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习方法汇总

2022-07-10

第一篇:名人学习方法汇总

河南名人汇总

河南历史名人汇总

河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孕育了众多的有各种影响力的名人,其中有思想家老子、列子、韩非等;军事家苏秦、司马懿等;水利学家孙叔敖;文学家韩愈、刘禹锡、“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 而近代、当代也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革命志士,文学家,政治家,如吉鸿昌、邓颖超、冯友兰、赵紫阳等。

王实味:河南潢川县人,当代知名作家。

黄帝——五帝之一,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人; 仓颉——汉字的创造者,今河南南乐人;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老子——原名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创始人。战国初期楚国鲁阳人(今河南鲁山人);

商鞅——秦国的著名改革家,河南濮阳人;

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世称陶朱公。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河南郑州人;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 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吕不韦——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编著《吕氏春秋》。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太康人; 吴广——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上蔡人;

孙叔敖——楚国名相、水利工程鼻祖。河南固始人;

百里奚——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出生地在今南阳;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汉南阳郡蔡阳人; 王审知——闽王。河南固始人; 杨行密——吴王。河南固始人;

陈元光——开漳圣王。河南固始人;

吴其濬——清代植物学家、清末河南省唯一的状元。河南固始人; 祝庆藩——清太傅、礼部尚书。河南固始人; 蒋湘南——清代文学家。河南固始人;

秦树声——清末双科进士、书法家。河南固始人; 丁逊之——清代画家。河南固始人; 余成斌——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余克勤——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宋治民——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毛和发——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杨森——开国少将。河南固始人; 蒋光慈——红色作家。河南固始人; 张良——西汉谋士,留侯。今河南禹州人。

陈平——西汉谋士,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 张释之——西汉时执法不阿的知名清官;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 晁错——西汉改革家,名臣,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地动仪,河南南阳人; 冯异——东汉将军,河南宝丰人;

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 郭嘉——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徐庶——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司马徽——三国著名谋士,颍川(今河南禹州)人; 司马懿——三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温县人; 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荀攸——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邓艾——三国魏国大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蔡邕——东汉末年著名诗人、学者,河南杞县人;

蔡文姬——三国时代著名诗人、音乐家,河南杞县人; 谢安——东晋政治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 谢玄——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的指挥者,河南太康人; 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笑林》祖师,字子淑,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范缜——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河南泌阳人; 范晔——南朝著名史学家,河南省淅川人;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河南太康人; 翟让——隋末瓦岗寨义军头领,河南滑县人;

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期血战睢阳(今商丘),河南邓州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沁阳人,后迁居荥阳; 岑参——唐代著名诗人,河南南阳人;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誉为“画圣”,今河南禹州人。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河南巩义人;

元稹——唐代著名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河南洛阳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诗鬼”,河南宜阳人;

一行——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刘德升——行书鼻祖,今河南禹州人。

褚遂良——古代著名书法家,独步书坛。今河南禹州人 石守信——宋代大将,河南开封人

陈抟—— 是北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道教诗人。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河南汤阴人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河南卫辉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河南开封人 刘青霞

宋学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河南省沁阳市人 李德生——政治家,河南省光山县人

袁世凯——中华民国大总统,河南项城人 吉鸿昌——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

许世友——开国上将,河南新县许家洼 杨靖宇——抗日名将,河南省确山县人 邓颖超——河南省光山人 冯友兰——河南南阳唐河人

赵紫阳——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中共总书记,河南滑县人

张伯行——清初大臣。字孝先。开封兰考县人。历官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

薛居正——宋初大臣、史学家。开封人。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直学士。 崔颢——唐代诗人。开封人。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赠王威古》

郑道昭——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书法家。开封人。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蔡邕——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字伯喈。开封杞县人。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

张仪——战国时政治家。开封人。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入秦拜相。创连横破六国合纵。

石申——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开封人。制成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

第二篇:学习名人名言大全-学习名人名言大全 好好学习的名人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道酬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学习名人名言大全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

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事务巨细,事必躬亲

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僮巢慌??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

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第三篇:古代名人学习方法

古人或名人有关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作者:(唐)韩愈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作者:(唐)杜甫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年第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作者:《论语》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作者:《对联集锦》

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

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作者:孙中山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作者:《神童诗·劝学》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作者:(汉)徐干

生存法则:上去或者出去(uporout)知识企业中的一切都与学习相关,所以生存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习和理解。懒于学习的人,实际是在选择落后,实际是在选择离开。 作者:选自《共好资讯军规.三十条生存法则》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作者:《对联集锦》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作者:毛泽东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作者:华罗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毛泽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孔子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作者:郭沫若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三国)诸葛亮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作者:《格言联璧》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 作者:盖亚斯(ariedegens) 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作者:孔子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作者:《对联集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作者:张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孔子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作者:《清诗铎·趁早歌》

非静无以成学。 作者:(三国)诸葛亮

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习。 作者:(法国)谚语

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作者:别林斯基

学习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 作者:巴尔扎克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作者:(清)朱用纯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作者:朱自清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作者:布瓦罗

