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手语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老师的手语范文

手语的作用

补充资料 李璐

手语的概念

手语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还有无法言语的人(即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分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或辅以表情)模拟形象,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是主要的交际工具。传递思想的方法。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聋哑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耳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哑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地对应起来,聋哑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手语的作用

一、有利于聋健沟通

听觉障碍者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需要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上同其他社会成员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为了实现这种需求,让听觉障碍者与听觉障碍者、与健听人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与沟通,这就需要有一种适合的、有助于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手语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共同使用、交流的语言工具。

二、学习手语是从事聋教育的基本条件

聋教育工作者在对听觉障碍者进行思想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帮助听觉障碍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必须使用手语;利用手语组织校会、班会及各项活动,手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手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听觉障碍者、聋教育工作者和手语研究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研究手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并在听觉障碍者参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手语是一种优美且灵活的语言,是聋人的母语。但现如今,它不仅仅是聋人与聋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工具。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实用性也越来越大,人们接触的也越来越多了。了解和学习手语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还可以帮助聋人群体更好的参与和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

手语在聋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汉语手势语和聋人手语的合理运用

1.在聋校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要合理运用聋人手语

刚入学的听觉障碍者,由于没有掌握中国通用手语,交流时的主要工具还是他们自己创造的手势语。虽然他们有了从离群到集体生活的变化,使他们有可能把自己创造的手势同一化,这种同一化的手势语可能在一个班级或较大的群体中是通用的,但毕竟与通用手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入学后,有些听觉障碍者可能会跟高年级的学生学得一些零散的通用手语词汇,但此时还不能取代聋人手语而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因此教师在日常管理中既要了解新生,又要与新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传授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既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此时学生还没掌握汉字),也不可能全部运用通用手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满足他们的沟通需要出发,创造有效的交流方式,把聋人手语当作学生的母语,汉语当作第二语言,中国通用手语则成为汉语除了语音或书面文字之外的第三种表达方式。教师要积极学习和使用学生创造的聋人手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其情况并与之沟通,也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传授知识,然后才能逐步引导学生从聋人手语转向汉语手势语。 2.在聋校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要把汉语手势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

听觉障碍者学习语言也与正常人一样,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来提高语言能力,但由于他们的听觉障碍,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借助手语的辅助。汉语手势语作为一种依附于汉语的手势语,其手势语词不仅与汉语词一一对应,而且在表达上也是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汉语手势语,也要求听觉障碍者尽量使用汉语手势语,并注重对他们进行看手势语和打手势语两项技能的训练,有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事实证明,一个能准确流利地运用汉语手势语的听觉障碍者,其书面语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会高于手语能力次之者。

3.汉语手势语的运用要正确规范

汉语手势语作为一种视觉性语言,其在运用过程中受视觉的历时性与空间性的影响,听觉障碍者进行语言表达时大都喜欢把要强调的部分提前,因而造成手语表达与汉语语法不符的现象,形成了“病句”,虽然很多时候不影响理解,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其语言能力无法提高,尤其是书面文字表达病句繁多,逻辑性差。所以教师要认真学好汉语手势语,运用时要准确规范,严格按照《中国手语》中每个手势语词的打法进行表达,同时也要求学生打正确规范的手势语,严格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表达。例如有些聋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汉语手势语和手指语来进行教学,强调听觉障碍儿童也使用汉语手势语和手指语,经过几年的不断运用和实践,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较快,最终其书面语,尤其是作文能力较其他聋校的学生高出一筹,所以聋校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自己尽量使用正确规范的汉语手势语进行教

学,而且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正确规范的汉语手势语。 4.汉语手势语和聋人手语要有机结合

