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踏舞基础训练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踢踏舞基础训练范文

踢踏舞协会的个人总结

2011踢踏协会干事期末总结

从刚开学的晚会上见识了踢踏舞的魅力,并由衷的希望自己也能在舞台上踏歌起舞到现在成为踢踏协会舞队的一员,一个学期的过程,我看到了自己一步步的踏上了踢踏的路途。有兴奋、有艰辛、有困惑也有小小的成就„„

社团的招新比较晚,但我清楚的记得那天在音乐广场摆满了摊头,中午而我只奔赴了我们学院的社团,第一个加入的就是踢踏协会,然后就开始奔赴我的小小踢踏旅程了。

每个礼拜总有那么两天常规训练活动时间,本来是周二和周四,于是正好和我的健美操训练时间错开,所以每次我都能很及时的到达参加训练,但是踢踏的训练时间特别不固定,之后改了又改,于是在最后的健美操考试操化期间,我不得不请假踢踏的常规训练而把心思放在健美操的最后考评上,但我并米有用此而放弃踢踏的训练,在空闲时候我都会向同是踢踏舞队一员的张姐姐请教,把拉下的舞步学会。记得徐老师说过,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而怎么分配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别抱怨没时间,只要有心有能力,办法总是有的。他的这些话我记忆深刻也一直努力践行与实际生活当中。

踢踏的训练刚开始时新奇,所以大家都很积极的参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脑子里的疲劳中枢开始跟我们反抗了,踢踏的训练也跟所有的训练一样也有枯燥的一面,一个动作反复的做,一个脚步反复的踢反复的踏,动作不到位要重来,舞步感觉不对要反复培养,熟能生巧,米有学一行爱一行的心态真的难以做好任何一行。 “永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饱满热情”这也是我一贯奉行的准则,并激励自己完成自己的职责。

在踢踏协会参加的课外活动-----小学踢踏教学活动给我印象深刻,同是踢踏的初学者,当需要我们穿上踢踏鞋在前面带队教她们的时候,我才感觉我必须学好自己的舞步,也不想在学生面前丢脸吧,不误导下一代吧。

这学期的训练也在不久前结束了,于是每天下午放学了不用再奔赴训练场地,突然闲下来的感觉觉得不自在,好好养足精神准备投入到下学期的踢踏训练中吧。

第二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并掌握其舞蹈风格的主要分类。

2、能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的风格特点。

3、 能初步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并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2、 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连续不断、有弹性的“颤,以及上身的松弛、随动。

2、“颤”动律的贯穿。

3、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于是我设想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来学习舞蹈,从而始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学习的是藏族踢踏舞,所以在动作的学习中,我采取了老师示范,学生观察踏法、听辩节奏及强弱规律的方式来学习。不同的踏法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舞步和不同的节奏,也造成了强弱规律的不同。师生互动。采取载歌载舞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练习过程多样化。让学生根据动作特点,设计不同练习方式。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的设计是模拟藏族人民跳堆谐的场景,因为堆谐就是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采取老师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创编的方式,既让学生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组合的创编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计、课堂导入:

1、观看三段藏族舞蹈片段,分别为藏族的弦子、锅庄、踢踏舞。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回答:藏族。

2、比较三种藏族舞蹈的异同,找出藏族踢踏舞基本体态的特征。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三段舞蹈分别属于藏族舞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

师:这三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中的,弦子、锅庄和踢踏舞。那么,这三种藏族舞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弦子:柔美开朗。锅庄:豪迈粗犷,洒脱奔放。踢踏:欢快热烈。

师: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上身略前倾,很松弛,膝部有连绵不断的颤,舞袖。

二、学习与创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根据老师讲解和图片展示,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动律形成原因。

(1)导入: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藏族的踢踏舞。要学好一种舞蹈,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的把握它的舞蹈风格。风格是什么?风格就是这种舞蹈所特有的体态特点和动律特点。而体态特点,动律特点的形成,往往和这个民族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人民的生活,一边探寻舞蹈特点形成的原因,一边来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

师: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生活非常的艰苦。

第一张图: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图: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图: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图:虔诚跪拜的藏民。

第五、六张图片:藏族服装

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可以从刚才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内容里,找到藏族舞蹈形成这种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的原因了呢?

学生回答:是

提问

A、为什么“上身松驰、前倾”——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C、为什么“舞袖”——服装为长袖。舞袖烘托舞蹈气氛,表达喜悦心情。

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长袖,来感受一下。

3、踢踏基本动作的学习。

(1)导入

师:在掌握了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后,我们就开始学习藏族踢踏舞。既然是踢踏舞,就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不同的声音,踏出各种节奏。现在老师跳一段踢踏舞,请大家观察,老师用了哪些方法踏地?

