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法已排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社会保障法已排范文

社会保障法

一. 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困居民。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绝对贫困”:指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饮食、穿戴和居住条件。 “相对贫困”:指享有和当地生产力相适应的数量最少的消费资料和服务,它并非指缺衣少食,而是一种相对于其他居民才有的“贫困”7.社会保险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劳动者各种原因产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

8.社会保险费从总体上讲是来源于整个社会,具体说是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三方合理负担的。

9.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也是最早在德国1889年创建的养老保险34.我国劳动能力鉴定的机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工坚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坚定委员会的机构。

35.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⑴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⑵掌握劳动能总称,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各类单之感。

位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农村社会救济:是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生活同社会经济关系。 难的贫困对象采取物质帮助、扶持生产等形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式,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在其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救灾捐赠:是在发生较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后,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等机构有组织的向社会福利:是为全体成员提供的各种福利性补贴海内外各界募集资金和物资,帮助解决灾区和和举办各种福利事业的总称,包括一般的社会福灾民因灾害造成的困难。 利、职工福利和特殊的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是军人及其家属建立的社会保障制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于那些因自身、自然和社度,包括死亡抚恤、伤残抚恤和社会优待。 会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提供帮社会优待:是国家、社会、群众对烈属,因公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救济由社牺牲、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会救济,救灾救济和扶贫救济三部分制度构成。 人及其家属、带病回乡复退军人、退伍红军老社会优抚:是国家对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秩序作战士等优抚对象给予帮助和照顾的制度,是社出贡献和牺牲的人员及其家属在物质上给予优会优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和抚恤的制度。 死亡抚恤:是国家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社会保险法:是调整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法律规和病故军人家属及因公牺牲病故的国家机关范。它对社会保险的项目体系、实施范围与实施工作人员家属、人民警察家属发给一定数额的对象、经费来源、待遇标准、发放办法等内容作费用,给予生活帮助的制度。 出法律规定,并且明确社会保险制机构的性质与定期抚恤金:是国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革命烈职能、社会保险的组织形式与地位、社会保险的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按管理与临督等事项。 一定标准发给抚恤金,又称“遗属定期抚恤金”工伤保险:是通过向用人单位筹集工伤保险基或“长期抚恤金”。

金,用以补偿劳动者因工伤事故而导致的收入丧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失和医疗保障待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家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生育保险:是想用人单位筹集生育保险基金。用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以解决生育妇女孕产哺乳期间的收入与生活保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障问题的。 务,是指由国家出资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发放各疾病保险:是只对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发生种福利性补贴的一种社会服务。 困难时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疾病保险制度的产公共福利: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福利。从狭生,根源于不以劳动者意志为转移的患病和意外义上讲,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人身伤害事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劳动者难以承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受的医疗经济负担。 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疾病保险的目的:就在于使劳动者因疾病或伤害职业福利:是指基于业缘关系,行业和单位为而产生经济困难时,能够获得经济援助,并克服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证本系统、本遇到的经济困难。疾病保险是一个引起世界各国行业、本单位职工及亲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我国是成为广大劳动者和各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水级政府以及各用人单位关心的热点问题。 福利项目。 社会保险费率:是指社会保险机构在一定时期计社会福利事业:是指由国家、集体和社会兴办算和收取保险费的比率。 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和场所,即国家、集养老保险:又称老年社会保险或年金保险,是指体或个人为收养社会上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劳动者达到法定老年年龄并从事某种劳动法规靠、无法定义务抚养人的孤老残幼和家庭无力定年限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一定物质帮助,以照管的老人、孤残儿童、精神病人而举办的社维持其老年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会福利服务机构。 养老保险立法: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老年人福利:是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社会福利项照立法权限和程序,指定或认可养老保险法律规目,指国家和社会为子安定老人生活,维护老范的活动。 人健康,充实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养老保险基金:就是为保障劳动者享受养老保险措施与提供的设施和服务。 待遇而多方筹集的,在劳动者达到法定老年年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个社会在保障伤残人基龄,并从事某种劳动达法定年限之后提供给劳动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者,以维持起基本生活水平的基金集合。 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养老保险金,又称年金,是指退休人员依法领取条件和服务,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项目。 的一定金额的生活费用,是养老保险待遇的主要社区服务:是社会,主要是社区给人民群众提组成部分。 供的福利性服务。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使

二、单项选择题

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1.社会保障作为法律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间内获得失业保险金,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中。

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障法具有调整八个方面的关系: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劳动者在工作

其一,调整国家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关系。其中或法定的特殊情况下发生意外事故,或因职业二,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性有害因素危害,而负伤(或患职业病)、致残、三,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死亡时,对其本人或供养亲属给予物质帮助和经系。其四,调整社会保障机构与用人单位和乡济补偿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村集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五,调整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的对象:是在工作中受到事故伤害和职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其六,调整社会保障运业病的劳动者,对于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工作的行过程中的关系。其七,调整省会保障运行过职工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程总的监督关系。其八,调整社会保障基金运职业病:是指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营重点关系。

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3.社会保障法的特征:①社会保障法具有广疾病保险:仅指劳动者及其供养亲属患病或非因泛的社会性、②是强制性规范与非强制性规范工负伤后在生活和医疗方面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的统

一、③是人道主义与互助共济的统

一、④种社会保险制度。 具有实现社会公平的职能、⑤社会保障法律制生育保险: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度由多项法律协调构成。

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4.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是英国伊丽莎白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女王1601年颁行的<<济贫法>>. 生育保险待遇:是指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依法享有5.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在社会保障的各种帮助和物质补偿。 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思,它是世界上第社会救济法:是指国家对于那些因自身、自然和一个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 社会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者提供6.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中,能依法享受相关社会帮助,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法律制度。 保险待遇,并基于被保险人的一定关系而享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城市的贫一定保险利益的主体称受益人. 中采用的方式。

力坚定的相关知识;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10.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德。

运用、保值和增值。

36.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11.社会保险基金具体的管理制度有三项:一加坚定的专家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是业务管理、二是会计管理、三是财务管理。当回避。

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还包括审计和监督。 37.工伤医疗待遇包括:工伤医疗费用、12.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社会性最强、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用、康复性治疗费用。 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制度。

38.工伤保险费的缴纳,是以用人单位职13.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立法于德国。 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14.养老保险基金,在我国主要由国家、用人交纳方式主要有:同意费率制、差别费率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共同按比例负担。

制和浮动费率制三种。

15.养老保险的三种模式:①统筹型养老保险39.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或通过国有企业)利用自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 己的财政资金发放退休金。②强制储蓄型养老40.劳动保障监察只能由劳动保障行政机保险是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指导。③部分积关实施,其他机关机构和组织必须经法定累式养老保险是指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 授权或依法委托才能进行执行,这说明劳16.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老龄化动保障监察的专门性。 状况,采取部分积累式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41.疾病保险的特征是:即时性、广泛性、最为科学。

交叉性。

17.从目前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来看,42.疾病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有三项:疾大部分国家实行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共同病津贴、医疗费和供养亲属的医疗补助。 出资,并以企业和个人为主的原则。

43.我国生育保险基本内容和享受待遇是:18.发放养老保险金的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工⑴女职工:生育给产假56日,产假期间工龄以及缴费、年限等三个条件。

资照发;⑵女职工怀孕不满7个月小产时,19.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男性年满60周岁,女给予30日以内的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性年满50周岁达到老年,有权享受养老保险待⑶女职工难产放双生,增加产假14日,工遇。

资照发。 20.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如下特征:①立44.生育保险特点:1。基金来源的单一性;法的半强制性。②分配的直接性。③基金来源2。基金筹集的可预见性;3。基金负担的的单一性。④实施的灵活性。

均衡性。

21.补充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为城镇各类企业45.我国剩余保险基金的筹集遵循以下基的劳动者。

本原则和方式:

