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工会建设

2022-07-02

第一篇:关于基层工会建设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61121 第二组

农村基层建设调研方案

为深入宣传党的廉政思想,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干部建设情况,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为推动基层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拟于近期开展农村基层工作专题调研。具体方案安排如下:

一、调研时间

从10月1日(星期二)开始至10月4日(星期五)结束

二、调查小组

1.小组人员:本小组共12人

2.小组组长:李成东

3.小组成员:刘可、刘正慧、刘欣、刘洋、刘振兴、刘霖、祁继

昌、吴栋、张亚、张晓峰、李传健、李成东;

4.小组分工:(刘可、刘正慧、刘欣、刘霖、吴栋)负责与群众沟

通,以便群众更好反映干部们的行为作风。张晓峰和李传健负责家访(五保户、特困户、单亲家庭、低保户)核实基层干部是否把党的政策切实的落实下去。刘洋、张亚和刘振兴负责将干部意见和群众意见统筹,分析出现的原因,统计数据。李成东负责开小组会议并总结此

次调查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大家改进的地方,最后负责撰写报告。

三、调查地点

乡镇府和基层(新沂市阿湖镇镇府和黑埠、古村、桃岭、鸣

九、双池、上旺、岭东、林头。

四、调查内容

1、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本县(市)区是否制定和完善有关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是否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村主干待遇的意见》(榕委办〔2009〕34号)情况,是否建立了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存在什么问题。落实养老保险制度情况,标准是多少,现还存在哪些差距。建立村主干离任生活补助制度情况,标准是多少。是否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政治成长激励制度,主要有哪些具体举措和成效;尚未建立落实的,说明原因并明确何时建立到位。是否统筹解决其他村干部报酬待遇等问题,有哪些具体措施。

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落实情况。重点了解“168”党建工作机制、“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落实情况,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

3、开展相对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建设情况。近两年来,本县(市)区后进薄弱村整顿转化多少,目前好、较好、一般和差(含新增后进薄弱村)的村各有多少;在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开展加强相对后进村整顿建设的情况,包括主要措施、工作机制、组织领导、基本成效等方面情况。

4、党委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什么好的做

法经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对策建议。

5、农村党员队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

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

6、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管理、使用情况。

7、对做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打算和意见、建议。

8.通过群众了解基层干部是否经常出现在高档性的场所。

9.对国家的政策是否落实到各家各户。

10.对老弱病残保障是否能维持正常的消费水平。

11.养老保险保障是否到位。

12.国家财政补贴方面。

13.乡村规划方面。

14.交通问题。

15.村务是否公开化。

五、调研方式

组织党员开会并听村支书工作报告;调阅有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文件和材料;组织党员、妇女主任、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入村走访群众,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随机走进百姓家庭,以便更好地反映当地干部基本情况,走访当地酒店,询问一些消费相关的问题。

六、调研要求

基层同志配合调研工作,并为调研人员提供书面汇报材料等相关准备工作。基层能提供一个多媒体教室,以便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视频资料,扩大对基层干部思想教育。

七、数据统计

将所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数表,分析原因。

八、提交形式

书面报告

第二篇:关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年4月21日]

[摘要] 新的历史阶段,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基层民主建设的因素,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朝前发展。

[关键词] 党内基层民主 建设 思考

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创新力、推动党建科学发展、项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对发展和推动我们党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跨入新世纪以来,党在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未忽视和放松党的自身建设。为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地基层党组织立足本地实际,不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的探索积累,创新实现基层民主的形式。以安庆各市、县、区为例,近些年来,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和创新日益向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在实现民主决策方面,扩大党员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2008年安庆市全面推行《党员议事会制度》,随后又进一步要求基层党组织建立完善以党员议事会制度为重点,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着力保障党员代表、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管理的权利。为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带动发展经济、展示特长才能的积极性,2005年3月,望江县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共设置思想政治、党务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共四大类十四个基本岗位,通过公示明岗,由无职党员自愿申请上岗履职尽责,注重实效,严格考核评比,充分保障了广大党员参与村级党务村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加强民主监督方面,保证党员的监督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务公开”以来,基层党委在党务公开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05年4月始,安庆各地普遍实行“党务公开”制度;为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参与和监督,提高党员的监督意识,增强党员监督的主动性,发挥民主评议的监督作用,开展了“双述双评”活动,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围绕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履职及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并及时向党内外公布,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与管理。

在改革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方面,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核心是党员分享党的权力,选举权是党员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望江县自2004年起在全县361个村全面实行党组织换届“两推一选”方式产生新的村党组织领导