汉语手势语和聋人手语各有其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在聋校的高年级教学中,当教师遇到有些新词用汉语手势语表达很难向学生解释清楚时,可适当运用聋人手语进行解释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正如正常人学习英语,当碰到某些新词或接触到新事物,用英语本身进行解释不易理解时,直接用母语稍做解释就可以明白。由于聋人手语形象、有趣,有时还能活跃气氛,如果偶尔在课堂中运用,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改善师生关系。在运用汉语手势语时,要根据对象做适当调整,如:在聋校召开会议时,会议中应该最好提供两种翻译,一种运用汉语手势语,面向高年级学生;另一种运用聋人手语,面向低年级学生,把主要意思传达出来就可以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中国手语与地方手语的关系

手语会传播,然后又产生地方变体,各地的听觉障碍者都可能会根据生活之需创造一些新的手势语词;这就出现了手语方言,《中国手语》出版以后,国家教委和中残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中国手语》中的手势语词可以说是中国听觉障碍者的“普通话”,聋校教师就面临着一个手语运用的问题,即教学中是仍用地方手语还是用《中国手语》里面的手势语,要完全使用《中国手语》里面的手势语词,可《中国手语》中只有5 000多个词目,有很多的词语在《中国手语》中找不到相应的打法。因此,聋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手势语应尽量使用《中国手语》中手势语词的打法,提倡使用常用的《中国手语》中的手势语词,在学校尽可能多用《中国手语》常用手势,鼓励听觉障碍者学习《中国手语》,在各地听觉障碍者之间形成用《中国手语》词汇的机制,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地方手语,对于《中国手语》中没有的手势词,而地方手语中正好有这个词的打法,在教学中可取用地方手语,对于《中国手语》中有的词目,应尽量使用,但如果是地方手语中的打法比《中国手语》中的打法更形象生动,可取用地方手语中的打法,随着《中国手语》打法的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这种打法迟早会收进《中国手语》中的。

第二篇:《感恩的心》手语舞

课题:手语舞教案

授课者:邓婉璇

教学目标:

1.学生对手语舞感兴趣。

2.能完整的把感恩的心手语舞跳出来。

3.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完整的把感恩的心手语舞跳出来。

教学难点:

从舞蹈和音乐中体会父母的爱,以及如何回馈父母的爱。

教学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天生就不能说话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她妈妈每天的早出晚归,为的是让那小女孩子读书的机会。在小女孩大学毕业那天,她拿着毕业证书兴高采烈的跑了回家准备向她妈妈报喜。但是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妈妈走的时候手里攒着一张纸,一一一一那竟然是一张卖血单……) 师:同学们,你们最感谢的人是谁啊? 生:爸爸妈妈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由这个真实的故事改变的歌曲,由欧阳菲菲小姐演唱的

《感恩的心》的手语舞。

二、学习手语舞。 1.让学生听一遍歌曲。

2.师:还记得那个故事么,那个小女孩是不能说话的。那么,他不能说话怎么跟人交流呢? 生:用手。

师:对了,那么我们也用手来表达我们心中的爱吧。 3.师反复教授手语舞,生学习。

(特别注意节奏,以及语气的柔和,让生在学习中也有温暖的爱的感觉。) 4.师巡视辅导。 5.放音乐一起练习。 6.指名学生领舞。

三、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创编。

1.师:同学们,手语能准确的表达这首歌的意义么? 生:能。

师:那么能表达出你的全部情感么? 生:不能。

师:那么谁能在歌曲的旋律中,加入自己情感的手语? 2.小组讨论,师引导创编。 3.各小组反馈。师多给予鼓励。

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40分钟又结束了。在结束之前,我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重要的作业。那就是:把今天学的手语舞给爸爸妈妈跳一遍。爱需要表达,那么我们就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吧。