学生回答:踏法——脚掌打地、全脚踏地、向后点地。

(2)由学生回答导入基本踏法的学习。

脚掌打地——藏族踢踏舞中把这种踏法称为“冈达”。有单脚冈达,也有双脚冈达。

全脚踏地——可以轻踏,也可以重踏。还可以在不同的方位踏,比如往旁和往前。可以双脚交替踏。

向后点地。

(3)学习基本动作

这几种基本的踏法,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舞步来。

①、第一基本步。

师:现在老师跳一个基本舞步给大家看一下,请大家说出,这个舞步是由哪几种踏法组成的?

老师跳第一基本步。

学生:用了冈达和全脚踏地。

师:同学们说得很正确,这个动作就叫做第一基本步。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学会脚步后,教上肢动作。

练习完整舞步。

②、第二基本步。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第一基本步。现在,老师把第一基本步,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一点点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舞步——第二基本步。请大家注意看,老师在踏法的组合上做了什么变化。

生:用一个全脚踏地,代替了一个单脚冈达。

开始学习第二基本步。

师:同学们找出了脚步上的变化,那么有没有注意老师上肢动作的变化?

让学生模仿出来,引入上肢动作教学。

练习完整舞步。

③、摆步的学习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第一基本步和第二基本步,大家发现没有,这两种舞步踏出的节奏都是“XX XX”。现在老师做另外一组动作,请大家听一下,踏出的节奏,是不是“XX XX”。

老师跳摆步。

学生回答:是一样的。

师:也只是在踏法的组合方式上做了变化对不对?

学习摆步,让学生说出,摆步是由一个单脚冈达和一个全脚踏地交替组合而成。

学会动作后老师提问:是不是只能在原地做?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到前面示范,带领大家一起做。

④、摇步的学习。

把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形成新的舞步——摇步。

师:摇步可不可以拉手跳?

学生回答:可以。

师:藏族人民在跳舞的时候,经常会手拉手,边唱边跳,那么我们现在也一边***,一边手拉手来跳一下。

唱《美丽的家乡日喀则》,拉手跳摇步。

⑤、退踏步的学习。

师:前面老师说了,踢踏舞少不了用脚踏地,发出各种声音,踏出各种节奏,而前面我们所学四个舞步,都只有声音、强弱的变化,而没有节奏的变化。那现在老师就跳另外一个舞步给大家看,大家听一听,踏出的节奏是不是变了?

老师跳退踏步。

学生回答,由“XX XX”变为“XX X”。

师:那老师又是用哪些踏法踏出了这个节奏呢?

学生回答:向后点地,全脚踏地。

模仿老师动作,学习退踏步。

⑥、抬踏步的学习。

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踏出这种节奏呢?大家可以自己尝试用各种踏法组合一下。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其实藏族踢踏舞中,还有一个动作,踏出来的节奏,也是“XX X”。这个动作就叫做抬踏步。

学习抬踏步。

(4)熟练巩固

我们现在已经学会了藏族踢踏舞的6个基本动作,现在老师放一段音乐,请大家自由的用刚才所学的动作,来踏出声音,为音乐伴奏。

4、创编组合 (1)导入:

师: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藏族人民踏脚舞袖,为的都是表达喜悦心情。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藏族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一组照片。大家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在什么队型上跳的?

学生回答:圆形。

师:对,藏族人民在欢庆日跳堆谐的时候,都是唱着歌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时而流动,时而静止,时而向圆心聚拢,时而散开,时而还会发出各种欢呼声,气氛非常的热烈。所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按要求创编

师: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并且要求大家边唱边跳。(所***曲为《美丽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A,另一组讨论如何完成要求B。然后,两组分别派代表,指挥全班同学按讨论出来的办法完成要求A、B。要求C由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成。

回顾完成三个要求所用的方法。将三个要求连贯完整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的好!好,那大家是不是能感受到藏族人民在跳堆谐时的那种开心喜悦了?

学生回答:是!

师:你们一般在很高兴的时候都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会蹦起来,会喊!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喊出来!

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

(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大家刚才编的组合再一起展示一遍,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后面。所有的同学都边喊边向中间靠拢,围成两个大圈,作为我们这个组合的结束。

师:太好了,老师都忍不住被你们的喜悦感染,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跳得开不开心?学生回答:开心!

来,让我们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5、小结

刚才大家很出色的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在圈上完成队型变化的任务。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要把“堆谐”这种舞蹈搬到舞台上展示给大家看,能不能始终在一个圈上舞蹈呢?

学生回答:不能。

师:为什么?