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作者:朱德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作者:卢梭 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作者:罗蒙诺索夫 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作者:书摘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科学发明。 作者:(南斯拉夫)谚语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作者:法布尔

书山寻宝;学海泛舟。 作者:《对联集锦》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者:陶行知

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作者:鲁迅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作者:罗丹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作者:(明)陈字自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作者:《清诗铎·读书》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作者:《论语》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作者:《神童诗·劝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作者:(金)元好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作者: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必日退。 作者:(宋)晁说之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作者:(汉)刘向

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作者:(宋)范仲淹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 作者:史美尔斯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作者:华罗庚

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作者:(宋)朱熹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作者:(宋)王安石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作者:《增广贤文》

人无贤愚,非学曷成? 作者:(清)陆以田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作者:陶渊明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作者:郭沫若

圣人无常师。 作者:韩愈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作者:(汉)王符

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作者:(宋)陆游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须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作者:苏格拉底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来做最有益的事。 作者:斯宾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作者: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作者:(汉)王符

闲有余日,正可学问。 作者:(明)陈继儒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作者:歌德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学习 永远不晚。 作者: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作者:(宋)郑耕老

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作者:孙中山

业精于勤,荒于嬉。 作者:韩愈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作者:(明)唐寅

忠诚是爱情的桥梁, 欺诈是友谊的敌人。 只有真心爱人的人,才能获得得别人的爱。 爱,不会在负心者的楼台前留步,却能够在真情人的茅舍中永驻。 爱情不中人是春天的花朵,夏夜的明月,也还会有秋天的泥泞、冬天的冰雪。只有用纯洁的品德作桥梁,以崇高的理想为纽带连结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恋着的双方,应该—— 政治上互相帮助, 品行上互相砥砺, 工作上互相促进, 学习 上互相切磋, 生活上互相关心。 爱情才能得到巩固,爱情之花方能越开越艳。 趁着年轻,应该让生命象鼓满春风的帆,乘风破浪、奋勇前进,而不要老是在个人私利的爱情港湾遮风避雨,虚度光阴。 纯贞的爱情之花,是在革命理想中孕育的,是在和睦互励中生长的,是在共同战斗中开放的。这种扎根于志同道合的爱情之花,狂风吹不谢,利剑砍不倒,牢笼关不住,烈焰烧不毁,它经得起任何考验。 作者:章传家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 作者:张志新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作者:雪莱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作者:狄德罗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作者:(宋)朱熹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作者:普希金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作者: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年月日《忆邓拓》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作者:(春秋)孔丘

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作者:孟德斯鸠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作者:(清)彭瑞淑

少年好学,将成大器。 作者:书摘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作者: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作者:《礼记》

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作者:张海迪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作者:陶行之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作者:布鲁姆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 作者:(汉)徐干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 作者:(清)袁牧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作者:(清)冯班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作者:华罗庚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作者:莎士比亚

与其找糊涂导师,倒不如自己走,可以省却寻觅的功夫,横竖他也什么都不知道。 作者:鲁迅

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作者:(南北朝)颜之推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 作者:(明)薛煊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 作者:莎士比亚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作者:毛泽东

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作者:雷锋

嗜书如嗜酒,细味乃笃好。 作者:(宋)范大成

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学习是为了多创造。

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作者:爱默生

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作者: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 作者:(宋)陆游

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作者:(唐)吴兢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则殆。 作者:陈独秀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作者:苏霍姆林

斯基

书籍的使命是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不是代替思想对生活的认识。 作者:科尔查克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作者:米南德

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作者:《对联集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作者:孔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刘彝

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作者:笛卡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孔子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作者:培根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作者:(战国)荀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宋)刘彝

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 作者:史密斯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作者:(宋)王安石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作者:林格伦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作者:贝尔纳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富有趣味的事情啊。 作者:普希金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作者:(宋)欧阳修

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作者:歌德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作者:高尔基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作者:(清)徐洪钧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作者:余秋雨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作者:爱因斯坦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作者:华罗庚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作者:叶圣陶

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作者:布瓦罗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作者:莎士比亚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作者:鲁巴金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作者:李苦禅

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作者:(清)蒲松龄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作者:莎士比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作者:于谦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作者:《对联集锦》

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 作者:吴玉章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作者:(元)程端礼

学者政出之,政者学之施。 作者:(宋)张孝祥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作者:鲁迅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作者:夸美绍斯集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作者:(宋)朱熹

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作者:谷超豪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作者:歌德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作者:陈景润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作者:(唐)李欣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作者:(宋)苏轼

一篙不可须臾缓,为学如撑水上船。 作者:邓雅声

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 作者:冈察洛夫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作者:苏轼