22.失业又可分为:(1)结构性失业,(2)周1.生育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期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摩擦性失业。 本平衡”的原则筹集;2。生育保险基金由23.<<失业保险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当地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人数和生育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贴、生育医疗费等项赞用的实际情况确定,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最多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1%。3。生育保24.失业保险金按法定的应发额度发放,我国险基金按属地原则组织,实行社会统筹。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46.农村社会救济必须采取国家酒席于集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原则,体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来发放。

4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人均25.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累计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村民。

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48.五保供养的对象:⑴无法定抚养义务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是抚养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⑵无劳动能力的;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⑶无生活来源的。

限最长为24个月。

49.死亡性质的认定,由相应机关审批认26.确定失业保险给付的原则:一是确保失业定,分为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病故三种。 者及其赡养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给付标准50.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目标:保值和增值。 应适当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作水平。三是失业三.多选

保险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原则。

1.社会保险法的主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27.工伤保险的保险人为用人单位,工伤保险国家或政府,二是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的待遇普遍高于其他保险待遇标准。工伤即具机构,三是用人单位,四是劳动者及其家有补偿性又具有赔偿性。

庭。

28.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2.我国《劳动法》第73条把社会保险分29.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全额缴纳,职工个为: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人不需缴纳。

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30.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3.社会保险费率制定的原则:一是应以所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收缴的社会保险基金总体上于社会保险待伤害的;②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遇的给付大致持平。二是应保证社会保险事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的工作受到基金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三是应满足社会事故伤害的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旅保险指出逐年增长的需要。四是不得以盈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④患职业利为目的。

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4.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式,通常有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⑥在上下班途中,三种:一种是将基金存人银行,或是购买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发行的债券,另一种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是由社会保障机构将基金直接用于兴办各3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种实业,如开办矿山,兴办银行或是参股或视同工伤1。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合资,再有一种是将基金存人银行或委托2。醉酒导致伤亡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投资公司,委托他们进行投资,所获利润32.职工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按按合同规定共同分享

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坚定为职业病之5.在国际上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方日起30日之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式通常有物种,一是购买政府公债或视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政府岁人盈余;二是储存于国家银行或民障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

应银行;三是直接以银行家身份出现;四33.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是投资于不动产;无是对于享受社会保险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金待遇的劳动者或其家属提供消费性借贷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坚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服务。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6.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主要为如下几个方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申请。 面:1。养老保险费缴纳的管理;2。基本养老保险周转金的管理;3。基金存款和债券的险;3。储蓄性保险。

管理;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的管理;5。基7.社会保险法的内容:1。养老保险;2。失金制度管理;6。管理服务费的管理;7。稽核管业保险;3。工伤保险;4。生育保险;5。疾理,协机关监督;2。劳动行政部门监督;3。社病保险。

会保险监督机构监督;5。群众监督;4。国家审8.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的不同点:1。失业保计机关监督。 险是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与的一种物8.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⑴城镇企业质帮助:养老保险是对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事业保劳动者的一种物质帮助。(2)失业保险的目的险费;⑵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⑶财政补贴;⑷除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外,还具有一发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促进劳动者恢复和从新就业的作用,养老保险9.失业保险基金的特点:一是强制性,二是无仅仅是一种需求型的保障措施。(3)失业保险偿性;三是固定性。 是对非志愿失业者提供的保险,养老保险主要10.工伤保险的对象包括:1。用人的安慰和于指强调权利,而不考虑取得资格。(4)失业保之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之间的工伤保险关系;2。险通常由一个时间期间限制,超过期限,便转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于投保人、被投保人之间的行入社会救济,而养老保险则无期间限制,直至政业务关系;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于企业、工死亡时止。

伤事故的职工当事人之间的劳动行政管理关系

9、养老保险的法律特征:1,劳动者达到法定4。工伤事故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老年年龄,并从事某种劳动达到法定年限,是在单位与劳动签定机构之间因劳动坚定和工伤享受养老保险的法定条件。2,劳动者被依法评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5。其他与工伤保险关解除法定劳动义务是享受养老保险的事实前系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 提。3,国家和社会依法提供一定物质帮助被11。生育保险的概念包含如下的要点:1。生育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者,以维持其老年生活是保险是对女职工专门建立的一向社会保险;2。养老保险的宗旨4,养老保险是适用范围最为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生育子女全过程的物质保广泛的社会保险项目。

障。3。生育保险是对女职工合法生育而实行的

10、养老保险的作用:

1、养老保险的首要作一项社会保险。 用就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保证劳动者在被依12.我国生育保险待遇的主要内容是:产假、生法解除法定劳动义务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生活育津贴、生育医疗服务、生育期间的特殊劳动保保障。

2、养老保险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护、生育的职业保障。

3、养老保险具有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提高劳13.社会救济法由社会救济、救灾救济和扶贫救动生产率的作用。

4、养老保险具有报站社会济三部分法律制度构成。 安定的作用。

14.五保供养费的筹集方式主要有村提留、乡镇

11、确定养老保险适用范围的原则:

(一)养统筹、亲属供养、代耕代养等多种供给形式。 老保险适用范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15.灾害救济款的使用原则:㈠实行专款专用、承受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二)普遍性保护与选重点使用的原则;㈡生活救济与扶持生产自救相择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三)权利义务相统一结合的原则。 的原则。 16.救灾捐赠款物使用原则:㈠捐赠款物必须全

12、养老保险的待遇确定标准:1,按劳分配。部、无偿分配给灾区㈡专款专物专用,严格限定2,按劳动者的资献。3,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用范围和途径;㈢捐赠款物必须严格被协议和状况。4,依据劳动者结束劳动义务以后的基捐赠者的意愿安排使用;㈣重点使用,不得搞任本生活需要。

何形式的平均发放。

13、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

1、立法的半强制17.救灾捐赠的监督机制:1。审计监督;2。检性。

2、分配的直接性。

3、基金来源的单一性。查监督;3。海关监督;4。舆论监督;5。基层

4、实施的灵活性。 监督;6。捐赠者监督。

14、失业保险的特点:第一,失业保险的对象18.伤残抚恤对象:1。军人;2。授予警衔的人为失业劳动者。第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有一民警察;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参战民兵民定期限。第三,失业保险费由企业和劳动者缴工。 纳。

19.老年人福利的内容:1。老年福利津贴;2。

15、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意义:

(一)建立失社会养老;3。老年人保健;4。老年人再就业;业保险制度,有利于建立和培育劳动力市场5。老年福利机构。

(二)有利于 保证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四、简答题:

(三)有利于失业劳动者的再就业。 1.社会保障的特:1。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在于

16、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一是失业者必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条件;2。社会保障的须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即必须是出于法定最低对象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年龄已退休年龄之间的劳动者,才有可能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3。社会保享受失业保险。二是失业必须是非志愿失业。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和实施的;4。社会保三是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四是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促进社会发展。 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2.社会保障法的功能:1。社会保障法是建立和

17、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我国规定,参发展时常经济的必然要求;2。社会保障法是社加失业保险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会公平的调节器;3。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定的安全网。 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3.社会保障法的原则:1。实行有条件的社会共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二是非因本人意愿同责任的原则;2。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中断就业。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适应的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应求。

适应本国国情的原则;4。坚持社会公平与提高

18、那些情况应停止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我经济效率兼顾的原则。 国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4.社会保障法与劳动发的关系:1。主要调整劳列行为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法调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1)从新就业的整国家、用人单位、公民(劳动者)、社会保障人员;(2)应征服兵役的人员;(3)移居境外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的人员;(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2。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人员;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关系的劳动者(公务员、军人等不适用劳动法);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人员;(7)有法社会保障法的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火保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障经办机构和公民(劳动者);3。劳动法的目的

19、如何通过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通过立法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明确规定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益。社会保障法的目的主要市为了保障社会主体就业,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我国成员在遭受各种意外和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促《失业保险条例》关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进社会安全;4。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内容是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劳动者的劳动,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内容则是社会本生活、促进再就业的宗旨。扩大失业保险覆保障机构应当给予被保障人的各项待遇,包括社盖范围,不仅是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作用的要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待遇。 求,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建立规范、有序、统5.社会保险法的功能:1。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一的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

