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安全教育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素质是关键。但由于过去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安全素质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造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性缺失。为了适应中小学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

第一篇:教师安全教育论文

体育教师如何利用体育课对初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摘要】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利用体育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各种逃生自救技巧和应急救人方法,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安全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体育课 安全教育 防范意识 逃生技巧 救人方法

1、前言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同时,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各类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 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报告还显示出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这些数据不但反映出一些地方安全制度和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安全管理问题,而且也反映出受害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知识匮乏、没有掌握逃生自救技巧、不懂应急救人方法等安全教育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对此,报告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积极预防,科学预防"的方针,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学校作为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尤其要抓好安全工作,要重视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训练,要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至上"的防范意识,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应急救人方法。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毫无疑问也肩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课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了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教育最佳选择。

2、体育教师的安全教育策略

人类生存健康是前提,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源泉,而安全,则是堡垒。体育课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更要重视安全教育,那么我们体育教师究竟该如何利用体育课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以供大家探讨。

2、1、利用理论课向学生讲述各种安全知识

目前,各个学校都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但是却没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教育人员,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学生所接受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安全报告会、橱窗宣传、新闻媒体宣传以及家长和老师们的点滴告诫,所以他们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很少、且不系统不完善。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征求学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由我们体育教师兼职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我们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各种安全知识和安全素材进行搜集、整理和精加工,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或是配合学校政教处进行讲座、图片展览等。同时,我们在新生进校后首先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包括:上下楼梯靠右走,出操、用餐各班的队形和行走路线等。目前我们每年都进行宣讲的安全教育宣传资料主要有:"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救人方法"、"火灾发生后的自救和救人方法"、"野外遇险求生方法"、"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食物中毒急救方法"、"交通安全"、"防身抗暴自卫方法"等等,根据我们的教育信息反馈,学生对我们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安全教育之举大加赞赏,他们表示通过老师系统的宣讲他们不但学到了许多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还知道了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和救人方法。

2、2、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生自救技巧

体育教师在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利用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因为面对灾难时,能够化险为夷的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又掌握了必需的逃生自救技巧的人,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善于利用体育实践课各教学单项的特点,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情况,有意识的将一些安全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来帮助学生掌握那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例如:在教学生练习引体向上的同时,我们有意识将爬竿、爬绳、爬墙和爬树等内容一并纳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在锻炼上肢力量的同时来提高他们的攀爬能力,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多种攀爬逃生自救技巧;在进行技巧滚翻教学时,向学生宣讲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落地后做滚翻缓冲的自救技巧;在进行武术教学时,我们选择了一些有防暴和抗暴作用防身格斗术来辅助教学,通过教学,不但强健了学生的体魄,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和掌握了许多防身格斗技巧,增强了他们在单独对敌时与敌搏斗的信心和勇气,切实为他们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以及逃生自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3、利用实践课教会学生应急救人方法

他人有难,谁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应急救人不但是道义之举更是英雄之举,但是应急救人必须讲究方法,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应急救人方法而去盲目救人,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不会游泳者奋不顾身跳进深水中去救人,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传授安全知识,教会学生逃生自救技巧之余,还刻意通过体育实践课来教会学生掌握那些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例如:面对灾难和事故中的脱臼和骨折现象,我们教育学生要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一、迅速检查伤者情况,如果休克,应先做抗休克抢救(掐人中穴、胸外压放心脏法或人工呼吸),没有休克,要安慰患者不要乱动伤肢以免扩大伤情;二、根据现场条件和情况选择应急处理方法,如果现场已经没有危险,应该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万一危险仍然存在,则选择先简单处理(止血、固定和包扎),再快速逃离危险区;三、应急处理后要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方式有多种,我们首先支持学生能使用现有的通讯工具联系120或110来运送伤员,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做担架运送伤员(门板、椅子、毛毯和强韧的衣类等)。

2、4、在课上组织和开展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

运动竞赛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运动竞赛在体育课上随处可见,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教育,我们把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运动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例如:我们将短跑和灭火结合在一起开展了消防竞赛,学生要想在竞赛中取胜,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快速奔跑能力,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我们还将负重跑和抢救伤员结合在一起开展快速抢救大行动,学生要想在抢救大行动中有上佳表现,就必须要在成功抢救伤员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负重奔跑能力;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们在竞赛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在接受安全教育的同时体会到运动竞赛的乐趣,总之,在课上组织和开展了多种小型的安全运动会,使我们做到了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双丰收。

3、结束语

安全就是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安全管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安全教育同样也必不可少,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他们的安全知识,而且能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技巧、学会各种应急救人方法。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教育,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广大同仁们!积极行动起來吧,主动承担起学校安全教育的义务,合理运用我们的体育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我们的教育都能够一生保平安!

