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专科专业,2015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由原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改造而成,改造后专业招生并不理想。如何使专业更有生命力,是开办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高职专科学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学校建设现状开展了调研分析,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第一篇: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既关乎国家发展问题,也关乎专科生个人发展的民生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阐明专科生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了解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分析影响其基层就业不足的各种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基层;就业

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为医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得医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许多专科毕业生宁可留在城市当“蚁族”、“漂族”甚至“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层工作。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毕业生1861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拓宽专科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更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 调查形式

在对已就业的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护理、助产、检验、影像、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农村医学、针灸、中医九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借助于网络、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进行了大量的论文检索和阅读工作。

(2)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愿、择业要求和目标、影响基层就业的因素以及对基层就业的态度等方面。

(3)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

3. 分析

(1)意向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我院有73.2%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中医院就业,有意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占8.3%,说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与医疗市场特别是大中医院的需求出发,来全方位地考虑就业问题。

(2)就业地域去向调查。调查显示。75%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就业,3.5%的毕业生有去基层农村就业的意愿,愿意去中西部乡镇医院就业的毕业生仅占1.3%。总体趋势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都市。

(3)基层就业问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毕业生不能深入基层就业的比例为51.2%。比如:不能适应、社会经验不丰富等;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他们远离基层就业的比例为48.8%,比如待遇及环境差、信息接受慢等。说明学校应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能安心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条件。

4.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由于眼高手低,造成许多毕业生“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有岗不上”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医学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蓬勃发展,国家积极倡导老百姓要“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正在为广大的医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把大批高校毕业生吸引到基层就业,不仅是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最佳选择。

二、影响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制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传统的“面子”观作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单位。许多毕业生及家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选择岗位的视野比较狭窄,他们对求职的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认为到基层就业是无能的表现,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基层就业配套措施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的措施不多,如工资挂靠问题、后续发展问题等;二是部分措施因受地区差异、种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实际执行,毕业生实际收益不多;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待遇参差不齐,各类保险不完善,录用等手续不完备,管理不规范,①这些都影响了基层就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高校原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很少有根据基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以城市为导向的,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对人才的要求。

(2)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一是基层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片面,针对性不强。大多数高校多是从政治高度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宣传,缺少对基层环境的客观描述,缺少对有基层就业倾向的大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忽视对大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缺少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针对性讲解。

3. 毕业生自身原因

(1)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基层意识淡薄。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许多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仍然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不屑于到地处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工作。

(2)把基层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认为到基层就业可以为进入仕途或升学等作铺垫,如可享受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研究生考试优惠、缓解就业压力政策等。

三、促进医学专科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1. 改革现行的基层人事制度,切实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针对当前专科毕业生下基层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国家制定行政法规,对专科生基层就业进行规范,切实解决他们在基层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包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档案管理以及权益保障,等等,逐渐缩小基层就业与非基层就业的待遇差别,为他们办好事,做实事,解难题,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使基层吸引高校毕业生,为他们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创设环境,搭建平台。

2. 高校根据基层需要,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下功夫,必须及时把握基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与基层就业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尤其是基层急需的专业及课程,培养知识技能全面、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以满足基层对人才的需求。例如,针对基层对“大学生村官”的迫切需求,河南农业大学创办了我国首个“大学生村官”专业。医学院校要针对基层需要,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全科医学、社区医学及急救医学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

3. 制定相关改革及奖励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指导

高校应在规定的学生教育管理专项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设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金,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奖励;实施基层定向就业工程,凡自愿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面向基层定向就业协议后,在校期间可享受减免学费等待遇。高校应采取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基层教育。高校应在校内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环境,通过典型宣传、先进事迹报告等形式,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通过创办就业社团,开通就业QQ群和网络论坛,组织现场咨询和热线电话等形式,结合学校实际和毕业生个人需要,进行基层就业的个性化服务。同时,基层就业宣传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并贯穿于专科三年的整个日常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中。

4. 加强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降低就业期望值,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情况降低就业期望值。医学专科生应认真学习、了解和领会新医改政策,积极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追求和国家、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基层锻炼自己成长成才。基层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大学毕业生要敢闯敢干,从基层干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Z].中办发[2005]18号.

[2]赵金秀.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6).

[3]张忠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4]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梁琼芳等.医学院校为农村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6).

[6]杨祖义.医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指导[J].教育·科学,2008,(2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8]杨迪等.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刍议[J].医学教育探索.2009,(3).