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作者:(朝鲜)谚语

不学习的人总以后悔而告终。 作者:(土耳其)谚语

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 作者:(宋)陆游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作者:乌申斯基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作者:(明)郑心材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作者:(清)章学诚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作者:列宁篇二:历史名人教你的16个读书法 历史名人教你的16个读书法。先贤鸿儒大多手不释卷。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异曲同工;北魏将军杨大眼认字不多,却靠听人读书长了知识;欧阳修的“计字日诵”教你积少成多;明代张溥“七录”法是好记性不如烂笔

头的最佳实践„„ 16个靠谱读书法。 篇三:古代名人爱学习故事

古代名人爱学习故事

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凿壁偷光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墨池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现代名人爱学习故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张广厚吃书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这,是吃书

名人爱学习故事

朱德,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你们知道

吗?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每当放学回家,他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帮助妈妈去挑水或放牛。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朱德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给了我一个勤劳的习惯。这个勤劳的习惯使我拥有了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经验。

毛泽东从6岁开始,就下田帮助大人干活了。8岁上学后,他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都要放牛,做零碎活。13岁至15岁的时候,他停学在家,整日在田间劳动,晚上还要帮助爸爸记帐,因为当时,他是全家识字最多的人。毛泽东是一个劳动能手。他种田不怕多流汗水,人家锄两遍地,他锄三遍;平时走在田间,见草就拔。因此,他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自己又在山坡下开了一块菜地,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他把菜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直像一座花园。他还自己喂牛、喂猪。一有空,就用铁蓖子给牛梳毛,使牛身上不长虱子。他把牛圈和猪舍打扫得很整洁,所以,他喂的牛和猪,从来不生病。毛泽东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放牛时,还经常组织大家做各种有趣的游戏。这样孩子们都愿意和毛泽东一起放 牛,牛放得好,玩得也高兴。在劳动中,毛泽东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不偷懒取巧。一次,父亲让毛泽东和他弟弟到田里去摘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摘。豆稀,摘起来当然容易,面积也显得宽。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摘。他一颗一颗地摘着,用了很长时间,才摘了一小块地。父亲来了,站在地头,随便看了一眼,就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毛泽东没有吱声,把篮子拿给父亲看,父亲知道自己批评错了,笑了,不说话了。

国旗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召开时亲手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篇四: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学习心得推介

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他集古人诗句说明之:

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明朝夏寅曾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清朝有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有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以上种种,均说明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多看书,而且要认真学习。然而,读书学习,刻苦的学习精神固然重要,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忽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总结。掌握好的读书、学习方法,绝对是人生的成功之道。而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会对您有所增益。 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对谢希深说:“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经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作家王汶石的“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尽作艺术享受;第二遍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分解和结合机枪一样,仔细考察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的联系;第三遍,再浏览,求得一个完整的印象。

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的三条方法:一是同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

苏步青教授提出,治学要取得成绩,就要有好的学风,这种学风有三个方面:第一要严肃,第二要谦虚,第三要刻苦钻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毛泽东常说,读书的方法要“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他总是挤出时间看书。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他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毛主席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

体会。毛主席动笔读书,还纠正原书中的错别字和改正原书中不妥当的标点符号。 他还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鲁迅先生终身酷爱读书,其读书方法有三: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

爱因斯坦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篇五: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 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

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爱国名人故事

1、 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华罗庚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4、茅以升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 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5、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6、肖邦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

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姐姐路德维卡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7、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

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相关作文:

文天祥复活

话说,公元二零零六年六月六日这天,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结业证书。哦,差点忘记说一声:“我的身份是新闻记者”。

和公司已经签好了约,领导通知我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也就是六月七日早晨11点整。今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洗涮完毕,匆匆来到了办公室,刚到,就看见大家匆匆忙忙地在打“文字”战。领导一把抓我过去,对我说:“小吴,今天头一天上班,交给你一项重大任务,你可要办好啊!??”“什么?文天祥他老人家在科学组的基因重组下,复活了?!!”“让我去采访他?!!”我是又惊又喜,于是一路加大油门,直冲北京国际大酒店?? 终于有幸见到了文老先生,不,应该说是抗元大英雄。在记者招待会上,我积极地提问题,而文英雄也是慷慨激昂地回答我。

我:文先生,过了一生的戎马生涯,能讲讲您的感受吗?

文:其实,驱使我奋不顾身作战的根源就在于自小养成的“生无所息”的理念和习惯。

第四篇: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 陶渊明“指点迷津”

—— 学习没有捷径

有位书生一心想具有渊博的知识,却又不愿下苦功夫读书,于是他就去向当时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请教学习的捷径,说明来意后,陶渊明把这位书生领到自己耕种的稻田边,指着稻子说:“你仔细看看稻子是不是在长高?”书生看了半天,眼睛都瞅酸了也没有看出稻子的变化。陶渊明说:“那为什么春天的稻苗会变成现在尺把高的稻子呢?”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

最小的一个。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 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语)。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 “列宁的照片”

——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 孔夫子学弹琴

——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个人呢?”

