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外交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近日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文笔者试从现象、文本与舆论反应三个方面对这一新媒体事件进行传播学解读,分析事件的传播路径、全球本土化的话语策略及其特定的传播效果,以更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第一篇:外交艺术论文范文

中国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

2005年末至2006年初,中国国家领导人展开了频繁的重大外交行动。这些外交行动除了有传统的政治安全意义外,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流、拓展在能源、资源、科技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成为各项外交行动共同的重心。中国外交战略从“务虚”走向“务实”,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动经济外交已经成为新 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特色。

事实上,早在2004年8月,胡锦涛主席就在第10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增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同月,国务院又召开了全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战略。这两次会议为我驻外使领馆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多年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我国外交部门和驻外外交机构与时俱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促经、以经促政、政经结合的原则,积极主动调动外交资源、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外交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只有在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外部环境中,中国才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富邻、安邻”的周边外交方针,倡导通过对话和合作的办法,妥善处理国际上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外交沟通与宣传,增信释疑,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的疑虑,铲除“中国威胁论”存在的土壤,减少和消除国家经济建设的干扰因素。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保持稳定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可以说,中国处于建国以来周边环境和周边关系最好时期,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利用外交促进经贸关系发展

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是良好经贸关系的前提。以中欧关系为例,自从30年前建交以来,中欧外交关系从过去的致力于建立“长期”关系,到“伙伴”关系,到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了外交关系递进式的提升。相应地,中欧经贸关系也在近年来获得迅猛发展。如,1975年,中欧贸易额仅为24亿美元,到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纪录的2173.1亿美元,是1975年的90倍。欧盟持续保持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又如,中韩两国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98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期间,双边经贸关系也持续升温。199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仅为64亿美元,而截至2005年,中韩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19.3亿美元,是1992年的17倍。如果没有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这些经贸成就的取得是难以想象的。

外交为“走出去”战略服务

我国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企业到国外开展投资合作、工程承包,利用国外资源,拓展国际市场。但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如,国内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国外情况缺乏了解,容易造成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我国230多个驻外使领馆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具有丰富的可供利用的外交资源,这些资源大体上有以下几类:政策信息资源、公共关系资源、组织人力资源、安保救助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可以在宏观上为中央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又可以在微观上为海外企业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障碍,降低企业在海外拓展事业的风险。

利用外交推动对外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着国内能源和部分资源的短缺,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口来补充。如,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砂2.8亿吨,进口原油1.3亿吨,进口纸浆759万吨,进口原木和锯材3534万立方米。我驻外使领馆利用外交资源,通过为国内外企业牵线搭桥、开展政府公关,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国外能源、资源项目和相关政府政策。近年来,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和扩大了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等能源供应重点国家的双边合作关系,并积极开拓了我与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能源与资源合作。如,在西方公司因政局动荡纷纷从苏丹石油行业撤离的时候,中国凭借与苏丹传统的良好外交关系,已成为该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石油开采国际合作方,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精炼、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在拉美,通过外交渠道促成了中国公司与巴西签署铝、煤以及肉类进口合同;与阿根廷签订了矿产合作项目;与世界最大的产铜国智利落实了合作开采铜矿项目。

依靠外交保护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

随着中国企业以及人员走出国门,中国海外利益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由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部分国家和地区局势仍然动荡,治安环境恶劣,我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案件逐年上升。据统计,2005年,全球共发生涉及中国企业和公民各类领事保护案件29290起,涉及中国公民73859人。外交部、国内各相关部门与驻外使领馆一起,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成功处理多起涉我公民重大领事保护案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我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消除了在国外发展的后顾之忧。外交部还牵头建立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并在外交部领事司成立领事保护处,以进一步提升保护我海外利益的水平。此外,面对日益增多的经贸磨擦,单个企业在强大的国家贸易政策和法律面前显得势单力薄。驻外使领馆通过加强对中资企业的法律指导、代表中资企业就一些不公平的判决进行对外交涉,加强了对海外中国企业利益的保护。目前,我驻外使领馆已将防止和化解经贸磨擦纳入日常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做驻在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工商业界人士和媒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外交途径争取平等贸易地位