第三篇:手语是特殊的语言

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

内容提要:手语是否是语言,语言学家及聋教育工作者至今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手语不具有语音属性,因而就没有语言的本质属性,就不是语言;而有的人认为手语具有除了语音外的语言所有的功能。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考察了手语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认为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既没有剥夺手语的语言资格,也不抬高手语的语言地位。手语天生不是语言、只是用的人多了,产生的词语多了、词汇丰富了,形成了它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就形成了语言。 关键词: 手语,语言,特殊,聋哑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它是一个听觉符号系统。而手语是用手势作比量,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而对于手语是否是语言,手语是否取得“语言”的资格,争论的焦点也就在于是否具有“语音”的属性,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的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一、手语的语言性特征

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 《中国特殊教育》2002.1第33页)。它“用手来表达语言,手形是它的物质载体,通过手的形状、位置、运动来传递信息” (《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Signed Chinese)和自然手势(Chinese Sign Language)(《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两种不同的手语》哈平安 《中国特殊教育》2002年第3期第35页),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指这种自然手语。

(一)手语具有社团性、社会性

手语对听障人来说是最好的语言,是听障人交流和学习知识的手段。每个民族都有他的本族言语,对本族言语蕴蓄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听障人不是一个民族。但生理上的残缺和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自然而地形成了一个集团。交际手段的需要产生了他们的特殊言语――手势语。手势语实际上是听障人的“民族言语”――社团语言,他们对手势语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手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手语是由劳动产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伴随着语言一起成长,依赖于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同时要受到社会和语言的制约。语言的产生先有口语式的喊叫还是先有手势式的交流,目前尚有争论,正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有的人认为,人类最初的语言不是有声的语言,而是手势语。有声语言是在手势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德国心理学家冯德(w.N.wundt)认为,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苏联的语言学家马尔(Mapp)也认为人类开始时只有“手的语言”,(《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后来才被有声语言代替。正是古代猿人的直立行走、前肢变为手,使得猿人用身势语进行交流成为可能,由于生理上的进化和交流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有声语言,而作为没有声音的听障人来说,随着社会的进化和语言的发展,手势语越来越丰富、规范,而成为现代独立的一种语言。自60年代以来,由于欧美两地对听障人手语的重视并且正式把它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对象,使得手语在欧美国家已经作为语言的一个种类而进行研究。在欧美,不光是听障人要学习手语,对于接触听障人比较多的人来说,他们同样也在学习手语,以便与听障人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为听障人服务,促进了手语的进一步发展。

手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约定”的意思品“共同议定”,“俗成”的意思是“大众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当然,这里的“共同”最初是由听障人自己在生活和交流中双方都能理解的手势,当形成大家都能理解时,则形成了一种默契,在听障人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由于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加入,对听障人手语进行归纳、研究和创造,使得手语的词汇量不断丰富,手语不断的规范化,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手势语言。

(二)手语是听障人交际和思维的主要工具

手语是听障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这种手语和摩尔所说的“姿势语言”是不同的。“姿势语言”使人们之间用来暂时的表达情感、态度等动作,而作为现代意义的手语则是经过了约定俗成的听障人之间能够共同使用、相互理解的交际工具,经过了研究者和教育者的研究和规定,用一定的规律,构词法则,手势的命名规范。

听障人也是能够思维的。听障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育器官,人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的分工。他们主要是因为耳聋听不见别人说话,才学不会语言。一旦恢复或获得了听觉,听障人也就可以逐渐学会说话。其次,大脑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司令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由它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听障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交际工具分语言的交际工具和身势等非活言的交际工具,听障人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感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听障人视觉很灵,通常用手势来表达意思。第三, “眼观六面耳听八方”,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通过视觉的交际,效果究竟不如有声语言,这不能不给听障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