师襄子在孔子旁边坐下,仔细地听了一会高兴地说:“我从你弹奏的琴声中,仿佛看见一个人严肃地思考,他胸怀宽大,安然地遥望着北方。”孔子兴奋地说:“我想除了文王,别无他人。”师襄子惊喜道:“我的老师讲过,这首乐曲叫做《文王操》。”

这则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孔子勤于思考、肯于动脑的学习态度和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文中一问一答,层层递进,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我们不得不叹:孔子真不愧为一代圣人!现今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正是从“开发潜能”切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孔子学琴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典型的正面素材。我们的学生若能像孔子那样,对待学业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怎会不熟能生巧、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呢? 6

爱因斯坦的“独立思考”

—— 学习应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放在首位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位被人们称为有“超级”智慧的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呢? 1922年,爱因斯坦到美国时,有许多好奇的美国人,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

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 你如何记才能记下许多东西?

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笔记本上,并且把它随身携带吗?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从来不带笔记本,我常常使自己的的头脑轻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我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至于你们问我,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现在我很难确切地回答你们,必须查一下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回答,使那些美国人感到很惊奇。今天读来,也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爱因斯坦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但有非凡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非常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他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应侧重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也应是大学生学习的很重要方法。大学生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探索“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当然不是要我们丢开书本知识不学,相反,只有首先掌握书本上已有的东西,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基础,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我们经常自觉地进行锻练。碰到问题要想一想,当时可能没有

什么大用,但有助于我们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科学上的发现,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对一个平常注意思考问题的人来说,由于有些问题早已想过,这样,他学习起来,搞起研究来,就可以比别人少用时间,而且也有可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更透,更容易出成果。 7 伽利略的吊灯

—— 学习应善于“思考”与“探究”

古人云:“不深思则不能造(成就)其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在学习过程中,在教材、参考书里,常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就是一例。 有一天,伽利略去比萨教堂作礼拜。在教堂祈祷时,伽利略却被教堂顶部垂吊的油灯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来,吊灯可能由于有风而在来回不停地摆动。他注视良久,发现灯的摆动很有节奏,尽管摆动的幅度不同,可往返的时间却大致一样。这个现象激发了他的思考,从而探究下去。

如何证明他的观察是正确的呢?他想到人的脉搏跳动是均匀的,于是他一面摸脉,一面注视灯的摆动,果然他测试到吊灯的每次摆动的时间完全相同。回到家里。他又继续作试验。 他找来两根一样长的绳子,各坠上一块同样重的铅块,并请来教父帮助作实验。测试结果,

虽然两条绳子摆动的起点不同,但每次摆动的时间却完全一样,并在同一时间内各自回到垂

直线上。就这样,伽利略从—个偶然的生活现象中,经过思考与探索,揭示了自然界的节奏 规律。

它告诉我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其奥秘。如果我们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如果我们对所观察到的周围事物现象不去深入思考和探究,就象我们也看过类似吊灯摆动的现象而无动于衷,那么创造成功的幸福也许就会从我们身边一次又一次地悄悄溜走。 8 郑板桥的“疑”和“问”

—— 学习要“敢于疑,肯于问”

我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郑板桥十岁在扬州兴化镇私塾读书时,聪明敏捷,善于思考,勤学好问,老师很喜欢他。一年暮春时节,随老师到野外游玩,不久来到一个石桥上面。郑板桥眼尖,突然发现桥下有一具小女尸体,随喊:“老师,你看,桥下有一个死人”。老师俯身一看,果然有一具青春少女的尸体在水中漂浮,恰被一块大石挡拦,未被冲走。再一详看,那女子上穿粉红衣,下系绿色裙,头上青丝随波动,面容未变,像刚落水不久。看到此,老师痛惜万分,随赋诗一首。诗句是:“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板桥听老师吟完,十分恭敬地说道:“老师的诗不对吧?”老师不由一惊。根据平时对板桥的了解,这个学生说话总是有一定道理的。便和颜问道:“哪点不对?”板桥问了老师三个问题:“你如何知道这个少女是十六岁?又怎知她是被风吹落小桥的?你怎么看见她三魂七魄随波逐浪翻转的?” 问得老师无法回答,老师停了半晌才说:“依你看,该诗如何改呀?”郑板桥想了一下,便改了几个字,诗成了这样:“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这时,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诗改得好。他敢于疑,又肯于问,这确是求学者良好的品质。所以,郑板桥自己也说:“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纯汉尔”。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现代大学生,应该象郑板桥那样,敢于疑、肯于问。我们应该培养自己善于敏锐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常常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9 爱因斯坦“补课”和华罗庚的“夹生饭”

—— 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 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爱因斯坦补课”和“华罗庚的夹生饭”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连续搞了几年却进展不大,成果甚微。仔细查找原因,方才发现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忽视了对数学的学习和钻研,因此这门基础知识的底子较差。为了研究成功广义相对论,他只得搁置起眼下的研究工作,重返学校再次补习了三年的数学课程。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有类似的教训。他在自学高中课程时,时常犯急躁病,一个劲地加速,结果所学的知识成了“夹生饭”。这个教训使他领悟到:片面求快不符合读书的辩证法,必须循序渐进。后来,他就宁肯比在学校里学得慢些,练习做得多些,用

