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爷府油田二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研究

2022-09-12

1 项目概况

大老爷府油田二区块含油层系为高台子油层、扶余油层, 油藏类型为层状构造油藏。自94年10月以250米井距, 反九点法面积注水投入开发以来, 经历了11次滚动布井和加密调整。二区块共有油井211口, 水井58口。累产油81.92万吨, 日产油为67吨, 综合含水为96%, 采出程度为7.2%。

2 研究成果

2.1 取心井研究

通过取心井岩心分析, 二区块高台子油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和河口坝四种微相, 其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如下:

水下分流间湾:GR>0.6, RLLD<8Ω.m;席状砂:0.410Ω.m;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GR<0.5, RLLD>12Ω.m;河口坝:反韵律GR<0.7, RLLD>10Ω.m。

二区块扶余油层主要发育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分支河道和分流间湾四种微相, 其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如下:

席状砂:0.410Ω.m;水下分流间湾:正韵律GR<0.5, RLLD>12Ω.m;分流间湾:GR>0.6, RLLD<10Ω.m;分支河道:GR<0.4, RLLD>12Ω.m。

岩性:灰绿色泥质粉砂岩, 砂质较纯, 泥质含量高, 以岩屑为主, 可见较多黑云母、白云母, 底部可见明显的冲刷面, 与上覆地层突变接触, 局部夹灰绿、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可见较多光滑断面, 属于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浅河道沉积, 层理不发育, 可见高角度裂缝;

物性:泥质胶结, 胶结中等, 物性好, 孔隙度12%-15%, 渗透率5-15×10-3μm2;

含油性:滴水扩散, 推测含油饱和度好, 束缚水含量高, 推测为含水油层, 具有低电阻油层特征;

电性:低伽玛齿状, 自然电位负差异明显, 电阻值不高。

2.2 地层对比与划分

结合区域标志层, 进行各级层组划分与对比, 依次为油层组对比、砂岩组对比、小层对比和单砂体对比;分级控制、旋回对比、相控约束、骨架闭合[3];根据旋回特征, 高台子油层划分为4个砂组, 11个小层, 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组, 12个小层。

区域性标志层:高台子油层顶部和中部有大段泥岩, 声波时差在该处有明显的泥岩基线偏移。

2.3 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曲线标准化采取极差正规化方法, 将曲线校正到0-1之间, 从而使全区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拥有统一的刻度和可对比性。

油层的电性特征:电阻率高;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略小于邻近水层;浅探测电阻率小于或等于深探测电阻率数值, 即侵入性质为低侵或无侵;油层:RLLD≥10Ω.m。

水层的电性特征: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大, 一般大于油层;深探测电阻率数值低。明显高侵。即浅探测电阻率数值大于深探测电阻率数值;水层:RLLD<10Ω.m;RLLD

2.4 储层沉积微相与单砂体刻画

根据沉积间断面和小层分层情况, 将高台子、扶余油层进一步劈分为多个单层, 共划分为50个单层;

主要有三种:泥质夹层、钙质夹层、物性夹层或均一叠加砂岩电测曲线突变层。

小层内单砂体垂向叠加与河道平面接触关系主要有四种模式:孤立式、对接式、切割式、叠加式。

3 结语

3.1 在取心井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细分统层对比, 确定出以下单砂体细分方案:将原来的高台子11个小层划分为26个单砂体, 每个单砂体之间有比较稳定的隔夹层分布, 纵向上单砂体之间不连通。扶余油层在原12个小层基础上细分为24个单砂体, 系多期水流切叠而成, 单砂体之间上下及左右连通关系复杂。

3.2 在沉积模式和旋回对比指导下, 开展全区细分小层统层对比表明, 高台子油层分布稳定, 单层薄, 井间连通性好。下部扶余油层系多期河道叠加成因, 井间变化大, 对比标志不明显, 影响单砂体细分对比的精度。

3.3 细分沉积微相研究表明, 扶余油层F7.8.9.10为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 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多期河道叠加, 纵向上F7.8.9连通, 但是非均质性很强, F1.2.3.4.5.6小层为三角洲外前缘相到浅湖相沉积, 砂体稳定性较差。高台子油层总体为湖过序列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 以不稳定的水下分流河道和薄层席状砂为主, 钙质致密层发育, 层间非均质性强, 虽然砂体平面分布较稳定, 但是平面物性差异较大, 非均质性强[4]。

3.4 根据隔层厚度分布和砂体厚度分布图可以看出, G6、G9、F5泥岩发育, 为研究区分布稳定的泥质隔层;G1、G7、F9、F10小层中隔层较薄。

摘要:针对大老爷府油田二区块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缺乏储层单砂体空间分布认识, 小隔夹层认识不清, 隔夹层对注采关系的影响认识不清, 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产能建设和细分层注水缺乏精确地质依据的情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 进行更加精细的油藏描述, 开展精细准确的地层划分、对比,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是实现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和关键。

关键词:特高含水,单砂体,沉积微相

参考文献

[1] 赵翰卿.松江盆地大型叶状三角洲沉积模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7年04期.

[2] 刘自亮.仲国生.李现根.松辽盆地大老爷府油田泉四段三角洲前缘的沉积微相组合及特征.地球学报, 2008年2期.

[3] 周新茂, 胡永乐, 高兴军, 张征, 陈建阳, 王继强.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新疆石油地质, 2010.

[4] 李宁, 侯程程, 宋成元, 徐赢, 李晓霞.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吐哈油气.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