作者:林一凡

第二篇:安全教育素质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教师具备安全教育素质是关键。但由于过去我国师范教育在培养教师安全素质方面缺乏相应的课程,造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性缺失。为了适应中小学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不可回避的时代话题。

一、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1.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

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良好安全素质的学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2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这段时间,安全教育课程并没有进入师范课程体系中,也没有进入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中,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缺失。加之许多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与升学无关的其他内容不重视,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安全教育,因而教师不仅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也缺乏相应的安全自救自护的常识与技能。因此,当前学校要开展公共安全教育,首先就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教育素质,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性的缺失进行必要的弥补。

2.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就是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最好的概括。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高是有目共睹的,在不长时间里,就连续出现了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及江苏泰兴等多期校园重大血案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预防与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与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我国公民的安全素质与科学素质的严重缺失。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民的安全素质偏低是造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对所有公民的时代要求。专家认为,如果我们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素质,80%的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大大减小事故或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要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极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公民的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安全素质。我国教师队伍人数有1414.84多万,占总人口的0.11%,提高全体教师的安全素质,减少教师在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中的伤亡,是教师适应现代社会的客观需要。

3.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组织者与落实者,是学校进行安全工作的根本力量。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成效。首先,教师是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保护人,当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教师是学生安全的保护者。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杜正香、张米亚、严秀等人民教师,就是用他们柔弱的血肉之躯,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住死亡,保护了学生的宝贵生命。同样,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由于有了一群具有安全素质的校长与教师,从而使所有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其次,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可以减少校园内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对象是教师,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与教师的安全素质和师德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处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基本精神,把学生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追求,就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相处”的安全意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反之,就会成为学校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根源。如常发生的师源性伤害、职责性伤害、课业性伤害、引导性伤害、方式性伤害等,就是由于教师安全素质低下而造成的。

二、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结构

教师安全教育素质就是教师从事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公共安全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和生存技能,有效选择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等。

1.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与职责是教师对教学、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安全现实的反映,是教师个体自我保护层面与保护学生的先在要求。它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心理形式,是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础。

教师的公共安全意识具体包括:首先要认清公共安全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及生活的重要性。事故与灾害的发生,一方面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如上述的三鹿奶粉事件等。面对现代社会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来防范现代社会的灾害与事故。充分认识确保校园安全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利益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树立六种意识。即教师必须树立:时时处处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意识,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遵纪守法、保护自我的法律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等。

2.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

公共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有些突发事件是人类认识领域至今还没有涉足到的领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适应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终身学习。当下,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教师的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理涉及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传染病防治、危险化学品管理、体育安全、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拥挤踩踏事故、“平安校园”创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纲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等。

(2)进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遭受侵害事件,预防和应对火灾、拥挤踩踏、涉及学校和学生的交通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校园和学生安全的其它事故事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师德修养与学校安全等内容。重点是教师在各类安全事故、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以及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所必需的系统知识与基本方法。

3.教师的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

安全防范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学习、生产等活动中自觉规避、处理安全隐患,掌握生存技能,进行自救自护的方式方法与心理特征。生存素质既是现代公民的安全素质之一,也是教师必备的安全素质之一。而具备应有的现代安全生活和工作技能,则是安全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基本的安全技能包括:

(1)工作岗位的安全技能。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为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必须掌握的安全技能有:具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安全技能。教师要根据所带学科的不同要求,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如体育教师要具有防范运动损伤的能力,化学教师要有防范化学物品的毒害及试验事故等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具有安全上网及防范网瘾的技能等。教师应具有防范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的技能。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率较多。如踩踏事件、火灾、学生打架斗殴、性侵害等,教师要具有应对这些事故的技能。教师应具有保护自我健康的技能。用嗓过度与使用粉笔,多坐少动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鲜明特征,许多教师由于不会科学利用嗓子,缺少运动,咽炎、颈椎病等是教师职业的常见病,教师要掌握保护嗓子等健康的方法。

(2)公共安全生活的技能。现代公民的公共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教师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躲避与应急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的技能,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的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暴雨等环境中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等活动的安全技能。

(3)家庭安全生活的技能。教师生活在每一个家庭中,是家庭的成员之一。家用电器、化学物品、燃烧物质是每一个现代家庭的必需品;家庭生活的空间和过程会出现运动和高能量的形态,如居住高层建筑、使用电梯、在阳台上活动、接触高温的物体等,这就使得家庭生活充满着危险。因此,现代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应有的安全生活技能。如防止室内运动损伤,预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预防食物中毒,防止利器伤人,家中危机自救等。除掌握上述预防意外事故的技术性家庭生活安全技能外,家庭生活的安全保障还需要有防盗、防扒、保险等社会安全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4.教师选择有效安全教育方法的素养