五、六年时间才学完了高中课程。看起来高中课程学得慢了一些,但因为学得扎实,所以给后来学习大学课程带来了方便。到清华大学没多久,他就听起了研究生的课。

古人云:“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这是很有道理的,就是说,学习、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时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学习正如上台阶和吃板一样,一步跨十个台阶和一口吃成胖子都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有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程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鲁迅的“随便翻翻”

—— 学习要“博览群书”

鲁迅先生是非常强调博览群书的,他在博览群书时有一个习惯,叫作“随便翻翻”,也就是轻松地浏览一般的报刊杂志,有时从一本书里选一篇或几篇文章读读,有时甚至只看看目录。书海漫漫,如果每一本书都一丝不苟地读一遍,一则时间不允许,二则有些书报也无认真研究的必要。所以,对一般性的参考书籍、资料性书籍和消遣性书报,只需要随便翻翻即可,这样省时间、效率高。例如,鲁迅运用此法,仅在一九一二到一九一三年两年时间,就翻阅了诗话、杂著、画谱、杂记、丛书、尺牍、史书、记刊、墓志、碑帖等各种书籍杂志。以后几年间,还有诗搞、作家文集、丛书、小说、佛书、拓本、金石文字、瓦当文、壁画、造像、画集,以及世界名人法布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作品。一九二五年以后,他读的书就更多了。如果鲁迅先生每本书都精读一遍,能读得了那么多书吗?

随便翻翻的学习方法,给人以最大的益处是满足学习的猎奇心理,对学习始终有一种兴趣,恰如游公园,随随便便地漫游。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觉得吃力,因为不觉得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随随便便地学习还可以开阔眼界,视野开阔,才能好中选优,从而调整学习的方向。

俗话说得好:一块石头砌不成金字塔,一根木头造不了洛阳桥。时值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的学习方法,已不适应于现代人才的培养了。博览群书不仅是大学生崇高的学习方法,而且也是知识经济、创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客观要求。

华罗庚的“设想阅读学习法”

—— 学习过程的“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学习经验之一,就是“设想阅读学习法”。他勉励青年们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

华罗庚是从自学开始,而后走上成才之路的。他说,应当怎样学会学习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应当看到书背后的东西。究竟要看到背后的什么呢?华罗庚进一步做了解释: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原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时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上没有做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这就是说,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懂得结论,而且还要了解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一般人学习容易犯急躁的毛病,拿起一本书,几下子就看完了,实际上并没有读懂,应用的时候才发现吃了夹生饭,不能运用自如。学习应该向华罗庚所说的那样,多做几个设想,深追穷搜,找出书“背后”的东西。这样学习虽然慢些,但却能收到良好的实效。

华罗庚还提倡学习要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由薄到厚”的过程,别一个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前者指的是学习要积少成多,循序渐进,这仅仅是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如果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学习就不会有大的进步。重要的是第二步,即在“由薄到厚”的基础上,必须再返过来,“由厚到薄”。

那么,如何将“厚”书读“薄”呢?华罗庚的体会是:“在对书中每一个问题都经过细嚼慢咽、真正懂得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内容连串起来理解,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楚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抓住统帅全书的基本线索,贯穿全书的精神实质。”这就是说,必须站得高一点,对所读的书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把原来很厚的一本书提炼成几组公式、几个原则、几种方法,等等。这样一来,既高度概括总结了全书的精典内容,又便于识记本书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才学问有比较透彻地了解。 12

居里夫人的“奖章”

—— 面对荣誉与成绩:谦虚谨慎,永不满足

优秀学生,常有令人羡慕的成绩乃至种种荣誉。这种荣誉容易使人陶醉而自满自足起来,以致阻碍自己的进步。这是大学生应该引以警惕的。别林斯基说过:“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扑而谦逊的”。贝弗里奇也说过:“大多数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手法夸张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典范。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她的:“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十七枚奖章,名誉头衔一百零七个。对此,她并没有沉醉在这巳取得的成绩之中。一天,一位女友到居里夫人家作客,她惊异地发现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房间里玩一枚奖章,仔细一看,竟是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的金质奖章。不由大吃一惊,忙问:“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院的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笑说:“我是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象玩具;只能玩玩而巳,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

据调查,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在得奖后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多是明显下降的,表现出科学研究的道路走下坡路的苗头。而居里夫人则不为荣誉所惑,不因战绩而止步,不断进取,成为全世界能一生获两次诺贝尔奖的两个人中的一个。

因此,我们也应象居里夫人那样,正确地对待成绩和荣誉,谦虚谨慎,永不满足。“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语),这正是我们大学生在学习中引以为戒的。 13

蒲松龄的对联

—— 面对挫折与失败: 有志者,事竟成

在失意、挫折乃至失败的面前,我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这是能否改变现状、获取成功的关键。我们就拿《聊斋志异》的作者,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的经历来说明吧!