班子;岳西县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两推直选法”产生村党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这些新创立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了基层民主,保障了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体现了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结合。

(二)、党内民主实现载体的创新日益活跃

2004年,望江县太慈镇率先开始试行党员承诺制,2005年3月望江县将这一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2006年4月又在“党员承诺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健全,推行“双向承诺制”,即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分别向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承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党员向党员群众承诺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事项。此举不仅增强了基层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扩大了党内事务在党内外的民主监督面。为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2003年4月,怀宁县积极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桐城市制订了《中共桐城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办法》,实行“票决制”任免干部;2009年初,望江县又开始在杨湾镇试行党代会常任制„„一系列民主制度、体制的试行和建立,活跃了党内基层民主的政治氛围,为扩大和推进党内民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结合有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证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就是走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代表人民意愿的政党,是否实现真正的民主,人民群众更能深切感受到。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009年8月,望江县赛口社区党支部在换届选举时,镇党委综合考虑“居情”复杂的实际,将“两推一选”方式进行深化,即由“群众代表推荐”改为“全体公民推荐”。从推荐结果来看,党内推荐出的前3名人选中,有2名经群众推荐遭到淘汰,当决选结果出来,会场内外一片欢呼。应该说,赛口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将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做了一次有益尝试,既体现和扩大了党内民主,也带动和示范了人民民主。按照传统固有的观念来看,党内民主,那是党内的事,但从近年来党内基层民主的许多创新形式来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结合无形中已显现出来,如“双向承诺制”要求党组织、党员承诺的对象之一是“群众”,评诺必须有群众代表参加测评,结果要向全体党员群众公示,这表明党内的民主也要受到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党员的好坏,称职与否,人民群众也有民主发言权;再比如“双述双评”活动,也同样如此。要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应以实现党内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的突破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在从事公益性事业中,往往以村、组或自然村落为单位,自发成立村民理事会——这是一个纯朴的村民民主自治组织,理事会成员完全由村民民主推荐产生。但是从调查了解看,这些理事会成员中的党员人数几乎占

60%—80%,他们中许多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或是公道正派、年富力强的年轻党员,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个体的党员同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号召力、影响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党赢得了荣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层群众对党的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充满渴求。试想,一个党员人数占60%—80%的村民民主自治组织,它所追求的民主,不正是在通过党内的民主来实现吗?

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

尽管在多年来的探索积累中,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不断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党内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党员的自我主体地位意识不强,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内民主的主体,权利愈得到保障,党内民主就愈充分。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反映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随着党内基层民主的逐步推进,《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发展党内民主、拓宽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为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主体意识缺失,对民主权利漠然处置。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广大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对民主的认识淡薄、模糊、片面,长期以来,他们或受传统的“臣民”意识和心理的影响,自我觉得只要“跟党走”、“听党的话”、“服从党的领导”就是合格党员,往往反思更多的是自已的义务和责任尽没尽,很少去思索“权利有没有”;或党员身份、主体意识不强,凡是等靠组织,机械、僵化地盲目服从;或认为党内讲民主就是给领导提意见,怕遭打击报复,不敢讲真话、实话,做“好好先生”,行“好人主义”;还有的党员觉得党内实现民主是搞形式、做花样、走过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转轨时期,民众的奉献精神、道德观念弱化,只愿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少党员党性观念淡薄,民主意识更缺位,忘记自已党员身份,缺乏对党的事业负责任的主人翁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参与党内生活的愿望不强烈,表现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政治冷淡倾向。

(二)、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认识不高,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的成效和发展进程。党内民主的推进最终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实施。对于一个历史上君主专制统治2000多年的大国,由于政治体制、传统思想、文化熏陶、民风习俗等方面的长期影响,要实现民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对民主认识不高,把握不准,处事谨慎,求稳怕乱,担心搞民主会扰乱现状,难控局势,对落实民主和推进创新“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推动力不强;部分基层干部由于集权情结严重,认为“民主”就是“削权”,害怕发展民主会削弱他们的权力和既得利益;更有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民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中,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个人意志通过组织形式实现,从而出现“民主形式掩盖下的个人专断”。正如时下所议论的“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大事含糊,小“题”又大作,民主环境不宽松,民主氛围不清明,纵然有好的民主制度、民主机制,也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民主制度体制的欠缺,影响和制约党内基层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虽然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向更广泛的领域扩展,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但是一些民主制度在实践中执行和操作起来,又显现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申辩权、讨论权等诸多民主权利,保护了党员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侵犯了党员的上述权利呢?对于侵权行为如何惩戒方面的制度就很少,即使有规定,也是很模糊抽象,操作起来很难妥善处置。再如“党务公开”制度,尽管强调了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时间等,但是在许多村级公开栏中,大多以一些“芝麻绿豆”的党内零碎琐事应付了事,无关实质,无关痛痒,有的党务公开栏成了村务公开栏,甚至计划生育宣