人无论是说出言语或领会别人的言语,都离不开思维活动,没有言语,也就没有思维。听障人用手势语交谈,海阔天空,引经据典,有思想感觉的倾泻,也有不同观点剧烈争论。没有思维活动,这些丰富、活泼的具有逻辑性的言语岂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听障人思维是否通过手语进行思维的,这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但毋容置疑的是,手语是听障人进行思维的工具之一。当听障人进行思考的时候,往往会自然的掰动他的手指,例如在想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把事情的经过轻轻的用手语演示出来。聋哑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课文时,除老师禁止使用手语外,学生一般都要使用手语。在进行数学计算时,笔者曾对班级的13名学生进行测试,例如:356+678这个算式,2名学生能直接算出答案,6名学生先列出数式,然后再用手势在竖式下方比划,先写4,在打出进1的手势,然后打出12+1,写上3,如此写出答案。4名学生则完全用手势将各个位上的数字全部打出,按照进位法则写出答案。1名弱智学生则完全把数字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相加。手势语可帮助聋儿将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如教聋儿学习“猫”一词,过程是理解词语、模仿发音、表达词语,手语可以帮助聋儿区分“猫”和其它动物的特征,从而记忆“猫”的表达形式,是帮助聋儿进行思维活动的有利手段。

不可否认,文字、具体的事物都能成为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但显然,手势应当是听障人思维的工具之一。可见,手语能帮助听障人积极地思维,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听障人在没有掌握有声语言之前,自然的手势是他与人交流的语言,同时通过自然手势语及体态语促进了听障人的思维的发展。

(三)手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手势的起源是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而把手势作为一种语言,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则和聋哑教育同步的。在没有聋哑学校之前,社会的个体的简单的形象根本不称为手势语。聋教育的发展,教学上的需要和听障人彼此的需要,使手势语的词汇逐渐增加并形成它的言语规律,进而形成了一种语言。

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些聋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手语,开展了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发表了论文、专著。从手语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证明手语的语言价值和地位,从手语构成的表意法(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等)、构词法(词根、词缀)、造句法(所谓“倒装句”、“省略句”)三方面作了初步分类、归纳、整理,认识了手语的结构体系。

中国手语采用表意法来表达词的意义,沈玉林在《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特殊教育研究》1998.4)中把中国手语归纳为五种表意方法,即摩状、会意、指示、借代、综合。摩状是用手语直接模仿事物所具有的明显的外观形状,例如“床、桌子、椅子”等;会意是将一些不宜于直接模仿的或比较抽象的事物,采用与这类相关联的事物来间接的表达该词的意义。如“牛奶、表扬、自来水”等;指示就是用手指直接指点(指向)所表达的事物,例如人体器官、方位、人称等。借代就是直接借用有声语言的语音或字形,用拼打指语或模仿字形、书空字形等的方法来表达词的意义。如“之、山、细”等。

上海教育学院蔡浩中在《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现代特殊教育》1994.1第11页)中认为手语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但不用量词,没有叹词,而且词的兼类现象较多,手语句子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有主谓、主动宾、主动补等句子的结构,有宾语前置、定语倒置、状语倒置、省略介词等常见特点。 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不同于汉语的,手语的词根和词缀是根据手的形状来产生的。“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是相关的事物,才能使用前缀和词根”(《手语――聋哑人的语言》赵锡安 第169页)如“好”这个词根,就可以派生出“首长”、“领导”、“教师”等词汇。用“房屋”作词根,可以派生出如“礼堂”、“教室”、“少年宫”等。

1993年,《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主编沈玉林先生在它的《中国手语语素分析》中运用切分法,对手语的最小单位进行分析,找到了手语中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手语语素,并将手语与汉语在构词方法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语素构成方面的区别,证明了各有自己的构词规律(《特殊教育研究》 1993.1)。手语语素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构词方面与汉语词没有必然的对应规律,例如词语“冰”,汉语词只有1个、而手语语素是2个,一个是块,一个是冷的手势,表示冷的块状物体,这样就由两个手势组成。“房屋”汉语是用了两个语素,而手语直接用手搭成房屋的样子,用了一个语素。如果否定手语语素的特点、机械地摹仿汉语构词方式,结果只能使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

