚餐活动;根据食品污染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必要时停止具有较明显污染传播可能性的集乡。

4、疫点、疫区的解除。

疫点的解除:疫点内所有人员间隔2天的连续实验室大便分离为阴性,同时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7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可解除疫点。

疫区的解除:在疫情涉及地域范围内所有疫点被解除后,再观察5天,如无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即可解除疫区。

(二)流行病学调查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霍乱病防治手册》、《肠道传染病防治意见》和《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临床观察病例,由乡级疾控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2、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分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3、追踪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时,必须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详细调查了解密切接触者与患者的关系、接触时间、地点、接触方式,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督促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地点实施医学观察,督促出现不适症状的一般接触者,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如发现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当地,由防保站通知将要到达的目的地,卫生部门组织开展追踪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医疗救治

1、病例收治原则和方式。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诊治工作遵循集中收治的原则。腹泻病门诊发现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后,按规范要求转往定点医院治疗。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病人的救治。

2、病情动态报告。医疗机构收治传染性腹泻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后,须每天向当地防治肠道传染病指挥部报告动态情况;病例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报告。

3、标本采集。上级医疗机构负责采集医学观察对象、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样本,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采集、转运和检测按《卫生应急工作手册》执行。

4、一般医疗机构

⑴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⑵预检分诊点对就诊病例及其陪同人员进行粪检,对腹泻病例进行登记,对重点怀疑病例者,应迅速组织会诊及排查。

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医生对因腹泻就诊的病例,及时转诊到附近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就医,不得擅自截留腹泻病例。

5、腹泻病门诊

⑴建立健全腹泻病门诊,发生疫情时每日10时上报腹泻病人监测情况。

⑵按规定执行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⑶发现腹泻病例和疑似病例时,按照规定转送病人。

(四)消毒处理

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的公共场所等消毒处理,应按照《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肠道传染病防治手册》等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消毒。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尸体,原则上必须立即火化。

(五)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

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必须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特别是每日大便的次数和性状,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由所在卫生所进行登记,并发给《医学观察通知书》,负责做好医学观察记录,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等。

居家观察者出现腹泻症状后,负责观察的医生要及时向防保站报告并转运到辖区腹泻病门诊进行排查,确诊为病例或疑似病例者,立即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救治。

(七)卫生监督执法

防保站应严格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和公众健康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权益不受侵害。

对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定点医疗机构执行疫情报告、 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的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防护用品的质量进行抽查或监督。

(八)预防控制

1、建立村、组肠道传染病防控责任制,组织村民对居住地进行环境清理,保护水源。

2、饮食服务公共场所的业主,必须对相关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3、村卫生所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治知识宣传。

(九)学校预防控制

1、中小学校负责对教室、宿舍、餐厅、厕所、会议室等场所进行消毒。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和校医巡查制度,坚持跟踪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负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建立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必要时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十一)重点部门和人群的防控

1、公共场所的防控。在疫情发生时。坚持营业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消毒、检查等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因防病工作需要而停业的餐饮业、文化娱乐场所,要求重新开业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控条件,逐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经过有关部门严格检查批准后,方可恢复营业。

2、民工和建筑工地防控。业主和施工单位负责做好来自肠道传染病流行区的务工人员的登记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六、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在应急处理终止后,着重开展的工作主要为常规的疫情监测以及环境和食品安全性评估。爆发流行后的环境安全性评估,目的在于监测引起爆发流行的环境和食品中被污染是否消除,或爆发流行中受到污染的环境是否达到卫生安全要求。

(二)、奖励与处罚

奖励:防保站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申请民政部门对在疫情处置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

处罚: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纪律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抚恤和补助:申请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处理疫情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上级规定给予补助。

(四)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疫情处置工作结束后,申请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部门、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七、保障措施

(一)纪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1、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申请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2、对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疫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对不接受指定隔离观察、隔离治疗,阻碍、干扰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正常开展,在接受调查时不讲实情,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申请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二)技术保障

防保站组织开展各级现场处置、医疗救护、信息传递、实验室检验等业务培训、演习演练,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防治管理及技术培训,实行分级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