指教师具有能够根据安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起作用并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有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包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另一个是物质的因素,即有关教学工作的各种物质设备和这些设备的有效使用,能够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访问法;研讨法;宣传娱乐法等外,一方面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如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景模拟的教育方式、案例教学模式等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特别强调教师要根据安全教育的特殊性,熟练掌握现场说法、案例分析与学校公共安全应急演练等方法。

三、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我国教师教育需要迫切应答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的内容没有进入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教师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为此,目前要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好职后的安全培训与职前的师范教育两个基本途径的作用。

1.职后的安全培训是在职教师提高安全教育素质的主要方式

由于安全教育内容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结构性缺失,造成了我国在《纲要》颁布前,在职教师中几乎全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安全教育。教师所具有的安全知识与意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师会议,学校或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需要的摸索与自学得到的。就以教师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为例,据调查,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师人数也仅占12.6%,近九成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培训的[1]。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此,《纲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

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各省教育厅、各市区县教育局等,在各教师培训机构举办中小学教师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专项培训,如陕西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利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首先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等教育管理人员进行了安全管理的专题培训,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再用两年半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二是各学校利用校本研究的方式,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学习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技能;三是教师利用业余方式进行自学,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职培训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能很快解决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安全素质不高的现实;但教育投入大,教师学习内容不系统,具有头痛医头的应急行为的不足,不利于教师安全素质的形成,因而也只能是暂时提高教师安全素质的方式。

2.职前的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基本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产生的摇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教师公共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现状,必须从教师素质培养的源头着手,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入学校公共安全教育课程,把它作为教师的公共必修课程。正如前述,由于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师范生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这是造成我国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缺失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一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师范教育到底要不要开设该门课程。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客观需要为依据。如果我们要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那么高师就必须要开设这门课程。如果大家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共识,那么在师范教育中开设课程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解决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或教材)、教师、教学时间(或学分)等问题。目前,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公认的教材。研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如何培训教师,规定多少教学时间等问题就有了依据。为了适应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有条件的师范学校,目前可以先把该内容作为师范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未成年人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也将日益成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培养具有安全教育素质的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与核心。但应该如何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涉及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让我们在《纲要》的精神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努力探索培养教师安全教育素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培养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艳虹,等.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教师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任洪钺)

作者:杜德栎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

摘 要:在新课改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安全感问题各界一直深切关注,但鲜有人去关注教师的课堂安全感问题。本文将从教师课堂安全感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课堂安全感指的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所伴随的安全、自由和自信的积极情感。本文从教师、学校还有社会这三个方面开展分析,进而提出了三大优化策略:教师自身内部提升、学校管理外部调节和社会制度外部调适,进一步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安全感,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安全感; 小学英语;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在心理状况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安全感对于小学生和教师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对于学生的课堂安全感问题一直深切关注,但鲜有人去关注教师的课堂安全感问题。教师课堂安全感是教师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与加强。

一、教师课堂安全感的含义

安全的课堂是指心理上的安全,它指的是对课堂氛围所作的内在的、抽象的心理反应。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1]马斯洛后来进一步指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教师课堂安全感指的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所伴随的安全、自由和自信的积极情感。教师的课堂安全感能够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如若教师缺乏安全感,就会出现各种不稳定情绪,同时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关注小学生课堂安全感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课堂安全感。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对于学生语言启蒙、心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是英语课堂,它是促进小学生第二语言发展的重要阵地。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多样的,只有当教师拥有足够的课堂心理安全感时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更具趣味性、生动性。不安全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基础心理特征,当它在一般范围内时不被当做是病态的表现,有时还会扮演积极的角色,但是如果这种不安全感超出了一定范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2]。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也会出现焦虑情绪甚至职业倦怠感,这就是教师课堂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二、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的影响因素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从教师、学校还有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一)教师

教师自身因素是影响教师课堂安全感最重要的原因,其包括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

1.教学能力。影响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的首要因素是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经说过:“良好的教学是那种能够走在发展最前面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的备课充分程度。小学英语课堂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对学生情感方面进行引导,如果教师没有对当堂课要教的知识和课堂活动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重难点了如指掌,那么教师走上讲台授课就会底气不足,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上课的理想程度也会影响教师的安全感。如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如果没有按照教师提前预设好的步骤进行,任务没按计划完成,时间没有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不安的消极情绪,这些都是构成教师课堂不安全感的潜在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包含教师的学习能力,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英语知识的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要同步于社会的发展速度,如若教师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新形式的教学形式就会产生课堂无助感和焦虑感,使课堂不安全感迅速攀升。