传栏。再比如“双向承诺制”要求承诺的内容,往往因为承诺事项的抽象、笼统和常规化,测评考核起来便难以把握标准,难以定性。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走过场,如党内民主生活会、党组织生活会,往往成了工作研究会、总结会,甚至成了歌功颂德会。诸如此类,往往由于制度体制本身的欠缺,导致贯彻执行起来,民主的质量和水平难得提高。

(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党内民主化进程。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根本的民主政治制度,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到什么样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民主也就发展到什么样程度,党内民主亦然,它的发展程度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家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民就难得有真正的民主,用老百姓的话讲:肚子没搞饱,还谈什么民主权利。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欠发达,实现人民的民主,包括党内的民主,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民主程度。

三、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几点认识

实现党内基层民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推进中总会存在和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康有序朝前发展。下面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主体地位,发挥基层党员干部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经常性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党性观念和民主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热情;要严把党员“进出口”关,重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下狠心疏通党员“出口”,纯洁党员干部队伍。

(二)、优化基层民主发展和推进的政治环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观念和发展民主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基层民主贯彻落实的督查考核。

(三)、加快基层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步伐,使之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延伸和拓展,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民主制度体制和实现载体,使之更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一起发展,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舞台。(周瑛)

第三篇: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年 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意见

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年 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

意见

各党组,直属党委、总支、支部,区级各部门:

中央确定 2016 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根据中央、省、市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必须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定位,突出“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推进东区第三次跨越”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刘奇葆书记“三个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指示

精神和市委“三个加快建设”的战略定位,坚持“问题导向、项目管理、集群推进、聚合打造、形象展示”基本原则,把握“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典型,全领域、多渠道宣传展示基层党建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通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实现“五个全面提升”和“五个走在全市前列”的总体目标,努力创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县。

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全面提升,党建责任制落实走在全市前列。“承诺、述职、评议、追究”四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三级联述联

评联考”制度、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联系点制度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抓书记、书记抓”党建工作格局得以形成,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科学的党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逗硬考核结果运用,基层党建工作让群众更满意、社会更认可。

先进典型带动能力全面提升,党建示范典型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在农村,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康养党建示范村,银江镇要着力建设成为“两化”互动党建示范镇。在社区,建成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区域化党建示范区和一批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在“两新组织”,形成一批党建示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发挥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连成党建示范线,形成党建示范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全面提升,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细化“制定星级标准、公开承诺、领导点评、

述职评议、评星公示、奖先罚劣”内容,评星定级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形成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党员发展制度,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发展党员质量得到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优化,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走在全市前列。推行社区党建网格管理,社区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组织设置和隶属更加合理。推动社会管理精细化、扁平化,推行组团式服务,引导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深化城市区域化党建,抓好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形成较完善的区域化党建机制,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走在全市前列。农村“一定三有”、社区“四有一化”、“两新”组织“六有”水平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基本报

酬、工作和活动经费明显提高,建立起稳定增长机制。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

二、实施“四大工程”,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选好“领头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1.选优训强带头人队伍

围绕建设”五个东区”开展干部培训锻炼。结合“五个东区”建设目标,分五个专题,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让干部掌握建设“五个东区”的要求、内容、举措,让干部成为建设“五个东区”的宣传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同时统筹抓好各级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拓展干部外派、互派的渠道,选派一批科级领导干部到先进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重大项目一线、群众工作一线锻炼,开展机关部门与街道互

派干部锻炼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建设“五个东区”的能力。

第四篇:关于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的思考

提升工会干部能力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这是对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当然也是对工会干部的要求。现就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工会干部能力面临的挑战

