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专业论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安管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着“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的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是公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篇:公安管理专业论文

无人机在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无人机作为一种前沿技术装备,已成为执法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交通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既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改革突破,也具有很强的面向实战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介绍了无人机實战应用的发展过程以及在交通管理领域的任务场景,梳理了公安院校在无人机应用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其次,结合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典型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无人机在道路环境构建以及与虚拟仿真结合等方面的应用方式;最后,分析了当前无人机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给出了无人机应用的建议,力争更好地助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无人机;实战应用;教学探索;应用挑战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不论是在传统军事领域还是在新兴民用市场方面都得到大量应用,无人机作为一种前沿技术装备,已成为执法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1]特别是在交通管理领域,无人机凭借其高度机动、布点灵活的优势,在事故处理、秩序管理、交通疏导、流量检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交通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尝试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日后在公安实战岗位开展无人机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一、无人机在交通管理实战中的应用

1.发展历程

无人机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8-2012年的探索尝试期、2012-2017年的蓬勃发展期以及2017年至今的规范使用期。在此过程中,随着携带载荷能力的增强,无人机也逐渐开始执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种类。

(1)探索期

无人机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为保证当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北京和青岛警方率先购置了数套无人机系统用于大型赛事安保维稳工作,开始了无人机应用的探索尝试。

(2)蓬勃发展期

此后,随着科技进步,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便携性以及任务执行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特别是2012年起大疆无人机首款无人机“精灵1”的推出,使无人机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无人机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进程也大大加快。2017年5月,公安部警用航空管理办公室在江苏南京主办首届“全国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战法演练”活动,按照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无人直升机三类,设置大范围快速侦查、应急救援、疑似爆炸物转移等6个规定科目和1个自选科目,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铁路公安和公安院校的139支队伍参加比赛。此后,多个省份又陆续组织了无人机实战大比武,无人机的警务实战应用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3)规范使用期

2017年11月,公安部发布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制定了无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驾驶航空器、固定翼无人驾驶航空器三项详细评级标准。规定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作业的要求、作业流程、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安全保障措施等,规范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技术、产品性能等硬性要求,完善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使用、管理等行为准则。

2.应用领域

交警部门在无人机的实战应用方面起步早、探索多、成效也较为突出。2016年4月,南京交警首次启用无人机巡查路况;2016年7月,深圳交警成立无人机中队,提出打造三维立体警务网。2017年1月,杭州交警使用无人机查处违反交通行为。此后,天津、昆明、长沙、广州等多个城市的交警部门,启用无人机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任务场景包括:

(1)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

在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上存在着视频监控盲区,采用制式警车巡逻的方式进行管控,经济成本高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利用无人机可以定点、定时对特定路段进行巡逻,若发现交通事故,还可以由巡航模式切换至低空悬停模式,精确获取现场情况。

(2)交通秩序管理

当无人机在高空飞行时,可具备很广阔的视角和监控范围。对于实线变道、不系安全带、接听电话等违章行为可以有效监控;可以迅速发现局部路段或路口存在的交通拥堵,并进行及时处理。

(3)交通组织规划

在开展单行线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施划以及交叉口改造等交通组织规划工作中,可以采用无人机航拍获取路口、路段以及重点区域的交通流、排队长度以及交通设施运行情况等信息。进而支撑开展相关交通组织规划工作。

(4)交通事故处理

无人机在临近事故现场的合适位置升空,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上空,实时传回现场实景图像,为指挥和救援提供准确依据。此外,无人机可以全方位记录现场状况,包括车辆定位信息、人员和散落物分布信息、周围固定参考物信息等,为交通事故的定性、定责提供精确依据,从而做到快速清理现场,把交通拥堵减小到最小程度,防止或降低次生事故的发生。

3.公安院校情况

目前,公安院校对无人机的实战应用十分重视,对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启动。

(1)无人机应用情况

2017年11月17日,全国警校警用无人机培训与应用联盟(下称“联盟”)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立。[3]公安大学、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庆人民警察学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山东省淄博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警官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等13家单位代表签署《警用无人机培训与应用联盟成立倡议书》。“联盟”主要开展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驾驶技能与战术技能训练;服务实战、服务一线,探索职前学历教育,职后技能培训,人员资格认证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人才战略发展体系,助力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战化、专业化、职业化。