防保站对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行政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培训。针对培训对象所在岗

位和防治工作的实际,确定培训内容。

(三)、物资与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按照国家卫生部制订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物资储备包括:药品、疫苗、防护用品、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以及应急措施所需的相关物资。

2、经费保障。向上级申请。

(四)、通讯与交通保障:各应急队伍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八、督导检查

(一)督查方式

督查可采取专项督查和综合性督查,经常性督查和阶段性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或根据不同时期防治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督查。

(二)督查程序

1、根据督查内容,制定督查工作方案;

2、进行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及卫生监督;

3、反馈检查情况,形成督查意见;

4、检查督办意见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

(三)督查方法

1、实地检查。对腹泻病门诊,根据标准逐一对照检查。

2、现场调查。采取实地调查询问或模拟考核的形式,对重点防治场所、岗位、环节的工作进行调查,并进行技术指导。

3、实行督查责任制。把督查对象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对未按规定频次开展督查工作、未按程序进行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未能监督改进、发现问题未及时指出纠正的督查人员,追究责任。

4、督查工作要以书面形式形成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技术指导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均以文字记载为依据。

(四)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重大问题的报告。督查时发现可能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用最快速度向本级和出现问题单位同级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2、一般问题的处理。对督查中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汇报材料上报指挥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九、附则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国家有关部门对肠道传染病防制策略、防制技术方案有调整时,乡卫生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中技术方案作相应调整。

防保站责任人:刘玉江联系电话:13998749540业务责任人:刘玉江

第三篇:2篇公司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推荐)

篇一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种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

降低和消除因传染病疫情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公司生产经营

的顺利进行.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烟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和烟台港相关规定、公司《员工手册》、《员工安全手册》相关规定制

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发生的所有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1.41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防制”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

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迅速控制重大疫病在公司的传播和蔓延.

1.4.2依法防控,依靠科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早、小、

严、实”的方针,对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

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与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密切接触者

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1.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由公司总经理领导,由财务行政部牵头

负责,各部门经理分级部署的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小组,在疫情发生时,制定

专项的防控方案,统一领导,分级部署,齐心协力做好此项工作.

2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

XX有限公司是港口企业,专业从事集装箱

装卸、堆存、拆装箱、海关监管仓储等业务。码头总面积44公顷,堆场32公

顷,海关监管仓库5500平米,泊位长度700米;配有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桥吊

5台,轨道吊(轮胎吊)11台,集装箱拖车17台,堆高机、正面吊5台。码头

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城市烟台,濒临黄海、渤海,北与辽东半岛相望,是环渤海

湾地区的重要码头之一。公司现有正式员工211名,服务于公司的劳务工人

120

名。

文库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公司作为一个提供码头服务的公开性办公场所,人员流动性大,每天有大

量外来人员前来办理业务,同时还有大量外来集卡车司机进出作业,如果他们

中有人感染了传染病,就有可能传染给公司员工,进而威胁到整个公司的员工

生命安全;公司员工如果在公司外感染了传染病带入公司,也会发生传染病疫

情.

公司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严重威胁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隔离

受感染人员,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此外,如果公司内发生传染病疫情,将

影响前来公司办理业务的外来人员.总之,公司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不仅将

严重威胁员工和外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给公司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传染病疫情应急指挥部,总经理为总指挥(常务副总经理和副总

经理在总经理不在时依次顶替总指挥工作),成员包括财务行政部经理和工会主

席;财务行政部为应急指挥中心,财务行政部经理为负责人;各部门为防控主

体,由各部门经理(副经理'

助理)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总指挥负责掌握突发传染病疫情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组织拟

定传染病控制方案;启动紧急控制方案,下达疫情防控命令;全面掌握疫情防

控力量,合理进行人力分配和防控布局.

3.2.2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部指令的传达,协助指挥部收集'

了解各方

面的信息,做好传染病控制方案的组织实施,在总指挥授权的前提下发布有关

信息.

3.2.3各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防控方案中本部门的相关职责并在完成任务

后积极援助其他部门.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财务行政部负责与烟台市卫生防疫部门、烟台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

紧密联系,随时接收传染病疫情方面的预警预报以及对公司员工传染病确诊通

知,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安排工作.