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在1983年提出了“视觉语言学”,并将手语纳入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对当今语言学界的研究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和众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生理现象,然而历来的语言研究,过分偏重听觉方面,只顾舌头和耳朵,忽略了视觉方面,不顾眼睛和双手。他觉得这种偏颇给语言研究的深入造成了障碍。发掘手语材料以促进和更新语言理论的研究。正因为这样,他决定独辟路径,全力投入手语的研究。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几年的调查,他的看法日趋成熟,进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游顺钊的研究中发现,手语与口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平行现象,手语(尤其是自然手语)的资料不仅可以,而且完全应当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

二、文献资料表明,手语应当属于语言的范畴

(一)关于语言是否起源于手势,目前尚有争论。但无可否认,手语对于语言的形成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百科全书派的刚迪额克(condiHac)认为人类最初之所以有语言,是由于感情冲动而发出各种喊叫,并伴以各种手势,后来这些喊叫变成指称各种事物的声音,就成为了语言。(《论语言的起源》)德国的心理学家温德曾经在他的一些著作里详细地论述手势语的理论。他在《民族心理学》里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从人类一些有表达性的身体姿势发展而来的,这种姿势或活动就是一种原始的身势语。俄国的语言学家阿弗夏尼柯—库利可夫斯基也主张人类语言起源于手势语的理论。他断言人类在几万年的岁月中只靠手势说话,有声语言是以后才有的。马尔也有类似的见解。(高名凯 , 《语言论》 , 第354页)当然,这些观点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笔者无意肯定这些观点,但从这些观点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合理性的因素,那就是手语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二)许多语言学论著已将手语或者身势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我国聋人教育专家赵锡安先生在1989年提出了“手语是聋哑人的语言”(《手语--聋哑人的语言》)。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先生更在“视觉语言学”的范畴对手语进行了研究,把手语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爱德华·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肯定了身势语在语言中的作用。许多语言学家或语言学专著仅仅将身势语作为情感交流的普通的手势作为语言的补充,却很少涉及已经成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既然身势语已经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那作为听障人交际工具的手语理应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

(三)对于斯大林有关语言问题的两句话的争论。

(1)“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征的本质”(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这句话体现了语言的本质特征是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这两个特征,手语基本具有,手语专家、聋教育专家经过研究、论证,上述手语的语言学特征表明,手语具有它特定的构词规律,句法结构,由此说明,手语应当成为语言的一部分。

(2)“由于所谓的手势语言极端贫乏和有限,他(手势语 笔者注)在这方面是微不足道的。其实这不是语言„„”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许多人以此为据,说明手势语不是语言。手势成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正是这样,斯大林只是将手语对于语言的界定仅仅局限在手语所表达的“量”上,即“贫乏”“有限”,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手语的研究、教育还不甚发达的昨天,应该是正确的。而在今天,随着教育和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手势语言已经极端丰富,手语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现在的手语词汇量已经不是斯大林那个时代的词汇量,而且,现代的手语还在不断的丰富和创造中,毋庸讳言,手语即使不在今天,就是在手语更加丰富的明天,必将成为一门语言。因此说,手语天生不是语言,最初只是言语交流的工具,只是用的人多了,产生的词语多了、词汇丰富了,形成了它特有的特点和规律,就变成了语言。

凡是言语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职能,如符号固定职能,概括职能,交流职能,翻译职能等等。手势语基本上都具备着。所不同的,手势语没有声音,是无声的言语。每种语言者有其共性又容许有其特殊性。手势语具备语言职能的共性,又有适应听障人生理残缺需要的无声的特殊性。它和汉语、日语、英语、德语等都是语言,民族语言的一种,不承认手势是语言,不但影响听障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影响听障人的感情,影响健全人与听障人的团结。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认识手语,认识手语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和研究手语的规律,促进手语进一步的规范化发展,使其在我们的聋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问题》 斯大林(人民出版社,1953年) 《手语——聋哑人的语言》 赵锡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89年) 《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 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视觉语言学论集》 [法]游顺钊 译者徐志民 (语文出版社1994年8月) 《语言学基础》 王振昆 谢文庆 刘振铎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语言学系列教材 应用语言学》桂诗春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5月第1版)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 (商务印书馆 1997年 陆卓元译) 《中国手语与美国手语表意法比较分析》 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4) 《手语性质分析》 沈玉林 (《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简论聋人手势语的构成要素》蔡浩中 (《现代特殊教育》1994.1第11页) 《中国手语语素分析》 沈玉林 (《特殊教育研究》 1993.1) 《手语是一种无声语言》 赵锡安 (《现代特殊教育》1995.2第41页) 《自然手势语不是一种语言》 刘爱琴 (《现代特殊教育》1995.4第41页) 《重审手语的语言资格》 李尚生 (《中国特殊教育》2000.4)