蒲松龄年轻时,尽管才智聪慧,学识过人,但每次参加科场考试都名落孙山,空手而归。进仕的路途走不通了,他并未灰心,而以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朝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历史典故,在自己压纸用的铜条上,刻了一幅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考场上的失意,激励了他在文学创作上奋斗不懈的决心。从此,他刻苦地学习,跋山涉水,广采民间传说,勤奋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聊斋志异》一书。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培根语),这正道出了我们有些学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灰心动摇而自暴自弃的心情。我们要象蒲松龄那样发奋、坚持不懈,终究会“苦心人,天不负”而获得成功。

事实上,无数成功者都是在无数挫折和失败中锻炼了勇气和胆识,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努力于“再坚持一下”的奋斗中才获得成功的。 让我们以蒲松龄的对联作为自勉吧!

第五篇:名人的学习方法[最终版]

中外名人学习方法启迪 1 爱迪生“读书”

—— 读书、学习要有“目标”、“志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童年时被视为“低能儿”,只上过三个月学便离开了学校。十二岁那年,他当上了火车上的报童。火车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几小时,他就抓紧时间到市里最大的图书馆去读书。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当时,他随着兴致所至,任意在书海里漫游,碰到一本读一本,既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有一天,爱迪生正在埋头读书,一位先生走过来问:“你已读了多少书啦?”爱迪生回答:“我读了十五英尺书了”。先生听后笑道:“哪有这样计算读书的?你刚才读的那本书,和现在读的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据什么原则选择书籍的呢?”爱迪生老老实实地回答:“我是按书架上图书的次序读的。我想把这图书馆里所有的书,一本接着一本都读完。”先生认真地说:“你的志向很远大。不过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这席话对爱迪生触动很大,成为他确立学习方向的一个转机。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目标,把读书的范围逐步归拢到自然科学方面,特别注重电学和机械学。定向读书,终于使他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知识,成为伟大的科学发明家。

学习要有志向,目标要明确。作为正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学习目标应更加明确和远大。在学习目标确立过程中必须坚 持三点:一是确立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好马列主义与邓小平的基本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辨别真伪,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学习目的,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远大志向。三是要扬长避短,科学地选择主攻目标。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应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起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坚定学习目标,刻苦攻读,学有所为。

实践证明: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朝着一个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是很难做成学问的。 2 陶渊明“指点迷津”

—— 学习没有捷径 陶渊明又把这位书生领到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问;“磨刀石为什么中间出现像马鞍形状的凹面呢?”书生说:“磨下去的。”陶渊明接着又问:“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吗?”

陶渊明说:“你是否从这两件事情上明白了学习的道理呢?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啊!”书生听了陶渊明的这一席话,茅塞顿开,羞愧地说;“多谢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勤奋好学才能成功啊!”

的确,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创造出来。”我们的祖先有许多名言警句也说明了这一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说学习有捷径的话,那只能说学习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样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时,总结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

我们有些大学生,一说起自己的理想就会滔滔不绝,梦寐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但一具体接触书本,就会掂轻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这样,即使对未来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3 富兰克林的成才之路

—— 学习应坚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学生生活中,时常也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怨生不逢时,怨没有个好家庭,怨过去学习基础没有打好,等等。这样的想法对吗?让我们看看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吧。

富兰克林出生于一个手工业者的家庭,父亲做肥皂和蜡烛,母亲生了十七个子女,他是

最小的一个。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富兰克林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被父亲拖回来做工了,剪灯芯,做蜡烛,干着苦活。后来,父亲看到他喜爱看书,就把他送到富兰克林的哥哥

办的一家印刷厂当了一名印刷工。在这样的厄运面前,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语)。例如,他为了有书看,他和离印刷所不远的一个小书店的伙计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书店关门前把书悄悄借走,第二天开门前把书还来,为的是绝不让老板知道。就这样,富兰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读书到深夜。

富兰克林的成才经过告诉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托尔斯泰语)。

无须慨叹,更不应颓唐,而应象遭受种种打击的贝多芬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 4 “列宁的照片”

—— 学习应“专心致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学习时对于外来干扰的排除有着惊人的表现。有一次,一位摄影师走进列宁的办公室,列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报纸。这位摄影师不慌不忙地安装好很笨重

的摄影机,又咔嚓咔嚓拍了好几张照片,然后拆掉机器出门。列宁却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照片,列宁才惊奇地说:“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照片?”