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调节国民收入的分20、工伤保险与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区别:工伤配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保险是一项社会保险,它与商业性的人身保险6.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1。以社火保险都是为保险人的生命、健康设置的保险制度,基金为主渠道的社火保险;2。用人单位补充保但二者又本质的区别:(1)投保人不同。(2)被保险人不同。(3)保险人不同。(4)保险的

社会保障是社会按照一定时期生产力的发性质不同。(5)适用的法律不同。

展水平,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省会成员的基

21、工伤保险的意义:

1、保障遭受工伤事故和本生活需求予以物质帮助。这部分人的基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本生活需要的不到保证,就要危及他们的业康复的权利。

2、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生存,以致影响社会的安定。

3、促进工伤预防。

二.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该社会的全体社会

22、工伤保险的一般原则:

1、严格区别工伤与成员,尤其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非工伤的原则。

2、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为某些特殊帮助者。不分城市和农村,只要原则。

3、工伤保险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存发生了困难,都应普遍地。无例外地原则。

4、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原则。 给予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社会保障的这

23、工伤保险的待遇主要有那些:

(一)工伤医种普遍性不仅体现在社会福利通常是全体疗待遇

(二)伤残待遇

(三)因工死亡待遇

(四)社会成员所享受,而且还体现在当该社会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

的局部地区出现自然或人为的灾害,以及

24、疾病保险的意义:

1、实行疾病保险有利于意外灾害的袭击使他们陷入贫困时,为该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

2、疾病保险对地区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帮助。 患病劳动者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身体康复治三.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和实施疗,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是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律的规范性得以调整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重要社会机制。

3、确立并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通过法律实行疾病保险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的权威性得意在社火中普遍实施,从而为

25、关于疾病保险待遇的规定:有以下主要内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安全提供稳定的和可容:

1、医疗期间待遇:由医疗保险待遇和疾病信赖的保障。

津贴(病假工资)两部分组成;

2、致残待遇

3、四.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促进社会职工亲属医疗待遇。

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被公认为社会安全网

26、生育保险的作用和意义:第一,生育保险或社会稳定器。这不仅社会保障的根本目能有力的保证女职工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恢的上,也同时表现在实现该目的的公平方复;第二,生育保险有利于人类延续后代,提式上。社会保障是一项公平保障制度。与高人口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第三,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以其特有的方式生育保险有利于促进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贯彻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在作为社会保实施。

障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尤为明显。27.救灾捐赠的意义:1。通过捐赠募集大量的这些都使社会保障具有了既保障社会稳定资金和物资,能有效地支援灾区人民抗灾救灾、又促进社会发展的特征。

重建家园,同时也大大的弥补了单靠国家救济2.论社会保障发的功能和原则(参照简答灾民、救灾经费严重不足的缺陷;2。捐赠款物

2、3题)

使灾区的恢复时间大大缩短,增强了灾区人民3.论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救灾捐赠能体现社会

答:社会保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对灾区的关心,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它同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共同构成了社会民,能够使灾民从极端的困境中崛起;4。通过保障的主要内容体系,由于社会救济不必救灾捐赠活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救灾工作,使然涉及劳动范畴,救济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全社会的防灾抗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地加劳动者,因此,从劳动法律体系方面构建强。

保障体系,只能通过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28.接受救灾捐赠款物的原则:首先,捐赠者实现。

捐款物必须是完全出于自愿的无偿捐赠。其次,

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为核心内容的接受的救灾捐赠款物,均属于救灾专用的资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劳动法》和物资,符合上述原则的捐赠款物,由政府职的一大贡献,它不仅结束了几十年来我国能主管部门和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团体统一接收社会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层次单一和多头和分配,未经政府度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管理的历史,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我国时常人不能擅自接受捐赠款物。

经济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9.按见宽者的不同可分为几类:1。外国政府虽然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

和国际组织捐款;2。国外团体、企业、民间组济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并构成社会保障织、慈善机构和个人捐款;5。国内机关、企事体系的三个子系统,然而三者之间在保障业单位单位、军队、学校和个人捐款;4。台湾方式及其地位上也不尽相同:

同胞捐款;5。港澳同胞捐款

1、在权利义务方面,社会保险是

30.扶贫救济:扶持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户是双向的,既强调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个人我解决贫穷问题的一项长期性大人物,国家采的责任,又强调社会劳动者个人本身应当取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捐赠来解决贫困问题。 履行的义务,而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都是

一、扶贫贷款,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省级政单向的,一般只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府的投入和国外的扶贫援助。

二、创办扶贫经责任。

济实体,在改革单一分散扶方式的基础上,把

2、在资金来源方面,社会保险强

扶持对象联合里秒毫 ,进行集中扶持的形式。调劳动者个人、社会(包括劳动者所在用使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逐步依靠自己的里解决人单位或雇主)、国家三方合理负担,分别温饱,摆脱贫困。

三、贫困互助储金会,通过,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基金;而社会福利和通过群众自愿缴纳会费和集体自主的形式筹集社会救济则强调在国家和社会向个人提资金,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四、配套投入,供。

实行资金、技术、物资、信息和人才的配套投

3、在保障手段方面,社会保险是

入,真正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提预防型的,强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预先筹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五、政策优惠,充分措和积累,防患于未然;而社会福利和社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开会救济是被动型的,是出现了省会困难和展社会互助,对特困户进行医疗、子女就学等社会问题才采取的补救措施。

救助,切实保障农村特困户的基本生活。

4、在保障对象方面,社会包厢的

31.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1。社会福利具有权对象不是全体公民,而是在特殊情况下需利与义务的部队等性;2。社会福利具有对象的要给予物质帮助的劳动者;而社会福利和普患性;3社会福利具有待遇标准的一致性.(四)社会救济所保障对象不仅仅限于劳动者,社会福利具有资金来源的单向性(五)社会福利而是全体公民。

具有的不确定性.

5、在保障水平方面,由于劳动者

3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1.以保障农村是其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社会保险水平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实行较低的标准的原则,2.以就不仅是对劳动者本人基本生活的保障,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而是包括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

的养老保险金筹集原则,3。建立个人帐户、互同时,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也不相同。济互助、储备积累的原则,4。农村务农务工、社会福利是国家出资或动用社会力量,举经商等个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原办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福利设施,或则

对公民普遍发放某项补贴,目的是使公民五.论述题

获得物质帮助,减少消费支出,从而改善1.社会保障的特征

生活。

一.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不同。虽然社会基本生存条件。这表明社会保障是对其社会成保险和商业保险都是具有社会性和互济员基本生活要求的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性,但是社会保险除了社会性和互济性之保障的水平线,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素,外,还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商业保险则是具有经营性和金融性,属于工价其他金融机构陷:(1)标准工资在职工工资收入中占比重越的范畴,并且通常都不具有强制性特点,由被保来越小,保障功能弱。(2)以标准工资作为养险人自愿参加。由于商业保险具有经营性,因此,老金计发基数的办法也不利于劳动工资制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备福利性特点。 的改革。(3)现实行计发标准,与基本养老保

4、论社会保险法的原则。 险费用社会统筹的改革措施不配套,给养老保答:社会保险发的原则是贯穿社会保险法律规范险制度的整体改革带来阻力。 中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特

6、没有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传统征以及功能,社会保险法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体制下我国养老保险金标准一经确定,很少进则。 度调整。养老保险金标准只有不断随着社会经

一、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济的发展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体现养老保险适应原则。确定社会保险水平是社会保险法的一的保障功能。 项重要内容。在确定社会保险时,必须体现社会6论述养老保险改革的内容。 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1、养老保险使用范围的改革。扩大养老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社会生产保险适用的范围,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力的发展。因此。要根据生产力水平和各方面的制度,将基本养老保险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城承受能力,恰当地确定社会保险的范围、项目和镇所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水平。 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制及其之下,具