能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力强的表现是:面对问题能够仔细分析、寻找对策、主动解决,面对困难能够知难而进、冷静应对、扭转困局,面对挫折能够总结教训、凝聚力量、直面挑战,面对矛盾能够把握症结、掌控事态、妥善化解,面对失败能够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不懈奋进。现实中一些工会干部的能力,和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要求、和职工的要求相距甚远,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工会干部的理论政策能力面临着信息渠道多样化和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挑战。党的工运理论政策是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大环境下,各种媒体、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整天给职工传播和输送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信息,新的观念和落后观念同时传送,新思维和传统思维同时传递,新思想和腐朽思想同时传播,对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与强烈震撼无疑是空前的。职工的价值观念更多地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向发展,职工的价值追求逐步向崇尚物质和精神并重方向转变,职工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职工面对消极因素、甚至腐朽思想的侵蚀,面对实际困难、感到束手无策时的烦恼,面对工作不顺心、无法化解时的失落,迫切需要职工之家--工会能够替他们加油鼓气、撑腰说话、排忧解难。而由于一些工会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事实上存在着知识的恐慌、能力的恐慌、本领的恐慌,面对信息渠道多样化和职工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挑战,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

二是工会干部的维权服务能力面临着工作激情平淡化和自身工作状态消极化的挑战。维护职工权益、服务企业发展是工会组织的神圣使命,是全体工会干部的重要工作任务,理当尽心尽力、竭尽全力。然而一些工会干部,端着工会的饭碗,宁愿聚起堆来侃天说地白白的浪费大好时光,宁愿坐在麻将桌前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生命,宁愿陶醉在灯红酒绿的场合里不可自拔,却不愿谋工会的事情,思考工作就头疼,放下工作就轻松,对职工的诉求爱理不理,对职工的意见爱听不听,对职工的困难爱管不管,对职工的事情爱办不办,整天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即使领导安排的工作,既不管为什么要干,也不讲究干到什么程度,更搞不懂如何才能干的更好,反正就是干过了事,全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工作激情。对于积累工作经验、提炼工作方法、汲取工作教训压根不去想、不去谋、不去做。虽然这种人在工会干部中是极其少数,但造成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三是工会干部的掌控协调能力面临着简单问题复杂化和工作方式方法行政化的挑战。工会的根基在职工、工会的血脉在职工、工会的力量在职工,职工是工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活力源泉,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方便职工为前提。现实中,一些工会干部客观上存在着只注重工作、不注重工作方法的现象,人为地将办事程序搞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琐,在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业绩、显示自己的重要、显示自己的才能,从来不考虑给别人带来的不便、设臵的障碍、制造的麻烦。更有甚者采取行政的手段、命令的方式来处理工会工作,整天吆五喝六,对待职工吹胡子瞪眼、贴鼻子上脸,利用手中的一点权利,不是给办事的职工设臵障碍,就是给自己捞取好处创造机会,唯独没有想到如何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职工的感情,同时也损害了工会形象。

二、工会干部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工会干部要有思想、有主见、有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工会干部要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随波逐流;工会干部要追赶时代节拍、争当时代弄潮儿,而不是甘于平庸,这是做好工会工作所应有的能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会干部工作不尽心、办事不尽力、履职不尽责,如果用当下最时髦、最流行的词--“骨感”来形容一些工会干部能力缺失是再恰当不过了。具体表现为:

学习方法失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方式方法就隐含在理论政策中,不下苦功夫、不下硬功夫、不下死功夫很难把握其中的精髓,这些浅显的道理都懂、都明白、都非常清楚,但就是不愿意把功夫花费在钻研理论的精髓上。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养成爱学的习惯,缺乏勤学的态度,尚未掌握善学的方法;二是缺乏向周围人请教的勇气,总担心求教别人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害怕说自己没能力、没水平,忘却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一个人能成为全才的事实;三是缺乏向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学习的决心;四是缺乏综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扩散性思维的方法,简单到从某一点、某一线、某一面去认识,分析和思考遇到的问题;五是缺乏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通百通的视野,遇到困难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从多方位、多视角去提出和寻找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阻碍了自身潜能的挖掘、发现和提升。

考核评价失衡。定期对工会干部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是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过程。虽然在加强工会规范化建设中,基层工会对工会干部的考核都制定了比较严密、科学、合理、完备的评价办法,为焕发工会干部的工作激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考核人对标准的理解不同,把握的易难程度不同,导致考核结果也不尽相同,有时还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表现在对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往往出现领导认为好的职工不认可、职工认为行的领导不同意的反差,进而造成企业由用人自主性、变成用人随意性的现象。表现在考评制度的执行上,仍存在考核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等情况,直接导致责任追究失真的现象发生。