答:因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让观众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就要

增加舞蹈的观赏性。所以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队型及层次的变化。

师:非常好,那大家课后就试着把堆谐编排成一个小舞蹈。

三、拓展

1、观看录像,介绍爱尔兰踢踏舞。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其实在国际上,最富盛名,最具影响的踢踏舞是爱尔兰踢踏舞。

播放一段爱尔兰踢踏舞。

2、探讨区别。

师:爱尔兰踢踏舞和我们藏族的踢踏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体态,上肢动作……

师:同样是踢踏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回答:因为生活环境,文化,宗教信仰……的不同。

四、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每一种舞蹈,其特点的形成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中、西方舞蹈的风格迥异,还是中国各个民族舞蹈的异彩纷呈,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能够主动的从这些方面着手,从生活中探寻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好、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踢踏舞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并学习用脚部动作加以表现。

2、启发幼儿利用十六宫格相互合作,共同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3、让幼儿分享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脚印”的图片若干;十六宫格板五张。

2、踢踏舞的录像;简易踢踏舞鞋若干双(与幼儿人数相等,可自制)

3、激烈欢快的乐曲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师:“录像中的叔叔真厉害,他们用脚踩出的节奏好听吗?(“好听。”)那你们的小脚能不能踩出这么好听的节奏呢?(“能”;“不能”)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二、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节奏

1、出示十六宫格板,教师摆节奏谱。 师:“瞧,老师特地请来了这些小脚印帮忙,看看我是怎么摆的。”教师演示。

2、引导幼儿讨论并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三种节奏。 (1)教师引导幼儿对三种节奏逐个学习。 师:“这么多的小脚印该怎么踩呢?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好吗?”(一个即四分音符,踩一下;一个即八分音符,踩两下;空格即休止符,不踩)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语音谱,边用脚踩相应的节奏。 师:“真不错,那我们就看着这些“小脚印”一边念一边踏脚,好吗?”(嗒嗒嗒嗒嗒)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看图谱,边朗诵边踏脚。 师:“真好听!要是来点音乐就更好了。加上音乐试试看,怎么样?” (4)幼儿看图谱随乐踏脚,教师用手指着图谱。 师:“真棒!那我们站起来踩节奏,好吗?不过,有个要求,在踩节奏时能象录像里的叔叔一样就用脚踩出节奏,嘴巴不发出声音,在心里念节奏,能不能做到?”

三、启发幼儿创编并表现新节奏

1、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节奏,教师进行指导。 师:“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脚印”和十六宫板,由你们自己来贴“脚印”,编节奏。几个人一起合作,看看哪一组编的节奏最好听。记住了,编好后,一组的几个小朋友要看着自己贴的“小脚印”,先来试着踩一踩节奏,好吗?”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出较为协调又便于自己踩的节奏。

2、请各组的幼儿展示自己新编的节奏谱,并带领全体幼儿一起随乐踩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将四组新编节奏连起来完整的练习一次。

第四篇:政治基础训练7

班别:姓名:学号:

1.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小康社会B.总体小康社会C.全面小康社会D.宽裕型小康社会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D.殷实的小康社会

3.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在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快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在八年以上,西部地区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最大的难点。据此,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

4.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 456美元。根据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分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545~2 200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 200~5 999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6 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据此,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总体小康社会

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全面的观点C.协调的观点D.可持续发展

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保持经济增长的高位运行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⑤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在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②巩固农业主体地位、缩小城乡差距的需要 ③提高农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④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第五篇:高二基础训练28

高二语文基础训练28(教师版)

班级姓名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束缚(shù)相亲(xiāng) 掣肘( zhì)一哄而散( hîng ) ...

B.崇拜(chïng)着凉(zháo)场院(cháng)手舞足蹈(dǎo) ....

C.痉挛(jìng)犄角(jī)褶皱(zhé)纡尊降贵(yū) ....

D.伛偻(lǚ)花翎(líng)蓦地(mù)养尊处优(chǔ) ...

1.B (A掣肘chèC.褶皱zhěD.蓦地mî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合龙浮浅众口铄金自由嬉戏

B.编纂分蘖无所顾忌卷秩浩繁

C.砭骨付梓良将劲弩自鸣不凡

D.膨胀喧响记忆尤新少安毋躁

2.A.(B.卷帙浩繁C.自命不凡D.记忆犹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什么样的记忆,幸福,辛酸,阴霾,欢乐,都是人生存于世的痕迹。爱过,笑过,哭过,恨过,终于一切随风飘去,零落成泥,然而,生前身后的空间,着细腻的温情,淡淡飘香。

②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

A.不论充塞顾此失彼昵爱

B.不管充斥另眼相看热爱

C.尽管充满轻重倒置嫌弃

D.无论充溢厚此薄彼鄙弃 3.D(第一空,“尽管”不能与“都”搭配。第二空,从感情色彩上看,不宜用“充斥”“充塞”。第三空应与前文的“都是”相照应,用“厚此薄彼”更好。第四处,“青睐或是”应为一对相反的词语。故选D。 )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部铁路网建成后,铁路沿线的城市就能很快发展起来,同时带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并解决就业问题。