(2)人才培养情况

在公安院校中,铁道警察学院最早开展无人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在2017年进行了侦查学专业(警用无人航空驾驶器侦查方向)的专家论证,并于2018年开展警用招生,进行专业化的警用无人机人才培养。云南警察学院于2018年向云南省教委申请增设“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2019年,云南警官学院申报的“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2009T),成功获教育部批准。[4]2019年8月,江苏警官学院首次在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开设警用无人航空器实训课程,加大无人机应用人才培养力度。四川警察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则自2017年起,先后承担了多期相关省份的警用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

二、无人机在专业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1.教学应用

在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无人机可以应用于交通组织设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多门专业课程。主要完成交通设施设置情况勘察、交通事故现场取证,进而辅助相关课程的内容讲授。

(1)典型案例

交通组织设计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交通工程的技术手段,对相关交通设施的交通流向、功能布局、管理控制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人、车、设施的充分融合,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5]

在本门课程讲授中,重点讲解单向交通、潮汐车道以及可变车道等典型交通组织设计方式。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百度地图、路口图片以及相关文档等资料向学生介绍相关道路的基本情况。受限于图片的视角等因素,往往对路口基本情况的分析都局限于某些点、面,无法从宏观视角更全面地把握路口信息和交通组织设计的方法。2019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进行路口航拍,从更高、更宽阔的视角获取路口的全貌信息,继而生成路口720°全景图,航拍效果如图1所示,实现对道路真实场景的深度体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应用效果

目前,利用无人机已完成对长沙10多条典型道路的航拍和全景图构建,涵盖了单向交通、可变车道、让行规则以及路内停车组织等交通组织设计中的核心内容。目前,湖南警院交管系《交通组织设计》课程已逐步采用无人机道路航拍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出的“场景深度体验式”教学方法获得2019年校级信息化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与虚拟仿真系统的结合

虚拟仿真系统以仿真的方式给用户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世界,效果如图2所示,并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给用户提供一个观测与该虚拟世界交互的三维界面,使用户可直接参与并探索仿真对象在所处环境中的作用与变化,产生沉浸感。[6]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航拍图片生成实景三维模型,与虚拟仿真系统融合,构建基于真实场景的沉浸式仿真环境,形成“虚实结合”的仿真实验平台,最大程度地形成合力。[7]

三、面临的挑战

目前,各个公安院校在无人机硬件建设方面都加大投入,多个公安院校已建(拟建)涵盖多种类型规格的无人机实验室(实验中学)等。当下,利用无人机开展教研活动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专业师资人才的缺乏以及无人机使用监管更加严格两个方面。

1.专业师资人才的缺乏

与无人机硬件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专业师资人才的极度缺乏。截至2018年5月,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建立了38支警务航空队,配备各型无人机5000余架(套)。而截至2017年9月,整个公安机关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驾驶员仅有2000余人,且大部分集中在实战部门,公安院校的人才占比更低。

除了少数公安院校外,大多数公安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一支较为专业的无人机应用团队,没有系统性地将无人机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显著。可见,为推动无人机在教研中的应用,需要加大、加快专业师资人才的培养力度。目前,教学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一点是指导学生完成无人机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基于微型无人机的道路交通监测与应用综合系统”、河南警察学院的“基于无人机的信息采集对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的研究”分别获得第12届公安院校科技创新大赛的金奖和银奖。

2.无人机使用监管更加严格

伴随着无人机应用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无人机的“黑飞”现象,2017年,杭州萧山机场、成都双流机场以及长沙黄花机场都先后遭遇无人机“黑飞”,对民航航班的正常飞行造成了重大安全隐患。[8-10]为此,公安部、民航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2017年5月,民航总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同年,公安部发布《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并正式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填补了警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

自此,无人機的使用更加规范,监管也更加严格。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员,在利用无人机开展教研活动时,要按照流程进行飞行空域申请,安排有飞行资格认证的人员执行飞行任务,同时做好任务计划,保证安全圆满地完成任务。

四、结束语

受到专业人才和监管制度的影响,虽然目前无人机在公安院校的教学运用才刚起步,相关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还在探索阶段,但必将会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学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将大力促进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无人机与虚拟仿真平台的联合,可以构建符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发展潮流的“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资源和实训方法,建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系框架,将会推进交通管理工程类实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实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无人机在警务实战中的应用前景[J].学园,2017(17).