[9]刘廷辉,曹英慧.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皮照兴,刘廷辉.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渠道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1]黄艳芸.当代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分析[J].医学信息.2011,(3).

作者:——以晋中学院为例

第二篇:高职专科学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研

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是一门专科专业, 2015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由原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改造而成,改造后专业招生并不理想。如何使专业更有生命力,是开办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高职专科学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学校建设现状开展了调研分析,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做好专业教学条件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宣传和就业推广,能使专业更有生命力。

一、调研内容分析

1.学校教学基本情况。①专业建设。所调研的学校,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通过知识技能竞赛、学术报告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但非双高学校与国家级双高学校对比,专业特色不明显,创新不足,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②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所调研的学校均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邀请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但非双高学校校企合作的层次相对比较低,基本停留在实习、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更深度的校企融合,而作为国家级双高的学校,则通过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建设“会计工厂”,即建设“真账实操实训基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教学,借助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实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由模拟仿真实训向真账实操的转变,大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③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与实施。所调研的学校均开设了会计基础、中级企业财务会计、会计职业道德、企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 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60%左右。这说明所有的学校都重视专业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非双高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实用性、应用性和实操性偏弱,课程名称和内容存在学科化,创新课程开发不够。而作为国家级双高学校,重视全新课程强力支撑,进行了基于“会计信息管理”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开发和设置了税费计算与申报、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应用实训这些实用性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而且国家级双高学校重视课程资源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资源库;教学管理与实施均按教育部要求规范进行,确保专业教学有序进行。④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所调研的学校均通过教学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重视学生评价。但国家级双高学校在引入社会、企业、政府等三方面的人才评价方面做得较为完善和规范,且通过开展完善的全面教学质量诊改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培养方案使用与评价情况。所调研的学校均做到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毕业生质量和用人单位信息跟踪反馈体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改进。但所调研的非双高学校,人才评价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和完善,数据监控和信息还不够健全,而区外的国家级双高学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体系及监测数据,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完善。

3.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执行情况。所调研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上均包含专业名及代码、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及获取职业证书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毕业条件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专业核心课程简介等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督导机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建立教学质量信箱以及网络测评等制度,及时掌握、监控教学运行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但相对来说,国家级双高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富有创新,能充分体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且较为标准和科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不但包含上述基本内容,还包括毕业上岗标准、课程路线与体系设计、教学实施条件(包括专任教师条件和兼职教师配置、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校内实训条件配置)、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源要求和专业资源现有情况介绍)、教学组织与评价、运行机制与保障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方面,同时通过教学质量诊改的实施、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教学管理和实习实训制度的制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等措施,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保质保量执行。

二、对策与建议

1.重视专业建设特色的彰顯。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灵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专业建设必须要定位好,做好内涵建设,提炼专业特色、重视专业宣传、形成专业文化,彰显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知名度。

2.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一个专业必须背靠一个对口、有实力、有规模的企业,与之建立校企长效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将国家会计准则、财务和会计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共同制定会计专业实习实训操作标准,引进真账实操项目,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教育部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标准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金课”,并建立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办学的地位;共同建设双兼结构的教学团队,分工合作共实施教学和企业技术服务;共同开发教材,建设基于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并且是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共同建设校内外企业(行业)标准实训基地与智慧教室和虚拟工厂,以更好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网络学习的普遍应用,从而提高校企“双元育人”的特色和质量。

3.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基于面向的岗位群所必须的能力基础上,要定位在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基础上进行课程路线的分析去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即首先确定专业所面向的岗位,再次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再从典型工作任务中分析行动领域是什么,这些行动领域对应的理实一体课程有哪些,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是什么,从而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才能有助于实现“零距离”培养。

教学实施过程要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真账岗位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形式组织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运用“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规范、科学,这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至少要包括专业名称与编号、专业分析、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培养目标、毕业上岗标准、课程路线与体系、核心课程基本内容、教学计划进度、教学实施条件、教学资源要求、教学组织与评价、运行机制与保障等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教学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制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机制和制度及措施,要开展专业质量诊改,要引入社会、企业、政府等三方面的人才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保质保量实施。