《谈手语的语言学特征》 何文明 (《现代特殊教育》 1995.11第38页)

《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 (《中国特殊教育》2002.1第33页)

第四篇:有关手语操培训的报导

用心传递真情,手语拉近你我

10月23日上午8:00,在招聘会馆又一轮的大学生心理协会手语操推广培训在大家热情急切的期待中开始了。参加此次培训的有管理学院、文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五个学院推荐的班级代表。

首先,艺术团团长王雪熙带领大家熟悉了《唱得响亮》这首优美舒缓的歌曲。紧接着,由艺术团的成员为大家完整地展示了这套手语操。之后,王雪熙一个动作一个节拍、耐心而认真地进行讲解示范。由于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精力高度集中,所以不出半个小时,整个手语操的学习阶段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告一段落。

接下来,由艺术团的五个成员分别有针对性地负责五个学院人员的练习工作。在音乐的伴随中,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越练越有激情。从他们越来越熟练的动作,越来越开心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手语操已从最初的不了解上升到了很感兴趣的程度。很快的,他们就能独自的熟练流畅地做出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他们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最后,王雪熙高度肯定了他们的表现。培训结束时,他们意犹未尽,三五成群的仍在讨论这次手语操培训带给他们的乐趣。

此次培训,大家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的心也贴的更近了。------张梦

第五篇:《感恩的心》手语比赛通讯稿

11月19日,xx县职教中心开展《感恩的心》手语操竞赛活动。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温馨的家园承载着我甜蜜的梦!感谢老师和朋友,启迪我智慧,知识的天地充盈着我成长的快乐!感谢苍天和大地,赋予我阳光雨露,缤纷的世界簇拥着我生命的灵魂!”当日,随着悠扬的歌声,xx县职教中心千名学生表演《感恩的心》手语操。各代表队以无声的手语表演渗透着有声的感恩与关爱,使整场比赛异彩纷呈。赛场上选手们倾情表演展示,赛场下在场观众用心倾听感悟,同样的心愿,手语舞的形式,使在场观众在音乐与心灵的交融中受到震撼。让学生们在聆听音乐、做手语操的同时,细细品味歌词的内涵,教育他们学会知恩、感恩,常用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回报社会。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xx县职教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活动之一。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这次比赛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普及手语表演知识,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及他人,让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学习和生活,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带着爱心积极行动,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11月19日上午10:30分,由磨坪乡初级中学承办的主题为“法律在我身边”演讲比赛在磨坪中学一楼教室拉开了帷幕。参加此次比赛的有小学组4名选手,中学组6名选手。 赛前,乡党委宣传委员xx同志致词,希望各位参赛选手把握机会,在今天的演讲比赛中,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尽情发挥,展示自我! 演讲中,选手们落落大方,纷纷围绕“法律在我身边”这个主题,重点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法律小故事、法制常识等,讲述学法、用法知识,阐明了“法就在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道理。选手们还积极倡议:在人生道路上要做“学法、守法、用法”之人,要用“法”武装自己。他们的精彩演讲不时让在场的聆听者为其鼓掌。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六年级的xx和八年级的xx分别凭借《我们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和《惟用法律自绳己》,赢得了小学组和中学组的第一名。