二、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社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展到城镇个体劳动者和会保险制度的运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私营业主,直至农民劳动者。 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不

2、建立许多层次养老保险相集合的制度。争中求生存、创效益、图发展。

8、 论工伤保险的责任原则。

工伤保险的责任原则是指发生工伤事故后,确定职工工伤保险的责任由谁承担的基本准则。

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负有保护义务,这也是用人单位对国家的责任。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意味着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保护义务,用人单位就应对受伤害的劳动者负赔偿责任,这种责任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合同约定所产生,既不能通过合同约定减免这种责任,也不能以劳动者有过失为由来改变这种责任。

根据“无责任补偿”原则,或者“无过失补偿”原则,工伤保险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在发生工伤事故进行补偿时,无论事故的责任在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都应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鉴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事故灾害,不但身心受到极大的痛苦,而且会影响或断绝正常收入,因此,实行“无责任补偿”,给予伤残者可以均等的获得国家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和服务,因此,社会福利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成果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国家为社会弱者和有困难的社会人员提供带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

1、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实现社会劳动力在生产的顺利进行。国家举办社会福利事业,为;劳动者提供生产必须的设施和服务,有利于实现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众多的高质量的劳动力,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2、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举办社会福利,由国家发展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和提供福利性补贴,使社会成员共同受益,以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

3、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而不管他们是否具有劳动能力,是否具有财产以及财产的市场价值,特别是由某一组织或少部分人能够承担责任的,而是“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担责任的。社会保险动者建立补充保险。国家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基金的筹集,要由社会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受国储蓄性保险。”包括:(1)基本养老保险,(2)家委托,并根据国家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性手段企业补充养老保险,(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统一筹集,将社会保险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

3、改革养老保险资金来源负担。要打破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上来,集体统一使用。因此,传统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或企业包下来,职工承担社会保险责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个人不缴费的做法,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须首先尽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以次作企业和个人功用负担,并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只有最大限度地集的办法。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中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解决和承担劳动者所发生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也明确指出:深化企的风险。 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保障水平

三、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相统一的原则。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个方面的在时常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时常化是实现资源最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集佳配置方面,而社会保险一体化则劳动力市场化合,公平与效率相集合;政策统一,管理法制的必不可少的维系机制。为此,社会保险制度应化、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基本养老当实行一体化的原贼。即统一社会保险的项目、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统一社会保险或基本社会保险的标准、同意社会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在理顺分配关系,加快保险的管理与实施机制等,这样,无论劳动者如个人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进程的基础上。何流动,均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其后顾之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国务院具体固忧,从而为实现劳动者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资源最定了企业与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 佳配置提供了保障的条件。

4、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对于基

四、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本养老保险,在继续实行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这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以社会保险的同时,建立职工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将个人基金为主渠道的社会保险。2。用人单位补充保缴费部分与用人氮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一部险。3。储蓄性保险。 分一并记入个人帐户,累计储存到职工退休养

五、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集合的原则。社老时使用,这个制度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会保险是国家为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存需要提集上采用传统型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供的物质保障。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保险制度是模式,即增加了职工个人的参与责任,又保持实现社会公平而设立的,社会保险歹毒在许多情了社会统筹的功能,有利于贯彻公平与效率相况下也豆油是劳动者人人有份的。但社会保险在集合的原则。 实质上不是超越劳动者自身行为以外的恩赐,它

5、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管理、监督是全体劳动者参与获取社会群体行为;社会保险和发放的社会化,改变企业各自负担企业退休需要每个劳动者的投入,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费的办法,改由社会保险机构成税务机关按照益挂钩。所以社会保险法在对劳动者具有保障作一定的计算基数与提取的比例向企业和职工用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激励。 统一征收退休费用,形成由社会统一管理的退5.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动因 休基金。企业职工的退休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 我国原有养老保险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体直接发放,或委托银行,邮局代发以及委托企制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业发放,以达到均衡和减轻企业的退休费用的立、发展和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负担,为企业的平等竞争创造条件。 行。

6、建立正常佯狂老保险基金调节机制。

1、原有养老保险制度适用范围狭窄,不适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退休费用不仅在市、应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县统筹过度在省级统筹。

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中实行的基本养

7、实行养老保险政策管理与基金管理,老保险制度主要适用于城镇的国有企业、城镇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 区、县以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

7、试论通过四野保险促进再就业 者基本上还没有实行法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全民通过立法,明确规定保障事业人员的基本和集体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员工、临时工,以及生活、促进其再就业,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区、县以下的集体与私营企业、新产生的股份制根本目的,通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政府和社企业和个体劳动者,至今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会要为事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就制;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问题由工价业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灾就业,从根本上财政解决;广大农民被排除在外,形成了以所有解决失业问题。

制度为界限确定养老保险对象的特征。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关于事业保险基金

2、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两套立法模式,支出项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所提出的统一业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再就业的宗旨。其目的立法要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就是从经济上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帮与城镇全民企业职工的羊羔保险分别立法,分类助,这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手段之实施,形成以干部和工人身份为界限确定养老保一。 险待遇的特征。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不仅是进一步发

3、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化程度低,抗风挥失业保险作用的要求,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和险能力差,同时由于实行企业养老保险,社会调建立规范、有序、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剂功能差,形成以劳动者的企业隶属界限确定养要。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老保险的特征。 业,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增加

4、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不合理。原有养老保失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增加失业保险的保险制度保险基金完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障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人只享受待遇,不缴纳或少缴纳保险费用。 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如医疗、教育、科研

5、养老保险金计发标准脱离实际。原有养机构等也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调老保险金以标准工资为计发基数,存在如下缺整人员结构,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以及时的物质帮助,是工伤保险法的首要原则。

是对无劳动能力也无任何财产收入者的生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即:活、居住、医疗、教育等基本条件有了相在各种工伤事故中只要不是受害职工本人故意当的保障。 行为所致,无论受到伤害的职工是否有过失,

4、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都应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付生病、年老和失业等“社会意外事件”,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包括以其减少个人和家庭的不安全感,使人民以下内容:

1、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全额缴纳,获得更大的“身心健康”。 职工个人不需交纳。

2、无过失责任。对依法认

5、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证在一定的社会服定为工伤的职工,无论本人是否有过失,都给务领域范围内,向所有公民提供其所能得予工伤保险待遇。

3、损害补偿。发生工伤事故,到的最好服务,而不管他们具有的社会地劳动者付出的不仅是经济收入损失,而且是健位和收入水平如何。 康与生命的代价。因此,工伤保险在确定给付

6、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待遇时应坚持损害补偿原则,以减免劳动者因的基本权利和健康,保护老年人、残疾人。 执行工作任务致伤、残、病或死亡时遭受的经

7、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证全体公民受教育济损失。

的权利。

9、论工伤保险待遇

11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

工伤保险待遇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正处于社会变革历来为各国法律和国际公约所重视。在我国,时期,主要的发展方向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待遇

1、尽快实现福利社会化。政府在自身大力主要有: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同时,应尽量实现服

(一)、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务对象的社会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化,服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医疗务设施的社会化,组织管理的社会化。也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包括:1工伤医疗费只有社会福利走向社会化,才有可能真正用。

2、康复性治疗费用。

3、辅助器具安装配解决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企业办社会的问置费用。 题。

(二)、伤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其

2、改变现行国家举办社会福利的方针,将中1-4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我国的社会福利变成特定社会群体的普遍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性社会福利。进一步而向全体社会成员,为:1级伤残为24个月本人工资;2级伤残为将慈善性的社会福利发展为按不同的社会22个月本人工资;2级伤残为20个月本人工资;群体划分的老年人福利、妇女福利、未成4级伤残为18个月本人工资。职工因工致残被年福利、残疾人福利等,针对的对象普遍鉴定为5-10级伤残的,按伤残等级分别领取16化和群体化将是中国福利事业走向成熟的个月-6个月本人工资。