由于大多数国家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企业在遭遇贸易磨擦问题时往往受到各国的差别性待遇,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国外交工作把争取有关国家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3月,已有52个国家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予以承认,为争取一个公正、公平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还通过外交途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自由化和多边经济合作,以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更广阔和更坚实的依托。如,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 (FTA)建设逐步推进;上海合作组织(SCO)从政治和安全为基础扩展到多边经济、科技与文化合作;利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促进亚太经济圈国家共同繁荣。通过积极参与多边经济机制活动和国际规则制定,在多边领域中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遇。

另外,我驻外使领馆大力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形势;宣传“中国机遇论”和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员来华参观旅游或进行经贸文化交流;驻外使领馆在协助我国企业开拓国外劳务市场、引进国外资金、管理人才和先进技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新时期中国外交更加丰富多彩,既“务虚”,又“务实”,经济外交成为当今外交工作的一个亮点。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驻外外交机构和人员组成的庞大网络都是一种宝贵资源。我们要抓住新世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大力推进经济外交,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资料

近期中国领导人重大外交活动回顾

2006年4月1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和柬埔寨等亚太四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会议开幕式。与会各方签署了《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行动纲领》,旨在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促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在环保、旅游、农渔业或卫生领域的合作。

2006年3月20日至4月2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中国与三国就扩大合作领域,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合作水平,特别是加强在经贸、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方面达成许多共识。

2006年3月22日,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开幕。来自中俄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800多人出席了此次论坛。双方为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加强两国在能源、通信、金融、机电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5年11月8日至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英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并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期间,中方同四国共签署37项合作文件,经济方面的合作涉及财政、金融、航空、铁路、工程、可再生能源、科技、质检等多个领域。

作者:杨培栋

第二篇:从公众外交到公共外交

摘 要: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近日在网络上迅速窜红,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本文笔者试从现象、文本与舆论反应三个方面对这一新媒体事件进行传播学解读,分析事件的传播路径、全球本土化的话语策略及其特定的传播效果,以更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关键词:公众外交;公共外交;传播策略;传播效果

公众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是中国官方对国内公众开展的“公关”。公共外交则是“舶来品”,是针对他国政要及公众进行的“游说”。在传统的传播生态中,这两种“外交”活动少有交集。但在新媒体和全球传播的语境下,近期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西合璧”现象: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成为国内外媒体舆论关注的“新媒体事件”。

一、现象:“新媒体事件”

2013年10月14日,一个署名“复兴路上”的用户在优酷网上传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这个视频的主题是以民族、国家主义视角阐述“总统梦”在不同的国家圆梦之路大相径庭。视频点击量在短短三天里便超过百万。截止到10月30日,仅原创视频中文版的播放量就已超过250万次。

《南方都市报》旗下的南都网数字报率先报道了这个视频[1],随后海内外诸多中文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及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国际传媒也纷纷予以关注。与此同时,优酷公司和一些网友还将这两个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总播放量迅速过万。10月18日,“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成为新浪微博搜索热词[2]。

从分享原创视频开始,《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最终发酵为一次受国内外主流媒体关注的“新媒体事件”。

作为“外宣”动作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之所以成为“新媒体事件”,在于它打破常规,绕开传统的外宣途径,而以社交网络为传播载体,并且“通过完全的民间行为测试其反响”[3]。有意思的是,“领导人卡通”这一技巧被视为“尺度很大”,媒体纷纷猜测视频的官方背景,进一步明确了它的“公众外交”和“公共外交”目的。