[2]周敏.“无人机+交通”大势所趋[J].中国公路,2017(23):32-33.

[3]警校生联盟.全国警校警用无人机培训与应用联盟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成立[EB/OL].http://m.sohu.com/a/206271116_651603,2017-11-23.

[4]搜狐网.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本科专业名单[EB/OL].http://www.sohu.com/a/305693029_243614,2019-04-03.

[5]张水潮,季彦婕等.交通组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6]魏明,杨方廷,曹正清.交通仿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系统仿真学报,2003(8):1179-1183.

[7]黎富忠.无人机航拍技术在三维建模上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16(4):21-23.

[8]驱动中国.公安部重拳出击!“萧山无人机黑飞”终引来全面“绞杀”[EB/OL].https://www.qudong.com/article/390351.shtml.

[9]虎嗅网.成都双流机场无人机黑飞干扰航班,躺枪的何止大疆[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192273.html.

[10]新浪网.长沙无人机在机场“黑飞”,导致机场停飞半小时[EB/OL].http://k.sina.com.cn/article_6440107797 _17fdc3f1500100atyt.html.

(编辑:王天鹏)

作者:方斌 王岩 冯晓锋

第二篇:论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本着“面向实战、贴近实际、务求实用”的原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是公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公安院校 交通管理 实践教学

1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它不但要求大学生参加一般的社会实践,还应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专业性调查、参观、见习、实习,使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培养专门的技能与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21世纪的公安高等教育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转型,已经进入了“改革创新、质量特色”的全新发展阶段。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建立适应实战需要的训练体系”。同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公安会议再次作出“逐步推行‘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加强实战教学训练,加速培养后备力量”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全国各公安院校不断进行公安教育改革的探索,其中教育培训模式的转型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即“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职业能力培养,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公安实务方面的教学、训练内容”。公安交通管理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公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服从或服务于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建立。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一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也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时期的交通违法行为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组织和指挥、交通警卫、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以及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置等交通管理工作都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性,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动态的在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加强教学训练,以贴近并服务于公安交通管理实际工作,尽量缩短学生上岗适应周期。

因此,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应建立以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开展实践教学考核内容、考核方法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教学应确立“以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法律法规理论教学为支撑,以各项专业技能和专门业务知识教学训练为核心,逐步实现从理论教学向实战训练转型,构建‘战训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的教改思路。因此,必须制定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政策,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彻底改变传统的“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以实验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为主要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模拟实战训练、学生科研活动等环节。校外实践教学由校外教学和校外实习组成,其中校外教学有现场观摩教学、现场实践教学、交通流调查等形式;校外实习有社会实践、假期见习、实习等形式。同时,从内容上又可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的教学实验、课外学习;第二层次的见习、课程设计和实战训练;第三层次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三个层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铺垫。

2.1 课程实验

实验分为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交通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主要包括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验、交通事故鉴定技术实验、交通检测技术实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道路交通控制实验、交通规划与组织实验、汽车构造课程实验等。实验课时一般应占到相应课程总学时的20%左右。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同,实验课安排形式也各不相同,实验教学内容也必须根据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设置。

2.1.1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验,需要设置模拟交通事故现场,实验内容包括:现场勘查工具的使用及操作(验证性)、白天交通事故现场照相(综合性)、夜间交通事故现场照相(综合性)、交通事故现场摄像(综合性)、交通事故现场图的绘制(综合性)。