5.重视专业教学条件的建设。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100%的双师教师队伍和校企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按区级甚至国家级教学队伍建设的标准建设好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有保障。其次是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及配套教学资源,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行业标准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购买必须的教学软件,实行跨专业协同实训,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管理人才,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能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更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6.招生和就业工作。专业建设是否有生命力,招生和就业是关键。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由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更名和改造过来的,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变化不大,但招生人数差别却很大,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和家长不了解。因此要重视和创新专业的宣传,想办法转变广大考生和学生家长的观念和认识,以提高专业的招生报到率。在就业方面,要多渠道开拓学生就业的途径,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满意度、专业的相关度和职业期待的吻合度。具体途径主要有:一是与对口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虚拟班、订单班、企业新型现代学徒制班等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学校在各类信息平台提供学生毕业信息;三是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四是学校组织现场招聘会;五是发动学生父母及亲友推荐;六是发动学校(包括导师)的直接推荐;七是鼓勵学生参加校外的现场招聘会。同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建立网络系统进行跟踪调查,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数据机构的参与。这样既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增进毕业生与母校的感情,又可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1+X”证书制度的推广与实施,还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l” 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专业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同时通过考评中心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书证融通,对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与企业岗位证书融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金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课题编号:桂商职院人[2018]16号]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黄嘉妮 陈丽金

第三篇: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研究

摘要:会计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毕业实习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抓好实习环节,对于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要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从学校、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四个方面探讨了解决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培养;

一、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是所有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要求,是会计学生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由会计这门学科的特点和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新要求所决定的。

(一)毕业实习是深化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到企业等单位进行会计工作实习,可以真正接触到实际的会计工作,形成真实的会计感性认识,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而熟练的会计工作技能。

(二)毕业实习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方法。会计专业毕业生要成为这种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除了要认真读书学习、增加人际交往外,还应当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尤其是到企业等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锻炼。

(三)毕业实习是会计专业学生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条件。会计专业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论文选题和获取论据,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四)毕业实习是会计专业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准备。现代社会是一个高节奏、讲效率的社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各单位普遍要求大学生进入本单位工作中就能独当一面。因此,毕业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就业的桥梁和纽带,不但必须进行,而且要系统认真地进行,不断总结实习中的经验和教训,确保实习质量。

二、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毕业实习,对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实习已深陷困境、流于形式,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学校、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实习学生等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组织管理不当。长期以来,在不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实习中,毕业实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组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学校为提升就业率而忽略了毕业实习。3、学校对毕业实习没有进行合理的组织。

(二)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现在,乐于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接纳实习学员增加单位负担;其次,接纳的学生不能及时进入角色很快进行帐务处理,甚至会出现一些差错,影响接纳单位正常工作。第三,由于接纳单位有一些不便公开的商业秘密,这些单位不愿意让“外人”接触财务资料。

(三)指导老师素质不能满足实习需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指导老师普遍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1、指导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教师、专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大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院派”,他们对相关的会计理论非常娴熟和深厚,但是对会计实务的操作却很生熟。2、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

(四)实习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实习学生本身是影响毕业实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1、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毕业实习阶段是毕业生的分流转轨期。一部分毕业生主要心思都放在找工作上,另一部分同学忙于考研和资格考试,影响了毕业实习的正常展开。2、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在校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会计工作,平时都只是学习理论知识,在进行毕业实习时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毕业实习难以得到有力的保证。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对策。

高校会计毕业实习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其成因也是比较复杂的。针对上述提出的学校、实习单位、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条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的组织毕业实习。为了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全面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必须合理的对其进行组织。1、做好毕业实习前期工作并召开实习动员大会。2、加强实习中后期的管理。

(二)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的高低,与实习单位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应抓住实习单位建设这个关键问题,注意解决好以下一些事项:1、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企业密切联系与合作。如校企合作等。2、与毕业实习单位之间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学校可以承担实习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学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单位的资深会计人员为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参加学生论文答辩等。

(三)提高指导老师的素质。高质量的实习教学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在选择指导老师时,除了将业务水平,职称资历作为首选条件外,还应考虑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因素。1、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实习前应依据毕业实习计划,做好实习前有关准备工作;实习中期了解和处理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毕业实习结束后,负责实习工作的总结。2、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加大指导老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对指导老师进行会计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最新的企业税收政策及涉税流程等方面进行继续教育,使得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可以聘用实习单位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指导老师。

(四)加强实习学生的修养。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占主体地位,要想毕业实习达到效果,实习学生这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所以,下面提出几条建议来约束实习学生的行为,保障毕业实习顺利进行。1、端正实习生的实习态度,加强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2、对实习学生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3、对实习成绩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定。

总之,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它既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又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校要把握好这一环节,避开本文分析的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改进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张红建

上一篇:中国的形式与政策论文下一篇:广告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