在一些国际媒体报道中,这个“政治卡通”被拿来与新华社一篇探讨“去美国化”的文章相提并论,成为中国“愚弄”美国政治的“组合动作”。

显然,这些媒体试图用“互文性分析”来“抹黑”这个视频,但视频本身所具备的幽默、温和与自信等因素,让几乎所有报道无所谓正负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外宣”的协同者,成为这个“媒体事件”的另一“新”点。

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在描绘、建构中国形象时存在着将其“妖魔化”的严重倾向,而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传统模式在抵制西方话语霸权上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话语权的不均衡状况的结果是我国在国际社会面临着尴尬的形象困境。此次的卡通视频从内容到形式都颠覆了以往的模式,开辟了对外传播的新航线。

从内容上看,视频巧妙地选取了一个中西方受众的兴趣结合点,而不再单纯立足自身,致力于传播自己的观点;从形式上,则借助新媒体平台与传播渠道,尽力贴近宣传对象的喜好,力求生动、活泼,与受众对象建立起富于亲和力、信任和和谐的关系。因此,如果要在“普世”的“竞选演出”与“中国特色”的“公众外交”之间画上一个形式等号,那么这次卡通式“政宣”从“公众外交”到“公共外交”的发酵过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新媒体事件”。

二、文本:“全球本土化”

随着全球传播时代的来临,全球化浪潮更加猛烈地冲刷民族国家的界线,“全球性文明”对诸多“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产生巨大的压力。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形之下,“本土文化”对“全球霸权”的抵抗方式自然地从全球\本土对立转向策略性的“全球本土化”,即“本土”与“全球”互相吸收、互相渗透,进行必要的“同步”,民族国家文化在此同步过程中,逐步开拓自身的(政治)文化市场并获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同。

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在奥运会“中国元素”颇受好评的国际舆论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更是将“大外宣计划”推向了另一个高度。“高度”创造影响力,但维持这样的外宣“高度”却需要高成本。因此,在政治营销方面,即使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也有必要学习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政党“竞演”方式,即:在资金投入上精打细算,在话语体系上突出“民意表达”。“竞演”与“外宣”本质上皆为沟通和说服的传播行为,因此,后者完全可以从前者吸收适合自己的话语策略。“全球本土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需要民族国家秉持更开放的心态、更革新的理念,在不丧失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提高自身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兼容度,使之成为一个更大的文化群落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国内外舆论普遍突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是中国“政宣”首次“卡通化”这一创新点,倘若投以宏观的视角,则这个政治卡通不过是大外宣战略“全球本土化”的一次“低调”动作。从视频文本来看,其话语策略可谓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其一,它试图阐明的是“中国梦”与“中国模式”,但却大胆地通过比较“总统梦”的实现方式来呈现,直言“条条道路通总统”;

其二,视频比较奥巴马、卡梅伦和习近平三位“总统”的前进道路,以西方“竞演”惯用的卡通形式讲述,在形式上使这个政治营销与国际接轨。如果视频制作者能够再花一些时间,揭示政体多样性的深层逻辑,视频的英文版或许更有传播力。

三、反应:“有限效果论”

《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优酷网上被“顶”明显多于被“踩”,其轻松、幽默的卡通叙事在网络这个“舆论斗争”主战场上赢得喝彩。有“长期从事国际事务的业内人士”甚至称这个卡通视频在外宣层面“回答了世界对当前中国政治存在诸多疑虑”、“展示了中国政治的自信与透明”、“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外所形成的对中国领导人的刻板印象,提升了对中国政治以及领导人产生制度的认知”[4]。“卡通化”造就了传播力,为“中国模式”做出了一个自信的表态。但是,这个卡通视频的外宣作用也不可高估。

长期以来,不少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大外宣计划和国家形象提升要么肆意抹黑,要么吹毛求疵,将中国的声音简化为“国际宣传”。《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采取的是西方的“形式”、讲述中国的“内容”,对“民主”进行“民族主义的”诠释,自然不能完全改变西方舆论对此“国际宣传”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国际性媒体更多地将其对这一“事件”的首要关注点放在“卡通政治”的全球化,而非“民主政治”的本土化。如《纽约时报》网的报道便是以突出“形式”开篇:“习近平及其他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显得要比中国惯常的描绘有趣得多”。因为存在对抗性“解码”,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政宣所能取得的作用是“有限的”。