标志。

2、伤残津贴。1-4级伤残职工分别为本人

3、改变现行的职业福利,建立现代化的住工资的90%、85%、80%、75%。

房福利和妇女福利。住房福利今后应成为

3、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已平定伤残等级社会化福利的专门项目,由政府统一管理,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护理的,按由社会化的经办机构统一组织。

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

4、完善社会补贴和教育福利制度。一方面不能自理氛围三个等级,分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国家应将社会补贴列入预算,定期公布并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按月支付50%、40%、30%的逐步通过将社会补贴变成工资性补贴等措生活护理费。 施来削减社会补贴。另一方面教育福利应

(三)、因工死亡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纳入国家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使拨款与筹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资渠道制度化、福利待遇规范化。 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其中: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 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标准为:配偶没月40%;其他亲属每月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月在上述标准 的基础上加

10%。

(3)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48-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

(四)、市用人单位支付的待遇。

1、住院伙食补偿费;

2、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

3、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

4、

5、6级伤残职工,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0%、6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5-10级的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解决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10.论社会福利制度的意义

社会福利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在分配

的一种形式,它是社会成员除;劳动收入以外,

第二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

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研究

摘要:德国从社会福利的意义上去诠释社会保障法,其社会保障法的建立正是为了完善对基本法中对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保障。作为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德国在20世纪初已建立了当时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社会保障法是一部覆盖面极其广泛、内容十分细致的法典。德国社会保障法典发展至今共有十二卷。德国拥有种类丰富、涵盖面广、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其法律传统与中国相似,故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及立法技术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

一、德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意义

德国是从社会福利的意义上诠释社会保障法,其社会保障法的建立正是为了完善基本法中对社会福利政策的保障要求。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表现在其细致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上,同时也包括了社会补偿、社会促进和社会救济。而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如疾病、意外事故、赡养人的死亡等)以及职业带来的危险(如失业、工伤等)不知何时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失,防不慎防,因此就需要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这些危险带来的问题。但社会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最基本的保障。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政策逐一出台,使德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法典的意义除了使社会保障的获得者从国家、社会团体等机构获得社会福利之外。还在整个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中承担降低获得社会福利门槛的任务。因此,社会保障法典有着解释、说明以及指导社会福利发展的义务。其中解释义务是指让公民知晓社会保障法典赋予其的权利和义务。

二、德国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历史

社会保障法这一概念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第一次出现于德国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的历史中曾经一度把社会保障法体系区分为三大法律范畴:预防措施(vorsorlge),照护措施(Versorgun),以及救济措施(Fuersorge)。这三个方面的区别首先体现为筹集资金和给付前提的不同。预防措施也就是社会保险,是由投保人自身筹集保险费用,而照护措施和救济措施则是通过国家来资助的。在社会保险中,给付需求必须遵循社会保险比例。照护措施的给付是针对某些特定情况。救济措施的给付是为了消除具体的困境或一旦有需要而第三方的帮助又不能长期持续时的情况下实施。而现代的新型社会给付,例如教育资助,住房补助和子女补助,不属于当时的社会保障法体系。而另外一种由德国法学家Zacher提出的体系划分的方法是将社会保障法范围划分为预防措施(soziale Vorsirge),社会补偿(soziale Entschaedigung),社会资助(sozialeFoMenm曲,和社会救济(80ziale Hife)。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19世纪工业化浪潮及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之下,当时一种针对疾病、意外事故、老年人的生活劣势等问题的有效制度被推出。因为当时这个制度只被一小部分人接受。所以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当时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指示,在1881年11月17日威廉一世国王颁布了一项政策。根据这个政策。一项针对劳动者的医疗保险建立了。这项政策的公布标志着德意志社会保险的建立。从此。劳动者对其可能遭受的疾病、意外事故、人身安全、老年困境等危险享有受到国家保障的权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方面,医疗保险于1883年6月15日正式在德意志推行。这种保险制度的核心在于受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并由社会自治管理。接下来,各种保险制度逐一推行开来,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初见雏形。二战之后。德国的迅速崛起使其经济实力处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其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德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之一。

三、德国社会保障法典的内容

在社会保障法法典中,社会保险制度占了大多数的篇幅。但社会保险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最基本的保障。德国社会保障法是一部覆盖面极其广泛、内容十分细致的法典。社会保障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平等和保护社会安全。德国社会保障法典发展至今共有十二卷的内容。

(一)第一卷:总论

第一卷总论是德国社会保障法典的前言部分,规定了社会福利所涵盖的范围,指明了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目的,对社会保障法典中所涉及的政策原则进行了阐释,并对德国杜会保障法的历史做了简要介绍。

总则中指出了社会补偿与社会救济的区别,明确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社会补偿是指国家对健康受到特殊损害的人给予补偿或者出于其他原因按照供养法的基本原则承担责任。“而社会救济是指“对不能以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提供生活费或者在特殊生活状况下不能自理、也不能从其他方面获得充分救济的人,有权利获得与他的特殊需要相适应的人身和经济帮助的,使他有能力自理,能够参与社会生活。使他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二)第二卷:求职者基本保障法(Grtmdsicherung fuerArbeitsuchende)

随着劳动市场的低迷和失业率的上升,德国失业救济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物价的上涨。德国政府又对提高生活补助做出了承诺,导致失业者对德国政府不断地施加压力。求职者基本保障法于2004年生效。求职者基本保障法的新政措施的目的在于使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重新具有竞争力,

求职者基本保障法仅适用于无法凭借个人力量保障生活自理。需要国家支持的失业者。这一制度更加强调个人责任的重要性:根据社会保障法典第二卷的规定,这类人有就业能力但需要救济,使其有能力承担其生活所需。这个目的在社会保障法典第二卷中被定义为首要原则。只有在用尽其他办法,也无法解决生活困难时,才适用这一政策。

(三)第三卷:就业促进法

早在1969年德国就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并将失业保险作为就业促进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下滑,失业人口的增加,2003年至2005年,德国对其劳动力市场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从前的失业保险业也进行了改革。用就业促进法来代替“失业保险法”,并将其包含在内。就业促进法成为了国家规制劳动力市场的核心部分。其原因是,失业保险主要强调的是对雇员失业后的生活保障。通过对失业人员发放一定的失业金,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而就业促进法则更加广泛,除了维持生计,还有让工人拥有重新就业的能力。就业促进法的目的就是:避免失业,即使失业,也要尽早实现再就业。

德国社会体系中将没有工作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待业人员——被迫失业,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一种是失业人员,不打算找工作的人。前者不用交保险费。由国家进行救助,并帮助他们就业。后者享受失业保险。要交保险费。就业促进法主要是对那些寻找工作的人员进行救助,不在失业保险的人群中进行。

(四)第四卷:社会保险法总章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表现在其细致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上,同时也包括了社会补

偿、社会促进和社会救济,凡在本国提供劳动,或履行了社会保险义务的公民都将得到社会保险的保障。生活中带来的危机(如疾病、意外事故费用、赡养人的死亡等)以及职业带来的危险(如失业、工伤等)总让人防不慎防,因此就需要通过社会保险来解决这些危险带来的问题。法定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凡是符合要求的公民都应缴法定保险费,与全体公民分担风险。

社会保障法典第四卷是作为第一卷——总则的补充规章于1975年被纳入社会保障法典中。这一卷中所涉及的是所有社会保险的一般规定,是后面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及第十一卷的具体社会保险的总章程。而这几个社会保险皆属于法定强制保险。这一卷中对社会保险做出了定义,指明了社会福利范畴内的社会保险的特点及原则;确定了社会保险的目的和义务;并对后面具体社会保险中所涉及到的共同概念进行了界定,统一了标准。

(五)第五卷:法定医疗保险法

1883年,德国颁布了《医疗保险法》,是世界最早实行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其法定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心原则是田结互助、社会共济,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保险制度。法定医疗保险的受保险人分为义务保险人和少数的自愿保险人,义务保险人是法律强制参加保险的人。没有工作的公民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义务,他们通常作为家庭成员参加家庭共同保险,这也就是法定医疗保险中的“一人参保保全家”的医保制度。这与商业医疗保险中的一人投保一人受益、多子女的职员投保就要多付费用的保障方式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六)第六卷:法定养老保险法