2.1.2 交通事故鉴定技术课程实验主要包括: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提取实验(验证性)、地面轮胎痕迹实验(验证性)、汽车轮胎花纹及痕迹检验实验(综合性)、车体痕迹检验与鉴定实验(综合性)、油漆漆片外观检验实验(综合性)、汽车前照灯罩玻璃检验实验(综合性)。

2.1.3 交通检测技术课程实验采用室内演示与道路现场相结合,以道路现场实验为主的实验形式。实验内容包括:交通雷达实验(验证性)、超声波检测器和微波车辆检测器实验(验证性)、视频车辆检测器实验(验证性)、交通参数的检测方案设计实验(设计性)。

2.1.4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主要包括:编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实验(设计性)、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实验(设计性)、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应用实验(综合性)、交通流动态信息系统应用实验(综合性)。

2.1.5 道路交通控制实验主要包括:单点信号控制配时优化程序设计实验(设计性)、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应用实验(设计性)。

2.1.6 交通规划与组织实验主要包括交通流分布及分配方案设计实验(设计性)、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实验(设计性)、交通规划软件的应用实验(验证性)。

在实验课程安排上,应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允许学生自己提出符合专业教学内容的实验课题,为他们搭建想象的空间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2.2 课外学习和专业见习

2.2.1 课外参观学习。从我国公安院校现状来看,由于受资金的制约,目前相当多院校的设备不如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的设备先进。以相对滞后的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因此,必须依靠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共同办学,建立“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其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和实际体验。教师在进行机动车检测、交通通讯与监控、智能交通系统等课程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实战部门如交通指挥中心体验、观摩,或者组织几节授课内容进行现场教学,把课上得既贴近公安实际,又生动活泼。

2.2.2 专业见习。依托建立的“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和见习。目前各公安院校都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基层公安机关科、所、队进行公安工作体验,以加强学生对公安工作的了解和认识,缩短适应公安工作的周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是琐碎、零散、随机的,见习对学生的实际作用,只能说增强了其适应工作的能力,很难说提高了其工作水平。因此,见习只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集中、系统地强化其他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所要求的各种能力。

2.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基础或专业技术训练。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在研究中进行观察、认识、思考、分析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加深对交通工程、交通事故处理与相关学科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使用文献资料进行科学试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可以开设两门课程设计:交通工程课程设计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课程设计。目前,各地方公安院校对此项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有的根本没有开展此项实践教学,急需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组织实施。

2.3.1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交通工程涉及多门相关学科,在交通管理实际工作中,交通工程的应用既有理论分析,也离不开一定的工程和管理经验。《交通工程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运用《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管理》、《交通调查与分析》、《道路交通控制》、《交通心理学》、《道路交通规划与组织》、《道路工程》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在现场调查统计基础上,对采集的交通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制定交通解决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现场交通调查、交通信息数据处理与分析、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交通问题查找和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等。最后提交的成果是与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相同的课程设计报告。

2.3.2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课程设计。交通事故处理课程设计涉及多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法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现场照相》和《交通管理文书写作》等课程知识,熟悉并实践交通事故处理全过程,提高交通事故调查与取证、交通事故认定与交通事故查处的实际能力。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在给定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基本情况下,完成以下设计内容:设计并勘查模拟事故现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模拟完成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全过程;按《交通事故案卷文书》要求制作事故案卷;编写《交通事故处理课程设计综合报告》。

2.4 模拟训练

交通管理专业模拟训练是将学生所学的交通管理、交通工程专业理论、业务知识和技能,通过设计一定的情境,以仿真的教学手段综合加以运用,以求达到实战要求之目的,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交通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交通指挥与调度。

2.4.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该实训课程要求在复制的环境中独立完成一份由接警、受理案件、处警、现场保护、现场调查、现场勘查,现场实验、痕迹物证提取、调查访问、询问和讯问笔录制作、检验鉴定、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损害赔偿调解等环节构成的完整卷宗。此项训练内容可在学校内部实训场所进行。