但是,《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并非只有“形式”上的成功,其传播时机的把握也值得一提。应当指出的是,除了卡通、幽默等“西方因素”,近期国内外政治传播的特殊语境也是《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成为“新媒体事件”的关键因素。首先,在国内方面,打击网络谣言让微博舆论空间少了许多“爆料”,甚至连许多“大V”也谨言慎行,西方媒体对中国“舆论斗争”的报道,多着重于其言论空间的窄化。

其次,“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的全球传播,客观上为“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的比较提供了国际语境。卡通化领导人形象的营销,在时机上契合了这样的传播语境。

作为一个“媒介事件”, 《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对舆论发起“挑战”,在公众外交和公共外交两个层面达成一种平衡和调控。如果“有限”是指特定时间、特定的舆论环境,《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引发的轰动效应,确实是“有限效果”。

四、结 语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操控着全世界90%以上的信息,构筑了其世界话语霸权地位,发展中国家无力挑战西方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中经常处于失语或无言的困境[5]。然而,新媒体的涌现,赋予了发展中国家改变全球政治话语体系的传播力。网络和新媒体缔造了一个无国界的、开放的全球传播空间,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突破了以往的国际传播壁垒,《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能同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即是明证。中国媒体应该抓住这一机遇,转变思维,转变观念,改变传播策略与传播模式,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本土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力,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刻板成见,塑造一个更好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 卡通版习近平教你怎样成为国家领导人,纽约时报中文网[EB/ OL].http://cn.nytimes.com/china/20131018/c18cartoon/2013-10-18.

[2] 风云榜,新浪微博风云榜产品官方微博[EB/OL].2013-10-18.

[3] 领导人“卡通片”网上爆红,“复兴路上工作室”到底是谁[N].南方周末,2013-10-14.

[4] 从最热门“政治科普片”看国际政治营销,联合早报网[EB/OL]. http://www.zaobao.com/special/zbo/story20131021-266752,2013- 10-21.

[5] 田智辉.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J].现代传播,2010(7).

作者:李喜镟

第三篇:从韩非的外交术中探索法律外交路径

摘要 韩非的外交思想主要体现为武力外交、君主专政外交及弱国无外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外交理念逐渐被历史实践所否定。总结其外交思想最大的漏洞即为割裂法律与外交的关系,片面强调法治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法律外交的概念应运而生。法律与外交辩证统一,具有融合发展的充足依据。法律外交已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仍然不够完善,不足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手段。这就要求我们以史为镜、以他为鉴,探索出科学合理且吻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外交路径。培养签订外交条约的先见性与主动性,促使各国法律学者间的思想交流均是实现法律外交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韩非子 法律外交 格鲁吉亚战争

《韩非子》作为法家集大成之著,蕴含着精妙的治国理政之术,外交政策是其强国的主要谋略之一。韩非在此部著作中提及多层面的外交手段,包括君主独裁外交、武力外交甚至是阴谋权术外交。韩非提出,国家内政清明、经济发达、法治稳定对外交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蕴含着最初的“弱国无外交”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非将法治作为外交的前提条件加以陈列,否定了“法治和外交同为治国理政的手段”这一事实,割裂了法律与外交的关系。这种思想己无法适应现今的国际格局,值得推敲改进。

一、韩非的外交思想概述

(一)放弃和平外交,推崇武力外交

韩非强调武力外交,这与其所属的法家思想流派密切相关。其主张战争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关键,是获利的根本保障,然而和平外交只会招致更多的欺辱,给国家问的游说者以利可图。