德国养老保险主要有三种形式: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及个人养老储蓄,而法定养老保险所占的份额是三者中最大的。养老保险的立法采取的是共同承担模式,由雇主、雇员和政府共同承担。

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由年轻一代养活年老一代。年轻一代劳动力向社会支付养老保险金。年老一代领取养老金,依次循环下去。近年来,由于出生率的持续低迷。德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养老金支出相应攀升,另一方面,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失业加剧使养老保险的缴费支持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状况给德国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

(七)第七卷:法定工伤事故保险法

德国于1884年制定了《工伤保险法》,确定了工伤保险制度,受德国的启示,欧洲各国也纷纷制定了本国的工伤保险制度。1997年1月1日工伤事故保险以法律规章的形式正式被纳入德国社会保障法典中,成为法定保险之一。

在法定工伤事故保险中享有保险义务的主体包括:劳动者、与公众有职业关系的人(如义工)、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在校生(包括有幼儿园儿童)等。属于法定工伤事故保险中的可保事故包括:工作时间发生的事故(包括上下班直接国家或去单位的路上发生地)和职业病。在遭受可保事故后,法定工伤事故保险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形式被分为现金补偿和职业康复两种。若法定工伤事故至死亡的,其遗属还将获得死亡补偿金。

(八)第八卷:儿童、青少年救助法

这一卷的立法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明确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扶持青少年的成长。支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任务并完善相关制度,即促进出台各种救助方式来支持青年

和其家庭的生活状况和教育状况。其任务不同于社会保障法典第一卷第11条中的获取社会福利,而是涉及到非通常意义上社会福利的另一种任务。儿童、青少年救助卷一方面是起到法律规章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一种不同于法律部门的官方专家式救助。这种救助涉及青少年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成长环境等方面。德国社会保障法中对青少年儿童的救助采取的合作式,即政府与社会福利组织联手负责青少年儿童救助事业。对青少年儿童救助是保护青少年儿童避免不健康的成长的特殊义务。

(九)第九卷:残疾人康复与参与法

康复是指残疾人或者受到残疾威胁的人参与到社会,尤其是工作或职业中去的一种待遇或措施。社会保障法典第一卷第10条最早把康复作为社会保障法上的概念确定下来,在社会保障法的意义上使残疾人参与的措施都属于是康复措施,它们是社会保障法所提供给残疾人核心待遇。康复的目的是:(1)防止、消除、改善残疾,防止残疾恶化,减轻残疾后果;(2)为残疾人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劳动生活中有一个与他的爱好和能力相适应的机会提供保障。

残疾人康复包括医疗康复、职业促进康复和社会康复三方面内容。社会保障法第九卷中规定政府有义务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并提供就业咨询。社会保障法典第九卷中所涉及的对残疾人的救助包括对其职业生涯的救助,对重度残疾人、残疾妇女儿童的特殊救助,以及对其基本生活的救助。

(十)第十卷:监督机制、争议调解机制

社会保障法典第十卷将社会福利事业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以及争议调解机制的原则、管理范畴以法规的形式编进法典。

德国目前已建立了立法、决策、管理、预算编制和具体执行的各负其责又互相制约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联邦议会负责社会保险的立法,政府部门监督执行,各自的社会保险公司(均为自治性的公共团体)具体负责管理和提供服务。社会保险的具体运作是由各个社会保险公司负责。按照社会保险制度的市场运转机制进行运作。而政府各部门则专职于宏观决策,如社会保险的政策、预算的制定、社会保险制度运转的预测和监督,以确保参保人的权利不受侵犯。实现社会公平。

公民通过社会保障法典的指导,在明确自己权利的情况下,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待遇机构)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有可能决定驳回他的申请或者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不能令申请者满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法典第十卷为公民进行自卫的救济手段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手段可以概括为两种:即非正式法律救济(申诉、向有权机关申请)和正式法律救济(复议、诉讼)。

(十一)第十一卷:社会护理保险

德国的护理保险是新增加的一项社会保险项目。该保险于1994年7月29日通过,1995年1月正式实施生效。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四大险种之后的第五大支柱险种。这是德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目的是对严重护理需要者按照共同承担援助义务的社会保险原则提供护理救济。

(十二)第十二卷: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在德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社会福利框架最基层的位置。社会保障法典第一卷第九条中对社会救助下了定义,即“对不能以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提供生活费或者在特殊生活状况下不能自助,也不能从其他方面获得充分救济的人,有获得与他的特殊需要相适应

的人身和经济帮助的资格,使他有能力自助,能够参与社会生活,使他合乎人道的生活得到保障。”因此意味着在用尽其他一切社会福利手段后,仍不能达到救助目的时,才能申请社会救济。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社会救助属于政府对公民的义务,每个联邦洲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物价等制定救济标准。

四、小结

德国社会保障法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源远。其中包涵了政治、战争、文化等各方面的背景因素的影响。从德国社会法典的庞大内容足以看出其社会保障体系复杂、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社会。在德国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和社会负担过重。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但较中国国情来说,显然是无法做到高福利的保障水平。甚至,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离完善尚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多需要保障的方面,保障制度还没有顾及到。这就更需要尽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德国法律素有渊源,也有不少借鉴德国法律之处。研究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内容体系不是为了照搬他国的法律制度,而是要学习其立法技术、制度设置方法。只有学会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法律移植。

第三篇:社会与劳动保障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

1、什么是失业?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2、我国工商保险中,法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哪些?

3、我国规定的工资形式及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三:试论述我国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本体20分)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合计20分)

1、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自2003年2月1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8年6月20日王某向该公司提出辞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也未与公司协商,因而既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同意负担经济补偿金。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说明理由?

(2)公司是否应该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为什么?

2、林某系某中外合资公司职工,由于怀孕公司安排其从事较为轻松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工作过程中,林某发现办公室有一笔记本长期搁置无人用,遂擅自带回家使用,后办公室主任出差回来发现电脑不见,反复调查下落无果,林某不敢承认公司决定报案之际,林某不得已坦白真相。公司领导认为林某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林某提出仲裁,认为自己处于怀孕期间,公司不能解除劳务合同,并向公司报销怀孕期间医疗费和检查费4000元。

公司可否解除劳务合同?为什么?

李某提出不能解除劳务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第四篇:电大社会保障法(排版)

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起源于()。 A、德国

2、在很多社会保障的国际公约中,最具影响的是1952年第35届国际劳动大会上通过的()。 B、《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3、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的代表。 C、强制储蓄型模式

4、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关系是()。 D、给付关系

5、在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 B、国家

6、国际劳工组织《残疾、老年和遗嘱津贴公约》规定的最低工资替代率是()。 B、45%-50%

7、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

D、1991年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8、开世界最早的医疗保险立法先河是1883年()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 A、德国

9、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采取的是()模式。 A、社会保险模式

10、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B、公费医疗

11、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 D、结构性失业

12、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个月。B、18

13、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个月。 D、24

1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之一,就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 A、1年

15、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下列开支:()。 A、最低生活保障金

16、工伤保险的法律特征之一就是,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相比,实行()。D、无过错责任

17、工伤保险的法律特征之一就是,工伤保险遵循()原则。

A、劳动者无须缴纳工伤保险费

18、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日期为()。 A、2003年4月

19、参加工伤保险由谁缴费()。 A、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20、根据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同工伤:()。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24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1、工伤事故中,如果职工也有责任,职工能否获得工伤补偿?() A、能

22、在工伤认定时,如员工或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工伤保险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C、一年

23、享受生育保险的对象是()。 C、女职工

24、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如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天的产假。

D、90

25、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于怀孕()7个月(含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并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A、7个月(含7个月)