2.4.2 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道路交通指挥与调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复杂交通状况的指挥调度能力。具体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场景,由决策层对当前的交通情况(突发、偶发事件)做出决策,由指挥机构领导将指令下达到基层交通管理部门,直至路面上的交通民警去完成交通指挥和疏导工作,或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警种协作完成。要求学生通过训练掌握现场指挥、疏导以及执法的方法,了解在指挥调度中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现场交通进行有效指挥(包括信号干预、提供诱导信息等)。此项训练内容也可借助“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完成。

2.5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专业理论功底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交通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2.5.1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熟练应用程度,为毕业设计提供素材,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警务实战技能。依据交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实习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通管理岗勤实习,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公安交通管理现状,熟悉必要的勤务内容,锻炼学生必要的警务技能;第二阶段是业务实习,目的是熟悉各业务科室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重点是车管业务、交通秩序管理业务和交通事故处理业务;第三阶段主要是撰写实习报告,收集、整理毕业设计资料,为毕业论文的制作做好资料方面的准备。毕业实习时间以1学期为宜。

2.5.2 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前期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获得公安专门人才所需的基本训练,达到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初步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迈出从学校向公安工作岗位过渡的重要一步。

3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应从两个方面不断加强,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二是优化软件环境。

3.1 依托“两大基地”, 加强硬件建设

为了解决理论教学滞后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的问题,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各公安院校应从两个方面加强硬件投入,一是加强公安院校内部交通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申报,建立学校内部专业实训基地;二是借助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的设备优势,建立校外“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明确学院与交通管理实战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既解决了学院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不足的问题,又能很好地服务于公安实际工作。

3.2 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软件环境

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软件环境保障,是指建立和完善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各项措施和相关制度。一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主要包括交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实训大纲》、课程设计方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方案以及实验、实训、实习报告的样式;二是加强“实践型”教师团队建设,建设一支既能教学又能办案的实战型教师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可以聘用实战部门业务骨干作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三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配套措施和相关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监控;四是根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动态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形式;五是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从公安一线搜集课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4 结语

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是高等教育质量主题时代的要求、是专业教学必须贴近公安实战的需要、更是公安教育改革的需要;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融实验教学、课外见习、课程设计、模拟训练、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分别从不同角度锻炼和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必须加强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加强公安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能有效促进公安教育“服务于公安工作、服务于公安现实斗争、服务于公安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学刚.公安高职高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 管满泉.完善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7(7).

[3] 徐晓慧.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

[4] 程晋云.结合基层需求开展交通管理专业实战教学[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

作者:向海峰

第三篇:办特色的公安信息安全专业

摘 要:本文从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我院建设具有公安特色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体系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公安特色;信息安全;学科建设

中国刑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02年2月26日申办成功的,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的第二批获批的信息安全专业,也是公安系统第一个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院校。2002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目前该专业已招收六届本科生,2006年7月首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二学位学生已经毕业,2007年7月第二届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无论是网警还是刑警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办案能力强,业务全面,上手快。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1 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我们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我们和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做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而且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2 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大学生”模块,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警察”模块,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刑警”模块,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 、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即懂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4 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如图1所示。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

5 特色的教学科研办案模式

我们在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进行办案工作。办案工作不仅有教师定期到公安实战部门参与办案执法,还有远程咨询,更有利用现有的电子取证实验室对实战部门送来的案件进行检验的工作。我们24人的教师系队伍中,具有电子物证检验资格的教师就有15人。每年办理案件的鉴定数十起。通过办案可以了解最新案件动态信息,可以了解案件办理的过程和经验,为专业课教学和科学研究获得了很多实战素材。把这些鲜活的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贴近实战,为办案能力强提供了原理的保障。

通过几年的信息安全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国刑警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初步确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在国内、特别是公安系统的相对优势地位。与其他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比较,我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发展思路、相关优势学科支撑和毕业生综合素质及其分配覆盖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打击网络犯罪的特色。如果其他院校的信息安全专业也都能够结合自身兴办母体的特点,发挥各自院校的优势特长,相信百花齐放的信息安全专业建设的局面不久将会到来。

作者:秦玉海 汤艳君

上一篇:土木工程发展论文下一篇:建筑设备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