(二)放弃合纵连横,推崇法治兴国

1、合纵连横不可靠

韩非强调:如果自己不强大,无论是联合小国攻打大国的合纵,还是侍奉大国以打小国的连横,最后的结果都是丧权辱国。别的国家靠不住,结盟也就是没用的,把自身的安危寄托在联盟上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情。

更为棘手的是,纵横家的私利和一国君主的利益是不同的,这些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君王追求的是国家的强盛,所以纵横家根本不可能真正地为了某个国家着想。

2、宣扬法治、富国强兵是外交的必由之路

在乱世中求生存,于混战中求发展,除了修明法制、强大自己的实力以外,什么路都走不通。君主独裁与阴谋权术只能作为外交的辅助手段,宣扬法治和富国强兵才是成功外交的必由之路。

(三)放弃斡旋磋商,推崇自我发展

弱国既无强盛的经济实力,又无足以应对战争的军事实力,则武力外交没有可行性。加之外交精英不被信任,结盟手段被全盘否认,想要从自身的强盛找到外交突破口并非易事,所以韩非的根本思想就是:弱国无外交。韩非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其逻辑结构在很多层面表现得较为混乱。在弱小国家的发展路途中,武力外交超出了它们的承受范围,而且其所强调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并不可界定为外交,然而韩非却断言这两项措施是弱国外交的有效手段,着实难以服人。韩非对于法律和外交的理解过于片面,遵循着法治兴国一国强兵盛一强国善战一武力外交的思路阐明外交策略。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武力外交已失去其合法性依据,国家的外交政策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省去不必要且逻辑不明的中间过程,直接将法律与外交结合,作为国家外交手段,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法律与外交的辩证统一

韩非的法治思想之所以未能得到传承与发展,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其对法治的理解过于片面,剥离了法律与民众的关系,忘记了法律的初衷。韩非认为,法治定能强国,然而由于法之严厉性,因此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想要真正实现法治,就需要轻罪重刑、严刑峻罚以彰法之威严。这种压迫式的法治推行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因此那时的法治未能尽其效用。然而事实上,法律变幻多姿,既能够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又能够武装起国家的每一根软肋。既然外交进入瓶颈,亟需突破重围,那么法律外交自然应运而生。

(一)法律与外交存在嫁接可能性

法律在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预防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外交则在维护国家主权、稳定国际秩序、预防国际武力冲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概而言之,法律是外交职能在主权国家内政范围内的体现,两者完全存在嫁接可能性。

(二)法律与外交具有相似的逻辑起点

法律与外交都可界定为主权国家治国理政的手段,法律出台的出发点是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协调法律主体问的冲突,以保证国家平稳迅速发展;外交的出发点则是通过平和的手段解决国家问冲突,协调各国问的国家事务,以保证国家安全富强。其逻辑起点都可归结于国家平稳发展、人民安定富足。

(三)法律与外交具有辩证统一的特性

法律与外交辩证统一得出法律外交这一概念,即以法律为内容、机制和媒介的外交活动。把法律观念和法治理念贯穿在外交活动之中,将某些外交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以合法的程序和行为处理外交事务,依法化解外交纠纷,转变外交方式方法,开辟外交工作新局面。法律外交虽然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却是我国在21世纪开展外交活动的必需元素和有力补充。

三、以格鲁吉亚战争为例分析法律外交的实现路径

《韩非子》一书中,韩非例举了多个依傍大国而失败的外交实例以论证其外交思想。近年国际社会也曾打响一场因连横而惨败的战争,即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十日之战。以此实战为例,分析格鲁吉亚外交失败的原因,从而得出法律外交的实现路径。