26、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即属于贫困。 B、60%

27、不属于灾害救助的特点的是:()。 B、长期性

28、不属于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制度的是()。 D、公派出国费用

29、下列那种情况不属于“三无”老人所规定的条件?() C、无子女

30、我国的社会优抚主要有三大类,下列那一种不属于这种类别? () B、现役军人家属优抚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伤保险费确定费率的原则是()。 A、以支定收、收支平衡D、实行费率浮动机制

2、一般来讲,以实施保障的国家类型为标准,社会保障可分为()。

A、社会保障型模式B、福利国家型模式C、强制储蓄型模式D、国家保障型模式

3、社会保障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B、社会性C、普遍性D、互助性

4、从保障项目的层级及保障对象范围看,社会保障包括的领域有()。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5、社会保障法的法律特征包括()。 A、广泛的社会性B、立法的强制性C、权利和义务不完全对等性D、社会保障权具有一定的人身性

6、社会保障法的渊源可以包括()。 A、法律B、法规C、条约

7、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普遍性原则B、生存权保障原则C、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D、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8、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包括()。 A、生存权思想B、社会连带思想C、社会公平思想D、慈善思想

9、世界各国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下列哪些模式?()。

A、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B、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C、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10、目前,我国哪些群体暂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仍执行原来的退休制度?()。 A、国家机关B、事业单位C、人民团体

11、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哪几方承担?()。

B、国家C、企业单位D、个人

12、职工领取养老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退出劳动领域C、年龄D、缴费年限

1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是()。 A、非强制性B、分配的直接性D、实施具有灵活性

14、医疗保险的法律特征包括()。 A、普遍性B、复杂性C、随机性D、不可预测性

15、由于世界各国政策和法律的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以下模式()。

A、社会保险模式B、全民保险模式C、商业保险模式D、储蓄保险模式

16、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 A、显性失业B、隐性失业

17、在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颁发一系列配套性部门规章,主要有:

A、《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0号)B、《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3号)

C、《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

发[1999]29号)

D、《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8号)。

1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

A、重新就业的C、应征服兵役的D、移居境外的

19、工伤保险法的原则主要是()。

A、无责任补偿原则B、个人不缴费原则C、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

20、《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B、城镇企业C、个体工商户

21、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职工是指()。 A、正式职工B、临时工;农民工C、各类企业全部职工D、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全部雇工

22、《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在下列情况不得被认定为工伤或者是同工伤:()。 A、正式职工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B、醉酒导致伤亡的临时工C、自残D、自杀

23、退役义务兵主要是指服现役期满(包括超期服役)退出现役的义务兵。此外,也包含经部队师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并符合一定情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警察部队人员,这些情形包括()。 A、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

B、经驻军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未愈的 C、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D、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

24、根据1998年修订的兵役法规定,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由部队评定伤残等级,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待遇方面包括:()。

A、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 B、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城镇的,由本人所在地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C、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家居农村的,其所在地区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规定发放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D、在服现役期间患精神病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视病情轻重,送地方医院收容治疗或者回家休养,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负责。

25、1999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修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退出现役:()。

A、军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B、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岁的;

C、服现役满本期规定的年限,未被批准继续服现役的;D、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

26、下列关于特别抚恤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特别抚恤金按照第一条所列条件的顺序依次划分为

一、

二、三等,其中一等为15000元,二等为12000元,三等为10000元;

B、同时具备两种(含)以上条件的,按其较高的一个等级给予特别抚恤;

C、领取特别抚恤金的对象和顺序是:人民警察的父母、配偶、子女及依靠人民警察生活的未成年的弟、妹和抚养人。 D、公安机关离退休人民警察牺牲、病故后,只要符合上述特别抚恤条件的,也发放相应的抚恤金。

27、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对此增发一次性抚恤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B、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C、立一等功的,增发25%D、立二等功的,增发15%

28、职业福利的内容可分为那些类别?() B、福利设施C、福利津贴D、福利服务

29、关于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下列说法正确的

有()

A、国家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B、年满6周岁的儿童就近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可以延迟到7周岁。

C、年满6周岁的儿童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D、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

30、根据贫困的成因,贫困可以分为() A、普遍性贫困B、制度性贫困C、区域性贫困

三、判断题

1、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古代的济贫思想。

2、新《济贫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享受社会救济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3、强制储蓄(公积金)型模式以新加坡、日本为代表。√

4、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应当覆盖整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

5、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种保障制度。

6、社会保障法与经济法共同点表现为调整对象相同。√

7、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8、宪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社会保障法的最根本渊源。

9、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法律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0、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障法律规范进行各项社会保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1、社会救助法律关系是指国家对陷入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从物质上予以救济,从而在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12、社会福利法律关系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精神生活而在国家、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13、社会保障义务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的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14、社会保障权利是指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15、法律行为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情况。如因水灾导致社会救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因人的死亡导致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消灭。√

16、凡规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力与服从关系的法为公法,而规定公民相互之间平等关系的法为私法。

17、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理念的变化,西方国家的法学家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并将社会法视为公法和私法之外的第三法域。

18、生存权出现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689年美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就提出了自然权利的主张,包括了保护生存权的内容。√

19、社会连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孔德、迪尔凯姆等。

20、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英国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

21、养老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只有物。√

22、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账户基金与统筹基金构成。

23、《现代汉语词典》(1999年版)定义健康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24、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基础在于:对于每个人来说,其生病和受伤害是可预测的,而对于一个人群整体来讲,则又是不可以预测的。√

25、所谓有劳动能力,是指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

26、如果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自愿中断就业,则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7、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当事人退还,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处以所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8、1871年《英国赔偿法》和1880年《德国雇主责任法》的诞生,标志着雇主责任时期的来临。√

29、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的。这是最直接、最典型的工伤。

30、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15日。√

四、填空题

1、我国社会优抚制度中的家属范围较窄,限于军人的___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___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2、革命烈士___、因公牺牲军人、___病故军人的家属,都可以从民政部门取得一次性抚恤金。

3、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___《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进行的。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对象主要有以下:___无生活来源、___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

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___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___专款专用。

6、女职工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___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7、长期救助是对长期不能维持___最低生活水平的特定救助人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救助,这一类受救助者一般是没有家庭保障的残疾人、___老年人、孤儿、重症病人等。

8、编制___目录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也为了方便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9、根据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___完全失业和___部分失业。

五、案例评析题

1、案情:申诉人:范某,男,28岁,汉族,系某市国营某某商店全民合同制工人。被诉人:某市国营某某商店;法定代表人:罗某,系某市国营某某商店经理。

1996年6月6日,申诉人范某不服被诉人市国营某某商店终止劳动合同和停止医疗待遇决定不服,以医疗期未满,尚在医院住院为由,申诉要求被诉人将医疗期支付到医疗期满,并相应延长劳动合同期限。

,共计支付检查费、医疗费、住院费等12387.20元,被诉人实际垫付3000元;申诉人月工资标准为416元;被诉人主管部门某市商业局文件规定,职工因病住院报销80%。

法理分析及仲裁结果: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又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第二十九条第

(二)款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根据本法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国家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4条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酌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第3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国家另有规定的,可以从其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因非工负伤,按其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3个月至一年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其医疗待遇和病假工资与所在企业原因定工人同等对待,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当按其在企业工作年限,年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1个月的生活补助费。《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第十二条规定,按照《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第

(三)项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合同期虽满,但医疗期未满的,企业亦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医疗期

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三条甲款规定,工人与职员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该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医疗时,其所需珍疗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通药费均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招。本案中的范某患病住院治疗,医疗期未满,被诉人就自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停止支付包括住医疗费在内的限疗期待遇,明显违背上述规定,应当纠正。

仲裁结果如下:

1、被诉人同意按医疗费用的80%报销申诉人医疗费7508.96元(12386.20-3000)×80%);

2、被诉人补发申诉人病假工资3个月l248元(416×3);

3、申诉人放弃赔偿要求;

4、本案仲裁费300元,由被诉人负担。

简要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及其他法规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在医疗期内,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措施。任何企业都不得利用各种借口,变相或随意解除医疗期内职工的劳动合同。

2、驾驶员小李在工作中不幸被倒塌的驾驶楼压伤致瘫,公司以其持伪造的驾驶证上岗为由,不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认定工伤的具体行政行为。„„.某货运公司不服,故将劳保局告上法庭。但被法院判决驳回。你认为法院的判决有理吗?