4.

1.

2安保室负责保持与烟台港集团安监处的联系,及时将传染病疫情的

预警和通知汇报给指挥部。

4.2预警行动

4.2.1收到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后,财务行政部要及时报告指挥部,并通

过电子邮件、电话、交接班会议等渠道将预报信息和公司安排传达到部门;各

部门要将预报和公司安排传达到员工,做到人人知晓。

4.

2.

2公司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报由指挥部直接发布发布,全员执行。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信息报告与通知

公司设立24小时传染病疫情值班电话:6745555,财务行政部物业管理员

和合同管理员协同做好接收传染病疫情预报信息和发布电话通知工作。

4.3.

2信息上报

传染病疫情感染人数达3人以上或传染病疫情给公司的对外生产服务造成

严重影响或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经指挥部主要领导人批准,在6小时内向董事

会和股东方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疫情情况、处置措施及结果

等;发生人员死亡事故,要及时报吿市政府。

c)信息传递

传染病疫情发生之后的信息报吿(发布)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进行。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根据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分别为:III级(一般)、II

(重大)、I

(特大),传染病感染人数1-3人为川级,

3-5人为II级,5人以上为I级.

5.2响应程序

III级响应为各部门自行组织行动;II、I级响应为由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

各部门在指挥部的安排下组织和实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5.3具体措施

5.3.1公司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要及时隔离已感染人员,

启动公司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5.3.2立即为公司所有员工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尤其是涉及和外来人员

接触的员工.

5.3.3及时联系市疾病控制中心,由其派专业人员和车辆来公司将已感染

人员接往其处接受治疗.

5.3.4对已感染人员用过的餐具、物品和所呆的办公室要进行消毒,同一

办公室人员要接受2天的隔离观察.

5.3.5当公司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各办公室要注意通风,公司为全部办公

室每天至少通过喷洒消毒水的方式消毒一次.

5.3.6传染病疫情期间,食堂对餐具加倍消毒,餐厅除加强通风、喷洒消

毒水外还要加装紫外线杀菌设备.

5.3.7公司应急指挥部每天都要将最新的传染病疫情预防指引告知每位员

工,为员工加强自我保护指明方向。

5.4应急结束

5.4.1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疫情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但此后疫情

的后续观察工作,视情况由各责任部门自行进行。

5.4.2因疫情造成事故,产生损失,责任部门(事故所在部门)要在事故

发生的当日统计汇总并报告指挥部。

事故达到相应等级要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小组由常务副总经理、财务行政

部经理、责任部门(事故所在部门)经理(助理)组成.财务行政部经理负责

事故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总结报告.

6信息发布

因传染病疫情造成事故的信息,一律由指挥部或经指挥部授权的发言人向

股东方报告或向媒体发布。

7后期处置

因传染病疫情造成损失的理赔工作由财务行政部联系保险公司处理;给客

户造成影响或损失的由市场部负责牵头处理;造成人身事故按公司规定程序处

理。

8保障措施

8.1通讯保障

发出II级及以上响应预报后,凡在本地的所有部门的负责人(包括休假),

要保证手机畅通,保持联系.

8.2应急队伍保障

8.

2.传染病疫情防控队伍主要由公司正式员工组成.财务行政部负责组织

财务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资讯科技部、市场部人员,其他部门分别负责组织

所在部门正式员工进行疫情的防控.

8.

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

3.

1地区性传染病高发时期,各部门要做好传染病预防检查工作.

8.

3.

2要做好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物资准备。财务行政部负责采购相关传染

病基础药品以及公司范围内的消毒物品,并负责上述物资的分发.

8.4经费保障

传染病防控经费列公司开支,物资采购列月度物资采购计划.

8.5其他保障

财务行政部要做好班车服务工作。应急预案启动后,要及时安排车辆接送

员工及医疗救护或者卫生防疫人员;节假日、休息日要做好个人生活安排。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公司要做好对员工的宣传及教育工作,运用宣传栏、大会宣传预防传染病

的科普知识,并做好本预案的宣讲布置工作,使人人知晓.