利益驱动失度。个人收入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必备条件。市场经济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进行必要的激励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却使一些工会干部在观念上、行为上、工作上陷入了一切向钱看的误区。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产生了贪图享乐的陋习,整日里思考的是在哪里自己能发财,惦念的是什么时候自己能捞到外快、得到好处、拿到实惠,对安排的工作却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全然没有当成一回事。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扭曲,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事推着干,协作的事躲着干,投领导所好的事争着干,劳神费力无利益的事死也不干,什么时间都是见好处就上,见工作就让。利益的驱使,使一些工会干部的工作被金钱所绑架,一谈工作随口就是有没有钱、给多少钱,对于有点补贴的工作,哪怕是十块、二十块,听说是安排别人去干,都会采取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方式去领导面前争取。固然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钱的支撑,但是如果成了金钱的奴隶,那肯定是一种悲哀。

诉求难应失信。随着职工生活条件的改善、法律意识的增强,职工诉求也由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向更广更宽的领域延伸,从一系列职工来访的情况看:有要求解决住房和安排子女就业的,有调解邻里关系和家庭矛盾的,有受到冤屈无处申诉的,有厂办集体企业无活可干的,有反映领导处理问题不当的,有企业长期不缴“五险一金”的,有请求帮助打官司的,有付出劳动得不到报酬的等等,各种诉求五花八门,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这些诉求,工会干部无力解决、也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只能穷于应付。这是因为一方面工会干部缺乏系统掌握专门法律知识和协调劳动关系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是有些问题,不是靠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几个部门、甚至社会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再一方面是有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没有财力、国家没有政策、工会无能为力;还有一方面是有些情况取证比较困难,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导致一些问题久拖未决。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使职工对工会的信任度减弱,有的甚至走上了漫漫上访之路。

盲目简单失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会工作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需要了解一些,什么艺术都需要掌握一些,什么行当都需要懂得一些,才可能在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时达到游刃有余。有相当一部分工会干部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总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里,平时工作不勤奋、态度不积极、作风不扎实,对待工作马虎从事,对待职工敷衍了事,对待困难了然无事,对待失误搪塞躲事,真正碰到无法逾越的难题时抓耳挠腮、推诿扯皮,不敢主动承担责任。还有极个别工会干部,头脑简单、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习惯于左右奉源、拉拢关系,习惯于寻找靠山、欺上瞒下,习惯于江湖匪气、哥们义气,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唯独不敢讲真话实话,一旦创下乱子、惹下祸端,自己又惊慌失措、怨天尤人、毫无主张,一会是张三不配合,一会是李四不帮忙,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或积极主动想办法,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矛盾显性化、群体化、复杂化。

三、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的对策

工会干部的能力问题,直接与提升工会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与实现工会的创新发展密切相关,与工会不折不扣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密切相关,与工会在职工中的形象密切相关。只有将工会干部的能力提高到与工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平,才能推动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才能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新提升、新跨越。

对于工会干部来讲,要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要系统学习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避免发生工会干部不知道特色维权观的概念是什么的笑话;其次要深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消除平等协商中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的尴尬;再次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讲诚信、讲慎独、讲奉献,修身先修德,以真情对待每一件事情、以真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以真爱对待每一位职工,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的工会干部,力戒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现象发生;第四要努力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本领,勇于向别人求教,勤于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善于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服务能力、化解矛盾能力、高度概括能力、驾驭全局能力,铲除滋生无知无畏、好心办错事的土壤。

对于工会组织来讲,要不断完善工会干部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一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外派学习、参观交流、专业培训、定期学习、专家指导等多种途径为工会干部提升能力给予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会干部中开展工作设计、工作实施大赛,并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为工会干部的快速成长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努力提高工会干部谋划、设计、组织、指挥、协调、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水平,致力于培养一支反映快捷灵敏、处臵坚决果敢、组织快速高效、协调得力应手、落实及时到位的工会干部队伍。二是加大考核力度。运用自我总结、组织考核、领导评价、职工评议、工会干部互评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定期对工会干部进行全方位考核,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自觉将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奖惩、管理臵于组织监督、职工监督之下,对只求索取的伸手派、不求上进的无知派、企求享乐的逍遥派、搬弄是非的闹事派和无所事事的混混派,坚决从工会干部队伍中扫地出门、清理出去,维护工会在职工中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大落实力度。落实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关键,本着为工会工作负责、为工会干部负责、为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下决心一丝不苟地抓、一心一意地抓、不折不扣地抓,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效、操作有序、组织得力,把提升工会干部能力的措施、方法落到实处,如果在落实上打折扣,工会的形象就会在职工心目中打折扣。