(一)合法行使权利,占据有力法律地位

在格鲁吉亚战争中,格鲁吉亚擅自发兵,武力攻击俄罗斯所支持的南奥塞梯地区,试图震慑俄罗斯,使其放弃支持南奥塞梯地区独立,从而解决奥赛梯问题。此战中,格鲁吉亚因率先发动不被允许的武力攻击而受到谴责。在寻求外交帮助时,他国并无合理理由给予其相应援助。丧失有力法律地位等同于切断了他国扔下的救助绳索,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置自己于不仁不义之地。因此,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法律外交的重要前提和途径就是,遵循国际规则,掌控舆论走向,为自己以及盟国创造互助外交的有利土壤。

(二)提高自身实力,不过分依靠他国势力

格鲁吉亚以弱凌强,以卵击石的莽撞举动导致俄罗斯正面出兵,美国及北约欧洲国家迟迟不予其支援,格鲁吉亚亲美政权妄图依靠美国及北约势力攻占资源丰厚的奥赛梯地区,这一愚蠢的战争策略给格鲁吉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亲美政权所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是过分高估自己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美国不可能因为格鲁吉亚这种综合实力偏低的弱小国家而以明确的立场站于俄罗斯的对立面,毕竟俄罗斯掌控着美国的石油输入,与美国主要利益息息相关。俄罗斯致力于发展重工业,且总统普京手腕强硬,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格军武器装备都是俄系的老式装备,重型装备水平远低于俄军,再加上个位数级的空军和海军装备,三军基本不具备起码的联合作战能力。如此战争打响之初则胜负已分。因此,在发展法律外交时应客观认识己方实际情况,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全面提高综合实力,与此同时不过分依靠强国势力,以保证与任何国家的外交都能做到不卑不亢。

(三)寻找可靠盟国,积极主动签订外交条约

在外交中,寻找可靠的盟国十分重要,利益相关、国情相似只是辅助性条件,最重要的是该国应忠实可靠,民主自由,不提倡利己主义外交政策。格鲁吉亚因美国邀请其加入北约组织而得意忘形,完全不考虑美国一贯的利己主义外交政策而贸然出兵,将自己置于巨大的灾难之中而不自知。在遭遇无法处理的危及情况时,格鲁吉亚政府多次呼吁国际舆论对俄罗斯进行谴责,同时要求美国和北约对其进行援助,然而由于缺乏具体的义务条款和互助协定,格鲁吉亚所谓的盟国并没有给予其应有的救助。法律外交作为和平外交的手段之一,必然要在和平时期以书面化的形式对国家问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磋商特殊情况下国家问的互助互利。又由于法律外交有其强制性特点,故而应将条约签订国不履行救助义务时的惩罚措施、管辖机构列入条约中。因此,签订外交条约理应兼备主动性与先见性。

(四)派遣法律学者,促进各国法律体系的交流融合

法律外交作为新兴外交手段,各国还未摸索出合适的实行方式,直接套入普通外交手段不利于发挥其优越性。既然整体实行难度较大,那么可以尝试将其化整为零,派遣法律学者去他国学习,通过与他国法律学者的交流了解双方的外交特色、他国国内法律的体系结构,从而达到碎片化对接的目的。促使法律学者发挥针线作用,一步一步拼接起双方的法律外交。

四、结语

法律外交己成为总体外交的新兴组成部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法律外交还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没有真正形成一套体制、一种方法,这就要求我们以历史为镜,以他国为鉴,发展出吻合国际大环境的法律外交路径。首先,要保证外交手段合法、目的合理、思路清晰,万不可落人话柄;其次,尊重他国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展开外交时必须与对方处于平等互助的国际地位,积极提高自身实力,不过分依赖盟国;然后,培养签订外交条约的主动性和先见性;最后,发挥法律学者的针线作用,碎片化对接,并逐渐构建整体法律外交结构,促使其在新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海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外交艺术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外交艺术论文提纲11-15

外交思想论文范文05-09

世博外交论文范文05-12

大国外交范文05-16

外交辞令范文05-17

中国外交1范文05-18

外交照会格式范文06-02

中国外交发展范文06-04

中国外交回顾范文06-04

课外交成就范文06-06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论文下一篇:白酒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