10奖惩

对于在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

预防措施不充分,造成疫情发生甚至造成疫情传播的部门和个人给予批评和相

应的处罚.

11附则

11.1术语和定义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各股东方一份.

11.3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每年进行一次更新.

11.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财务行政部负责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二

一、总则

做好传染病宣传预防知识,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搞好各项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当发生疫情时,立即启动“疫情应急预案”及时对发生的疫情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扩散,保障员工、家属的身体健康。

二、疫情控制领导小组组成机构及职责

组长:XXX(总经理)

副组长:XXX(副总经理)

成员:XX(XX)、XX(XX)、XX(XX)

三、应急设备、物资

材料库:口罩、快速红外体温测量仪、消毒水或酒精、消毒器具(雾化喷壶等)

临时隔离室:对内人员出现不良反应时

财务室:资金

四、预防措施

1、室内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等。

2、勤打扫环境卫生,垃圾要及时清运。

3、严格遵守深圳市卫生管理条例。

4、减少到户外活动,室内锻炼,增强体质。

5、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不进行聚会及密集开会。

8、有计划地备足各种材料、配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机会。

9、进行开工人员培训,确保做好防护。

五、应急处理

1、当公司内发生疫情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拨打“120”请求早治疗病人,报告疾病控制中心在管区内做终消毒工作。按照当地政府的疫情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进行全面隔离。

2、疫情上报登记

当地政府部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人民医院“120”

3、拨打求援电话如:“110”等

单位(盖章):

时间:

第四篇:学校预防流行传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预防流行传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系统预防与控制传染性工作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

二、日常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以板报、校刊、会议学习、学生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预防传染病的书籍(刊物)、普及预防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预防能力。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加强校园管理

对教室、餐厅、活动等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校园卫生消毒制度。

(三)培训医务人员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工作者保持警惕,掌握紧急处置方法,保证遇有异常情况,能够按工作规程及时、妥当处置。

(四)接种免疫疫苗

按照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三、疫情应急响应

如果学校出现传染病疫情,根据预警情况,全校保持正常的工

作、学习、生活秩序。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和消毒

防护工作;严格做好对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图书室、食堂、教室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

的消毒措施。各处室对管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学校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举行大型集体活动要经过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审批。

4.严格执行出入学校管理制度。

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防控工作。

五、保障措施

学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防治工作提供防控资金,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物资到位。

第五篇:幼儿园预防腮腺炎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 目的

为有效地控制我园腮腺炎传染病的蔓延,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 处理原则

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腮腺炎蔓延。

三、 组织管理

1、 成立本园预防腮腺炎传染病管理小组

2、 职责分工:园领导小组按照“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负责园内腮腺炎发生现场处置的指挥、协调与管理。

四、 具体处理方法

1、 发生腮腺炎后,管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

2、 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隔离病人,组织各环节的隔离消毒工作(病儿接触到的物品和所在班级的终末消毒工作)。

3、 对患儿所在班级观察有无发热、腹泻,时间为7天(从确诊最后一例病例算起)。

4、 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腮腺炎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晨检由保健教师承担、午检由各班教师承担。)

5、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督促儿童饭前便后洗手,擦手巾改用手纸,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6、 加强缺席儿童联系,了解缺席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7、 患儿返园时,应具有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

8、 幼儿园要保证消毒药品的充足。

9、 在观察期间加强空气及手的消毒,发病班每天在儿童离开班级午睡期间,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增加。

五、 操作流程

环节操作方法责任人

晨检————保健老师每天密切观察————保健教师

幼儿有无腮腺炎症状出现

午检————各班教师午睡后检查幼儿————各班教师

有无腮腺炎症状出现

报告————一旦发现幼儿中有腮腺炎的疑———各班老师

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保健教师

告知保健教师和园领导,保园领导

健教师报街道医院、妇幼所

消毒————根据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保健教师

消毒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保育员

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

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保健教师

防范,确保稳定,对痊愈后各班老师

幼儿必须经保健教师认可后保育员

方可进班,7天医学观察期家长

内无新病例出现方可解除隔离

上一篇: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下一篇:初三化学模拟试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