参考答案:法院的判决有道理。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认为,因为第三人小李持伪造机动车驾驶证应聘,故其与小李之间没有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被告在认定工伤时未审查这一事实,属事实不清。但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调解书及谈话录音记录等证据,均可证明原告与小李之间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小李在曾经使用伪造的驾驶证的同时,持有真实合法的驾驶证,其为逃避交管扣分而使用假证与本次工伤事故的发生,并无因果关系。原告以此理由要求撤销工伤认定,法院不予支持。故法院作出上述判决是正确的。

3、原告张军系某化工公司职工。因其工作认真负责,致使煤炭商在为某化工公司送煤时掺假行为被查处,招致煤炭商雇凶报复。2007年3月27日17时许。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原告张军受到的伤害为工伤。 你认为法院应该怎么认定? 参考答案:

属于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最大可能地保障主观上无恶意的劳动者因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济、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该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不得认定或视同工伤的三种情形,即(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此条排除的情形均为受害人自身原因导致伤亡发生的,本案原告张军的伤情系被他人故意伤害所为,并不在该条规定的排除之列。《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本案原告张军是在下班途中,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暴力伤害,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六)项之规定,可以认定为工伤。因为,《工伤保险条例》是一个权利保障的行政法规,在行政法规本身规定不明确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朝着有利于劳动者利益的角度进行宽泛理解,这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从《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出发,可以认定原告张军的受伤属于工伤。

4、南京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租借某幢大楼的18层作为办公地点,王女士在该公司担任IC数字设计工作,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

在申请复议未获支持后,该公司于7月8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劳保局的工伤认定。 你认为法院应判决王女士构成工伤吗? 参考答案:

法院应判决属于工伤。因为,王女士到达公司底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此电梯是到达公司的正常之路,该公司与他人的租赁关系中包含公用部位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因此该楼的大厅和电梯是公司工作场地的延伸,且王女士的事故发生时正值上班时间。劳保局工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应判决维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

注:前面的题目中,含有颜色的选项或话语是正确答案。

家庭保障的残疾人、_老年人_、孤儿、重症病人等。 《社会保障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起源于(A)。 A、德国

2、在很多社会保障的国际公约中,最具影响的是1952年第35届国际劳动大会上通过的(B)。 B、《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3、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C)的代表。 C、强制储蓄型模式

4、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最基本关系是(D)。 D、给付关系

5、在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B)。 B、国家

6、国际劳工组织《残疾、老年和遗嘱津贴公约》规定的最低工资替代率是(B)。 B、45%-50%

7、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D)。

D、1991年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8、开世界最早的医疗保险立法先河是1883年(A)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 A、德国

9、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采取的是(A)模式。 A、社会保险模式

10、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B) B、公费医疗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我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哪几方承担?(BCD)。

B、国家C、企业单位D、个人

2、职工领取养老金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CD)。 A、退出劳动领域C、年龄D、缴费年限

3、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特征是(ABD)。 A、非强制性B、分配的直接性D、实施具有灵活性

4、医疗保险的法律特征包括(ABCD)。 A、普遍性B、复杂性C、随机性D、不可预测性

5、由于世界各国政策和法律的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以下模式( ABCD

A、社会保险模式B、全民保险模式C、商业保险模式D、储蓄保险模式

6、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可分为( AB) A、显性失业B、隐性失业

7、在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基础上,相关部门还颁发一系列配套性部门规章,主要有:ABCD

A、《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0号)B、《关于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3号)

C、《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9号)

D、《关于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8号)。

8、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ACD)。

A、重新就业的C、应征服兵役的D、移居境外的

9、工伤保险法的原则主要是(ABC )。

A、无责任补偿原则B、个人不缴费原则C、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原则 D、待遇优厚原则

10、《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AB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B、城镇企业C、个体工商户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长期救助是对长期不能维持_最低生活水平的特定救助人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救助,这一类受救助者一般是没有

2、编制_基本药物_目录不仅是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也为了方便确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3、根据失业的程度,失业可分为_完全失业_和_部分失业_。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的正误,并在每小题题后的括号中写“正”或“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古代的济贫思想。(√)

2、新《济贫法》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确立了享受社会救济是公民的合法权利。(√)

3、强制储蓄(公积金)型模式以新加坡、日本为代表。(×)

4、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应当覆盖整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

5、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种保障制度。(√)

6、社会保障法与经济法共同点表现为调整对象相同。(×)

7、社会保障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

8、宪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社会保障法的最根本渊源。(√)

9、法的溯及力问题,是指法律对它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10、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是指依据社会保障法律规范进行各项社会保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南京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租借某幢大楼的18层作为办公地点,王女士在该公司担任IC数字设计工作,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2008年1月15日上午9时许,王女士在办公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经医院诊断为右颧弓骨折。 2008年2月1日,该公司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区劳保局经审核,于4月1日认定王女士是在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活动时受到意外伤害,属于工伤。但该公司认为,张先生摔倒的地方不是工作场所,也不是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不应认定为工伤。在申请复议未获支持后,该公司于7月8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劳保局的工伤认定。 你认为法院应判决王女士构成工伤吗? 答案要点:

法院应判决属于工伤。(2分)因为,王女士到达公司底楼大厅等候电梯时不慎摔倒,此电梯是到达公司的正常之路,该公司与他人的租赁关系中包含公用部位和附属设施的使用,(5分)因此该楼的大厅和电梯是公司工作场地的延伸,且王女士的事故发生时正值上班时间。劳保局工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应判决维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3分)

第五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期末结课作业

题目:

学 院 名 称:管理学院

学 生 姓 名:大伟哥

专业及班级 :XX

学号:2009000

1XX大学教务处制

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劳动合同法》自08年正式实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这一法律在社会的实施情况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加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学习,我进行了这次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

二、 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以及杂役工作人员,从中挑选不同工作性质的10人进行调查,他们有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有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有私营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学校雇佣的合同工。

对他们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本在次调查中,学生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到90%的比例,虽然还有个别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并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法律在社会的执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但是,这次调查学生也发现了几个现象:

1.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工较《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多了非常多。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员工是在08年之前已经聘用,但是也是在08年之后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同员工大部分都有保险,具体的保险种类囊括三险,具体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 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这一性质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是很好的。

企业和大部分劳动者都签订有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的年限也大多在2-3年之间。保险情况在这一性质的企业里有一个比较特有的现象。底层员工大部分都有劳动合同但是无保险;中层员工都有劳动合同,保险种类包括五险,没有公积金;高层员工大部分都是公司编制内的人员,编制内人员大部分人的合同年限是五年,保险种类包括五险一金。

3. 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也普遍,只有少数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与员

工签订劳动合同。在私营企业里,享受公司提供保险的,大部分是中高领导干部,保险种类一部分是三险一金,一部分是五险一金,这一类视情况而定。

三、 发现的问题

1.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已经是非常

普遍的现象,但是仍有10%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 有20%的劳动合同中存在不合法的条款,甚至有10%的劳动合同不合法。

3. 调查中有30%的人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

不了解员工应有的权益,这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4. 调查的对象中没有人与用人单位发生过劳动争议,原因是正规的用人单

位不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而不太正规的用人单位在侵犯的劳动者的权益后,劳动者不能发现或不敢去申请仲裁。

四、 调查及学习感想

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从现实的情况看,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废止及工伤认定三个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执法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检查和举报投诉调查,认真受理和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投诉案件,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努力搭建基层劳动关系工作平台,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重心的下移,发挥社区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墓础性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根据当前形势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必要的投入,合理配置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定期组织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劳动合同法》在我市的深入贯彻实施,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富强和谐大高密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申请助理工程师范文下一篇:售前工程师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