11月8日,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文联联合主办的“xx市第三届青少年书画大赛”举行专家看稿会,特邀我市部分书画专家看稿指导、现场点评,以公开促公正,充分体现了此次大赛的专业性、权威性。

为大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大千先生艺术精神,培养xx书画人才的后备力量,在张大千纪念馆、张大千美术馆、xx书画院、xx市书法家协会、xx市美术家协会等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此次大赛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市青少年踊跃参与,截至目前,征集稿件已达1000余件。看稿会上,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就作品章法布局、艺术内容、创作形式、题款印章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作品的整体质量,同时针对xx书画人才培育的专业化、系统化谏言献策,为我市书画人才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本次大赛的评审工作将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将由省、市两级书画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审。获奖和优秀作品将编印成画集,并在张大千美术馆举办专题展览。

四月的西湖阳光明媚,景色宜人,和风拂煦。为丰富机关干部文化生活,4月23日,市物价局工会组织开展西湖划船比赛,由来自局机关和直属单位55名干部职工组成的11支代表队参赛。

赛起点位于六公园码头,终点在平湖秋月码头,全程2200余米。上午10时整,11条比赛船只一字排开,在xx局长发令号的哨音下破浪而出。顿时平静的湖面,浪花四起,船桨拍打水面声、口号声、岸边中外游客的助威声响绝于耳。赛场上,选手们英姿飒爽,顽强拼搏,配合默契,经过近半小时的角逐,各比赛船只陆续冲抵终点。最终服务价格处代表队勇夺第一,监督检查分局综合代表队、办公室代表队获得二等奖,收费处代表队、人事处、法规处和资环处联队、监测预警分局代表获得三等奖。

通过划船活动,广大干部放飞美好的心情,增进了沟通和交流,增强了协作意识,提升了团队凝聚力,为物价工作再创佳绩注入了活力。 父亲节来临之际,我园于6月12日至19日开展了庆祝父亲节“我是好爸爸”评选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我是好爸爸”评选系列活动让爸爸展现他们强大、温柔、细腻的一面,让孩子们感受浓浓的父爱,学会感恩。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唤起更多人关心父亲,关爱老人。6月12日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安排活动;6月15日在爸爸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妈妈为爸爸准备好了礼物,写好了关心密语;6月16日让幼儿自己的爸爸,各班布置好了展板;6月17日下午幼儿园召开了教师“关心老爸”座谈会;6月

18、19两日分年级组开展了“我是好爸爸”评选活动,活动当天早上入园后幼儿为爸爸们合唱歌曲《好爸爸坏爸爸》,教师再把妈妈写给孩子他爸的温馨话语悬挂、张贴在教室内,爸爸们看看爱人爱自己、夸自己的密语感动得眼睛都湿了,还有的爸爸都流泪了。看完妈妈们的密语后幼儿将妈妈事先给爸爸准备的礼物赠送给爸爸,爸爸们意外、惊喜、感动不断。爸爸们享受幸福之时老师把幼儿画好的不写姓名的“我的爸爸”绘画作品展板呈现出来,爸爸们根据幼儿作品猜猜自己在哪里,根据猜测在画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猜完后,由幼儿找出自己画的爸爸,看是不是找对了。接下来举行的是一些项目比赛,有“力量老爸”评选、“蒙眼找宝贝”、“骑大马”等亲情对对碰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评出前三名授予“好爸爸”、“好妈妈”称号,给予奖励。 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幼儿交往、表达、艺术、体能等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发展,在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方面也起到了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老师的手语范文】相关文章:

常见手语范文05-16

服务手语范文05-16

手语社团范文05-17

世界手语范文05-17

手语策划书范文05-21

手语社团总结范文06-01

手语社申请书范文06-01

感恩的心幼儿园手语08-10

手语协会年度总结07-16

手语比赛工作总结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