列宁是日理万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善于摒弃一切来自外界或内心的干扰,从而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成功者的奥秘正在于对学习的痴迷和专心致志地攻读。专心致志,是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大学生必须培养起抗衡干扰、专心读书的本领。

怎样具备这种本领呢?关键是要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的意义越清楚,求知的愿望越强烈,意志越坚定,他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和稳定。 5 孔夫子学弹琴

—— 学习一定要精益求精

一次,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 师襄子教了一首乐曲,孔子便认真练习。十天过去,师襄子说:“你学得差不多了,另学一曲吧!”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乐曲,但弹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弹奏技巧啦,可以另学乐曲了。”孔子却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还没有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这首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你已经弹奏出来了,该学新的乐曲了。”孔子又说;“我还没有弄清这首乐曲篇二: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

成功名人的学习方法

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成就了一番事 业;而有些人却一无所成,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习 方法的对与不对。学习得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否则,只能事劳无功。下面提供名人成 功学习十八式为您参考,祝您成才! (转载于:名人的学习方法)

1、科学家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只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 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

2、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

5、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7、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要想一下全知道,就意味着什麽也不会知道。

8、文学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9、文学家欧阳修的“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

10、历史学家陈恒的“读目法”:读书先读目录,心中有数。

11、学问家王盛鸣的“竭泽 法”:知识如鱼,目录如网,要学会用网在书海中打捞。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合精法”:要善于集合相近学科的理论精华。

13、教育家布鲁纳的“兴趣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4、国学家章学诚的“切己法”:不切己者,虽泰山而不顾。

15、科学家巴斯德的“坚持法”:使我达到目的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16、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17、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专注法”:只要能专注,就能取得连自己都会吃惊的成就。

18、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篇三:名人谈学习方法

名人谈学习方法

名人学习方法(摘自网站)

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 1.摘录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 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 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 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

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

2.符号式

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

3.批注式

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 4.日记式 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 5.纠谬式

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谨和攻读的刻苦。 6.评荐式

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 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断。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鲁迅记忆“六法” 1.心到、眼到、口到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他说:“朗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 2.读读、写写、记记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 4先容易后困难

鲁迅先生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 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5.边读边思边问

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已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6.剪贴批注积累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鲁迅的《肖伯纳在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

三、钱伟长教授的学习原则。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掉,

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第二原则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

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北师大名誉教授。85岁高龄的苏教授曾为北师大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在谈到学习时,他这样说道:“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同投入的时间、精力密切相关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个东西,只是有些差别。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属于后面一种。但是,我对这个慢不怕,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我顶讨厌人家讲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大懂,好几个不大懂以后,变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读书要认真”。

五、华东师大教授李嘉音谈学生的学习利自学方法 1 .明确目的,掌握重点。学习者要明确学习目的,抓任重点和关键,不耍钻牛角尖。 2.学要有疑。学习要善于思考,善于联想,提出疑问。 3.做到提纲挈领。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由厚到薄”。 5.学员持之以恒。孟子曾指出“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学而时习之。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反复学过的知识,以求不断强化,及时得到反馈和桥正。

7循序渐进。学习要程序化,要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学习规律。 8.善于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尤要重视归纳法,以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 9.勤于总结。每读一本书或学完一单元教材,应及时总结,并对学习方法进行检查,加以调整,以致完善。

六、杨振宁教授谈学习

(一)读书是手段

杨教授说: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教育一直都在把学生变成念死书的人,“以分数论学生”对特殊天才的压抑就更可怕。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这些伟人,他们根本就可能通过中学一级的考试。在中国,这样的学生就不能被当作优秀生送去受高等教育。因此,这种体制就失去了我们的爱因斯坦。

(二)辩论中的求知

美国的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向最了不起的权威提出怀疑。美国的学生在学习中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热衷于辩论,从而获得迅速的进步。而中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全盘的接受,他们的老师就不喜欢学生的想法与自己有稍稍相悖之处,学生们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他们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自豪。因此,杨教授主张,美国的学生应该学一点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应该学习美国学生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以兼收并蓄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勤于辩论,把辩论放在与学习同等地位上去。

七、陈念贻单打一学习法

“单打一”本是中国的一句俗话,意思是说做事情一次只专门做一件,不旁及其他的问题。有人用“单打一”的方法读书、学习,竟有特殊的功效。著名科学家陈念贻就是这样学习的。他年轻时为了报考大学,决定突击自修英文。这个主攻目标确定之后,他就将房间里的其它

书籍封存起来,只剩下英文书一种。整天手不释卷,捧着英文书背读,使自己完全进入英文的“境界”中,不受其他任何书的干扰。第一天,他只记住了8个单词,到第二天早晨,复习时发现已忘掉了3个。第二天仍然没有记住几个。但陈念贻毫不气馁,继续埋头苦学,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开始掌握了英文记忆的规律,一天能记住20多个单词。一个月后每天能记住50余个;两个月以后,就已掌握了