B.开车的人都知道,车辆需要年检。年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车况是否正常,是为了确保行车安全。

C.该公司在面向社会招收职业培训学生的过程中,严重违反合同约定,虚假宣传,背离了公司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的进行招生。

D.家长与其一味对孩子进行智力培训,还不如顺其自然,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4、D(A“同时带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缺主语。全句可改为:“西部铁路网的建成,能使铁路沿线的城市很快发展起来,同时也可带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并解决就业问题。”B“目的„„是为了”重复。C“背离了公司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目的进行招生”杂糅,删去“进行招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史书有的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资治通鉴》,有的则断取一代

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体例上则有国别体、编年体、纪传体等之分,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开创纪传体后,后代史学家多用此体例编写史书。

B.《哈姆莱特》中的乔特鲁德是一个圆形人物。一方面,在前夫老哈姆莱特去世两个多月后

就同他的弟弟克劳狄斯结婚了,显得无情;另一方面,在儿子面前,她又是一个慈善、和蔼的母亲形象,比如没有向克劳狄斯告密,在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中表现出担心和害怕。

C.“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的精彩情节。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

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柳湘莲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玉钏儿。

D.《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作者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是俄

国蒲宁;长篇小说《炼金术士》是巴西保罗·戈埃罗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 5. C(“宝玉与柳湘莲的交往”“逼死了玉钏儿”错。“柳湘莲”应为“琪官”,“玉钏儿”应为“金钏儿”)

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 薮 而 猎 岂 不 获 得 而 明 年 无 兽 诈 伪 之 道 虽 今 偷 可 后 将 无 复 非 长 术 也。(《吕氏春秋·义赏》)

6、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猎,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

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

这首诗。

(1)“老去空更岁月频”中的“空”字颇耐咀嚼,请作简要赏析。(3分)

(2)请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5分)

7、 (1)空,白白地,诗人在旧岁将尽的年终,看到年华老去,而自己却功业未成,不禁觉得时光白白地流逝,“空”字表现了作者感叹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凄凉心境。(释意1分 、情感2分)

(2)①第三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飘泊羁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则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是虚写,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以及他对这次临安之行的希望。②诗的结尾展开想象,虚写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着自己,这比直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要生动深切。从对方落笔,将不尽的情思,浓缩在“想得”一语之中。③全诗虚实结合,情景相生,拓宽了诗歌的意境。(2点各2分,总结1分)

8.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几段关于动物的文字,都出自高

中语文教材,请你任选一段,指明出处,并对动物的形象、作用进行简要阐述(不超过30字)。

①当她钻进牛栏,用双臂抱住萨劳的脖子,把自己的脸颊紧紧地贴在它的耳旁,亲热地磨蹭,那时班劳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嘴舐她的身子……真不知它们凭着哪种朦胧的洞察力,领会了她内心的痛楚,然后贴近她的身子,用犄角轻轻的摩挲她的臂弯,竭力用无声的同情,安慰她。

②小鸡栖息在树上,豚鼠从树洞向外伸头探脑。简直像诺亚方舟一样。看,松树枝上站着一只开屏的火鸡。他连忙伸手去抓,但火鸡轻轻一跳,跳到更高一层的枝上,尾羽依然展开着。

③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我选,出自《》 。

8、示例①《素芭》 小动物善解人意,给素芭以同情与温暖,表现了素芭与动物心灵相通,反衬出人类世界的冷漠。②《牲畜林》 树林里的动物自由地展示自我,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它们表现出来的和谐、自由的状态是对战争的嘲讽。③《小狗包弟》小狗善良、忠诚,对主人不离不弃,反衬出文革时期人性的自私、懦弱与残忍。

9.请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上下文衔接。

雪是客人,安坐在地下枝上。它给麦子盖上一床棉被,甚至给宫殿前的小石狮子戴一顶棉毛帽子,雪到世界来串门儿。

而雨是女仆,忙碌于田间地头。,,雨到世界来干活儿。

9、示例:它给花朵擦亮了每一寸肌肤,甚至给田堤上的凤仙草戴上一串闪亮的珍珠。 (既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又要注意运用拟人、借喻的修辞手法。)

10.请针对下面一则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加以点评,要求:观点明确,

不超过80字。(4分)

据央视网报道,2013年10月1日早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11万人冒雨观看

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2辆清扫车和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30分钟才将垃圾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

10、示例(1): 11万人在天安门广场留下的5吨垃圾,无异于一面“集中”正衣冠的镜子,照出了我们文明素质中的短板,照出了我们爱国热情背后的差距。

示例(2):人们在国庆日冒雨观看升旗仪式,这种爱国情感谁也不能否认;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国请从力所能及的文明小事做起,从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做起。

上一篇:提示语改写句子范文下一篇:谈谈考研与择校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