2.组织管理能力。充满活力的小学英语课堂不仅体现在课堂活动的丰富多样上,更体现在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上。课堂上,当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时,常常有学生窃窃私语,借此聊天玩耍,影响课堂教学,如教师组织管理能力不足,没有适当地维持好课堂秩序,从而導致学生无法正常讨论,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在这一程度上让教师产生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使教师的安全感急剧下降。

3.情绪调节能力。在小学教师的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各种压力包围着教师,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才会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状态不佳。由于繁重的工作任务,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处于疲倦状态,每个教师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消极的不良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就会让不良情绪有机可乘进入到教育教学中,带入课堂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安全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二)学校

学校的教学环境,包含学校的整体教育氛围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等。教学环境的好坏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好的教学环境会使老师心情愉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反,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弱化教师的愉悦度,从而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机制也会影响教师的课堂安全感,学校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否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比如一些晋升制度、评优制度等等。如果在公正的环境下进行,那么教师就会充满积极性,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与之相反,则会产生倦怠心理,产生不良情绪而引发课堂危机感。

(三)社会

首先,社会上关于教师的理解度是构成教师课堂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如今新时代大背景下,社会对教师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多,个别教育事件的发酵会引起社会重大反响,甚至媒体会将个别教育现象延伸至所有教师之上,引起教师的恐慌感,那么回归到课堂上,教师会产生畏惧心理。除此之外,关于教育惩戒至今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时会产生矛盾心理,教师作为小学生成长之路的引导者不可置之不理。但是,如果进行严加管教又怕会引起“事端”,课堂的不安全感由此而生。

三、提升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安全感的策略

(一)教师自身内部提升

1.加强专业素养,提升课堂安全感。提高自身课堂安全感的方法首先是多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以及知识学习的不断积累更为重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语言学习理论与英语学习理论,善于对优秀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总结,提升自身的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例如肢体语言运用技能,包括微表情、手势语、眼神、身体姿势等,这些肢体语言能够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这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numbers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做手指操,口中还要根据指令(单数或者双数)反应说出:I can do this, one, one,one.下一个接龙说:I can do this, two, two, two.或者说:出 I can do this, three, three, three.这样的操练形式既简单又有趣,不仅考验学生的手指反应,还同时考验他们的口头表达以及头脑的反应,头、手、口一起动起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调控好课堂组织教学能力,能够让英语课堂更加精彩,提高教学效果。

2.善于反思总结,优化课堂管理。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包括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深入地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等等,以改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提升了,那么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安全感便能得到更多同学的拥护,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将为教师课堂安全感的形成提供不竭的动力。

3.适当自我调适,消除负面情绪。作为教师,难免会面临工作上的压力,那么为了消除负面情绪提升课堂安全感,教师就要使自己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工作态度与状态,为自己搭建具有安全感的课堂。要学会调节情绪,只有压力得到适当的缓解和释放,才能拥有足够的课堂安全感,便于顺利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二)学校管理外部调节

首先,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学校来进行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会使教师增强心理歸属感,从而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其次,教师的心理状态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真正关注,要合理安排教学工作任务,同时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不设定唯一的评判标准,如学生成绩,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评定教师业绩,进而优化情绪,提升安全感。

(三)社会制度外部调适

教育惩戒问题是目前社会关于教育中关注度最高一类话题,这也是构成教师不安全感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课堂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主战场,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公共学习环境,课堂环境的好坏影响广泛,首先会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降低教师课堂安全感,其次也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为了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对于一些不良课堂现象,如干扰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违纪行为等,教师应该有权实施教育惩戒来维持课堂秩序,因此,国家要加强教育惩戒权立法,保障教师依法治教。国家首先要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其次,社会舆论要加强引导,避免对教育惩戒权断章取义。

对于英语课堂安全感的重要性,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引起充分重视。一方面,从情感方面出发,促进英语课堂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满足自身在英语课堂中的归属感和信任感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出发,提升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预测感和控制感,进而让英语课堂更具有心理安全感。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课堂安全感之外,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具有安全感的英语学习环境。只有满足了师生双方的课堂安全感,才能促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和谐、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雷伯阿瑟.心理学词典[M]李伯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765

[2]刘冬岩.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61-64

作者简介:王晓敏,1995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王晓敏

上一篇:学生自主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本科毕业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