四、五千个单词,基本能阅读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了。陈志贻不仅只是单打一地读英文书,而且“单打一”中还有小“单打一”呢!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单词后,他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专攻英文语法和英文写作练习。接着,又专门用了一段时间强行背诵了500句英语范文。结果;他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把英文攻下来了,并能用英文写出很漂亮的文章。此后,陈念贻又用这种“单打一”的方法,攻下了德、法、日、俄四门外文,还攻克了代数关、三角关和解析几何关。真可谓:单刀直入锐不可挡,过关斩将连夺城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每当他做完必要的准备工作后,一进入实验室就不再分白天和黑夜、星期日和工作日了。一项实验总是一气做完,这里他不仅仅是考虑现代科学研究本身的实际需要,他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丁肇中教授曾说:一事件已经在脑子中占据了位置,应利用连续性的优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最经济,再去争取下一个胜利。如果此时改做其它,待重新开始工作时,又得再做思想准备,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并,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利用单打一学习法对弥补能力缺陷,攻下志弱科大有好处。

八、孔子“四个结台”学习法

孔子提倡的“四个结合?学习法是;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见足税: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更加糊涂。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二)学与问相结合

孔子提出欲学必须“切问”。他自己学习时就是“每事问”的。由于学无止说,要想真正学到知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有“每事问”的精神。不懂的就要虚心向别入请教,切不可不懂装懂,羞于问人,否则将贻误自己。

(三)学与习相结合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就是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只有做到“学而时习之”,才能很好地巩固。运用知识,也才能“温故而知新”。

(四)学与行相结合

孔子提倡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即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果断敏捷。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学和用结合;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九、朱熹读书“六到”、”八要”法

我国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勤奋好学,他在长期的求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到”、“八要”读书方法,现在看来,仍然有借鉴作用。只是后人将他的“三到”发展成为“六到”。

1.心到 读书要多用心,这是求知的根本方法。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心到”要求读书时应深钻精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求得对字义或文义有较深刻的理解。 2.眼到

除了要把书上的字句—一看清楚;还应要求在许多方面尽量增加感性知识。现代由于书籍、报刊、资料等信息量剧增,必须加强“眼到”的训练,力求提高阅读率。为此应提倡学点速读法,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训练,为“眼到”创造条件。 3.口到

朗读背诵即为口到。读书时若不口到,只是一味地抠字义词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就无法品味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丰富的神采的音韵,难于真正透彻地理解作品。 4耳到

除专心读书外,还应大量与人讨论,大量采纳别人的意见,有效利用广播媒介,从各种讲座、报告中吸取知识,弥补不足。 5.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学有成就的人认为,动手抄写是读书的关键之一。手到,除了练习与实践外,还有助于思考。实际上,不动手读书就难以奏效。因为不写不抄不加批语,就等于不记载自己的思想语言,不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事实上,手到有助于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能够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6.足到

古人说:设万卷书,行万里路。只埋头读书有时仍无法明白事理,还应该到实地看看。足到应该是有目的性的,并要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

八要:

1 .要立志;2.要循序渐进;3.要熟读精思;4.要虚心静虑;5.要切身体验;6.要做迟钝工夫;7.要节节是疑;8.要钻进书本。

附:

学生治学15戒

l.作为学生,第一位的和最基本的就是善于在听课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

要学会记笔记,第一项记上简要的讲课内容;第二项记上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2.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天天读书,你所谈的一切,就是你用以治学的底子。底子越厚,学习也就越容易。每天读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充足。 3.要从早晨六点钟左右开始你的工作日。清晨起来,这是黄金般的时间,建议你用一个半小时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4.要善于确立自己的脑力劳动制度,主要的事情要善于安排主要时间去做,不要把它挤到次要的地位上。

5.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因。最感兴趣的工作,总要放在工作快结束时来做。 6.必须很严格地选择你要阅读的书刊。要善于限定阅读范围,超越这个范围,那就是破坏劳动定额。

7.要善于提醒自己,娱乐和休息都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忘记主要的:你是个劳动者。 8.不要虚度时光,我指的是空谈。妥善于把时间和同学的谈话变成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源泉。

9.要学会减轻自己今后的脑力劳动。这里指的是善于建立未来的时间后备。为此,必须养成系统地记笔记的习惯。 10.对于每一件工作,都要寻找最有效的脑力劳动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老套子。要不惜花费时间去深刻地思考那些同你有关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费心去记忆,这样做是白费时间。一看就懂的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但是切忌走马观花地去游览那些费解的东西。任何“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都会迫使你对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不得不回头来去多次重新认识。 11.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时,每个人必须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 12.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 13.要改掉某些习惯。比如,开始工作以前闲坐20分钟;睡醒了,在被窝里再躺15分钟等等。篇五:名人学习法

名人学习法 0

1、培根的“酿蜜法”: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

光会在肚子里抽丝,而应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蜜。 0

2、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0

3、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 0

4、狄慈根的“重复法”:重复是学习之母。 0

5、叔本华的“名著法”:用宝贵的时间去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专著,这些书才

是开卷有益的。 0

6、爱因斯坦的“思考法”: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0

7、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

9、朱熹的“举一反三法”: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

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10、梁启超的“分类法”: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最熟的,另一类

是涉览的。

11、胡适的“四到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12、郑板桥的“好问法”: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

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并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13、邓拓的“积累法”: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

的,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14、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上一篇:泌尿外科实习小结下一篇:母亲节感恩倡议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