就工会所在企业讲,要努力为工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在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上,给予人财物时的便利,在教育经费上肯花血本为工会干部提供帮助,努力聚集政策性资源和手段,着力提供物质性资源和手段,大力开发社会性资源和手段,善于利用网络性资源和手段,巧妙运用传媒性资源和手段,解决工会资源和手段不足的难题,全力打造一支无愧于工运事业发展、无愧于党组织重托、无愧于职工群众信赖的优秀工会干部队伍

第五篇: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要实现农村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关键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不是生产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而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下面就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我县农村基层现状

我县辖9乡6镇,133个村民委员会,2732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3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3.1392万人,农业人口40.6501万,占总人口的94.2%;非农业人口,24891人。全县共有村(居)委会干部635人,其中村两委享受岗位补贴的干部615人。

二、我县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广大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农民依附于土地的传统产业种植已难提高其生活水平,对此农村中有一定知识、能力的中、青年人,大多数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的多半是老、弱、残、幼人员。这严重制约了村级组织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制约了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致使村级组织后继乏人,产生“断层”现象。而现有的村级干部大多墨守成规,思想不够解放,主动调结构,自主闯市场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村级组织的发展。

二是宗旨观念不适应。部分基层组织干部丧失了政治热情和前进动力,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热心为群众办事;有的淡化了对党的朴素情感,认为当党员吃亏,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有些基层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还没有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工作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走形式、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多,而把基层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主动搞活、开拓创新的办法少。

三是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适应。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一高三低”现象,即年龄高、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致富能力低。2007年全县133个村党(总)支部依法选举出新一届村党(总)支部班子133个,党(总)支部书记133名(其中:“一肩挑”的支部书记82名,占总数的61.65%),副书记94名,委员746名。在746名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9名,占1.21%;高中(中专)文化182名,占23。40%;初中文化399名,占53.49名;小学文化156名。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18人,占2.67%;26—35岁之间160人,占23.7%;36—45岁之间251人,占37.2%。

四是经费上的不适应。我县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是“空壳”,加之村“提留”的取消,村级经费严重不足,有些村干部税改前所欠的工资未能补发,严重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公益事业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最主要是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一是工资待遇低。农村税费改革和免除农业税后,乡镇及村级财政变得更加拮据,从而村干部实得待遇难以提高。二是养老防老无政策。退下来的村干部,无论任职年限长短,不管工作好坏,一 1

律没有退休金,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难以解除。三是奖励性工资偏低。极大部分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除了财政负担的基本工资基本保证以外,没有其他收入,难以有效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议

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准切入点,在基层组织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下大决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1. 着眼于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四种能力”。在群众心目中,基层干部就是党和政府的具体代表,基层干部的能力和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因此,要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的“四种能力”。一是增强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基层干部要善于结合基层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在改革中走出符合群众意愿的特色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增强统筹发展的能力。要树立统筹发展观念,掌握统筹发展的本领,成为熟悉统筹发展的通才,在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中,驾驭一方、发展一方、稳定一方。三是增强“两手抓,两手硬”的能力。要适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的形势,在善于抓经济发展、环境改造等物质形态建设的同时,善于抓农村党建和精神文明等非物质形态建设,真正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良性发展。四是增强处理各种矛盾,确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基层干部要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及时化解处置各种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2. 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必须利用各种方式,创造各种条件,通过提高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充分保障基层干部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要建立保障制度,保证基层干部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规定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数额不应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情况,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工资待遇;要从巩固党的基层基础的大局出发,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从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财力用于改善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的地方,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村干部的待遇。二是建立基层干部报酬增长机制。要积极探索科学的基层干部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原则下形成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本着“奖励先进,鼓励创业”的原则,增大工资的浮动系数,解决好“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三是妥善解决好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问题。

3. 着眼于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采取上级政府拿一些,部门帮一些,从党费中用一些,社会筹措一些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或修缮基层组织办公用房,更换陈旧的桌椅、柜等办公设施,购置必备的电视机、电话、电脑等信息化设备,使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基层组织的形象真正在群众心中“亮起来”,成为广大群众心中向往、经常来往的场所。

4. 着眼于增强基层组织工作实效,逐步赋予基层组织适当的权力。“手中无权,办事不灵,群众不买账,工作推进难”是众多村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惑,这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工作效能,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必须应对的难题。因此,各职能部门都应探索一个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基层村干部一定权力的机制,诸如在工商证照办理、土地、计生、税收等方面赋予一定的权力,让村干部既能办事,又能办好事,真正服务好群众。严格执行干部管理与任免程序,在基层组织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上一篇:工业电费计算实例下一篇:公园年度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